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剧情 二十一世纪初,经历过二战的秋山和美(郑佩佩 饰)已经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华裔女医生张敏的协助下,开始回忆起自己当年在日军手中充当“慰安妇”的惨痛经历。
秋山和美年轻时是西方新闻机构的特约记者,在二战日本侵华期间,日军不断美化自身的侵略行为,秋山和美也被其友善的表象所蒙蔽,直到偶然听说军中设立“慰安所”的消息,她为了挖掘这件事情的真相,乔装打扮混进了慰安所,并从一位朝鲜姑娘口中得知日军背后肆意摧残女性的非人道行为。日军听说了此事,为了防止秘密泄露,决定杀人灭口,幸运的是,秋山和美在保镖黄子谦的护送下成功逃离,并被中共地下党解救。二人在组织的帮助下前往缅甸开展抗日活动,秋山和美改名为刘和美,与黄子谦喜结良缘,生下了女儿莉莉。
当战火不断蔓延,乃至到达缅甸的时候,刘和美与丈夫、女儿为躲避日军袭击开始逃亡,却在人群中走散,刘和美被炮火砸入水中。后来,一群村民解救了她并将其安顿在村庄里。好景不长,日军偷袭了此地,在残忍的屠杀过后认出了刘和美。经历了漫长的拷问与毒打,刘和美已然决心将日军的暴行公布天下,却被带进了“慰安所”,成为日军发泄欲望的工具。
刘和美在“慰安所”中,并没有放弃生的希望,而是用双眼去记录日军的残暴行为:日军频繁地出入“慰安所”,还订立了一系列的规则,例如有妇女不幸染病或策划逃跑,便毫不犹疑就地枪毙。同时,他们源源不断地将新加坡、马来西亚、曼谷、印度等被侵略国家的妇女拉入“慰安所”,甚至连儿童都不放过,将这些“慰安妇”作为奖品鼓舞士兵,不少妇女不堪屈辱而自杀。更离谱的事情是,一名慰安妇在服务完年轻的日本兵后,发现竟然是自己的亲弟弟,二人无法接受这样的不伦事实,一同拉开手雷自尽了。刘和美将一切看在眼里,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揭露这里的真相。
一天夜里,刘和美和其他“慰安妇”逃离了军营,但很快便被发现并遭到射击。刘和美侥幸存活,但却受到了极大的精神创伤。二战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他们为了销毁“慰安妇”的证据,将妇女们尽数屠杀,掩盖了历史的罪行。
即使被家人阻止,刘和美始终盼望揭露日军的罪行,将慰安妇的历史呈现在所有人面前,相信这迟来的真相终有一天会浮出水面。
演员与角色 秋山和美(老年)郑佩佩饰秋山和美是一位经历过二战的年迈老人,拥有不屈的精神和强大的信念,但她从日军“慰安所”逃离后,饱受精神上的折磨,时常回忆起过去的痛苦经历。后在孙女张敏的帮助下,秋山和美开始回忆起年轻时作为“慰安妇”的所见所思,她始终坚信终有一日能够揭露出日军的残暴罪行,将历史的真相公诸于世。 秋山和美(青年)原子鏸饰青年秋山和美是西方的特邀记者,为人正直,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在无意间得知“慰安妇”的秘密,她决心乔装潜入日军调查真相却被发现。逃离后,她与共产党人黄子谦逃离缅北并诞下一女,名为莉莉。之后,秋山和美被日军俘虏,带入了“慰安所”,遭受到严重的精神创伤。 黄子谦(老年)曾江饰黄子谦年轻时在逃难中与妻女走散,只找到了女儿丽丽。多年后,他与妻子刘和美再次重逢,破镜重圆。 黄子谦(青年)孙中艺饰黄子谦是一名共产党人,性格刚正且勇敢,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下化名为中村谦一潜入日军,充当卧底。后被派去作为秋山和美的保镖,并协助她逃离日军的追捕。二人后来到缅北从事抗日活动,喜结良缘,最后在日军的炮火下走散。 铃木正文吕小龙饰铃木正文是日军慰安所的主管,冷血凶残,在发现了秋山和美调查自身的秘密后,立即对她展开追杀。