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县(Zhangwu coun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阜新市下辖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截至2022年,该县境域面积为3641平方千米。总人口333643人。下辖22个镇,2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彰武县人民大街60号。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彰武县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文化、风景名胜、著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彰武县

英文名

Zhangwu county

面积

3641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

地理位置

辽宁省西北部

地理坐标

北纬42°07'~42°51',东经121°53'~122°58'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辽宁省

所属市

阜新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22个镇,2个乡

行政区划代码

210922

人口

333643(2022年常住人口)

方言

东北官话

民族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

GDP

124.7亿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16895元(截至2022年)

著名景点

章古台国家沙地森林公园、天下奇沟大清沟、东藏佛教圣地千佛山的摩崖造像等

邮政编码

123200

政府驻地

彰武县人民大街60号

电话区号

0418

建立时间

1959年1月

火车站

彰武站

政府官方网站

http:zhangwu.gov.cn

简介

彰武县地势北高南低;地貌以堆积剥蚀低山丘陵为主。地处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变化明显,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0℃,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97.4毫米。境内总流域面积3623.34平方千米。彰武县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战国时期,属燕国统治范围。秦至汉代,是乌桓、鲜卑族的游牧地。两晋十六国时期,彰武属鲜卑慕容部。隋唐两代,彰武地区先是受隋朝统治,唐朝时期为营州(今朝阳)都督府统辖。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清政府在彰武设县。1929年改为辽宁省辖。1959年1月,锦州专区撤销,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彰武县始归阜新市领导。

彰武县第一产业以良种培育、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第二产业以硅砂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绿色新能源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以电子商务为主导产业,以生态文化旅游拉动特色服务业。截至2022年彰武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24.7亿元,同比增长6.6%。县内的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例为45.5:18.3:36.2。2023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5000万元,增幅排名全省第六位。彰武县交通发达,大郑铁路穿城而过,直通辽西走廊,可直接到达北京、天津、上海、乌鲁木齐。

彰武县是一个充满艺术浓厚气息的城市。不仅有二人转、鼓书、评书、呼尔其、好来宝等特色曲艺,还有一批彰武剪纸、郎式螳螂拳、沙泉鱼宴、彰武龙德泉白酒传统酿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2年,全县各级各类遗址点共560处;省市县三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49处,其中,省级保护单位8处。截至2022年,境内拥有国家AAA级景区分别是大清沟风景区、千佛山风景区、巨龙湖风景区和盛京屏城4个。

名称由来

“彰武”地名,来源于清代柳条边彰武台边门。“彰武台”,即章古台,蒙古语,意思是“有苍耳的地方”,“彰武”,“章古”,苍耳;“台”,有。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设县,以地处柳条边栅彰武台门之北,故取名彰武县。

历史沿革

先秦

彰武县兴隆山乡的平安堡遗址出土的鬲、甗、罐、壶等素面褐陶器,石器,陶纺轮和骨制生产工具等700多件以及多处这一时期的古墓葬。经研究发现它们均处于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的文化遗存,证明这一时期有大量的人群定居在彰武。

据1988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在彰武县兴隆山乡平安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经碳14测定看,其年代已有5700多年的历史。

夏商周(含公元前722至公元前481年的春秋时期),彰武地域的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到了古代的繁荣时期。

战国时期,彰武地区是燕国的统治范围,燕国的长城横贯在彰武境内,现存的燕长城遗迹有些地段比较明显。阿尔乡还曾出土过大量战国时期刀币。在燕昭王时,派大将秦开大破东胡,把东胡赶出千里之外,并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

秦汉至南北朝

秦汉、三国时期,政区仍沿燕国之旧势,彰武东部为辽东郡无虑县北境,西部为辽西郡临渝县所辖;先与匈奴左部为邻,后来成了乌桓、鲜卑族的游牧地。两晋十六国时期,彰武属鲜卑慕容部。北朝时期,从北魏开始,尽有北燕辽河以西之地,并设营州治于龙城(今朝阳)。此时,彰武处营州域东北境,东魏、北齐、北周也都沿而未改。

隋唐至宋元

彰武地区先是受隋唐朝统治,后为唐朝营州(今朝阳)都督府统辖。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创建大辽国,设五京分领州县,统治中国北方地区200余年,彰武属契丹故地。为上京道和东京道下辖地区。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国灭辽国后,今彰武地区归金朝管辖。金沿辽宋州县制,废止了山河县,将今彰武西部地区划归北京路的懿州灵山县、东部地区划归东京路的沈州辽滨县管辖。

元朝(公元1206年)建立后,彰武随即归属元朝管辖,为辽阳行省懿州管辖。

明清

明朝(公元1368年)建立后,彰武归辽东郡都指挥使司管辖,为奴儿干都司的泰宁卫蒙古牧地。彰武为明广宁后屯卫所属。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设广宁后屯卫,彰武属广宁后屯卫管辖。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广宁后屯卫治迁到义州(今义县),彰武地域被废为边徼。这期间,建州女真族兴起,在收降蒙古贵族的基础上,势力发展到今彰武地区。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将彰武地域设为官营的养息牧场。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清政府在彰武设县,县名因柳条边彰武台边门而得名为“彰武县”沿用至今。设县之后,彰武县隶属于新民府,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又划归奉天省直辖。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彰武隶属于奉天省辽沈道,1925年划归奉天洮昌道管辖,1929年改为辽宁省辖。1931年东北沦陷后,初期隶属伪奉天省。1932年,1月初日本侵略军入侵彰武城。彰武县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1934年改隶属于伪锦州省。1935年,全县划21村(街)。1940年7月,伪满洲国实行“国势凋查一,该县总人口为188215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彰武县隶属于辽宁省辽西行政公署。1946年4月,彰武县并入辽北省,隶属于辽北省五专区。同年6月,辽北省设辽吉区行政公署,彰武县被划归辽吉区行政公署一专区辖。1947年12月人民解放军收复彰武。1949年4月21日 辽北省建制撤销,彰武县划归辽西省管辖。同时,依据东北行政委员会 发布的新的行政区划,该县恢复原县名,仍称彰武县。同年八月改成彰武县人民政府,属辽西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年7月,辽西、辽东两省合并为辽宁省,彰武为辽宁省辖。1956年2月,辽宁省设立锦州专区,彰武归锦州专区辖。1959年1月,锦州专区撤销,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彰武县始归阜新市领导。1985年12月,全县辖7个镇、17个乡、1个办事处。2000年,全县辖8个镇、17个乡。2002年3月,撤销城郊乡、彰武镇,合并设立彰武镇。2005年,全县辖8个镇16个乡,184个行政村,4个街道办事处,16个居民委员会。

