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辖县。宁城县北与内蒙古喀喇沁旗相连,东与辽宁省建平、凌源交界,南与河北省平泉县毗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接壤,全县总面积430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宁城县辖13个镇、2个乡、3个街道,县常住人口48.18万人。县政府驻地宁城县党政综合楼。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宁城县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对外交流、著名人物、获得荣誉等介绍

英文名

Ningcheng County

面积

4305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中温带亚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内蒙古东部,赤峰市最南部

地理坐标

东经118°26″~119°25″、北纬41°17″~41°53″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内蒙古自治区

所属市

赤峰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13个镇、2个乡、3个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

150429

人口

48.18万人(2022年宁城县常住总人口)

方言

喀喇沁方言、北方方言冀鲁语系

民族

汉族、蒙族、回族等25个民族

GDP

204.4亿元(2022年)

人均GDP

42410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21633元(2022年)

著名景点

辽中京遗址、大明塔、法轮寺等

邮政编码

024200

政府驻地

宁城县党政综合楼

电话区号

0476

火车站

宁城站、天义站、二龙站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ningchengxian.gov.cn/

简介

宁城县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带、大兴安岭南端与燕山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平原3种类型,境内有坤都伦河、黑里河、八里罕河等大小河流38条,属中温带亚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雪、干旱频率高;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秋季较短,西部初霜早;冬季漫长寒冷,降水量少。宁城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的足迹,秦赢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设右北平郡,宁城地区归属北平郡。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宁城县境属中京大定府大定县。民国二年(1913年),宁城县境汉制属热河特别行政区平泉县管辖。1983年10月,昭乌达盟改为赤峰市,实行市管县的管理体制,宁城县属赤峰市。

宁城县是以食品加工、冶金、化工三大产业作为经济支柱,此外在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方面发展迅速。此外,宁城苹果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和富硒等微量元素,被专家称为“健康之果”。2022年宁城苹果经济林达20万亩,年产苹果15万吨,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十大富硒品牌”等称号。2022年,宁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4.4亿元,宁城县在内蒙古自治区县域经济中排名第9。

宁城县是著名的红山文化和契丹文化发祥地之一,为辽代五都之一;现存春秋战国时期南山根遗址、清代法轮寺等5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宁城县还有十番古乐、铢铢镲锣鼓乐谱等自治区级非遗项目5个,有黑里河道须沟旅游景区、紫蒙湖景区等国家AAAA级景区2个。2021年4月,宁城县上榜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第80名。2023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宁城县“国家水上运动休闲基地”入选。

名称由来

宁城县取原大宁设治局的“宁”和驻地小城子的“城”而得名,意为安宁之城。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宁城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的足迹。

夏商以来,先后有匈奴、鲜卑、女真、蒙古、汉等诸多民族在此繁衍生息。战国时期,属右北平郡管辖。

秦赢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设右北平郡,宁城地区归属北平郡。

西汉时期(前260年—公元8年),宁城县境属汉之右北平郡,郡治平刚。

东汉延熹九年(166年),鲜卑大人檀石槐分其地为3部,宁城县境属东部鲜卑。

西晋时期(265年~317年),宁城县境属鲜卑宇文部。

东晋建元二年(344年),宁城县境归属前燕昌黎郡辖。

晋太和五年(370年),宁城县境属前秦幽州。晋太元五年(380年),前秦分幽州置平州,宁城县境属前秦平州昌黎郡。

北魏孝文帝延兴元年(471年)以后,库莫奚族开始在今宁城县大明城处建牙帐。

隋唐至宋元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饶乐都督府府治建于原奚王牙帐地。

贞元元年(1153年),宁城县境属北京大定府大定县、长兴县,南部一隅属榆州和众县。

元初,北京(今宁城县大明城)为北京路总管府,中统元年(1260年),立北京路宣抚司。中统三年(1262年),割北京所辖之兴州及松山县隶属上都路。

至元七年(1270年),改北京为大宁。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大宁路为武平路,隶属辽阳行中书省。元二十九年(1292年),复改武平路为大宁路,属山北辽东道肃政廉访司。大定县改为大宁县,宁城县境属大宁路大宁县,南部一隅属和众县。

明清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于元大宁路置大宁府,属北平布政司。

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大宁卫,于大宁卫置大宁都指挥使司。

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喀喇沁部降于后金,宁城县境属后金喀喇沁部游牧地。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喀喇沁右翼旗领地增建喀喇沁中旗。旗治所设在大城子。今宁城县境属喀喇沁中旗,仍隶卓索图盟管辖。

雍正七年(1729年),今宁城县境汉制归八沟厅管辖。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宁城县境汉制属热河特别行政区平泉县管辖。

民国二十年(1931年),今宁城县境大部地区汉制属大宁设治局管辖。十二月,大宁设治局改为宁城设治局。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热河省政府将平泉县划分为平泉、宁城两个县,宁城县治所设于小城子。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宁城县人民政府改称宁城县喀喇沁中旗联合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12月,改宁城县人民政府为宁城县民族民主联合政府。

1956年1月1日,热河省建制撤销,宁城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辖。

1969年8月1日,宁城县随同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

1979年7月1日,宁城县随同昭乌达盟又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12月18日,宁城县革命委员会撤销,建立宁城县人民政府。

1983年10月,昭乌达盟改为赤峰市,实行市管县的管理体制,宁城县属赤峰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宁城县位于内蒙古东部,赤峰市最南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18°26″~119°25″、北纬41°17″~41°53″之间。宁城县东至天义乡大新地村与辽宁省建平县三家乡接界;东南至五化乡三十家子村与辽宁省凌源县大新房子接壤;南至山头乡哈八气村与河北省平泉县榆树林子乡当铺村为邻;中南部至子乡黑城与河北省平泉县蒙和乌苏蒙古族乡五十家子村以老哈河与黑里河汇合处为界;西南至大营子乡上拐棒沟村耶苏堂与河北省承德县和家乡辛家营搭界;西至四道沟乡二道梁与河北省隆化县茅荆坝乡马架沟相连;西北至马架子乡北台子村与喀喇沁旗锦山镇以大玉皇梁为界;北至小城子镇小五家村与喀喇沁旗宫家营子乡吉旺营子村相邻;东北至汐子镇与喀喇沁旗西桥乡乃林镇以坤都伦河为界,汐子乡东部与辽宁省建平县太平庄乡隔老哈河相望。宁城县总面积4305平方千米,东西最长94千米,南北最宽64千米。