在缅甸俘虏了秋山和美,将她送入了“慰安所”。 张敏黎一萱饰张敏一位华裔脑科医生,也是秋山和美的孙女,委托男友律师将秋山和美接到南京,通过催眠干预唤醒她作为“慰安妇”的记忆,起初她不知道如何面对奶奶,但最终接受并理解她曾担任“慰安妇”的事实,也开始正视起那段惨痛的历史。 新井美子姚美伊饰日军中的“慰安妇”,帮助管理“慰安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亲弟弟发生关系,得知真相后和弟弟一起拉手榴弹自杀。 新井太郎万中天饰日军士兵,偶然一日闯入“慰安所”,与一名女子发生关系,后得知是自己的亲姐姐,自责之余找到铃木正文理论,最后和姐姐一起自杀。查看全部 (8) 制作过程 制作背景 《黎明之眼》的创作离不开李小龙过去的拍摄经历。在1991年,韩国MBC中央电视台筹备拍摄以“慰安妇”为题材的电视剧《黎明的眼睛》,并找到了吕小龙导演作为拍摄顾问。该片一经播出,由于历史沉痛的真相被公开揭露,在国际上引发巨大反响。
吕小龙之后又来到日本,亲眼见到了衣着破烂、无家可归的慰安妇们,心生感慨:“中国的年轻人,有很多都不了解这段历史,这也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件事。”随后,为了向国人普及慰安妇的历史,吕小龙拍摄了《地狱究竟有几层》和《黎明之眼》。
值得一提的是,吕小龙曾经的职业是武打动作演员,出演过多部香港动作电影,也常常在影片中与日本人对戏,展示中国代表性的拳脚功夫,就在当时,捍卫民族的决心在他的心底生根发芽,从而在面对“慰安妇”这样的弱势群体时,他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这也间接催动了《黎明之眼》的诞生。
取景选择 《黎明之眼》作为一部历史剧情片,在还原历史故事的同时,对拍摄的场景也力求做到最大限度的还原。导演吕小龙也坚信这点,找到二战日军在中国真实的驻扎地、慰安妇的住所进行拍摄取景。
2013年12月13日,正值“南京大屠杀”76周年,《黎明之眼》在云南瑞丽开机,同时,也举行了“慰安妇”雕塑揭幕仪式。吕小龙就选择云南瑞丽作为开机地点展开说明:“瑞丽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1941年日军将慰安妇从缅甸转移到德宏,并将罪恶和血腥留给了这片土地,我们选择在瑞丽拍摄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拍摄过程中,剧组也不断地探寻更为合适的取景地,于是在中国各地寻找幸存的“慰安妇”,并对她们作出采访与慰问,还将她们的住所拍摄下来制作成片花。吕小龙采访的足迹遍布了上海、海南、山西、湖北多地。除了取景于云南、江苏、浙江等地,为了还原二战时的真实场景、剧中主角远赴缅甸等剧情,剧组也来到了美国、韩国、缅甸、菲律宾等地进行取景拍摄。
团队构建 作为一部讲述沉痛历史的影片,《黎明之眼》必须秉持历史真实性原则,在剧本编写中需要相关的历史文学顾问来指明方向,防止错误史料的出现。在《地狱究竟有几层》中,吕小龙曾与著名作家萧马合作,20年后,在筹备《黎明之眼》时,吕小龙找到了萧马的女儿严歌苓担任文学顾问,不仅需要核对好影片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和地点,还需要结合史实,为故事的走向提供思路。
影片除了要在内容上保持严谨,在艺术效果上也追求直击心灵,达到传承历史、引人共鸣的效果。著名雕塑艺术家袁熙坤担任了影片的艺术顾问,除了将慰安妇的故事以影片的形式留存,也试图将之深深扎根在中国大地上,以实物的形式供人亲眼感受。于是,袁熙坤以女主角“秋山和美”的形象为原型,创作了“慰安妇”雕像,这份艺术品不仅用作影片道具,还在云南瑞丽的开机仪式上揭幕。
