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洛阳市下辖县,位于洛阳市西南部,东与汝阳、鲁山县接壤,西与栾川、洛宁县毗邻,南与南召、内乡、西峡县相依,北与伊川、宜阳县为邻,距古都洛阳60公里,总面积3009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嵩县户籍人口65万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嵩县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文化、风景名胜、著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嵩县

面积

3009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中纬度半湿润易旱气候类型区

地理位置

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

地理坐标

东经111°24'—112°22',北纬33°35'—34°21'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河南

行政区划代码

410325

人口

64万人(截至2022年)

GDP

2306469万元(2022年)

人均GDP

37867元(2020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36275.8元(城镇居民)、16271.4元(农村居民)(2022年)

著名景点

白云山、天池山

邮政编码

471400

政府驻地

城关镇

电话区号

0379

简介

嵩县地处伏牛山北麓及其支脉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间,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隆起,属于中纬度半湿润易旱气候类型区。春秋时期,陆浑戎从甘肃敦煌附近的瓜州迁嵩定居于此,唐时陆浑县、伊阳县并存,南宋绍兴11年,升伊阳县为顺州、金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改顺州为嵩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始名嵩县。1961年9月,嵩县属洛阳专署(后改行署);1986年2月23日,洛阳行署撤销,嵩县属洛阳市。截至2023年,嵩县下辖12个镇,4个乡。

嵩县主要发展“322”产业体系,其中“3”是指以新能源、生物医药和绿色食品为主的三大新兴产业;两个“2”是指以金钼氟新材料和文化旅游为主的主导产业,以及以健康养生和现代农业为主的特色产业。2022年,嵩县地区生产总值2306460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9:34.8:52.3。嵩县有尧栾西高速、洛栾高速、洛栾快速通道穿境而过,境内有G208、G345等交通干线。

嵩县历史悠久,境内有古文化遗址39处,是“大禹三涂会诸侯”“楚庄王问鼎中原”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同时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白云山,国家4A级景区天池山、木札岭等A级景区14个;并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二程故里,“如坐春风”“程门立雪”等典故便是在此演绎。而始建于唐的千年古刹云岩寺,则是荣获了“寺庙内千年古银杏树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名称由来

嵩县处伏牛山北麓及其支脉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间。金天德三年(1151),以境内外方山为嵩山起脉,定名嵩州。明洪武二年(1369),降州为县,始名嵩县。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在远古时期,有蟜氏部族、炎黄部族的主要活动区域;炎帝时嵩县称伊国;黄帝重孙崇伯鲧在崇高山(今嵩县外方山)治水、筑城、建有崇国;崇伯鲧子大禹在三涂山治水娶涂山氏为妻,生子夏启,夏启为中国奴隶社会第一个国君。

商朝有莘国所在地,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伊尹出生于嵩县纸房镇桑涧沟,在汤王三聘下,辅佐商王朝五代国君,为商王朝的建立与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春秋时期,陆浑戎从甘肃敦煌附近的瓜州迁嵩定居于此。战国时为韩之高都。汉置陆浑县,属弘农郡,后汉因之。晋改属河南郡,南朝宋废。东魏改置北陆浑县,属新城郡,又置北荆州、宜阳郡及南陆浑县。后周改北荆州为和州。

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置新城县(治所在今嵩县老城),西汉惠帝4年(前191年)增设陆浑县(治所在田湖镇古城村)。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初郡废改置伊州,省北陆浑入南陆浑,又改为伏流。大业初,改为陆浑县,属河南尹。唐时陆浑县(治所在今陆浑村)、伊阳县(治所在今旧县街)并存,南宋绍兴11年,升伊阳县为顺州、金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改顺州为嵩州,统领伊阳、福昌(今宜阳县)、永宁(今洛宁县)、长水(今洛宁西)四县,鸣皋、府店、韩城、三乡(今宜阳三乡)四镇。

明清时期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始名嵩县,属河南府。清代行政建制无改。历朝历代,县域版图虽屡有变更,但行政建制则一以贯之。

中华民国时期

抗战期间属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嵩县1947年9月5日,将辖区娄关乡的潭头、秋扒、狮子庙、白土和三合乡的合峪及旧县镇的庙湾、平凉河、大青沟、汤下划归新设的栾川县。10月分车村、孙店、木植街、白河4个区与鲁山、伊阳(今汝阳)各一部置伊鲁嵩县。1948年3月,将嵩县辖区的车村、孙店、木植街、白河4个区与鲁山县、伊阳县(今汝阳县)各一部分设置伊鲁嵩县;1949年2月,伊鲁嵩县撤销,4个区仍归嵩县,属洛阳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1年10月全县设12个区1个镇(城关镇),辖178个乡。1960年3月撤销栾川县,原栾川县境和大章、白河、车村、 木植街4个公社划归嵩县,县政府迁栾川镇;将田湖、闫庄、黄庄、寺庄、城关5个公社和桥头牧场划归伊川县。1961年9月,恢复伊川、嵩县、栾川3县建制和辖区,嵩县属洛阳专署(后改行署)。1963年2月,全县划为12个人民公社。1975年9月,划全县为16个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全县16个人民公社为1个镇(城关镇)15个乡。1986年2月23日,洛阳行署撤销,嵩县属洛阳市。2011年底全县9镇7乡共310个行政村,8个社区,3707个村民组。

