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县级市,由吕梁市代管,位于山西省腹地偏西,西依吕梁山,东濒汾河水。南以虢义河与孝义交界,西依薛公岭与中阳县、离石区为邻,北沿墙板山与文水县毗邻,国土总面积117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汾阳市辖3个街道、11个镇,常住人口为40.65万人。汾阳市政府驻永和西大街9号。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汾阳市的:名称、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文化、风景名胜、对外交流、著名人物、获得荣誉等介绍

英文名

Fengyang City

别名

四阳城

面积

1179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位于山西省腹地,西依吕梁山,东濒汾河水

地理坐标

东经111°20'50"至112°0'24"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山西省

所属市

吕梁市

行政类别

县级市

下辖地区

3个街道、11个镇

行政区划代码

141182

人口

常住人口40.56万(2022年)

方言

晋语吕梁片汾州小片

GDP

264.70亿元(2022年)

人均GDP

65123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96元(2022年)

著名景点

贾家庄生态园、文峰塔等

邮政编码

032200

政府驻地

汾阳市永和西大街9号

电话区号

0358

火车站

汾阳站

政府官方网站

汾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简介

汾阳市位于山西省腹地,西依吕梁山,东濒汾河水,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干冷少雪;春季多风干旱,回暖快;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汾阳有2600多年的置县史,其中1600多年为州府郡治所。春秋时,置瓜衍县。秦名兹氏县,隶太原郡。隋朝废郡,隰城县直属介州。大业三年(607年)州改郡,复西河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汾州为西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汾州。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汾州改州为府至民国元年(1912年)废置。1948年7月12日,解放军入城,全境解放。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汾阳县,设立汾阳市。沿用汾阳县名。

汾阳市交通优越,自古被称为“秦晋旱码头”,境内青银高速、汾平高速交汇,太中银铁路贯通,高速铁路和通用机场近期开工。汾阳被誉为世界酒都,有6000年的酿造史、1500年的成名史。汾阳已形成酒的制造主导产业;重点打造“汾享杏福”现代农业科技园,发展谷子、长山药、设施蔬菜、湖羊养殖等10大特色优势产业,建设酿酒高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猪养殖等50个特色基地。第三产业以商贸流通和文化旅游等为重点。此外,汾阳市的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以白酒产业为主导的省级开发区,成立了杏花村酒业集团和酒文旅集团,储备项目达700多亿。2022年,汾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4.70亿元,居吕梁市第3位,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3.9%:60.0%:36.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96元。

汾阳市境内有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贾家庄生态园、800余年的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和太符观,近500年的亚洲最高砖塔“文峰塔”等百余处文化古迹。孕育出地秧歌、彩跷、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其中地秧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无汾不成戏”的晋剧文化,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此外,汾阳还是革命老区,1925年,创建了吕梁第一个党组织——汾阳特别支部;1931年,建立了北方第一支红军——红军晋西游击队;抗战时期,周恩来、邓小平等先后来过汾阳开展工作。

名称

春秋晋置瓜衍县。战国、秦朝时期改名为兹氏县,西晋太康初改西河郡为西河国,改兹氏县为隰城县。隋大业年初置西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西河郡为浩州,后又改浩州为汾州。上元年(760年)改隔城县为西河县。万历二十三年,汾阳,因位于河之阳而得名。据《明史·地理志》,汾阳县,奉宋金元汾阳军,汾阳军取义则因地当汾河之阳。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汾阳县,设立汾阳市,属吕梁地区。

历史沿革

先秦至隋唐

汾阳,周先为冀州之域,后属并州。

始建于春秋初期,为瓜衍县,属并州。

战国属赵,为兹氏县。

秦昭襄王二十五年(前282年),秦攻赵,拔兹氏。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地入秦,为太原郡之属县。秦统一全国后,仍名兹氏县,隶太原郡。

汉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新朝易名兹同。东汉复为兹氏县,仍属并州刺史部之太原郡。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置并州西河郡,郡治设于兹氏城,县属之,县治移于今汾阳市东关村。

西晋咸宁三年(277年),改封陈王司马斌为西河王驻兹,改郡为国,兹氏易名隰城隶之。

永安元年(304年),地归前赵(刘渊)。

以后邑先后递归后赵、前秦、前燕、后燕,拓跋珪皇始元年(396年)地归北魏。太延中(435-440年)隰城县改称什星军。太和八年(484年)复名隰城县,邑置西河郡,隶于汾州,州治设于蒲子城(今交口县蒲依村)。孝昌二年(526年)山胡起义军围蒲子,汾州移治隰城。东魏、北齐,隰城县均隶于汾州西河郡,州、郡治均置于隰城县城。北周于建德五年(576年)取汾州,废州,西河郡隰城县改隶于介州。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隰城县直属介州。大业三年(607年)州改郡,复西河郡,郡治置隰城。

唐武德元年(618年),西河郡改称浩州,属河东道。

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率兵2万人寇,太常少卿李仲文守浩州。时离石、介休诸地均陷,浩州兵力孤绝。十月秦王李世民督兵讨刘,城围稍解。

武德三年(620年)复称汾州,治隰城县故。

天宝元年(742年)改汾州为西河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汾州。州郡治所均设于隰城县城。

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县名改称西河县。

宋元至明清

建隆元年(960年)十月乙酉,晋州兵马提辖罕儒领千余骑抵汾州城子,焚其草市。北汉刘钧遣大将郝贵超领万余众袭罕儒。罕儒战死。

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汾州西河郡军置于县,宣和年间(1119-1125年)汾阳军置于县。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将银术孛谨攻汾州。纵兵四掠。知州张克戬御之。燕人先内附在城中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选劲卒挠金营,出其不意,焚烧其栅,金惧退兵。

靖康元年(1126年)六月,金兵逼汾州城下,知州张克戬坚守。河东察防使张浩、都统制张思正、转运使李宗来援。八月戊申,张思正等夜袭金人于文水,失败。己酉,复战,全军崩溃,死者数万人,思正率残部回奔汾州。九月,思正闻太原不守,与张浩、李宗奔祁、隰二县。十月,金人攻陷汾州。知州张克戬战死。

明洪武元年(1368年),省西河县置汾州(直隶州),兼领平遥、介休、孝义三县。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升州为汾州府,依郭设汾阳县,府属冀南道,府、道治所皆驻县城内。

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姜壤、王显名攻打汾州府。义军以陕西三原举人李昌言为汾州府知府,孙某为汾阳知县。六月,清端重王博洛率兵围汾州府。七月,汾州府乎,清军屠城。