角色选择 《黎明之眼》的主要艺术形象是慰安妇,制作团队对于片中主角秋山和美的形象塑造尤为看中,他们需要两位演员分别饰演青年和老年秋山和美。女星郑佩佩和女儿原子鏸作为主演一同参与影片制作,分别饰演青年秋山和美的青年和老年时期,本身就为母女的二人非常符合影片的角色要求。郑佩佩也表示自己与女儿合作一定能够完成制作团队交付的任务。
剧本创作 剧本的设置不仅以秋山和美的视角讲述了她作为慰安妇的惨痛经历,还从秋山和美孙女张敏的视角出发,来探讨年轻一辈是否能够接受慰安妇,吕小龙希望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年轻观众有所触动:“毕竟老一辈会离开,需要年轻人去推动这段历史。”即使并非历史的亲历者,也要在真相中正视“慰安妇”问题,正如影片最后,孙女张敏最终接受了奶奶曾作为“慰安妇”的事实,也主动去审视历史。
孙女的剧情是影片制作后期,吕小龙与严歌岑一同讨论并添加进去的。二人都不想仅仅写过去的历史,而是引入今人的视角,探讨要如何看待战争、反思过去,这也是电影真正想传达的思想。
投资问题 吕小龙在帮助韩国电视台拍摄《黎明的眼睛》时,并不需要担心资金问题,因为所有经费都由韩国出,自己还能保留股份,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拍摄。
而当吕小龙想要为《黎明之眼》筹备资金时,进展并不顺利,他谈判的一些投资方都认为这一题材没有多大的商业价值。最终,吕小龙放弃寻找投资方,转而自己投钱、担任制片人,于是投资了共计3000万元给这部影片。影片出品后,他卖掉了德国、法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版权。
幕后花絮 《黎明之眼》拍摄的时候,郑佩佩六十多岁,需要饰演年迈的秋山和美,但是当时郑佩佩的脸上没有很多皱纹,无法体现出主角的沧桑感。因此,每天化妆师都要给郑佩佩化一个长达三小时的老年妆,让沟壑般的皱纹布满脸庞,而且,这个妆容仅仅只能维持6小时。郑佩佩在此期间不能吃饭喝水,否则妆容的皱纹就会不自然,所以在拍戏的时候需要掐着时间演戏,不能超时,非常不容易。
开拍前,吕小龙让郑佩佩和原子惠减肥,因为他觉得慰安妇需要清瘦的身材,不能显得富态。郑佩佩在之后的采访以此为笑谈,她表示自己现在已经很瘦了,但当时拍摄的时候更加清瘦。
原子惠与郑佩佩相比十分年轻,也从未亲身经历过“慰安妇”的历史,她为了拍这部戏查阅了大量的史料,以便更好地融入那段历史。郑佩佩对此表示赞赏,同时肯定了《黎明之眼》也能够成为历史教材,帮助新一代的年轻人了解过去。
主题与亮点 主题思想 《黎明之眼》讲述了慰安妇群体的惨痛遭遇,但真正想传达给后人的理念,是教会人们如何正确地看待历史、回望过去,以及鼓舞年轻人肩负起历史使命,推动时代前行。
故事以“慰安妇”秋山和美单人的视角叙事,看似是属于她一人的痛苦遭遇,实则这份命运因为血缘与情感的维系,已深深地扩展到家族祖孙三代之中。秋山和美在逃难的过程中与女儿走散,之后,她的女儿也生了个女儿,直到60年后,秋山和美与孙女初次相遇,两人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彼此,如何去回望那段历史,这也是导演留给观众的思考。
片名定为《黎明之眼》不仅仅对韩国作品《黎明的眼睛》延续,“黎明”也寓意着新的开始,无论过去多么悲伤,也不要放弃期待未来。虽然战争的烙印永远无法抹去,但对于经历过战争创伤的民族,始终坚信黑夜终究会过去,正如吕小龙所说:“黎明的曙光将照亮双眼,温暖每颗曾饱受摧残的心。”
民族叙事 《黎明之眼》除了讲述慰安妇的惨痛遭遇,还将视野上升到了民族高度。故事的主线以秋山和美被迫成为慰安妇展开,详细地描绘出慰安妇群体的惨痛遭遇,与此同时,影片也运用了大量的镜头来体现更为宏大的时代背景。例如,影片以郑佩佩踏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开端,并不断添加中日两国对峙的画面信息。从日军的炮火、被侵略国家纷纷逃难的场景,到影片末尾大篇幅沿用战争影像,都不难看出影片想传达出的反战主张。导演吕小龙不仅仅站在慰安妇的视角上叙事,而是从整个中华民族乃至遭受二战冲击的民族视角上叙事,将电影的基调再度拔高。
