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剧情 道光年间,英国有不少商人在中国大量倾销鸦片,以英国商人颠地(鲍勃·派克 饰)为代表的走私贩子,强占中国伶仃洋和伶仃岛,设立走私基地,把鸦片运到广州。他们用重金贿赂清朝官员,通过各种手段迫使开设窑口的华人,行商,甚至海关官员成了走私鸦片的帮凶。眼看鸦片让大清国有亡国灭种的风险,道光帝(苏民 饰)将林则徐(鲍国安 饰)派往广州实施禁烟。一到任,林则徐就查封烟馆,逮捕和处死烟贩。林则徐深知禁烟阻力巨大,因为内外勾结交织成网。他将本地官员集合在一起,并宣布只能在此安然静坐3个时辰,如果成功了,就说明他没有吸食鸦片,便可以回去。如果坚持不下来,就停职待罪。时间一点点过去,大厅里从鸦雀无声到哈气此起彼伏,此时,有人偷偷将鸦片烟气吹进大厅,鸦片的气息弥漫开来。这一招果然奏效。终于有人扛不住了,官员们迷迷糊糊,烟瘾大作。林则徐来到他们跟前,大声斥责。
广州的行商何敬容(郎雄 饰)长期帮助英国商人走私和销赃鸦片,他的儿子何善之(邵昕 饰)出海遭遇海难,恰巧流落在颠地的船上充当水手。何善之和畅春院的歌女蓉儿(高远 饰)是一对恋人,何善之曾说要将她迎娶进门,但畅春院的老鸨为了逼迫蓉儿以身接客,竟然用鸦片引诱她上瘾。蓉儿本来以奏乐技艺糊口,还想着有朝一日嫁人从良。但一旦鸦片烟瘾发作,平时的清醒和自持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几经挣扎,终究沦落至出卖肉体。
另一边,林则徐严令鸦片贩子3天内交出所有鸦片,否则严惩不贷,洋商却极不配合。林则徐派兵将外商商管局严密封锁,断绝通信,断水断粮。这下,洋商彻底慌了手脚,最终只能被迫交出所有鸦片。林则徐下令销毁这些鸦片,虎门港口硝烟行动整整历经23天。这次载入史册的硝烟壮举,一共销毁鸦片两万零二百三十多万斤,占据了当时国外走私中国鸦片的六成,一定程度遏制了鸦片泛滥。
然而这项震惊中外的硝烟行动,也成为了英国人发动侵略战争的导火索。受商务总督义律(西蒙·威廉士 饰)的委托,颠地回到英国后鼓动政府发动战争。从议院到英国皇室,对于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颠地将走私、贩毒描述成正当的贸易,而他本人则被说成了维护大英帝国国家荣耀的英雄。最终,英国议会通过投票,决定对清王朝发动战争。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军舰抵达中国。英国军舰的炮弹密密麻麻地落在虎门要塞的炮台上,但是,清军炮台上的大炮却无法伤到英军军舰。林则徐本以为英国会为了中国巨大的市场,以商为本,和中国开展合法贸易。然而英国远征军抵达后,立即封锁珠江海口。另一方面分兵北上,直袭京军。紫禁城里大惊失色的君臣将罪责归咎于林则徐强硬的戒严措施,之前还信誓旦旦鼎力支持林则徐的道光皇帝,竟然也转变口风。于是支持言和的琦善(林连昆 饰)成了新任钦差,派往广州与英国人求和。琦善到达广州,命令何善之把畅春院的歌女送给英国远征军,接着进入英军军营,与英国人求和。琦善恬不知耻的将求和粉饰成赐和,还要给英国白银300万两。但他完全低估了侵略者的狼子野心,义律提出了赔偿600万鸦片款的要求。
夜晚,蓉儿请求义律将她的姐妹放走,她留下代替,义律同意了。正当义律要对她施暴时,蓉儿拿出准备好的剪刀刺向义律,她早就想好了和侵略者同归于尽,但是计划失败了。琦善大怒,他生怕求和大计被一个平民女子所误,便将蓉儿五花大绑,捆上了千斤重石沉入水中。
因不忍割地赔款且求和不成,道光皇帝退无可退,终于下决心和英国决一死战。然而英国的炮弹一发接着一发,将炮台轰得七零八落。清朝守军毫无还手之力。整个鸦片战争中,清朝守军自杀成仁者数百,其余全部英勇牺牲,没有一个投降偷生。而林则徐被发配新疆,琦善因丧权辱国,被押回京。临行之时,两人再次相遇,双方都感慨万千。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从此中国进入了暗无天日的百年长夜。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公元1997年,香港正式回归到祖国的怀抱。而那段屈辱的历史,时刻提醒着中华儿女子孙,国民自强,才能屹立民族之林,国家强盛,华夏才能万民安康。