2019年底,全县辖城关(1984年1月建镇)、田湖(1987年6月建镇)、车村(1995年8月建镇)、旧县(1999年5月建镇)、闫庄(2008年1月建镇)、德亭(2009年1月建镇)、大章(2010年1月建镇)、白河(2010年10月建镇)、纸房(2011年10月建镇)、饭坡(2013年8月建镇)、九皋镇(2017年12月建镇)、陆浑镇(2020年7月建镇)12个镇和大坪、何村、黄庄、木植街4个乡,共计310个行政村12个社区,3727个村民组。截至2023年,嵩县下辖12个镇,4个乡。

地理

位置境遇

嵩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地处伏牛山北麓及其支脉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间。东与汝阳、鲁山县接壤,西与栾川、洛宁县毗邻,南与南召、内乡、西峡县相依,北与伊川、宜阳县为邻,距古都洛阳60公里。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1°24'—112°22',北纬33°35'—34°21',东西约62公里,南北约86公里,总面积3009平方公里,是河南省第四版土大县。

嵩县

气候

嵩县位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属于中纬度半湿润易旱气候类型区,地跨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白云山、龙池曼以北地区为暖温带气候,年降雨量为500-8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4℃,夏季多为东风和东南风,冬季多为西风、西北风,最大风力6-8级。白云山、龙曼以南地区为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为800-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6℃。嵩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几个月。年平均蒸发量1598毫米,出现干旱年份的频率为50%。因受季风环流,地形、森林植被等因素影响,全年降水春季占20.5%,夏季占50.8%,秋季占23.9%,冬季占4.8%。嵩县山区小气候表现非常明显。

地质

构造

嵩县位于秦岭纵向构造带东段及新华夏系构造带的交汇处,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复杂,且构造运动呈多期次、多旋回的特点。基层以紧密复式褶皱为主,盖层以菱形断块及宽展型褶皱为特征。褶皱轴向290°-310°之间,平行轴向的断裂较为发育。

地层

嵩境地层,自太古界至新生界,除缺失志留、泥盆及石碳、奥陶、二叠系外,其余均有沉积,由老到新分述于下:

第一,太古界。太华群( Arth ):在店房、门豆沟、黄水庵、栗子园、张湾、仙人树等地有分布。岩性为黑云母片麻岩、矽线石、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黑云母石榴子石片麻岩、混合片麻岩、夹角闪片岩、角闪片麻岩,顶部夹少量二云母片麻岩、含石墨大理岩。厚度>5000米。

第二,下元古界。境内分布较广,但缺陶湾组。各组间呈整合关系。依据岩性分为,中熊耳群(Pt1xI2)和上熊耳群(Pt1xI3)。

第三,震旦系( Z )。区内分布较少。组成岩性下部为喷发岩;中部为浅海相碎屑岩;上部为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与下伏下元古界角度不整合接触。

第四,寒武系(G)。在嵩县缺失上统,仅有中统张夏组与徐庄阶、下统辛集组和馒头组。

第五,三叠侏罗系(T3- J ) b。 在水园沟南及下柿沟有出露。岩性以黑灰色碳质页岩及砂质页岩为主,夹粗粒砂岩、粉砂岩、砾岩煤层,与下伏呈整合接触。厚350-900米。

第六,白垩系一九店组。分布于九店、田湖一带。与下伏不同时代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据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段,嵩县缺失上段,总厚度1727米。

第七,下第三系( E )。主要分布于旧县、大章、干剑沟一带。其岩性上部为泥灰岩夹砂岩、页岩及褐煤;中部为泥灰岩与泥板岩互层;下部为紫红色砂岩、砾岩。总厚度为280-310米。与下伏层呈整合接触,又根据岩性分为石台街组、陈家沟组。

第八,上第三系( N )。出露于贾沟一带,上部为红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紫红色砾岩、砂岩、砂砾岩,与下第三系呈不整合接触。厚度为60米。

第九,第四系。全新统(Q4)分布于近代河流两侧,组成河流 II 级阶地及河床和河流冲积层,可分为上下两部分。

地形地貌

嵩县处在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三面群山环抱,山岭连绵,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地貌多姿。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隆起,海拔245-2211.6米,垂直高差达1966.6米。县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700多座。白云山玉皇顶为中原海拔至高点,龙池漫峰为伏牛山主峰。汝河、白河、伊河三条河流及696条支流贯穿其间,3700多条沟壑纵横交错。全县总面积中,山区占95%,丘陵占4.5%,平川占0.5%,故有“九山半陵半分川”之称。

水文水利

水文

嵩县境内有伊河、汝河、白河三条较大的河流,分别隶属于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伊河,自栾川县潭头镇汤营村入嵩县境内,流经嵩县9个乡镇,69个行政村,至田湖镇千秋村入伊川县,总长80公里,流域面积1731平方公里,发源地海拔2192米,出境地海拔150米,落差2042米,有明白河、龙潭河、大章河、蛮峪河、大王沟河、吕沟河、沙沟河、罗庄河、贾寨河、高都河、洛沟河、焦涧河、八达河、凤阳河等41条一级支流。汝河,流经嵩县3个乡镇63个行政村,至黄庄乡楼子沟出境注入汝阳县,境内总长70公里,流域面积986平方公里,发源地海拔2129米,出境地海拔370米,落差1759米,有龙池曼河、黄柏河、运粮沟河、绸子河、禅堂河、道回沟河、养育沟河、付沟河、南河等47条一级支流。白河,发源于伏牛山玉皇顶北麓,嵩境内长50公里,流域面积293.8平方公里,流经白河乡8个行政村,至三道岗流入南召县。

