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地处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西安市郊县。蓝田县北部与西安市的临潼区、渭南市的临渭区、华洲区相邻;以库峪河为界,西部与西安市的长安区、灞桥区毗邻;东部与洛南县和商洛市商州区接壤;南部与柞水县相接。县域面积200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9.48万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蓝田县的:名称、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知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蓝田县

英文名

Lantian Xian

面积

2006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地理位置

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

地理坐标

33°50′~34°19′N、109°07′~109°19′E之间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陕西省

所属市

西安市

行政类别

县级

下辖地区

1个街道,18个镇

行政区划代码

610122

人口

49.48万人

方言

中原官话——关中片

民族

汉族、回族、苗族、土家族、壮族

GDP

157.01亿元

人均GDP

31713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

21198元

著名景点

白鹿原影视城、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

邮政编码

710500

政府驻地

蓝田县县门街6号

电话区号

029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lantian.gov.cn

简介

蓝田县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各异,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南枕秦岭,北依骊山,东南部属秦岭延伸地带。位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夏长而春秋短,温暖、雨量适中。其地貌大致可分为河谷冲击阶地、黄土台原、黄土丘陵和秦岭山地4种。在地质上位于骊山—秦岭间的山前断陷盆地,属于渭南地堑的一部分,有多处断层。境内的河流均属于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灞河、浐河和零河。有树种2门5纲65科219种,以及野生动物20目38科83种(不包括候鸟)。蓝田县自战国时期设县以来,一直到汉唐时期都处于大一统王朝的京畿地区。宋元之后蓝田县也基本下辖于西安。1949年蓝田解放时属渭南分区,1950年属渭南专区,1956年由陕西省直辖,1959年隶属于西安市,1961年隶属于渭南专区,1983年改属于西安市。

蓝田县以一、三产业为主,其中旅游业是蓝田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全域旅游模式受到国务院表彰并在全国推广,拥有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白鹿原影视城两处国家4A级景区。第一产业方面构则建起了以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为主导,花椒、苗木花卉、中药材种植为补充的产业体系。第二产业有新型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家具制造四大产业。2022年末,蓝田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57.01亿元,在西安市各区县中位于第十四位,三次产业比重为22.2:19.3:58.5。经济开发区有蓝田工业园区。

蓝田县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蓝田玉名列中国“四大名玉”,以周礼“玉之美者为蓝”得县名“蓝田”。境内的蓝田猿人遗址为旧石器时代重要古人类遗址,同时也有郭家村商周遗址、郗家河商代冶铜遗址等商周遗址。蓝田作为《吕氏乡约》的故乡,对中国传统思想 文化具有重大影响。蓝田留有汉代史 学家蔡邕居住过的蔡府庄和才女蔡文姬的冢。作为革命老区,蓝田还存留大量革命遗址。2022年末全县有各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蓝田县旅游资源丰富,2020年拥有旅游景区17处,包括国家AAAA级景区2处(白鹿原影视城、王顺山景区)。

名称

周安王二十三年(前379年)秦置蓝田县。因蓝田境内出美玉,美者为蓝,故称为蓝田,意为盛产美玉的地方。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上古时代(前50~40世纪)马家窑文化和龙山文化在今蓝田境内活跃。

西周时期(约前11世纪~前771年)蓝田属于畿内,当时被称为“弭”。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11年)蓝田属于秦国,在周安王二十三年(前379年)置蓝田县。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吕不韦被封文信候,管辖蓝田在内的12县。秦统一后(前221年~前207年)蓝田县属内史。

西汉(前206年~前25年)蓝田初属渭南郡、内史右内史京兆郡。高祖九年(前198年)属内史。汉武帝建元6年(前135年)属右内史直辖。太初元年属(前104年)属京兆郡。

东汉(25年~220年)蓝田隶属于京兆郡。

曹魏(220年~265年)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蓝田先后属秦国和京兆国,正始五年(244年)属京兆郡。

西晋(265年~420年)280年蓝田属京兆郡。

前赵、后赵、前秦、后秦、东晋时期蓝田均隶属京兆郡。

北魏始光元年(423年)北魏控制蓝田。太武帝神麢三年(430年)属雍州京兆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入灞城县。太和十一年(487年)复设蓝田县。属京兆尹。

西魏(535年~556年)属雍州

北周天王元年(557年)置蓝田郡,辖蓝田、玉山和白鹿三县。建德二年(573年),废玉山、白鹿县,其辖地并入蓝田县,隶属于京兆郡。

隋唐至宋元

隋(589年~607年)开皇九年(589年),隶属雍州。大业三年(607年),雍州改为京兆郡,辖蓝田县。

唐代(618~907年)设雍州辖蓝田县。唐武德二年(619年),分蓝田为蓝田、白鹿二县。三年(620年),把白鹿县改为宁民县,增设玉山县,均属雍州。贞观元年(627年),废玉山、宁民二县并把辖地并入蓝田,隶属于京兆郡,后在开元元年(713年)隶属于京兆府。

五代(梁、唐、晋、汉、州)属雍州。

宋至道三年(997年),隶属于陕西路京兆府。熙宁五年(1068年)路隶属于永兴军路。大观元年(1107年),隶属于永兴军路下的大都督府。

金皇统二年(1142年),隶属于京兆府路京兆总管府。

元至元二年(1265年),隶属于陕西四川行省。七年(1270年),隶属于四川陕西行中书省,二十三年(1286年),属安西路,二十四年(1287)年属陕西四川行中书省。皇庆元年(1312年)属奉元路。