地理

位置境域

彰武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地处内蒙古南行要冲,东北入关的咽喉。经纬度范围为北纬42°07'~42°51',东经121°53'~122°58'。北邻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和科尔沁左翼后旗,东接辽宁省沈阳市的康平、法库两县,东南以清代柳条边为界与沈阳新民市接壤,西南接黑山县,西隔绕阳河望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全境呈枫叶形,南北宽79千米,东西长87.5千米,总面积3641平方千米。

彰武县

气候

彰武县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截至2001年,年平均气温8.0℃,累年平均最高气温34.6℃、极端最高气温38.3℃,累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9%。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97.4毫米,其中5~9月平均降水量为430.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6.6%,最大降水量664.0毫米。累年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600.9小时。其中5-9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171.9小时。无霜期变化较大,最早初霜日为9月16日,最晚终霜日为5月19日,平均无霜期为159天,最多达176天,最少为128天。

地质

彰武县地质构造为阴山东西复杂构造地带和信华夏系两个一级构造地带,县大兴安岭—太行山隆起地带和松辽平原沉降带的交接部位。该县地层结构由2个构造层组成:基底为太古界和中一上元古界;中生界盖层自下而上有:下侏罗统三家子组、中侏罗统土城子组、下白垩统义县组、九佛堂组、八道壕组和孙家湾组;新生界第四系,厚0~116米,不整合在所有更老的地层之上。彰武断陷是早白垩世开始形成的断陷,位于松辽盆地西南部,从盆地成因特征上表现为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和热地幔上涌,沿断裂带出现广泛的火山喷发,堆积了义县组一套火山岩夹沉积岩系。随着地壳拉伸,断陷加强,沉积了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地层。彰武断陷主要发育火山岩相、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

地形地貌

彰武县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特征为东西两侧为堆积剥蚀低山丘陵,海拔标高200米左右,面积1145.08平方千米。县境无高山,全县446座山中最高的八棵树山海拔为313.1米,海拔超过250米的还有马鬃山(又名地里哈达山,301. 5米)、鸡冠山(311米)、马蹄山(257. 6米)、敖龙皋山(258. 8米)、平顶山(又名关山,262米)、千德木山(264米)、九头山(255. 5米)、鹰山(270米)、那古山(274米)、荆山(280. 6米)。东,西丘陵,北部沙荒,中,南部为平原。大体是“三丘、三沙,四平洼一。西部多呈浑圆缓坡状;东部地势平缓略呈波浪状;北部由风积沙组成沙丘、沙垄;沙丘间为狭长的河谷冲积平原和洪积平原,呈北西至东南方向分布,丘陵占地29.94%、沙漠占地28.87%、平洼占地41.19%。

彰武县

水文水利

水文

彰武县境内总流域面积3623.34平方千米,河流地表水径流量为2.21×10立方米。县域内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25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18条。彰武县县域河流主要有柳河、绕阳河、养息牧河、秀水河四大水系。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多以中小河流为主,中小河流面积占总流域面积的70%以上,如饶阳河流域的6条河道、柳河流域的5条河道、养息牧河流域的8条河道、秀水河流域的5条河道等,流域面积均在50—300平方千米。柳河是辽河右侧的一条多泥沙支流,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河流全长297千米,流域面积6759平方千米。绕阳河为南阜新县界河,河长72.93千米,年均径流量0.487亿立方米。养息牧河流域分布在柳河以东,总流域面积1861平方千米,全长129千米,彰武境内73.1千米,总面积1495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头道河、二道河、三道河、地河、小地河、双徐河。秀水河从内蒙古经四合城、大四家子乡流入法库县。年均径流量为0.16亿立方米。

彰武县

彰武县

彰武县

彰武县

水利

截至2022年,彰武县在册水库29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8座,小(二)型水库9座。总库容3亿立方米,水库养殖总面积1.7万亩。2020年彰武县对全县22条主要河道农村河段规划治理总长度653.11千米,其中:新修堤防74.7千米;加固堤防12.8千米;疏浚河道239.87千米;护岸工程335.74千米;拦河闸坝新修及改造18处;跨河桥梁改造110座。

彰武县

闹德海水库

闹德海水库位于辽河支流柳河的上游,是辽河支流柳河上唯一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坝址距彰武县城70千米,距阜新市110千米,大坝左岸为内蒙古库伦旗。大坝始建于1938年,1942年竣工。坝长167米,高41.5米,水库控制面积4.051平方千米。最大蓄水量2亿立方米,年均灌溉供水量7.6万立方米。

彰武县

土壤

彰武县全县土壤类型较多,有棕壤、褐土、草甸土、风沙土、水稻土、盐土、碱土、泥炭土等8个土类,19个亚类和55个土属,66个土种。其中,主要土壤型有4类:草甸土占34.20%,分布在境内东南部,风沙土占33.90%,分布在北部及柳河西岸,棕壤土占11.60%,分布在东部地区,褐土占19.30%,分布在西部,其它土类仅占1.00%。全县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均很低。地瘦、土壤严重缺磷、少氮,有机质较低,物理性质不良。上述4大类土壤养分状况是:平均有机质含量仅1.014%、含氮为0.0522%、速效磷1.727PPM,速效钾122.485PPM,土壤多呈中性和微碱性。