嵩县

嵩县

嵩县

水利

嵩县有各类水库26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陆浑水库,中型水库1座——青沟水库,小型水库24座。

陆浑水库位于黄河主要支流的伊河中游的田湖乡陆浑村南,控制流域面积3740平方公里,占伊河流域面积的61%。陆浑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养殖、城市及工业供水和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利枢纽工程。该水库跨越黄淮流域,范围涉及洛阳、平顶山、郑州三个市的嵩县、伊川、汝阳、偃师、汝州、巩义和荥阳七个县市,共计34个乡镇,470个自然村,受益人口250万人,是洛阳境内的唯一大型灌区。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8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5.4万亩。

土壤

嵩县土壤有黄棕壤、棕壤、褐土、潮土、山地草甸土5个土壤类型,15个亚类,29个土属,60个土种。褐土是嵩县的主要土壤类型, 广泛分布在嵩县的浅山丘陵区,面积为258.27万亩,占全县土壤面积的58.58%;黄棕壤是棕壤、褐土向红壤过渡的一个土壤类型,面积23.71万亩,占嵩县土壤面积的5.38%, 主要分布在白河乡伏牛山南坡,海拔900米以下北亚热带地区边缘;棕壤分为棕壤、始成棕壤两个亚类 面积为149.08万亩,占嵩县土壤面积的33,82%,主要分布在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北坡海拔800-900米和南坡海拔千米以上的中、低山区;在垂直带谱上出现在淋溶褐土之上。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嵩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嵩县有耕地40504.96公顷(607574.40亩),园地5251.21公顷(78768.15亩),林地216555.89公顷(3248338.35亩),草地4932.56公顷(73988.40亩),湿地494.43公顷(7416.45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985.98公顷(209789.70亩),交通运输用地2847.86公顷(42717.90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519.09公顷(127786.35亩)。

矿产资源

嵩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黄金勘探区38块,主要有金、钼、萤石等资源,已探明矿产46种,其中黄金储量372吨,钼储量6.8亿吨,铁、莹石、钾长石等均储量丰富。截止2020年,设置采矿权87个,采矿证面积348.1平方公里,总设计开采产能年开采矿石总量约606万吨,其中金矿采矿权38个,设计产能为279.35万吨/年;钼矿采矿权2个,设计产能为145万吨/年;萤石矿采矿权15个,设计产能为25万吨/年。 全县黄金年产量超过42万两,列河南省第二、中国第六。该县也是河南省重要的钼工业基地和氟化工产业基地。

水资源

嵩县境内水资源总量15.17亿万立方,其中地表水13.17亿万立方,地下水2亿万立方。嵩县有伊河、汝河、白河三条较大的河流,分别隶属于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

林草资源

嵩县位于豫西伏牛山腹地,山区面积占91.8%,林业用地面积占70.8%,是以林为主的山区林业大县,也是河南省天保工程重点实施县之一。嵩县具有观赏价值的野草有100余种,主要有野菊花、截叶胡枝子、狼尾草、紫花地丁、二月兰、旋复花、鸢尾、薏苡、板蓝根、草决明、野艾、狗牙根、稗草、青蒿、博罗回等。

生物资源

嵩县境内有中药材1300余种,被誉为“中药宝库”。盛产于嵩南山区的柴胡被称作“嵩胡”,被列为中国原产地保护品种;皂角、银杏被认定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农产品。截至2023年,嵩县累计种植中药材50万亩,是全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嵩县境内森林覆盖率为87.1%,是大量珍稀植物生长地。嵩县有国家一类保护植物4种:银杏、水杉、南方红豆杉;有国家二类保护植物17种:香果树、连香树、狭叶瓶耳小草、大果青千、秤锤树、水青树、山白树、杜仲、独花兰等;有国家三级保护植物25种:青檀、领春木、华榛、黄连、紫班牡丹、八角连、天目、天竺桂、天目木姜子。河南重点保护植物在嵩县分布有:香框、蜡梅、猕猴桃、杜鹃、冷杉、伏牛确斗,华山参、巴山冷杉、三尖杉等。

嵩县

嵩县

动物

嵩县境内水鸟、林鸟种类丰富,有野生鸟类资源302种、野生陆栖脊椎动物27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中华秋沙鸭、黑鹳、金雕等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红腹锦鸡、大天鹅、白琵鹭、白尾鹞等31种。

嵩县

嵩县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3年,嵩县有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

境内主要自然保护区

类别

名称

面积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洛阳白云山

-

木札岭原始生态旅游区

125平方公里

国家级森林公园

洛阳白云山

-

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

26.67平方公里(4万亩)

国家级湿地公园

河南陆浑湖国家湿地公园

42.2239平方公里(4222.39公顷)

世界地质公园

木札岭原始生态旅游区

125平方公里

洛阳白云山

洛阳白云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西南部伏牛山腹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37座,其中玉皇顶海拔2216米,为八百里伏牛山主峰。主要景点有九龙大峡谷、玉皇顶、鸡角曼(小黄山)、白云峰、原始森林等观光区,白云湖、情人谷、高山牡丹园、留候祠、芦花谷等。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达1991种,动物种类有204种。

