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纹翼甲鲶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骨甲鲶科淡水鱼,学名为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它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常常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食青苔、鱼分泌在缸壁上的粘液和鱼儿留下的食物残渣,也会吞食鱼卵。豹纹翼甲鲶体长可达49公分,栖息在底层水域,生活习性不明。它也被称为琵琶鼠、清道夫鱼、垃圾鱼等,是热带淡水鱼,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河中游流域。豹纹翼甲鲶属于底栖性鱼类,不善游泳,只在河底淤泥中生存。它的体表被盾鳞覆盖,体灰黑色或淡褐色,体表有黑白色花纹。豹纹翼甲鲶在幼鱼时,身长不到10厘米,看起来颇可爱,在水族箱中专吃其他鱼类排泄物及水底沉淀物、水草甚至烂泥等,因此而得名“垃圾鱼”。豹纹翼甲鲶已被引入许多国家成为入侵物种,但也可作为观赏鱼。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豹纹翼甲鲶的:形态特征、习性、分布、入侵物种等介绍

中文名

豹纹翼甲鲶

拉丁学名

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

别名

琵琶鼠、清道夫、垃圾鱼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辐鳍鱼纲

鲶形目

骨甲鲶科

翼甲鲶属

豹纹翼甲鲶

外文名

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

基本信息

学名: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

英文名:Hypostomus pardalis, Liposarcus jeanesianus, Liposarcus pardalis, Liposarcus varius

俗名:豹纹翼甲鲶 琵琶鼠,清道夫,垃圾鱼

科名:Loricariidae

科中文名:骨甲鲶科

形态特征

体延长而侧扁。头部前方颇为侧扁;眼后的头背部呈两叶半圆突起,中央具一凹沟。吻宽而钝扁。眼小,上侧位,眼间隔宽大。口裂大而平直,上颌略为前突。颊部圆突。具须4对,粗但短,向后延伸未达鳃盖缘。体裸露无鳞。背鳍短小,具1短棘,7较条;臀鳍具12软条;胸鳍亦具1短棘;脂鳍低而长,呈浅弧形隆起,后部与尾鳍鳍膜相连;尾鳍弧形。体呈黄棕色,腹面浅黄色。各鳍黄棕色,尾鳍具白色缘。

习性

杂食性。经常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食青苔、鱼分泌在缸壁上的粘液和鱼儿留下的食物残渣,更会吞食鱼卵,长大后食量很大。

分布

产于巴西、委内瑞拉。

入侵物种

2022年12月20日,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农业农村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关总署和国家林草局组织制定了《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包含豹纹翼甲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