彰武县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据统计2019年,彰武县土地总面积362333.99公顷,耕地面积185392.98公顷、林地面积118718.69公顷、草地面积8406.96公顷、园地面积3169.71公顷、城镇村及建设用地面积26185.5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833.5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0774.36公顷、其他土地面积1352.29公顷。灌丛面积为4792.8公顷;草甸草原草场50200公顷,占总土地面积13.94%。

矿产资源

截至2022年,境内主要有硅砂、石油、煤炭、珍珠岩、膨润土、沸石、陶瓷粘土等18种。其中已探明贮量的矿产有:黄金贮量2500公斤,硅砂贮量13亿吨,草炭贮量2200万立方米,陶土贮量1000万吨,珍珠岩贮量1500万吨,膨润土贮量680万吨,沸石贮量890万吨,矿泉水日流量2000吨,石灰石贮量250万吨,萤石贮量500万吨。其中萤石:主要分布在四堡子、哈尔套一带,探明储量为17万吨。珍珠岩,主要分布在后新秋、大四、苇子沟乡,探明储量为422.1万吨。硅砂。主要分布在冯家—章古台—阿尔乡—四合城—大冷—后新秋、大德一带,探明储量约为3500万吨。膨润土。主要分布在东六、苇子沟、大四家子一带,探明储量为5000万吨。陶瓷粘土。分布在后新秋、大四家子、苇子沟一带,探明储量为1007万吨。沸石。主要分布在后新秋、大四、苇子沟等地,探明储量为1260.9万吨金。主要分布在赵家沟地区,探明矿石储量为60.0536万吨,金金属量为987.164千克。

水资源

截至2022年,水资源总量为4.85亿立方米,可利用地上水资源有1.1×10立方米。被用作全县防洪、泄洪、农业灌溉、水产养殖等。境内有柳河、绕阳河、养息牧河、秀水河四大水系。地表水资源量1.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8亿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0.4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3.0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3.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191立方米,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46立方米。总水域占地面积1.97万公顷,其中河流、水库水面面积0.87万公顷。

彰武县

森林资源

彰武县是“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县和“三北”造林管理试点县,全境有林地面积109083.0公顷,占80.2%;疏林地面积1436.4公顷,占1.1%;灌木林地面积5863.7公顷,占4.3%;未成林地面积6931.8公顷,占5.1%;无立木林地面积7017.5公顷,占5.2%;宜林地面积5213.5公顷,占3.8%;苗圃地面积286.6公顷,占0.2%;辅助生产林地面积135.1公顷,占0.1%。“十三五”期间,森林蓄积增长66.6564万立方米,增长率达到11.4%。2021年,全县林草覆盖率35.1%。

彰武县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彰武县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截至2022年,各种鸟类225种,占全省鸟类资源种数383种的58.7%,其中夏候鸟11种,留鸟26种,冬候鸟106种,旅鸟82种。兽类有20种,占全省兽类资源总数42种的47.6%。拥有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和金雕国家Ⅰ级保护鸟类5种,灰鹤、秃鹫、大天鹅、小天鹅等国家Ⅱ级保护鸟类6种,赤麻鸭、草鹭、苍鹭、白鹭、风头䴙䴘省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拥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黄喉貂,狍子、松鼠、刺猬、黄鼬、狗獾省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

彰武县

彰武县

彰武县

植物

彰武县属于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境内有森林、草原、沙地、湿地等多种地理景观。该县的植物资源种类多,品种丰富。粮、豆、油料及棉麻类主要为玉米、高粱、水稻、小麦,谷子、荞麦等。菜类主要为白菜,萝卜,葱、蒜,韭菜等30多种。果类主要为梨,苹果。山楂、葡萄等10余种。树木类全县有30科54属110种。主要为松,杨,柳,榆,槐,桑,柞等。主要有菊花,兰草、凤仙,月季、丁香等。截至1982年,全县植被植物有71科500种,其中可为药材的达350余种。截至2022年,分布有野大豆、水曲柳、黄檗等国家Ⅱ级保护陆生野生植物3种,黄耆、核桃楸、甘草等省级保护植物3种。

彰武县

彰武县

彰武县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2年,县内共有湿地3处,分别为那木斯莱湿地、巨龙湖湿地、阿尔乡湿地,总面积约8000公顷。彰武县共有彰武大清沟国家沙漠公园、辽宁章古台沙地国家森林公园、辽宁彰武阿尔乡县级自然保护区、那木斯莱自然保护区、彰武四合城国家沙漠公园、彰武千佛山自然保护区和彰武高山台自然保护区和高山台省级森林公园等9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地生态空间。

境内主要自然保护地

类别

名称

面积

主要保护对象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辽宁章古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200公顷

沙地森林生态系统

国家沙漠公园

彰武大清沟国家沙漠公园

400公顷

沙地森林生态系统

彰武四合城国家沙漠公园

138.2公顷

沙地森林生态系统

国家森林公园

辽宁章古台沙地国家森林公园

11341公顷

沙地森林生态系统

省级自然保护区

那木斯莱自然保护区

7103公顷

湿地、草原

彰武千佛山自然保护区

860公顷

油松、樟松、五角枫等森林生态系统及古生物遗迹

彰武高山台自然保护区

576公顷

森林生态系统

省级森林公园

高山台省级森林公园

167公顷

/

统计时间:2023年

参考资料:

辽宁章古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辽宁章古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彰武县境内,1986年建立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0200公顷。该保护区属于科尔沁沙地南缘典型的沙地生态系统、具有强烈固沙作用的灌丛和森林生态系统以及典型的固沙植物和核桃楸等种质资源,属于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