明清

明洪武二年(1369年),属西安府。弘治十八年(1505年),知县任文献与邑人荣蔡编写《蓝田县志》。崇祯七年(1634年)三月大旱,人相食。五月李自成和刘宗敏农民军经过蓝田县,饥民从之者众。该县整年兵荒交至,民不堪命。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称王于西安,号大顺,其部攻破蓝田,此时蓝田属陕西布政司西安府。

清顺治三年(1645年)清军经过蓝田进攻四川。雍正三年(1725年)知县李元升组织编写《蓝田县志》,雍州八年(1730年)完成。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分蓝田南境为孝义川,设抚民同知,不久复归蓝田,再无更易。光绪元年(1877年),《蓝田县志》修成,共六册。宣统三年(1911年)9月,陕西常备军起义,二十四日建立新政权。

中华民国

1913年属关中道西安府管辖。

1918年,蓝田县先后被靖国军叛部、樊部马瑞旺营、马营攻入并大肆抢掠。

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蓝田支部建立。

1928年蓝田县直属于省。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蓝田的葛牌镇建立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

抗日战争开始后,蓝田县先属商州专区,后属咸阳专区。

1949年5月23日,在西安解放后,蓝田县自卫团起义,蓝田实现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蓝田县属渭南分区。

1950年属渭南专区。

1956年由陕西省直辖。

1959年隶属于西安市。

1961年隶属于渭南专区。

1983年改属于西安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地理坐标介于33°50′~34°19′N、109°07′~109°49′E之间,是西安市的一个郊县,距市区22千米。蓝田县北部与西安市的临潼区、渭南市的临渭区、华洲区相邻;以库峪河为界,西部与西安市的长安区、灞桥区毗邻;东部与洛南县和商洛市商州区接壤;南部与柞水县相接,县域面积2006平方千米。

气候

蓝田位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夏长而春秋短,温暖、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为13.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6.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3℃;极端最高温为43.3℃,极端最低温为-17.4℃。年均日照时间长达2148.8小时,其中6月最多而2月最少。无霜期长达212天。平均降水量为720.4毫米,最多一年达983.2毫米,最少为525.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至9月份,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5%。由于半封闭的盆地地形和山地的影响,蓝田的气候类型丰富多样,例如降水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为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存在气象灾害多且频繁的特点。全年风向以西北风为主,其次为东南风;风速年平均1.6米/秒,春夏高而秋冬低。

地质

蓝田县的地质构造复杂。位于骊山—秦岭间的山前断陷盆地,属于渭南地堑的一部分。新生代以来,由于骊山、秦岭上升的侧向挤压,形成了宽而缓的向斜。而骊山南侧和秦岭北麓的断层则是长期活动性大断裂,控制了断陷盆地的发展。褶皱在蓝田的黄土台原及黄土丘陵地带上表现突出,主要有白鹿原向斜、寺沟背斜和支家沟背斜。断裂则包括断层和裂隙两类。断层主要有辋峪口—流峪口—厚镇断层,汤峪口—岱峪口断层,库峪口—何家山断层和下韩—大嘴坡断层。这些断层的特点都是延伸远且规模大,构成了蓝田盆地东、南、北部边界。

蓝田特产的蓝田玉主要矿物组成为蛇纹石,多见于大理岩与花岗岩的接触带。其成矿原理大致为:由于酸性岩浆的侵入,使区域变质形成的大理岩进一步发生变质作用,使大理岩发生矽卡岩化和蛇纹石化,形成矽卡岩和蛇纹石化大理岩。

地形地貌

蓝田县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各异,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南枕秦岭,北依骊山,东南部属秦岭延伸地带。中部为平地且向西延伸,而秦岭山地在县境内自西而东穿过然后北折,总长100多千米,群山环绕,海拔在800~3449米之间。西部川、原相间,向西北倾斜,是一个山、岭、川、原相间并以山岭为主的农业县,海拔最高2449米,县城海拔469米。

蓝田县地貌大致可分为河谷冲击阶地、黄土台原、黄土丘陵和秦岭山地4种。其中河谷冲击阶地占全县面积的8.86%,海拔在418~720米之间,是县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地区。黄土台原占县域总面积的10.75%,主要包括白鹿原和八里原,海拔在690~791米之间。其中白鹿原在历史上留有众多笔墨,因为其在灞水之上而被称为灞上,先后建立过芷阳、灞陵、南陵、灞城等多处县治。黄土丘陵占县域总面积的20.73%,包括半岭和高岭,海拔在500~1128.6米之间。秦岭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59.66%。绝大部分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山峦起伏大,坡陡水急,瀑布较多,最高点在渭南、华县和蓝田的交界处的箭峪岭,海拔2449米。

水文水利

水文

蓝田境内的河流均属于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灞河、浐河和零河,4千米以上河流114 条,水源充沛。其中灞河与浐河横贯县境东西,流域面积大,覆盖各个地区,与蓝田县内人民生产生活高度相关。

灞河,古称滋水,发源于蓝田县灞源乡,向西流入西安市灞桥区,在高陵县汇入渭河,属渭河一级支流,全长109千米,年平均径流量9.47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581平方千米。灞河的四大源头在蓝天县的玉山镇汇流后形成灞河,沿途有清峪、流峪、兰桥河、道沟峪、库峪河、浐河等主要支流。灞河河谷较宽,在县城处可宽达10千米。汛期一般在夏季3个月,占全年径流总量的42.7%,最大洪峰流量曾达到2900立方米/秒,枯水期一般在冬季三个月,仅占全年总量6.7%。灞河的多年平均含沙量为6.32公斤/立方米,汛期时可以达到18.5公斤/立方米。

