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是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在家中排行第二,又叫“武二郎”,在第22回回末和23回开头首次出场,梁山好汉108将之一,排行14位,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号天伤星。

因失手杀人,躲在柴进府上,后结义宋江。景阳冈打虎后被阳谷县县令封为都头,为兄报仇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被发配孟州。后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后,改作头陀打扮。又与鲁智深、杨志在青州二龙山聚义,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后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失去左臂,在六和寺出家,被封为清忠祖师,八十岁寿终。

武松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形象广为人知,其形象还衍生出诸多文学作品比如戏剧、电影、电视剧、评书、大鼓等,京剧《武松》《十字坡》等成为“以武戏文唱”的艺术风格驰名全国。另外其主要经历景阳冈、狮子楼等也成为了旅游景点供后人游览。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武松的:人物经历、人物形象、打虎故事考证、相关轶事、相关影响、人物评价、相关作品、后世纪念、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武松

别名

武二郎、行者、武行者、武都头

性别

身份

武都头

所处时代

北宋

籍贯

清河县

终年

80

封号

清忠祖师

人物经历

柴府门客

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哥哥武大郎抚养成人。他自幼习武,武艺高超,性格急侠好义。因失手杀人,在小孟尝柴进的家中避祸,因为害疟疾在门口烤火,被醉酒后出来方便的宋江踢翻了木炭,掀起的火花撒到了武松脸上。武松正好因为柴进招待不周而生闷气,就抓住宋江就要打,柴进及时赶到后介绍二人相识。此后几天宋江在跟武松相处时处处表现出对武松的关心。后武松得知所打之人并没有死,便起身去清河县找大哥武大郎。临别时宋江相送甚远,这情谊感动了武松,二人便结拜为兄弟。

景阳冈打虎

武松赶回清河县去探望哥哥,行到阳谷县地面,在景阳冈酒肆喝酒,对店小二“三碗不过岗”的劝告不以为意,连喝18碗酒。临走时,店小二告诉他景阳冈上有吊睛白额大虫,晚上出来伤人,劝他在此休息,明日与人结伴而行。武松不听劝告认为店家想谋财害命,执意过冈。太阳快落山时,武松来到一破庙前看到官府的告示,才知道知山上真有虎,因为怕店家耻笑就没有返回。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就有一只老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躲过了老虎的前两次攻击。武松的哨棒在打斗中断成两截。他就骑在虎背上用拳头将其打死,为民除害,阳谷县县令得知后,任命武松为步兵都头。

武松

斗杀西门庆

武大郎是因为妻子总是被人骚扰所以搬来了阳谷县,在这里恰巧遇到弟弟武松,后来武松就住在了哥哥家里。期间武松拒绝了嫂子潘金莲的勾引。在武松因公差去东京期间,潘金莲巧遇与西门庆并在王婆的帮助下与之勾搭成奸,二人合计毒死武大郎。武松回来知道后先是报官,但是上下已经被西门庆使了钱财,官府徇私枉法不予立案,武松就决定自己为兄报仇。他先请街坊邻里作证,取得潘金莲口供后杀之,又到狮子楼经过一番打斗杀死西门庆,接着武松拿着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头颅去官府自首,县官念武松是个义气烈汉,有意包他周全,就修改了武松写的状纸并从轻发落,将武松发配到孟州牢城营。

醉打蒋门神

武松在发配孟州的路上,在孙二娘的酒肆吃饭时,武松识破了孙二娘下蒙药杀人的计谋并与之发生打斗,后孙二娘的丈夫菜园子张青及时赶到,劝说之后,三人结为好友,武松张青二人结为兄弟。武松在孟州牢中不愿意送钱,要生受100杀威棒,被小管营施恩暗中帮助得以免除。在牢狱中又多次受到施恩的照顾,得知施恩的酒肆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决定要为施恩报仇并与之结为兄弟。武松喝了许多酒之后,来到快活林,先是将蒋门神夫人丢进酒缸,又把蒋门神打的告饶,帮施恩夺回“快活林”酒店。武松也因此得罪了蒋门神,在不久之后就遭其陷害。

