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宁高宁,1958年11月出生于山东滨州。17岁那年,高中毕业后,在毛主席提出的“上山下乡”的要求下,去博兴县当了知青。宁高宁于1976年年底入伍了江苏某炮兵连。两年的军旅生活,让他的身体变得强壮,意志变得坚韧。1977年底,高考重新开始,他成为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批大学生。1983年从山东大学经济系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同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商业管理硕士,主修财务。

工作经历
入职华润
宁高宁1987年一从美国匹兹堡大学毕业,便加入华润集团。他于1999年被委任为华润集团的副董事长兼董事会主席。他在华润工作期间,拓宽集团的产业,还整合了华远和入主了万科。在华润集团任职期间,他利将华润集团从贸易发展为实业,并且开始在内地开展业务。他在位期间,华润集团的总资产已从600亿元增长到了万亿级别。


空降中粮
宁高宁于2004年离开了华润集团,加入了中粮,并先后担任了董事长、董事会主席、非执行董事等职。宁高宁曾说他刚进中粮的时候很不习惯。但是,宁高宁管理下的中粮发展的越来越好。宁高宁来到中粮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北京西单大悦城,这个项目在当年就开始获利。宁高宁曾参与了超过50次的企业兼并,并提出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战略,其中仅3家A股上市公司就开展了20余起并购。在他的领导下,中粮集团从一个传统的国有企业向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转变。

“两化”重组
宁高宁于2016年1月5日接任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组书记一职。宁高宁接手中化集团之后,中化集团的业绩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18年营业收入为10年来的最高水平。宁高宁在同一年还担任了任中国化工集团的董事长。他进行了“两化”重组。在国务院的批准下,将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实施联合重组。重组后,企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中国中化官网公布的数据,中国中化在今年8月3日《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中,排名第31位,位居化学品行业之首。

卸任退休
中国中化官方网站于2022年8月26日公布宁高宁辞去公司董事长兼党组书记职务的消息,在此之后,宁高宁写了一首“老了的美好”的诗挥手告别。11月6日,在第五届世界顶级科学家论坛的开幕仪式上,世界顶科协大学校长咨询与协作委员会宣布成立,宁高宁担任创始主席。

社会活动

2018年5月17日,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应邀赴湖畔大学授课。宁高宁以“局和组织——领导者的综合素养”为主题,系统阐释了企业决策者应该具备的大局观、思维方式、团队管理能力等素养,并就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力培养、国际化经营等话题与企业家学员展开深入探讨。
2019年7月1日,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在2019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美贸易摩擦给了中国企业最好的教育和警醒,中国企业过去心目中的英雄或许是地产商和首富,今天该任正非了。因为企业的思路变了,企业会更加注重长期、重视技术、有毅力和有长远的规划。
2021年6月30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信物百年》纪录片播出《新中国第一份“国旗红”染料》,中国中化党组书记、董事长宁高宁应邀讲述中化研制“国旗红”染料背后的故事,生动展现中国化学工业的巨变。

社会职务
单位 | 职务 |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 | 常务委员 |
亚太经合组织中国工商理事会主席宁高宁先生担任创始主席 | 主席 |
世界顶科协大学校长咨询与协作委员会 | 创始主席 |
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 委员 |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 | 成员 |
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ABAC) | 联席主席 |
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 | 主席 |
国际商会 | 执行董事 |
家庭关系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大哥 | 宁守诚 | 斯坦福大学的教授 |
弟弟 | 宁光 | 中国顶尖内分泌代谢临床专家 |
个人作品
时间 | 作品名 |
2002年 | 《二十六只猫和一只老虎》 |
2015年1月5日 | 《如果》 |
2022年8月 | 《老了的美好》 |
个人荣誉
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2001年2012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2001年CTV第十三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12年12月12日第四届“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就奖”2007年9月20日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2009年10月29日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十年商业领袖2009年12月23日展开人物评价
他统领着中国最大的食品帝国。看似简单,但他做的却是最复杂的生意。企业快速发展,挑战随之而来,怎样向百姓提供更加安全得放心产品,成为了他时刻关注的焦点。应对挑战,他要让七个上市公司,几十个部门联合作战,从田间到餐桌,他要建立许多条完整的产业链。玉米、稻米、小麦、葡萄,八条全产业链齐头并进,引领了中国数亿农民,中国超过半数的消费者。食品安全仅仅是他对企业的最低要求。站在全产业链上眺望未来,他对中粮提出新的要求,要为中国人提供健康营养的产品和生活服务。——201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组委会
他是改革开放40多年国企历史上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一个人,也是整个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杰出代表。——秦朔(中国媒体人,财经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