蓝田县

浐河发源于蓝田县汤峪镇秦岭主脊北侧海拔2000米以上,在西安市灞桥区注入灞河,全长63.5千米,流域面积760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库峪河、汤峪河、岱峪河与荆峪河。浐河的长期水文观测资料缺乏。根据区划资料,该流域的年平均径流量为1.893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为6.0立方米/秒。

零河,又叫冷水,发源于秦岭北麓的蓝田县韩家岭,沿着临潼、渭南两县的交界处向北流入渭河。零河主河道长49.40千米,流域面积为236平方千米,其中在西安境内的流域面积为192.41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量为1893万立方米。

水利

截止2020年蓝田县共有 16 座中小型水库、 34 座淤地坝、8 座水电站、5 座橡胶坝。其中,李家河水库位于灞河支流辋川河中游,是西安市蓝田县的一个重要水利工程。该水库主要用于城镇供水,并具有防洪和发电功能。工程于2009年11月开始建设,2015年4月29日正式下闸蓄水。水库总库容为5690万立方米,最大坝高为98.5米,供水设计流量为3.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供水量为5600万立方米,建成投用后,每天可提供25万吨水。城镇供水范围包括西安市纺织城组团、洪庆组团、阎良区、蓝田县城以及白鹿原的狄寨、安村、孟村、砲里乡和前卫镇等,解决了200多万居民的饮水问题。

蓝田县

2022年蓝田县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方面全年共完成投资2360万元,新建改造农村供水工程25处,新打配套深机井5眼,修建蓄水池6座,修筑水塔12座,安装一体化净水设备2套,铺设各类输配水管道15.45千米,受益农村居民达9336户、6.21万人,一举实现了全域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全覆盖。

土壤

蓝田县的土壤分为10个土类、22个亚类、47个土属和107个土种。其中主要有褐土、塿土、黄土性土和红色土。

蓝田县褐土所占的面积最多,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6.87%,主要分布在海拔700~1300米的山坡和沿山的洪积扇上,PH为中性至微碱性,土壤口紧,适耕期略短,蓄水能力和抗旱能力差。塿土是蓝田县面积最大的农业土壤,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9%,主要分布在白鹿原、八里原、灞河阶地和横岭的梁面上,因长期施肥,熟化层厚,土口较紧,适耕期长。黄土性土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53%,广泛分布在八里原和白鹿原的边坡,以及灞河各级阶地和岭坡的沟底部,质地多为粉砂质,透水透气,土口松暖,适合耕作。红色土占总土地面积的12.49%,主要分布在岭区和白鹿原坡,呈中性或酸性,水土流失强烈,耕作条件差,适耕期短,不耐寒且肥力差。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蓝田县总面积2006平方千米,其中林地面积为776.2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8.70%;草地面积为671.1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3.46%;耕地面积为465.1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3.19%;建设用地面积为56.6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46%,水域面积为16.3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0.82%;未利用地面积为1.1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0.06%。

矿产资源

蓝田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38种矿产,其中21种储量已被探明。金属矿有铁、钛、铅、锌、钨、金、铀等9种,分布在85个矿点;非金属矿有玉石、硅石、石灰石、饲料石灰岩、蛇纹石、石墨、高岭土、大理石、石英石、石棉等12种,分布在24个矿点;能源矿有地热和矿泉水,分别分布在6个矿点。在已被探明的储量中,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和能源矿储量较多,铁、铅、锌等次之,铀、钛、金储量较少。

生物资源

森林资源

2020年蓝田县共有 12400 公顷森林 资源和 85733.33 公顷天然林资源。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县的东南部山区,北部横岭以及部分川、原地区,植被总覆盖率 89.18%,森林覆盖率64.2%。受海拔高度、地形和气候影响,形成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和松栎类型的森科植被。在东南部的秦岭山区是蓝田森林分布的主要地区,其海拔600~1000米处主要分布着侧柏、白皮松、山样和栎类乔木天然植被;海拔1000~1800米处主要分布着油松植被类型;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属于栎类植被类型。

药物资源

蓝田县重要资源丰富且历史悠久,自汉代以来便有人入山采药的记录。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蓝田县中草药调查共查出中草药1538味,包括属于菌类的猪苓、灵芝、马勃、木耳等,属于蕨类植物的凤尾草、蜈蚣草、石蕨等,属于裸子植物的白果、白皮松根、柏子仁等,以及属于被子植物的鱼腥草、无花果、何首乌、牛舌草和地乌等。

水资源

蓝田县水资源总量为74144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总量为69234万立方米,年均降水总量168211万立方米,年径流总量69234万立方米,地下水总量32371万立方米。

地表水方面,蓝田县地表水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在大气降水上,蓝田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8320.8万立方米,其中黄土原区降水最多而黄土丘陵区降水最少。总体特征是山区降水大于非山区,东部降水大于西部。在地表径流方面,秦岭北麓山区的水资源量最多而黄土原区最少。

蓝田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32371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区,为22402万立方米,其次为浐灞河川区,为4608万立方米,黄土原区最少,为1650万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植物

蓝田县的树种为2门5纲65科219种。2门包括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五纲包括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主要用材树种有油松、华山松、白皮松、侧柏、白桦、橡树、山杨等。主要经济树种有柿子、核桃、毛栗、漆树、桑树、花椒、油树、皂角、枣树、木瓜、石榴、油桐、山楂、杜梨等。观赏树种有圆柏、刺柏、合欢、垂柳、五角枫、紫薇、刺玫瑰、月季等。

