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信商合作 > 淅川走出一条两不牺牲双赢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

淅川走出一条两不牺牲双赢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

  • 2018-06-08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绿色发展让淅川走出了困境,尝到了甜头。再过两三年,淅川将成为花的海洋、果的世界、宜居者的乐土、旅游者的天堂!这是淅川人民的梦想和期盼,更是我们这一届领导班子的初心、责任与担当!”说到未来,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饱含深情且自信满满。因为3年来,淅川县广大干群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发展绿色产业,石榴、林果、香菇、油牡丹等产业链条基本形成,成功实现经济发展重心转移,确保了一库清水浩荡北流,走出了一条两不牺牲、双赢富民的良循发展之路。在湛蓝色的丹江湖畔、贫瘠的秦巴山片区,展开了一场决胜生态发展和绿色扶贫攻坚之战。


淅川走出一条两不牺牲双赢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和环境这条“绿线”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任务 


  地处豫鄂陕三省接合部的河南省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守着“大水缸”,握着“水龙头”,肩负着一渠清水源源北送的重任。到2017年12月工程通水三周年时,累计调入干渠水量达110多亿立方米,有效改善了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10多座大中城市供水保障能力,惠及京津冀豫4省市5300多万人口。 
  为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淅川先后移民36.7万人,移民迁安“四年任务、两年完成”,创造了中国水利移民史上的奇迹。移民工作相对完成后,淅川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确保一泓清水送北京、农民脱贫致富、县域经济增强成为摆在淅川人民面前相互矛盾的三份答卷。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提出生态和环境这条“绿线”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任务,不讲条件,不讲代价。要找准水质保护、生态至上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就能走出一条两不牺牲、双赢富民的良循发展之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赢利,逐步让荒山变成绿山,绿山变金山。 
  淅川县确立了以“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载体的主导思想,把“生态立县”列为“四大战略”之首,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保水质、护运行”大局,通过在农业产业中“种”绿,在工业产业中“植”绿,打造并擦亮渠首生态品牌。一个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绿色产业链初步形成。 
  同时,淅川县把“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作为三大历史任务之一,把“建设国家生态县”作为突出抓好九件大事之一,将生态环境、水质保护、造林绿化、湿地建设等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将考核重点向生态领域延伸,把干部焦点向绿色政绩聚光。同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揽,不断改革创新扶贫开发的机制和方式,迈出全面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坚实步伐。


淅川走出一条两不牺牲双赢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产业发展是确保一库清水北送的必由之路 


  “我足不出户就把山沟沟里的香菇卖到了东南亚,归其原因主要是梅池村生态好、香菇品质好,另外就是借助了互联网!”坐着轮椅的村民高斌在电脑前很是自信。 
  西簧乡梅池村位于淅川县城西北40公里处的深山里,全村森林植被非常茂盛,薪炭林储量极为丰富,利用间伐和树枝粉粹发展袋料香菇种植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而且可以脱贫致富,去年全村共发展香菇已经达到170万袋以上,产值达到1500多万元,形成“十里香菇长廊”奇观。村民高斌率先在村口建起了“供销e家”服务网点,借助网络的“翅膀让一袋袋香菇飞出了山村。村支部书记项中山告诉记者,为了保持香菇的鲜活和库存,去年9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梅池村建设一座保鲜冷藏库,1斤鲜菇可以卖到5元以上,产值直接翻倍。这样梅池村香菇种植初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增加了抵抗市场风浪的能力。 
  “梅池村的香菇产业种植是淅川县委生态立县战略和产业调整措施的具体落实和体现,也说明绿色发展要求非常适合西簧这样的僻远山区乡镇发展。”西簧乡党委书记樊涛介绍说,“结合七山两水一分田的乡情,西簧乡把林果、食用菌、药材等产业确立为发展重点,建立了万亩核桃、板栗基地;千亩皂角、樱桃、石榴基地;百亩月季、牡丹花卉基地;利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设金银花采游、月季观赏等6个生态精品采摘观光园;栽植各类苗木22万株,营造生态产业林带5200亩,打造过境高速、省道绿色生态长廊,形成金银花、黄姜为主的中药产业带和乌鸡、鹊山鸡、蜜蜂为主的生态养殖产业带,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丰收”。 
  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当下,淅川全县正全力以赴决战决胜两大攻坚战——生态保护和绿色脱贫致富。一方面,确保一库清水北送是淅川的政治担当,我们必须服务于党中央、国务院编织水生态安全网络的国家大局,这是我们对于民族复兴这个伟大时代作出的必然回应。另一方面,富民是淅川的责任担当,506平方公里良田被没入库底,剩下的大多是荒岗丘陵和山坡薄地,带领这些‘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的库区乡亲们尽快赶走贫困阴霾,奔向康庄大道是我们为官一任者应该担当和职责所系。两者在发展中是有矛盾和对立的。只有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结构调整才能是二者相互协调统一、同步前进,生态保护得越好,产业越壮大,乡村越美丽,乡亲越富足,生态保护是绿色扶贫的前提要件。生态产业发展彰显着我们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也符合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的要求,表达出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决心。三年的实践证明,生态产业发展是淅川人民寻求山川秀美、人民富足、社会文明发展的一条光明大道。” 
  针对山区特点,结合县情,淅川确定了短中长三线产业结构调整,短线重点发展食用菌、蔬菜、光伏产业等短平快项目;中线重点发展以软籽石榴、薄壳核桃为代表的经济林果,套种油牡丹、花生等林下作物;长线抓旅游,保证持续增收奔小康。截至2017年,全县11个乡镇已建成香菇基地50多个,发展香菇2000万袋;发展软籽石榴3.2亩,种植薄壳核桃等复合林果业10万余亩;发展金银花、辛夷、杜仲、艾叶等中草药种植4万余亩。 
  产业结构调整使全县30余万亩荒山披上绿装,同时催生了一批涉农企业、种植大户和绿色品牌产品,目前已经有67家涉农企业入驻淅川投资软籽石榴、薄壳核桃、金银花等生态农业,淅川县农林业产业化链条基本形成,10万渠首农民端上“绿饭碗”,吃上“生态饭”。 

