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亳州市的一个下辖县,总面积2005平方千米,地处安徽省的西北部地区,东为蒙城,西邻太和,北靠涡阳,南接阜阳颍上,东南与凤台县毗邻。截至2022年,利辛县辖23个乡镇、1个经开区、361个村(居)委会,常住人口117.3万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利辛县的:地名由来、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重要人物、主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利辛县

英文名

Lixin County

别名

文州、黄湖

面积

2005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安徽西北部地区

地理坐标

东经115°54′~116°31′,北纬32°51′~33°27′之间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安徽省

所属市

亳州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23个乡镇、1个经开区

行政区划代码

341623

人口

117.3万人(2022年常住人口)

方言

利辛话

民族

以汉族为主

GDP

386.8亿元(2022年)

人均GDP

32975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6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98元(2022年)

著名景点

印象江南生态园、白鹭洲水利风景区

邮政编码

236700

政府驻地

利辛县永兴东路669号(人民北路与永兴路交叉路口西侧)

电话区号

0558

政府官方网站

https://www.lixin.gov.cn/外链

简介

利辛县处于黄淮平原的南部,自然坡降比较小,西北方略高,东南方略低。利辛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利辛县历史悠久,是春秋时期楚吴争霸的战略要地。利辛县在先秦时期,分属于胡子国、陈国、州来国地。后在秦朝时期又分属于汝阴、下蔡县地;而后在汉代又分属汝阴、下蔡、城父、山桑县地;明朝时期属于亳、寿、颍州和蒙城县地;清、民国时期的利辛县分属于阜阳、凤台、涡阳、蒙城4县地。后在1964年,国务院批准析阜阳、涡阳、蒙城、凤台4县部分地区置利辛县;于1965年正式成立利辛县。

利辛县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总体发展战略,2003年5月由亳州市政府批准设立利辛县工业园。于2006年2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14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徽利辛经济开发区。利辛县作为农业县,以种植业为主。利辛县还盛产粮食、油料、药材、蔬菜、生猪、山羊、黄牛等农副产品,西淝河鲫鱼、螃蟹、巩店粉丝等均是当地风味特产,利辛贡椿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22年,利辛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86.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5.7:29.6:54.7。

利辛县环境优美,是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城区绿化面积96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4.58%,绿化覆盖率37.7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9平方米。利辛县境内有伍奢冢、禅阳寺、阴阳城、纪家塔、节孝坊等古遗址。2023年,利辛县“阴阳城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音戏、拉魂腔、淮北大鼓及展沟九曲黄河灯阵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名由来

“黄湖”“文州”“西淝河故道”“利现铺”都是利辛县的别名,利辛集在古时是个驿站,驿站则为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者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清朝时期,驿站又分为驿、站、铺。

据乾隆17年(1679年)《颍州府志》记载,从颍州到蒙城的途中,这一路上有插花铺、桃园铺(今谭铺)、利现铺、董家铺(今董集)、中疃铺、望疃铺。利现铺在清道光年间递铺裁撤时被取消了,后来多有乡民移居至此卖茶售饭,成为过路店,逐渐形成了一个小集镇。“利现”也在乡民的口耳相传中,谐音为“利辛”。

1964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利辛县,因县城居于利辛集,所以县名取为为利辛,翌年5月,利辛县成立。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利辛县辖地,于先秦时期属于古胡子国、州来国地。而后楚国将古胡子国和州来国灭国,遂属于楚国的境地。

秦朝至南北朝

秦朝时期设立郡县制,而此时利辛县辖地分属于汝阴、下蔡县。汉代时期设立城父、山桑县,而利辛县此时便分属于汝阴、下蔡、城父、山桑县地。三国两晋时期也是按照汉代的设置而来。南末时期,将城父县并人资仪;到了北魏时期,在山桑县地置涡阳县,遂分属汝阴、下蔡、浚仪、涡阳县地。

隋朝至元代

而至隋朝时期,又重新设置城父、山柔县,遂分属汝阴、下蔡、城父、山桑县地。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时期,把山柔县改设为蒙城县,遂分属汝阴、下蔡、城父、蒙城县地。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省汝阴县入颍州,遂分属于颍州及城父、下蔡、蒙城县地。

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废除城父县入毫州,废掉下蔡县而入寿州,遂分属毫州、颍州、寿州和蒙城县。后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于寿州地析置凤合县。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于颍州地析置阜阳县;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析阜阳、蒙城、毫州、宿州地置涡阳县,遂分属阜、涡、蒙、凤4县地。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利辛县的建制依然按照清朝时期的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64年10月,国务院批准将阜阳县的王人、王市、马店、胡集,涡阳县的张村、江集、阎集,凤台的阚疃、展沟以及蒙城县的望疃组成一个新的县,因县城居于利辛集,故县名取为为利辛。

