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专题 > 人物 >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演戏就像一场拳击比赛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演戏就像一场拳击比赛

  • 2018-04-25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2月15日晚,在2018年央视春晚戏曲节目《盛世梨园美》中,金不换、徐福先夫妇表演的《唐成夫妻喜迎春》赢得了满堂彩。

“为了这一分钟,我们等了25年。”金不换感慨万千。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演戏就像一场拳击比赛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金不换。

艰辛学艺路

小时候,金不换家住在黄河岸边,家里一贫如洗,每到雨季,村子还会发大水。

为了讨口饭吃,走出农村,金不换的父母就动员五兄弟去学艺。大哥金振全非常优秀,自小就爱唱,受此影响,老三金不换也跟着大哥唱,慢慢就喜欢上了戏曲。

1981年,在河南开封市有一家民间戏校,位于黄河南岸的水稻乡,成了金不换学艺的第一站。报名的时候老师嫌他太瘦不愿意收,他就一直跟在老师后面。当时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一定要进学校。最终,老师被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动,就收下了他。

戏校里面有几百个学生,就住在别人垒了半拉的猪圈里,里面撒上点麦秸,晚上盖上被子就睡。这一带属于黄河滩区,早晨起床后,被子上、头上、嘴里全是沙土。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金不换在戏校学习了一年,还跟着剧团出去演出锻炼。回到家乡后,在跟着当地的剧团出去演出的过程中,金不换发现自己的功力还是不行,跟父母想让他成为豫剧人才的愿望还相差甚远。

上世纪八十年代,鹤壁市豫剧团为补充人才到原阳县招考。得知这个消息后,金不换和大哥金振全还有十几个孩子一同步行到鹤壁市报考。“一帮人步行去的,来回就是120里地,当时走不动了,拎着鞋走,下雨没法走,黄河大堤都是粘脚的黄胶泥。”金不换回忆说。

最终哥俩凭着出色的表现,都收到了复试的电报通知。在第二次考试后,金不换和大哥的条件都达到了剧团的要求,但是指标名额只有一个,大哥便把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让给了金不换。

14岁的金不换带着大哥的嘱托和全家人的希望,进入了鹤壁市豫剧团。他对进入剧团学艺、工作的机会特别珍惜,每天早晨6点就起来练功,等到别人八点起床后,他又跟着继续练。

“那半年我怕失败了,怕被辞退了,那就对不起我哥了,对不起我这个家对我的培养。当时一个人觉得孤孤单单的,举目无亲,经常夜里哭。”金不换说。

半年之后,金不换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被鹤壁市豫剧团转为正式职工,开始吃商品粮了。他的刻苦与认真也得到了剧团老师的认可。在老师的指点下,他入行丑角,跟随牛得草先生学习。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演戏就像一场拳击比赛

金不换。

创建金不换艺术团

刚开始转当丑角的时候,长的浓眉大眼的金不换抹不下脸面,放不开动作,表演时很多人取笑他。他自己也想不开,本来自己是唱须生的,转丑角后也有很多的想法。后来经过老师们的开导,再加上认真的实践学习,才算是开了窍。

当时,牛得草先生已是广受欢迎的豫剧名角,他把毕生的技艺都教给了金不换。除了日常的学习外,金不换还在后台仔细观摩牛先生的表演,模仿、揣摩唱腔。

很快,金不换熟悉和掌握了老师的一举一动。他把老师每天在舞台上的所有表演都牢记在脑海里,模仿甚至达到了令观众真假难分的程度。他在鹤壁当地逐渐有了名气,大家都知道有个小伙子唱牛派艺术很不错。

到了90年代,随着牛得草老师的退休,鹤壁市豫剧团走入了低谷。剧团甚至一度到了解散的边缘,甚至有人把仓库里的演出服偷偷卖掉了。

为了能生存下去,金不换一度靠在大街上卖次品鞋为生,但是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生存问题。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他找了一个农民剧团搭班演出挣点生活费。

在农民剧团的日子,经常是餐风露宿。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金不换总是认真对待每一场演出。渐渐的只要有他出场的戏,台下总是欢笑不断,掌声阵阵。他认真敬业的态度、扎实的基本功、稳健幽默的台风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在这过程中,除了戏演的好,农民剧团的大量“外交”也要靠他。金不换为农民剧团拉来了一场又一场的演出。

