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县级市,由郑州市代管,位于河南省中部,北靠省会郑州市区,东邻中牟县、尉氏县,南连长葛市、禹州市,西与新密市接壤,总面积87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新郑市下辖3个街道、9个镇、1个乡,市人民政府驻新华路街道人民路186号。根据2020年11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新郑市常住人口为1172237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新郑市的:名称、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著名人物、对外交流、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新郑市

英文名

Xinzheng City

面积

873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河南省中部

地理坐标

东经113°30´~113°54´,北纬34°16´~34°39´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河南省

所属市

郑州市

行政类别

县级市

下辖地区

3个街道、9个镇、1个乡

行政区划代码

410184

人口

常住人口1172237人(2020年11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方言

汉语-北方方言-中原官话-新郑方言

GDP

819.8亿元(2022年)

著名景点

黄帝故里景区、具茨山景区、郑国车马坑景区、好想你红枣小镇等

车牌代码

豫A、豫V

邮政编码

451100

政府驻地

新华路街道人民路186号

电话区号

0371

知名高校

郑州警察学院新郑校区、河南工程学院龙湖校区、中原工学院龙湖校区等

机场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火车站

新郑站

政府官方网站

https://www.xinzheng.gov.cn/外链

简介

新郑市处于华北平原、豫西山地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处于二阶台地前沿,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市境夏属豫州,商属京畿,西周为郐国,春秋属郑,战国为郑县,属韩国,秦置新郑、苑陵2县,属颍川郡。汉至清先后属河南郡、河南尹、管州、开封府、郑州、南京路钧州、河南省汴梁路、钧州等地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为开封专区、郑州市辖地。1994年,撤销新郑县,设立新郑市(县级),由郑州市代管。

新郑市地处省会郑州半小时经济圈,是中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位列2022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37位,有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2022年,新郑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19.8亿元,2021年三次产业比重为3.6:41.5:54.9。境内设有郑州新郑教育园区,有23所高校。新郑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黄金十字路口”,史称“咽喉九州”之地,形成“十纵十横”的城乡交通路网体系,境内有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新郑市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有裴李岗文化、黄帝文化、郑韩文化、枣文化等,中华人文始祖—轩辕皇帝出生在新郑,新郑也被誉为黄帝故里、中华第一古都,新郑黄帝祭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郑韩故城、后周皇陵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境内黄帝故里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名称

秦代置新郑县,因西周郑武公迁此为都,名新郑邑而得名。《史记·五帝本纪》载,周平王元年(前770年),郑武公随周平王由郑国都城咸林东迁,灭郐、虢二国后在此建都,仍称为郑。又为别于原郑国,改称新郑、新邑。1994年,撤销新郑县,设立新郑市(县级),由郑州市代管。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约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时期,新郑地区率先进入以原始农业为主的氏族社会,是中国古代文明最早的发源地,境内裴李岗遗址为为燧人氏时代中期(距今8000年前)的聚落遗址。5000年前仰韶文化中晚期,新郑为有熊国,是黄帝族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核心地带。4700年前,龙山文化中期,新郑为祝融氏之国。远古时期境内为有熊氏居住之地。

夏商时期,新郑为夏都、商都京畿。西周,新郑为郐国。春秋为郑国,战国时代为韩国,郑韩故都为中原地区最主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工商业都会。韩国时,设郑县,治所在韩都。

秦朝至南北朝

秦统一六国,设新郑、苑陵二县,属颍川郡。

汉承秦制。新郑县、苑陵县属司隶部河南郡。新末年,王莽改苑陵县为左亭县。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改左亭县为苑陵县。三国河南属魏,新郑县,苑陵县属司州河南尹。建安八年(203年),曹操谋士荀彧被封为万岁亭敬侯。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年),改左亭县为苑陵县。

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新郑县并入苑陵县,治所苑陵,属司州荥阳郡。建兴元年(313年),封尚书华恒为苑陵县公。咸和元年(326年),华恒因征讨王敦有功,被封为苑陵县侯。太和四年(369年),晋大司马桓温在苑陵县东南林渚,大败前燕将邓遐、朱序等。

北朝东魏天平初年,苑陵县属北豫州广武郡。东魏天平四年(537年)春,荥阳人张俭等在具茨山聚众起义,被武卫将军高元盛讨破。

隋唐至元时期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恢复新郑县。大业初,苑陵县并入新郑县,属豫州荥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分新郑、清池两县,属管州。贞观元年(627年),清池县并入新郑县,属河南道郑州荣阳郡。广明元年(880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攻打新郑。

五代,新郑县属郑州。后周太祖显德元年(954年)四月,周太祖郭威葬于嵩陵。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葬于庆陵。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周恭帝柴宗训葬于顺陵。熙宁五年(1072年),废郑州,新郑县属开封府。

金时期新郑县属南京路钧州。天眷三年(1140年)六月,岳飞军经新郑,克郑州。开兴元年(1232年)正月,大雪,元太宗窝阔台坐镇新郑,派大将军拖雷与金兵在钧州三峰山大战。蒙古军破钧州,杀金将合达、蒲阿。

元设行中书省,新郑县属河南省汴梁路。

明清时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因战乱,新郑民多流离失所。新郑县属钧州。宣德元年(1426年),知县朱佩建新郑县城。正德六年(1511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农民起义军首领刘六、刘七、齐彦名和赵燧等至新郑。隆庆五年(1571年),新郑县改属开封府。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十三日,李自成义军攻新郑县城三日乃克;次年二月二十二日,又克县城;六月再克县城。