彰武县

自然灾害

彰武县自然灾害主要为风沙、洪涝和寒潮。境内山区因强降雨天气容易引起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新中国成立之初,彰武全县24个乡镇有23个属于沙区,沙化土地面积达349466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96%。每年,当地有40%—70%的农田遭受风沙危害,粮食产量不足百斤,50%的牧场遭受风沙侵蚀。

彰武县

2022年7月8日,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发生强降雨次生灾害事故。东六家子镇、兴隆山镇等多地内涝严重,民房被淹,交通中断,农作物大面积水浸。彰武县地下水位上升1.59米,土壤水分达到超饱和状态。受灾最为严重的东六家子镇农作物受灾面积7926公顷,民房被淹464户。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彰武县下辖22个镇,2个乡。彰武县人民政府驻彰武县人民大街60号。

类型

数量

名称

22

彰武镇、冯家镇、前福兴地镇、兴隆山镇、两家子镇、大德镇、哈尔套镇、后新秋镇、双庙镇、满堂红镇、平安镇、兴隆堡镇、章古台镇、东六家子镇、大四家子镇、四合城镇、四堡子镇、五峰镇、阿尔乡镇、苇子沟镇、大冷蒙古族镇、西六家子镇

2

二道河子蒙古族乡、丰田乡

统计时间:2023年

参考资料:

彰武县

政治

彰武县现任领导班子

部门/机构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彰武县委员会

书记

刘江义

彰武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王迎春

彰武县人民政府

县长

杨家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彰武县委员会

主席

方国春

统计时间:2023年8月11日

参考资料: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0年,全县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7155人,占50.10%;女性人口为166488人,占49.9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2.05下降为100.40。全县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8016人,占11.39%;15-59岁人口为207756人,占62.27%;60岁及以上人口为87871人,占26.3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8938人,占17.66%。截至2022年,彰武县常住人口333643人,在阜新市人口数排名第二。

民族

截至2022年,彰武县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族、哈尼族、黎族、傈僳族、水族、达斡尔族、羌族、锡伯族、怒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24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

语言

彰武县属于阜新地区,阜新口音总体上属于北方方言东方官话的范围。阜蒙县东部各乡镇以及彰武县全境,多操辽北、吉西和东蒙口音。这种口音大约保留了较早的东北方音,声调较普通话略为低平,舌尖前后音多半分得清,只是舌尖后音的zh、ch、sh向j、q、x靠近,后面好像都带着一个圆唇的,有颚化倾向。元音e前的零声母也上移变成了鼻辅音n,人们就此编了几句顺口溜,曰:“骑白鹅né,上欧nōu洲,一路平安nān不懊nāo糟。”还有几个土语词:“抖擞”说成“得瑟”,“别”读如“拜”,两个副词“贼”和“老”把所有形容词都推上了最高级,听来很有北大荒的野性。

宗教信仰

彰武县境内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和道教。

彰武解放前,在彰武县城南门里有个居民区,叫“回回营”,是彰武县城回族集中居住的地方。这里有清真寺一座,是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8月,由冯家牛店经理回族人冯万昌募捐所建。解放后“文化大革命”期间,清真寺遭到毁坏。1980年重建了清真寺,新建清真寺为砖石结构人字房,共200平方米,其中教堂80平方米,附属房20平方米,其余房屋开办一个回民商店。这条街已改为清真路,位于彰武镇政府机关西260米处,沿路两侧多为居民住宅,不少是回族。

彰武县

彰武县的基督教建立于清光绪三十二(公元1906年)。新民县基督教会区会传教士王穹礼来彰武县城内办基督教,成立彰武县基督教。

彰武县

蒙古族较普遍地信奉喇嘛教,彰武县于清代即有“增福寺"和“圣经寺’’等较大型喇嘛庙。圣经寺,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公元1841年)。是一个三层阁楼式的完整藏传佛教寺庙,呈方形,建在一个台基上。台基是条石砌成,长31.56米,宽22.15米,高1.3米,正殿统高21.75米。寺庙正南有7级台阶,为进寺甬道。寺前正门外呈凹形前廊,廊东西两侧墙壁上均为彩绘天干地支八卦图和人生转世轮回图。彰武县较早修建的道教宫殿为今平安乡衙门街的“佛圣宫。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于县城西南隅建一城隍庙’’,并修一万寿庵。翌年,于县城南门外建一关帝庙。逐渐被毁损,早已无存。

彰武县

经济

概述

彰武县第一产业由良种培育、畜牧业、种苗业组成。并有黑豆、薯类、花生、玉米、大豆等众多特色农产品。第二产业形成以工业投资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以绿色硅砂、绿色食品、绿色新能源为该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产业以电子商务为主导产业,并以生态文化旅游带动特色服务业。第二产业在全县的经济产业中占主导地位,重点指标增速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一梯队。

截至2022年,彰武县先后获得“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中国铸造用砂产业基地”“中国硅砂交易中心”中铸协教育培训基地”“中国砂产业联盟副主席单位”“中国铸造产业集群轮值主席”单位等称号。截至2020年,县内的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例为45.5:18.3:36.2。截至2022年,彰武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24.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1593万元,比2021年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15170万元,比2021年降低4.6%。第三产业增加值453430万元,比2021年增长5.5%。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5000万元,增幅排名全省第六位。

彰武县

第一产业

彰武县第一产业由良种培育、畜牧业组成,并有黑豆、薯类、豇豆等众多特色农产品。彰武县粮食作物以水稻、大豆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玉米、花生、薯类等。截至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6000公顷,设施农业280公顷。主要经济玉米种植面积高达147万亩,占据了彰武县粮食作物总耕种面积的近90%。其中,黑豆种植面积6667公顷,种植面积在辽宁省内产业规模位居第一,在全国位居第二。2022年彰武县获得“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称号。

截至2022年底,第一产业增加值591593万元。种植面积186667公顷,全县粮食产量实现18.9亿斤,比2021年增长4.2%。畜牧业产值预计实现86.4亿元。全县猪、牛、羊、禽类出栏量分别达到193万头、42万头、204万只和2600万只。建成6个肉羊养殖场、1个肉牛养殖场,并投入使用。

