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专题 > 人物 > 小生姜烹出脱贫致富“大餐”——岑巩县80后返乡青年尚沙 创业带富乡邻

小生姜烹出脱贫致富“大餐”——岑巩县80后返乡青年尚沙 创业带富乡邻

  • 2018-10-18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新农村商报网讯 深秋时节,岑巩县天星乡野牛山村连绵的山坡被一抹生机盎然的绿晕染,似箭般两两相对的姜叶在微风中摇曳,格外引人注目。

“这生姜可是全家的‘福星’,有了它,不仅自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还能带着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呢!”尚沙笑着介绍。

从最初的5亩到如今的100余亩地,尚沙从门外汉成了远近闻名的生姜大王。种植忙碌期间,地里聘请附近40余名村民务工,仅每天拨付群众的务工费就达3200元。

渴望摆脱贫穷,返乡发展生态养殖

29岁的尚沙是天星乡野牛山村村民。幼年时,父亲的骤然离世,让原本拮据的家庭更加贫穷。初中毕业后,辗转广州、上海等地务工,为照顾年迈的母亲和改变家中贫穷的现状,2015年他毅然返乡创业。

对养殖一窍不通的尚沙,认定了村里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资源。首次创业,他瞄准了山羊养殖,由于缺乏技术,山羊病死,养殖场入不敷出,苦心经营的养殖场被迫关门。

“那段时间压力非常大,到底是留乡继续创业,还是外出务工,自己十分茫然。”尚沙说。多年走南闯北的经历,练就了他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不服输的精神。

重整旗鼓,开辟生姜种植新路

敢闯敢干的尚沙无意间了解到邻村有人种植生姜效益可观。让他再次燃起了创业的激情,一面实地观摩学习总结经验,一面向相关部门寻求技术上的支持。

“经过专家的鉴定,村里的土质、气候、水源都十分适合种植生姜。”尚沙介绍说,“2016年,我就流转土地,发展了5亩生姜。”

一路摸爬滚打,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精心照料,生姜种植首战告捷,收获2万斤,产值达6万元。看到发展势头良好,尚沙决定全部留做种姜,来年扩大种植面积。

“2017年,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20亩种植面积!”尚沙激动的说,“经验更足了,信心更大了!”

种植生姜的间隙,他积极到贵阳、广州、长沙、成都、重庆等地去跑市场,联系商家,为生姜的销售做无缝对接。

“为降低生产成本,当年收获的部分生姜留做种子,其余的生姜按每斤3元售出,收入就达18万元。”尚沙乐呵呵的说。

2年的不懈努力,尚沙积累了丰富的生姜种植技术和病虫害管理经验。今年,他一鼓作气流转107亩土地种植生姜。

“还有一个星期就收获了,最近天南地北的客商都打来了订购电话,日照充足,水质良好,生姜品质上乘,都是回头的客商,销路不愁!预计亩产3000斤左右,每斤3元的价格,产值预计超90万元。”盘算着今年的收入,尚沙喜上眉梢。

带领群众,烹出脱贫致富“大餐”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家乡人。”创业初期,家乡父老积极流转土地给尚沙种植生姜,规模发展壮大后,他便就近聘请村里的乡亲们到基地上务工。

“清明前后种植生姜,一直到收获期,我间断性的在种植基地上务工,每天有80元的收入,相当不错哦!”贫困户沈玉珍高兴地说“既照顾了家庭,又贴补了家用。”

为了盘活有效土地资源,切实充实农民的“钱袋子”,岑巩县积极发挥能人带富作用,引导和扶持群众在能人的带动下发展产业,使脱贫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我发展了2亩地的生姜,在尚沙的指导下,管理得当,预计亩产达3000斤,前景喜人。”谈起生姜,野牛山村村民向已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以前种植生姜只够自家吃,没有技术,生姜长得不好,无法拿到市场上去销售。”

谈起今后的打算,尚沙说:“将成立专业合作社把贫困户带动起来抱团种植生姜,把生姜品牌做大做强,并尝试多种立体化生产经营模式,烹出脱贫致富‘大餐’。”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

游戏排行

安卓 热门

新游预告

  • 更多

    更多开测

    新游开测
    进入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