清顺治六年(1649年),新郑县属钧州。咸丰九年(1859年)十月,孙葵心、刘狗等率捻军由尉氏,长葛入新郑。咸丰十年(1860年)三月二十五日,捻军将领刘狗率骑,步兵数万人,经新郑入密县。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捻军张宗禹部被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追至新郑。十六日,又奔尉氏。同治五年(1866年),捻军张宗禹部自禹州入新郑。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三月,京汉铁路郑州至长葛和尚桥段开工。光绪三十年(1904年)三月,京汉铁路通车。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府,新郑县属豫东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新郑属开封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2月,镇嵩军憨玉琨部驻新郑县城,驻许昌建国豫军樊钟秀部和驻新郑火车站陕军部田维勤师攻打县城,经县知事王澍从中再三调解,憨玉琨部撤出县城北去。民国十六年(1927年)5月30日,奉军败退,北伐军由许昌入新郑,废道,改设行政区,县署改为县政府,新郑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4年)4月21日,日军步骑兵3000余人会同长葛和尚桥日军2000佘人,攻新郑县城,下午县城失陷,国民党县政府先迁至风后岭,后迁至密县周湾,直到日军投降,才搬回县城。共产党领导的新郑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风后岭,属密(密县)、禹(禹县)、新(新郑县)办事处。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21日,人民解放军解放新郑县城。10月30日,新郑县人民政府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郑县属郑州专区。1955年改属开封专区,1958年属郑州市,1961年属开封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又改属郑州市。199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为新郑市(县级),属河南省,由郑州市代管,下辖3个街道、9个镇、1个乡。

地理

位置境域

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郑州市南部,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3°30´~113°54´,北纬34°16´~34°39´之间,东邻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西接新密,南与长葛、禹州毗壤,市境南北长42千米,东西宽36千米,总面积873平方千米。

新郑市

气候

新郑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降水较邻县偏多,但变幅较大。年均气温14.2℃,历史最高气温为7月42.5℃,历史为最低气温为1月-17.9℃;年均降水量676.1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174.0毫米,最少年降水量449.4毫米,其中7月降水量最高,1月降水量最少;年均日照时数2114.2小时。年均蒸发量1476.2毫米,最高年蒸发量1976.2毫米,最低年蒸发量1237.3毫米。全年太阳总辐射量118.1千卡/平方厘米,光合有效辐射年总量为57.9千卡/平方厘米,是河南省太阳辐射较强的地区之一。主导风向为南风,其次为北风或偏北风,静风比率较大。多年平均风速3米/秒,最大风速为20米/秒。

地质

  • 地质构造

新郑市位于秦岭纬向构造东端,褶皱和断裂大都掩埋于第四纪地层之下,主要地质构造有呼沱背斜,东南起城关乡杨河村,经杨庄,小董庄与大隗断层相交,呈东南一西北向展布,掩埋于双洎河河谷平原之下。新郑向斜分布在城南关,沿双洎河上游城关乡,掩埋于双洎河河谷平原之下。大隗断层西起密县大隗镇,经马安垌、西小李庄、裴李岗,东至京广铁路,断层走向东西,倾向北,高角度正断层,掩埋于山前丘岭岗地之下。辛店断层北起密县俄沟,经辛店乡的贾岗,断层走向近南北,倾向西,高角度正断层。欧阳寺断层西起辛店乡贾岗,经丁庄,欧阳寺,苗家,王好庄,于东郭寺和辛店断层相交。其余有新庄断层、关口断层、界牌断层等。

  • 地层

新郑市境内地层除志留系、泥盆系、侏罗系,白垩系外,从太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太古界前震旦亚界分布在具茨山上,从风后岭至岳口一带。元古界震旦系分布在陉山一带。下古生界寒武系分布于辛店、千户寨等地区。奥陶系分布于胡庄、褚庄、官刘庄等地。中生界三迭系分布在小乔乡泰山、梅山和辛店乡贾嘴一带。新生界第三系分布在双洎河两岸及郭店等地,第四系分布在山前丘陵岗地及河谷平原。

地形地貌

新郑市处于华北平原、豫西山地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处于二阶台地前沿,秦岭纬向构造东端,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全市山地面积为50.4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19%;丘陵面积为114.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6.32%;平原面积为536.7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6.49%。

山地和丘陵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和西部,为伏牛山系嵩山山脉的东部边缘,主要由陉山、具茨山、泰山、梅山等山地丘陵组成。其中,除具茨山主峰——风后顶海拔793米,相对高度540米,属于低山类型外,其他各山山顶海拔均在4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到200米,属于丘陵类型。岗地主要分布在山丘外围和中部地带,系早期山前洪积倾斜平原,经后期流水切割作用形成岗丘状地貌形态,较大的岗东部有马岭岗、万僧岗、寿阳岗,南部有黄岗,西部有双岭岗、武岗,北部有走马岗、裴李岗等。平原多集中于京广铁路以东的黄河古阶地上,其中包括和庄镇、薛店镇、孟庄镇的部分地区。

水文水利

水文

  • 河流

新郑市地处淮河流域,南部为双洎河及其支流黄水河、莲河等,北部为十七里河、十八里河及潮河,均为贾鲁河支流,西南山区沂水河为颍河支流。

双洎河为入境河流,发源于嵩山东麓新密市西北五指岭东侧尖山风景区管委会巩密关村的佛洞,由新密—新郑交界到西李庄村向东流入新郑市境内,在新郑东南佛耳岗水库流入许昌,于扶沟县汇入贾鲁河,新郑境内控制流域面积358平方千米。

贾鲁河发源于袁庄乡山顶村溅水窝,向东流经郑州市区北部转向东南,流入开封市境内。发源于新郑市北部的十七里河、十八里河及潮河向北流入郑州市区。三条河流均为贾鲁河支流,新郑市内控制总流域面积216平方千米。

沂水河发源于新郑市西南山区,新郑市境内河道全长23.7千米,新郑市境内流域面积102.5平方千米。流域内有青岗庙水库、范河水库、五虎赵水库、杨庄水库、唐寨水库,流经具茨山景区、辛店镇、观音寺镇和梨河镇,在梨河镇与观音寺镇交界处流入许昌市。

新郑市

新郑市

新郑市

  • 地下水

新郑浅层地下水流向,西部和东部自西向东流;北部郭店以南从西北向东南流,以北从西南向东北流。新郑市地下水及地表水属碳酸钙水,PH值酸碱度>为6至7,矿化度小于1克/升。地下水分布于四个区域,河间高平区、沙岗间洼区、丘陵区、浅山区。其中河间高平区为浅层富水区,主要分布在双洎河,溟水河和黄水河的冲积平原及二级阶地,包括城关镇,城关乡,梨河乡和新村、辛店、观音寺,车站等乡的部分地区。面积约2l3.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4.5%,为松散岩类孔隙裂隙水,地下水埋深15米左右,含水层2至5米,单井出水量30~50吨/时。