1965年5月,利辛县成立。

1996年,利辛县面积1950平方千米,人口约128万人。辖19个镇、7个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7年9月,撤销春店乡、双桥乡,并入城关镇;撤销丹凤乡,并入望疃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19个镇、4个乡、358个村(居)委会。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利辛县地处黄淮平原南部地区,安徽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15°54′—116°31′,北纬32°51′—33°27′之间。自然坡降较小,西北略高,东南略低。北与涡阳县,东与蒙城县相邻,南至淮南凤台县、阜阳颍上县,西接阜阳颍东区和太和县。铁路三小时经济圈内覆盖南京、合肥、郑州、武汉、徐州等城,河运方面有西淝河、阜蒙河、茨淮新河航运,其中茨淮新河全长134.2千米,流域面积6069平方千米。

利辛县

气候

利辛县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冬季长且干。常年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其次是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均气温14.8℃,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7月份最高;无霜期215天;年均日照时数2223.4小时,1月份最少,5月份最多;年均太阳辐射总量124.7千卡/cm2;年均降水量823.9毫米,7月份最多(占全年降水量23.9%),12月份最少(占全年降水量2.3%)。

地质

利辛县的地质构造为新生代第三纪沉降和第四纪沉积区,土壤中的成土母质主要是黄土性的古河流沉积物,其次是河湖沉积物。黄土性古河流沉积物指的是在沉积初期,富含碳酸钙成分,在长时期的成土过程中,碳酸钙也已经被冲洗到底层,大多数为重壤-黏土。河湖冲沉积物则指的是分布于河流沿岸、山前平地、沿河阶地、缓坡洼地、浅平洼地、沿河低地,按紧砂慢淤的规律分布着,淋溶过程较短,但有较强的石灰反应。

地形地貌

利辛县是淮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区,地貌单元属于堆积平原类型,地形低洼且平坦,位于黄淮海平原的南端,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因受河水的侵袭,形成一种河口低、河岸高、河间微凸的独特地形,按地形分为河间平原和黄泛平原。河间平原占利辛县耕地的80%以上,由新生代第四纪古河道沉积物构成,中间微凸,土壤微地形为浅碟状,积水难以排出,适耕期短。黄泛平原占全县耕地15%左右,主要分布在北淝河下游河道的两边,经过黄河决口泛滥沉积形成。

水文水利

水文

地表水系隶属于淮河水系,茨淮新河、西淝河还有阜蒙河为该县境内的三条主要河流,茨淮新河、阜蒙河都是人工开发的河流,而西淝河则为该县境内最大的天然河流,另外还有大中灌渠70余条,组成纵横交错的灌排网络。

西淝河全长65千米,流域面积约为4113平方千米。1976年茨淮新河开挖至贾桥乡后刘营东,将西淝河截断,上段注入茨淮新河,下段仍注人淮河。

阜蒙河是于1958年开挖的人工河道,西起阜阳市颍河,东流经阜阳县地,在永兴乡西前营入县境。东流经谭铺、马店北,于小泥沟入西淝河;再向东经城关镇、董集、中疃、望疃集,至望疃乡小张庄出境入蒙城县地,最后向东注入涡河。阜蒙河全长77千米,其中利辛县境内长43.1千米。

茨淮新河20世纪70年代开挖的人工河道,茨淮新河全长134.2千米,流域面积6960平方千米,利辛县境内长31千米;西起阜阳县茨河铺,东流,于大李集乡白庄人县境,再东流经叶寨、祝楼、李庄,再东流经阚疃集,至八里乡篦子宋庄出境入凤台、蒙城县地,于怀远县上桥集注入淮河。

水利

2023年3月,利辛县启动实施改善西淝河支流水质的农田水利综合治理工程。西淝河在利辛县境内长83千米,作为引江济淮江水北送的清水廊道,承担着亳州城区和利辛、蒙城县饮用水输送重任。利辛县2023年农田水利综合治理工程的施工重点就是对西淝河支流河道进行疏浚清淤。治理工程包括疏浚17条河道,拆除重建新建桥梁27座、水闸2座,护岸2200米。经过此次清淤,将彻底解决黑臭水体等污染问题,保障饮水安全。

利辛县2023年农田水利综合治理工程涉及王市、孙庙、王人、巩店、永兴、马店孜等6个乡镇的农田水利综合治理区域的排涝和蓄水灌溉,覆盖面积20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1万亩。主要包括阜蒙河西段的黑土沟及支流治理工程、西淝河支流治理工程。