宁城县

气候

宁城县属中温带亚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地势东西不同,县内气候区划又分为三个气候小区,西部温凉亚湿润山地牧林气候区、中部温暖亚干旱川地农业气候区、东南部热亚干旱丘陵农业气候区。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雪、干旱频率高;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洪雹灾害频繁,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伏早;秋季较短,西部初霜早;冬季漫长寒冷,降水量少。年平均气温7.3℃,1月最冷平均气温-11.6℃,极端最低气温-32.7℃。7月最热平均气温23.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2.8℃。无霜期120~15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832.5小时。年均降水量444.5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7月最多。西部秋、冬、春多为偏西风,中东部为偏北风;西部夏季为东北风,中东部为偏北风。

地质

构造

宁城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地轴东段,处于阴山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大兴安岭北东向构造带交汇部位。喀喇沁凸起分布在宁城县西北部与喀喇沁旗交界地带及其附近广大地域内,是内蒙古地轴在赤峰地区三大残块之一。黑里河褶皱带呈东西向紧闭线形分布,基底构造层为太古界小塔子沟组,盖层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宁城断褶带分布在黑里河、头道营子里罕、天义一带,由走向东西的紧闭褶皱带、破碎带、糜棱岩化带组成。破碎带宽达数十米至数百米,破碎带中有脉岩侵入。此外,还有一些北西向、南北向断裂,大部分断裂规模较小,多为容矿构造,控制了地区金及多金属矿分布。宁城断裂构造以东西向形成较早,其次为南北向,再次为北北东向,最晚为北西向断裂构造。早期断裂构造亦有多期活动特点。

地层

宁城地区出露的地层有太古界建平群,元古界长城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及第四系。太古界建平群地层分布于本区黑里河、热水、五官营子、大城子一带,呈东西向展布,在喀喇沁岩体中以残留体形式零星出露。元古界长城系此界地层本县有蓟县系、长城系。长城系零星分布于西泉一带。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白云质大理岩、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千枚岩、板岩、片岩组成,与建平群不整合接触。中生界侏罗系地层仅见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白垩统仅分布于小城子镇北,系一套红色、灰绿色粗碎屑岩、灰黑色泥岩、沙质泥岩及灰白色砂岩夹有不可采煤层。第三系仅在二龙西北及八家等地呈小面积零星分布。第四系主要分布于老哈河及坤都伦河流域,形成沟谷、河床、河漫滩及冲积平原。

地形地貌

宁城县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带、大兴安岭南端与燕山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平原3种类型。地势最高处为存金沟乡龙潭梁翠云峰,海拔1890.9米,最低处为五化镇小乌兰哈达沟,海拔429米,平均海拔832.6米。中山山地小区分布在五家、乃林皋、八里罕、打虎石水库一线,向西至宁城县西部边界,面积1662.3平方千米,成因为侵蚀、剥失。低山小区位于县境东南部,分布在石佛、山头、五化等乡全境和甸子、必斯营子、榆树林子、忙农营子等乡,面积428.5平方千米,属大凌河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丘陵位于县境中部及东部,主要处于老哈河、坤都伦河之间,面积1741.2平方千米,海拔高度一般为600~800米,地形起伏平缓,坡向多变,丘顶浑圆状或岗阜状、垅状。平原分布在义镇、铁匠营子乡全境和汐子、大明、榆树林子等乡(镇)部分地区。面积485平方千米,海拔在500—650米,地势多低平开阔且总体向河谷倾斜。冲积河谷平原部分沟谷不发育,河谷多呈“凹”形宽谷,河漫滩一级阶地发育,并见有湿地发育,地表全部由松散沉积物覆盖,河流弯曲率较大。

水文水利

水文

宁城县境内水系有老哈河水系和大凌河水系,大小河流38条。老哈河水系流域面积3875平方千米,老哈河干流境内河长88.18千米,主要支流有坤都伦河、黑里河、八里罕河、北小河、忙农河、东小河,二级支流有热水河、大城子河、八素台河、汐子河。大凌河水系境内流城而根430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驿马吐河、五化河、朝宝沟河。宁城县地下水存特征分为第四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河谷阶地孔隙水,分布于老哈河及其支流沿岸的河谷平原。含水层岩性为第四系砂砾卵石,分布连续稳定,厚10—50米,水位埋深1.5—8.4米。山前裙裾、山间谷地孔隙水,分布于各坡洪积扇裙区和山间谷地,含水层时代为上更新统,岩性为砂砾卵石,含亚砂土,分布极不稳定,一般呈夹层或透镜体产出。裂隙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本县丘陵地区。多为中生代内陆相碎屑岩和火山岩、砂页岩含水岩系。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区,其次为东南部的低山区和中东部的局部低山区。

水利

截至2018年,宁城县全县建成大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5座,总库容16424.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747.18万立方米,建有塘坝等各类蓄水工程75座,总库容509.5万立方米;兴建大型灌区1处(甸子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1.5万亩,万亩以下灌区19处,设计有效灌溉面积11.1万亩,地表水灌溉工程总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2.6万亩。全县现有农田灌溉井6300眼,井灌有效灌溉面积65万亩。

打虎石水库

宁城县

打虎石水库位于宁城县西部,老哈河支流黑里河下游,控制流域面积540平方千米,总库容1.2亿立方米,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之一,打虎石水库横断黑里河。由于黑里河水流经林区,沿途植被茂密,因此库区蓄水含沙量极低,水体蔚蓝清澈。