清初,县仍属省冀南道汾州府。康熙五年(1666年)冀南道并入冀宁道,府与县遂隶冀宁道,府治仍设本邑。

光绪三年(1877年)旱。大饥。夏禾枯死,斗米值钱二千四百文。民掘食草木,甚有掺和泥土食者。秋八月,署知县方龙光复集绅筹捐倡赈。冬,请发常平仓、义仓、社仓。全省皆荒。

光绪五年(1879年)夏五月,汾水溢入广汇渠,裴家会,狄家社等十五村被淹。其支流由文水县与文水合入县境,决百金堡堰,百金堡、冀村等十余村被淹。秋七月。文峪河决东雷家堡堰,淹没西雷家堡等十余村。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废道府存县。民国四年(1915年),杏花村“义泉泳”产老白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甲等金质奖。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上旬,邓小平在三泉张家堡指示工卫队领导人康永和等依靠晋西北,在太原附近打游击。11月8日,周恩来在天主教堂内对八路军临时兵站人员作指示后,到文庙院内接见自愿参军的青年学生。冬,牺盟会组织的3000余自卫队、游击队员赴各战场。年底,中共汾阳县委(汾南)重新组建成立(主要在二、三区活动)。本年,河汾中学解散,师生多投身抗日斗争。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工卫队驻王家池。任应枢率汾孝国术游击队加入。4月,汾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5月,中共汾孝特委组建成立。9月20日,八路军115师343旅在王家池、舍科伏击日军,歼敌800余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县划属华北区晋中专区。同年7月,县全境解放。8月,县隶属华北人民政府晋中行署二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召开各机关、学校、工商团体及农民、市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1951年2月,青年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击侵略者。3月汾阳专区撤销,汾阳县隶属榆次专区。1958年10月,榆次专署更名为晋中专署。同年11月至1959年9月,汾阳与文水、交城合并称汾阳县,仍属晋中专区。1971年4月14日,成立吕梁地区。境域由晋中地区划归吕梁地区管辖,行署驻地离石。1996年8月20日,汾阳撤县设市,为县级市。2003年,撤销吕梁地区,设立地级吕梁市。原吕梁地区的县级汾阳市由省直辖,吕梁市代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汾阳市位于山西省腹地。位于地理坐标东经111°20'50"~112°0'24",北纬37°8'50"~37°29'10",西依吕梁山,东濒汾河水。南以虢义河与孝义交界,西依薛公岭与中阳县、离石区为邻,北沿墙板山与文水县毗邻,距省城太原96千米,总面积1179平方千米。

汾阳市

气候

汾阳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起伏较大,故气境地处断陷盆地边缘,地形候的垂直分布较为明显。气温的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随地势增高而逐渐降低,气温年内变化也较大,1981-2020年年平均气温为10.7℃,极端最低气温为-25.0℃(1990年2月1日),极端最高气温为39.1℃(2010年7月有两日),一般10月上旬最低气温降至0℃或以下,第二年4月下旬升至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419.8毫米,最多年降雨量为718.1毫米(1988年),最少年降雨量只有260.7毫米(1997年),年降水日数为73.6天,一般12月、1月降水量最少,7月、8月降水最多,占到年降水的59%;年平均日照时数2389.5小时,最少出现在2016年,为1832.1小时,最多出现在2020年,为2985.4小时;历年平均湿度为58%;全年无霜期202天(按白霜计算),平均初霜日在10月上旬,终日在4月中旬,历史最长无霜期可达253天(2002年),而最短无霜期只有127天(1981年);全年为双主导风向。境内年平均风速2.3米/秒,8级以上大风日数18.6天,4月份风力最大达3.1米/秒,8月份风力最小为1.4米/秒。

地质

地层

汾阳市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山西台背斜吕梁复背斜的东南翼,其沉积基底为一套太古界、元古界的变质岩系。至震旦纪开始有盖层沉积以来,主要发育地层系统有:早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晚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境内地层出露比较齐全,由北东向南西由老至新依次分布。其中,基岩出露面积约340平方千米,约占境域总面积的29%,新生界第三系无大面积出露,仅见于沟谷等处,第四系分布最广,山区、丘陵、平原均有大面积覆盖,约占境域总面积的71%。

构造

汾阳市境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从太古代到中生代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在长期不同地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褶皱、断裂。汾阳境内褶皱构造主要表现为宽缓的向斜和背斜构造,走向多为北东向,在丘陵区,褶皱构造被第三系、第四系地层所覆盖。主要包括:上庄村背斜、瓷盆沟背斜、韩家垣背斜、孝臣村背斜、安家岭背斜、北马庄背斜等。汾阳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以张性断裂为主。较大断裂多以北东向展布,且多发育于山前及丘陵区,较小断裂则以北西向延伸。主要断裂结构有,山底——黄采坡正段层、桑枣坡——安上断裂、阳城断裂、聂生村断层等。

地形地貌

汾阳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平均海拔1414米,自然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各占1/3左右,西北部为山区,系吕梁山支脉。这里峰峦重迭,灌木丛生,并有部分森林,主要山峰有石华崖、董家梁、墙板山、元宝山、薛公岭等,海拔均在1700米以上,其中石华崖2043米,是市内最高峰。中部和西南部为黄土丘陵区,沟壑纵横,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海拔在1300米左右。东南部为平原,是太原盆地的一部分,海拔最低处724米。

  • 山地

位于汾阳市境西北部,为吕梁山正脊部分。海拔平均在1200~2094米,相对高差858米,面积444平方千米,占该市总面积的37.65%。山区山高坡抖,沟深石多,地表主要为前寒武系古老岩系及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分布,并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植被繁茂。海拔1800~2094米,地表切割强烈,切割密度为251~500米/平方千米,切割深度为500~1000米。冲沟发育,沟谷狭窄,呈“V”字型,坡度为45°左右,谷壁多见陡崖。

  • 丘陵

位于汾阳市西北和西南部,海拔在800~1200米之间,相对高差400米,面积为348平方千米,占该市总面积的29.51%。此区内,东部为黄土台地,西南为黄土丘陵。丘壑地区,沟壑纵横,天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黄土台地为缓浅沟,切割密度250~500米/平方千米。

  • 平原

位于汾阳市东部和东南部,为太原盆地的一部分,海拔750米左右,面积387平方千米,占该市总面积的32.82%,为主要农作物耕作区。以离石黄土为主,并夹有亚黏土和亚砂土。地面平坦,微向盆地中心倾斜。地面坡度3°~8°。地表切割密度在250米/平方千米以下,切割深度50米左右。工业小区地形相对较为平坦,属于平原地貌单元。

水文水利

水文

汾阳市全境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文峪河支系,地表水主要以河流及泉水为主,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120万立方米。境内河流大多呈南北流向,多源于山区及丘陵区,上游由众多小冲沟汇聚而成,谷深河窄,呈“V”字型发育,下游多呈“U”字型平缓河床。境内河流为季节河流,主要有中部的峪道河、向阳河、禹门河,南部的阳城河;东部的文峪河、磁窑河等。其中文峪河最大,它与磁窑河由文水入境于孝义境内汇合注入汾河。