演员与角色 林则徐鲍国安饰湖广总督,因为鸦片泛滥,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为人清正,忧国忧民,意志坚定。道光十九年六月三日,林则徐进行了虎门销烟,然而这也成为了英国人发动侵略的借口。后来被道光皇帝撤职,发配新疆 琦善林连昆饰直隶总督,属于言和派,圆滑懦弱,奴颜媚骨。因道光皇帝怕英国人发动战争,所以被派去与英方求和,求和失败后,因为丧权辱国被撤职,押解回京 道光皇帝苏民饰软弱无能,毫无主见,原先因英国走私鸦片,委派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之后因怕和英军交战,就罢免了林则徐,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去与英方讲和,最后割地赔款 颠地鲍勃·派克饰英国的鸦片走私贩子,在英国议会里鼓吹、策划发动侵华战争的核心人物 义律西蒙·威廉士饰英国商务总督,支持发动对华侵略的关键人物,侵犯蓉儿未遂,被蓉儿刺杀但躲过了 蓉儿高远饰畅春院的歌女,何善之的恋人,在老鸨的引诱下染上毒瘾开始堕落,为了救自己的姐妹挺身而出,刺杀义律未遂,最终被五花大绑沉入水中 何善之邵昕饰蓉儿的恋人,因遇海难,恰巧流落到颠地的船上当水手,后因琦善命令,把畅春院的歌女送给英军 何敬容郎雄饰益和行行长,为何善之的父亲,长期帮助英国人走私和销赃鸦片查看全部 (8) 影片制作 前期筹备 电影筹划是从资金和剧本这两方面进行的。谢晋想拍一部能把这段历史准确地反映出来的影片,而不是像教科书或报告文学式那样刻板教条的影片。虽然史学家提供了大量有关林则徐和琦善的资料,但是他们写这个戏的时候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好在编剧都克服了。因为花了巨额投资,所以他们必须要考虑到收回成本,要到全世界发行放映,就要考虑到要得到外国观众的想法,所以影片必须准确地反映那个时代。剧本经过了百般打磨,编剧共写了11稿,甚至到开拍时还未改好,可见团队的精益求精。
谢晋导演说要集资一亿拍《鸦片战争》,大家都觉得是天方夜谭。但在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也就是原四川省领导肖秧的介绍下,成都汇通城市合作银行研制了制片和融资的方案。后来在四川、上海等省市领导的支持下,谢晋还专门组建了跨地区的单片制片公司———四川《鸦片战争》影视制作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由成都汇通城市合作银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上海谢晋—恒通影视制作公司、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组成。这家公司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家投资额最大、完全用民间方式运作的、专为拍摄一部电影而组建的股份制公司。在开拍的时候,剧组的资金还未完全到位,在这紧急的情况下,谢晋把自己的三处房产都抵押给银行来保证拍摄进度。此外,电影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比如在英国拍戏的时候,剧组来回的机票合计37万元,而航空公司却分文不收,为拍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道具制作 剧组得到了部队的很大支持。因为影片里有一段戏份要出现战争中的英军旗舰“威里士里”号,剧组查遍了历史资料和军舰图纸,从海军那里买下了退役的舰只。当时部队是把船当作破铜烂铁卖给谢晋的,这条船有80多米长,800吨载重量。以前那条船一直闲置着,就摆在船厂里修理。谢晋买过来以后,花了大力气改装和修缮,把船的钢板外面包木板,这样从外表看完全是木头船。这条船经过改装后,还给它配备有74门火炮,看上去气势恢宏,压迫感满满,完全可以以假乱真。谢晋原来跟香港的朋友讲,影片拍完了后,可以把这条船拿到香港维多利亚港展览,完了后拍卖。遗憾的是,这条船后来沉掉了,不过这艘船最后当破铜烂铁卖也还卖了70多万元钱。另外,谢晋导演特地去了苏州传统做龙袍的工厂做了7件龙袍,这个工厂以前就是为皇帝做龙袍的,制作技术精湛。