沙岗间洼区为浅层弱富水区,分布在京广铁路线以东地区,面积约2l7.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4.9%,为松散岩类孔隙裂隙水,地下水埋深2至5米,单井出水量为20~50吨/时。

丘陵区为浅层贫水区,分布在西部、西北部和西南部的丘陵地区,面积约386.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44.3%,为松散岩类孔隙裂隙水和变质岩类裂隙水及裂隙岩类溶洞水,地下水埋深15至20米,含水层2至10米,单井出水量30~50吨/时。

浅山区为极贫水区,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的浅山地带,面积约5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6.35%。为变质岩类裂隙水及裂隙溶洞水,地下水埋深一般在150米至250米以下,单井出水量30~40吨/时。

水利

新郑市在册水库20座,其中2座中型水库,18座小型水库,总库容7729.52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为610.96平方千米,塘坝118处,控制流域面积120平方千米,拦河闸6处,控制流域面积70平方千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新郑市境内全长28.336千米,途径观音寺镇、城关乡、新村镇、新区、和庄镇,与潩水河、双洎河、黄水河等河流交叉,由南水北调中线新郑管理处管理。

新郑市

  • 后胡水库

后胡水库位于新郑市龙湖镇后胡村西北约1千米处,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控制流域面积37.1平方千米。于1955年10月动工兴建,1970年5月竣工,主要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及放水管,大坝为均质土坝,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放水管位于大坝右岸。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1000年一遇校核,水库校核洪水位159.59米,总库容1297.69万立方米,设计洪水位156.58米,兴利水位153.50米,兴利库容610万立方米,死水位144.60米,死库容92万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

新郑市

土壤

新郑市土壤分为褐土类、潮土类、风砂土类3个土类,8个亚类,20个土属,40个土种。褐土类为地带性土壤,包括5个亚类、15个土属、30个土种,占总面积的18.3%,分布在京广线以西的低山丘陵缓岗地带;在岗丘地带以复砂潮褐土为主,复砂潮褐土表层地质偏粗、土壤疏松、适耕期长,但土壤肥力较低。风砂土包括1亚类、2个土属、4个土种,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9%。风砂土含砂量大、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但漏水漏肥、土壤养分含量不高,主要分布在市东部和东北部的岗丘地带。潮土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8.3%,表现为土壤养分含量低、肥力差,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平原农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2019年12月新郑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新郑市有耕地面积为29746.83公顷,新郑市北部四镇耕地分布较少,南部乡镇耕地分布较多,其中辛店镇耕地最多。园地面积为9074.18公顷。林地面积为14044.29公顷,林地分布广泛,各乡镇均有分布。草地面积为612.6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26973.4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4652.99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991.49公顷。

矿产资源

新郑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发现各类矿种有9种,矿产地23处。区内固定矿产以沉积矿产为主,包括煤、黏土矿、石灰岩、红硅石、硅石等及部分沉积、变质矿产,铁矿、磷矿、白云岩矿、建筑石料等,还赋存着丰富的地热、矿泉水资源。新郑市资源格局以煤为主,煤区占全市总面积约41%,已探明储量134610.3万吨,占郑州市煤炭总量的20.5%。新郑市资源格局以煤为主,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水泥灰岩、红硅石、硅石、白云岩等。煤分布在西北梅山、张沟、山西、泰山一带,四坊地断裂以北地区;大面积分布于新村、苟郑、高夏以南,千户寨、观音寺、李粮店以北,大隗、高夏断裂与新庄大断裂之间的区域。

水资源

新郑市多年平均地表水水资源0.592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3832亿立方米,除去0.5023亿立方米重复水量,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73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36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10,是河南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2;亩均水资源量240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0.554亿立方米,开采模数为6.4万立方米/平方千米。

森林资源

新郑市林业用地总面积18.88万亩,其中乔木林面积13.16万亩,特别灌木林地面积0.126万亩,森林覆盖率31.5%,活立木蓄积量106.52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106.47万立方米。新郑市原始天然植被极少,主要以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抚育林为主。林地面积主要分布在辛店镇(含具茨山管委会)、孟庄镇、龙湖镇,全部为人工林,大部分为纯林,树种主要为欧美杨、枣、毛白杨等。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新郑市境内主要高等植物有81科、225属、301种,其中栽培植物56种,天然植物245种;属于蕨类植物的有5科6属6种;裸子植物有3科4属5种;被子植物有73科218属290种。乔木主要包括化香、构树、桑树、楝树、黄连木等,灌木主要以牡荆、杠柳、达呼里胡枝子为主,草本植物主要有灰灰草、龙须草、茅草、莠子草、稗子草、苜蓿等。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银杏;国家Ⅱ级保护植物连香树、杜仲;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刺楸、粗榧。

新郑市

新郑市

新郑市

动物

新郑市有陆生野生动物200多种,包括哺乳类狐、狸猫、野兔、獾、蝙蝠等;鸟类野鸡、雀鹰、大鸨、小鸨等;爬行类鳖、壁虎、蛇、蜥蜴等;两栖类中国林蛙、泽陆蛙、中华蟾蜍等。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分布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鹳;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长耳鸮、短耳鸮、大天鹅、灰鹤、雕鸮、纵纹腹小鸮、红隼、普通鵟等;省级保护动物有苍鹭、大白鹭、黑枕黄鹂、寿带等。

新郑市

新郑市

新郑市

自然灾害

新郑市主要灾害性天气为旱、涝、风、雹等。干旱是新郑市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涝灾主要由暴雨和连阴雨所致。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缝等类型灾害,阶段性强降水易引发城市内涝、西部山区山洪地质灾害。