土壤

利辛县位于黄泛平原,而黄泛平原大多为壤土,其黏性较小,并且其抗剪力、抗压力、结持力和黏着力均比较小,土壤易碎酥。利辛县的地质构造属于新生代第三纪沉降以及第四纪沉积区,土壤来源主要为第四纪沉积物,黄土性古河流沉积物是其主要成土母质,然后是河、湖沉积物。

利辛县的主要土壤类型是砂姜黑土,其中普通砂姜黑土占利辛县砂姜黑土总面积的95.14%;碱化砂姜黑土占砂姜黑土总面积的0.13%;潮棕壤占总面积的3.34%;黄潮壤占总面积的1.39%。普通砂姜黑土分布全县各乡镇;而碱化砂礓黑土主要分布在江集、望疃、孙集、西潘楼、城关镇的少数村庄;通过多年的耕种改良,土质发生了很大变化提高,潮棕壤主要分布在马店、西潘楼、城关、王市;黄潮壤主要分布在王市、张村、展沟、孙集、胡集、马店、阚疃,而在城关镇分布很少。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利辛县国土资源国土利用状况如下所示。

耕地面积有139430.61公顷(2091459.15亩)

具体情况为旱地有139335.94公顷(2090039.1亩),占耕地面积的99.93%;水浇地有94.32公顷(1414.8亩),占耕地面积的0.07%。望疃、胡集、阚疃、汝集、中疃、江集、张村、城关、巩店、程家集等10个乡镇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3.85%。

全县耕地99.36%的耕地种植粮食作物,共有138544公顷(2078160亩)、0.33%的耕地种植非粮食作物,共有453.35公顷(6800.25亩);0.17%的耕地未种植农作物,有233.09公顷(3496.35亩)。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36654.95公顷(2049824.25亩),占全县耕地的98.01%;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2482.83公顷(37242.45亩),占全县耕地的1.87%;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276.49公顷(4147.35亩),占比0.2%;大于15度坡度的耕地16.34公顷(245.1亩)。

种植园用地460.39公顷(3496.35亩)

其中,果园409.22公顷(6138.3亩),占88.89%;其他园地51.17公顷(767.55亩),占11.11%。园地主要分布在王市、程家集、永兴、城关和马店孜镇,占全县园地的63.29%。

林地4521.23公顷(67818.45亩)

其中,乔木林地3098.28公顷(46474.2亩),占68.53%;竹林地0.85公顷(12.75亩),占0.02%;其他林地1422公顷(21330亩),占31.45%;灌木林地11.2公顷(167.85亩),占0.28%。城关、马店孜、望疃、巩店、阚疃、王市、西潘楼、中疃等8个乡镇林地面积较大,占全县林地的55.68%。

草地面积13.32公顷(199.8亩)

全部草地类型均为其他草地。草地主要分布在阚疃、望疃、程家集、城关和永兴镇,占全县草地的53.68%。

湿地39公顷(585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利辛县湿地全部为内陆滩涂,占比100%,没有其他湿地类型。湿地主要分布在王市、阚疃、新张集、城关、马店孜等4个乡镇,占全县湿地的79.13%。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2983.04公顷(494745.6亩)

其中,建制镇面积3692.62公顷(55389.3亩),占总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11.2%;村庄面积29048.61公顷(435729.15亩),占比88.07%;采矿用地面积203.17公顷(3047.55亩),占比0.62%;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面积38.64公顷(579.6亩),占比0.12%。

交通运输用地面积4789.93公顷(71848.95亩)

其中铁路用地面积100.67公顷(1510.05亩),占交通运输用地的2.1%;公路用地面积1638.38公顷(24575.7亩),占比34.2%;农村道路面积3048.85公顷(45732.75亩),占比63.65%;港口码头用地面积1.34公顷(20.1亩),占比0.03%;管道运输用地面积0.69公顷(10.35亩),占比0.0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为16913.21公顷(253698.15亩)

其中,河流水面面积为2301.64公顷(34524.6亩),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的13.61%;坑塘水面面积3735.41公顷(56031.15亩),占比22.09%;沟渠面积8054.67公顷(120820.05亩),占比47.62%;水工建筑用地面积2821.49公顷(42322.35亩),占比16.68%。阚疃、马店孜、望疃、城关、胡集、程家集、张村、汝集、展沟等9个乡镇水域面积较大,占全县水域的54.02%。

矿产资源

利辛地下矿藏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包括煤炭、矿泉水以及地热资源,以煤炭资源为主,煤炭探明储量14.4亿吨,西气东输利辛分输站建成供气。亳州市板集井田煤矿,地处利产县南部,资源储量52744万吨,煤炭大多为低硫磷、高发热量优质煤。

