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信商合作 >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育种家的责任比天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育种家的责任比天大”

  • 2018-03-26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开栏的话: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深化改革和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民族种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期,涌现出一大批无私奉献、不懈追求、投身种业改革的代表人物,他们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民族种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日,由本报和中国种子协会联合举办的“2012-2017年度中国种业十大杰出人物”正式揭晓。为宣传新时代种业先进人物的改革创新事迹,大力弘扬中国种业精神,从今日起,本报特开设“‘2012-2017年度中国种业十大杰出人物’风采录”专栏,敬请关注。

翻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赵振东的履历表,“小麦”是最显眼的关键词:育成国内首个年种植面积超千万亩的强筋小麦“济南17”,开创了国产粮食按品种收购的历史;育成优质高产面条小麦“济麦19”和国内首个面包面条兼用型小麦“济麦20”;育成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的“济麦22”。济麦系列小麦品种累计推广4.6亿亩,解决了1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新增400多亿斤小麦和400多亿元经济效益。

从事小麦育种的人都知道,出品种不易,出大品种更不易。一辈子育出的品种获得过4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他究竟有什么秘诀?答案就在麦田的每一个严寒酷暑中,在实验室流过的每一滴汗水中,在失败后的每一次坚守中。

敢闯:攻克小麦育种两个世界性难题

衣着朴素,笑容谦和,是年过古稀的赵振东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在小麦育种上,他却闯劲十足:“科学研究必须要有前瞻性,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搞重复研究肯定没出路。”

1984年,中国小麦产量首次超过前苏联,成为世界第一产麦国。也是在这一年,研究生毕业的赵振东进入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从事小麦育种。初来乍到,他就选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品质育种,带着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立志选育出强筋优质麦。

看似“异想天开”,赵振东实际想得比谁都多。上世纪80年代,小麦总产屡创新高,国产优质麦却一片空白,高档面粉加工主要依赖进口。“小麦光有产量没有品质不行,我国人多地少,如果小麦品质上去了产量却下来了,也不符合中国国情。”

强筋难高产,品质和产量协同提高是个世界性难题,赵振东立志要攻破它。

选、淘汰、再选、再淘汰……小麦育种枯燥辛苦,遇到的挫折更是消磨人。经过十几年努力和无数次失败,赵振东团队终于育成我国首个年推广面积过千万亩的面包小麦品种“济南17”,开创了国产粮食按品种收购的历史,实现了国产优质麦出口零的突破,产量还比一般的高产品种提高了5%。要知道,当时美澳加等国的优质麦亩产只有150-200公斤,“济南17”在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下实现亩产五六百公斤,可谓世界领先。

对育种家来说,这枚“军功章”已经足够闪耀。然而对于赵振东,“创新永无止境,因为需求永无止境。”他又带领着课题组的年轻人,用真空干燥箱“捣鼓”出微量沉降法,缩短育种年限2-3年,这在世界小麦育种领域也是一个创举;培育出优质面条小麦“济麦19”,我国第一个面包面条兼用型小麦“济麦20”和目前年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济麦22”。

可以这样说,山东每两个馒头,就有一个是用“济麦22”做的。除了品质和产量负相关,超高产和广适性是育种领域另一对难解的矛盾。“济麦22”的出现,标志着超高产广适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推动了我国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以“济麦22”为骨干亲本已培育衍生品系200余个,通过审定的品种十余个,其中年推广面积过千万亩的山东就有两个。

如果在武侠世界,赵振东已可算作宗师级人物。然而他依然满脑子“异想天开”,期待创造新的奇迹,也不畏惧失败。2014年,他主持的“小麦增产科技支撑计划”开启,誓要跨越“济麦22”这座高山。

用情:严寒酷暑中修炼出“相麦”三招

与小麦打了一辈子交道,赵振东对小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看、摸、咬,是他的三样绝活。

“我看麦子就跟找对象一样,有自己的眼光。”每年小麦抽穗拔节期,赵振东经常目不转睛地蹲在地里给小麦“相面”。在他眼中,不仅每株小麦各不相同,每片叶子也大有学问。

看完再挨个摸一摸、捏一捏,灌浆期他用手掌在整片麦穗上划拉一下,就能准确判断茎秆韧性;捏一捏单个麦穗,对产量就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

籽粒硬度是非常重要的品质指标,过去没有检测设备,赵振东就用牙咬,条件改善了,他还是觉得用牙咬更快捷。两个门牙换过两次,却也练出了一口绝活,“咬”出来的检测结果和仪器数值相差无几。