除此以外,影片通过老年秋山和美的回忆,以倒叙的手法将观众拉向二战时期慰安妇惨痛的历史。倒叙的手法常常与回忆相结合,不仅能够表现出历史作用于当下的特点,还能够让当下的情绪放大历史的影响。
海报设计 2014年8月29日,《黎明之眼》制片方发布了两张角色海报,分别展示了秋山和美青年版和老年版的形象。海报的格调非常贴合影片的内容,昏黄的滤镜暗示了作为“慰安妇”的秋山和美所无法磨灭的创伤,随着时间推移永远附着在她的心中。画面中,青年秋山和美的身边直白地呈现出她受折磨的画面,而老年秋山和美则用双眼对过去发出无声呐喊。但是,以“黎明”为题排版在海报下方,也表现出青年秋山和美即使遭受苦难,仍旧憧憬未来的不屈精神;老年秋山和美则经过了数十载的沉淀,以历史亲历者的姿态,勇敢地面对过去,同时始终坚信,黑暗之后的黎明终会显现。
发行与票房 制作发行 制片公司
1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
2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3
广西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4
北京万龙飞腾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5
北京两两嘉品商贸责任有限公司
6
北京火星空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发行公司
1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2
北京两两嘉品商贸责任有限公司
3
香港佳艺影视制作公司
上映信息 2014年9月1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票房 截止2022年12月13日,《黎明之眼》中国内地总票房共28万。
关于票房问题,吕小龙导演表示,如今的电影市场百花齐放,高票房的商业电影层出不穷,但他更想挑战自我,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故事。关于票房收益的问题,他认为无论多少票房都无所谓,只要能够拥有好口碑,将慰安妇题材搬上大荧幕,为观众、行业乃至社会带来价值就足够了。
影响与评价 《黎明之眼》是导演吕小龙通过对慰安妇群体的采访与调查,基于史实创作的故事,不仅将掩盖的历史传承于世,具有填补历史空白的重要意义,也展现当代人对慰安妇问题的新思考。2014年9月15日,《黎明之眼》在北京举行首映发布会,导演吕小龙携主演郑佩佩、原子鏸、曾江等集体亮相。讲述“慰安妇”的影片选择在“9.18事变”八十三周年之际上映,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
《黎明之眼》凭借其特殊的题材,使得许多国家大部分媒体都对其展现出积极评价。基督时报评价道:“影片从沉重的题材中挖掘出被历史掩埋的罪恶,不仅将日军残暴的行径进行控诉与审判,还对高度歌颂了正义与无私的爱。”新华网认为:“电影《黎明之眼》对于受害者慰安妇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将这一题材用于影视创作,对于反映事实与艺术加工的要求特别严苛,无论对导演还是演员来说都富有挑战。吕小龙的作品大胆地看向这段历史,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