  • 禹门河

文峪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吕梁山东麓黄芦岭岭底村,自西向东经任家山、张家堡、岳村、肖家庄乡何家庄村附近流入文峪河。全长27.3千米,流域面积224.31平方千米。

  • 向阳河

向阳河,发源于汾阳西黄芦岭东麓向阳峡,从源头岭底村起,向东行,名三十里桃花洞,到石夹口(峡口)折向东偏南行,经向阳村、褚家沟、坡底、宋家庄,折向东南行,到圪垛村出谷,河长20.7千米,流域面积68.9平方千米,为禹门河分支。

水利

截至2020年底,汾阳市拥有大中小型水库5座,节制闸5个,万亩以上灌区5处。

  • 水库

褚家沟水库建于宋家庄乡褚家沟村东,属向阳河系。1970年10月开工,1971年10月竣工。集流面积51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282万立方米。坝高32米,坝顶长125米,坝顶宽4米,总库容量335万立方米,防洪库容40万立方米,淤积库容2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60万立方米。溢洪道断面3×3.5平方米,最大泄洪量5立方米/秒,涵洞断面1.6×0.8平方米,最大泄洪量2立方米/秒。原设计用多级提水,灌溉两旁高旱塬地2.6万亩,后因二级提水灌溉费高效低而终止。现灌溉面积仅有库下沿河土地300亩,是一座灌溉养鱼的两用水库。

土壤

汾阳市境内土壤有三种,棕壤,褐土,草甸土。棕壤,分布在万宝山乡西北部的墙板山、石桦崖、董家梁、元宝山等海拔1820米以上的高中山区,有典型的山地棕壤一个亚类,面积16444.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9%,土层较厚,遍体微酸性——中性反应;褐土,是该市主要的土壤类型,广泛分布于西部和中部的12个乡镇,东部的见喜、冀村等乡镇也有少量分布。总面积1216862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9%;草甸土,主要分布于河谷平原一级阶地及各交接洼地中,洪积扇缘也有小面积分布。演武、城子、肖家庄、冀村、杏花、贾家庄等乡镇多见。是县内主要农业土壤类型之一,面积329211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8.6%。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汾阳市有耕地4.08万公顷,其中水浇地2.19万公顷,旱地1.89万公顷;有园地1.3万公顷,其中果园1.29万公顷;有林地4.03万公顷,其中乔木林地1.35万公顷,灌木林地2.56万公顷;草地0.28万公顷,全部为其他草地;有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9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0.25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16万公顷;湿地0.01万公顷,全部为内陆滩涂。

矿产资源

截至2022年末,汾阳市境内成矿地质条件好,矿产资源较丰富,矿业开发正在发展中,主要矿种有:煤、白云岩、石英砂岩、石灰岩等十余种。其中,煤总面积约102平方千米,地质储量约10亿吨,主要分布在三泉镇、石庄镇、杨家庄镇、阳城乡;铝土矿是汾阳市较有优势的矿种之一,已查明的矿区面积达9.5平方千米,探明的地质储量约6900万吨,主要分布在石庄镇、杨家庄镇辖区内;白云岩矿,初步划定矿区范围约4平方千米,地质储量约1.2亿吨,分布在汾阳市峪道河镇、栗家庄乡;石灰岩,矿区面积约30平方千米,地质储量约15亿吨,主要分布在汾阳市边山丘陵区栗家庄乡、峪道河镇、杨家庄镇、杏花村镇、石庄镇。

水资源

截止至2022年底,汾阳市境内水资源总量1.6亿吨。据汾阳水利志记载,2010年,汾阳市水资源总量9317万立方米,地表水可用量1962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7720万立方米,系水资源严重短缺城市。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27立方米,亩均占水资源量130立方米,远远低于山西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80立方米、亩均占水资源量200立方米,吕梁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38立方米、亩均占水资源量165立方米之水平。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汾阳市植物分类为乔木、灌木、草、药用植物四类。受地形、气候、水文及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各类植被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并呈自然穿插。海拔1600米以上的高中山区,有天然植被、次生林木、林下灌木,植被覆盖率约70%;海拔1200~1600米之间的阳坡、半阳坡地带,生长有辽东栎林、山杨林等植被,林中灌木有绣线菊、黄蔷薇、沙棘等植被;海拔800~1200米的低山和低中山区,为疏林地带,以灌木及草丛、混杂林和灌木丛下为主,在西北中山地区的阳坡和半阳坡林间空地、林缘的阴湿地带,有次生土庄、连翘灌木类植物覆盖;海拔低于800米的丘陵及平原地区,以草木类植物为主,草木类植物有苔草等,灌木类有荆条等。

截至2021年3月,汾阳市共登记古树名木共11种、201株,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其中,汾阳市古贤庄村有一颗树龄超1500年的古贤槐,相传为汉代右丞相王陵母亲的家族所栽种。

汾阳市

动物

汾阳市已发现的陆栖动物共140多种,鸟类100多种,有褐马鸡、云雀等,其中褐马鸡属于世界珍禽、国家一类野生保护动物;哺乳类30多种,有金钱豹、狍子、野猪等;两栖类有青蛙、蛇、蟒三种,爬行类有壁虎、蝎子、蚯蚓、蜈蚣等10种。此外,汾阳市还有白鹭、白骨顶鸡、猫头鹰等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 褐马鸡

褐马鸡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体高约60厘米,体长1-1.2米,体重5千克,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尾巴高高竖起。翅短,不善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汾阳市

自然灾害

汾阳市地处吕梁山区,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境内遭受过干旱、洪涝、冰雹、霜冻、虫害、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多种自然灾害。截止2021年底,汾阳市查明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184处,其中滑坡9处,崩塌157处,泥石流6条,地面塌陷12处。

2021年10月2日至10月7日,山西省37条河流暴发50立方米/秒以上的洪水,强降雨过程中,组织12万多人转移避险,无一人伤亡,据统计,全省累计实施临时救助56568人次,其中救助低保、特困人员28722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3824.5万元。汾阳市贾家庄镇的古浮图村,古浮图村是汾阳市的有机高粱种植基地,受到强降雨影响,数万亩的有机高粱地被浸泡在水里。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2月29日,汾阳市市下辖3个街道、11个镇,市政府驻永和西大街9号。

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行政区划代码

区号

邮政编码

下辖地区数量

下辖地区

汾阳市

141182

0358

032200

3个街道

文峰街道、太和桥街道、西河街道

11个镇

贾家庄镇、杏花村镇、冀村镇、肖家庄镇、演武镇、三泉镇、石庄镇、杨家庄镇、峪道河镇、阳城镇、栗家庄镇

参考资料:

政治

汾阳市主要领导一览表

中国共产党汾阳市委员会

书记

李正奎

汾阳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白小勤

汾阳市人民政府

市长

贾永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汾阳市委员会

主席

王云照

信息统计截至2023年11月25日,参考资料:

人口

人口数量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截止至2020年末,汾阳市常住人口为407647人,其中城镇的人口为207473人,占50.9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00174人,占49.10%。0-14岁人口为74666人,占18.32%;15-59岁人口为259932人,占63.76%;60岁及以上人口为73049人,占17.9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1848人,占12.72%。男性人口为205922人,占50.51%;女性人口为201725人,占49.49%。2020年,汾阳市共登记出生人口为5106人,出生率为11.75‰;死亡3282人,死亡率为7.55‰,自然增长率为4.20‰。

民族

截至2022年末,汾阳市以汉族为主。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有24个少数民族,其中以满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和壮族为主。少数民族常住人口280人,流动人口300多人。在汾阳市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口,61%分布在城关镇,其余39%分布于杏花村镇、冀村镇、演武镇、三泉镇等。

语言

汾阳市汉语方言属晋语吕梁片汾州小片。汾阳地处吕梁山和晋中盆地之间,其方言特点有些和吕梁山区的离石、方山等县的方言,是一致的,如平声分阴阳,古平声全浊声母字“盆、桃、骑、齐”等都读送气声母等。有些特点和晋中部分地区的方言特点相同,和吕梁山区的方言不同。汾阳方言可分为三片,文峪河以东的冀村镇、演武镇、城子乡方言接近文水方言,称为东乡方言片;三泉河以南的三泉镇、石庄乡方言接近孝义方言,称为西南乡方言片;其余十三个乡镇的方言大体是一致的,该市称为中部方言片。

宗教信仰

汾阳市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四大教,佛教起源于北魏时期(386-557),道教于唐宋时期(618-1279)比较兴盛,天主教于十七世纪中后期传入汾阳市,基督教于十九世纪末传入汾阳市。

截至2023年5月,汾阳市有宗教活动场所23处,教职人员24人,宗教团体4个,信教群众约16000人。其中,佛教:活动场所8处,教职人员8人,信教群众约6800人;道教:活动场所3处,教职人员3人,信教群众约3900人;基督教:活动场所4处,教职人员5人,信教群众约3900人;天主教:活动场所8处,教职人员8人,信教群众约1300人。经批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有23处,其中天主教8处,天主教总堂、杨家庄教堂等活动点。基督教4处,基督教南水井总堂、城子村活动点、三泉村活动点、阳泉村活动点。佛教8处,杏花镇小相村护国灵岩寺等。道教3处,峪道河镇马刨神泉水母观、贾家庄镇生态园三星殿、三泉镇上庄村关帝庙。

经济

综述

汾阳市在“十三五”期间GDP年均增速超过20%,连续3年位居山西省第一位,白酒产业加快升级,相继获得“世界十大烈酒核心产区”和“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最佳酒文化旅游城市”荣誉称号。截至2022年,已形成酒的制造主导产业;重点打造“汾享杏福”现代农业科技园,发展谷子、长山药、设施蔬菜、湖羊养殖等10大特色优势产业,建设酿酒高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猪养殖等50个特色基地。第三产业以商贸流通和文化旅游等为重点。

2022年,汾阳市GDP累计完成264.70亿元,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3位,增速居第4位。2022年人均GDP完成65123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58.8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5.61亿元;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3.9%:60.0%:36.1%。

第一产业

2022年,汾阳市发展谷子、酿酒高粱、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花生、食用菌、长山药、芦笋、中药材、设施蔬菜、湖羊养殖十大特色产业。优质酿酒高粱种植面积达10万亩,特优产业基地17.5万亩,省级、吕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汾州核桃、汾阳酿酒高粱、冀村长山药、汾州小米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汾都香”小米获“中国好粮油”称号。

2022年,汾阳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9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5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1.73亿公斤;米总产量1.25亿公斤;谷子总产量732.16万公斤;高粱总产量3418.13万公斤;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1.46万吨;瓜果类种植面积952.1亩,产量1528吨;核桃产量8426吨。

第二产业

汾阳市第二产业已形成酒的制造业、能源工业、材料与化学工业、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其中杏花村酒业集团作用整合提升地方酒企,加快推进华樽酒业3万吨、芦荟清王1万吨、汾河4800吨、新晋商酒庄3000吨、瓮头青生态养生酒等项目投产,力争年内新增产能5万吨、规上企业5户,白酒产量达到25万吨。

截至202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58.85亿元,汾阳市材料与化学工业增势良好。白酒16.64万千升;商品混凝土64.48万吨;玻璃包装容器4.65万吨;纸制品3140吨。焦炭263.38万吨;洗精煤146.34万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6.5亿元;利润总额68.6亿元。

第三产业

汾阳市第三产业以商贸流通和文化旅游等为重点。截至2021年,汾阳市年接待旅游者增加到386.15万人次,年旅游业旅游总收入增加到31亿元,被评为“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阳城商贸物流园区试运营项目5个,全市电商超过1000户、网上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

截至202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5.61亿元。道路运输业,营业收入为4.08亿元;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为1.05亿元;公共设施管理业实现营业收入5973.9万元;零售和餐饮零售额69.19亿元;餐饮收入4.42亿元。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1年,汾阳市有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产业园区,分别是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阳城商贸物流经济开发区、演武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三泉焦化工业园区、栗家庄食品工业园区、一城一带、一区五园、肖家庄科技工业园区。

  • 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

汾阳市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6年5月省政府批复设立为省级开发区。开发区规划面积1821.4公顷,按功能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区。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遵循板块化发展、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的指导思想,以汾酒集团为龙头,上游发展酿酒高粱种植,下游发展酒糟养殖。开发区新建年产白酒十万吨的中汾酒业已于2014年底部分投入生产。 

汾阳市

  • 演武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汾阳市演武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面积5000亩,重点引进轮胎翻新,超细橡胶粉,钢丝胎裂解等高新技术,提升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形成了收购、初加工、深加工不断延伸的产业链。阳城乡、演武镇一带有着50多年从事废旧轮胎回收、加工的历史,年回收废轮胎500余万条30余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废旧轮胎回收集散地,并形成废旧轮胎回收、剥胎、钢圈利用、制造鞋底、皮罐、再生胶粉等产品的橡胶再生利用产业链条。