1995年,金不换自己挑大梁创办了鹤壁市金不换艺术团。创团后,因为他表演的好,起价又低,一年下来天天都有戏演。剧团队伍扩大到40多人。第一年一算账居然挣了好几万。金不换觉得这条路走对了,既能挣钱创收,又能帮助一帮人就业。

第二年,金不换决定继续走这条路的同时要排新戏创作新的剧目。排新戏的主要目的是想要发展,想进步。在那几年,剧团在金不换的带领下稳定向前发展,参加了“香玉杯”、“梨园春”等很多比赛,获得了很多的荣誉。

戏大于天

随着剧团的不断发展、知名度的提高,金不换脑海里产生了一个更宏大的设想:国庆50年大庆时,到北京拿中国戏剧梅花奖!

中国戏剧梅花奖素有戏曲界“奥斯卡”之称,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很多人都说他这是想一步登天,质疑他的想法,等着看他的笑话。只有妻子徐福先给丈夫提供了一如既往的支持。

1999年10月,金不换提着一大包方便面,怀里揣着几个馍就登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在北京儿童剧院演了三个折子戏:老丑儿戏《十八扯》、须生戏《辕门斩子》、官丑儿戏《七品芝麻官》,一台晚会三个折子戏,我从三个不同的人物展示不同的行当,结果一炮打响。2000年我夺了第十七界中国戏剧梅花奖。”金不换自豪地说。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演戏就像一场拳击比赛

官丑儿戏《七品芝麻官》已成为豫剧的代表作。

梅花奖对金不换和金不换豫剧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他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获奖后,鹤壁市委市政府请他担任市豫剧团团长,并把金不换艺术团并到市豫剧团里面。金不换不辱使命,带团参加第九届戏曲大赛,凭借《唐知县斩诰命》作品一举摘得金奖。这是鹤壁市建市以来第一次在这样的比赛中获金奖。

从2000年金不换接手鹤壁市豫剧团以后,剧团保持全年有350场到400场的演出。剧团在全国各地演出,赢得了天南海北无数观众的喜爱,邀约不断。在巨大的荣誉和成功面前,金不换演戏为民的初衷没有改变,相反,他对自身的要求反而更高了。

在金不换眼中,戏大于天,只要上了舞台,就要认认真真演戏。“即使台下只有一个观众,也要按照“梅花奖”的要求,也要认认真真地演。”

演戏时要穿上厚厚的戏服,因此每到夏天,金不换的身上就捂出一身痱子,用毛巾擦的时候像针扎一样。由于天气闷热出汗多,还会时不时发生脱水现象,有几次,一头就栽倒在舞台上。平时感冒了,为了快点好了唱戏,就直接输激素类的药物。“老师给我取了这么好的名字,又夺了梅花奖,我给观众演戏就得更卖力,要有更高的艺术含金量。”金不换形容每次演戏就像打了场“拳击赛”,浑身的汗哗哗直流。

大剧团要走出屋子下基层

“大剧团要下到基层去”,这是金不换提了好几年的倡议。

文艺团体为什么半死不活,市场疲软?为什么每年国家花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艺术发展却精品很少?金不换不客气地指出,现在的剧团靠国家养着,有些人养着养着就养懒了。演员感觉下基层就是受罪去了。实际上,剧团就是通过各种演出来锻炼演员的;同时,为更多的老百姓唱戏,剧团的价值才得以最大的体现出来。“如果只在宾馆剧场这样好的环境里演出,那是有局限的。”金不换说:“大家的物质生活丰富了,更需要精神食粮。文艺团体要像精准扶贫一样走到基层,让每个村都能看上一场好戏,这才叫大中国、大文化,才能实现艺术的全面振兴。”

“为啥我们这个团在农村这么受喜欢呢?因为我们没把自己太当回事,我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小演员,时时刻刻为大家演戏。我一年四季都是这样,冰天雪地是我,三伏天三九天还是我。”金不换诚挚地说,“过去梅兰芳先生都带团往基层跑,常香玉大师带个团去朝鲜战场,那可是生与死的考验啊。这才是伟大的艺术家啊!”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演戏就像一场拳击比赛

戏曲文化的传承

做为新当选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所关心的除了对基层戏曲团队的资金扶持力度,更重要的呼吁大家要关注戏曲的传承。对过去老一代艺术家留下的宝贵遗产要进行挖掘整理、传承发扬,为戏曲事业做贡献。

