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46年 4月14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人
1951年,入读于上海宁国路小学。
1957年,入读于上海市浦光中学。
1965年 毕业于上海美专,同年进本院从事油画创作。
1980年,赴美国纽约亨特学院读美术硕士学位,毕业后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绘画经历
1969年,与徐纯中合作水粉画《知识青年的楷模—金训华》。
1971年,创作《坐着微笑的老年男人》《坐着抽烟的男人》,与魏景山合作油画作品《开路先锋》。
1972年-1976年,创作《黄河颂》,《红旗》《南来北往》《鲁迅在厦大》《写于长夜—鲁迅》《占领总统府》等作品

1979年创作油画《踱步》。艺评家琼·柯恩夫人随美国文化代表团到中国访问后,在美国《艺术新闻》杂志载文介绍陈逸飞及其作品,并对《踱步》给予高度赞赏。
1983年,他在纽约哈默画廊举办个人画展首展,同年创作《大提琴手》 《古桥》。

1984年,创作《钢琴手》 《童年嬉戏过的地方》。同年,陈逸飞还以水乡周庄为素材创作了油画《故乡的回忆》。
1985年 在华盛顿的科克伦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油画《桥》被联合国选作首日封。
1989年、1990年在日本西武举行个人展。
1996-1997年, “陈逸飞回顾展”分别在上海博物馆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同年,在英国伦敦玛勃洛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1998年 在法国举办个人画展。
1999年12月玛勃洛MARLBOROUGH画廊将为他在纽约举办“跨世纪”个人画展。
涉足影坛
1993年 陈逸飞涉足影坛,完成了自传性质的艺术影片《海上旧梦―陈逸飞个人随想录》。
1995年 完成了反映三十年代上海的故事片《人约黄昏》,入选法国嘎纳电影节,参加影展,深受瞩目。

1999年 完成电影艺术片《逃往上海》和电视纪实片《上海方舟》。
2002年 开始筹备个人第二部电影《理发师》,次年发生了“《理发师》停拍事件”。
商业经历
1992年 在上海创立了Layefe服装品牌及其他从事视觉艺术的公司。
1994年,上海逸飞文化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成立。
1995年,逸飞新丝路模特经纪公司成立。
1997年,上海逸飞服饰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11月,成立了逸飞集团。
人物逝世
2005年4月10日早上8点44分,著名导演、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2023年,其入选国家文物局“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
油画作品与电影作品


陈逸飞的油画与电影作品 | 设立时间 | 作品名 | |
油画作品 | 1971年 | 《红旗之一》 | |
1972年 | 《黄河颂》 | |
1977年 | 《攻占总统府》 | |
1979年 | 《踱步》 | |
1984年 | 《故乡的回忆》 | |
1988年 | 《二重奏》 | |
1989年 | 《小提琴手》 | |
1990年 | 《吹单簧管的女孩》 | |
1991年 | 《浔阳遗韵》 | |
1991年 | 《夜宴》 | |
1993年 | 《玉堂春暖》 | |
1994年 | 《山地风》 | |
1997年 | 《丽人行》 | |
1998年 | 《上海滩》 | |
电影作品 | 1993年 | 《海上旧梦》 | |
1995年 | 《人约黄昏》 | |
1999年 | 《逃往上海》 | |
2006年 | 《理发师》 | |
创作特点
艺术概述
陈逸飞作为中国当代绘画的大师级人物,以中西交融的艺术思想、独具个性的绘画语言、丰富而饱含情感的创作主题影响了一大批青年艺术家。作为当代美术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陈逸飞油画的艺术价值,进一步拓宽自己的创作思路为我国新时期美术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陈逸飞先生近年来以“大美术”的理念在电影、服饰艺术、环境设计艺术等诸多方面也取得了如同他油画艺术同样的创造性成就,令文化界人士为之折服。
油画特点
他早期的油画风格,深受俄罗斯写实主义和当时“文革”历史环境的双重影响,体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气息,在题材和尺幅上都有着浓烈的气度和冲击感,这对他今后一直保持的浪漫主义风韵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陈逸飞赴纽约深造后的经历使其对西方文化及其油画技巧观念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艺术技巧得到巩固。人物油画作品的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平和,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还是生动传神的女子肖像,无不体现画家的一种追求: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因画成名后,陈逸飞开始广泛涉足电影、时装等多种领域,极力推广“大视觉”“大美术”理念。
个人生活
家庭状况
陈逸飞生于浙江省镇海县(今属宁波市北仑区)。父亲陈庚赉(1906-1973年)为化学工程师,母亲范雅芳(1907-1971年)为家庭主妇,陈逸飞是家中的长子,他还有一个弟弟陈逸鸣和一个妹妹陈敏静。知识分子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氛围,培养了陈逸飞的生活趣味和文化趣味,一开始就不平庸不俗气。知识分子家庭的清贫境地,维持了陈逸飞身上长久的傲骨之气,不卑不亢,心平气和。知识分子的良知给了陈逸飞善良,知识分子的沉浮给了陈逸飞荣辱不惊。
婚姻状况
陈逸飞的第一任妻子张芷也是学画之人,他们1972年结婚,有一个儿子叫陈凛,当年陈逸飞26岁。两人1986年在美国协议离婚。离婚主要是因为性格不合。2000年宋英美和陈逸飞在国内结婚并领取了结婚证,不久宋美英生下陈逸飞的小儿子陈天。

主要荣誉
人物奖项
2006年,陈逸飞荣获了首届“时代艺术家大奖”
作品奖项
1976年《药》获得全国连环画创作奖
2006年 《理发师》获得上海电影节传媒大奖
人物评价
陈逸飞先生是一位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有“老上海人”作派的文化人(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评)
“陈逸飞先生是一位难得天才艺术家,他就注定要成为中国艺术界的旗帜。”(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姜国芳评)
后世纪念
陈逸飞纪念馆开馆典礼于镇海区苗圃路原“镇海人家”举行。纪念馆是由二层仿古建筑,面积600平方。纪念馆的建筑风格与陈逸飞作品的现代西方艺术风格融合在一起,系统、完整、全面地展示陈逸飞先生的生平和辉煌艺术成就。

2005年4月20日,是逸飞的追悼会日,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将在是日发行1套纪念卡——《陈逸飞作品选》,以寄托集藏者对他的怀念。纪念卡的卡折正面采用陈逸飞近期肖像,让人们能够继续看到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
相关事件
陈逸飞在去年去世后,2005年11月8日,在和陈凛多次协商分割遗产未果后,宋美英向法院递交了诉状。随后,宋美英和陈凛都在公开接受采访时表现出决裂的态势。宋美英曾经和陈凛达成过和解协议约定:宋美英和陈天拿走遗产的72.5%,陈凛22.5%,另外5%则分给陈逸飞的兄弟姐妹。但在达成协议后,陈凛突然要求和宋美英以50%对50%分割遗产,最终导致和解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