嵩县

木札岭原始生态旅游区

木札岭原始生态旅游区位于洛阳市嵩县东南部,是国家AAAA景区、河南省首家原始生态旅游区,属木札岭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达12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8.5%,由九撞沟、原始森林、官帽峰三大游览区组成,有植物种类1886种,高等级动物188种。

嵩县

自然灾害

嵩县主要自然灾害为旱灾、蝗灾、雨涝灾害、冰雹、干热风等,同时是河南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县市之一。2022年,嵩县地质灾害点分布全县16个乡镇,共80个灾害点,主要是白河镇、城关镇、九皋镇等。

1985年7月10日,嵩县九店、黄庄、田湖乡19个村,135个村民组,遭暴风雨、冰雹约20分钟的猛烈袭击,有5803亩作物受灾。冰雹打伤22人,5人重伤。2017年7月,嵩县德亭先下冰雹,后降暴雨天池山山洪暴发,引发泥石流致使通讯、电力、交通中断56名被困人员被安全转移。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7月,嵩县下辖12个镇,4个乡。嵩县人民政府驻河南省嵩县行政路7号。

区划详情

类别

区划名称

城关镇、田湖镇、车村镇、闫庄镇、德亭镇、白河镇、纸房镇、饭坡镇、大章镇、旧县镇、陆浑镇、九皋镇

大坪乡、何村乡、黄庄乡、木植街乡

政治

嵩县领导班子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嵩县委员会书记、县长

辛俊峰

中国共产党嵩县委员会常务委员、副县长

陈俊光

中国共产党嵩县委员会常务委员、常务副县长

柴少勇

副县长

史志峰

副县长、车村镇党委书记

程欢

副县长、大坪乡党委书记

王清亮

副县长

杨利娟

副县长、公安局长

高惠强

副县长

张宏业

表格数据截至2023年7月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嵩县常住人口543417人,其中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比51.21%,女性人口占比48.79%,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24.44%,15-59岁占比57.63%,60岁及以上占比17.93%。截至2022年,全县总户数175025户,总人口649416人,其中,男性339726人,女性309690人。全县常住人口54.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3.3%。

民族

截至2022年,嵩县共有汉、满、回、蒙等民族共24个,少数民族2496人,其中:满族1422人,主要分布在车村、白河等镇。回族751人,主要分布在德亭、车村、城关等乡镇。其他少数民族分散居住在县城和各乡镇。

语言

嵩县方言是一种古代官话和蛮夷语音交杂的复杂的方言,声母有24个,韵母有42个,声调有4个。嵩县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变化有不同,比如声母发音j,嵩县方言有事发音类“紫衣”连读的音,如韵母为i的集、挤;声母q,在嵩县方言中有时发音类“次衣”连读的音,如韵母为i的七、漆;声母x,在嵩县方言中有时发音类似“死衣”连读的音,如韵母为i的夕、西;声母zh,在嵩县方言中有时发音为z,如韵为为a的扎、咋等。再如嵩县方言中有独特的韵母变音,沸(fei)字,在嵩县方言中音fu、横(heng)字,在嵩县方言中被念hong等。

宗教信仰

嵩县境内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嵩县道教庙观始建于秦汉,兴盛于唐宋,重修于明清,损毁于民国战乱、灾荒及社会动荡之中。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前全县有庙、观、宫、堂等道教场所一百五十余处。1992年,嵩县道教协会成立。嵩县道教场所主要是田湖镇高屯村、车村镇佛坪村东。唐代,嵩县佛教得到发展,明朝时期形成高潮,且创建的寺院多达数百处,著名的有思远寺(后改为龙兴寺)、法华寺、竹林寺、吉祥寺、龙泉寺、庆安寺及伏牛山区的云岩寺、红椿寺、慈光寺、圣水寺、乌曼寺等。清代嵩县地区各种会道门盛行,伏牛山佛教衰落;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古寺庙建筑被扒,造像、壁画、法器、碑刻等宗教文物被当作“四旧”毁掉。21世纪后,嵩县宗教文化得到重视,生态旅游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境内主要宗教场所

宗教

派别

场所名称

地址

道教

正一

姜公庙

河南省嵩县田湖镇高屯村

道教

全真

玉皇阁

河南省嵩县车村镇佛坪村东

佛教

汉语系

道安寺

河南省嵩县库区乡万安村三组

佛教

汉语系

竹林寺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纸房镇高村一组

佛教

汉语系

吉祥寺

河南省嵩县旧县镇寺上村前门组

佛教

汉语系

佛泉寺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德亭镇佛泉寺村

佛教

汉语系

杨山报国寺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木植街乡石磙坪村

佛教

汉语系

圣水寺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车村镇小豆沟村1组

佛教

汉语系

龙兴寺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闫庄镇杨大庄村1组

佛教

汉语系

云岩寺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白河镇下寺村1组

经济

嵩县主要发展“322”产业体系,以新能源、生物医药和绿色食品为三大新兴产业,以金钼氟新材料和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以健康养生和现代农业为特色产业。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30646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8166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803052万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1205242万元,增长3.2%,三次产业结构为12.9:34.8:52.3。