选角过程 谈及演员,谢晋导演说,给《鸦片战争》选演员时,不看他是不是明星,而是看重他的演技,最重要的是实力,《鸦片战争》请的演员,像林则徐的扮演者鲍国安,因为他演过曹操,在中国还有一些知名度,但是在国外没有几个人知道他是谁,而认识林连昆的人就更少了,不过他们都是非常出色敬业的演员,在影片中都贡献了他们精彩的表现。
电影里总共用了17个英国演员,扮演主要角色的占了8个。谢晋请的英国演员,都是非常优秀的英国演员,虽然请好演员开销也是不小的,但是这些花费都是值得的。在戏中有一个对中国态度较为友好的英国议员角色,在议会上他有一段慷慨激昂的精彩演说,是影片中的重头戏。对于请一个怎样的演员来演这个角色,谢晋明确地对他的副导演指出,不管花多大的价钱,一定要找一个最专业的英国演员,要请最好的明星来演。饰演颠地、义律等人物的七个英国演员,都是英国莎士比亚剧院有深厚表演功力的艺术家,演技十分精湛。
另外,谢晋还在台港等地请了一些大名鼎鼎的专业演员,如郎雄、葛香亭、邵昕等。片中唯一的一位女角色,他选用了了四川人艺的高远。高远是四川省委推荐的演员,但是谢导并不是推荐的演员都照单全收的,谢导认为,对于推荐的演员,一定要称职,要是不称职,再推荐他也不能要。片中的女主角,原来是打算请陈冲的,但陈冲年龄偏大了一点,后来他才考虑到高远的。
主题与亮点 主题与人物 影片《鸦片战争》采用客观的视角,以历鸦片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原型,以其流畅的电影语言,无数凝重的电影画面,艺术地呈现了清朝道光年间动荡的时局。客观地展现了天朝上国一夕之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历史悲剧。
电影中林则徐这一人物在禁烟问题上表现出了强硬的立场和决绝的态度,不仅禁烟之心坚决,还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对与外国侵略者同流合污的贪官污吏嗤之以鼻,面对英国人挑衅,他义正言辞,表现得不卑不亢,具有一种浩然正气。体现了朝廷重臣的身份及深厚的传统学养,令人心生敬佩之情。
鸦片战争中作为满清最高统治者的道光帝总体来讲是一个复杂的角色,起初,他认识到了鸦片会让军队瓦解,财源枯竭,并支持林则徐禁烟,可以说道光帝是有一定进取之心的,但是他对英国的实力和当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几乎一无所知,一昧沉溺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明明同意了林则徐禁烟,却又怕英国人翻脸,时战时停,犹豫不决,表现出了他的懦弱无能。
音效 影片《鸦片战争》采用了数字立体声,这种音效由于采用了5.1还音系统,声音的定位更精确,更清楚,音效更好,失真度更低。这一技术,使得录音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例如,电影中的“虎门海战”,利用数码音响技术,将低频音效发挥到了极致,每个观众在影院中仿佛都受到了来自电影里的枪炮的冲击,尽管是坐着观影,但也能强烈感受到当时英军舰队的压迫感,让观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通过清兵与英国侵略者战船炮声不同音色、强度的对比,将清军火炮的低沉厚重的炮声与英军爆炸性极强的炮声放在一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英军的骄横自满、不可一世的丑恶嘴脸及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充分传达给观众,传达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使影片的恢宏主题通过声音独特的表现力得到升华。
