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许还山 饰)亲率步骑二十万进攻魏国河西要塞少梁邑,与魏国丞相公叔痤(杜雨露 饰)统帅的魏军鏖战,秦国仲公子赢渠梁(侯勇 饰)亲率骑兵俘虏公叔痤,而秦献公也被魏军狼毒箭所伤,撤军回国后不久便亡故。

秦献公亡故后传位于赢渠梁,而以秦国太师甘龙(孙飞虎 饰)为首的部分世族和秦廷官员却支持其大哥赢虔(卢勇 饰)继位秦王,但赢虔不为所动,坚决支持赢渠梁继位,称秦孝公。与此同时,魏惠王(李立群 饰)与魏国大将庞涓(尤勇 饰)议定备战灭秦之策。商鞅(王志飞 饰)单身赴秦救援老师公叔痤,面见赢虔并言明挽救秦国需放回公叔痤并割地议和,秦孝公得知后力排众议依其计而行。
魏惠王不满公叔痤与秦国私定盟约,于逢泽大营召集六国会盟,企图出兵分秦。秦国得知六国分秦计划后一边以景监(于洋 饰)出使魏国、贿赂六国退兵,秦孝公的妹妹荧玉(齐芳 饰)同往;一边以赢虔为将平定燕赵密使策动的秦国陇西叛乱。最终燕、赵、楚、齐四国相继退盟,六国分秦失败。
公叔痤榻前向魏惠王举荐商鞅为魏国丞相,但被其拒绝。商鞅因在洞香春茶楼的高深棋论得到茶楼女主人白雪(高圆圆 饰)以及魏国公子卬(王辉 饰)、庞涓、景监等人的赏识,公子卬、庞涓拉拢商鞅失败便将其软禁于公叔痤陵园,后在白雪的帮助下逃出魏国,商鞅与白雪在相处过程中心心相惜、互生爱意。之后,商鞅到齐国稷下学宫与孟子辩论,大谈法家之道,一鸣惊人。
秦孝公请百里遥(午马 饰)相助作求贤令颁行天下,招揽人才以壮大秦国。商鞅见秦孝公颁布的求贤令立志入秦为官,各国士子也陆续入秦,秦孝公专设招贤馆迎接;而秦国老世族却怕入秦士子夺取其权力,对此惶惶不安。然而秦国贫弱,使各国士子渐生去意,甘龙则欲提拔秦世族子弟为官,商鞅入秦后未受秦孝公重用便到秦国乡野考察民情,深受感触。
商鞅自秦国乡野回来后,以法家王霸之道的强国理论成功打动秦孝公,秦孝公刻国耻石决意变法强国,拜商鞅为左庶长、赐穆公金剑,总领秦国军政,推行变法,还得到秦国威望较高的上将军赢虔的支持。而变法使以甘龙为首的秦世族利益受损,他们表面逢迎,却暗中对抗变法。商鞅于城门徙木立信,争取秦国百姓支持变法,而秦世族中地位重要的孟、西、白三族元老故意挑起百姓私斗,若商鞅迫于压力不处置他们,新法就无法立威推行。但商鞅与秦孝公决心变法,孟、西、白三族元老被罚苦役,并于渭水斩首七百余参与私斗的百姓。
甘龙等人献封地给太子嬴驷(冯鹏飞 饰),企图拉拢他对抗新法。得知商鞅变法有成,白雪入秦与其相聚。商鞅变法而重刑杀,引来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剑客刺杀,所幸有惊无险。太子封地所献粮食被换成沙石,其震怒之下残杀村民,使得村民造反,嬴虔得知后调兵镇压。事后商鞅不惧压力依新法对太子的老师赢虔施以劓刑(割掉鼻子),赢虔为此对商鞅恨之入骨,但不反对变法,秦孝公得知后废黜太子爵位,将其逐出宫门。商鞅向太后(吕中 饰)表明变法决心,获得太后支持,荧玉得知对他的变法事迹,渐生爱慕。秦孝公请候嬴(陈之辉 饰)说媒将荧玉嫁给商鞅,商鞅不忍辜负白雪欲辞官,白雪深知商鞅的理想与抱负,要求卫鞅必须与荧玉成婚,怀胎的她随后安然离秦。
为进一步推行变法,秦孝公擢升商鞅为大良造兼领上将军,统摄军国大政。商鞅命车英(侯祥玲 饰)担任国尉,训练新兵以东出收复河西之地,秦国迁都咸阳。与此同时,秦国的宿敌魏国,以庞涓(尤勇 饰)为将攻打赵国,面对魏国的扩张,秦孝公与商鞅更认识到变法的重要,决定全面实行变法。孙膑领齐军救赵大败魏军,并于马陵道伏杀庞涓。秦国新军练成之后,商鞅亲率秦国新军东进河西,魏惠王以公子卬为魏军统帅、龙贾(姜华 饰)辅之,迎战秦军。秦军训练有素、商鞅精心备战,而公子卬却整日醉生梦死且不谙军事。秦、魏河西之战魏军大败,秦国收复河西之地,商鞅受封商君;魏国元气大伤,公子卬被俘,后又退回秦国全部失地、迁都大梁,魏国从此逐渐衰落。