第一产业

嵩县第一产业主要以林木、中药材、牧羊牛、烟叶、食用菌和桑蚕六大特色产业为主导产业,特别是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嵩县是伏牛山道地药材产区,有各类中药材1300余种,有中原“天然药库”之称,截至2023年的中药材年综合产值已达60亿元。

2022年,嵩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1.47万亩,粮食总产量19.9万吨。其他经济作物方面,截至2023年9月,嵩县中药材种植面积62.5万亩、食用菌1.5亿袋、烟叶2万亩、蚕桑2.3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槲叶、皂角种植加工销售基地,河南省十大中药材基地、河南省十大食用菌基地和河南省蚕桑种植第一大县,已形成白河食用菌、饭坡桑蚕、何村柴胡、田湖丹参等10多个高标准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第二产业

嵩县第二产业以采矿业、能源储能为主导产业。2022年,嵩县工业增加值68148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其中:采矿业增加值393281万元,同比增长9.6%;制造业增加值283388万元,增长1.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增加值4815万元,增长1.3%。嵩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88659万元,同比增长122.4%,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8164万元,同比下降70.8%;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0418吨标准煤,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4%。

第三产业

嵩县第三产业以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文旅产业为主导产业。2022年全县经济总额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完成110659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10851万元,同比下降0.3%,其中,城镇978378万元,乡村332473万元;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完成1106597万元,住宿和餐饮业完成204254万元;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完成81019万元,限额以下产业个体活动单位完成1229832万元,嵩县是“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22年,文旅产业不断发展,新建“伏牛山居”康养民宿45家,入选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白云山、天池山等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车村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云合山间民宿荣获全国甲级旅游民宿,黄庄乡获评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顶宝石村、陆浑村上榜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2021年,实现接待游客726.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6亿元。

经济功能区

嵩县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政府确定的全省175家重点产业集聚区之一,首批规划总面积9.83平方公里,在空间布局上设计为“一区两园”:其中,饭坡园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以矿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田湖园区规划面积7.73平方公里,以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是洛阳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全市唯一一家生物科技园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嵩县共有中小学校112所、在校生10.6万人。其中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4万人,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1.2万人。初中20所、在校生26631人,其中农村初中14所,在校生15718人。成建制小学83所,其中农村小学69所,教学点196个。特教学校1所、在校生159人。幼儿园145所,在园幼儿22522人。全县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职工5965人,民办学校临聘教职工334人。

2022年,嵩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8.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1%。2022年,嵩县一高有在校生5660名,是嵩县规模最大的中学,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特级教师1人,获得的国家级奖项500多人次;有本科一批录取人数534人,985院校录取人数超过50人。

医疗事业

2022年末,共有卫生机构388个,床位3894张;其中医院11个,床位2352张;卫生院16个,村卫生室31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295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1365人,注册护士1543人。

截至2023年,嵩县各类医疗机构365个,其中县级医院14个、乡镇卫生院16个、个体诊所19个、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318个。其中,嵩县第三人民医院(车村镇中心卫生院)通过“二级综合医院”评审验收,嵩县西关骨科医院获评“河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嵩县人民医院是嵩县唯一的一所二级综合医院和河南省"五一先锋号"急救站,始建于1952年,老院区18亩,新区分院78.219亩。

科技事业

2022年,嵩县规上工业企业总数为54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企业研发中心80家。截至2023年9月,嵩县先后选派省市县科技特派员38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团2个,立足县域“林药烟牧菌蚕油”和乡村旅游等特色资源,开展服务395次以上,举办技术培训16期,培育出各类青年创业园等平台92个,包装推介优势项目524个,引导返乡青年创办各类实体3780个,成功创建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中药材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10余个特色产业集群。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嵩县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物建筑及遗址类)、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城市书房等公共文化设施,其中全县共建设322个(社区)村级文化服务中心、322个文化广场,16个乡(镇)文化中心设施。

嵩县在每年中元节有传统的祈福仪式,即放河灯文化节。当日,会有鞭炮齐鸣、铜器、舞龙、秧歌等民俗轮番表演,在陆浑镇伊河之畔放花灯祈求平安、积德行善、风调雨顺。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嵩县创建了洛南伏牛山国家体育产业,打造体育公园2个,设立健身站点320个,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2241人。嵩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8平方米,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连续举办“县长杯”足球赛、中小学艺术节、阳光体育运动会等县域赛事活动,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2所、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3所。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嵩县建成城郊森林公园7个、城市公园12个,绿化覆盖率40.62%、绿地率38.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5㎡。嵩县年均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2379个,被称为“中原绿肺”,是全省生态功能县、全市生态涵养县。截至2020年,嵩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472,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5微克,同比下降22.2%;优良天数达320天,同比增加55天。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嵩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总人数519928人,缴费率达95.93%。嵩县乡里中心建成村级互助养老站146个。嵩县完成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西关骨科医院DIP试点工作,全县四家二级医疗机构全部进入实质性DIP(指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付费,全县16个乡镇318个村基本完成医保经办服务全覆盖。

交通

嵩县已建成以高速公路为重要枝干、骨干道路为主要支撑、城乡道路为重要补充的县域交通“三循环”体系。境内S88郑栾高速、S96洛栾高速、洛栾快速通道穿境而过,辖内有G208、G311、G344三条国道。