在影片声音制作中,终混是最后一步,这也标志着影片的完成,每到这时,录音师及导演都会为影片的收尾而感到兴奋。作为中国第一部由杜比SRD数码立体声制作的电影,《鸦片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中国第一次将可读写CD作为最终混声的底片,标志着中国电影的声音制作正式迈入了数字时代。由于MO录音机的使用,避免了35mm模拟录像机因为录像带的不同而造成的失真,同时也避免了因为磁头的相位和磁带的损耗而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影片的音效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潜台词 在《鸦片战争》中,人物的台词多半为凝炼含蓄,富有古典韵味的语言,具有丰富蕴蓄的潜台词,通过潜台词,观众们可以做到对说话人内心世界的直接参与。潜台词除了能够巧妙地暗示特定人物思想情感的波动外,其本身还能给人更广泛、更深刻的历史感、时代感,具有传递思想点明主题的作用。比如在电影里英国议会讨论要不要对中国发动战争的那场戏里,英国议员亚历山大说:“他们是伟大的民族,即使沉睡时也深不可测。我们也许可以战胜它,但却不能征服它。”“这辈子有个愿望,要去中国看看,但我宁可游过大海,也不愿坐军舰前去。”这些台词可以看出,亚历山大对中国有着基本的尊重和做人的良知,他以警策与机智斥责了某些人以武力使中国屈服的企图,其语言的艺术不免令人愉悦和叹服。
英国商人颠地不可一世地说:“它丰满、浑圆、骄傲,看不起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它身边的铜器和玉器;它自以为是,但只要轻轻一碰,它就会粉身碎骨。”颠地的语言运用了多种修辞,以“百蝶瓶”来指代清朝,以“瓷器”来暗喻中国。一位战争狂人用自己的这一番机巧且极富煽动性的话语,使得一个征服古老中国的对华作战计划最终以微弱的优势获得了议会的通过,着也足以看得出颠地的勃勃野心与颠倒是非的能力。林则徐曾说英国人的刀叉比不上中国筷子那般变化无穷。可是当看到英国人的枪炮在中国战无不胜的时候,残酷的现实使他的观念有所改变:“英国人的服装虽说难看,可是他们行动方便;刀叉虽说粗鲁,可吃饭都用兵器,这样的民族不可小看哪!”对于刀叉前后迥异的态度,反应出林则徐这位忧国忧民的老臣的痛苦与清醒,他已经深深意识到了英国人的观念,兵器,科学技术都要比大清发达的多。《鸦片战争》中人物语言潜台词丰富,有着深沉感人的艺术力量,为整部电影注入了激情、诗意和活力。
获奖记录 获奖年份
奖项名称
获奖主体
结果
1997年
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电影
《鸦片战争》
获奖
最佳男配角
林连昆
获奖
最佳摄影
侯咏
获奖
最佳道具
张先春
获奖
最佳导演
谢晋
提名
最佳美术设计
邵瑞刚
提名
最佳剧本
朱苏进
倪震
麦天枢
宗福先
提名
1998年
第四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优秀故事片
《鸦片战争》
获奖
1998年
2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最佳故事片
《鸦片战争》
获奖
最佳男演员
鲍国安
提名
最佳男配角
林连昆
提名
1998年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奖
最佳男演员
林连昆
获奖
制片与发行 制片公司
1
上海谢晋——恒通影视有限公司
2
峨眉电影制片厂
3
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
4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
5
成都汇通城市合作银行
发行公司
1
ArabaFilms西班牙
2
DivisaHomeVideo西班牙
3
联合国际影业(UIP)英国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中国
1997年06月09曰
中国香港
1997年06月13曰
南韩
1997年10月18日
日本
1997年09月13日
日本
1998年08月23日
(荻港国际电影节)
德国
1998年10月15日
(柏林国际电影节)
西班牙
1999年1月22日
葡萄牙
1999年2月
(葡萄牙奇幻国际电影节)
芬兰
1999年3月05日
(TV版)
票房信息
中国内地
7200.0万元
注:票房截止日期2022年12月27日。