水资源

利辛县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为353立方米,亩均占有量为258亩。利辛县的地表水主要有两大来源,分别是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客水,降水的年径流深度为200~300毫米。利辛县的地下水资源丰富,中、深部地下水是承压水,深部第三含水层(组)为自流水,对开采利用极为有利,水质良好,但是钠离子含量较高。利辛县境内的浅层地下水包括两个含水层,富水区面积93900公顷,占全县浅层地下水总面积的48.2%;贫水区面积106900公顷,占全县浅层地下水总面积的53.3%。利辛县的地下水净储量多达3.9744立方千米,调节储量为0.1045立方千米。浅层地下水的水质好,pH值介于7.1~8.6之间,硬度小于15德国度。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是大气降水,丰水年的大气降水补给量多达4.29亿吨,普通年的补给量是3.149亿吨,干旱年的补给量为1.989亿吨。地下水的消耗原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人类社会行为中农田灌溉的消耗、人类和牲畜的消耗以及自然的蒸发消耗,其中人畜的平均年总耗量为0.112亿吨。

森林资源

截至2015年,利辛县全县林地面积52万亩,森林覆盖率17.34%,林木绿化率21.63%,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4个、森林村庄19个。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利辛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先后救治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三有保护野生动物”—中华蟾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纵纹腹小鸮”幼鸟、“国家三有野生动物”—王锦蛇等野生动物。

利辛县

植物

利辛县内自然植被很少,主要以人工植被为主。林木主要为泡桐、刺槐、桑、枣、榆、槐、椿、楝、楸、楮、柳、杨、法梧、苹果树等所覆盖。

自2000年以来,在长江防护林等国家林业项目的带动下,研究区大力发展人工林种植,尤以杨树速生丰产林为主,杨树面积不断扩大,资源总量迅速增加。但是,由于于杨树树种单一、生长速度快导致大量杨絮集中发生。近几年开展杨絮治理工作,开始大规模片状栽种苗木,将成熟杨树逐步更新改造为桃树、梧桐、广玉兰、女贞、石楠、榉树、女贞、朴树等景观树种中。

自然保护区

利辛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

利辛县共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利辛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安徽利辛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优良,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区位重要,是皖北河流湿地的典型代表,是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迁徙重要停歇地、栖息地。

利辛县

2015年4月,经利辛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设立利辛县西淝河湿地保护中心。2014年6月,安徽省林业厅批准西淝河湿地公园为省级湿地公园试点;2015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西淝河湿地公园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20年12月,西淝河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

利辛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以西淝河中游河段为主体,包括周边相关水文库塘、沼泽湿地,总面积958.71公顷。划分为湿地保育、恢复重建、宣教展示、合理利用、管理服务五大功能区。

截至2022年,利辛县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通过保育区内严禁人为活动,彻底清理码头、围网等,进行外源污染治理,同时开展退耕还湿、退渔还湿,对西淝河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形成了以水域、河滨、芦苇、珍禽、鱼类等自然景观为主体的生态性旅游资源。园区内建有科普植物园1处,栽植各类植物360余种;建有科普宣教馆1座,陈设50余种动物、64种鸟类、70余种湿地草本标本。

自然灾害

利辛县的自然灾害以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导致的洪涝为主。

2001年7月13-14日,宿州市、和县、利辛县共12个乡镇遭受大风、暴雨、龙卷风袭击。农作物受灾0.38万公顷,成灾0.1万公顷;受灾人口10万多,成灾人口0.5万,死亡2人;损坏房屋500多间,倒塌300多间。直接经济损失4100多万元。

2003年6月22日19:00,利辛县程家集镇瓦房村的王庄出现龙卷风,持续2分钟,受灾地带长150米,宽100米;房屋倒塌17间,损坏89间;树木损坏1200棵,电线杆毁坏树根;并造成1人重伤,4人轻伤。

2014年9月27日晚至9月28日上午,利辛县境内普降大到暴雨,全县受灾人口81万人。初步统计,全县受灾人口8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0千公顷,倒房13户31间,严重损房1户3间,一般损房110户233间,转移安置14户56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7477万元。

受台风“温比亚”影响,2018年8月17-19日连降暴雨,造成利辛县旧城镇、孙集镇、王市镇、永兴镇、马店孜镇、大李集镇、城北镇、孙庙乡等13镇低洼地积水,大面积农田被淹,玉米倒伏,经进一步核查,全县受灾人口41479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381公顷,成灾面积3665公顷,绝收150公顷,造成经济损失2107.5万元。

2020年6月1日,利辛县城北镇陈营村遭遇了连续一个月的降雨,为了减轻洪涝灾害影响,合肥工业大学组织开展了“利辛县陈营村-合肥工业大学水果直通车”活动,帮助果农销售桃子1.83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7月,利辛县辖20个镇、3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县政府驻地:利辛县永兴东路669号(人民北路与永兴路交叉路口西侧)