汾阳市

社会事业

教育

截止2022年6月底,汾阳市中小学校共105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公办4所、民办1所),在校生8241人;职业高中2所,在校生2013人;初中22所,在校生13319人;小学及教学点76所,在校生29732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生500人,其中初中段75人,小学段42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68人,其中初中段26人,小学段42人。各级各类幼儿园共141所,其中公办园110所(包括教科局直属公办园3所,乡镇中心园12所,村办园95所),民办园31所(其中普惠性民办园13所)。该市创建省级示范园2所、吕梁市一类园2所。该市3-6岁入园幼儿15236名,入园率98.41%。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4955人,有中小学公办教师3835人;有占中小学编制的幼儿教师158人。汾阳市学校主要有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省汾阳中学、汾阳市第五高级中学、汾阳市高级职业中学等。

  •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有硕士、本科两个办学层次,前身系山西省汾阳高级护理学校,由美国基督教华北公理会于1923年创办,1996年改为现名,学校占地面积508亩,建筑面积14.68万平方米,规划占地面积1000,设置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眼视光医学等12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70余人,外聘教师160余人,附属医院具有卫生专业技术职称临床教师9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20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339人。

汾阳市

卫生健康

截止至2022年末,汾阳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87个,比2021年增加14个,同比增长3.0%,其中医院18个(含汾阳医院),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技术人员3469人,比2021年增加78人,同比增长2.3%,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90人,注册护士1558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778张,其中医院床位数2277张。

主要医院

名称

等级

地址

山西省汾阳医院

三甲综合医院

山西省汾阳市胜利街186号

汾阳市人民医院

二甲综合医院

山西省汾阳市英雄南路57号

汾阳市中医院

二甲中医院

旧院:八槐街18号

新院:汾州大道质监局南侧

汾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二乙妇幼保健院

胜利西街中段北侧

参考资料:

  • 山西省汾阳医院

山西省汾阳医院创建于1889年,前身是美国基都教会华北公理会创办的教会医院。1985年6月,更名为“山西省汾阳医院”,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占地面积7.7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155张,设临床、医技科室62个,有职工1726人。医院是吕梁市规模最大的医院,是山西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汾阳市

科技

截至2021年,汾阳市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推动规上企业创新全覆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创建科技型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规上企业全部设立技术研发中心,驻汾单位科技研发成果更多应用于汾阳发展,多领域争取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承接省“三个百项”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显著增长,实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的突破。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杏花村汾酒集团建设成高科技领军企业,支持汾酒集团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截止2022年12月,汾阳市商拥有有效专利量360个。已有7个科研项目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其中国家级创新奖1个,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山西省创新奖1个。其中游汾阳丰源网架钢结构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网架空心球智能焊接技术获国家专利。

文化

截至2022年末,汾阳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博物馆1个,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27.29万册,同比增长0.8%;文化馆1个。

汾阳市先后主办或承办汾阳电影青年狂欢节、86358电影短片交流周、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全国第八届烹饪技能竞赛(山西赛区)、吕梁文学季、第二十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等重大活动。

  • 汾阳市博物馆

汾阳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1997年从市区东大街善美园迁入南大街关帝庙,是汾阳唯一的国有综合型博物馆。汾阳市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158件,其中等级文物321件。藏品以瓷器、墓志居多。1998年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先后推出汾阳王郭子仪纪念堂陈列、明代数学家王文素生平及学术成就展览、夏汾高速公路出土文物展览等。2012年以后,关帝庙恢复其原有风貌,而不再具备陈展功能。2021年,汾阳新建博物馆(含智慧非遗展馆)项目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 汾阳市图书馆

汾阳市图书馆是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服务的公共文化设施。其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存;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开展社会教育。市图书馆位于市内繁华的鼓楼西大街7号楼,面临实验小学,坐落在景色宜人的文化广场。汾阳县图书馆于1924年成立,1938年日寇侵华损毁。1979年汾阳县图书馆重挂牌(1996年更名汾阳市图书馆),2021年在事业单位改革后并入文化中心。2022年汾阳市图书馆重新独立。现馆1999年落成,馆舍面积3093平方米。

汾阳市

  • 汾阳市文化馆

汾阳市文化馆成立于1950年,是全民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负责该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动组织、辅导培训、统筹协调和市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调查、搜集整理、成果展示及保护传承等工作。2004年6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馆”。汾阳市人民文化馆位于汾阳市文峰街24号,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内设办公室、文艺部、美术部、少儿辅导部、文学创作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音像工作室、音乐舞蹈排练室、公益文化大讲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室等。

汾阳市

体育

截至2022年末,汾阳市共有1个体育馆。体育健身场所还有禹门河公园、城市广场等。包含三位扭腰器、太极揉推器、双位漫步机等体育器械,在汾阳市166个村、39个社区达到全覆盖。常态化组织羽毛球、乒乓球、门球、跳绳、太极拳、太极气功等项大赛。2023年5月,汾阳市举办了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拔河比赛,山西省近百名运动员参加了该次比赛。2023年9月,“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汾阳市贾家庄举办半程马拉松赛,本次赛事设半程马拉松(21.0975千米)和迷你健身跑(6千米)两组,来自全国10余个省市的近5000名跑步爱好者参加比赛。

  • 汾阳市体育场

汾阳市体育场位于文峰西街,城市广场东侧,2012年完成改造,占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32.16㎡,设有标准8道400米塑胶跑道、1个人造草坪标准足球场、3个全封闭塑胶地面篮球场(2个训练场地、1个标准比赛场地)、2个标准门球场、1个全封闭网球场和1个羽毛球馆。全场观众席可容纳1万人,主席台设有70余人的席位。 

汾阳市

环保

汾阳市在“十三五”时期,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9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建成20个吕梁市美丽宜居示范村和4个汾阳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杏花村镇、贾家庄镇先后被评为“中国特色小镇”。

截至2022年,汾阳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成功退出全省后十,河流出境断面稳定达到三类水质标准,2022年全年二级以上天数228天,比2021年增加了12天。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汾阳市坚持“双碳”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年新增地表水200万立方米。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完成造林7000亩黄河流域防护林3000亩,市域绿化覆盖率达到43.95%。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汾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3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2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8.4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6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1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2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26万人,累计发放“社会保障卡”43.86万张。汾阳市养老机构主要有汾阳市东南老年公寓、石庄镇养老院、西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福利机构主要为汾阳市社会福利院。2023年,汾阳市共为160名有托养需求的残疾人开展托养服务,服务对象所辖乡镇主要有杏花村镇、冀村镇、栗家庄镇等。

交通

综述

汾阳是吕梁地区及山西中部地区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自古就有“秦晋旱码头”之称以市区为中心,北有太中银(太原至宁夏中卫市和银川市)铁路,西有青银高速公路(青岛至银川高速公路夏汾段),东有307国道,340省道,南有邢汾(邢台至汾阳)高速。