2021年,新郑市遭受了以“7·20”特大洪涝灾害为主的自然灾害,共造成15个乡镇、街道办、管委会 63307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6760人,需过渡期生活救助27人。倒塌房屋279户748间,严重损坏房屋767户2540间,一般损坏房屋1670户5364间。直接经济损失约112702.10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新郑市下辖3个街道、9个镇、1个乡。市人民政府驻新华路街道人民路186号。

区划详情

类别

区划名称

街道

新建路街道、新华路街道、新烟街道

新村镇、辛店镇、观音寺镇、梨河镇、和庄镇、薛店镇、孟庄镇、郭店镇、龙湖镇

城关乡

资料来源:

新郑市

政治

新郑市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新郑市委员会书记

马宏伟

新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王俊杰

新郑市人民政府市长

杨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郑市委员会主席

黄卫东

表格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0月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2020年11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新郑市常住人口为1172237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06367人,占51.73%;女性人口为565870人,占48.27%,总人口性别比为107.16,0-14岁人口为231524人,占19.75%15-59岁,人口为817846人,占69.77%,60岁及以上人口为122867人,占10.4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558人,占7.55%。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787544人,占67.1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84693人,占32.82%。2021年,新郑市出生率为5.9%,死亡率为4.3%,自然增长率为1.6%。

民族

新郑市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1986年调查有2097人,占总人口的0.41%,分布在城关东关、郭店华阳寨村、等地区,其余少数民族有满族、蒙族、壮族、黎族等8个,人口均不过百。

语言

新郑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包括零声母有24个声母,40个韵母,4个声调类型。普通话里的舌尖后音声母zh.ch、sh音节,在新郑方言中多读成相应的舌尖前音声母z、c、s,普通话里的团音在方言里多读成尖音,普通话的“55、35、214、51”调值.在方言里依次为“24、53,55、312”调值。音节儿化韵,常把双音节词说成单音节,甚至多音节词组说成单音节或者双音节。基本语汇和普通话语汇大体相同,部分语汇,尤其是地名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句法和普通话基本相同,词法略有差异。市东与市北发音相近,市南与市西发音相近。新郑方言和普通话一样,有四个调类。

宗教信仰

新郑市境内宗教主要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道教。

  • 伊斯兰教

新郑市信奉伊斯兰教的主要是回族。自明嘉靖年间(1522年至1566年)回族开始迁入,先后定居。伊斯兰教主要在辛店欧阳寺,小乔山西桥等地。清中末期建有欧阳寺,山西桥和华阳寨三座清真寺。主要宗教场所有市区东关清真寺、郭店镇华阳寨清真寺、龙湖镇山西乔清真寺、辛店镇回民小区清真寺等。

  • 基督教

清末宣统年间传入新郑,建立浸礼会,在县城东关、薛店、郭店设教堂,在水泉、辛店、花园设支堂。民国元年(1912年)建圣公会,在北街建教堂。民国四年(1915年)建信义会,在南街设教堂。1984年,建立了新郑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基督教协会。主要宗教场所有新郑市渔夫子路基督教堂等。

  • 天主教

民国十六年(1927年),意大利神甫富若瑟来新郑传教,北街后杨园建教堂。民国十九年(1930年)建侯庄教堂。次年建刘庄教堂。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北街建立新郑县中华圣公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建薛店街教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建冢刘教堂。

  • 佛教、道教

北魏时佛教传入新郑,东魏盛行,北周禁绝,后又兴起。清末,僧尼逐渐减少。民国十一年(1922年)和十六年(1927年),冯玉祥两次主豫,破除迷信,强令僧众还俗,废庙宇办学校,佛教活动终止。道教明代以前在新郑较兴盛,清末和民国初期衰落。佛教主要宗教场所有古禅寺、幽胜寺、水月寺等,道教主要宗教场所有东岳庙、三清宫等。

经济

综述

新郑市地处省会郑州半小时经济圈,是中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2022年,新郑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19.8亿元,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市)排名第12位,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第27位,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第37位,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连年位居全省首位,2021年三次产业比重为3.6:41.5:54.9。

新郑市有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现代商贸物流、现代食品制造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科技服务等新兴产业集群,第三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有商贸物流业、文旅产业。

第一产业

新郑市农业形成了以红枣、粮油、畜牧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和以蔬菜、花卉苗木、杂粮杂果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截至2022年,新郑市有地理标志商标1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5个,绿色食品3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新郑小米”及“新郑彩色小麦”等成功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名新特优农产品。2021年,新郑市完成地第一产业增加值28.8亿元。

新郑市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2022年,新郑市粮食总产量23.3万吨,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农民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3家,观音寺镇创成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021年,新郑市粮食产量23.7万吨,油料产量1.7万吨,蔬菜产量16.4万吨,水果产量7.1万吨。

新郑市为河南省生猪调出大市,形成了种禽、种猪、奶牛养殖基地和雏鹰15万头生猪出口创汇园区、银发10万头商品猪生产园区、西关孵化园区、饲料兽药生产园区等畜牧业特色园区。2022年,新郑市肉类总产量达到2万吨。2021年,新郑市生猪出栏15.71万头,牛出栏0.52万头,羊出栏4.04万头,家禽出栏331.75万只。

第二产业

新郑市是河南省县域工业30强,初步构建了以“商贸物流、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为主,以富士康配套产业、高端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提升为辅”的“三主三辅”的产业体系。截至2021年,新郑市雪花啤酒、遂成药业等4家企业获评郑州市领军企业,河南瑞泰耐火材料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好想你健康食品获批国家级绿色供应链,运达造纸设备获评工信部2020年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润弘制药智慧工厂、瑞腾塑胶管件扩建等5个项目入选省企业智能制造项目库。2021年,新郑市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329.4亿元。

新郑市培育生物制药、化学创新药、现代中药、先进医疗器械等产业,已带动规模以上生物医药生产企业9家,规模以下企业18家。2022年,新郑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35.7亿元。

新郑市培育白象食品、加加味业、光明乳业、达利食品等食品骨干企业126家,涵盖肉制品、乳制品、休闲食品等30多个产业链条,形成了以食品制造、农副产品加工、饮料制造调味品制造为支撑,植物油、休闲食品为补充的食品工业体系,有占全国市场份额15%的枣制品、14%的酱油产品和10%的方便食品。2021年,新郑市全年方便面产量8.0万吨,乳制品产量7.6万吨,塑料制品产量6.1万吨,钢材产量47.0万吨。