土壤

宁城县境土壤分为4个土类,11个亚类,21个土属,58个土种。4个土类为棕壤、褐土、草甸土及风沙土。棕壤土类主要在西部中山区和南部低山区呈垂直谱分布,海拔在800米以上,面积为277.8万亩。褐土土类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及老哈河以南的丘陵地区,在垂直谱中则出现在棕壤之下、草甸土之上。面积为310.19万亩。草甸土土类主要分布在老哈河、坤都伦河沿岸一级阶地上,面积为17.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8%。风沙土土类主要分布在老哈河、坤都伦河两侧,部分在河道的遗留地段,沿河两岸呈块状或带状分布,属冲积风沙土亚类。面积为11.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76%。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宁城县地处多金属和非金属成矿带,发现金、银、铜、铁、煤、膨润土、高岭土、珍珠岩等矿产资源34种,已开发利用16种,有矿床、矿点(矿化点)214处,设置探矿权29个、采矿权112个。煤矿分布在三座店乡、一肯中乡、八里罕镇、大城子镇等地,煤矿储量为1870万吨。金矿分布在大明镇、热水乡、大营子等地。银分布在存金沟乡、热水乡、黑里河乡、八里罕镇等地。铜矿分布在小城子镇、热水乡、头道营子乡等地。铁矿分布头道营子乡、西泉乡、热水乡等地。膨润土分布在忙农营子乡、二龙镇。高岭土分布在忙农营子乡。珍珠岩分布在小城子镇、铁匠营子乡。

水资源

地下水总储量1.9864亿立方米,地表水可采量0.9307亿立方米;地表水总量2.4392亿立方米,地表水可采量0.8425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宁城县共有耕地13.46万公顷(202万亩),主要分布在中东部沿河平川及丘陵区,林地22.2万公顷(333 万亩),林业及牧业用地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山区,草地3.17万公顷(47.5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33万公顷(35万亩)、交通运输用地5161.52公顷(7.7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425.61公顷(5.1万亩)、湿地596.19公顷(0.9万亩)、其他土地6586.31公顷(9.9万亩)。耕地主要分布在中东部沿河平川及丘陵区,其中平地60.11万亩,占现有耕地面积39.45%(河谷平地25万亩)。

森林资源

宁城县有天然林80.73万亩,占实有面积的41.5%;人工林113.95亩,占实有面积的58.5%。在实有林面积中,用材林132.38万亩,占实有林面积的68%;经济林23.36万亩,占实有面积的12%;防护林6.62万亩,占实有林面积3.4%,其中农田防护林3.22万亩;其它林32.33万亩占实有林面积的16.6%。在实有林地中,有幼龄林117.78万亩,占实有林地面积的60.5%;中龄林65.41万亩,占实有林地面积约33.6%;成熟林11.49亩,占实有林面积的6.1%。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宁城县植物有138科465属953种,主要植物有油松、红松、红电云杉、山楂、五角枫、崖柳、蕨菜、榛蘑、草蘑、肉蘑、松蘑、佛手参、沙参、苦参、地榆、白头翁、百合、车前子、苍耳子、地肤子、列当、桔梗等。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刺五加、穿龙薯蓣、中国沙棘、胡桃楸、野大豆、黄檗、五味子、紫椴、大花杓兰、手掌参、角盘兰等。

宁城县

宁城县

宁城县

动物

宁城县动物有33目111科345种,主要野生动物有黑熊、野猪、草兔、松鼠、石鸡、大山雀、麦穗鱼等。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豹、金雕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黑熊、白枕鹤、灰鹤、大天鹅、鸳鸯、勺鸡、﹙黑﹚鸢、白尾鹞等19种。

宁城县

宁城县

宁城县

自然保护区

宁城县有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宁城国家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区。

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西泉乡、黑里河镇和黑里河林场,总面积27638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0088公顷,缓冲区面积11248公顷,实验区面积6302公顷。森林面积2133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7.2%,是一个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大面积天然油松林为代表的暖温型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资源。整个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繁多,有松、柏、桦、山杨等十余科高大树种,特别是面积达到4467公顷的天然油松林十分珍贵。野生动物200余种,其中有鸟类117种,哺乳动物33种。野生植物900余种,其中维管束植物777种。保护区内有道须沟、大坝沟、杜鹏山庄等景区。

宁城县

自然灾害

宁城县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冰雹、洪灾、霜冻、地震等自然灾害,旱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旱、春末初夏旱、伏旱危害最为严重,洪灾主要集中在4~9月,霜冻单季低温平均2~3年发生1次,农生季低温平均4~5年发生一次。2016年1月23日,宁城县发生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2017年7月,宁城县发生洪灾、冰雹灾情,当地受灾人口达237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976亩,经济损失171万余元。2020年9月,宁城县发生旱情,旱情已造成作物受灾面积5277.4公顷。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10月,宁城县下辖13个镇、2个乡、3个街道。县政府驻宁城县党政综合楼。

宁城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行政区划代码

区号

邮政编码

下辖镇

下辖乡

下辖街道

宁城县

150429

0476

024200

天义镇、小城子镇、大城子镇、八里罕镇、黑里河镇、右北平镇、大双庙镇、汐子镇、大明镇、忙农镇、五化镇、三座店镇、必斯营子镇

一肯中乡、存金沟乡

宁城县铁西街道、宁城县铁东街道、宁城县温泉街道

参考资料:

政治

宁城县主要领导

中国共产党宁城县委员会

书记

付守利

宁城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钱荣新

宁城县人民政府

县长

张海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城县委员会

主席

谢小双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10.11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宁城县户籍总人口为599318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312796人,女性人口286522人,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9.2。全年出生人口3253人,死亡人口3025人,年平均人口599906人。2022年常住人口48.18万人,城镇化率34.47%。根据宁城县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11月1日),宁城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比51.32%,女性人口占比48.68%,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17.03%,15-59岁占比61.36%,60岁以上占比21.61%,65岁以上占比13.39%。

民族

截至2022年,宁城境内民族以汉族为主,另有蒙古族、满族、回族等25个少数民族,汉族51.2万人,占85%;蒙古族7.9万人,占13.1%;其他少数民族1.1万,占1.9%。宁城县的蒙古族属喀喇沁蒙古,境内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存金沟乡、三座店乡、大城子镇、大双庙乡、西泉乡、黑里河乡等地,境内回族主要分布在忙农营子乡、天义镇、大城子镇、二龙镇、汐子镇、大明镇、三座店乡、石佛乡等地,境内满族主要分布在天义镇和头道营子乡。