灌木树种方面蓝田县主要有高山栎、大叶杜鹃、六道木、酸枣、黄柏、野樱桃等。还有竹类树种毛竹、罗汉竹、松花竹等。藤木树种有猕猴桃、南蛇藤、野葡萄、金银花等。

此外蓝田县还有珍稀树种银杏、红豆杉和香榧。有珍稀老树10余种,包括位于白家坪村树龄达1200年的银杏树,相传为唐代诗人王维所种,还有位于泘沱村树龄达2000年的香榧等。

蓝田县

动物

蓝田县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兽类 5目12科 24种,包括野猪、金钱豹、野牛、豺、狐、麝、水獭等;禽类10目17科34 种,包括野鸡、锦鸡、勺鸡、猫头鹰、老鹰等;两栖爬行类3 目4科17种,两栖纲目5科8种,共计20目38科83种(不包括候鸟),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7种,包括金钱豹和麝等,二级保护动物11种,包括水獭、红腹锦鸡和雕鸮等。

蓝田县

蓝田县

自然保护地

蓝田县域范围内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 4 处,总面积 23936.68公顷,占全县陆域面积的11.93%, 其中有陕西省灞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面积19338.69 公顷,森林自然公园3处,分别为王顺山国家级自然公园,莲花山省级自然公园和紫云山省级自然公园,面积共4597.99公顷,占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19.03%。

  • 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

王顺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蓝桥镇,有陕西“小黄山”的美誉,也因其文化传说而有“天下第一孝山”的称号,主峰玉皇顶海拔9米,明朝诗人刘玑之手曾对王顺山写到“天下名山此独奇,望中风景画中诗。”

蓝田县

自然灾害

蓝田县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水涝、干旱、冰雹和地震,其中旱灾和水涝出现最多。

旱灾

蓝天的旱灾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它对原岭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影响很大,主要的干旱类型有冬春旱、春旱、春夏旱、夏旱、伏旱、秋旱和冬旱等,其基本规律是年年有小旱,五年三中旱,六年一大旱。最早的一次旱灾记录是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时年关中大旱,人相食。新中国成立后蓝田也曾发生大旱十多次。1975年蓝田曾发生春大旱126天,夏田作物受灾严重,减产687万公斤。

水灾

蓝田县水灾多发生在连阴雨季节和暴雨经流期,受灾地区主要是山区沟壑与沿河两岸。连阴雨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平均每年出现3到4次,一般发生在9月初至10月上旬。其以中期和短期降水为主,长时间的连阴雨可造成涝灾、低温和湿灾。暴雨则常出现于4月下旬到9月中旬之间。每逢暴雨都会发生山洪爆发、泥石流俱下,堵塞道路、冲毁房屋,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损失。蓝田县最早的一次水灾记录出现在汉文帝前元三年(前177年),大雨35日,昼夜不停,山洪泛滥,冲毁900余家,毁坏民房8000余所。新中国成立后蓝田也曾发生多次水灾。1964年连续中雨、大雨2月,冲淹作物9156亩,受灾875户,死亡29人,受伤13人。

冰雹

蓝田县的冰雹多发生在每年的夏秋两季,以6月份最为常见,占总数的42%,其次是8月,占总数的29%。成灾的冰雹一般短则4~5分钟,长则10~15分钟,小的如豆粒,大的如鸡蛋和拳头。1964年发生的冰雹灾害成灾达22028亩。

地震

蓝田县境内的断层延伸远,规模大,都是长期活动性的断裂,形成蓝田地震发生的背景。早在西汉文帝前元三年就有记载发生地震,到1989年共发生地震20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3次,最严重的一次是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大地震,震级达8级,烈度为9级,导致县内房屋倾倒,死伤无数。蓝田县的地震历史证明本县处于地震危险区。

行政区划

截止2023年8月,蓝田县下辖1个街道,18个镇。蓝田县人民政府位于蓝田县县门街6号。

蓝田县行政区划

街道

蓝关街道

华胥镇、洩湖镇、三里镇、普化镇、玉山镇、安村镇、前卫镇、孟村镇、汤峪镇、小寨镇、焦岱镇、厚镇、三官庙镇、灞源镇、九间房镇、蓝桥镇、葛牌镇、辋川镇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08 参考来源

政治

现任领导

中国共产党蓝田县委员会

书记

林梅

蓝田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吴永平

蓝田县人民政府

县长

徐毅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蓝田县委员会

主席

胡新志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2023.08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蓝田县常住人口为49.48万人,人口城镇化率35.27%。出生率8.93‰,死亡率9.68‰。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蓝平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55116人,占51.86%;女性人口为236859人,占48.14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107.71。在年龄构成方面,0-14岁人口为81186人,占16.50%;15-59岁人口为296004人,占60.17%;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4785人,占23.3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81089人,占16.48%。

民族

蓝田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另有回、苗、土家、壮、藏等20个少数民族常驻于此。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91085人,占99.8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90人,占0.18%。

方言

蓝田县方言属于汉语方言中的中原官话—关中片,与普通话相比,在语法和声韵系统方面大致相同,但声调多有差异,咬字重,调子低沉。下面是一些蓝田方言词汇的举例:

伢——他,他们,人家;

大——父亲或叔父;

木犊娃——出生半岁左右的小孩;

失诀——批评、指责、训斥;

课当——小心;

上后——上厕所;

长的稀——长相漂亮、俊俏;