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三门绝活来自几十年如一日的修炼。每年小麦从种到收的8个月,赵振东不是在地里就是在下地的路上,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呵护试验田里的麦子。蹲在地里看小麦,一看就是半天。

“麦品如人品。”是他常说的一句话,“如果你怕热,你育出来的麦子就不耐热;如果你怕冷,你育出来的麦子就不抗寒。”

时任山东省阳谷县种子站站长吕宗言回忆,选育“济麦22”时,有一年寒流来得特别早,11月上旬就突降暴雪,赵振东急忙赶到阳谷县看新品种的抗寒性。天色已晚,他顶着鹅毛大雪直奔试验田,用手扒开厚厚的积雪,一块田一块田察看小麦叶片有没有受冻。看完所有田块后,站在一旁的吕宗言都已冻得手脚发麻,赵振东却不顾裤子上的雪水和泥土,满脸笑容地说:“‘济麦22’的抗寒性过关了!”

很难想象这个多年和小麦为伍的人,却对麦芒过敏。赵振东患有严重的荨麻疹,冷水、麦芒都是过敏源,碰不得。在他家的一个大抽屉里装满了常备药,其中治过敏的药膏必不可少,每次下地前他都要厚厚涂上一层。

“谁都有七情六欲,谁不怕热?”赵振东并非不惧病痛与严寒酷暑,但更怕干不好活,“就这么简单。”

在周围人的眼中,赵振东就是这么个简单的人。他鼓励课题组的年轻人创新,“想错了不要紧,最可怕的是没想法。”遇到学术问题,常和比自己小几十岁的团队成员争论得面红耳赤。看书是他最大的爱好,《资治通鉴》《神曲》《十日谈》《老人与海》……他看的书很杂,哲学、宗教、文学都有所涉猎。他喜欢黑格尔说过的:“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这或许正是他执着小麦育种事业的最佳注脚。

责任:“比农民更像农民

”的邻家大爷

“一棵麦子长得再好能打几两粮?只有整块地的麦子长得好,才能有个好收成。”在赵振东看来,试验田里创造出来的纪录只是个数字,农民地里打下多少粮食更让他牵挂,“我们的麦子最终是种到农民地里的,农民说好才是真的好。”

山东省滕州市级索镇龙庄村家庭农场主龙振存种植“济麦22”10年了,从最初10亩8亩地试种,到流转土地大规模种植,对这个品种一直情有独钟。“去年天气有点旱,但我种的520亩‘济麦22’平均亩产1300多斤,还是一个丰收年。这个品种抗旱、抗寒、抗冻,产量有保障,因为种的是商品种子,每斤还能比普通麦子多卖2毛,算下来每亩净赚五六百元。”

好品种并非凭空而来。“比农民更像农民”这是吕宗言对赵振东最深的印象。在他眼中,不讲究吃穿、天天跑田地的赵振东亲切得就像邻家大爷,每次到了阳谷县总是先下地,看苗情、看长势、看表现、估产量,“累了就往地头上一坐,跟我们聊天。”

就在田间地头,育种的方向渐渐清晰。“他最早育出的‘济麦884187’,品质非常好,但产量偏低,脱粒时颖壳过紧难去掉,农民不喜欢。”吕宗言说,得到这样的反馈之后,赵振东就开始琢磨怎么实现品质和产量的共同提高,最终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

“姑娘长大了还得嫁出去。赵振东团队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不仅育成了好的品种,还创新了产业化模式。”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所长刘开昌说。

“济南17”育成后,为了发展优质麦的规模化种植,赵振东和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一同南下,寻找面粉企业合作进行订单生产。他们找到了香港南顺面粉厂,一次又一次地将样品送给对方进行检测,终于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合作第一年,5万亩订单种植的“济南17”喜获丰收,1.2万吨小麦运到香港,价格比普通小麦提高35%,农民增收20%。

在“济麦22”的推广过程中,他们采取“育种单位+龙头企业+良繁基地+种业联盟”的育繁推一体化模式。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制定配套栽培技术规程,由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国内180余家种业企业建立了7省市种业联盟,在山东、河北、天津、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100多个县区建立了标准化良种繁育、加工基地。截至2017年夏收,“济麦22”8年蝉联全国第一大小麦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2.53亿亩,增加经济效益200多亿元。

赵振东坦言,一辈子育种生涯中有失败,也有茫然,而支撑他走下去的是责任:“育种家的责任比天大,我们肩负着国家种业安全、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消费者健康的四大责任。责任,是育种工作者的良心。今后我们将培创一批优质专用新品种,努力实现小麦产业高端化、专用化、品牌化。”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

游戏排行

安卓 热门

新游预告

  • 更多

    更多开测

    新游开测
    进入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