语言

宁城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冀鲁语系。宁城方言同普通话相比,在语音上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等几个方面。声母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互换,各组音的发音部位相同,区别只在于前者是不送气音,后者是送气音。有些字的声母在标准语音中是迭气音,而在宁城方言中读为不送气音。标准音是舌尖前音者,在宁城方言中大都读成舌尖后音。普通话零声母音节,在宁城方言中一般都在这些音节前硬加上声“n”。宁城方言中,有些字音,声母与标准音相同,而韵母却不相同。在声调方面,宁城方言的语调同普通话相比没什么大的差别,字调差别很大。宁城方言也是阴、阳、上、去4个声调,但他们的调值与普通话许多不尽相同,改换了调类的字很多。

宁城蒙古族的方言属于喀喇沁方言。蒙古语属于乌拉尔、阿尔泰语系,语法属于粘着语,即在词根连接和附加依助词、助动词等各种成份,语意发生变化。宁城县蒙古族方音,以蒙古族标准话衡量,在语言中有许多蒙古语文字母的元音、辅音或元辅音三者之间,有相互借换发音的现象。

宗教信仰

宁城县有喇嘛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四个宗教。

喇嘛教

明末喇嘛教传入宁城县。清朝极力倡导建庙,各旗依例必建一寺庙,佐领地也要有一寺庙。宁城县喇嘛教属“格鲁派’’(黄教)。今在大城子喇嘛集中的地方,喇嘛们每月定期到法轮寺诵经。喇嘛教宗教场所有大城子法轮寺、二八台富聚寺等。

佛教

辽、金、元三代,佛教盛行,在今大明城内外曾建有大型寺庙37处。现尚存辽中京城内外的3座塔和土山城上的寺庙遗址及昊天寺的石窟、静安寺的石碑、三学寺的房基遗址。佛教宗教场所有铁匠营子石佛寺、唐神太“娘娘庙”等。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亦称回教,县内回族人信奉此教,清代传入宁城县。伊斯兰教宗教场所有瓦房清真寺、忙农营子清真寺、二龙清真寺、天义清真寺。

天主教

天主教于清末(1877年前后)传入宁城县。天主教宗教场所有那拉不流天主堂、甸子天主堂、七家天主堂位、三座店天主堂、一棵树天主堂。

经济

综述

宁城县第一产业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商品杂粮品种繁多;第二产业以食品饮料加工制造、黑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以发展贸易旅游、仓储物流运输、金融为主。2022年,宁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4.4亿元,宁城县在内蒙古自治区县域经济中排名第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410元。

第一产业

2022年,宁城县第一产业增加值58.0亿元。宁城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第一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谷子、高梁、豆类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蔬菜、烟叶、甜菜等;宾川县养殖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林西县农特产品有红苹果、红番茄等。宁城县有辣椒、茄子、番茄、黄瓜、韭菜、食用菌6个万亩设施蔬菜种植园区,64处千亩日光温室园区,设施农业专业村58个,食用菌(滑子菇)产量占全国北方市场的1/4,还注册了“宁城黄瓜”“宁城尖椒”“ 宁城番茄”“宁城滑子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此外,宁城县相继荣获全国蔬菜生产基地重点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蒙富苹果标准化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宁城县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52万亩,年产蔬菜126万吨,产值53亿元,果树经济林面积已达25万亩,盛果期面积8.2万亩,年产果品15.6万吨,产值7.8亿元,拥有154万亩耕地,年产玉米60万吨、秸秆70万吨。2022年,宁城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1亿元,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16亿斤,设施农业达到51.5万亩、果树经济林25万亩、肉牛养殖47万头,水产品总产量960吨。

第二产业

2022年,宁城县第二产业增加值57.6亿元。宁城县第二产业以食品饮料加工制造、黑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为主导的产业,三大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94.7%。其中,化工产业已经形成以化学肥料、煤化工、染料化工、玉米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集群。此外,宁城县建材、服装、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22年,宁城县工业总产值170.7亿元,其中,轻工业产值31.6亿元,重工业产值139.1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2.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0.7亿元,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白酒、啤酒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5万吨和8万吨,中唐特钢能年产270万吨特钢,工业园区22个,入园企业达到62家。

第三产业

2022年,宁城县第三产业增加值88.8亿元。宁城县第三产业以发展贸易旅游、仓储物流运输、金融为主,其中,批发零售业、旅游业是宁城县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导力量,限额以下经营单位是批发零售业主体,个体经营和私营经营占绝对地位。宁城县有道须沟5A级景区、八里罕圣泉特色小镇、黑里河水上运动小镇和民宿集群等景区。2022年宁城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亿元,完成商品销售额56.7亿元,邮政和通讯业务收入4.3亿元,保险事业全年保费收入1.5亿元。2022年,宁城县成功举办全国电动冲浪板锦标赛,承办了全市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金三角时代广场、云时代智能家居等项目投入运营,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6家。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90余次,实现销售额4000余万元。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2年,宁城县有中京工业园、汐子工业园、机械制造产业园、再生资源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塞飞亚食品工业园和八里罕酒业园等工业产业园。

中京工业园

中京工业园主要以食品加工、轻工轻纺、新型材料、电子工业、电线电、膨润土深加工、生物生化等为主体,是一个发展多种工业的综合性园区,其中有总投资6.3亿元的国家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内蒙古东方万旗肉牛产业化有限公司,现已完成5000万元的年屠宰6万头肉牛生产线工程。天宇集是集膨润土深加工、电线电缆生产、金具生产等多个项目的集团公司,以“多元化、多产业、规模化”的经营理念将企业逐步做强做大。中京工业园两个蔬菜加工企业为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起到积极的作用。天鸿彩钢、依莎制衣采取边建设边生产的形式完成了一期建设,并以投入生产。

