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秉涵,1935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吕陵镇高孙庄村。因从台湾带回200多个大陆老兵骨灰坛入选“201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高秉涵的:人物经历、送老兵骨灰回乡、人物成就、人物逸闻、人物关系、相关作品、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高秉涵

别名

高春生(乳名)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

山东菏泽

性别

语言

汉语

出生地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吕陵镇高孙庄村

出生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日期

1935年

民族

汉族

政党

国民党

职业

执业律师

所获奖项

“201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毕业院校

台湾“国防管理学院”法律系

婚姻状况

已婚

简介

1948年,为躲避战乱,高秉涵随撤退的国民党军开始南逃,于1949年10月12日抵达台湾。后经人资助,高秉涵半工半读最终考入台湾“国防管理学院”法律系,毕业后成为法官。1973年高秉涵退出军界,成为挂牌律师。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回大陆探亲后,高秉涵第一次回到菏泽探亲。1992年,高秉涵首次帮山东老乡送骨灰回乡。截至2022年9月,他已成功将200多位台湾老兵的骨灰带回家乡。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5年,高秉涵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吕陵镇高孙庄村。他的家世不凡,外祖父宋绍唐为清末最后一批公费留学生,曾经在日本跟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进行反清革命,是资深的国民党元老派,后担任过东昌府知府,大力改革教育和实业。父亲高金锡是外祖父的得意门生,与毕业于高等师范学堂的母亲宋书玉,一起在家乡创办了新式小学共同任教。高秉涵的姨妈和两个姐姐都瞒着家里,偷偷跑去了延安加入共产党并在各自的岗位上身居要职。

1947年,高秉涵父亲遇害。1948年农历8月6日,在母亲的建议下,就读于简易师范初中部的高秉涵为躲避战争跟同学一起投奔了南京的“流亡学校”,后来流亡学校解散,高秉涵随国民党军南撤,从菏泽出发,途经定陶、曹县,在河南商丘搭上火车,辗转到达南京。1948年年底,高秉涵又随学校转到无锡惠山。1949年春,高秉涵投奔驻防芜湖的国军刘汝明部181师当学兵。4月20日,解放军渡江战役打响,躲在贵池的国民党军181师逃窜,高秉涵被炊事兵煮得热粥倒在腿上,严重烫伤。而后进入福建九牧村,经头戴红星军帽,身背红十字包的卫生人员紧急包扎处理减缓伤口恶化。1949年10月16日夜晚,高秉涵随国民党军逃向厦门东南海滩登船,于17日到达台湾。后经铁路局医院加强医疗保住双腿恢复正常行走。

在台生活

1949年10月21日,高秉涵在厦门随军登船抵达台湾,流落街头。为了生存,高秉涵到台北火车站当童工。

后来,经好心人介绍高秉涵考上了火车站的小贩,再后来,他遇到了恩师李学光,原济南一联中校长刘泽民夫妇。通过他们的资助,高秉涵开始半工半读,1958年夏高秉涵参加军事六院校联合考试,考入台湾“国防”管理学院法律系,1963年毕业后又当上了金门驻军军事法庭法官。高秉涵审理的第一个案件是“金门逃兵”案,士兵被国军强拉入伍跟来台湾,在某夜想偷渡回家时被抓获被处以极刑。高秉涵虽理解逃兵但受政治影响无能为力。之后高秉涵结婚生子,1973年高秉涵退出军界,成为一名挂牌律师。

高秉涵到达台湾后与母亲音讯隔绝。1979年1月1日,两岸实现通航、通邮,高秉涵可以给家乡寄信,却在回信中收到母亲1978年去世的消息。1984年,高秉涵冒险到香港,见到了分别将近40年的姨妈和姐弟。

高秉涵

两岸开放探亲后

1987年10月,两岸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1991年5月,高秉涵第一次从台湾回到菏泽。

1992年,高秉涵受一位山东老乡所托,帮他把他的骨灰带回老家,自此,高秉涵开始送老兵骨灰回家。截止2022年9月,高秉涵已帮200多位老兵骨灰回乡。

高秉涵

2015年4月,高秉涵将感动中国人物奖杯、蒋介石颁发的银质勋章、镌刻有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名字的手表、1948年菏泽县立简易师范初中部新生录取通知书、一面绣有“菏泽旅台同乡会”的旗帜等30余件藏品捐赠给牡丹区档案馆。

高秉涵曾返乡捐资修建了高孙庄村头的一条道路,并以高秉涵乳名“春生”命名。

2023年6月11日19时,高秉涵及其探亲团队抵达菏泽机场。12日,高秉涵携妻跨越台湾海峡回到家乡菏泽祭祖省亲,缅怀父母。在菏泽鲁西新区吕陵镇高孙庄村西的父母墓地前,高秉涵上香祭奠。

2023年6月13日上午,高秉涵参加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小学主题活动。

为帮助家乡教育发展,高秉涵曾向菏泽学院捐赠100万台币(约人民币20万),向菏泽市特殊教育中心捐赠5万美元。

高秉涵

高秉涵曾写过“生在鲁国曹州城,流落台岛苦读经。天涯断肠逾甲子,犹恐不见九州同。”这四句诗,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祖国统一。