秦国变法成功,商鞅退隐,并赴崤山与白雪相聚。不久,秦孝公病重,商鞅不得已返回咸阳执掌国政,并寻回嬴驷(刘乃艺 饰)复立为太子参与国政,此时的嬴驷已痛改前非并拜商鞅为师,他熟知新法又善于治国理政。秦孝公临终前为保护商鞅不受嬴虔以及甘龙等秦世族迫害,为其组建护法军,并予以密诏;他又计划铲除甘龙,但被商鞅以此举有违新法为由阻止,嬴虔被秦孝公暗示自杀,不得已诈死保命。
秦孝公驾崩,嬴驷即位,史称秦惠文王。蛰伏已久的甘龙等秦国世族,趁机密谋复出,诬陷商鞅谋反,企图废除新法。商鞅解散护法军、烧毁密诏,其妻荧玉也找秦惠文王为其解释。秦惠文王虽心知肚明,但他王权不稳只能杀商鞅以获得嬴虔以及甘龙等秦世族的支持,商鞅的拥护者景监、子岸等人也被削去权力。商鞅明白自己必死,便亲赴国狱赴死。得知商鞅入国狱,荧玉心力交瘁一夜白头,景监、车英等人陪伴荧玉前往国狱,写成《商君书》。六国特使觐见,逼迫秦惠文王处决商鞅,在甘龙等人的坚持下商鞅最终被判处车裂。大雪中,白雪于渭水刑场饮酒自杀,商鞅被车裂。
角色介绍
角色 | 演员 | 简介 |
赢渠梁 | 侯勇 | 秦孝公、秦献公嫡子,为人宽厚、略显沉默,具有励精图治、志存高远的雄心壮志。战国纷争时期,秦国还是西陲小国,六国会盟分秦。秦孝公立国耻碑,发出求贤令广招天下贤士,全力支持商鞅变法以图强国。最终积劳成疾,不足五十岁英年早逝 |
商鞅 | 王志飞 | 魏国丞相公叔痤学生,曾任魏国丞相府中庶子,因变法功勋受封商地,称商鞅,他原为卫国人故也称卫鞅。为人智慧、理智、铁面无私、执法无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在其全力支持下实施自己的变法主张,二十年间使秦国变为法令严明的富强国家,为后来的秦国一统天下打下基础。因变法而被打击的秦世族势力对商鞅恨之入骨,于秦孝公死后对商鞅罗织罪名实施报复,为保卫变法成果,商鞅毅然赴死,被处以车裂 |
白雪 | 高圆圆 | 前魏国丞相白圭之女。战国时期跨国巨商白氏家族的继承人,商鞅的红颜知己,与商鞅许下不离、不弃、不移、不易的爱情誓言。商鞅赴死时为之殉情 |
太后 | 吕中 | 秦国驷车庶长、嬴姓氏族族长,秦献公王后、赢渠梁、嬴虔母亲。为人深明大义、明慧亲和,全力支持秦孝公变法,为其缓解秦世族对变法的不满 |
荧玉 | 齐芳 | 秦献公女儿、秦孝公妹妹。对商鞅情有独钟,被秦孝公许配给商鞅。得知商鞅入国狱,荧玉心力交瘁一夜白头,不久离世 |
嬴驷 | 冯鹏飞(年少) | 秦孝公独子、秦国太子。年少的嬴驷跋扈、冲动,受人挑唆违反新法,被废为庶人 |
刘乃艺(成年) | 废为庶人后,他隐姓埋名游离秦国十几年,熟知新法,后被秦孝公招回,拜商鞅为老师。秦孝公逝后即位,史称秦惠王 |
嬴虔 | 卢勇 | 秦献公庶子、秦孝公兄长、秦国上将军。为人正直、深明大义、但心胸狭窄,以自己在国中的威望有力地支持了秦孝公与商鞅的变法。被商鞅用新法施以劓刑后,与甘龙等秦世族势力一起合谋在秦孝公死后车裂商鞅,但他终不支持废除新法 |
车英 | 侯祥玲 | 秦国将领,商鞅的左膀右臂,秦国变法的重要执行者 |
甘龙 | 孙飞虎 | 秦国太师,秦国世族势力的代表。面对秦孝公和商鞅的厉行变法,明哲保身、以退为进。孟、西、白三族百姓私斗、挑唆太子违反新法的主谋,秦孝公死后联合嬴虔与世族势力判处商鞅车裂 |