关于戏曲的传承与保护,金不换认为:一要让戏曲进校园;二是要能创排出适应不同年龄人群的新剧目;三是要对老一代艺术家留下的宝贵遗产进行挖掘整理,传承发扬。

在全国两会的密集日程安排中,金不换特意到北京一所幼儿园去展示传统戏曲。他一直担心五六岁的孩子会不懂。在现场,他用独特的牛派音向小朋友们打招呼,又展示了丑角和传统戏曲的东西。孩子们都鼓掌,老师和孩子们都对戏曲产生巨大兴趣。“有兴趣就好办,这就有培养的价值和机会啊。”金不换说,“戏曲进校园需要政府高度重视,进学校不是走马观花,要让孩子们感兴趣,耐心的教他们,慢慢理解什么叫中国的传统戏曲,这是根基,要打牢。”

“新时代新作品,不要保守,但要尊重历史,不要否认历史。看完剧目后,要让人有启发,要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古代戏也要保留,因为有大量老观众愿意看。戏曲更不要局限在只为老观众设计,要创作出不同层次青年观众的戏。”金不换说,老艺术家留下的遗产是宝贵的,要对老艺术家的遗产进行挖掘整理,发扬传承。

“比方说丑角儿的传承,可以在河南省选几个有前途的年轻人,跟着我学。我只要带一年,就肯定能带出来的。”金不换说,“政府要尊重人才,爱护人才。要把老艺术家动员起来,让孩子们跟着学。同时,加快整理他们留下来的内容,过去有声音没有录像的,现在开始录,通过整理、加工,建成中国艺术发展的资料库,也让后人有个镜子,这样不会跑偏。”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演戏就像一场拳击比赛

 “当代第一丑”

1993年春节,著名豫剧名角牛得草在春晚舞台上为全国观众献上了戏曲小品《群丑争春》,将豫剧和豫剧中的丑角展现给了全国观众。25年后,素有“中国豫剧当代第一丑”美称的金不换再次代表豫剧,代表丑角这一行当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同样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金不换说,接到春晚导演组的通知很突然。导演组要求节目要新型、新创,主体内容和国家新时代社会风气联合到一块。原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关勇先生亲自为他写词,国家一级作曲家范丽芳为他谱曲。词和曲发给导演组后,得到高度认可。

“这个节目特别快,时间也就是40多秒,既要展现我的嘴皮子功夫,又要展示我的绝活,还要展示我最精彩的一面。这不到一分钟的节目,真可谓是用心良苦,最后一炮打响。这里面的含金量很高,我们在春晚上的表演得到了导演们、同行界、观众的好评。”金不换开心地说,“无论时间长短,我们发出了能代表我们河南的声音。”

一别25年,牛派艺术再一次得到了观众的认可,热烈的掌声证明,丑角艺术和观众是有缘的。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感觉丑角艺术是被所有观众接受的一个行当,对我们来讲,演这个角儿,未来无论是春晚也好,大戏也好,影视作品也好,他是有出路的。在戏里,我能用小辫的功夫展示自己的特点特色,用各种表演手法来把气氛推向高潮,达到最佳演出效果。我们在春晚舞台上的成功就在于此。”金不换说。

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3月20日闭幕。闭幕当天,金不换谢绝了所有的采访和邀请,当晚就坐上火车回到河南,第二天他有戏要上演。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演戏就像一场拳击比赛

金不换。

简介:

金不换,原名金振秀,1968年出生,河南封丘人。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河南省鹤壁市豫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

他1985年毕业于鹤壁市戏曲训练班,分配到鹤壁市豫剧团,师承豫剧名丑牛得草,“金不换”的艺名即为牛得草所赠。金不换与牛得草朝夕相伴13年,直至老师去世。牛派的看家戏《七品芝麻官》、《十八扯》等由他演来十分传神。在《十八扯》这出戏中,他既惟妙惟肖地再现豫东调名须生“小红脸王”的唱腔艺术,还模仿了沙河调代表人物唐喜成在《三哭殿》、《辕门斩子》、《南阳关》等剧中的唱段,甚至把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也模仿得酷似至极。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

游戏排行

安卓 热门

新游预告

  • 更多

    更多开测

    新游开测
    进入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