行政区划

城关镇

城北镇

马店孜镇

中疃镇

王人镇

程家集镇

王市镇

望疃镇

阚疃镇

孙集镇

汝集镇

江集镇

大李集镇

旧城镇

巩店镇

张村镇

展沟镇

西潘楼镇

永兴镇

胡集镇

纪王场乡

新张集乡

孙庙乡

利辛县经济开发区

统计时间为2023年7月,参考资料:

政治

现任领导

县委副书记、县长

万洪超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韩建

县委常委、副县长

王林兵

副县长

张东洋

副县长

焦鹏

副县长

武体鹏

副县长(挂职)

王赵军

副县长

陈静

副县长、县公安局政委

沈卫东

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8月)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1年,利辛县全县常住人口为1187254人,其中0-14岁人口为318740人,占26.85%;15-59岁人口为659219人,占55.52%;60岁及以上人口为209295人,占17.6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2573人,占14.54%。

语言

利辛县的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其中特色的词汇就有:馃子(糕点总称)、茶(白开水,放茶叶叫茶叶茶)、锅拍子(锅盖)、癞癞猴子(蟾蜍)、冷子(冰雹)、能豆子(聪明机灵的小孩)、胰子(肥皂)、乡旮旯(偏僻的乡下)、磨牙(小孩吵架)、面(动作慢)等。

经济

综述

利辛县农产品丰富,盛产粮食、油料、药材、蔬菜、生猪、山羊、黄牛等农副产品,利辛贡椿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利辛县打造纺织业制造集群,并且轻纺服饰、食品加工、能源与新型建材、机械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也初步形成。农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前进方向,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示范村镇创建,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1家。此外,利辛县迅速发展物流、旅游服务,商贸行业也在持续发展。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为主,发展新兴行业。截至2022年末,利辛县全年生产总值(GDP)为386.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15.7:29.6:54.7。

第一产业

截至2022年,利辛县以农业等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利辛县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4.7万公顷,比2021年增长0.82%,其中有粮食播种面积22.2万公顷,比2021年下降0.08%。全年粮食总产量138.9万吨,比2021年增长0.2%。油料种植面积1506公顷,比2021年增长5.1%,油料产量7110吨,增长5.3%,棉花种植面积36公顷,比2021年下降4.0%,棉花产量29吨,比2021年下降2.1%,蔬菜种植面积14101公顷,比2021年增长4.7%。

截至2022年,利辛县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205公顷,零星四旁植树120万株,森林抚育面积1362公顷,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量2.02万立方米。

截至2022年,利辛县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83.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78%;2022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4651吨,与2021年基本持平;地膜使用量650吨,与2021年基本持平;农药使用量1569吨,比2021年下降4.0%。

第二产业

截至2022年,利辛县以制造产业为第二产业的主导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6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5%,国有企业生产增长较快,比2021年增长31.4%,增幅比规模工业高24.9个百分点。

在利辛县的25个工业行业中,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状态。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67.5%,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12.6%,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30.3%,医药制造业增长28.7%,通用设备制品业增长4.3%,专用设备制品业增长1.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5.0,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9%,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6.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8.7%。

第三产业

截至2021年末,利辛县的零销业为主导,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2021年增长20.3%。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4.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增长37.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14.6%。全年施工项目个数264个,比2021年增长22.8%。

截至2022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24.6亿元,比2021年下降0.6%,通公路里程数4472.5千米。

截至2022年,邮电业务总量7.43亿元,邮政业务总量1.77亿元,电信业务总量5.66亿元。年末电话用户89.3万户,其中固定电话2.6万户,移动电话86.7万户,互联网用户34.9万户。

截至2022年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7亿元,比2021年增长0.3%。从四行业方面来看,批发业销售额为538.1亿元,增长16.4%,零售业销售额140.7亿元,增长1.4%。住宿业营业额为1.2亿元,下降0.3%,餐饮业营业额50.2亿元,增长8.8%。全年实际进出口总额达3653万美元,同比下降38.9%。