魏惠王 | 李立群 | 秦献公死后,六国会盟分秦的盟主。继承了吴起变法之后强大起来的魏国,是战国最早称王的国君。贪小自大、目光短浅,终使国家衰落 |
庞涓 | 尤勇 | 魏国上将军,他深知秦国的巨大威胁,但面对魏惠王以及公子卬的昏聩却无能为力。最后被孙膑率齐军于马陵道伏杀 |
电视剧制作
前期筹备
在拍摄《大秦帝国之裂变》之前,导演黄健中花了8个月的时间研读孙皓晖的原著小说,共记录了39页笔记。黄健中表示,在读这部六部十一册的小说过程中,经常产生一种激情,总是沉浸在小说内容中不能自拔,这种激情一直延续到拍摄之中。
《大秦帝国之裂变》及其同系列电视剧作为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创作之初便确立了所要体现和弘扬的精神——家国情怀。该剧以家国情怀这一精神内核为中心,将线索铺设、人物塑造、台词创作、事件选择、冲突设置等一切都紧密地据此展开,《大秦帝国之裂变》中频繁出现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就是这一精神的具体体现。
拍摄过程
导演黄健中介绍,《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的战争场面极其宏大,该剧中有12场至14场的战争戏,这是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战争场面较集中的电视剧,也是最大场面。剧中的战争戏也不是用电脑特技制作,而是请真人演员进行拍摄,共有30余辆古代战车、200多骑兵和1800多名步兵。
拍摄秦孝公戏份时,很少用大幅度的肢体语言和过多的面部表情,常常通过眼神、眉头、嘴角、指端的细微变化来刻画该人物,利用近景和特写镜头呈现角色特点。
该剧创作团队以历史正剧的“七实三虚”“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为原则,为体现“统一是历史的大趋势”的宏大叙事,采用中国画“大山水,小写意”的方式进行拍摄,鲜明地刻画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原貌的同时,以史实为参考对战国时期秦国与六国的社会状态、生产力、生产制度的差异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描绘。
服装道具
该剧在侯勇饰演的秦孝公化妆上面巧妙地利用胡子来表现角色形象,秦孝公继位之初是秦国最弱之际,他事必躬亲、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所以留了一个平胡;秦孝公统治中期,秦国逐渐强大,其王者气质慢慢显现,故蓄起方形胡子;秦孝公晚年时六国拜秦,他的王霸之气达到顶峰,胡子变成与秦兵马俑类似的虬髯。
幕后故事
《大秦帝国之裂变》拍摄中使用了50多匹真马,为节省运马时间,剧组在拍摄场地临时开辟马圈圈养这些马,还聘请专人负责喂养,待遇比演员还好。为防止马匹因疲劳不配合拍摄,剧组每拍一到两个镜头就让马休息。剧中有一个镜头,是有一群马匹在战争中被杀死倒下,在拍摄时分为数组镜头完成,还请来专业的兽医给这些马打麻醉针,防止意外受伤。
侯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剧台词部分最难,剧中台词与《离骚》的风格相似,很多都是四字一句,简短精练。在抑扬顿挫或铿锵有力地说出台词的同时还要理解台词的意思,在读剧本时,还常常遇到不认识的字,需要查字典辨认。