大闹飞云浦

蒋门神丢失快活林之后,就暗中勾结张团练、张都监陷害武松为盗贼,武松因此被捕入狱,被关押在死囚牢。期间施恩三入死囚牢四处求人想救武松出来,在当案叶孔目的帮助下,两个月后,武松受脊杖二十后被刺配恩州。路上又遭遇蒋门神等人在飞云浦安排的伏击,打斗中武松连杀数人,并得知张团练等人在鸳鸯楼吃酒,就连夜返回孟州准备复仇。

血溅鸳鸯楼

武松返回孟州后,连夜闯进张都监府中将府中上下尽皆杀死,又到鸳鸯楼杀了张团练、张都监和蒋门神等人,并血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然后逃出城外,在十字坡,武松人困马乏之下被张青夫妇的手下捉住捆绑在亭柱上,张青夫妇看到后将武松松绑。因为官府画影图形到处捉拿武松,孙二娘就将武松装扮成打发修行的“行者”模样,并拿着两把戒刀,之后张青介绍他去二龙山宝珠寺去投奔鲁智深和杨志。

夜走蜈蚣岭

武松星夜赶路,途径蜈蚣岭,见着一座坟庵有道人勾搭妇人,武松看到出家人的这种行为大怒,就准备拿道人试刀。于是他先杀了道童,又与飞天蜈蚣王道人打斗起来,数十回合之后,最终武松买了一个破绽一戒刀砍了王道人头。将庵中妇女唤出,得知其是张太公家的女儿,被道人害的家破人亡掳来的。放走妇人后,武松烧了道童和道人的两具尸体,连夜走下蜈蚣岭赶往青州。

孔家庄打孔亮

武松途径青州地界,在白虎镇酒店点酒肉时,被店家告知只有酒没有肉。不久孔家庄少爷独火星孔亮也进店,店家却拿出鸡和肉招待,武松看了大怒与店家发生口角,并将店主的半边脸打肿。孔亮看到后大怒,与武松一番言语之后,二人发生打斗。孔亮不敌,被武松用脚踩住,并打了他二三十拳后丢入店外溪水中,自己回屋去吃酒肉饭菜。酒足饭饱继续赶路的武松,酒劲上来后跌入溪水,被孔亮的手下捉回孔家庄。后被居住在孔家庄的宋江解救,并在孔家庄盘桓数日后与宋江在瑞龙镇分开,武松去投二龙山。

三山聚义

从孔家庄出来后,武松与鲁智深和杨志会合,成为二龙山头领之一。后来呼延灼借青州兵马攻打桃花山,桃花山寨主周通和李忠不敌,写信去二龙山求援。武松、鲁智深、杨志亲自带人去救。双方相持之下呼延灼又被知府召回,与白虎山作战,并活捉孔明。孔亮逃到二龙山向武松告知此事。武松与其引见鲁智深、杨志。三山人马一起去攻打青州。后孔亮又去梁山泊请得宋江大队人马到来。此后,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共十一名头领加入梁山。

聚义梁山泊

梁山排座次时,武松位列天罡星36之一,排行14位,号天伤星,为步军十头领之一,为步兵头领,仅次于花和尚鲁智深。武松入梁山后,南征北战,立下诸多功劳。攻打大名府时,武松扮成行脚僧在城内作为内应;宋江想让卢俊义做头领时,武松坚决反对,并要求宋江坐头把交椅;攻打东昌府时,武松、鲁智深诈败擒住张清;在与兀颜光的决战中,武松攻克太阳阵,杀死辽国皇帝的兄弟耶律得重;征伐田虎时,在孟州之战,武松一刀杀死沈安;武松等人被乔道清生擒,宁死不跪;梁山攻打苏州,武松杀死了镇守苏州的方貌(方腊三弟);杭州之战,鲁智深单挑邓元觉,武松恐其有失,前去助阵,杀死了敌方增员的大将应夔(kuí);跟方腊决战时,被包道乙暗算失去左臂

封清忠祖师

征讨方腊班师途中,武松认为自己左臂已断,成了废人,拒绝回汴京受赏,在六和寺出家,顺便照料中风的林冲,被封为清忠祖师,享年80岁。

武松

人物形象

登场形象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橫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行者形象