第三产业

新郑市第三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有商贸物流业、文旅产业,设有华南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华南城特色商业区晋升省三星服务业“两区”。2021年,新郑市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435.1亿元,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7.0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6.9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2亿元,新郑市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90.7亿元。

2021年,新郑市共签订协议项目30个,签约金额303亿元,引进省外资金96.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3988万美元,进出口总值5.9亿元。

新郑市先后举办中华枣乡风情游暨红枣文化节等文旅活动,连续多年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黄帝文化论坛、中华枣乡风情游、白居易诗歌文化季等大型文旅活动。2021年,新郑市各景区接待游客约501.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20.04亿元。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2年,新郑市境内有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

  • 新郑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郑经济技术开发区即新郑市新港产业集聚区,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新郑市区东部,规划围合面积约39.25平方千米,包括新郑市区东部的和庄片区及北部的薛店片区、郭店片区、临郑片区共4个片区,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及商贸物流。2020年,开发区有规上企业共81家,其中工业企业63家、服务业企业3家。规上企业营业收入485亿元,税收16.2亿元;规上工业和服务业营业收入165.9亿元,税收15.0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39.83亿元;规上批零贸易业营业收入3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7.25亿元。

  •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东南约20公里,2010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规划面积为415平方公里,具有口岸、物流、加工3大主要功能,分为航空港区、北部城市综合服务区、南部高端制造业集聚区、沿南水北调干渠生态防护走廊、沿新107国道生态走廊5个部分,重点发展保税加工、现代物流、服务贸易、保税研发、检测维修、保税展览、特色金融等产业,开展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等业务。2020年综保区进出口总值4103.45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新郑市是全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先进市,境内设有郑州新郑教育园区,建有郑州警察学院新郑校区等高校校区,有23所高校。

截至2021年末,新郑市有23所高校,各级各类中初等教育学校363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8所、普通高(完)中7所、普通初(九年一贯制)中30所、小学11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206所,教职工总数15542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418人,普通高(完)中1789人,普通初(九年一贯制)中2805人,小学3693人,特殊教育学校32人,幼儿园5737人,社区教育机构68人。2021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1.88%,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含送教上门)达到95%以上,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

新郑市主要高校(部分)

高校名称

类别

地址

郑州警察学院新郑校区

公办本科

新郑市龙湖镇

河南工程学院龙湖校区

公办本科

新郑市龙湖镇祥和路1号

中原工学院龙湖校区

公办本科

新郑市龙湖镇淮河路1号

郑州经贸学院主校区

民办本科

新郑市南龙湖宜居教育园双湖大道2号

郑州西亚斯学院龙湖校区

民办本科

新郑市人民路东段168号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主校区

民办本科

新郑市龙湖镇文昌路1号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龙湖校区

民办本科

新郑市学院路16号

河南检察职业学院龙湖校区

公办专科

新郑龙湖大学园区双湖大道1号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龙湖校区

公办专科

新郑市龙湖镇泰山路1号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龙湖校区

公办专科

新郑龙湖大学城祥云路76号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龙湖校区

公办专科

新郑龙湖镇双湖大道8号

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主校区

公办专科

新郑市郭店镇芦家桥郑密路西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龙湖校区

民办专科

新郑龙湖大学城南107国道西侧

  • 河南工程学院龙湖校区

河南工程学院龙湖校区位于新郑市龙湖镇祥和路1号,河南工程学院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入选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建设先进单位,于2007年由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原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截至2023年7月,有24个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开设6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有教职工1600人。

新郑市

  • 郑州西亚斯学院龙湖校区

郑州西亚斯学院龙湖校区位于新郑市人民路东段168号,郑州西亚斯学院前身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始建于1998年,截至2023年10月,有在校生31000余人,教职员工2000余人,设有18个学院、48个普通本科专业、4个职业本科专业、30个专升本专业、20个专科专业,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堪萨斯国际学院),7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新郑市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末,新郑市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586个;床位6103张。卫生技术人员6965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592人,注册护士3133人;免费婚检率达到75.43%。

新郑市境内主要医疗机构

医院名称

级别

地址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三级综合医院

新郑龙湖镇双湖大道中段

新郑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综合医院

新郑市中华路201号

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

三级综合医院

新郑市中华南路与炎黄大道交叉口向南2000米(中华南路85号)

新郑市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新郑市人民路中路31号(炎黄广场东侧)

新郑市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

新郑市郑新路166号

  •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是一所三级综合医院,2011年10月16日开诊运行。医院地处郑州南龙湖宜居教育园区,截至2023年10月,规划用地300亩,总体规划床位2000张,有职工近700人。

新郑市

  • 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

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是由新郑市人民政府全额投资兴建的市属唯一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截至2023年10月,医院占地94亩,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核定床位500张,委托郑州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全面管理,有临床科室34个,特色专科15个,博士硕士100人。

新郑市

文化事业

新郑市先后举办2023年新郑市青年音乐节等文化活动。截至2022年,新郑市建成图书馆分馆20个,投资10亿元规划建设城市展览馆、科技馆、图书档案方志馆、体育场、市民文化中心,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143个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街区图书馆等,实现文化设施、文化队伍、文化服务三个100%全覆盖,建成3座城市书房,顺利通过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市)验收,“戏曲进乡村”成为全省唯一入选首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新郑市公共文化设施

名称 

地址

新郑市文化馆

人民路43号

新郑市图书馆

中华路536号

新郑市博物馆

轩辕路228号

新郑市体育中心

人民路315号

金芒果郑品书社

解放路金芒果花苑北侧

黄帝故里郑品书社

轩辕路241号

二社区郑品书社

文化路与新村大道交叉路口东南130米

资料来源:

科技事业

新郑市境内设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截至2022年,新郑市有效注册商标数6457件,各类检验检测机构达31家,郑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郑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4家,立项61项科技项目,支持资金4934万元,全社会研发强度达到1.84%,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覆盖率达到75%,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家,高新技术企业143家、科技型企业316家。2016年到2020年,累计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42项。2021年,新郑市有专利授权3155件,其中发明379件,实用新型2474件,外观设计302件。

体育事业

截至2019年6月,新郑市共有体育场地565块,新建足球场地15块,其中11人制标准足球场3块,5人制足球场12块,建成华信体育场、炎黄体育中心两大综合性体育场所,建成健身广场、体育广场及70千米健身步道,初步实现了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农村体育设施全面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9平方米,基本形成了“市—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三级体育设施网络体系,举办了“跑进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登山比赛、第四届全民运动会、承办第28届“黄河杯”全国老年人门球邀请赛、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篮球运动会等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新成立乒乓球协会、轮滑协会、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风行健身运动协会、瑜伽协会等5个单项体育协会。

环保事业

2022年,新郑市完成中华路公园、郑韩故城遗址公园等11个街头游园建设,新增城市绿地49.8万平方米,市区生活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空气优良天数228天,双洎河黄甫寨断面水质年均值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南水北调总干渠(新郑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新郑市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岗位8424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208人,职业技能培训23327人,养老、工伤、失业三险累计参保人数达到63.7万人,累计将4320户8049人城乡困难家庭纳入低保范围,4694.38万元。截至2022年,建成3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67个社区养老服务场所,有养老机构11个,备案床位数1469个,实际床位数1448个。

交通

综述

新郑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黄金十字路口”,史称“咽喉九州”之地,形成“十纵十横”的城乡交通路网体系,境内有京广铁路、新密铁路、登杞铁路,高铁城际线路有郑武客运专线、机登洛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包括京珠高速公路、郑州环城高速、郑尧高速、商登高速;省道包括S323、S321、S102贯穿东西,境内有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公路

截至2020年,新镇市公路总里程2866千米,公路密度达到3.86,农村公路共575条、1353千米。其中县道11条、225千米,乡道95条、508千米,村道469条、620千米。701个自然村全部通了硬化路,农村公路“路网密度”达每平方千米3.08千米。境内高速公路包括京珠高速公路、郑州环城高速、郑尧高速、商登高速,省道包括S323、S321、S102贯穿东西。

铁路

新郑市境内有京广铁路、新密铁路、登杞铁路,高铁城际线路有郑武客运专线、机登洛城际铁路。境内设有新郑站,境内铁路线路及车站由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车务段管辖。

航空

截至2022年,新郑市境内建有郑州新郑国际机场1个国际机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位于郑州市新郑市和中牟县交界处,为4F级国际民用机场,是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机场、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7×24小时”“全时段”通关国际机场、国内大型航空枢纽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航空口岸。1997年8月28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成通航。2022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全年完成货邮吞吐量62.5万吨,旅客吞吐量922.2万人次。

新郑市

公共交通

  • 公交

截至2022年,新郑市境内4个公交中转场站,7个公交首末站,500个候车亭,50条公交线路,有纯电动公交车200台,已开通市区公交线路6条,镇村公交线路22条,通车覆盖里程678千米,公交场站3个,设站点(牌)513个,有370辆“网约”出租车。

新郑市

  • 轨道交通

新郑市境内地铁线路有郑州轨道交通2号线、16号线、18号线和郑新城市轻轨等,其中城郊铁路一期工程及1号线二期工程双线途径新郑共设有沙窝李站、双湖大道站、小乔站、华南城西站、华南城站、华南城东站、孟庄站等7个站口。

人文

综述

新郑市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有裴李岗文化、黄帝文化、郑韩文化、枣文化。中华人文始祖—轩辕皇帝出生在新郑,并在此一统天下,新郑市也被誉为黄帝故里、中华第一古都,新郑黄帝祭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孕育了黄帝、子产、韩非、李诫、高拱等历史文化名人;新郑市是红枣的故乡,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枣核化石证明新郑枣栽培史已有8000多年,有郑韩故城、后周皇陵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6月,新郑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不可移动文物点700余处,5项遗址分年度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新郑市文物保护单位(部分)

类别

名称

时代

批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韩故城

东周

第一批

后周皇陵

五代

第五批

裴李岗遗址

新石器时代

第五批

唐户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周

第六批

欧阳修墓

宋代

第六批

韩王陵

东周

第六批

轩辕庙

明、清

第六批

凤台寺塔

宋代

第七批

望京楼遗址

夏、商

第七批

华阳故城

东周

第七批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拱墓

第五批

王垌遗址

新石器时代

第五批

古城村古城

第七批

新密禹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1945年

第七批

  • 裴李岗遗址

裴李岗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郑市区西北约7.5千米的新村镇裴李岗村西侧岗地上,为燧人氏时代中期(距今8000年前)的聚落遗址。该遗址在1958年发现,1977~1979年由开封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新郑县文物管理委员会、郑州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四次对裴李岗遗址进行发掘,揭露面积2700平方米。发掘墓葬114座,陶窑1座,灰坑22个,共出土各种器物400余件,被考古界命名为“裴李岗文化”。

新郑市

  • 后周皇陵

后周皇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郑市郭店镇陵上村附近,是五代时期陵墓群。现存陵墓包括嵩陵、庆陵、顺陵和懿陵。嵩陵为后周太祖郭威墓,位于郭店镇高家村北500米处。现存冢高约10米,周长110米。庆陵为后周世宗柴荣墓,位于新郑郭店村西北500米处陵上村。现存冢高约10米,周长105米,保存尚好。陵前原有御制祭文碑44通,现存33通。顺陵是恭帝柴宗训墓,位于庆陵东北500米处。现存冢高4米,周长40米。墓室和墓道还保存有壁画。懿陵是后周世宗皇后符氏墓,位于庆陵东侧100米处陵上村内,冢高3米,周长20米。