饰演商鞅的王志飞曾和导演、编剧多次探讨剧中“辩法”戏份的发音基调,最后决定用“吟”的方式发声,既要让观众体会到战国时期人物的感觉,又避免了台词基调生活化、口语化。
《大秦帝国之裂变》拍摄完成后,由于剧中涉及过多的法家儒家之争,以及较为严肃的思想性和慢热型叙述方法,该剧历经数次的雪藏、反复修改,将51集删减至48集才得以播出。此外,该剧因是严肃的历史正剧,不止一次被业内专家或审查专家否定,迟迟不能在一线电视台播出。
电视剧特色
《大秦帝国之裂变》以家国情怀为精神内核,体现出历史正剧的突出特点:厚重的历史背景、丰富的文化内涵、熟悉的历史典故、著名的历史人物以及充满戏剧性的家国命运,该剧台词使用文白交融的语言风格,既保持先秦时期语言的韵律,使演员有强烈的代入感,也使台词能够最大化被观众理解和接受。
该剧具有的浓郁的中国民族艺术特质,是严肃的历史正剧,场面恢宏、各个历史段落层次分明,不同于以往的戏说历史电视剧,剧中每个人物、每个大事件,都完全遵照历史,经得起推敲,观赏性、可看性较高,带有浪漫色彩。
电视剧配乐
歌曲名称 | 演唱 | 作词 | 作曲 | 备注 |
《风华绝代》 | 谭晶 | 孙皓晖、邓康延 | 赵季平 | 插曲 |
《大风起兮云飞扬》 | 廖昌永、谭晶 | 孙皓晖、邓康延 | 赵季平 | 片尾曲 |
《相爱耕织》 | 雷佳 | 孙皓晖、邓康延 | 赵季平 | 插曲 |
《赳赳老秦》 | 北京爱乐合唱团 | 孙皓晖、邓康延 | 赵季平 | 插曲 |
作品影响
《大秦帝国之裂变》的播出,使得西安曲江新区文化战略从大唐文明转向大秦文明,是秦文明系统开发工程的发轫之作。西安以大秦帝国电视剧和秦皇陵遗址公园的文化、历史资源为主线,推出包括图书、动漫、网络游戏、歌舞剧、交响乐以及博物馆等在内的系列文化产品,在西安曲江新区建设中国秦文化产业孵化中心,形成秦文明开发的文化产业集群,计划用4年时间、投资15亿元将大秦文化做成西安特色文化品牌。
电视剧评价
正面评价
《大秦帝国之裂变》“深刻体现了国家命运与主流事件,重新继承与发扬了中国文学固有的整体性取材的传统。”不仅体现出秦国先民们在国家贫弱之际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再现了其走出旧时代的阴影、全力开创新文明的艰辛历程。将战国时代的光荣与梦想呈现给新中国改革时代的中国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观众来说都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新浪娱乐》评)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对于基本的历史史实作了较为客观的描述,汲取了史料典籍中关于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体现出了历史正剧的突出特点:厚重的历史背景、丰富的文化内涵、熟悉的历史典故、著名的历史人物以及充满戏剧性的家国命运,得到观众的认可。”(《陕西影视频道》评)
负面评价
《大秦帝国之裂变》所体现出的国家主义和暴力崇拜价值观存在问题,“该剧反复渲染的是弱小民族的强势崛起和强势生存,强调国家、君主的至高无上性。”该剧的叙事逻辑中,体现出漠视个人价值和尊严的现象,强调任何个人的利益都需要为国家利益而牺牲。(《南方都市报》评)
大众评分
评分网站 | 评分 | 满分 | 评分人数 | 截止时间 |
豆瓣 | 9.3分 | 10分 | 72095人 | 2023-0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