公路

截至2022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为1128.98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50.54千米。在2000年10月,吕梁首条高速公路——夏汾高速公路开通。夏汾高速公路从夏家营至汾阳,全长56千米。2007年12月,全长170.297公里的太原到吕梁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沿着G20青银高速吕梁段一路向西,可直达吕梁山腹地。这条路连接起交城、文水、汾阳、离石等地。2015年12月,邢(河北邢台)汾(山西汾阳)高速公路全线贯通通车。该线路分别与国家高速公路网中京港澳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等相交或延伸后搭接。汾阳市国道307线全长55.77千米;省道340(三泉线)9千米,省道222(汾屯线)18千米,省道223(汾张线)12千米,省道243(路汾介线)7千米,共计47.7千米;县乡道路349条,共计1032.18千米。

铁路

汾阳境内太中银铁路贯穿全境,列车构造时速160千米。其在汾阳境内安全保护里程为33.913千米。太中银铁路吕梁境内有5个站点,汾阳火车站是其中之一,五个股道。两条正线,三条到发线,北侧为太原方向,南侧为银川方向,属于客运三等站,位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安上村东,北望子夏山,夏汾高速北侧2.5千米,距离汾阳城19千米。汾阳火车站建筑面积2499.37平方米,框架结构,2010年5月被确定为4个县级样板站之一,2011年1月09日正式投入使用。

汾阳市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12月,汾阳市道路名称、标牌、公共图形标志共14处,出租车有500辆。汾阳市从2023年5月1日起,实行免费乘坐公交政策,市民可免费乘坐汾阳境内公交车。 汾阳市公交共计运行线路15条,公交车辆112台。2016年9月新增110台新能源电动车。2017年12月10日起,汾阳6路公交和孝义5路公交实现互联互通。两市的公交公司各自投入公交车辆,共同调度。

文化

综述

汾阳有1600多年为州府郡治所。如今的汾阳市区便是由原来的汾州府城、汾阳县城发展而来。汾阳是革命老区,1925年,创建了吕梁第一个党组织——汾阳特别支部;1931年,建立了北方第一支红军——红军晋西游击队。汾阳市有古生物化石遗址、新石器遗址和70多处文化古迹。有明代南薰楼、国内砖塔第一高塔文峰塔、金代建筑太符观等。该市的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是中国代表性的酿酒工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

汾阳市居民早餐食干粮、稀饭,外加小菜。稀饭为小米粥,有时加煮各种豆类和瓜类,干粮则多食玉米面窝窝头、红薯等;少数则以白面馍馍、饼子、烙饼为常食。有时在稀饭中加煮面条,俗称“和和饭”,食之别有风味。午餐以各种面食为主,有杂面剔尖儿、抿尖儿;白面揪片、面条、拉面、拨面、刀削面、圪团儿,并以各种应时蔬菜、粉条、豆腐之类制成炒菜,烩菜拌食。在冬春季节,早晚喜食炒面,炒面有甜(掺入红枣)、有成(调入盐和小茴香),晚餐与早餐略同。

  • 旋粉

汾阳旋粉是流传于汾阳市境内的一种传统凉拌菜类特色食品,其外表呈浅黄色,晶莹透亮,其质柔软润滑,食之清凉爽口。长期以来,它一直是汾阳人引以为豪的一种美食,同时也是汾阳人逢年过节或待客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汾阳市

  • 汾阳月饼

汾阳月饼,属汾州美食的一部分,当地人俗称“芝麻月饼”“汾阳家月饼”等。汾阳月饼,以和了油的发面为皮,烤熟后皮质酥松,极易消化。馅料以益气养血,健脾暖胃,驱风散寒的红糖为主,配以当地产的汾州核桃仁、芝麻等辅料。

汾阳市

  • 汾阳和(huo)子饭

“和子饭”,其基本组合为小米、薯类、蔬菜和各种面制食物饭菜合一,是所谓“调和饭”。由于地域差异,各地“和子饭”的制作方法、辅料配备又各具特色。有以小米为主,加煮红薯、山药蛋、黄豆、糊面的;也有米面各半,加煮南瓜、白菜、拌面的;还有米少面多,加煮大量萝卜条的……层次低的叫“糊面和和饭”,中等的叫“和子饭”,高档的称“流尖菜稀粥”。 

汾阳市

习俗

  • 婚嫁

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需经议婚、定婚、纳彩、迎娶等环节。联姻讲究门当户对,同姓亲戚或同族不得联姻。婚龄男女一般在20-30岁之间。男方家长请媒人提亲,男方择日携带彩礼至女家,女方回赠礼品。迎娶时男方请鼓乐队,女方雇守亲老妇。迎亲仪队到女家后宴待新郎,新娘在伴娘搀扶下步入庭院,向天地神灵、祖先、亲戚、父母行跪拜礼。婚后第二日女方长辈前往男家拜见亲家,邀请女儿女婿次日回门。婚后第三日回娘家。近现代,定婚、迎娶、出嫁等习俗趋向简洁,婚礼崇尚节俭。

  • 丧葬

汾阳地区的丧葬习俗依照古训,包括报讣、入殓、举丧、出殡、安葬和祭悼等环节。报讣后,家人身着孝服向亲友通知丧事。出殡当天,有各种仪式和祭品,如长明灯、纸扎、挽联等。出殡时,孝男持纨前行,孝女坐车送葬。安葬后,每七天举行一次祭悼活动,称为“烧七”。以后头周年、二周年、三周年、九周年都要隆重祭悼。近现代,丧葬礼俗简化,取消封建迷信仪式,一切从简,不烧纸扎。

  • 贺宅

民间建宅造屋为重要事件,需请人测定方位、地形,并设宴款待工匠。新居落成后,于农历四月、八月迁居,亲朋好友前来祝贺乔迁之喜,俗称“暖房”。50年代至80年代初,单位、集体建造楼房举行“奠基仪式”,个人建房者剔除迷信色彩。80年代后,起房盖舍者增多,贺宅习俗盛行。

  • 春节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民间最传统盛大的节日。在汾阳,腊月三十是最忙的日子,俗称“忙年”。中午,家家户户要吃羊肉“翻身火烧”,意为一年熬到头,祈盼翻身好日子。到了晚上七点左右,大人小孩儿开始守岁,在汾阳是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各人终夜不眠,俗称“熬年”。“熬年”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要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 汾阳传统民俗“窜黄蛇”

即转九曲黄河灯阵是流传于汾阳市峪道河镇后沟村的一种民间社火活动,是每年元宵节期间民众自发组织的敬神、祝福、娱乐的活动。汾阳传统民俗“窜黄蛇”的起源于发展均与后沟村的华严庵密切相关,它是华严庵供养佛祖的供养方式之一。据华严庵现存碑记载,可知华严庵建于明万历年间。因此,汾阳传统民俗“窜黄蛇”至少起源于明代。