汐子工业园

汐子工业园园区占地面积为4.81平方千米。主导产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辅助产业为炼焦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2年,宁城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122所,其中高中4所;初中13所;小学103所;职业教育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高中在校学生9511人,初中在校学生18731人,小学在校学生34316。2021至2022学年度,全县初中升高中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00%。应往届毕业生报考高等院校4150人,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3060人,其中达到本科一批录取线1182人。职业中学全年招生1450人,在校学生4455人,毕业生1429人。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成人教育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学前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等均得到了较好的发展。2022年宁城县三中扩建、蒙中迁建、大城子蒙中宿舍楼、苏木皋小学附属幼儿园等7个办学条件改善项目基本建成,职中扩建、第五小学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

宁城县职教中心

宁城县职教中心座落在天义镇铁西区,新校区占地111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宁城县职教中心是宁城县唯一一所公办职业学校,是自治区重点职业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79亩,现有教职工360余人,在校学生为3500多人,开设有计算机、财会、汽驾、机电、学前教育、旅游、美工、农学、牧医、医护、化工、建筑、采矿等十三个专业,78个教学班,并办有宁职驾校。

宁城县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宁城县全县卫生机构646处,病床床位3675张,卫生技术人员3836人,平均每万人拥有病床床位76张。2022年宁城县传染病医院、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机构名称

经营方式

级别

等次

地址

宁城县医院

国营医院

三级

丙等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

参考资料

科技

截至2022年,宁城县有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国家级星创天地2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个,国家星火科技专家大院1个,国家星火外向型企业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科普示范基地2个,自治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自治区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5个,赤峰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分园2个。2022年,宁城显军机械、天助机械、巨昌机械、恒荣化工等13家企业已陆续成功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显军机械、赤峰振兴鸭业、恒荣化工等5家企业完成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第一、第二批和第三批次申报工作。恒祥化工企业申报市高新企业库已通过审核。

文化

截至2022年,宁城县有县文化馆、县体育馆、县艺术馆、县博物馆、县图书馆等文化公共场馆。宁城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255个村级“草原书屋”工程全覆盖。宁城县各乡镇街道,每年都举办不同规模的社区居民运动会、杜鹃花节、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敖包会等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宁城县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中国·宁城辽中京文化节。2022年,宁城县群众文化艺术专业团体全年举办展览23次,组织较大规模的群众性文艺活动79次,演出236场。公共图书馆藏书7.7万册。博物馆馆藏文物2718件,参观者达12.7万人次。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6%,城乡有线广播电视用户8.7万户。

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

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在天义镇南城村,该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古建遗址兼历史陈列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31.2平方米。整体建筑座北朝南,主楼为二层仿清代建筑,主楼东侧为演讲厅,西侧为二层仿清代建筑文物库房及办公区。博物馆展厅面积2300平方米,现有展厅5个,塔韵华章、契丹风云录、古都辽中京、草原青铜器、辉煌辽中京。馆藏文物共1291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4件(套),二级文物144件(套),三级文物200件(套)。馆藏文物以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器和辽代的文物最具特色。

宁城县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宁城县有公共体育馆,公共体育场,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恒温游泳馆,乒乓球馆,网球馆,城市体育公园等设施。其中,宁城新建体育公园包括2个5人制足球场、1个7人制足球场、7个篮球场、4个网球场、2个排球场、6个羽毛球场、长4000米健身步道(自行车道)、1000平方米健身广场、室外健身器械场地、儿童活动场地等。2022年,宁城县经常参加健身活动人口占总人口数的45.6%,全年举办体育活动52次,参加活动人数3.1万人。中小学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达到94.2%。

人居环境

2022年,宁城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314天,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27。宁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3.9%,森林蓄积量达到399.05万立方米,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79.6%,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22年,宁城县完成小南河(城西湖至滨河路)沿线污水处理工程10处;山门南路新增2座污水井,新建宁墩路污水管道11米;新建国泰路雨水管30米;组织小南河(宁阳湖入口段)截污工程、汪溪集镇污水改造工程进场施工。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宁城县有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等社会福利机构。2022年宁城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1%,城镇新增就业3344人,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680人,开展技能培训163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6万人,劳务收入13亿元。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0.3万人和34.3万人。发放各类救助金11.8亿元,受益群众19.7万人次。累计实施民生实事项目26个,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

交通

综述

宁城县县城天义距北京380千米、沈阳450千米、承德180千米、锦州港230千米、赤峰玉龙机场100千米,赤凌一级路、国道306线、508线、赤喀高铁、叶赤铁路从境内通过,乘高铁2小时可达沈阳、北京,是东北、华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重要节点,是内蒙古进京出海最近地区。

公路

宁城县公路里程达通车总里程1500千米,已初步形成了以宁城县城为中心,省道、县道为主干,乡村、村组公路为支系的交通网络。宁城县境内有赤凌一级路、国道306线、省道508线、省道505线、省道219线。国道306线总里程长751千米,宁城县境内里程长81.12千米。省道508线在宁城县境内里程长56.1千米,省道505线在宁城县境内里程长114.3千米,省道219线在宁城县境内里程长34.52千米,赤凌一级路在宁城县境内里程长54.7千米。此外,有二级公路147.39千米,三、四级公路120.73千米。

铁路

宁城县境内有赤喀高速铁路、叶柏寿赤峰铁路经过宁城县。赤喀高速铁路全线共设赤峰、平庄、宁城、建平、喀左5个站,在宁城境内线路长34.448千米,跨老哈河和坤都伦河2座大桥,运行初期计划开行动车30对。叶柏寿赤峰铁路在宁城县境内段长33.45千米,有天义、二龙、汐子3个车站。经叶柏寿至赤峰铁路线共有10趟车次,经停天义站,全线长147.1千米。宁城县境内有宁城站、天义站、二龙站等火车站。

宁城站

宁城站属高铁站,沈阳铁路局赤峰车务段管辖,为三等中间站,上行距建平站33.540千米,下行距赤峰站95.544千米。2018年始建,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2020年7月正式通车,业务性质客运车站。

宁城县

天义站

天义站属沈阳铁路局赤峰车务段管辖,为三等中心站,业务性质客货混合型车站,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千米。

