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是一部由约翰·威廉·波里杜利于1819年创作的散文式短篇小说,被认为是浪漫主义奇幻先驱。这部作品是在波里杜利、玛丽·雪莱、拜伦勋爵和珀西·雪莱之间的一个比赛中创作的,同样的比赛还产生了小说《弗兰肯斯坦》。主角吸血鬼是依据拜伦勋爵为原型创作的。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奇幻小说中浪漫吸血鬼流派的先驱,被描述为“第一部成功融合了诸多元素而使其臻于一个成熟文学流派”的短篇小说。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吸血鬼的:正文、图书简介等介绍

作者

【英】约翰·威廉·波利多里

版权

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

“吸血鬼”一词首次出现是在1732年。当年三月的《伦敦日报》刊载了一件发生在匈牙利的怪事:一位名叫阿诺德·保罗(ArnoldPaul)的雇佣兵死后变成吸血鬼害人,当人们从墓中掘出他的尸体后,发现尸体仍很新鲜,完全没有腐烂的迹象,他的七窍中却流出纯净鲜红的血液,与传说中的吸血鬼一样。

1745年,三位英国绅士在报刊发表了一篇欧洲游记,把德国民间的吸血鬼传闻介绍给英国读者。游记写道,“这些吸血鬼被认为是死人的尸体……在晚上走出坟墓,吸许多活人的血,以至于把他们杀死。

图书简介

《吸血鬼》所讲述的故事始于19世纪初,一位名为鲁思文的举止怪异的英国贵族活跃于伦敦上流社会。青年奥布雷对鲁思文产生了浓重的好奇心,和他一起外出旅游。二人在罗马因为兴趣不合而分手,奥布雷一个人去了雅典,在那里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后者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死于吸血鬼的袭击,奥布雷也因此一病不起。随后鲁思文勋爵来到雅典照顾奥布雷,待病好后二人再次结伴同行。二人途中遭遇强盗,鲁思文身受重伤,临死前让奥布雷立誓隐瞒自己的死讯。随后奥布雷返回伦敦,得知妹妹已有了婚约,而她的未婚夫正是那已死的鲁斯文勋爵!”然而吸血鬼的故事逐渐被人淡忘,直到19世纪初才卷土重来。约翰・威廉・波利多里生于1795年,是一位英国作家兼外科医生,被誉为吸血鬼类虚构小说的开山鼻祖。波利多里当过拜伦勋爵的私人医生,耳濡目染,文学修养自然不俗。他于1819年发表短篇小说《吸血鬼》,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他笔下的吸血鬼和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并称英国哥特小说的两大标志性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