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 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千变万化。孔子(周润发 饰)是一个聪明、有远见的人物,他的思想和行为引领了当时的政治风向,但出身士人阶级的他始终未能获得实现政治抱负的机会。他的执政理念是以礼治国,这种理念的实施终于得以在他被鲁定公(姚鲁 饰)赏识后开始。
然而,孔子在推行以礼治国的道路上遇到了许多阻力。其中三桓家族独霸朝纲,鲁定公又柔弱寡断,孔子的改革方案受到了严重的阻挠。为削弱三桓家族的势力,孔子实施了隳三都的措施,拆毁三桓所建城堡。此外,孔子因为解救了三桓家族季桓子(陈建斌 饰)的家奴,与季桓子结下了梁子,双方的矛盾逐渐白热化。后来,孔子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马精武 饰)和大夫黎鉏(王绘春 饰)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成功讨回了三座城池。因此,他被任命为代国相。他提出的隳三都的政策引起了佞臣的反对,然而在平叛之后却被怀恨在心的季桓子假传圣旨给罢黜了。
从此,未能实现政治保服务的孔子率颜回(任泉 饰)、子路等弟子开始游历各国,传播他的思想和理念。在卫国,孔子得到了卫灵公的尊重,获得了粮食和土地。他见到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周迅 饰),并一眼看出南子是卫国实际掌政人。南子也久闻孔子大名 ,于是单独约见孔子,并对孔子展现出不合男女礼数的姿态,而孔子在交谈中展现了正气凛然的君子风范,始终对南子以礼相待,并在不久后离开了卫国。
孔子直至晚年都在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他在周游列国十四年期间除了让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门徒弟子不断慕名而来,然而也经历了起起落落,遭遇了无数困难和挑战,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其中弟子颜回在一次行走冰河的过程中遭遇冰面破裂,颜回为捞回孔子的著作典籍而奋不顾身地跳入河中,最终不幸溺亡,骁勇善战的弟子子路也在战场上战死。
在周游列国中历经磨难的孔子,到晚年返乡祖国鲁国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昔日的政敌季桓子也已经对彼此昔日的成见释怀。一生无法实现政治抱负的孔子,晚年虽然没法活跃在政治舞台,然而依然尽力发挥余热,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并进行文献整理,虽最终在失意中逝世,然而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
角色介绍 孔子周润发饰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他在51岁时回到鲁国任官,致力于匡扶乱世,曾与鲁国的“三桓”势力进行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同时与敌国君主和大夫进行交涉,然而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他选择了周游列国14年,以传播他的思想和理念 南子周迅饰春秋时期宋国贵族女,卫灵公夫人,受卫灵公宠幸,又称釐夫人,卫国幕后的掌权者。鲁定公十四年告发太子蒯聩谋图行刺,蒯聩出逃。召见孔子后与卫灵公同车出游并安排孔子随后,对孔子有非分之想却被孔子以礼相拒 季孙斯陈建斌饰春秋时期鲁国“三桓”之一,孔子的政敌,在鲁定公五年继任为卿,平定了“阳虎之乱”后开始掌握国相实权,后接受了孔子的“堕三都”计划,让孔子代理国相 颜回任泉饰孔子的得意门生,13岁时便拜孔子为师,终身追随孔子,在孔子的三千多名弟子中,颜回最能领悟孔子所倡导的“仁”的真谛,后成为孔门十哲之一 季孙肥陆毅饰鲁国大夫,“三桓”家族之一的季孙氏的后代,在鲁哀公的时代掌控着鲁国的政权,曾听从公之鱼的建议召回了孔子的弟子冉求并任命冉求为将领,成功地打败了齐国的军队,最后邀请孔子回到鲁国 鲁定公姚橹饰春秋鲁国国君,在位期间政权被“三桓”掌控,“阳虎之乱”时一度被阳虎劫持,厚待孔子却无力支持孔子的政治理想,先后任命孔子为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2005年有媒体传出韩国宣称孔子祖上是韩国人以及日、韩两国正准备投拍电影《孔子》的消息,导演胡玫却认为这样的传记类影片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拍。她深感不安和急迫,于是开始组织筹备电视剧剧本,然而在未获得通过之后暂时搁置,直到2007年9月在山东曲阜第二十四届国际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上,胡玫所在的中影集团才公布了拍摄电影《孔子》的计划,随后大地文化传播公司投资加入,至此拍摄《孔子》的构想才由电视剧升格为商业大片。开拍之初,影片便受到了多个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国内外媒体的广泛报道。