二龙站

二龙站按工作量大小为四等站,业务性质客运站,占地面积9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汐子站为四等站,客货混合型车站,占地面积1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宁城县境内有8条公交线路,有35个车站,有出租车1200余辆,司机1400余人,每天运送旅客近10万人次。有一个县级客运站即宁城县汽车客运站。客运站2011年11月建成,占地面积32259.7平方米,建筑面积9937平方米,站内停车场13830平方米,经营客运班线186条,年发送班车8.5万余班次,迎送旅客500万人次。

宁城县

人文

综述

宁城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的足迹,夏商以来,先后有匈奴、蒙古、汉等诸多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是著名的红山文化和契丹文化发祥地之一,为辽代五都之一;这里有春秋战国时期南山根遗址、清代法轮寺等5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宁城十番古乐、宁城铢铢镲锣鼓乐谱等5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宁城县是国家首批公布的革命老区,晋察冀抗战前沿;承平宁抗日根据地中心区,有抗日英雄高桥烈士陵园、承平宁抗日纪念馆等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饮食

宁城县盛产是水稻、小麦、玉米。当地居民主食以米、面为主。常食有枯糕、豆包、粘糕饼、格格豆、煎饼、饴铬、烙糕、面条、粥、饺子、包子、馒头、千层饼、馅饼等。食法有煎、炒、烹、炸、炖诸法。蔬菜有白菜、芹菜、韭菜、辣椒、茄子、黄瓜、角瓜、豆角等。水果以苹果、杏子、桃子、李子、梨为主。地方风味美食主要有,打虎石全鱼宴、西泉徐记煎饼、草原湖奶酒等。

奶酒

宁城县

奶酒始源于蒙古族先民,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将酒定位为宫廷酒,用于节日清点和款待外国使节。主要原料是采用内蒙古大草原纯鲜牛奶。在传统酿制工艺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进行发酵蒸馏,陈贮而成。

打虎石全鱼宴

宁城县

打虎石全鱼宴采用打虎石水库内养殖的鲤鱼、鲢鱼、草鱼、银鱼、甲鱼、马口鱼等为原料,然后经过炖、烧、炒、炸等烹调工艺将各类鱼做成清炖鱼、炖鲢鱼头、炸鱼段、酱醋鱼、红烧鱼等几十道鱼菜,特别是清炖鱼头,取水库中之天然矿泉水,用温火慢炖,出锅即食。

西泉徐记煎饼

西泉徐记煎饼用上等的小白米或小黄米,用上等的黄豆,以一定的比例掺加而成。在工艺上以泡米豆,上石磨磨浆,浆细均匀,煎饼呈金黄色,散发米豆香。

宁城县

习俗

婚俗

宁城县婚俗主要仪式有,议婚、订亲、下礼、做包袱活、送亲、拜天地、闹洞房、祭祖请头、接回门、送回门等。宁城县男女青年由介绍人介绍经互相了解,彼此中意后,便择日订婚,订婚本县俗称“换盅”。订婚仪式,在男方家举行,由双方父母、亲友、介绍人等参加。婚前男方家要准备新房、置办家具,如立柜、组合柜、写字台、餐桌等。结婚前一天,为女方喜日,一般要置办酒席宴请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下午女方家派与嫁女同辈或晚辈人前往男方家送嫁妆。新郎家需以红纸包钱,赠予送嫁妆者。迎娶之日,新郎家起早派车拉娶亲人前往女方家娶亲,新娘家则派长辈及同辈数人随车送亲,并有“姑不娶,姨不送,姥姥门口全不用”之说。接亲车到新郎家时燃放鞭炮。结婚日新郎家均要张贴对联和双喜字,置办酒席,请宾朋,散发喜糖,席间新郎新娘要给贺喜人满酒。

祭唐神

祭唐神农历五月初二日是喀喇沁蒙古族祭唐神的日子。届时村民携带酒、肉等食品到野外石刻的唐神前围坐好,献上祭品,祈求唐神保佑风调雨顺,人畜两旺,农牧丰收,国泰民安。然后支起锅灶,放上小米、大块肉,熬好肉粥,村民从自家带来碗筷,吃大碗肉粥,喝烧酒。祭主宣布看管好自家牲畜,爱护青苗的条例。

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汉语意为“堆子”,还有“脑包”“鄂博”两种变体叫法。据史书记载,在成吉思汗时代,每逢大事或征战时,成吉思汗必定要亲自到神山之下,摘帽挂带,虔诚祈祷,以求苍天保佑。在古代游牧于北方草原上的匈奴人,就以石块堆成敖包来作为道路或牧场边界的界标,在广阔的大草原上用它来辨别方向、区分游牧场地。久而久之,蒙古人就将其演化为祭祀天神、自然神或祖先、英雄人物的祭坛。蒙古人至今还保留着祭敖包的古老习俗。

宁城县

蒙古族服饰

蒙古族男女都喜穿长袍、靴子,都喜欢用成幅的色彩鲜艳的丝绸做腰带。男子腰带垂穗,上挂火镰、烟荷包及精巧的蒙古刀为装饰。头戴蒙古帽,以狐狸皮为多。常服有得勒(大皮袄)、屋夹(砍肩)、浅木掐(长衫)、庞裤(棉袍)等数种,皆右开襟,对扣或排扣。男服镶单边者为多,女服艳丽美观。浅木掐、屋夹皆镶绣花边或金银丝绿边。姑娘喜梳双辫,上系有饰件,用彩绸缠头或围以纱布。足履绣花鞋、靴。已婚的妇女梳双辫,辫梢折回扎紧,以与姑娘别。

宁城县

文物古迹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宁城县共发现各个历史时期不可移动文物点525处。截至2022年,宁城县有春秋战国时期南山根遗址、小黑石沟墓群,西汉右北平郡治所黑城遗址、辽中京遗址、清代法轮寺5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时代

类型

地址

级别

南山根遗址

春秋战国

古遗址

金沟乡南山根村五组南山北坡上

国家级

小黑石沟墓群

春秋战国

古墓葬

甸子乡小黑石沟村

国家级

右北平郡治所黑城遗址

西汉

古遗址

甸子镇黑城村

国家级

中京遗址

西汉

古遗址

天义镇和大明镇境内的老哈河北岸

国家级

法轮寺

清代

古建筑

大城子镇政府西院

国家级

最新更新时间:2023.9.22参考来源:

