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焦点 > 一张“科技援疆膜”解决农田白色污染

一张“科技援疆膜”解决农田白色污染

  • 2020-08-10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历时4年投入千万元科研资金最终成功转化
  一张“科技援疆膜”解决农田白色污染

本报记者 叶 青

预计今年10月投产的首个高堡膜项目——广东星联科技(麦盖提)塑料生态产业园,如今已在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落地。今年5月,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联科技)与华南理工大学完成专利技术转让,前者以超2000万元的价格购得技术,并且形成了“先合作后转让”的全新成果转化模式。

“地膜残留问题如果无法解决,再过5到10年,新疆将无地可种!”2013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瞿金平参加了“新疆院士行”考察活动,座谈会上新疆农业专家的话让他心头一震。当年,新疆有2450万亩土地铺上地膜,每年地里的残膜量达到每亩16公斤。

当时,瞿金平暗下决心: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农田残膜污染问题,让农民端稳手中饭碗。历经5年,瞿金平和团队成功研发出多层复合薄膜制造过程自增强技术,制造出了一种厚度与普通地膜相当、可全回收的“科技援疆膜”——高堡膜。

首个高堡膜项目投产后,最终将形成把白色污染变为绿色循环的产业闭环。

碎地膜一层又一层,农田不堪污染侵袭

“太触目惊心了。农田里一层一层都是残留的破碎地膜,农作物幼苗根部遇到残膜,立刻拐弯,严重影响发苗率。”在新疆的亲眼所见,让瞿金平十分难受。

新疆是全国棉花主产区,产量占全国八成以上,同时也是全国棉花主要存储地。上世纪80年代初,农用覆盖地膜在新疆的应用带来了一场“白色革命”,让盐碱地上的农作物大幅增收。然而,由于农用地膜极易破碎,使用后难以回收。使用多年后,残留的地膜成了污染土地的“祸首”。

以麦盖提县为例,作为国家重点植棉县,优质棉花种植达75万亩,年产棉花11万吨。可其农田0—40厘米耕作层地膜残留高达20公斤/亩以上,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

瞿金平提出了一个技术方案:研发高性能地膜,韧性高且可全部回收,还能将回收的地膜高值化再利用。

从新疆回来后,这位跟塑料加工成型机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科学家,立刻开始行动。他在自己已研发出的全球首创“基于拉伸流变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输送方法及设备”技术(以下简称ERE技术)基础上,成功研发出多层复合薄膜制造过程自增强技术,制造出了一种厚度与普通地膜相当、使用完可全回收的“科技援疆膜”——高堡膜。

“这种新型地膜看上去只是薄薄的一层,实际上是3层或者5层叠起来的,像编织布一样。它的纵横向抗拉伸、抗撕裂强度都非常高,可实现种植期间不破碎,人手揭膜回收率达到98%以上,机械回收率达到95.48%;回收后性能还比普通地膜国家标准要高一些,实现高值化循环再制造。”瞿金平介绍说。

但高兴没多久,瞿金平又发愁起来。实验室的科研成果需要大田比对的数据来验证,“科技援疆膜”的落地需要转化和产业化技术开发。“在科研成果走向实际应用之间,有着万道鸿沟。”他感慨道。

一项技术耗时两年,但企业愿意等

2015年,瞿金平的ERE技术选定在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星联科技实现产业化。

“为什么选这里?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原因吸引了我和我的团队。一项成果的成功转化,离不开双方团队的工匠精神,更离不开政府及时的资金支持。南海区和企业不急功近利,支持我们从容地把产业化技术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掉。”他告诉记者一件事,光是加工制造挤压系统转子与定子的拓扑曲面结构,就耗时近两年,但这是ERE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所在,“企业也愿意等”。

历时4年,星联科技投入近千万元科研资金,ERE技术成果终于成功转化,生产出了“科技援疆膜”。

但成果转化的困难接踵而来。2019年春耕,高堡膜要在新疆伽师开展大田比对试验。由于尚未实现大规模生产,成本较高,农户们不愿意使用;当地地膜企业对新地膜的回收效果也心存疑虑,高堡膜的推广陷入困境。

紧要关头,对口援疆伽师的南海区政府划出300万元资金补助农民,高堡膜得以顺利铺在2万亩试验棉田上。为了打消农户对地膜回收的疑虑,佛山援疆工作队联同新疆伽师农业局,在棉花采摘后,于棉花种植大户李沛的试验棉田上进行了一场高堡膜回收现场会。看着自家棉田的地膜被机器一次性回收,李沛竖起大拇指,连说:“明年我全部用高堡膜了。”

伽师试验田的数据显示,棉田每亩增产22.7公斤,每亩增收达到170.25元,相当于农户免费使用了地膜;回收率达到95.48%,较普通地膜回收率提高24.6%;压草效果明显,除草减少三分之二的田间管理;同时实现了一次性机械化回收,回收后的残膜力学性能高,可实现高值化循环再利用。薄薄的高堡膜成功解决了农膜白色污染难题。

先合作后转让,有利于提高转化成功率

在与瞿金平团队合作推进成果转化中,星联科技董事长张伟明感受最深刻的是“企业家与科学家之间的角色分配”。“科技成果转化的艰难超出预期,关键需解决三方面内容:转化过程中,科学家与企业如何定位;企业能否有试错的勇气;有没有后续资金力量支持。”张伟明摸索出了一套与科学家的AB角分工及其平衡的机制,“科学家关注技术亮点,企业家则突破难点,考虑生存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星联科技还和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展了共建科研基地合作模式,把该研究中心的分中心载体设在星联科技,承担部分科研任务,并加强联合,培养科技人才。这种主体间长期、稳定合作的模式,为ERE技术加速转化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正是因为经过长期的专利产业化探索,我们对该技术转化已经有底气与把握,正式以超2000万元向华南理工大学购买ERE专利技术。”张伟明表示,“先合作后转让”的成果转化模式,有利于企业与高校在实践中客观真实地认识专利技术的真正市场价值,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表示,瞿金平团队与星联科技在长期研发合作的基础上,开展此次专利技术转让合作,表明了市场对科研团队技术成果的深度认可,也是学校科研团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成功榜样。

记者了解到,星联科技还在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金融创新模式,围绕核心专利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用知识产权资产撬动市场资本,推动ERE技术在各个产业领域推广普及。去年底,已启动建设了ERE产业园,搭建“技术研发—应用开发—研发制造—检验检测”的应用开发闭环脉络。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膜污染治理,稳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利用。“还有很多农户不知道高堡膜,只有到实现市场自发推动的那一天,才是这张‘科技援疆膜’攻克白色污染真正胜利的时候。未来,我们还要考虑将高堡膜推广到全新疆、全国,并将回收后的地膜高值化再制造,打通整个产业链。”瞿金平说。

在瞿金平办公桌最显眼的地方,一直放着一本7年前参加“新疆院士行”考察时的笔记本,“每每看到上面记录的一串串农田白色污染数据,我都提醒自己:为新疆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绿色的未来,我曾许下过一个诺言。”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

游戏排行

安卓 热门

新游预告

  • 更多

    更多开测

    新游开测
    进入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