彰武县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以硅砂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绿色新能源为主导。截至2023年8月,彰武经济开发区硅砂深加工园区共有84家开工企业,形成了以硅砂为导引、以铸造和建材产业为纽带的多元化绿色硅砂产业体系。2022年,绿色硅砂产业主要有重庆长江、龙宇消防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锦益科技、汇利鑫达、华威五金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在农副产品加工业中,道奇蓝海食品入驻加盟,双汇屠宰厂、饲料厂、刘二食品投产运营,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实现10亿元。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方面:龙源马蹄山5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50万千瓦光伏治沙指标成功获批,产值实现5.6亿元。

截至202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215170万元,比2021年降低4.6%。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62亿元,工业投资增幅位居全市首位。彰武经济开发区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产值分别实现28.5亿元和12亿元。

彰武县

彰武县

第三产业

彰武县的第三产业主要以电子商务主导产业,以生态文化旅游为特色服务业。2021年彰武县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截至2022年,电商中心物流配送体系贯通县乡村三级,建成电商服务站点33个。“彰武记忆”区域品牌成功注册,全年线上销售额突破2亿元。彰武县新建旅游观光路11千米,布设旅游标识29处、旅游厕所3座。地瓜舫主题餐厅开业运营,德阁山观景平台建成投用,国家5C级房车自驾游营地通过省级验收,“漠上草原”登录百度网,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做精红色教育游,创新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全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完成3.9亿元。

截至2022年底,第三产业增加值453430万元,比2021年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27.5亿元,同比增长3.8%。

彰武县

经济功能区

彰武经济开发区位于彰武县城东北3千米处,前身是辽宁省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始建于2008年,始建之初主要以林产品产业为主导,2017年开始转型升级,同年底晋升为省级开发区,是中铸协命名的铸造用砂产业基地。开发区规划面积30.09平方千米,划分为“三园两区”,即:硅砂深加工产业园、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园、高端建材产业园、配套区和仓储区。重点发展硅砂深加工、装备制造配套、高端建材“三大主导产业”。

截至2021年彰武经济开发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9户,实现产值8.5亿元,占全口径工业总产值(27.73亿元)的30.7%。开发区有发明专利企业10户,共计92项。

彰武县

重要企业

联信铸砂集团

联信铸砂集团成立于2006年,总部坐落于享有“中国砂都”美誉的辽宁省彰武县。是一家专业从事铸造用砂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端铸造材料提供商”。各类铸砂年销量超过80万吨,年销售额4亿元左右。联信铸砂集团是中国铸造协会认定的“铸造用焙烧硅砂团队标准的起草单位”“铸造用覆膜砂生产基地”“铸造行业排头兵企业”。

彰武县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2年,彰武县有中小学36所,其中小学4所,初中27所(其中初级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4所),高中4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以上包括民办学校2所,分别为1所高级中学和1所九年制学校,教育综合服务中心一个(含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中心),幼儿园66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48所)。全县共有在校中小学生36067人,其中小学生15045人,初中生8464人,高中生5207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49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798人,在园幼儿6504人;全县在编教职工3300人。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100%。

彰武县实验小学

彰武县实验小学始建于1948年8月,至今已有68年的发展历史,是彰武地区地方特色名校。实验小学总占地21800平方米,拥有中学高级教师9人,小学高级教师107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市级骨干教师24人,县级骨干教师35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校;中国基础教育百强名校;辽宁省百所德育基地学校。

彰武县

卫生健康

2020年12月初,彰武县健康医疗集团成立,由彰武县人民医院牵头组建,共有28家成员单位,2021年,彰武县人民医院被推荐为国家“千县工程”医院,县域医共体建设逐步实现分级诊疗。2022年共有5家二级医疗机构、23家乡镇卫生院及230家村医卫生室。其中,彰武县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型医院。彰武县第二人民医院(哈尔套医院)是一所县级综合性的二级医院。

主要医院

等级

通讯地址

彰武县人民医院

二级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彰武镇人民大街45号

彰武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哈尔套镇本街

统计时间:2023年8月11日

参考资料:

科技

截至2021年,彰武县全年新签约技术项目29个,完成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6个、竣工投产项目50个。重庆长江材料、山东华威五金、北方沃土生物等一批项目成功入驻,签约额实现18亿元。2023年上半年,该县推荐辽宁沃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彰武津德阀门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申报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完成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0.8亿;完成申报《薯类食品全产业链精深加工技术及产业化示范》“揭榜挂帅”项目、申报《彰武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带土移植”项目参加省级评选。申报涉及蔬菜、果树、生态等省级科技特派团需求11个。

文化事业

2019年,彰武县内所有乡镇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每个行政村建成“四室一广场”。2022年,县里举办“冰雪情冬奥梦”旅游节、农民篮球赛、“喜迎二十大晒秋正当时”旅游季等大型文体活动81场次,累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122场。

彰武县

彰武县博物馆

彰武县文物管理所(博物馆)始建于1985年8月,全国第一批免费开放单位,建馆以来接待观众21.08万人次。1999年9月迁徙至彰武县解放大街文化路北。房址建筑为仿古风格,面积352平方米,展览面积100平方米。。截至2022年馆藏可移动文物1200件,其中展出文物111件,库房馆藏文物1089件。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68件、三级文物74件。。

彰武县

彰武县图书馆

彰武县图书馆创建于1980年12月,位于中华路文化大厦4楼,面积2013平方米,现有藏书5万余册,下设信息辅导部、外借部、阅览室、采编部 、工具书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及办公室等。