公路

嵩县有G208、G344、G311国道,有S247、S322等省道。截至2022年,嵩县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07公里,全县通车里程达330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5公里,全县通村道路达到372条,通组道路达到1345条。2022年,公路客运量199万人,货运量13.7万吨,货物周转量247.3万吨公里,6条干线公路完成提升改造,G208、G345、油黄线灾后重建圆满竣工,生态伏牛1号、湖山圣域百里画廊、嵩县爱你三条旅游环线公路建设顺利推进。

公共交通

嵩县城市公交路线有101路、102路、103路、105路等,城际公交有555路的洛阳往返嵩县线路。截至2022年,嵩县开通有开封、南阳、白河、栾川、白云山、木扎岭、旧县、大章、汝阳、洛宁、郑州、车村、潭头、以及嵩县至洛阳公交、定制客运、班线等。

文化

嵩县有古文化遗址39处,分布着伊尹祠、二程故里、云岩寺等众多文化景观,发生过“大禹三涂会诸侯”“楚庄王问鼎中原”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位于田湖镇的二程故里被誉为“宋明理学的千年祖庭”,“如坐春风”“程门立雪”等典故在此演绎,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的千年古刹云岩寺,荣获“寺庙内千年古银杏树最多”吉尼斯纪录。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革命战争年代红三军、红二十五军战略转移先后路经嵩南,1945年河南军区司令部设在车村镇两河口村,1947年陈谢兵团解放县城,是全国革命老区县。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嵩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

境内主要文物保护单位

级别

名称

类型

批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程故里

古建筑

第六批

桥北村遗址

古遗址

第七批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前河大桥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第八批

五马寺十方海会普同之塔

古建筑

第八批

青龙寺塔

古建筑

第八批

大章关帝庙

古建筑

第八批

嵩县财神庙舞楼

古建筑

第八批

五顷寺双石塔

古建筑

第八批

铺沟石窟

古建筑

第二批

万氏故居及万氏佳城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第四批

两程故里

两程故里位于嵩县田湖镇程村,距洛阳70公里左右,明代宗景泰元年(公元1455年),皇帝下诏命程颢程颐故居为“两程故里”,并诏以颜孟例敕修规制,总面积4592平方米,坐北面南,整体布局为五节大院。两程故里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两兄弟著述、讲学的地方,2006年05月25日,两程故里作为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嵩县

桥北村遗址

桥北村遗址,西靠桥北村,东邻陆浑水库,地势高出周围地面,龙驹河从遗址南侧流过,位于洛阳城西南约85公里处嵩县库区乡桥北村,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50米,总面积8.75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是河洛文化之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6年冬发现,出土陶器以细泥红陶、粗红陶和白衣彩陶为主,还有少量夹砂粗陶;石器有钻孔石刀、石镰、石凿、石轮、石斧等,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嵩县

大章关帝庙

大章关帝庙位于嵩县县城西南约30公里处的大章村大章东街76号,始建于明代,是大章村最古老建筑。关帝庙在村东,进了山门,就能看到庙院里有两通古碑,分别立于清乾隆47年和清同治元年,旁边还有刻于1998年的《重修大章关帝庙追记》。

嵩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嵩县共有7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省级5项、市级5项,县级62项。

境内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级别

项目

类别

公布时间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伊尹传说

民间文学

2021年7月

靠山簧

传统戏曲

2021年7月

嵩县大铜器

传统音乐

2015年9月

背装(旧县背装)

传统舞蹈

2015年9月

抬阁(嵩县高装)

传统舞蹈

2021年7月

嵩县大铜器

嵩县大铜器始于东汉末年的战场军乐,始初用于古战场军乐,用来鼓舞将士促气壮胆、保疆为家的一种催胜乐。兴于秦汉,盛于唐采,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民间庆吉及祈福消灾的社火。后逐渐演变为民间祈福消灾的社火。大铜器是以铜制乐器和大鼓组成的集体打击型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嵩县大铜器演奏时,一人指挥,数百人着彩梳装打击。2015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嵩县

伊尹传说

伊尹的传说是流传于洛阳伊河流域的优秀口头文学作品,尤其在嵩县家喻户晓。伊尹的传说以伊尹之母——伊姑的怀孕、出走、生子、舍子、望子、念子、昏死、葬埋为主线,以伊尹的哺乳、乘凉、及抱养为辅线,详述了一个凄美的神话传说,简述了伊尹的成长、应聘及辅佐商汤的显赫功绩,被后人尊为“元圣”和中国第一名相的传奇。

嵩县

饮食

嵩县农村居民饮食以小麦、玉米、红薯制品为主,蔬菜为副。嵩县美食有王老三烧鸡、铁军羊肉汤、香酥油炸鱼、红薯面条、卤肉、揽锅菜。

王老三烧鸡

洛阳王记王老三烧鸡店起源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第一代传承人王开琴年轻时擅长烧鸡制作技艺,开了一家烧鸡店,人称“王记烧鸡”,由此,王老三烧鸡名传后世,王老三烧鸡之所以传承百年,在于其制作秘方:“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利用纯手工的加工技艺,使香料完全浸入鸡肉,制成的烧鸡鸡身呈浅黄色,鸡皮不破不裂,鸡肉完整。2021年王记烧鸡制作技艺列入市级非遗名录。