汾阳市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末,汾阳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吕梁市文物保护单位6处、汾阳市文物保护单位115处。主要为古生物化石遗址、新石器遗址以及 70 多处文化古迹。

汾阳市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级别

批次

类别

单位名称

年代

地址

国家级

第五批(2001年)

古建筑

太符观

金至清

杏花村镇上庙村

第六批(2006年)

古建筑

汾阳五岳庙

元至清

三泉镇北榆苑村

文峰塔

明至清

文峰街道建昌社区

杏花村汾酒作坊

杏花村镇东堡村

第七批(2013年)

古墓葬

东龙观墓群

宋、金、元

阳城乡东龙观村

古建筑

柏草坡龙天土地庙

元至民国

峪道河镇柏草坡村

省级

第二批(1986年)

古遗址

杏花村遗址

新石器

杏花村镇东堡村

峪道河遗址

新石器

峪道河镇

北垣底遗址

新石器

栗家庄乡北垣底村

古建筑

后土圣母庙

栗家庄乡田村

第三批(1996年)

古墓葬

狄青墓

峪道河镇刘村

古建筑

关帝庙

市区庙前街

第四批(2004年)

古建筑

虞城五岳庙

阳城乡虞城村

法云寺

三泉镇平陆村

堡城寺龙王庙

峪道河镇堡城寺村

峪口圣母庙

峪道河镇峪口村

齐圣广佑文庙

三泉镇义丰北村

报恩寺

元、明

市区卫巷街

禅定寺

元、明、清

阳城乡普会村

近现代

汾阳铭义中学

1915年

市区英雄北路

参考资料:

  • 太符观

太符观,位于汾阳市杏花村镇上庙村西北部。始建年代不详,据观内现存碑、碣记载,金承安五年(1200)创建醮坛;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增建紫薇阁;清顺治十四年(1657)重修五岳殿;1978年对全庙进行整体维修。现存正殿整体保持金代建筑结构形制,为金代遗构;其余建筑均为明代遗存。各殿宇中彩塑、壁画和悬塑保存较为完整。2001年6月25日第五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汾阳市

  • 文峰塔

文峰塔,俗称建昌塔。位于汾阳市文峰街道办事处建昌村东。明末施建,清初完工。砖石结构,平面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塔。座底宽(深)15.75米,通高84.93米,其高度位居全国古塔前列。通体线条斜直向上,收分显著,出檐甚短。塔体内部为“双层套筒式”结构,中心部位为塔室,外围塔壁间夹以踏道,逐层折上,可至十三层。塔室内设新塑观音及十二生肖,每层1尊。据有关文献记载,该塔的发起和主要督建者是汾阳当时最有名望的封建士大夫朱之俊。2006年5月25日第六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汾阳市

  • 杏花村汾酒老作坊

杏花村汾酒作坊,位于汾阳市杏花村镇东堡村卢家街西端,总占地面积约1.12万平方米。南院落群统称为“杏花名迹园”,北院落群由并列的五个院落组成。由东向西依次为“杏花村”院(以门额命名)。“作坊院”内保存民国建筑6栋,院落布局完整,建筑结构稳定,保存完好。“宝泉”院内仅存古井亭一座,亭内有古井一眼。据《汾阳县志》记载,清光绪元年(1875)汾阳县王姓乡绅在“甘露堂”遗址上投资成立了“宝泉益”酒坊,1915年更名为“义泉泳”,1919年晋裕汾酒有限公司成立,此地成为晋裕公司造酒厂。2006年5月25日第六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汾阳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止2022年6月,汾阳市有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汾阳地秧歌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省级非遗项目11项,吕梁市级项目8项,汾阳市级项目83项。非遗传承人233人。

汾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名录)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级别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6

国家级

汾阳地秧歌

传统舞蹈

2008

国家级

汾阳围铙

传统音乐

2013

省级

汾孝秧歌

传统戏剧

2009

省级

峪道河马跑神泉传说

民间文学

2009

省级

汾州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

2019

省级

竹叶青酒泡制技艺

传统医药

2019

省级

串黄蛇

民俗

2008

省级

汾州八大碗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9

省级

汾阳王酒传统酿造工艺

传统技艺

2006

省级

参考资料:

  •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酿酒工艺,是中国传统白酒酿造的正宗血脉。它不仅源远流长,衍生了众多其他酒类的酿造技术,而且对汾酒产区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对全国广大地区的酒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以晋中平原的“一把抓高粱”为原料,用大麦、豌豆制成糖化发酵剂,采用“清蒸二次清”等酿造工艺酿制完成,其酿制包括制曲和酿酒两个阶段,需经制曲、发酵、蒸馏等工序1932年,全国著名微生物和发酵专家方心芳先生把汾酒酿制工艺归结为七大秘诀:“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时,粮必得其实,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后经汾酒人的实践,又增加了“料必得其准,工必得其细,管必得其严”,成为“十大秘诀”。2006年,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 汾阳地秧歌

汾阳地秧歌分“武场秧歌”与“文场秧歌”。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武场秧歌,是一种以舞蹈表演为主的民间艺术。作为有鲜明特色的地方舞蹈,汾阳地秧歌载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卷》。汾阳地秧歌,也称“捣秧歌”。演员在平地上边打边舞,叫做“掏场子”;走街串户,贺喜拜年叫做“排街”,排街时,歌手即兴演唱的四六句子,叫“过街板”。在山西现有的三十多种秧歌中,汾阳地秧歌有着非常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与其他民间舞蹈相比,汾阳地秧歌表演难度大,有许多翻身、踢腿、旋子、下叉的武术动作,需要有扎实的功底。

艺术

  • 汾阳石雕

汾阳石雕多指石碾、石磨等生产工具和碑刻艺术。石磨是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通常由两个圆石做成。石碾是使谷物等破碎或去皮用的工具,由碾台(亦叫碾盘)、碾砣、碾框、碾管前、碾棍等组成。碑刻是将字或画书写或复写于平整的石板上,然后镌刻而成。过去,汾阳石雕是石匠艺人的一种谋生行当。汾阳石雕因取材讲究,均为坚实、耐风化的本地红砂石和青石,所以汾阳石雕石刻不易破碎,耐性好。

汾阳市

特色村落

汾阳市有中国传统村落7处,分别为杏花村镇东堡村、阳城乡虞城村、三泉镇巩村、三泉镇南马庄村、三泉镇任家堡村、三泉镇东赵村、峪道河镇下张家庄村。

  • 汾阳市杏花村镇东堡村

汾阳市杏花村镇位于吕梁山东麓子夏山下,汾阳市境东北部,东堡村是杏花村镇e镇落地核心区,距市区15千米,占地面积18.67平方千米,共有耕地6700亩,人口5080人,境内有新石器遗址、汾酒老作坊等多处文物古迹。杏花村镇东堡村作为远近闻名的酿酒专业村,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村围绕白酒生产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该村注册电子商务的主体已过百户。2016年12月,东堡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汾阳市