反响与评价 评价 《鸦片战争》是一部耗费巨额投资的影片,它在尊重历史的同时,经过艺术加工,真实再现了150多年前中英两国交战的始末,再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权、奋勇拼搏、奋勇拼搏的豪情,抨击了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中国的丑陋嘴脸,以及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丧权辱国的荒唐行径,也给了中国人民一个深刻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这部影片角色生动活泼,台词含蓄隽永,是过去同类影片中的最佳作品。
学者章一苇认为,《鸦片战争》在整体上给人以痛苦和悲壮的感觉。这部电影没有掩盖中国封建社会的封闭、落后和愚昧,也没有掩盖中国的统治者胆小畏惧、自命不凡的荒谬心理,也没有掩盖一个古老的东方中华文明和一个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影片充满了天朝上国走向穷途末路的悲壮,这悲壮源于林则徐的民族豪情,源于虎门销烟的震撼,源于广州、虎门、定海广大人民,以及官兵在抵抗英军入侵时,那种奋不顾身、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精神,给观众以极大的震撼。
然而也有学者提出,此片仍有欠缺之处,罗以民指出,影片的内涵并没有发生“质的飞跃”。所谓“内涵”应该是震撼人心的,而不是在主角进行一番爱国说辞之后,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的老生常谈。要让国人深刻反思这段历史,就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惨痛的教训。可惜谢晋在用摄影机演绎“落后就要挨打”时走错了方向。他把重心过多地停留在了“挨打”上,而忽略了“落后”以及为什么“落后”。如果谢晋导演能够再在当时中国的落后方面多给些镜头,意义会更深刻。
反响 《鸦片战争》以朴素客观的叙事方法和艺术化的拍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鸦片战争时各色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得影片不再像同时期的主流电影那般的简单和无聊了,谢晋完成了几乎是不可企及的获奖神话和票房业绩,他的电影好评如潮,受到观众们的一致认可,这是对主流电影的一次完美尝试。
《鸦片战争》投资耗费一亿元,创造了二十世纪末中国电影的投资记录,同时也创下了国产影片的中国票房记录。为后来的大制作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商业路线。谢晋探讨了电影的改革,让后来者踏着创作队伍的脊梁,为电影制度的变革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这种探索,是对电影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实践。《鸦片战争》的运行机制是行之有效的,它的巨额投资完全是物有所值,影片采用了外景基地和外国演员,营造了虎门销烟的氛围,还原了大量逼真战争场景,极大地提高了影片的画质,创下了20世纪中国导演的个人最高票房纪录,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视听享受。
该电影在韩国,日本,西班牙,芬兰等多个国家上映,在国内取得了7200.0万元人民币累计票房的好成绩,反响十分热烈,不少观众看完后深有感触,为中国的那段屈辱历史感到伤怀,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鸦片战争》在主题上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对观众的思想熏陶方面也有极大的影响。
网站评分 豆瓣网
豆瓣评分:7.6分/10分
好于79%历史片,好于76%战争片
7760人评价
猫眼网
猫眼口碑:7.2分/10分
16人评分
1905电影网
评分:6.3分/10分
109人评分
IMDb网
评分:6.4分/10分
570人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