前面发掩映齐眉,后面发参差际颈。皂直裰好似乌云遮体,杂色绦如同花蟒缠身。额上界箍儿灿烂,依稀火眼金睛;身间布衲袄斑斓,仿佛铜筋铁骨。戒刀两口,擎来杀气横秋;顶骨百颗,念处悲风满路。啖人罗刹须拱手,护法金刚也皱眉。

形象分析

武松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没有将他写成超人,而是将他写成了凡人。景阳冈老虎刚出现时,武松害怕的大叫性命休矣,这使得武松的形象更加真实。武松粗鲁但不蛮干,其酒量惊人但酒性不好常常酒后打人惹事。但是遇到性命攸关的大事,却异常冷静,比如在与武大郎报仇的时候,武松并没有蛮干,而是讲究策略,想办法拿到人证物证,官府不予受理案件后,武松自己做了精密的准备和安排。

武松好名,喜欢别人的恭维和奉承,他具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爱打抱不平,醉打蒋门神就是这些性格的展示。武松遇事冷静,考虑周全,不论是斗杀西门庆还是醉打蒋门神都给自己留后路。

打虎故事考证

出处考证

关于武松打虎的故事施三个出处:第一、最早记录武松打虎故事形象的是元人红字李二的杂剧《折担儿武松打虎》(已失传)。第一、武松打虎的事迹,是施耐庵取材于其好友卞元亨(张士诚部下),据《卞氏家谱》记载卞元亨曾赤手空拳将老虎打死。第二、武松景阳冈打虎,写得栩栩如生。据说当时施耐庵散步的时候,见有条黄狗睡在松树下,一名庄丁武阿二把黄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为原型创作出了武松打虎的故事。

相关轶事

在樱桃沟鹿岩精舍对面有个五华寺,在寺庙北侧一里处有块大石头,上面有个像脚印一样巨大凹痕,人们称之为“武松脚印”,据说武松打虎扬名之后,立志出游四方专挑拦路虎为民除害。当其来到卧佛寺后面半天云岭时,遇到道士拦路索要钱财。于是二人发生打斗,期间武松将脚一跺,手起棒落把道士打败,脚下的石头上则留下了武松的一个脚印。道士失败后,做了和尚,并把附近破刹重新修建,起名五华寺,潜心修道,再不作恶。从此这一带十分太平,百姓感念武松之功,经常到脚印处凭吊。

相关影响

在山东素不相识的山东人打招呼时互称“二哥”,据说就是受到武松形象的影响。武松兄长武大郎五短身材,而兄弟武松形象高大,又有英雄气概,二者鲜明的对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山东大汉中就约定俗成的称呼对方为“二哥”。

武松的拳棒功夫在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清河县民间武术中有“武松醉拳”“武松三十六棍”“武松金刚拳”等,近代宋家、武家等武术门派,尊奉武松为先师。

在2004年河北省文联部门开展的燕赵历史名人评选活动中,武松和廉颇、荆轲、张飞、赵云等被共同列为“燕赵八英”

人物评价

《金瓶梅》撰“壮士英雄艺略芳,挺身直上景阳冈。醉来打死山中虎,自此声名播四房”。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

李贽:“我道周公尚非弟弟,武松方是弟弟。”

龚开《宋江三十六赞》撰:“行者武松。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

王望如《评论出像水浒传》:“武二为兄报仇,朝家自有王法,何至白昼提刀,呼邻作证,既杀潘金莲,旋杀西门庆,而自取罪戾若此?盖县尹久为西门庆穿鼻,受脏枉法,恬不知怪,武松料仇不得报,又不可不报,故奋然以杀虎之手杀人,虽性命有所不恤也。”

袁无涯:“武松一味刚直,那得不使人敬仰;施恩专意款松,那得不为感激。”

夏志清:“根据英雄信条,一位好汉如果感到自己或他的亲友蒙冤受屈,必须亲手伸张正义,而不依靠那拖沓多变的法律。武松就是这类好汉有代表性的例子。……尽管武松内心始终燃烧着复仇的火焰,他却完全被描绘为一位令人敬重的朴素英雄主义人物,而不是以为具有内在复杂情感的人,我们之所以喜爱他,正因为我们在钦佩他时还染上了同情的色彩。”