体育

彰武县主要有2个体育馆。分别为彰武县育场中心、彰武县游泳体育馆。彰武县境内的体育场中心场地面积:35000平方米,主要营运项目包括:足球、篮球,网球、田径。彰武县游泳体育馆馆于2013年建成。体育馆主馆面积4000平方米,附馆面积1000平方米。设固定看台2000座位,主席看台60座位。移动看台1400座席。彰武县全民健身活动遍及城乡。截至2022年底,县里举办“冰雪情冬奥梦”旅游节、农民篮球赛、“喜迎二十大晒秋正当时”旅游季等大型文体活动81场次。2023年5月8日,彰武县第八届运动会隆重开幕。69支代表队近900名运动员参加开幕式。此次运动会是该县截至2023年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比赛设置了小学组、初中组、职工组、农民组。

彰武县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彰武县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9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61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82%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动态进退,全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5263.3万元,特困供养、高龄失能、孤儿慈善、残疾救助等资金2877.5万元。彰武县共有9家养老机构,其中工作人员96名。为了农村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幸福养老,彰武县推广“卫生院+小型养老站”农村康养医育模式。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2.2%,为有数据以来历史最好值,位居全市第一。农药使用率降低至40%以下,测土配方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全年创建美丽宜居村2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清理“三堆六边”13.3万吨、河道垃圾1.4万立方米,实施环镇、环村、环屯绿化工程387公顷,阿尔乡、冯家、东六家子垃圾填埋场竣工投用。

彰武县

交通

综述

彰武县交通发达,彰武县境内有国道丹霍公路,京沈公路,省道康彰公路,长深高速和新鲁高速交叉通过。大郑铁路穿城直通辽西走廊,铁路长72.7千米。该县的彰武火车站始建于1927年,共有3个站台11条线路。新通高铁自京沈高速铁路的新民北站引出,途经彰武。

彰武县

公路

彰武县境内有国道丹霍公路(G304)纵贯南北,京沈公路(G101)横跨东西;省道康彰公路(S303)、库二公路沟通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和辽宁省,长深高速(G25)在彰武设彰武站,新鲁高速(G2511)在彰武设彰武北站。省道为柏哈线和法盘县两条;县道6条,为大韩线、彰梁线、两兵线、建碱线、中高线和彰哈线;乡道76条,村道585条。截至2017年7月,彰武县公路总里程2751.24千米。

彰武县

铁路

彰武县境内有大郑铁路穿城直通辽西走廊,铁路长72.7千米。沈阳经彰武到通辽的高铁可直接到达北京、天津、上海、乌鲁木齐。该县的火车站站名为彰武站,始建于1927年,共有3个站台11条线路。该站点包括高铁列车,于2018年12月29日开通。班次有G8148、G8134、G4319、G4320、G8147等5个班次,城际班次有11个班次。

彰武县

公共交通

彰武县境内设有海翔城市公交公司,截至2019年公司共有60辆新能源城市公交。公交线路共7条,设置站点155个。

彰武县中鑫汽车客运站迁至彰武县火车站南侧。彰武新客运站为三级站,车站分为A区和B区,其中A区位于现有铁路(高铁)客运站南侧50米处,主要功能为旅客购票、安检、候发车、快递、物流等。规划占地面积2683.6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45.63平方米。B区为新建停车场,面积5029平方米,设监控、车牌识别等辅助配套系统。

彰武县站前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县唯一公车公营。站前出租车公司现有出租汽车187台,注册司机297人。

彰武县

文化

概述

彰武县历史文化悠久,境内曾经是高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圣经寺、千佛山摩崖造像、前皋皋村东遗址和西南城子城址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彰武剪纸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郎式螳螂拳、沙泉鱼宴、彰武龙德泉白酒传统酿造技艺。特色曲艺有二人转、鼓书、评书、皮影戏和呼尔其、好来宝等。

饮食

彰武县在解放前,粮谷以高粱,谷子,包米、黄豆为主。所以主食多为秫米饭、小米饭、黄米或包米面饼子。过年过节包饺子、擀面条或做锅贴仅次于白面,亦为该县人所喜食。解放后,主要食用细粮为主。过年过节杀猪自食。农忙时日三餐,冬季农闲为日二餐。

少数民族之饮食除回族按伊斯兰教规定与汉族有明显差别外,其他如蒙古族之饮食与汉族日趋接近,蒙古族善饮酒,喜肉食,妇女善做馅饼,以荤油和红糖沾粘豆包饮食。

彰武县

彰武杀猪菜

彰武杀猪菜的主菜是血肠,用烀肉汤煮的灌入猪血、荞面、玉米面和调料的猪肠,蘸蒜酱吃或者烩到烩菜里吃。彰武杀猪菜特色的就是烩菜,用烀肉煮血肠的汤烩入去油腻的菜,不但醇香隽永,而且去腻解油,既美味又解油。

彰武县

烀酱豆、摔酱块

秋季大豆(彰武称黄豆)收获到农历来年二月,是烀酱豆、摔酱块的季节。先将黄豆炒熟,然后加水煮烂,接着用绞肉机绞碎或者绞成小颗粒成干泥状,最后把这些黄豆泥摔成块搁置发酵。

彰武县

清沟鱼宴

大清沟的全鱼宴色,香、味、型俱全,鱼鲜味美、口味纯正。并且烹调方法不同,口味亦不同,有红烧、干炸、滑溜、清炖、酸辣、清蒸、糖醋等多种口味。

彰武县

拨面

拨面是用两头把手的刀切推出的三棱荞面条,配以各种口味的卤子,有酸菜卤、鸡蛋酱卤、肉酱卤、青椒卤等等。拨面的工序复杂,手艺特殊。

彰武县

习俗

结婚习俗

彰武县的婚俗在农村多数由介绍人介绍,双方认识,互相了解,没意见就互相“串门",烟、酒、糖、茶相待,共话亲情。以后就由男家置办结婚安家的生活用具,如t打箱柜做被褥等,到法定年龄,男女双方到乡(镇)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按习俗选一个双日子,举行结婚仪式。