细法——勤俭节约。

宗教信仰

蓝田县的宗教活动历史悠久,自西晋永平元年(291年)开始,相继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传入蓝田。道教何时在蓝田县兴起已无从考证,至少在唐代以前便有道教活动,“文革“中活动停止,”80年代宗教政策放开后,蓝田县道教活动恢复。佛教在西晋时期传入,唐代盛行,新中国成立后衰弱,80年代后复兴。基督教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传入,清末兴盛,“文革”时停止活动,80年代后活动恢复。天主教于清雍正年间传入,“文革”时活动停止,80年代后重新恢复。截至2023年8月蓝田县内有真武庙道观和碧天洞道观两所道教场所,均为全真派。另外,蓝田县内有佛山寺、上悟真寺、下悟真寺和香云寺四所佛教场所。

经济

综述

蓝田县以一、三产业为主,其中旅游业是蓝田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全域旅游模式受到国务院表彰并在全国推广,拥有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白鹿原影视城两处国家4A级景区;而在第一产业方十三五期间蓝田县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在第一产业方面构则建起了以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为主导,花椒、苗木花卉、中药材种植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在第二产业方面则形成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家具制造为主导的工业格局。在第三产业方面,旅游业成为全县重要产业,其全域旅游模式受到国务院表彰并在全国推广。

截止2022年末,蓝田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57.0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4.7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0.3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1.9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2.2:19.3:58.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98元。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563万元,其中税收收入34251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5.99亿元。

第一产业

2022年末,蓝田县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8.29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为25.15亿元,林业增加值为2.40亿元,牧业增加值为7.02亿元,渔业增加值为0.22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59.63万亩,粮食产量18.17万吨,蔬菜产量142019吨,园林水果产量71944吨。全年肉类总产量7866吨。

蓝田县目前构建起了以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为主导,补充以花椒、苗木花卉、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其中,华胥大杏、蓝田白皮松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蓝田大杏种植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蓝田县是西安地区大杏的集中产区,大杏种植面积达9700亩。境内的阿氏村、上许村、孟家岩村等为大银杏主产村,采取“地基+合作社+农户”模式进行生产和销售。全县大银杏年产1.5万吨,亩产值约2万元,亩产值约2万元。

蓝田县

蓝田县同时也是核桃优生区, 自2007年起, 蓝田县政府积极倡导并鼓励核桃产业发展。截止2017年8月, 蓝田县核桃种植面积为24万亩,挂果面积15万亩,产量一万吨,年产值一亿六千万。

在中药材种植业方面,2022年3月蓝田县有野生药材面积4 900亩,人工栽培道地药材面积7 255亩,分布于全县16个镇的80个行政村。种植品种以天麻、猪苓、黄芩、苍术、连翘为主,其中以苍术产值最多产量最大。天麻、猪苓、连翘、五味子、重楼这些药材分布于蓝田东南部山区,是山区群众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蓝田中药材专业合作和种植大户发展迅速,全县现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3个,种植大户32个,各类中药材实用人才和乡土专家24人。

蓝田县

第二产业

2022年末,蓝田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为59.84亿元。全年主要工业产品以塑料制品、金属门窗及类似制品、饲料、冷冻饮品、铝材和钢结构为主。

蓝田县的第二产业中有新型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家具制造四大产业,其中家具制造业的核心位于西北家具工业园,截止2020年有投产企业196家,规模以上企业29家,有西安得宝迪赞尼家居用品有限公司、陕西龙凤家具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进行橱柜、衣柜、浴柜、木门等家具的生产、设计、开发和销售。到2022年末蓝田县家具制造业产值增速达26.6%。食品制造业方面,蓝田县有陕西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入驻,主要生产冰淇淋、雪糕等系列产品。到2022年末蓝田县食品制造业产值增速达50.7%。

第三产业

2022年末,蓝田县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11.47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4.12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为3.55亿元;金融业增加值8.68亿元;房地产增加值8.68亿元;其他服务业增加值46.99亿元。全年旅客运输总量412.3万人次。

蓝田县第三产业主要有旅游业和电子商务。旅游业是蓝田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2020年蓝田县被列入陕西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其全域旅游受到国务院表彰并在全国推广。2021年蓝田县共有17个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其中包括2个国家AAAA级景区,7个国家AAA级景区,5个AA级景区,还有正在创建的3个A级景区。目前共推出了10条精品线路,包括人文观光、康养休闲、研学旅游和红色教育等。2017年至2020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36亿人次,年均增速达30.6%以上,旅游总收入超过319.19亿元

蓝田县的电子商务坚持电子商务+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2022年全县拥有电商企业109家、物流企业53家,其中跨境电商企业5家,生产型电商企业占比93.7%。更多传统企业、个体户结合电商销售新模式,在各类电商平台开设网店2000余家,电商三级服务体系共建设镇村电商服务站点259个,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底,通过服务站带动全县30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200多万元。

蓝田县

经济功能区

西安蓝田工业园位于蓝田县城北部,是关中产业带上的重点省级开发区之一,距离西安仅22千米,处于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内。该园区有多条交通干线过境,包括G40、G70高速、渭玉高速、关中环线和312国道等。园区1997年成立,在2022年3月与西北家具园整合后,园区总规划面积达到了26平方千米,已开发建设了8.3平方千米,形成了以先进制造、食品加工和家居制造产业为主导,以生物制药、电商物流和机械加工为辅的综合产业区。目前,该园区已有446家入区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47家。

社会

教育事业

2022年末,蓝田县有各类学校239所。其中普通中学45所,在校学生34127人;小学83所,在校学生26436人;幼儿园108所,在园幼儿11973人。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蓝田县有中职学校共3所,其中公办学校1所(县职教中心),民办学校2所(陕西省高教系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陕西省华夏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共3353人。辖区内的高校有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蓝田县部分学校介绍