新郑市

  • 凤台寺塔

凤台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郑市城关乡烈礓坡村北凤台寺旧址上,地处郑韩故城以内,北临双洎河。具体始建年代不详,据新郑县志载为宋元丰三年(1081年)建,但据塔上题记和建筑风格来看该塔建筑年代当为北宋中叶,明代嘉靖四十年(1561年)洞林寺僧重修。塔为六角九级叠涩密檐式砖塔,通高19.1米。由基台、塔身、塔刹、地宫四部分组成。塔身自第一层向上逐层内收,每层高度递减,使塔的轮廓呈抛物线形。 

新郑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新郑市有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传习所1个,河南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郑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展示馆2个,郑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传习所1个,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示范基地2个。

新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

级别

名称

类别

批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新郑黄帝祭典

民俗

第二批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嫘祖传说

民间文学

-

高拱传说

民间文学

-

子产传说

民间文学

-

白居易传说

民间文学

-

新郑三里岗李家菜刀

传统技艺

-

郑风

民间文学

-

黄帝传说

民间文学

-

  • 新郑黄帝祭典

新郑黄帝祭典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在新郑市举行的祭拜轩辕黄帝的仪式,属于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春秋战国时,新郑就有三月三在具茨山风后顶拜轩辕的习俗。新郑北关轩辕丘前,汉代时就建有轩辕故里祠。炎黄子孙祭拜先祖黄帝的仪式,从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官方主拜,乱世民间自办。

新郑市

  • 新郑李记菜刀锻打技术

新郑李记菜刀锻打技术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系新郑市梨河镇村铁业艺人李买倌家祖传技艺。李鸣凤菜刀,无论切、砍、剁、剔、割、片,都能使厨师得心应手,不掰豁,不卷刃,轻巧、锋利。1963年6月被开封地区命名为“手工业老艺人”称号。

新郑市

  • 郑风

郑风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诗经国风中的内容,共有二十一首诗,包括缁衣、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清人、羔裘、遵大路等,根据《诗序》,除《缁衣》产生于东周初年郑武公时代之外,大多出现于郑庄公至郑文公约一百年间,尤以众公子争位的二十年间产生最多。

习俗

  • 恭拜黄帝嫘祖

《史记》记载,轩辕黄帝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新郑自古有“三月三拜轩辕,六月六敬嫘祖”的习俗。仪式共分为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恭读《拜黄帝嫘祖文》、吟唱《中华父母颂》、行施拜礼等六项仪程。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在具茨山风后岭举办嫘祖文化节,2018年嫘祖文化节升格为中华父母节。

新郑市

  • 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观音寺镇传统的贺年习俗。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消灾降福的期盼。传说明朝首辅高拱曾在正月十六来这里巡视,村民舞狮迎接,从此,这里每年正月十六举行舞狮表演。新郑市每年举办轩辕龙狮会等活动,太清村的舞狮队在2002年获郑州市舞狮大赛一等奖。

新郑市

饮食

新郑市居民一日三餐,均习惯于馍,汤、菜俱有,喜食油食、捞面条,菜以冬热夏凉为习,且佐以酸、辣味。新郑市有丁记粉蒸肉、郭店丸子汤、菲香饺子、特色扣碗、穆萨牛肉等特色美食。

  • 郑韩炒八宝

郑韩炒八宝,精选饱满江米、优质新苑大枣、优质小豆、山楂糕丁、青红丝、秘制果脯、桔饼丁、玫瑰等,辅以猪大油、色拉油、蜂蜜、白糖,经数道工序制作,八宝饭色泽红亮、形似水晶,美味可口。

新郑市

  • 郭店丸子汤

郭店丸子汤起始于郭店南街一家老字号,汤味浓郁而不腻味。丸子可干吃,亦可煮食,配上香葱,香菜,干椒,色香味俱全。

新郑市

  • 穆萨牛肉

穆萨牛肉采用祖传工艺,选材严格、制作严格、用汤严格、配方精妙,按照传统工艺并结合现代技术,原汁原味。牛肉的制作按照浸泡、清洗、腌制、熬汤、下料、生肉入锅、温煮的流程制作。熟牛肉软而不烂。

新郑市

艺术

  • 时家牛皮鼓

新郑时家牛皮鼓制作技艺,系新郑市郭店镇前时村时氏家族世传技艺。新郑时家牛皮鼓为民间用鼓,共有特大鼓、大鼓、盘鼓、战鼓、腰鼓、令鼓等。时家牛皮鼓都是用当地的桑木、香椿木、白椿木、柿木和黄牛皮精制而成。一个成品鼓所需的8个流程、60多道工序,都出自一个作坊、一个流水线。其制品构成没有任何外来构件或半成品拼装,且都是纯手工制作。

新郑市

  • 新郑剪纸

新郑剪纸有剪、刻两种。种类有窗花、门笺、喜花、灯花、室内装饰花、纸扎祭祀和辟邪类剪纸等。其表现形式有单色剪纸、套色剪纸、衬色剪纸、染色剪纸,还有金、银箔镂空剪纸。新郑剪纸色彩多以红色为主,习惯喜庆色调,在表现手法上多用红白对比、写真、夸张、变形、想象等。多数内容为花鸟虫鱼、瓜果蔬菜、飞禽走兽等,通常用谐音、寓意、象征、含蓄等淳朴的艺术手法来表现。

新郑市

地方特产

  • 新郑莲藕

藕色泽洁白,藕支均匀,最大节段藕断面直径7厘米以上,适宜鲜食及深加工制品。新郑莲藕除含有一般莲藕的营养成份外,其蛋白质、维生素C及钙、铁含量较高,据测定,新郑莲藕含蛋白质1.8~2.3克/100克,钙52-60毫克/千克,铁2~2.5毫克/千克,淀粉11~26.25克/千克,维生素C63~79.3毫克/千克。

新郑市

  • 新郑红枣

新郑红枣又名鸡心大枣、鸡心枣,是河南省郑州市新郑的特产,新郑大枣皮薄、肉厚、核小、味甜,早熟品种有六月鲜枣、奶头枣、八月炸枣(又名落花红)等,这些品种皮薄肉脆,甜蜜多汁,宜鲜食。中熟品种有灰枣、鸡心枣、齐头白枣、铃枣、结不俗枣、新郑红枣、麦核枣、黑头羊枣、木枣等。其中灰枣和鸡心枣为主栽品种,其面积和产量均占枣树总面积和枣总产量的99%,为枣中之珍品。晚熟品种有九月青枣、马牙枣等,产量高,甜蜜多汁,鲜食最佳。