婚礼较简单。多在上午,女方亲友偕同新娘带着陪送衣物到男家,男方家人亲友热情迎接,鸣放鞭炮。门窗贴“喜喜"字。婚礼开始时,由司仪人做开场白,然后请主婚人讲话,新郎新妇讲话,也有要求介绍恋爱经过的,来客自由讲话,多为恭贺勉励之词。新郎、新妇所在单位的同志或亲友,常买些礼物相赠。男家则以烟、茶、糖果招待,农村也有置办酒席的,尽欢而散。晚间亦有闹洞房者。多系青年好友,语言动作幽默文雅。婚后尚有“回娘家"(多在三天或九天时夫妇共到女方娘家串门之俗)。

艺术

曲艺

二人转

自清末即有这种曲艺活动在彰武县内流行。三,五人搭班,农忙务农,农闲演出,行头、乐器等较简陋。演员均为男性,饰女角者称“包头的’’,男角称“丑”。多在农村冬闲季节演出,每至农历正二月尤盛。新中国成立后,该县二人转戏班主要有孔家地方戏演出队和彰武镇地方戏剧团。

彰武县

鼓书、评书

鼓书在本地通称大鼓书,说评书,亦称讲评词。解放前,县内说大鼓书及评书的较多。县城内及哈尔套等集镇多在茶馆设书座。说唱形式简单,说鼓书由一人弹三弦伴奏,一人边敲鼓、打板和说唱,亦有弹弦及说唱均由一人兼之。评书则多是由一人边说边有表演动作。

彰武县

  • 皮影戏

皮影戏(俗称驴皮影)在该县亦较为流行。驴皮影是用驴皮刻制成某些历史故事中的成套人物,夜间用蓖麻油或线麻籽油的灯光投影于影窗之上,配以独具特色的唱腔和说白,同时移动影人,表演某些历史故事的一种地方戏。

彰武县

  • 呼尔其、好来宝

彰武县内有些蒙古族说唱艺人(蒙语称呼尔其),每到冬闲或遇喜庆之日,则众人围坐一起,由“呼尔其’’弹起四弦琴,自弹自唱。内容多为蒙古族传奇故事(蒙语称之“乌力格尔,,即故事)、亦间说唱一些古典书。另有一种说唱即“好来宝”在该县蒙古族聚居地区亦广为流行。

文物古迹

彰武县历史文化比较悠久,历代文物较多。截至2021年,馆藏可移动文物1200件,其中展出文物111件,库房馆藏文物1089件。

彰武省级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单位名称

时代

类型

级别

公布批次

圣经寺

古建筑

省级

1988年公布

千佛山摩崖造像

古建筑

省级

1988年公布

前皋皋村东遗址

青铜时期

古遗址

省级

第九批

西南城子城址

古遗址

省级

第七批

(统计时间:2023年)

参考资料:

圣经寺

圣经寺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彰武县大四镇扎兰村,是辽宁省境内仅存的藏传佛教蒙古喇嘛寺庙三层楼阁大殿。圣经寺壁画融合印、藏、汉等地的多种文化艺术元素,以其丰富的内容、精巧的构图、绚烂的色彩、高超的技法,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壁画既有印藏佛教壁画的端丽、妍美,也有中原画风的潇洒蕴藉和平朴精细,更饱含着蒙古族蓬勃、昂扬、粗犷豪放的民族气韵,充分体现出艺术与教义的完美结合,堪称清代东蒙地区藏传佛教壁画艺术的典范。

彰武县

千佛山摩崖造像

千佛山摩崖造像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由山中喇嘛教寺庙——寿宁寺二世活佛,蒙古族人赞阳舍灵(俗称桑赞札布,汉名温丐池)主持镌刻,始镌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至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共雕刻造像206尊。现存造像173尊,最高达3.25米,最矮仅0.18米,主要散布于山坡的东南、西南、东北及西北处。山上共有摩崖两处,包括蒙藏两种文字。

彰武县

前皋皋村东遗址

前皋皋村东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遗址为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彰武县城北36千米,章古台镇皋皋村在前皋皋屯东1250米荒山上。遗址面积比较大,东西长400米,南北长150米,遗址被风剥开的沙土层暴露遗物残片较多,采集陶片均为夹砂红褐陶,有平底器,多素面磨光,纹饰有附加泥条和几何划纹;器耳有錾耳和桥状耳。石器有:石磨盘、细石器、石镞等。

西南城子城址

西南城子城址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彰武县城东北19千米的苇子沟乡土城子村,城址南城墙外侧即为土城子。城南段有60米城墙已被村民、当取土场的西南角已被挖去30余米。城内遗物很多,地面散布大量的陶、瓷、瓦片。采集的遗物有乳白釉瓷碗底、口沿、白釉黑花瓷片、布纹板瓦、灰陶饰件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彰武县共有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公报的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示有8个县级非物质文化名录。

彰武民间剪纸

彰武民间剪纸于2009年被列入辽宁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剪纸艺人李君被确定为省级项目传承人。她的剪纸构思新颖,内容极富乡土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作品《美人鱼》在首届中华巧女手工艺术大赛中获奖。《大团圆》在第二届中国农民书画大赛中获优秀奖。

彰武县

郎式螳螂拳

郎式螳螂拳于2015年入选阜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由我国著名武术家郎慧业的第三代弟子吴义良所传。郎派梅花螳螂拳拳法复杂多变,但总体来讲是重意“不重形”。螳螂拳气势要求紧、快,即眼快,手快,身快。演练势快,招连,一招三变。气势逼人而又变幻莫测,处处表现出刚柔并济,长短互用,勇猛泼辣,机制灵活,变幻多端的风格。

彰武县

沙泉鱼宴

沙泉鱼宴于2019年入选阜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名全鱼宴,选用大清沟沙泉鱼类水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多种刀工和烹调方法制作成100多道宴席菜肴而得名,集鱼虾贝类之大全,精心烹饪而成。既有清淡嫩滑之南味,又有鲜香咸辣之北味。