剧本成型 此片的创作受到了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时任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副局长张宏森曾亲自组织专家开了六次不同层次的剧本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儒学和孔学专家、电影专家,还有电影局“重大题材专家小组”的专家来共同讨论剧本,以为电影剧本准确把关。经过长时间的讨论磨合,最后终于达成了演绎“通俗的民间版的孔子”的共识。剧本用了三位编剧并前后修改了30稿才最终成型,在拍摄过程中导演胡玫还把编剧陈汗叫到现场,进行了几处重要的修改。
选角过程 出演孔子的演员人选一度出现“难产”的问题,张艺谋、陈道明、孙红雷都曾被列为孔子角色人选,新浪网曾经启动了“孔子扮演者猜想”的全民“海选”活动,陈道明、濮存昕、刘德华获得前三甲。而导演胡玫倾向于用中国内地演员,曾亲自到山东拜访孔子后人以征求意见。电影监制崔宝珠大力推荐剧组邀请周润发出演,导演胡玫也认为无需顾虑周润发过往的银幕形象,因为他具备“演谁像谁”的气质。而周润发在看到剧本曾以孔子“太有光环”为由拒绝出演,而制片方为了说服周出演,不惜对剧本做了重大调整。
对于片中的女一号南子的人选,原本章子怡与概念图里的形象有较高的相似度,但是导演胡玫认为这个角色需要有灵动之气,甚至具备遗世而独立的气质,于是选定了气质相近的周迅。
对于其它演员的选择,投资方为了兑现“拍一部中国史诗电影”的承诺,组建了由陈建斌、张凯丽、焦晃、陆毅、任泉等演员组成的全明星阵容。
团队组建 影片投入1.5亿元,除了在演员上组建了全明星阵容,在主创幕后阵容上也集合了众多名家,组建了“华语梦之队”,包括《卧虎藏龙》及《霍元甲》制片人崔宝珠,凭借《卧虎藏龙》获奥斯卡金像摄影的鲍德熹、凭借《满城尽带黄金甲》获得奥斯卡金像提名的服装设计奚仲文、《赤璧》编剧陈汗、中国国宝级配乐大师赵季平,以及拍摄过超级历史巨制《雍正王朝》及《汉武大帝》的导演胡玫,影片主题曲则由歌坛天后王菲演唱。
道具和特效 造型设计团队在道具设计上将心注入,小到兵器上的纹饰、盔甲上的字符,大到馆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全套编钟都进行完整的复制,前后共打造了3500种古朴华丽的道具,创造了中国影史道具制作的纪录。同时特效大师鲍德熹大师在《孔子》里实现了对视觉特技和美学的突破与超越,无论战争场面还是动作设计都力求极致完美,全片多达近400个特效镜头。
服装 入围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的奚仲文担任影片的服装设计指导,他一尊重历史为前提,力争在造型上还原历史。因为影片里的人物众多,需要几百种服装。其中周迅所饰演的南子造型是全片中造价最为昂贵,也最为华美的,一袭蓝色华丽长裙、头顶佩戴金色凤冠和华丽头饰的造型雍容华贵,其中头饰是由松绿石串成,因此非常沉重,周迅在第一次试戴的时候甚至抬不起头来。其他人物的服装造型也十分考究,例如任泉所饰演的颜回造型看似朴素简单、却是奚仲文老师花费心思为任泉单独定制,专门聘请江南一带至今极少数会织麻的妇女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以最传统的织法手工织出一块纯麻布,花费超过4000元。
获奖记录 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 最佳新人提名2010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最佳男主角提名2011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最佳摄影获奖2011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最佳美术指导提名2011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提名2011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提名2011展开获奖记录参考资料
发行与票房 上映时间 上映国家/地区