嵩县

铁军羊肉汤

铁军羊肉汤起源于清朝末年,由铁军的曾祖父党星三所创。铁军鲜羊汤功夫在熬汤上。从发锅开始,必须是滚开的水下锅,先放羊骨头煮半个小时,煮的时候不要盖锅盖,再放羊肉下去一起熬制,同时加入各种调料,如:主料有八角、花椒、陈皮、肉桂、香叶、食盐等熬成羊汤。羊肉出锅后需将水份凉干,切成薄肉片,加之葱花、香菜、味精等调料,再将滚烫的羊汤冲入碗内便成。2010年铁军羊肉汤制作技艺列入县级非遗名录。

嵩县

香酥油炸鱼

麻辣鱼块、五香鱼块选料于陆浑水库的优质花鲢,切款油炸秘制而成;干炸小银鱼,金黄的外色,白嫩的肉质,极高的营养价值。

嵩县

红薯面条

嵩县红薯以面、甜闻名,红薯面是通过用白面团把黑面团包起来,混合之后擀成一张薄薄的大面皮,面皮切成小拇指宽,由于擀的过程中撒的有红薯淀粉,所以面条摸起来非常光滑,相互之间也不会粘连。

嵩县

揽锅菜

又名杂烩菜,属豫菜系,咸鲜、滑嫩、香软,天民揽锅菜运用秘制炖肉,配上红薯粉条、时令蔬菜,特殊烹饪。其菜,营养滋补、鲜美爽口、香味四溢。

嵩县

习俗

放河灯

嵩县的“放河灯”习俗,主要分布在伊河之畔陆浑镇。相传,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伊河再次暴涨,面对连年的洪涝灾害。岸边的嵩县库区乡桥北村年长者提议,在每年的中元节,做几盏花灯放入伊河,以祭河神,祈求人畜平安、风调雨顺。 当年中元节,有村民做好莲花灯,晚间放入河中,果然来年伊河未发洪灾,风调雨顺。放河灯成为祈求伊河两岸人畜平安和祭祀溺水人之亡灵而举行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

嵩县

姜公庙会

姜公庙位于河南省嵩县田湖镇东3公里的九皋山西麓云蒙山中,背靠九皋鹤鸣,前观伊水荡漾,左望碧波万倾陆浑湖,右眺伊阕龙门美景,占地600余亩,是为纪念姜公(名尚、又名望、字子牙)而建造的。嵩县姜公庙会以祈福文化和祭拜姜子牙乃其道教先祖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信仰活动,庙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三月三、七月七、九月九共举办四次,每次会期为三天。

正会的当日早晨八时,祭拜仪式正式开始,众香客上供焚香、顶立膜拜或叩头,乞求平安。祭拜之后可去山上寻胜,也可朝拜其他道教先师,还可取“圣水”疗疾。上山时,庙上发给一条红带系在脖颈,称为“戴福回家”。庙会的民间文艺活动,除一台大戏之外,还有众多的民间艺术表演。如:舞狮,舞龙,竹马,旱船,高跷,秧歌,唢呐,铜器等。

嵩县

黄牛交易习俗

闫庄黄牛交易市场地处闫庄镇所在地外的焦涧河旁,黄牛交易的买卖双方都在黄牛交易经纪人操作下来完成。黄牛交易市场,是有一个50多人的牛经纪团队,集体传承着黄牛交易的习俗,践行着相牛、以摸码子订价的牛经纪营生。

相牛指初步看大势,精神、面貌、形体;摸码子指交易中,买卖双方直接或者通过经纪人相互以暗手势商谈价格保证了黄牛交易的秘密性和公平性。

嵩县

艺术

技艺

马店陶器制作技艺

马店陶器制作技艺为刘春生(马店村人)所创,有百年历史。马店陶器就是以红粘土为胎,经过原料加工(包括配泥和配釉)、泥坯塑制 、晾晒、赋釉、烧制等环节而成。陶器一般是火炉、筷笼、瓦罐、瓦盆、大瓮、花盆等民间实用器皿,有无污染、无辐射、无有害物质的特性。

嵩县

苇席编织技艺

苇席编织大致可以归为选苇、破篾片、浸水、碾苇、编织、收角等几个步骤。织席时,各等苇篾有其不同的使用部位。苇席一般分3个部分:席花、大纹、边花。最常见的是炕席花(双纹)、三纹席花、人字席花、十字席花、三角席花、龟甲席花、胡椒眼席花等。

嵩县

传统舞蹈

赵元高跷

嵩县德亭镇高跷始于清末民初的赵元高跷,赵元高跷道具简单,但木质的选料很讲究,采用坚硬而有韧性的木质,如榆木、槐木,柳木次之。将选好的木头经过木匠加工成1.2米的木棍,木棍上扁下圆,脚踏板的设置,是根据高跷的高度而定,高跷的绑腿绳,一般是用布制成的,这样的绑绳既能绑紧,又不勒腿脚。表演一般有10—16人组成,表演时在乐队的伴奏下,可直线行走、转圆圈、走八字、蛇脱皮等队形。

嵩县

蹩官断案

蹩官断案是嵩县车村镇孙店村火神社火中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大约起源于清乾隆十年(1745)左右,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蹩官断案一般是在每年元宵节火神社火活动这天,和其它舞种共同演出的。从平民中选择一人化妆成官丑脸谱,头戴四品顶戴,身着清制官服,足穿官靴,桌子上摆放着官印、惊堂木和文房四宝,身后绑一把木制罗圈椅,椅背中间倒着固定一张木锨,锨板上写“四品正堂”四个大字,左右各一个倒持木锨衙役,锨板上写“肃静”“回避”,另有两个手持刑杖衙役左右站立。