名称

类型

简介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设有信息工程系、数字传媒系、经济管理系、机电工程系、文化教育系、等九个系部,开设有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财务管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18个高职专业和5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及26个成人教育专业

蓝田县职教中心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蓝田县职业教育中心是蓝田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总占地面积166.8亩。现有教职工215人,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67人。该校学生以升学为主要毕业去向,2020年毕业学生393人,升入大中专院校37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4.9%

西安市田家炳中学

普通高中

西安市田家炳中学(原名蓝田县北关中学)创建于1953年,2000年因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先生捐资助学更现名。2003年学校晋升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2013年晋升为陕西省示范高中。2023年被评为西安市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现有教职工226人

医疗卫生

2022年末,蓝田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58个。其中医院10家,卫生院28家,村卫生所456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64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83人,注册护士939人。各类机构共有床位2185张,医院床位1509张。其中,蓝田县人民医院是县内唯一一所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等甲级综合性医院,始建于1949年6月。截至2023年9月,改医院编制床位有620张,全院共有职工732人。

科技事业

2022年末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9家,科技活动机构14家,共筹集科技活动经费21606万元。累计专利授权662件,当年专利授权181件。2020 年,有在建科技计划项目 13 项,其中新增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6 项,分别是蓝田县花椒产业综合配套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关中产区葡萄灌溉栽培模式的应用示范及推广项目和白鹿驿站草莓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等,争取市财政项目资金 90 万元。

文化事业

2022年底蓝田县共有博物馆(不含私营)7座,各级别文物保护单位53处,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46万册。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2020 年,蓝田县策划了2020 年“中国年·看西安”“到蓝田·过大年”双 节系列文旅体育活动,组织举办“云上红五月音乐会”和“奋进新时代、永远跟党走”建党 99 周年书画展、蓝田县“蓝通杯”职工书画展等; 完成文化惠民演出 180 场, 公益电影放映 4000 场。此外,在全域旅游战略的推断下,2021年蓝田县还推出了全国首个沉浸式大型梦幻光影秀《夜谭·白鹿原》,统筹培育360极限飞球《长安·翱翔》、尖叫影院《穿越大峡谷》《公园一万》等一批高品质、高水准的旅游精品项目。

蓝田县图书馆属于国家一级图书馆,前身是创建于民国12年(1923)的县通俗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后位于县文化馆设图书阅览室。1984年蓝田县图书馆正式建立,原址位于县城东街,现在位于白鹿广场。建筑面积8000平米,馆藏文献76万余册(含电子图书30万册),年订报刊800余种,阅览座席1000余座。

蓝田县

社会保障

2022年末,蓝田县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55.39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医疗保险52.85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3.04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2.22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加人数4.1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061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3053人。

交通

综述

蓝田县城距西安市区22千米,拥有西合铁路、沪陕高速、福银高速、312国道、环山公路等主要公路和铁路,已经形成以铁路和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方式,将蓝田纳入了西安大都市半小时生活圈。目前正在建设的西十高铁将在蓝田县设站,计划2026年开通运营。同时蓝田县通用机场也在建设中,目前已经完成试飞任务。2022年蓝田县全年货物运输量687万吨,旅客运输量412.3万人。

公路

沪陕高速、福银高速穿过蓝田境内,其中西蓝高速境内长15.28千米,为双向4车道,是沪陕高速、福银高速的共用路段。福银高速境内全长44.73千米,双向4车道。沪陕高速境内全长63.2千米,采用双向8车道和6车道。境内省道全长143.23千米,县乡级公路22条,县道4条全长132.19千米,乡道18条,全长227.25千米。

铁路

西合铁路县穿过蓝田县,县境内长27千米,为单线铁路,在灞源镇何寨村建有火车站。正在建设的西十高铁将在蓝田设站,该条高铁途经西安、商洛、十堰三市,接入已建成的武汉至十堰高铁,新建正线长255.7千米,设计速度为每小时350千米,计划于2026年开通运营。

航空

蓝田航空(通航)产业园规划面积14.9平方千米,一期占地2750亩,其中蓝田通用机场总投资9.4亿元,占地943亩。蓝田通用机场是目前西北地区投资规模最大,西安市范围内唯一拥有自主空域、具备起降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的通用机场。该机场距离市中心直线距离27千米。目前,中飞通航、泛航航空、陕西天颖、青海天美等多家国内通航企业已通过评审并签订正式入驻合同,同时蓝田通用机场的试飞也已经成功。

公共交通

2022年末,蓝田县共有4路公交车路线,70辆公交汽车,210辆出租车,已经实现对建制村通客车率100%。

人文

综述

蓝田县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举世闻名的蓝田玉名列中国“四大名玉”,以周礼“玉之美者为蓝”得县名“蓝田”。境内的蓝田猿人遗址为旧石器时代重要古人类遗址,同时也有郭家村商周遗址、郗家河商代冶铜遗址等商周遗址。蓝田作为《吕氏乡约》的故乡,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具有重大影响。蓝田留有汉代史学家蔡邕居住过的蔡府庄和才女蔡文姬冢,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寓居的辋川山庄,书法家柳公权恩敕蓝田的故居柳家村及墓地等。作为革命老区,蓝田还存留大量革命遗址。2022年末全县有各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