上映日期
中国内地
2010年1月22日
中国香港
2010年1月28日
中国台湾
2010年2月5日
韩国
2010年2月11日
新加坡
2010年3月18日
日本
2010年7月10日
法国
2010年9月24日
英国
2010年9月24日
俄罗斯
2011年4月14日
德国
2011年6月3日
西班牙
2011年6月22日
巴西
2011年6月22日
加拿大
2012年3月27日
美国
2012年3月27日
票房情况 《孔子》投资高达1.5亿元人民币,截止到2023年4月5日,《孔子》在中国内地收获票房9907万人民币,在中国香港收获票房50.506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29.6万元)。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来看,影片票房表现未达预期,无法收回成本。
口碑与评价 网站评分 网站
评分
参评人数
豆瓣网
5.6/10
86946
时光网
5.5/10
1.8万
猫眼电影
5.5/10
179
1905电影网
6.0/10
1277
以上评分截止到2023年4月5日。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光明日报》评:《孔子》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示了孔子宕起伏的一生,呈现出一个有战争、有阴谋、有圣人、有枭雄、有美人、有思想的恢弘大气的春秋乱世。影片以孔子在鲁国执政为开端,周游列国后回归故里为结束,始终以孔子的个人经历为线索,艺术地将春秋时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既有鲁国庙堂之上讨论“堕三都”时的明枪暗箭,又有“夹谷会盟”中的金戈铁马,既展现了孔子及弟子们的师生之情,又有“子见南子”的千古谜情。
广西新闻网评:《孔子》制作真诚、严谨,并且成功地在艺术与商业中找到了平衡点。影片的服饰、道具都很讲究,台词除了那句“给个话儿啊”雷人外,都算严谨。对于周迅这个南子的角色戏份,这是影片最让人轻松的地方,更而显导演的智慧。特别是那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是真正找到了艺术与商业结晶的代表。
腾讯电影影评人崔汀评:逼真的复古场景,重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乱世,孔子作为一代先哲的崇高品质被表露无疑,是一部集体演出表现上乘的电影。
负面评价
环球网评:影片《孔子》的最大缺点,是像编年史一样枯燥乏味地讲述了孔子周游列国寻找自己要侍奉的君主的生平事迹。片中没有像《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那样的大场面,也未能就孔子的坎坷人生引起共鸣,给人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
《北京晚报》评:拍人物传记片是一个不少出力却很难讨好的活儿。但凡够格被拍成电影的人物,其经历必定坎坷丰富,如何从一生中选取最能表现人物魅力的素材,是人物传记片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显然,《孔子》并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看过《孔子》以后,很多人会产生疑惑:电影中的这个孔圣人,到底圣在何处。
影评人梦见乌鸦评:年迈苍苍的老者再跟打扮妖艳的少女大摆龙门阵,整天满腹经纶的人突然抄起了弓箭,外加满口文绉绉的古文后面跟着一句颇为时髦的段子,这部电影叫《孔子》。
影片争议 影片上映后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例如有人批评影片仅仅展现了孔子51岁之后的经历,无法完整概括孔子的一生,整个故事没有冲突,影片没有核心。编剧陈汗表示截取这段时间的故事是因为在此之前的孔子人生比较“散文化”,用电影呈现会比较沉闷,所以影片一开场表现的就是孔子从中都宰一路升为鲁国国相的人生巅峰期。
历史学家鲍鹏山批评《孔子》在一些细节上与历史不符,并表示错误低级,不可原谅。对此导演胡玫表示影片基本尊重历史事实,但是电影需要体现娱乐大众的功能,需要对一些史实打碎重整,以更好地迎合观众的观影需求。
“孔子见南子”是《孔子》争议的焦点,南子“情挑”孔子的桥段被认为南子太轻佻孔子太轻浮。导演胡玫表示这是影片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展现了南子对孔子的暗恋关系,也通过南子的一举一动更加衬托出圣人坐怀不乱、充满智慧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