  • 汾阳市三泉镇巩村

汾阳市三泉镇巩村位于汾阳市西南部,因历史事件而命名,村西有兹氏城遗址,故得名巩村。巩村距离汾阳市内10千米,全村七、八百人口属丘陵地区。2300年前汾阳县城古城就在该村,有古城基,有吕梁碑记。根据山西省文物局记载、汾阳文物考察,该村的历史可追溯到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能够有据可查的是到了2300年前的西汉时期。这个村的文物古迹很多,因保护古城墙遗址,汾平高速举高跨越建设,现保留的古建筑明朝时期较多,其中有一座48孔四合院保存完好。2016年12月,巩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特产

  • 冀村长山药

2013年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冀村长山药条块顺直,块茎肉质肥厚,直径5厘米左右,圆柱形,表皮光洁色淡,有紫红斑,根毛细而稀少,皮薄、薯肉色泽洁白,肉质细腻无纤维,易熟,熟后性绵,质地绵而不柴,香气浓郁。

汾阳市

  • 汾阳酿酒高粱

2013年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汾州酿酒高粱的根为须根系,茎秆实心,中心有髓。分蘖或分枝。叶片似玉米,厚而窄,被蜡粉,平滑,中脉呈白色。圆锥花序,穗形有带状和锤状两类。颖果呈褐、橙、白或淡黄等色。籽粒卵圆形,微扁,质粘或不粘。谷粒供食用、酿酒(高粱酒)或制饴糖。

汾阳市

  • 汾州小米

2018年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汾州小米色泽金黄,米粒饱满,晶莹透亮,粒度整齐、均匀。清香甘甜,含硒。将其置于空白A4纸上正常室温约2小时后,纸面会有油渍侵入。汾州小米以粥见长,熬粥时糊化速度快。

汾阳市

风景名胜

综述

汾阳市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汾酒文化景区、贾家庄、文湖文化园、峪道河古镇和上林舍景区等生态旅游景区。以及产业观光、采摘垂钓等农业观光旅游项目。2021年,该市年接待旅游者由305.82万人次增加到386.15万人次。截至2022年,汾阳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处。

国家A级景区

景区名称

等级

区域/方位

汾酒文化景区

AAAA

杜牧路与酒都大道交叉口东南50米正北方向20米

贾家庄文化生态旅游区

AAAA

贾家庄富民路北

上林舍生态旅游景区

AAA

栗家庄上林舍村

重要景点

  • 汾阳市汾酒文化景区

酒都杏花村位于距山西省汾阳市15千米处,夏汾高速公路东侧,距省城太原市九十千米,东与平遥古城为邻,南与介休绵山相接。千百年来杏花村因盛产汾酒、竹叶青酒而驰名中外,汾酒是清香型白酒,香气清新淡雅,具有入口绵、落口甜、饮后有余香的独特风格。2004年被评为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酒文化学术研究基地。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汾阳市

  • 汾阳市贾家庄文化生态旅游区

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位于吕梁山东麓、汾河水西畔,距汾阳古城五千米,紧靠太汾高速公路、307国道和太中银铁路,与驰名中外的酒都杏花村相毗邻。贾家庄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首批旅游模范村”“2014年最美生态旅游村”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汾阳市

  • 上林舍生态旅游景区

上林舍生态旅游景区位于栗家庄乡上林舍村,是集乡村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拓展研学、趣味娱乐、特色美食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主营娱乐项目有高空玻璃漂流、丛林穿越、悬崖秋千、高空滑索、挑战桥、神州飞碟、碰碰车等20多种。景区还有研学、团建拓展基地,大型古装马战实景剧场等娱乐设施。2020年,上林舍生态旅游景区成功提质升级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汾阳市

对外交流

序号

城市名

缔结情况

1

匈牙利伊纳尔奇市

2018年,汾阳市与伊纳尔奇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

2

匈牙利道包什市

2018年,汾阳市与道包什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

参考来源:

著名人物

汾阳市著名人物一览

姓名

生卒年

简介

宋之问

约656-712

初唐诗人,律诗的奠基人之一,主要成绩是在创作实践中将格律诗的法则更加细密,使五言诗的体制更加完善

郭子仪

697-781

唐代名将,军事家,史称“汾阳王”,主要成就是平定安史之乱和仆固恩之乱

狄青

1008-1057

北宋名将,被称为“面涅将军”,主要战绩是大破西夏、夜袭昆仑关和平定侬智高之乱

王文素

1465-?

明代数学家,著有中国古典数学巨著《算学宝鉴》

冯应寿

1841-1903

清同治甲戌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三年后改授都察院御史。清光绪四年(1878),调任江宁盐法道道台,着手改革,剔弊兴利,建立新的章法,减轻盐务杂税

王桐年

1860-1926

中国近代教育家,曾于1909年与原留日速成班的11位同学共同创办了山西公立中学,并于1913年当选为山西省议会议员

冀贡泉

1882-1967

冀贡泉曾主办英文版《今日之中国》和《亚美杂志》等刊物,还担任过美国共产党机关报《工人日报》的副刊编辑和美共中央中国局的重要职务

冀朝鼎

1903-1963

冀朝鼎在新中国建立后,曾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拉美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银行副董事长等职。著有《中国水利事业发展与基本经济区》,在英美颇负盛名

冀朝铸

1929-2020

冀朝铸生于山西吕梁汾阳,中国著名外交家、联合国原副秘书长,被誉为“中国红墙第一翻译”

贾樟柯

1970-至今

1970年生于山西汾阳,1995年开始电影编导工作至今,曾多次在威尼斯、戛纳、柏林等国际电影节获奖

获得荣誉

1991年,汾阳被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军区命名为“山西省双拥模范城”。

2001年,汾阳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市)”。

2005年10月,汾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

2014年1月,汾阳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西省园林城市”。

2014年6月,汾阳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

2014年9月,汾阳被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山西省文明城市”。

2017年12月,汾阳被山西省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命名为“山西厨师之乡”。

2019年1月,汾阳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餐厨师之乡”。

2019年10月,汾阳被中国酒业协会命名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

2020年7月,汾阳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西省2018、2019年度省级平安县(市、区)”。

注释

展开[a]

储备项目截至2023年1月

[b]

环境报告 http://www.lvliang.gov.cn/llxxgk/zfxxgk/xxgkml/zdmsly/jcjs/202209/P020221008331837000020.pdf

[c]

截至2023年10月

[d]

4-5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