文物古迹

2022年末全县有各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

蓝田县国家级重点文物

名称

类别

年代

批次

蓝田猿人遗址

古遗址

旧石器时代

第二批

水陆庵

古建筑

第四批

蓝田吕氏家族墓地

古墓葬

第七批

葛牌镇红25军军部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35年

第八批

参考来源

蓝田猿人遗址

蓝田猿人遗址纪念馆属古遗址类,距西安约50千米。建在蓝田县公王岭的山腰上,竖有蓝田猿人化石出土纪念碑,碑身下刻“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处”,背面有郭沫若题词。以纪念碑为中心,周围环绕文物陈列室,主要是旧石器,包括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石片、石球等。蓝田猿人遗址出土了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和1200多件古动物化石及12件旧石器。蓝田猿人被命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简称蓝田人,是中国境内发现的早期人类,属早期直立人,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蓝田猿人距今约212万年。

蓝田县

水陆庵

水陆庵是一个佛教圣地,素有“天下第一彩色连环壁塑”的美誉。它原本是悟真寺的水陆殿,是举行“水陆大斋”和“水陆道场”的重要场所。明代,秦藩王朱怀埢用了五年多的时间将其修建为家庙。水陆庵大雄宝殿保存了3700多尊泥塑,被誉为“壁塑瑰宝”。这些泥塑塑造的亭台楼阁、殿宇、宝塔金碧辉煌,花竹虫鱼跃然纷动,逼真细腻,是一个集绘画、建筑、音乐、雕塑为一体的艺术珍品。

蓝田县

蓝田吕氏家族墓地

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园位于陕西西安市蓝田县三里镇五里头村。墓园建于北宋哲宗熙宁七年(1074),使用至徽宗政和六年(1116)。墓园内有家庙、神道、石刻、兆沟等完整的墓园配置,北部是家族墓地。在北宋时期,蓝田“四吕”是和峨眉“三苏”齐名的文学巨匠。吕氏家族的繁衍历程可以从发掘出土的吕通墓志中看到,自秦汉至隋唐,吕氏就是名门望族、世代为官。北宋中期,吕通赴长安为官,途经蓝田,因爱其山水,便举家迁往蓝田桥村定居。吕通的次子吕蕡有六个儿子,其中四人皆有盛名,被世人称为“蓝田四吕”。随着北宋的灭亡,政治中心南移,包括蓝田吕氏在内的中原贵族南下,其家族墓地便停止使用,交由远房宗亲看守照管。墓地共埋葬吕氏嫡系家族成员5代人29座墓。遗址及墓葬中共计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组),其中墓葬发掘出土的随葬品774件(组),被盗收缴文物93件(组),以瓷器、铜器、石器为主。其中一件铜质渣斗内发现了距今近一千年、保存完好的珍贵茶叶,大约有30多根。

蓝田县

葛牌镇红25军军部旧址

1935年2月红二十五军在葛牌镇创建了长征路上的第一个红色政权——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共鄂豫陕省委在关中地区创建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道路上的转折点和里程碑,也是关中地区最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现在在旧址上建有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占地800平方米,展出资料照片400余幅,是“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蓝田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蓝田县目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分别是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和规约习俗(吕氏乡约乡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分别是华胥传说、蓝田华胥上许道情和西安剪纸。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是千余年来流传在陕西省蓝田县普化镇一带专门用于宗教或民俗事务的民间吹打音乐。据史料记载,蓝田悟真寺水陆殿在唐代已是官方和民间举办大型佛事的重要地点。在水陆道场等大型佛事活动中,会吹鼓乐助兴营造气氛,而蓝田普化水会音乐这一形式便由僧人和民间乐手传承至今。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分为行乐和坐乐两类,因演奏所涉事由严肃、庄重,故从不用于喜庆婚俗场合。常见曲目有《清江颂》《小曲子》《三联子》《八板》《宫调》《老钉缸》等。蓝田水会音乐手抄传谱原有八十多种曲牌,其记谱法为唐代燕乐半字谱,这也是它历史久远的实证。

蓝田县

吕氏乡约乡仪

蓝田《吕氏乡约》是北宋时期“关学”代表人物“蓝田四吕”所制定和实施的村规民约,被国学大师钱穆称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宪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乡规民约。该乡约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四款条文总领全篇,运用道德的力量对乡村进行有效治理。

蓝田县

习俗

蓝田的节日习俗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和腊八节,与中国北方地区的节日习俗大致相同。例如在端午节,人们要在门前插艾蒿,给小孩带香包。这些香包由棉布做成,里面装有雄黄、丹砂、香料等内容物。节日里也有吃粽子的习俗,同时已婚妇女还要给娘家送粽子、油糕、绿豆糕等食品。

饮食

蓝田县位于关中原东南部,粮食以小麦为主要,由此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独特的名优小吃。

蓝田葱花大饼

陕西省传统风味食品,1982年3月在渭南地区饮食业风味食品展销中荣获优质食品称号。其制作讲究发——揉——饧的调制,制作葱花大饼时,和面是关键。该饼颜色黄亮,皮酥内软,葱香味美。

蓝田县

蓝田高馔蒸馍

蓝田高馔蒸馍为麦面制品,相传为汉高祖刘邦所创,广泛流传于蓝田白鹿原上。制作步骤是将深井水、老酵头和面粉混合,恒温20摄氏度发酵10小时。然后,通过手工抓揉、吊、压、抻、搓等工序,将面团搓成圆柱体,形状为肘腕粗、口杯高。接着,放入蒸锅中大火猛烧30分钟,文火慢烧直至熟透,停火焖锅驻香。最后,出锅后在蒸馍顶端点缀红色天然色素。这种蒸馍的特点是面硬、桩型、醇香。