经济功能区

利辛县经济开发区前身是利辛县工业园,于2003年5月经亳州市政府批准设立,位于利辛县城的西北部,在2006年2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14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徽利辛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由2.6平方千米扩大至12.36平方千米,已建成约8.2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底,利辛县经济开发区共入驻工业企业310家,投产26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14.36%。利辛经济经开区围绕“一区多园”战略布局,以食品产业园以食品加工为主,共入驻规模企业30家、中小企业14家,其代表企业有恒盛实业、强英食品、禾丰牧业、万礼食品、东华面粉、牧洋油脂等;轻纺服饰产业园以生产加工丝网、服饰为重点,集中区辐射带动规模企业36家,其代表企业有富亚纱网、翰联色纺、君翰纺织、伯希和、明峰纺织等;汽车装备制造产业以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为重点,共入驻企业15家,其代表企业为凯盛汽车、江淮扬天、传旗重科、丰源车业、四叶花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利辛县全县普通中专有2所,在校学生为11353人。普通中学有79所,在校学生91605人;包括高中10所,在校学生28861人;初中69所,在校学生62744人。小学242所,在校学生115544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0%;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100.0%;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0%和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6.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8.13%。截至2022年,利辛县已建成县级老年大学1所,老年开放大学1所,乡镇老年学校22所,社区老年学校3所,老年学校教学点3所,参加学习的老年人数已达26487人,完成率94.9%。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末,利辛县全县拥有卫生机构599个,其中包括医院、卫生院有42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个,村卫生室411个。医院、卫生院共有编制床位4106张,实有床位7057张。拥有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167人,包含医院、卫生院5702人,卫生防疫机构45人,妇幼保健机构175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2027人,注册护士3357人。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利辛县有专利授权603件,包括发明专利授权120件,实用新型236件,外观设计247件。全县有效发明专利852件,每万人口拥有量7.16件。高价值专利168件,每万人口高价值专利拥有量1.41件。

安徽天赢电气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利辛县第二家入选该名单的科技企业。安徽天赢电气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集智能电网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施工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负责人马林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发展,该企业在2015年获得安徽省“专精特新”的企业称号,并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研发人员38人,已成为利辛县经济开发区的龙头企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利辛县全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6.0万余册,档案馆1个,馆藏图书资料3万余卷册。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各1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100%。2019年8月,新增“古字画修复装裱技艺”“铜工艺品制作技艺”“马家卤肉制作技艺”“岳家水饺制作技艺”“巩店绿豆丸子制作技艺”“阚疃乔氏卷馍制作技艺”“孙家红枣养生酒酿造技艺”等8项非遗项目入选利辛县第五批县级非遗名录,截至2019年9月,利辛县非遗项目数量达到65项。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开展,全年共开展各级各类的全民健身活动有27项次,村级体育活动完成326场。完成3个乡镇“三个一”体育设施建设,村级体育设施全覆盖,全年完成75个体育设施提升改造建设。2022年8月11日,利辛籍运动员在安徽省第十五届全运会上已获得2金3银3铜的比赛成绩。

人居环境

利辛县居住环境良好,是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城区绿化面积96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4.58%,绿化覆盖率37.7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9平方米。

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截至2022年末,利辛县全县户籍户数有55.0万户,总人口为176.4万人,2022年市级反馈常住人口117.3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有12689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

截至2022年,利辛县全县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1465209人,参合率99.7%。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8684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6823人。年末享受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1618人和67266人。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59家,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床位数8812床。

交通

综述

利辛县区位优越,周围有宁洛高速、济广高速、济祁高速、国道329和多条省道纵横交织,京九铁路、青阜铁路贯穿南北,淮宿阜城际铁路利辛段也在开工建设。利辛县城距离阜阳机场45千米,亳州机场也临境而建,三小时经济圈内覆盖南京、合肥、郑州、武汉、徐州等城市。西淝河、阜蒙河、茨淮新河航运通江达海,城乡路网全面覆盖,是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铁路

京九铁路、青阜铁路贯穿利辛县南北,三小时经济圈内覆盖南京、合肥、郑州、武汉、徐州等城市。利辛县西潘楼火车站为青阜线上二等火车站,于1972年建成并通车,于2015年4月青阜铁路电气化改造后停办客运业务。为解决利辛县群众出行难问题,利辛县政府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由该公司对西潘楼火车站进行改造,并于2022年2月开工建设。截至2023年6月,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2023年5月份铁路部门开始开展正式验收工作。

公路

界阜蚌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利辛县境内总里程达57.39千米;亳阜六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与界阜蚌高速公路在巩店镇交汇,利辛县境内总里程14.9千米。利辛县政府大力发展农村公路,实现全县农村公路中,有重要县道4条共72千米,一般县道14条共243千米,乡道59条共573千米,“村村通”672千米,使乡村交通网联通起来,乡镇之间的交通变得便利。

公共交通

利辛县有三个客运管理站,分别是城南客运管理、城北客运管理站和双桥长途客运管理站,有大中小型客运车辆约360余辆,其中省际班车有30余辆,区际班车有100余辆,中小型农公班车有200余辆,通达到利辛县各乡镇。

人文

综述

利辛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较浓厚,自古便是春秋时期吴楚争雄要地,境内有伍奢冢、禅阳寺、阴阳城、纪家塔、节孝坊等古遗址。清音戏、拉魂腔、淮北大鼓及展沟九曲黄河灯阵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物古迹