彰武县

彰武龙德泉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彰武龙德泉白酒传统酿造技艺于2019年入选阜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华传统浓香型白酒酿造技艺在彰武及周边地区的典型代表,延用哈巴气烧锅拥有150年历史的老窖泥池和石条甑锅,保持传统工艺;采用清蒸混入酿酒法,熟壳配料,回调香醅;继承分甑接酒,分甑贮存,掐头去尾的传统操作方法。

彰武县

特色产品

彰武黑豆

彰武黑豆,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辽宁省名优特产。起源于清光绪33年(公元1907年),有100余年历史。彰武黑豆主要有乌皮青仁豆、乌皮黄仁豆2个品种,乌皮青仁豆因种皮乌黑、仁肉青色而得名,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质等元素,品种名贵,药用价值高,在中医用药上属于滋补佳品。

彰武县

彰武甘薯

彰武县甘薯,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双庙镇、五峰镇出土的地瓜不仅外观好,而且品质高、口感好。它的可溶性总糖15.70%,淀粉16.3%,蛋白质1.38%。种植品种以烟薯25号、西瓜红、“明水1号”“早丰”、济薯26号、龙薯9号等鲜食型为主。2003年明水甘薯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识。

彰武县

彰武花生

彰武花生,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县常年花生种植面积在5333公顷以上,全县24个乡镇均有种植。品种主要有唐油4号、阜花12、唐科8252和改良白沙1016品种。。彰武花生在长期的栽培和自然选择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特征,生产出来的花生果皮白,皮色正,纹理清,籽粒饱满均匀,果仁色泽纯正;食用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浓香扑鼻。

彰武县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2年,境内拥有国家AAA级景区:大清沟风景区、千佛山风景区、巨龙湖风景区和盛京屏城4个。此外还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章古台国家沙地森林公园、佛教圣地千佛山的摩崖造像和圣经寺、那木斯莱风景区、闹德海水库、兴隆山水库、高山台省级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

彰武县旅游景区名录

景点名称

等级

地址

大清沟风景区

国家AAA旅游景区

彰武县境内的西北部

千佛山风景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城东北的大四家子镇阿古庙屯

巨龙湖风景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

盛京屏城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彰武县五峰镇柳河桥西

注:上表仅列出部分重要景点

统计时间:2023

参考资料:

重要景点

大清沟风景区

大清沟风景区位于彰武县大冷镇,地处科尔沁沙地南部,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1958年,占地6.3平方千米。长达320米的水库大坝全部由粉沙筑成,骑马、漂流、空中游是大清沟的三大旅游项目,此外,还有漂流探险、空中游览、大漠漫游、草原赛马、民俗风情等项目,可分为三个景区,即大青沟远眺景区、三岔口漂流探险景区和小青湖度假村景区。

彰武县

千佛山风景区

千佛山在彰武县城东北部的大四家子乡阿古庙屯境内。位于彰武、法库、康平三县交界处,距彰武县城45千米,距阜新市区155千米,总面积15.9平方千米,千佛山海拔246米,坡上735米。景区内宗教祭祀、摩崖石刻艺术、自然风光俱全。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环山遍雕佛像,遂称千佛山。

彰武县

德力格尔风景区

德力格尔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彰武县大德镇内,占地面积约800亩,风景区内有湖、岛、湿地、草原、沙漠等自然景观,是草原与湿地的生态恢复区。德力格尔蒙语是“鲜花绽放、开阔明亮、前程远大”之意。德力格尔草原历史上是苏鲁克皇家牧场的核心区。

彰武县

巨龙湖风景区

巨龙湖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彰武县城东北的后新秋镇敖户起村,距县城35公里。巨龙湖位于二道河左侧支流混沌河上,巨龙湖位于二道河左侧支流混沌河上,1959年以混沌河改修建水库,1966年改名为“东方红”水库,1970年竣工。修水库时,因开挖两条引水渠道,形如龙须,1984年故取名为“巨龙湖”,湖底的沙底浅滩是天然浴场,该景区旅游项目有游船水上观光,水上快艇,湖心岛鱼宴,湖内水面钓鱼。景观有1850米大坝,湖心岛、老母庙宇等,是集旅游观光、灌溉防洪、水产养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彰武县

盛京屏城

盛京屏城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彰武县五峰镇柳河桥西。占地20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改名为“屏城”,战略地重要,被皇太极誉为“全辽管钥”,都尔鼻城在原址修建,分为八卦湖、王记烧锅博物馆和影视基地三部分,建有金钱石磨路、城头望远、明清宫殿、四合院王府、清代庄园、高山柳水、环湖回廊等20多处古典中式景观,及可窖藏4000吨的白酒酒庄,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彰武县

著名人物

人物名

生卒年

简介

刘斌

1905-

1941年入党。1953年,任省沙地所首任所长,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支固沙科研队伍,作为辽宁省唯一的林业界代表,光荣地出席了1978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

董福财

1953-

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原党支部书记。20年间,他动员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植树固沙保地,先后造林1733公顷,植树300万株,在辽宁与内蒙交界线上构筑起一道长15千米、宽3千米的绿色林带,将辽宁防沙治沙的第一道防线向科尔沁腹地足足推移了13千米

梁春荣

1959-

中共党员,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阿尔乡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大漠行医三十年,他默默守护着村民健康。曾获辽宁好人·最美人物、辽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刘凤楼

1945年

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会员、辽宁省曲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民间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阜新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2012年,被彰武县委、县政府评定为彰武文化名人。现为《彰武诗歌》杂志主编

注:上表仅列出部分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1、2018年,彰武县被确定为“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2、2019年,彰武县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3、2020年,全国爱卫会确认彰武县为2019年国家卫生县城。

4、2020年,彰武县入选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

5、2021年,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6、2021年,彰武县被确定为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7、2022年,彰武县评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8、2023年,彰武县阿尔乡镇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9、2023年,彰武县入选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