对于两岸交流,高秉涵体会到近三十年来两岸频繁全面交流,官方交流虽然中断,但民间交流不断,两岸一家亲融合发展。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给了高秉涵希望,他认为,他可以在有生之年见到祖国统一。”

送老兵骨灰回乡

1992年高秉涵受一位山东老兵请托,在这位老兵去世后,高秉涵承诺帮这位老兵把他的骨灰背回他的老家交给他的亲人。高秉涵曾答应帮助当年那位逃兵带他的骨灰回家,1987年海峡两岸开放探亲后,高秉涵第一件事就是去厦门逃兵的母亲。然而,因时间久远无法找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高秉涵利用回乡探亲的机会,陆续带回100多个大陆老兵的骨灰,完成了这些老兵“回家”的遗愿。2018年,高秉涵成立了“洄源文化交流发展协会”,发动尽可能多的后辈,组织尽可能大的力量,一起帮助台湾老兵回家。截止2022年9月,高秉涵已帮200多位老兵骨灰回乡。

首次返乡送骨灰

1948年桑顺良与肖娟娟私定终身,而后时局大变,两人分离失去联络。1978年桑顺良身患肝癌,在遗书中拜托高秉涵将自己的骨灰带给肖娟娟。两岸开放后,高秉涵多方打听,找到肖娟娟。于1991年高秉涵首次返乡时将桑顺良骨灰坛亲手交给肖娟娟。

寻找老兵骨灰

2015年,高秉涵送老兵骨灰回到长青慈航园公墓陵塔后,张书刚向其求助,希望高秉涵将他叔叔张云峰骨灰运回老家,并跪在高秉涵面前叩拜以表谢意。“你的心意我明白,我会尽我最大努力去寻找张云峰老兵。”高秉涵说。

背负重托,高秉涵回到台湾后急忙寻找张云峰骨灰。将近半年时间,高秉涵在女儿陪同下,逐个辨识新竹市一个山上五万余个墓,但并没有找到。而后,又继续打听,前往台南寻找,最终找到张云峰骨灰带他回家。

近期送骨灰回乡

2023年6月12日下午,在菏泽鲁西新区马岭岗镇穆李村,高秉涵和长子高士玮送旅台老兵常义廷的骨灰“回家”。当天14时许,常义廷老人的女儿、孙子及众多村民聚集在村头,迎接这位旅台老兵骨灰“回家”。常义廷老人去世后,其女儿常爱香和孙子常同建、常同刚委托高秉涵先生带老人的骨灰魂归故里。

人物成就

2012年,高秉涵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颁奖词是“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相会。相煎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乡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却是满满的乡愁。”

2012年高秉涵获台湾2012年度最值得尊敬的“点灯”人物奖;

2015年高秉涵荣获首届“孔子仁爱奖”;

2015年高秉涵荣获港澳台湾慈善基金会两岸四地“爱心奖”;

2019年高秉涵荣获首届“亚洲华人之光”热心公益服务人物奖。

人物逸闻

珍藏菏泽特产

1982年曾流落台湾后移民阿根廷的菏泽籍老乡卞永兰回乡探亲,给当时在台湾的菏泽人带回了菏泽土特产和菏泽泥土。高秉涵把自己所分的的两调羹土小心翼翼拿回家,将一调羹放入银行保险箱,一调羹用白开水冲了分两天喝完,那是高秉涵离家32年第一次“品”到家乡的味道。在高秉涵家冰箱里,至今仍放着那位老乡带给他的家乡小吃,一包山东的芝麻糖和一包袋装的胡辣汤,都已经硬结成块了他也舍不得吃。

人物关系

高秉涵的人物关系

人物关系

名字

人物关系

名字

外祖父

宋绍唐

三姐夫

刘泳川

父亲

高金锡

弟弟

高秉涛

母亲

宋书玉

弟媳

梁桂兰

姨母

宋介

妻子

石慧丽

姨夫

杨霖

长子

高仕玮

大姐

高秉洁

长媳

何千玉

大姐夫

朱劭天

次子

高仕琦

二姐

高秉清

女儿

高士珮

二姐夫

宋守信

女婿

徐庆国

三姐

高秉浩

孙女

高佑菏

相关作品

书籍

高秉涵相关书籍

出版时间

作者

书籍名称

2021年

高秉涵

《山东少年传奇》

2019年

高秉涵

《乡愁》

2017年

高秉涵口述

《回家的路:高秉涵回忆录》

2017年

赵方新、高艳国

《安魂天涯路——高秉涵送老兵回家》

2010年

张慧敏

《回家》(以高秉涵为主人公的小说)

2005年

沙德廷主编

《荷泽儿女:高秉涵和他的亲属们》

不详

高秉涵

《天涯感悟》

影视

高秉涵相关影视作品

时间

节目类型

名称

2022年

电视剧

《谁说妈妈像月亮》

(根据《山东少年传奇》而改编)

还未上映

纪录片

《日暮归乡》

诗歌

《天涯一过客》 高秉涵

“幼出菏泽,老羁台北。离家少年,已届耄耋。似风中浮云,似水上浮萍。时而天之涯,时而海之角。幼从零中来,老从零中去。人生叹苦短,去日愁苦多。哀我这一生,天涯一过客”。

《忧国》 高秉涵

“生在鲁国菏泽城, 流落台岛苦读经。异乡做客逾甲子,犹恐不见九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