断案现场一般设在十字街或较宽敞的地方,先由其它舞种进行表演,然后,再由蹩官升堂断案。由衙役带过原告和被告,按照先原告后被告的顺序,分别表述案情,然后,由蹩官审理、判决,画押,表演结束。

嵩县

抬阁

抬阁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嵩县车村镇。抬阁(嵩县高装)即孙店高装,始于清光绪年间,由嵩县车村镇孙店村老艺人杨万和、王涛、王荣仙由南召县白土岗村引进。

抬阁(嵩县高装)是融独特造型、简洁表演和主题故事为一体的舞蹈形式。孙店高装利用力学原理,巧妙构思,使人物、动物、植物、以及泥塑、绘画、服饰乃至盆景等物,科学构架,浑然一体,融独特造型与简洁表演,抒情与叙事为一体的一种民间舞蹈,

嵩县

传统戏曲

靠山簧

靠山簧是流行于豫西山区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因选靠山或对应山搭台演戏而得名。靠山簧又名靠山吼、豫西梆子、靠山黄、靠山红,俗称豫西老靠调,同时又是豫西调的前身。

靠山簧在嵩县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形成于明万历年间,靠山吼萌生之初,并非剧种,仅是一种声腔体系。清乾隆三十年(1766)前后,嵩县靠山簧第一代始祖牛廷魁、吴桃娃,将靠山吼、卷戏、梆子戏之声腔体系相融合,改创为靠山簧。靠山簧经嵩县历代艺人千锤百炼,鼎盛时期曾响彻嵩州,遍及河洛,声传中原,成为豫西地区第一大剧种。靠山簧在嵩县历经400余年的历史,靠山簧的传承方式是师徒相授或家族传承。

嵩县

地方特产

闫庄花生

闫庄以“小白沙”品种为主,生长在嵩县闫庄镇特有的红壤丘陵区,花生种皮粉红,高油、高蛋白。

嵩县

九皋红薯

九皋镇独特的沙壤土地十分适合红薯生长,所产红薯表皮光滑,色泽鲜艳,加工后(蒸或烤)软、糯、香、甜,入口即化,含糖量、淀粉、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比其他地区高出10%左右。

嵩县

白河银杏

白河镇地处嵩县南极,境内两带交汇,三水分流,南北交错的气候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构成了中原地区的山水大观和完整的原始生态体系。白河镇现存500年以上古银杏树413棵,千年以上的就有237棵,2017年千年银杏果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地理标志产品。

嵩县

传统村落

截至2023年,嵩县德亭镇大王沟村、黄庄乡三合村、德亭镇佛泉寺村、德亭镇龙王庙村、车村镇明白川村、大章镇万村纳入中国传统村落。

大王沟村

大王沟村位于嵩县德亭镇伊河南岸的外方山区,全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6亩,林地面积5.8万亩,平均海拔800米,森林覆盖率超过98.5%。沟长20公里,17个村民组,36个自然村,512户1961人。有1000余年的黄连木树、四季冰库等景色。2022年10月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嵩县

黄庄乡三合村

黄庄乡三合村位于嵩县三合村外方山腹地,距离县城35公里,北汝河穿村而过。2015年-2019年,冯亚珂带领村民乡村振兴,打造三合村成为嵩县乡村旅游景点,村镇特色是写生基地、“手绘小镇”,成功脱贫致富。2022年10月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嵩县

风景名胜

综述

嵩县是中国旅游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生态示范县、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国家园林县城、中国银杏之乡、中国天然氧吧县、国家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生态县。截至2023年,嵩县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白云山,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陆浑湖,国家4A级景区天池山、木札岭等A级景区14处,手绘小镇、石头部落、白云小镇等乡村旅游景区23处。

境内主要旅游景区

级别

景区名称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白云山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天池山、木札岭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石头部落、白云小镇、卧龙谷、兰花山、两程故里

著名景点

天池山

嵩县天池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观赏面积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8.57%,主峰王莽寨海拔1860米。天池山又称伏牛山天池,海拔1630米,水面10400平方米,平均水深5.3米,有“飞来石”“伟人像”“公心峰”、五级飞瀑、福禄寿三星峰、金蟾望月、玉女溪等多处自然景观。

嵩县

木札岭

木札岭原始生态旅游区位于洛阳嵩县车村镇东南,国家4A级景区,河南省首家原始生态旅游区。木札岭总面积 125公里²,森林覆盖率达 98.5%,主要景点有官帽峰、九䃥沟、原始森林等。

嵩县

陆浑湖

河南陆浑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洛阳城西南约85公里的嵩县西北部,是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4222.3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118.08公顷,湿地率达97.53%,包括库塘、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等三种湿地类型。陆浑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77科228属355种;已知脊椎动物249种,包括鸟类、兽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等。

嵩县

著名人物

姓名

简介

程颢(1032-1085)

字泊淳,中山博野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

程颐(1033-1107)

字正叔,中山博野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

石言(1881-1920)

字又謇,九店人,创办学堂,参加同盟会

王同方(1844-1925)

字鉴一,牛寨人,清同治年间秀才,擅长作画

重要荣誉

2021年10月,嵩县荣获“中国皂角之乡”和“中国道地药材强县”称号。

2018年1月,嵩县荣获“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