利辛县自1979年9月以来成立文物工作组,1987年11月更名为利辛县文物事业管理所,隶属于利辛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利辛县文化事业发展中心。截止2021年,共成功申报省级文保单位5处,市级文保单位7处,县级文保单位29处;发掘和征集可移动文物382件。

利辛县有5处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伍奢冢遗址、阚疃天主教堂、禅阳寺遗址、红门寺遗址、阴阳城遗址;有亳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纪家塔。

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地址

保护类别

红门寺遗址

亳州市利辛县张村镇西3千米,利太公路北侧500米,后杨行政村后杨庄北侧50米处

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阴阳城遗址

汝集镇东北7千米,东李自然村东侧

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家塔

安徽省利辛县西北19.5千米,孙集镇孙园村东南700米,纪大庄西100米

亳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伍奢冢遗址

利辛县孙庙乡庙李村东北,孙庙乡庙李自然村东北500米,老母猪港南岸

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阚疃天主教堂

阚疃中学(金石中学)院内

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伍奢冢

位于利辛县孙庙乡庙李村东北,为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址。遗址呈谷堆形,占地30000平方米,因伍奢冢在此而得名。冢上文化堆积层为38米,冢下为18米(河堤剖面),冢南100米处有土城墙遗址,东西长140米,基宽3米,高出地面半米许,城墙北侧发现有古井,锅灶遗迹等。20世纪60年代,曾发现有石斧、骨针、陶网坠、红烧土等。1980年以来,地面采集大量文物标本,经专家鉴定,为大汶口文化晚期遗物,其上层夹杂着东周至汉代遗物。伍奢冢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利辛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曲黄河灯阵、拉魂腔、清音戏、淮北大鼓4个非遗项目及“柳下惠坐怀不乱传说”、展沟大烧饼、阚疃板鸡等12项文化资源被列入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清音戏

清音戏源于清末民初时期,一开始流行于西淝河两岸的民间花鼓小调,小调使用当地方言,唱腔每段结束都止于嗯、咦拖音,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此后谷家班班主谷保宽把这种小调与自己的技能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利辛当地特色的“利辛清音戏”。利辛清音戏在琴书调门的基础上,融入凤台推剧的意味和韵致,再加上本地坠子小调的调节,形成其独特的唱腔。

利辛县

淮北大鼓

淮北大鼓是安徽省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项目之一,演出形式多为表演人一手打鼓、一手打板,说与唱相结合。常用的唱腔有长腔、拖腔、拉腔、花腔和哀腔等。

利辛县

拉魂腔

拉魂腔现又叫做“柳琴戏”,又称“拉后腔”“拉花腔”,是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和江苏柳琴戏、安徽泗州戏、河南永城柳琴戏同出一源。“柳琴戏”这一名称是1953年华东戏曲汇演时,依据其主要伴奏乐器柳叶琴而定的。代表剧目有《大鳌山》《小鳌山》《仙花记》《鱼篮记》《小五台》等。

利辛县

民俗

自1986年以来,利辛县春节内容基本上沿袭传统,比如春节一早给祖上摆祭品、上香、磕头、放炮、喝汤(吃饺子)、拜年、吃糖果瓜子、发压岁钱等。利辛县民间流传着“腊月二十五,扫房掸尘土”、“腊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土都搬走”等谚语。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幼,必换上新衣。在腊月二十三至除夕的“扫尘日”里,家家户户把室内外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人人洗澡理发。老人们会笑着对不乐意理发的孩子说:“有钱没钱,剃个光头好过年。”

愿猪(羊)的宰杀要赶在立春前,当地有歇后语说:“打罢春杀年猪——活过了月。”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过祭灶。过去家家将“老灶爷”像贴于灶门旁的墙上,傍晚在像前摆放供品,烧香磕头放鞭炮,求其“上天好言事,下界保平安”;而现在只是晚上放放炮而已。

饮食

利辛县地处华北平原中部,是传统的粮仓和农业大区,利辛人饮食中以面食为主,故衍生出很多与面食相关的名吃,比如有展沟烧饼、阚疃起汤面等。

利辛阚疃板鸡

阚疃集古名"房钟",相传素有"龙虎宝地"之称,是历史悠久的皖北明珠重镇,集市贸易十分繁荣,地方小吃别具风味。阚疃板鸡起源于清道光年间,有一天,王氏家族待客宴宾,卤鸡数只,皆挂于廊前通风阴凉处,但食用时有一只忘记取下,第二天,恐其变质,又经洗卤,然后用刀切成薄片,遂发明了板鸡这道菜,并流传至今。2009年,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利辛县

