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观察 > 科普:为什么漏洞百出的诈骗话术还能骗到人?

科普:为什么漏洞百出的诈骗话术还能骗到人?

  • 2017-05-23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近日,媒体报道了一起诈骗案,一男子谎称自己是乾隆皇帝,吃了长生不老药,活了300多岁,最终骗得富婆郑某200多万元人民币。从案情看来,被害人郑某被“乾隆皇帝”骗走的钱仅是她受骗的极小一部分钱财。郑某被另一名冒充金融大鳄索罗斯弟子的人前后几次骗走的钱财,加起来价值超过4000万元。

“我是乾隆皇帝,吃了长生不老药,活了300多岁,掌握着大清皇家的资产,不过这些资产被冻结了,需要找人投入启动资金,让我去把皇家资产解冻,你就可以获得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收益……”一般人听到这种谎言都会一笑置之,然而,被骗人郑某却对此深信不疑。郑某被骗的经历,再加上平时手机上收到的诸多漏洞百出的诈骗短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漏洞百出的诈骗话术还能骗到人?

科普:为什么漏洞百出的诈骗话术还能骗到人?

根据媒体的报道,我们知道,诈骗团伙内部有严格的职能分工:有人负责购买个人信息,有人负责打电话,有人负责发短信,有人负责办卡取钱。在这个诈骗链中,购买泄露的个人信息是最基础的工作。在购买到大量的个人信息之后,骗子会首先实施广撒网式地诈骗活动,一般表现为手机上收到的垃圾短信和无来电显示的网络电话。这是骗子实施诈骗的第一步,在这一步,骗子主要“走量”,其目的也是迅速过滤掉受教育程度高、警惕性高、自我保护意识强的人。

过滤掉这部分人有许多意义。首先,节约了骗子的时间成本。在媒体的采访中,有犯罪嫌疑人称,他们在打电话的时候有着严格的时间控制,如果对方发现了他们是骗子,他们会希望对方快速挂掉电话,这样能节省他们不少的时间。其次,过滤掉教育程度高、警惕性高、自我保护意识强的人,也使得他们实施近一步的诈骗时,被拆穿的可能性更低,自然承担的法律风险也就更低。

科普:为什么漏洞百出的诈骗话术还能骗到人?

随着骗术的升级,诈骗信息也实现了“精准化”,这个时候,诈骗信息就没那么容易分辨了。比如,你在淘宝上购物之后,信息被泄露。骗子拿到你的网购记录甚至购物详情,就可以据此来实施“精准化”的诈骗。骗子得到的信息越细致,普通人也就越容易上当受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骗子能成功实施诈骗的主要原因,自然离不开一个“利”字。要相信,天上掉的馅饼有时候也是会砸死人的。所以,少做些中大奖的白日梦才是最好的“防骗手册”啊!

(本文系新农村商报网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

游戏排行

安卓 热门

新游预告

  • 更多

    更多开测

    新游开测
    进入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