蓝田县

蓝田醋粉

醋粉是陕西西府地区独特的传统特色美食,由醋渣做成,做法与凉皮类似。醋渣就是酿醋后剩下的一些发酵后的粮食的残渣。这些粮食一般是小麦、大麦、高粱等等。蓝田醋粉用上等面加醋鳖制成。成品味酸可口,有去火明目消暑功效,为夏季美食。

蓝田县

特产

蓝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产地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辋川镇,素有“玉种蓝田”之美称,是中国开发利用较早的玉种。早在万年以前的石器时代,蓝田玉就被先民们开采利用。春秋秦汉时期,蓝田玉雕开始在贵族阶层和上层社会流行,唐朝时达到鼎盛。相传和氏璧、秦始皇玉玺、西汉四神纹玉铺首、杨贵妃的玉带和玉罄、玉步摇均为蓝田玉制作而成。《明史·舆服志·皇帝宝玺》记载:“自秦始皇得蓝田玉以为玺,汉以后传用之”,《玉玺谱》记载,著名的秦始皇传国玉玺就是用蓝田玉制成,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此后,蓝田玉制作秉承传统,推陈出新,构思巧妙,寓意丰富,兼具实用、把玩、收藏之功用,一直作为尊贵文化的象征,千载流传。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更是成就了蓝田玉的千古美名。

蓝田县

风景名胜

综述

蓝田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已经成为该县重要产业。2019年蓝田县成功创建陕西省旅游示范县,2020年列入陕西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其全域旅游受到国务院表彰并在全国推广。全县对外开放旅游景区17个,包括国家AAAA级景区2处(白鹿原影视城、王顺山景区),国家AAA级景区7个,包括蓝田猿人遗址、蔡文姬纪念馆、辋川溶洞、丝路慢城玉山景区、水陆庵文管所、金鼎蓝田玉石艺园、流峪飞峡,AA级景区5个,正在创建的A级景区3个。顺应大众时尚旅游趋势,推出人文观光、康养休闲、研学旅游、红色教育等10条精品线路。十三五期间“旅游+”战略持续发力,累计接待游客1.5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54.69亿元,全域旅游经验受到国务院表彰,并在全国推广。

重要景点

白鹿原影视城

2010年,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拍摄了史诗电影《白鹿原》,获得了柏林电影节最佳摄影银熊奖,备受社会瞩目。基于白鹿原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陕旅集团投资6亿元在蓝田县建造了一个综合性旅游园区,包括影视拍摄与体验、精彩演艺、文化休闲和儿童游乐等多个功能。景区位于蓝田县前卫镇,占地1050亩,包括入口区、生态景观区、栈道水景、扶梯通道、白鹿村、滋水县城、麦塬儿童区、儿童游乐区和轮胎公园九个功能区。距离蓝田县城16千米,距离西安36千米,交通便利。

蓝田县

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

王顺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蓝桥镇,有陕西“小黄山”的美誉,因大孝子王顺担土葬母于此而闻名,因此也有“天下第一孝山”的称号,其主峰玉皇顶海拔9米。明朝诗人刘玑之手曾对王顺山写到“天下名山此独奇,望中风景画中诗。”

蓝田县

蔡文姬纪念馆

蔡文姬纪念馆位于蓝田县城北两千米的三里镇蔡王村,馆内陈列着蔡文姬生平介绍以及蓝田的文物、碑石精品、雕塑等。蔡文姬是东汉大文学家蔡邕之女,以才情名世,继承整理了其父蔡邕编撰的关于东汉史的著作400余篇。她在文学、音律、书法诸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史书称她“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她一生饱经忧患,为后世留下了《胡笳十八拍》等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

蓝田县

知名人物

姓名

简述

韩干

蓝田人,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太府寺丞。少时贫穷,后被王维赏识资助其学画,十余年后画技精湛,善于人物、花竹、马,被传为画马神手。著作有《五王出游图》、《宁王打球图》、《明妃上马图》等

吕大忠(约1020年~?)

字进伯,北宋京兆蓝田人,关学著名人物。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进士,曾任华阴县尉、晋城县令。熙凝七年(1074年)出任陕西转运副使,后任检校枢密院使,兵房文字。曾负责北宋与辽国的谈判。绍圣二年(1095年)任宝文阁直学士,知渭州,后被调任同州。著有《前议论》、《辋川集》、《秦议》等

吕大防(1027~1095年)

字徽中,北宋京兆蓝田人,吕大忠之弟。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进士,出任冯翊主薄,后任河北转运副使。哲宗即位后被提为尚书、右丞。绍圣四年(1097年)在被贬至循州途中病死。著有《朝吏斋文公年谱》

吕大临(1044~1091年)

字与叔,北宋京兆蓝田人,吕大忠之弟,北宋金石学家、考古学家。先后师从张载、程颐为师。著有《横渠先生行状》《表词》行文婉约有致。对青铜器颇有研究,著有《考古图》和《考古图释文》两部书,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古文学研究重要参考资料。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后被推荐任太学讲官,但未到任便病逝,终年48岁

王承恩(?~1644)

汤峪川庆村人。明崇祯时任司礼秉笔太监。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时,与皇帝一自缢于万寿亭

牛兆濂(1867~1937年)

字梦周,陕西蓝田人。22岁中举。1893年投身于朱熹理学研究。1901年被聘为陕西师范学堂的总教席。1913年在三原青麓书院主讲五年,多地学生前来听讲。1930年东三省沦陷,其号召国人抵抗入侵。1933年日军侵占山海关,他与张果斋召集义勇五百人通电抗日。1937年7月病逝

参考资料

重要荣誉

2019年7月荣获中国气象局“天然氧吧”称号

2019年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2020年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称号

2020年荣获“省级文明县城”称号

2020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21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