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子(拉丁学名:Abrus precatorius L.),豆科(Fabaceae)相思子属攀缘草本植物。在热带广泛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生长于丘陵地或山间、路旁灌丛中。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相思子的:形态特征、物种分布、生长习性、繁殖方式、植物毒性、功用价值、相关研究、延伸文化等介绍

中文名

相思子

别名

红豆、相思豆、鸡母珠

拉丁学名

Abrus precatorius L.

分布区域

在热带广泛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

植物界(Planta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木兰纲(Magnoliopsida)

豆目(Fabales)

豆科(Fabaceae)

相思子属(Abrus)

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 L.)

简介

相思子茎细弱,多分枝,被锈疏白色糙伏毛,双数羽状复叶,小叶膜质,互生,花小,密集成头状,花冠紫色,荚果革质,黄绿色,长圆形,扁平或饱满,种子平滑具光泽,上部红基部黑,花周期约3~5月,果期9~10月。

相思子种子有强烈毒性,叶、根、种子可入药,主治痈疮,腮腺炎,疥癣,风湿骨痛。相思子可用于攀缘篱墙、栅栏、遮荫棚,其种子色泽艳丽,可做装饰品。

形态特征

茎纤细,呈圆柱形,径约2毫米,分枝多,全株疏被白色糙伏毛,树皮光滑显褐色。

相思子

偶数互生羽状复叶;小叶8~13对,膜质,对生,近长圆形,长1~2厘米,宽0.4~0.8厘米,先端截形,具小尖头,基部近圆形,上面无毛,下面被稀疏白色糙伏毛;小叶柄短。

相思子

相思子

总状花序腋生,长3~8厘米;花序轴粗短;花小,密集成头状;花萼钟状,萼齿4浅裂,被白色糙毛;花冠紫色,旗瓣柄三角形,翼瓣与龙骨瓣较窄狭;雄蕊9;子房被毛。

相思子

果实和种子

荚果革质,黄绿色,长圆形,扁平或饱满,长2~4.5厘米,宽1.2~1.4厘米,先端喙弯曲,表面密布白色伏贴细毛;成熟时皮会破裂,内有2~6粒种子,种子椭圆,状似黄豆,表面平滑具光泽,上部呈红色,基部靠近种脐部分呈黑色。

相思子

相思子

物种分布

相思子广泛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日利亚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及云南等地有分布,在广东、广西栽培较多。

相思子

生长习性

相思子生长于丘陵地、山间、路旁灌丛中。其属阳性植物,性喜高温、湿润至干旱、向阳之地,生长适宜温度22~32℃,日照70%~100%,对土壤要求不高,生长能力强。属于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 Bl.)的伴生植物。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相思子因为种子的种皮坚硬,常处于休眠状态,萌发率不高,花期3~6月,果期9~10月。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用相思子种子繁殖,当年9~10月播种,或第二年春季播种,穴播,每穴播种3~5粒,适当覆土,播后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要注意清除杂草。可将种子分别通过机械处理、砂纸打磨处理、硫酸浸泡处理或者热水浸泡处理后播种,能有效提高种子萌发率。

组织培养

使用相思子无菌幼苗,将茎和叶切成片段,用于愈伤组织诱导,在二分之一MS培养基中,25℃条件下进行继代培养,得到绿色愈伤组织,通过3-吲哚丁酸催化生根后,移植到盆栽土壤中也能适应户外环境生长。

植物毒性

相思子叶、根、种子均可入药,其中种子有强烈毒性。种子外壳很坚硬,如果种壳完整的条件下吞服,可能不会导致中毒,如果咬破种壳,半颗种子就能发挥毒性。《禁止生物化学武器公约》把相思子毒素列为最为严格的控制对象之一,在2001年世界生物及毒素武器大会(BTWC)上,相思子毒素再次被列入重点核查清单。

毒素性质

相思子毒素是从相思子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剧毒性高分子蛋白毒素,其含量约占种子2.8%~3.0%。纯化后的相思子毒素为微黄白色无定形粉末,无味,易溶于水、氯化钠和甘油溶液,不耐热。相思子毒素存在a、b、c和d4种亚型,同源性高,但毒性差异较大,其中相思子毒素-b和相思子毒素-c由于其B链的凝集素活性较低而只有较弱的细胞毒性,反之相思子毒素-a与相思子毒素-d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

毒性机理

相思子毒素的作用机制与蓖麻毒素相似,同为Ⅱ型核糖体失活蛋白(RIP)家族成员,其毒性却是蓖麻毒素的75倍。相思子毒素分子由A、B两条多肽链通过1个二硫键连接而成,通过B链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入细胞,然后,A链使核糖体失活,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胞死亡。

中毒症状

相思子毒素中毒后症状表现为缺乏食欲,肠胃不适,腹部疼痛,腹泻,呼吸不畅,血液循环受损,红细胞膜被破坏,血红蛋白从红细胞流出,尿血,严重可导致窒息死亡。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相思子味苦、辛,性平,有毒,富含生物碱、黄酮类和三萜皂苷类等药用成分;主治痈疮,腮腺炎,疥癣,风湿骨痛。

观赏价值

相思子可用于攀缘篱墙、栅栏、遮荫棚,相思子种子色泽艳丽,可做装饰品,注意避免穿孔,以防毒蛋白外溢。

相关研究

护肝作用

相思子的藤含有总黄酮,能明显降低由于四氯化碳、对乙酰氨基酚及D-半乳糖胺导致的急性肝损伤小鼠体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并能显著提高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对肝损伤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相思藤提取物能提高小鼠肝脏中分解乙醇的酶活性,减轻乙醇对肝脏的损害,有一定的解酒作用。

抗肿瘤作用

相思子毒素的作用机制与蓖麻毒素相似,对细胞具有强毒性,因而具有抗肿瘤作用。在对多种动物的肿瘤实验中,均显示了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有效降低肿瘤细胞的数量。将少量的相思子毒素与环磷酰胺联合使用时,有显著的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抗癌效果,且相思子本身毒性不增加,目前尚未应用于临床。

其他作用

避孕作用。相思子含有部分甾醇类对动物有避孕作用,所含蛋白成分有催产素相似作用,在一定时间内为大鼠注射提取物可引起不孕。

抑菌作用。相思子碱可抑制葡萄球菌毒素,将相思子提取物外用可抑制多种细菌及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的生长。

血凝作用。相思子凝集素的血凝作用强,而相思子毒蛋白的血凝作用较弱,一定浓度的相思子碱具有抑制溶血血清溶血功能的作用,减少绵羊红细胞的溶解。

延伸文化

《古今诗话》里记载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为了戍守边疆,不幸战死,家中的妻子非常挂念担忧他,终日在相思子树下伤心地哭泣,最终因为过于悲恸,在树下死去了。因此,就把这种树叫做“相思树”或“相思藤”,它的种子就成了相思子、“相思豆”,不过古时的红豆指代的物种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