南山根遗址

南山根遗址,是周朝时期的文化遗址,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调查一批青铜器的出土情况时发现南山根遗址。南山根遗址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遗物,发现形态特征明显的器物组合群,如环耳浅腹陶鼎、陶盆及墓葬中的鸟形、铃形铜饰,补充了学界对夏家店上层文化器物群的认识。2013年5月,南山根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黑石沟墓群

小黑石沟墓群,是一处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大遗址。自1985年以来共对小黑石沟遗址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通过考古发掘,在遗址中发现,房屋、墓葬、灰坑,以及金器、青铜器、石器、陶器、骨角器、蚌器等文物。其中,青铜器的价值最高。出土文物包括贵族使用的礼器、车马具、武器、工具装饰品等,代表了中国古代北方长城地带草原青铜文明的最高水平。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城县

右北平郡治所黑城遗址

宁城县

右北平郡治所黑城遗址,黑城,清代也叫青城,蒙语哈拉浩特。在右北平郡城内发现过许多汉代文物,有“渔阳太守章”“白狼之丞”“卫多”等封泥,“部曲将印”、“假司马印”、“左门妇印”等铜印和“宜官”石印等印章;有大量新莽始建国元年铭款的钱范;有“千秋万岁”瓦当及卷云纹瓦当等建筑构件。这些文物都足以证明这座城市的重要地位。2001年,黑城遗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京遗址

辽中京遗址,始建于辽代,为辽代五京之一,是辽代鼎盛时期的都城,也是辽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金、元、明各代沿用。辽中京遗址周长15余千米,城址由外城、内城和皇城3重组成,遗址内存3座砖塔,即大塔(大明塔)、小塔(金代小塔)、半截塔(莲花塔)。大明塔原名应为大宁塔。辽中京遗址地表遗迹多是辽代建筑,基本保存了辽中京城市建筑的原貌,是研究契丹民族史的重要遗址之一。1961年3月4日,辽中京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城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19年,宁城县有自治区级非遗项目5项,市级非遗项目12项,县级非遗项目26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31人。1个传习所(辽中京手工艺坊)。

类别

项目名称

项目批次

传统音乐

宁城十番古乐

市二批

自治区三批

传统音乐

宁城铢铢镲锣鼓乐谱

市二批

自治区六批

传统戏剧

宁城评剧

市四批

自治区五批

传统美术

宁城契丹刺绣

市五批

自治区六批

传统技艺

辽中京艺术地毯织造技艺

市六批

自治区七批

民间文学

宁城传说与故事

市五批

传统音乐

宁城民间传统唢呐乐谱

市二批

传统舞蹈

宁城法轮寺查玛舞

市四批

传统戏剧

皮影戏(宁城皮影戏)

市四批

传统美术

宁城李家剪纸

市一批

传统美术

宁城剪纸

市六批

传统技艺

宁城老窖传统酿造技艺

市六批

传统技艺

宁城制瓷技艺

市六批

传统习俗

宁城大明庙会

市四批

传统习俗

宁城三座店元宵庙会

市五批

参考资料

宁城十番古乐

十番乐队由笙、管、笛、箫、唢呐、九音锣、鼓镲等乐器组成,记谱为传统的工尺谱,调式以正调、背调、隔字调为主,演奏形式以齐奏为主,曲目多以宗教音乐曲牌为主,兼顾宫廷雅乐。2011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城县

宁城铢铢镲锣鼓乐谱

宁城县“铢铢镲”锣鼓乐,它最初来自于喀喇沁中旗及周边地区的藏传佛教的寺庙里,距今已有330多年的历史。清末民初人们逐渐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入民间,“铢铢镲”锣鼓乐是一种民俗打击乐。2017年,宁城铢铢镲锣鼓乐谱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城三座店背歌抬歌

背阁是一个人背,抬阁是多人抬(又称转阁),集造型、杂技、彩扎、戏剧、音乐为一体,体现出高、难、险、美的特点,三座店背阁抬阁是民间艺术。2011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城县

宁城评剧

评剧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等称谓,主要流传于中国北方。评剧起源于清末民初,最早形成于河北唐山一带,由艺人成兆才(1874—1929年)吸收其他戏曲有关表演特征后始创而成。2015年5月,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5年12月,列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宁城县

宁城契丹刺绣

契丹刺绣,曾是北方辽代王朝契丹皇家宫廷刺绣工艺,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辽代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刺绣多用于宫廷服饰、装饰等,用料讲究、技术精湛,设色典雅高贵。2017年,契丹刺绣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产

山杏

宁城县山杏品种有辽杏,垂杏和西伯利亚山杏。杏树喜阳,耐寒,耐旱,生长快,寿命长.其果仁可以食用,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杏仁又称“苦杏仁”,可入药,能治疗多种疾病。

宁城县

黑里河山野菜

在黑里河自然保护区内,由于土质肥沃气候湿润,生长着供人们食用的三十多种山野菜,他们或花或叶或根茎,均可入菜。尤其是金针菜、蕨菜、猴腿、红蘑等,采摘后进行腌渍、消毒、脱盐等工艺,可凉拌可热炒。

宁城县

宁城闷倒驴酒

“闷倒驴”酒被排为草原人民的烈性酒之首而名扬天下。闷倒驴是内蒙草原最醇的烈酒。

宁城县

宁城老窖酒

宁城老窖酒被誉为“塞外茅台”的宁城老窖酒为国家银质奖。1992年在日本东京国际食品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在同档次评比中双双获得金奖,1994年通过了国家方圆委质量方圆认证,在市场上形成了南有茅台,北有塞外茅台的格局。宁城老窖选用本地优质高梁为原料,以河内白曲制成麸曲、多种生香酵母为糖化发酵剂,引隆盛泉、景泰泉、天聚泉三个古泉水为酿造用水。采用人工泥窖发酵,经量质摘酒,分级陈贮,合理勾兑,精心调配等工序酿制而成。