利辛展沟烧饼

展沟烧饼制作独特,其原料为面粉、猪油、五花肉、葱、姜、食盐、麻油、孜然、芝麻等。状似鞋底,故又名“鞋底烧饼”。

利辛县

义门羊肉汤

义门羊肉汤是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的特色美食。义门镇是汉、回两族和谐共融的千年古镇,义门羊肉汤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三国时期。其运用特殊工艺熬制,无腥无膻,鲜香味美。据传当年曹操出征行至义门,人困马乏,缺粮断炊。正值苦寒之时,忽有一老者赶来大群山羊,饥困难耐的曹军生火杀羊,炖肉熬汤,食用之后精神大振。自此,曹操烹羊之法衍存于民间,后形成义门羊肉汤。

利辛县

特产

巩店香椿

巩店镇有黑油椿、红油椿和青油椿120万棵,有香椿路20多千米,香椿园200个,香椿基地250亩,年创产值900多万元。

利辛县

巩店香椿的品种有黑油椿、红油椿、青油椿、永椿、黄罗伞、米儿红、红毛椿、青毛椿、柴狗子9个品种。其中黑油椿、红油椿、青油椿3个为优质品种。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镇香椿树40多万棵,主要分布在房屋前后,沟旁河边,道路两旁,凡有树处,皆有香椿。

2018年,“利辛香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国家商标局注册初审。

巩店粉丝

利辛县巩店镇享有“粉丝之乡”的美誉,其红芋粉丝生产历史悠久。全镇6.8万人,9.6万亩耕地,脱毒红芋种植面积6.5万亩,生产鲜红芋30万吨,生产淀粉10万吨,粉丝10万吨。1997年以前该镇生产的粉丝主要由农民家庭作坊生产,1997年镇里从四川锦阳引进精加工、精包装粉丝加工机械4部,一方面加工粉丝,一方面收购农民手中的粉丝进行再加工、精包装。生产粉丝的副产品可作为化工原料制造柠檬酸,芋蔓、粉渣可加工饲料,发展养殖业。另外红芋的叶柄、叶嫩尖也可作为反季节蔬菜以增加收入。

利辛县

风景名胜

综述

利辛县是老庄哲学的发源地,春秋吴越争雄要地,有着“和圣故里,道德之乡”的美誉。这里有白鹭洲水利风景区、西淝河湿地公园等生态风景区,还有伍奢冢,阴阳城,禅阳寺等历史遗迹。

重要景点

白鹭洲水利风景区

白鹭洲水利风景区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镇,在利辛县城东南18千米,居西淝河之阳,茨淮新河南畔,是一利辛县处集自然生态、休闲度假、水利文化展示和康体运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水是白鹭洲景区最好的名片,景区内西淝河、茨淮新河、利阚新河、白洋沟、月牙河等水系交错,老利凤公路穿境而过,把整个景区划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岛屿。茨淮新河和月牙河围合而成的三角洲小岛是白鹭洲景区的核心景区。三角洲因白鹭成群栖息而得名“白鹭洲”。

利辛县

西淝河湿地公园

西淝河全长265千米,利辛县境内83千米。是安徽省境内唯一一条无污染的天然河流,流水清澈透明可饮,游鱼水草历历可见,水面上有白鹭、野鸭悠闲嬉戏。西淝河湿地公园,园内广植花卉草木,尤以生态林独具特色。生态林以白杨为主。

利辛县

印象江南生态园

利辛印象江南生态园位于利辛县王人镇曹店村境内,济广高速和省道202线的交会处,距南洛高速入口(利辛境内)5千米,总占地面积3000余亩,核心面积1000亩,“印象江南生态园”项目计划总投资1.56亿元,是按4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集观赏性、体验性、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区。

利辛县

重要人物

重要人物

姓名

生卒年

简介

伍子胥

?—公元前484年

名员,春秋楚国乾溪(今利辛县西北部,传说又叫“阴阳城”)人,吴国大臣。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带太子建之子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

柳下惠

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

展氏,名获,字子禽(一字季),谥号惠,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或“和圣柳下惠”。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柳下惠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孔子评价他是“被遗落的贤人”,孟子尊称其为“和圣”。柳下惠还是百家姓“展”姓和“柳”姓的得姓始祖

侯宝璋

1893年—1967年

安徽省利辛县阚疃集人,著名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1893年5月,侯宝璋出生于中医世家,1967年3月12日病逝,骨灰存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其在1934年撰写的《实用病理组织学》便是中国人研究现代病理学的开端之作

主要荣誉

2021年亳州花戏楼荣获“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和“安徽省十大文物活化利用优秀案例”。

2019年11月,利辛县获得“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的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利辛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

2017年8月,利辛县成功争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17年8月,利辛县成功争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17年1月,利辛县荣获“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