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专题 > 文化 > 农村通过文化找回乡魂

农村通过文化找回乡魂

  • 2019-03-14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今年春节前,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章义和到浙江南部调研,沿线一座县级高铁站的一场“快闪”让他兴奋不已。春运启运之际,一群由当地青年所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用新潮的“快闪”形式,演唱《常回家看看》,迎接外出打工的同乡回村过年,那种氛围令人温暖。

“这是一种文化熏陶,让人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种种美好的情绪自然地被调动起来。在那种场合,我参与其中,感动油然而生,平时听惯的歌在这一刻分外动听,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乡情和乡愁吧。”

章义和感慨道:“互联网时代,一旦乡村的文化激情被带动起来,它的速度和力量不可预料。从脱贫解困到乡村振兴,到以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根本支撑还是文化。”

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这是好事”——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都对此表示振奋。在他们看来,目前,乡村文化振兴正在“输血”和“造血”的双行道上并行。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丽江市文化馆副馆长范永贞做的就是“输血”的工作。范永贞介绍,丽江市文化馆支持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方式是举办下乡文化惠民演出,针对深度贫困村每年约有30场演出。“离丽江100多公里的玉龙县,在去年之前一直都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我们在那里建立东方文化传承基地,从2010年一直做到现在。”

对于振兴乡村文化,“输血”是必要的。其实乡村一直具有自然“养育”文化产品、自我“造血”的功能。

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雷金玉,是一位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畲族姑娘。她大学毕业后做过建筑设计师,2015年,她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优厚的薪酬,回到家乡福建省福安后门坪村担任村主任。

生长于斯,雷金玉深爱着这片土地滋养出来的一切传统文化,比如畲族语言、畲族山歌、畲族舞蹈、畲族医药、传统乌米饭等。因为深爱,看到近十年当地传统文化面临消逝的困境时,雷金玉格外痛心。“文化这种东西,你没办法补回来的。如果没有人去保护和传承,它就会消失。”

近几年,当地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有了起色。现在当地学校都会开设课程,教孩子们畲语、畲歌等,效果显著。“现在这些孩子会觉得‘我是畲族人,我很骄傲’。”

目前,该区域畲族文化传承活动依然十分活跃,并在持续弘扬中繁荣发展。当下,雷金玉很希望能将畲族的美食、民俗、土特产等结合在一起,打包进行旅游开发,将其转化为文化产业,以此加强畲族村寨自身的“造血”功能。

实际上,乡村的“造血”潜力是巨大的,有时甚至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在过去一年的履职过程中,章义和在乡村调研时观察到了乡村“造血”新产品——“乡村春晚”,他颇感惊喜,认为这种新的文化现象完全可以被打造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平台。

近两年,浙江、安徽、甘肃、江西、河南等地涌现出一批农民自编自导自演、土味十足又不失精彩的“乡村春晚”。章义和向记者展示了“乡村春晚”的一份节目单:这台“春晚”在浙南一个小村庄金水坑村文化礼堂举办,节目单上有男声独唱《我爱你中国》、广场舞《嗨起来》《中国广场舞》、越剧《送凤冠》《金玉良缘》等。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乡镇重视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如何让这些设施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成为一道难题。‘乡村春晚’的举办有效地利用了这些文化设施,并能推进其向更适用的方向建设和完善。”章义和介绍,除了除夕,有些村庄在三月三、六月六、乞巧节、中元节、丰收节也会表演一些节目。

章义和说,这些“乡村春晚”增加了年味,留住了乡愁,保存了乡音,纯化了乡情,使回家的游子对家乡的春节多了一分留恋与期盼,也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到乡下过年,成为新时代农村的文化新景观。

“乡情和乡音,还有故乡的味道等等,这些都是乡愁的内涵,它们共同构成了乡魂。如今,农村通过文化找回了乡魂。”章义和说。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

游戏排行

安卓 热门

新游预告

  • 更多

    更多开测

    新游开测
    进入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