宁城县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2年,宁城县已开发旅游景区20个,国家AAAA级景区2个、AA级景区5个。宁城县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较多,这里有著名的热水温泉、打虎石水库库区、黑里河林海、辽中京遗址、西汉右北平郡治所黑城遗址、法轮寺、汉代军事哨所福峰山等著名景区。

宁城县旅游景区名录

等级

景区名称

地址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黑里河道须沟旅游景区

赤峰市宁城县黑里河镇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紫蒙湖景区

赤峰市宁城县黑里河镇

 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宁城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

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

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宁城国家地质公园道虎沟古生物化石保护区

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

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杜鹃山旅游风景区

赤峰市宁城县黑里河镇

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黑里河漂流

赤峰市宁城县黑里河镇

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大坝沟景区

赤峰市宁城县黑里河镇

参考资料:

主要景区

紫蒙湖景区

紫蒙湖,原名叫打虎石水库,2010年改称为紫蒙湖。2019年10月27日,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紫蒙湖景区于2012年开始创建,迄今已建设完成了集南岸停车场、游客中心、观光码头、酒店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片区(南岸主要功能:水上观光、皮划艇赛艇训练、渔业生产、酒店特色美食住宿)。在北岸太阳岛建设完成了集儿童娱乐、亲子动物园、彩虹滑道等项目于一体的儿童娱乐区。集三园(花园、菜园、果园)、体育广场、纪念馆、民俗馆等项目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区和集水上木屋、精品木屋、运动员公寓、蒙古包于一体的特色住宿美食区域。

宁城县

法轮寺

法轮寺原为喀喇沁中旗王府家庙,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政府西院。原系元臣济拉玛之后裔、喀喇沁部落蒙古王公的旗庙。该寺为清代较著名的十大黄教寺庙之一。法轮寺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竣工于嘉庆八年(1803年),历经58年。建在辽、金、元时期的灵隆寺废墟之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全寺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原有14幢主体建筑和8幢辅助建筑,全部建筑呈现在由南至北、由低至高的一条轴线上。建筑材料主要是砖、瓦、石、木、青砖青瓦、画栋雕梁,是全县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中最完美的一组建筑群。

宁城县

宁城温泉疗养度假区

宁城热水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西63千米处的热水镇,宁城热水温泉旅游度假区中心孔泉水温高达104℃,是全国水温最高的温泉之一。泉水中含多种微量元素,对许多疾病有很好的辅助疗效。该温泉开发利用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早在辽代,辽太宗及后继皇帝先后来此沐浴。元代鲁王册封热水塘温泉为“神泉”“圣水”。清康熙帝巡视塞外时也曾在此沐浴,至今留有康熙沐井遗址。现已在其遗址上建起了“圣泉亭”,成为度假村一景。目前旅游度假区内已建成20多家不同规格档次的疗养院、度假宾馆、商务会展中心等,有床位近2000张。交通、通讯和各种健身休闲、娱乐设施较为完备。热水镇已被建设部列为全国500家城镇建设重点。集疗养、旅游、度假为一体的花园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宁城县

藏龙谷

藏龙谷自然风景区地处燕山北麓七老图山脉,景区内怪石嶙峋、奇峰壮美,走进藏龙谷仿佛走进了颇具意境的山水画卷,这里的异峰巧石、山泉飞瀑及深林奇树共同组成了一幅幅相映成趣、妩媚动人的自然绝景。“藏龙谷”之名更是得益于酷似一条青龙的巨大岩石“青龙岩”。

宁城县

葫芦峪

葫芦峪位于宁城县西北部小城子镇高桥村。这里是地处七老图山脉的深山老林,北与喀喇沁,南与大城子镇的张麻子村相邻,是宁城县西部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之一。该景区东西长约5千米,南北宽约3千米,在深山老林中因山峰环绕状似葫芦而得名。风景区内,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刀削,形状千姿百态。遍布峰壑的奇松,破石而生,盘结于危岩奇石之上,挺立在险峰巨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景区里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山间溪水潺潺,水质清澈,可饮可浴,无愧塞外小黄山之美誉。

宁城县

对外交流

2022年8月4日,石景山区代表团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对接东西部协作工作。

2023年11月2日,内蒙古宁城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谢小双率队到仁化县考察交流种植养殖业、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经验做法。

著名人物

姓名

简介

窦景庸

窦景庸,辽中京大定府即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镇人,清宁年间及进士第,后授秘书省校书郎、少府少监、相国等,咸雍间,授枢密直学士、知汉人行宫副部署事、南院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赐同德功臣,封陈国公、监国史纂修,在辽国政治、文化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

也先

也先,是相当中国明朝中叶时蒙古瓦剌部领袖,在他统治期间瓦剌达到极盛。也先的父亲脱欢统一了蒙古东部地区,并由北元的后代脱脱不花取得了可汗之位,也先在1439年继承成为首领,向东发展,征服了女真,降伏朝鲜,并以明朝拒绝贸易之名进攻明朝,1449年在土木堡之变一战中,打败明军,俘虏了明英宗并包围北京城,后围攻不成,退行并释回明英宗

裴文和

裴文和,1940年9月,李青山带路北工作组到裴文和家乡发动群众,进行抗日宣传。裴文和积极响应,带着10余人参加了革命。1944年4月28日,裴文和壮烈牺牲

清格尔泰

清格尔泰,中国当代著名的民族语言学家、教育家,中国高等院校蒙古语文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奠基

斯琴高娃

斯琴高娃,赤峰市形象大使、著名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作品有《归心似箭》《风雨下钟山》《骆驼祥子》《大宅门》《康熙王朝》《姨妈后现代生活》《北京爱情故事》等

获得荣誉

2019年3月,被水利部公布为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18年5月30日,入选“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0年3月,入选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2020年6月,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1年1月14日,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名单。

2021年4月,宁城县上榜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第80名。

2021年8月,入选2021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3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宁城县“国家水上运动休闲基地”(文旅融合类)入选。

2022年8月,宁城县入选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1年11月,宁城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县(区)。

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推介宁城县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