新郑市

  • 新郑香包

香包起源于黄帝时代,初创于嫘祖、岐伯之手,发展于秦汉唐宋时代,成熟于明清时期。新郑为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地、建都创业地,是香包艺术的原生地。中医鼻祖—岐伯是香囊的首创人。之后在黄帝故里新郑广为流传,数千年而不衰。

新郑市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2年,新郑市有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2个,星级酒店10家,通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3个地方入选2022年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休闲观光园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省级名单.。

新郑市境内主要旅游景区

类别

景区名称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黄帝故里景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具茨山景区、郑国车马坑景区、好想你红枣小镇

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新郑市博物馆、欧阳修公园

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龙湖镇泰山村

重要景点

黄帝故里景区

黄帝故里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汉代建祠,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修葺,于祠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郑县令许朝柱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景区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突出了寻根拜祖主题,从北至南依次为拜祖区、故里祠区、广场区三大区域。拜祖区有轩辕丘、黄帝纪念馆、黄帝像、中华文明圣火台、文化长廊、拜祖广场等景观;故里祠区有黄帝故里祠,祠中供奉有轩辕黄帝及黄帝妃嫘祖、嫫母塑像,祠前有轩辕桥、青石坊、指南车、日晷、汉阙;广场区设中华姓氏广场,其中有镌刻3000多个姓氏的中华姓氏墙和黄帝宝鼎坛等景观。

新郑市

具茨山景区

具茨山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中部新郑、禹州、新密、登封、长葛等县市相邻地带,属于伏牛山系嵩山余脉,东西绵延约55千米,具茨山海拔500~800米之间,主要山峰有荟萃山、崆峒山、九里山等。风后岭或风后顶是具茨山系的主要山峰,位于新郑市辛店镇西南部,东西长2千米,南北宽1.5千米,面积3平方千米,海拔793米,相对高度540米。相传此峰因黄帝臣风后封地而得名。有鹰嘴石、一线天、龟驮石等诸多奇峰怪石。

新郑市

郑国车马坑景区

郑国车马坑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新郑市区文化路南端,为春秋时期郑国国君及其家族墓地,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韩故城遗址的重要区域,该区域有春秋墓葬3000余座,大中型车马坑23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长宽均超过20米的大型墓4座,面积240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展示内容为郑国文物精华展、郑公中字型大墓、大夫级贵族墓、一号车马坑、三号车马坑等墓葬车马坑展示区及三公广场、子产园、观景眺望台,绿色生态通道、郑文化长廊及反映东周时期文化特色的景观墙等。

新郑市

著名人物

姓名

简介

黄帝(生卒年不详)

姓公孙,名轩辕,是我国原始社会晚期有熊部落首领少典的儿子,母亲为有娇氏部落之女。生于轩辕丘,故称轩辕氏

郑庄公(前757年-前701年)

武公的长子,名寤生,曾联合齐,鲁,抗击宋、卫,伐许讨陈,争强中原,开创郑国极盛时期

詹叔詹(生卒年不详)

春秋时郑国大夫,厉公之子,文公庶弟。文公当国,叔詹、堵叔、孔叔同心辅政,史称郑国“三良”

子产(?-前522年)

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穆公之孙,公子发子国之子,故称

公孙侨

邓析(前545年-前501年)

春秋末期思想家,“名辩之学”的倡始人。郑国入,做过郑国大夫,遗著《邓析子》,有《无厚》《转词》两篇

申不害(前385年-前337年)

战国初期法学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国君依法治国,实行严刑峻法

韩非(前280年-前233年)

韩国人,出身韩国贵族,战国末期思想家,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

郑国(生卒年不详)

战国时期韩国人,水利家

张良(?-前186年)

字子房,战国末期韩都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李诫(?-1110年)

北宋建筑学家。字仲明,新郑县小乔乡人,入将作监供职,历任少监和将作监

许衡(1209年-1281年)

元代初期理学家。字仲平,号鲁斋。祖籍河内,生衡于县西阳缓里,先后任中书省右丞、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

高拱(1512年-1578年)

字肃卿,名宦高尚贤之子,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进士,后为少保兼太子太保、首辅兼掌吏部事,与张居正为顾命大臣

表格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0月

对外交流

友好城市

类别

省份(国家)

城市(地区)

国内友好城市

西藏自治区

察雅县

福建省

惠安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哈密市

河南省

淅川县

浙江省

苍南县

重要荣誉

2016年2月,新郑市入选国家卫生城市。

2017年12月,新郑市入选工业百强县(市)。

2018年10月,新郑市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40位。12月,新郑市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投资潜力100强。

2019年7月,新郑市入选中国百强县。10月,新郑市入选2019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11月,新郑市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0年5月,新郑市入选2020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名单。6月3日,新郑市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7月,新郑市位列2020中国县域经济赛迪百强县第40位。11月,新郑市排名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78位。12月,新郑市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2020中国城市创新百佳示范县市”第33名、2020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榜单第48位、“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榜单。

2021年1月,新郑市被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入围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9月,新郑市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21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2021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10月,新郑市入选“2021中国智慧城市百佳县市”榜单。12月,新郑市入选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28位。

2022年3月,新郑市入选省级生态市。7月,新郑市入选2022中国县域经济百强、2023赛迪百强县榜单。8月,新郑市通过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

2023年2月,新郑市入选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名单。9月,新郑市入选“新华指数·高质量发展百强县(2023)”,排名第79,入选全省第二批“两个健康”示范县(市、区)。

注释

[a]

普查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

[b]

今陕西华县西北

[c]

万岁亭在县城北黄水河岸

[d]

今新郑县东南今新郑县东南

[e]

又称大隗山

[f]

今新郑郭店西南

[g]

今郭店西北陵上村

[h]

今郭店西北陵上村

[i]

今禹州市

[j]

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

[k]

北宋属管城

[l]

今河南沁阳县

[m]

今许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