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新农村在线 > 众说“一号”

众说“一号”

  • 2017-02-15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01从“吃饱”到“吃好”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发布,主题聚焦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认为,将农业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是非常有必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而中国的农业生产,也迫切需要从量到质的转型升级,即“从吃饱到吃好”。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农业是一国根本,只有农业足够发达,才能释放足够富余的劳动力去从事工业和服务业,这也是国家一直强调的粮食安全问题。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不同农产品的需求是不同的。举个例子,老人们描述过去的艰苦生活时常讲“缺油少肉”,那么收入提高了,对油和肉的需求也就增加了,榨油需要豆类,饲料需要豆粕,然而中国的豆类生产却远远不足。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吃好”的需求,核心是提高重点农作物的单产。单产提高,总量也就提高了,成本也就摊薄了,竞争力也就增强了。农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那么提高农作物单产的首要任务,就是让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专注于发展农业。

(万钊)

02

从“舌尖”到安全

我国农业面临的不再是总量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农产品市场存在突出的供给问题,市场需要的产品产不出来,产出来的不一定有市场。如频频曝出的玉米严重过剩造成粮贱伤农,大豆严重短缺、高品质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等供应不足,“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现象严重。在进口农产品连年“攻城略地”的大势下,国内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愈发凸显。一号文件由此明确强调,中国现代农业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跟消费需求变化,突出优字,调优产品结构,用有效供给满足优化需求;突出绿字,调好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突出新字,调顺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发展后劲,总体实现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质量契合消费需求,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习总书记曾指出,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一号文件提出现代农业须依靠科技和基础两大支撑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一方面是补齐农业短板,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提升现代种业、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智能化。另一方面推动科技下乡,实行科学种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十年前广受关注的是够不够吃,在化肥农药越用越多,土地越种越瘦的种养大环境下,现在人们最关切的是吃的好不好,安不安全,放不放心。绿色作为农业的本色,绿色发展也是一号文件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升级,需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用标准、规划来引领农产品的优质化;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给土地“减肥”,开展农业生态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保障从田间到“舌尖”的安全,让十三亿人吃得好吃得安全。(彭丽丽)

03

从“民生”到“幸福”

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而今,在习总书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指引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关注三农,发出系列惠农“大红包”,关心农村、重视农业、关爱农民的民生情怀,令人动容,给人鼓励,凝聚起了发展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一号文件”透露了党中央浓浓的“民生情怀”。从“确保2017年再脱贫1000万人以上”,到“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再到“科学合理确定农村低保标准,”都将“脱贫攻坚”这一民生任务作为了“头等大事”,凸显了党中央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决心,实实在在的保障举措,是对贫困群众深沉的爱,是最温暖的春风,温暖了民心。“一号文件”编织了农民群众权益的“保护网”。从玉米价格如同坐山车的囧困,到种稻谷亏本的尴尬,到农产品卖不出去的无奈。卖粮难的问题,一度成为了老百姓的“心病”。针对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一号文件明文规定“推进玉米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等硬举措,让群众种粮有保障有希望,不仅保障了农民群众的权益,更筑牢了粮食安全的“天网”,为农民群众注入了“定心针”。(王语桥)

04

从“补短板”到“调结构”

回眸近年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实现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的成绩单着实令人欣慰,但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问题也日渐凸显。面对农业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不合理的现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已成为时不我待的大势所趋。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生产当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力求满足国人多样化的饮食需求,而供应结构失衡的根源就在于生产没有适应需求的变化。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人们对食物的要求已不再只是能填饱肚子,而是讲求荤素兼用、营养均衡的科学搭配。这就要求农业生产必须与时俱进,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在确保“口粮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前提下,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思路,统筹调整粮经饲三大种植结构,推进种养加协调发展,促进农产品供给由“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张玉胜)

05

从“农民”到“农业人才”

一号文件指出,深入推进现代青年农场主、林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

在国外对义务教育之后的一些“社区教育”“双元制教育”等理念值得借鉴。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完成后,相应的农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基本上是缺失的。仅有的培训也只是单向的如何让他们到城市打工,这种单向的流动培训对农业发展很不利。所以应该针对16岁以上,脱离义务教育阶段又未能顺利升学的农村青少年,建立完善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做到“无缝衔接”。针对正在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老、中、青年农民,应以社区教育为基础,根据不同职业需求,分别提供各种培训教育。

乡村工匠式人才需要从娃娃抓起培育。从更长远考虑,工匠式人才应该从娃娃抓起。我国目前的教育主要是文化课程的教育,未来需要针对16岁以下的农村青少年,引入“双元制”教育理念,增设劳动技能课程,适当安排适应当地需要的劳动技能和技术教育。培育学生的职业兴趣,使得技能课程教育能够更好地贴近农村生产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使学生在结束义务教育之后能够有充分准备选择未来的职业生涯,为其将来进一步的职业培训打下基础。此外,应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乡土教材尤其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自编乡土教材。使得学生加深对农村、对家乡的热爱和了解与认同感在教育目标定位上,培养一批立志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郑风田)

06

从“整体”到“具体”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包括农业在内的多个行业都出现了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的局面。因此,要从供给侧进行改革,特别是提高有效供给,从而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针对“三农”问题地域广、范围大、涉及人口多的特点,不仅要注重从整体上提升“三农”工作,而且要着重在具体层面让强农惠农措施更加精准、全面和有效。今年的一号文件,从“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强农惠农的具体要求……凡此种种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摸准了问题“命脉”、打准了问题“七寸”。

闻鸡起舞,人勤春早。随着一号文件出台,现在最需要的便是早领会、早落实,切实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三条底线,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撸起袖子加油干”。(尹亮)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

游戏排行

安卓 热门

新游预告

  • 更多

    更多开测

    新游开测
    进入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