田汉《赠盖叫天》诗:“争天江南话武松,须眉如雪气如龙。鸳鸯楼上横刀立,不教人间有大虫。”

李元本诗《武松》:“除虫灭害景阳冈,为兄报仇杀美娘。蒋氏横蛮铁拳赏,梁山聚义反招降。”

相关作品

武松衍生了诸多文学作品,如沈璟《义侠记》写武松的故事,将武松描绘成一个维护封建道德、伦理纲常的形象。另外杭州评话的代表作《武松演义》在1982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在书中武松的形象和情节内更加丰富生动具体,更加细腻。在山东有《山东武老二》的书,因为专门写武松而得名。在《金瓶梅词话》中也有对武松的描写,书中武松为兄报仇时在狮子楼误杀旁人后被发配孟州,回来后杀了潘金莲和王婆。

戏剧作品

武松的形象不仅仅在影视方面,其形象也以曲艺的形式被传颂,比如《武松杀嫂》(昆腔)《武松打店》《武松打虎》《武松大闹东岳庙》《武松大闹董家庙》《武松大闹五龙堂》《武松孟州结拜》《树叶儿多》《武十回》《开吊杀嫂》《狮子楼》《戏叔别兄》《景阳冈》《蜈蚣岭》等。

影视作品

类型

名称

年份

扮演者

武松杀嫂

1927

王征信

电影

武松血溅鸳鸯楼

1928

王正卿

武松打虎

1959

新马师曾(原名邓永祥)

潘金莲

1964

张冲

水浒传

1972

狄龙

快活林

1972

狄龙

荡寇志

1975

狄龙

逼上梁山

1976

石修

武松

1982

狄龙

浪子燕青

1984

马中轩

潘金莲之前世今生

1989

林俊贤

水浒英雄传

1992

刘家辉

水浒笑传

1993

许冠杰

少女潘金莲

1994

单立文

金瓶梅

1996

顾冠忠

情义英雄武二郎

2000

王韦智

水浒笑传之黑店寻宝

2003

李丽珍

水浒传之龙虎山客栈

2008

胡东

武松

2013

游大庆

血溅鸳鸯楼

2019

高欣生

行者武松

2019

朱富润

武松斗杀西门庆

2020

张政勇

伏虎武松

2020

袁福福

武松血战狮子楼

2021

丁海峰

铁血武魂

2021

汪帅

英雄武松

2022

周浩东

电视剧

水浒传

1973

鼻肇

水浒传 山东版

祝延平

恨锁金瓶

1994

曾伟权

水浒后传

1998

一剑

水浒传

1998

丁海峰

水浒传

2011

陈龙

后世纪念

武松墓

武松墓在西泠桥苏小小墓之北。该墓与民国13年(1924年),由上海黄金荣、杜月笙和杭州张啸林为标榜青洪帮的行侠仗义,按照《西湖探胜记》的传说修建。该墓1964年被毁,2004年重建,墓碑高3米,墓高2.8米,直径4米,墓牌坊高6米多,匾额使用篆刻“嵌奇瑰伟”四个字。柱子上的对联为“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一英公”,由作家冯骥才所写。

武松

狮子楼

狮子楼坐落在山东省阳谷县城中心,紫石街南端十字街首,共两层,1958年翻修,1984年阳谷县人民政府重修,建筑面积458平方米,通高16米,建筑样式为宋代歇山式。二楼匾额“狮子楼”由作家沈雁冰所写(有争议)。

武松

景阳冈

景阳冈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张秋镇境内。传说为《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处。总占地面积33.3公顷,其中水面10公顷。其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有武松打虎造像)、武松打虎处石碑(南宋时期建立)、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

武松

武松公园

武松公园位于河北清河县三羊东街,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内有面积8600平方米的人工湖,园中有武松打虎雕像。

武松

注释

[a]

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谓不剃度的信士,自备费用,长期寄居寺院中,陪伴僧尼、香客供佛闲谈)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

[b]

建筑面积451平方米,高15.8米,匾额“狮子楼”为作家茅盾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