淅川走出一条两不牺牲双赢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  淅川走出一条两不牺牲双赢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

 

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构筑“生态屏障” 


  毛堂乡陈登科植树造林1000多亩,成为远近闻名的植树大王。在淅川,像陈登科一样承包荒山的造林大户有35户。先后引进北京昆仑辰、新乡亿隆等大企业投资开发荒山荒坡26万余亩,带动9万余名山区群众走上林业致富路。据统计,该县每年生态林造林绿化面积以10万亩速度推进,造林合格面积连续9年位居河南省第一。淅川县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32.8%增加到现在的45.3%,环库区森林覆盖率已达51.4%,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及以上标准。 
  同时,淅川县投资5亿多元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全部打包给北京首创集团托管,负责运行,彻底截住了环库居民生活对丹江口水库的污染。 
  生态环境的改善,催生了旅游业发展,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淅川新名片。依托水源地生态优势,淅川大力推动林业、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围绕生态旅游大力发展了100亩以上特色种植、观光采摘园等生态产业基地300多个,农家乐模式日臻成熟,“春赏花,夏遮荫,秋采果,冬有绿”的环库旅游生态圈已初具规模,淅川县生态文化旅游闻名遐迩。去年“十一”黄金周假日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26万余人次,实现综合效益1.3亿元,实现了旅游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目标。 
  一库清水就是淅川人民生态建设最好的见证。截至2017年12月12日中线工程通水3周年,丹江口库区12个水质监测断面、总干渠河南省16个水质监测断面、1个移动实验室达标率均为100%,水库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及以上标准,总干渠出境水质稳定达标,调水水质符合要求。 
  生态建设与绿色产业发展齐头并进,淅川县大踏步走出“生态不经济、经济不生态”的发展怪圈,“因林而绿、因林而富、因林而美”,半城山色半城柳,满山苍翠满山诗,各地游人纷至沓来,在这无边的绿色里尽情徜徉…… 
  

淅川走出一条两不牺牲双赢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


  随着南水北调通水和与北京以及沿途城市的深入合作,更多的资金流、信息流汇集到淅川,淅川迎来独有的发展机遇。淅川发展的基础越来越牢、后劲越来越足、潜力越来越大。 
  跨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正如滔滔江水永不止步,67万勤劳智慧、敢于创新的淅川人民一定会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务实拼搏、乘势而上,让铺天盖地的绿色成为淅川发展最动人的色彩,让水清民富县强的淅川成为中国最耀眼的名片!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

游戏排行

安卓 热门

新游预告

  • 更多

    更多开测

    新游开测
    进入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