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起源
社会现状 12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在地球上,平均每分钟都有一个孩子死 于艾滋病,有超过1500万的儿童因为艾滋病而失去父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在全球居第十四位,更以每年百分之四十的速度递增。防治艾滋病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面对因艾滋酿成的一桩桩悲剧,我们不需要旁观者,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来扭转这场恶性流行病的传播态势——团结全社会的力量,以我们所能做到的各种方式,共同抗击艾滋!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这天旨在提高公众对HⅣ病毒引起的艾滋病在全球传播的意识。定为12月1日是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诊断出来的。从此,艾滋病已造成超过两千五百万人死亡。即使世界许多地区的治疗管道已经改善,2005年仍有310万左右(280万到360万之间)人死于艾滋病,其中约有57万人是儿童。
艾滋病经性传播比例持续走高
全国艾滋病年度报告病例的感染途径构成数据显示,艾滋病经性传播所占比例不断扩大。2005年为11.6%;到2007年增加到42.3%,2009年为57.4%;2011年为80.4%,其中,同性、异性传播分别占14.7%和65.7%;2013年1至9月,经性传播比例已近九成,其中经同性传播为20.8%,经异性传播比例为69.1%。
专家指出,随着传播方式的改变,我国艾滋病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当前艾滋病感染群体更加分散,已不再集中于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中。由于传播方式更加隐秘,感染涉及的人群范围更广、更分散,落实防治措施、减少新增感染的难度加大了。
不该被防艾忽视的青少年
在世界各地,许多在出生时就感染艾滋病毒的儿童正在进入青少年期。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基会联合发布信息称:全世界有200多万年龄在10岁和19岁之间的青少年携带艾滋病毒。此外,另有数百万青少年面临着被感染的危险。还有很多感染艾滋病的青少年无法得到抗病毒治疗。这是因为还有歧视、贫困、不平等等种种原因,妨碍了青少年寻求获得艾滋病病毒检测、卫生服务和相关的社会支持。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艾滋病项目专家表示,2005~2012年间,世界范围内普通人群艾滋病相关死亡下降了30%,但青少年中艾滋病相关死亡却增长了50%。全球范围内每天新增6300名艾滋病感染者,其中约40%为15至24岁的年轻人。在中国,感染艾滋病的青少年数量也在上升。
中国艾滋病的发展趋势正在从高危人群转向传统意识中的低危人群,大学生正在成为受到威胁的人群之一。在全国艾滋病感染报告病例中,大学生感染者人数持续上升,国内15至24岁的青年学生感染者占全部艾滋病感染者的比例,已由2008年的0.9%上升到2012年的1.7%,95%的学生感染者为男生,其中70%的感染途径为男男性行为。
世卫组织艾滋病毒/艾滋病司司长Gottfried Hirnschall博士呼吁:“青少年需要得到与其需求相适应的卫生服务和支持。他们比成人更不可能得到艾滋病毒检测,也比成人更加需要获得支持,以帮助他们不断获得关爱并坚持治疗。”
2013年,我国的艾滋病日宣传主题为“共抗艾滋、共担责任、共享未来”。相关部门和机构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举办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动员更多的大学生、青年人参与艾滋病的防治宣传和公益活动。
女性更应筑起艾滋病防线
2013年9月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2年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约为6307万人,占全国已婚育龄妇女的近1/4。新生代流动人口婚前同居、婚前怀孕、生殖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如何加强这些重点人群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这给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中国的艾滋病人群感染的趋势正逐渐从高危人群(吸毒、卖淫、男男同性恋),转向普通人群,特别是女性流动人群更是艾滋病感染高危人群。香港《南华早报》12月1日报道称,女性权益倡导者警告说,如果中国不能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艾滋病流行的问题,尤其是针对易受感染人群有所行动,可能会步许多非洲国家的后尘。那些非洲国家的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超过了男性感染者。
促进两性平等和女性赋权的联合国机构—联合国妇女署项目协调员郭瑞香说,艾滋病正在中国高危女性人群中迅速蔓延。尽管中国最易感染艾滋病的女性群体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但该国已采取行动从早期入手预防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据估算,在中国,艾滋病病毒女性携带者数量从2007年的20.09万人增加至2009年的22.57万人,增幅为12%。
这些发现被写入了联合国的报告中,并为研究人员了解中国的艾滋病传播情况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数据。郭瑞香说,既然艾滋病已成为中国的公共卫生问题,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需要进一步协作。
联合国儿基会艾滋病毒规划处处长Craig McClure强调,女性青少年、与男人存在性行为的年轻男性、静脉吸毒者或易遭受强迫性行为和性虐待的人员所面临的风险最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有许多障碍,包括严酷法律、不平等现象、耻辱感和歧视,这些都会妨碍他们获得用来检测、预防或者治疗艾滋病毒的服务。
从生理学角度,性接触中女性暴露的黏膜面积大,女性对HIV更易感,所以要遵守性道德,坚决杜绝与艾滋病抗体阳性或艾滋病病人发生完全暴露的性接触,是预防女性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其次,女性由于分娩及流产,经血传播机会大,使得女性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更令人担忧的是,感染HIV的妇女已经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至2002年年底,全球HIV/AIDS儿童已达320万人,绝大多数是母婴传播。所以女性采取艾滋病预防措施的力度必须要加强,鼓励婚、孕、产前医学咨询、安全性行为,要求性伴侣使用安全套,使用女用安全套等。
各国支持 在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即1988年12月1日这一天,世界各国的政党领袖、精神领袖、医生、摇滚乐歌星、足球运动员和普通男女,纷纷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在世界各国都有行动来支持这项伟大的事业。
★在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严肃地告诫说,艾滋病不仅损害个别人的躯体,而且损害着整个人类。他要求把艾滋病患者视作兄弟姐妹,因为他们的不幸需要人们的同情和支持。
★在法国,卫生部长埃文宣布,政府将把第二年预防艾滋病的宣传费用增加3倍。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夫人说,同艾滋病作斗争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世界艾滋病
世界艾滋病
世界艾滋病
★在伦敦,政府宣布拨出250万英镑(450万美元)用来做广告和在电视上进行宣传。
★在丹麦的奥胡斯,市政当局雇用的圣诞老人在街上向孩子们发放糖果,向成年人发放避孕套。
★在意大利,当局在罗马举行通宵达旦的晚会,晚会结束时,免费向与会者赠送香槟酒和避孕套。
★在澳大利亚,当局向人们展示了一床特大的被子,上面绣着这个国家501名艾滋病患者的名字。
★在非洲,南非的卫生部长说,大约有2万南非人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科特迪瓦的卫生部长劝告国民“在性生活方面要检点”,并宣布拨出专款用于防治艾滋病。卢旺达当局开设了一个艾滋病信息和咨询中心。
★在亚洲,印度尼西亚机场向将要飞离雅加达的公民发放小册子,告诫他们到国外要注意艾滋病的危险。韩国当局则直截了当地告诉人们:“如果你患上艾滋病,这是自己的过错。”
★在日内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总部,24小时不停地举办电视、广播、展览、报告、讨论等一系列宣传活动。总干事中岛宏发表专题讲话,呼吁全人类采取统一行动与艾滋病作斗争。
★在联合国,连任的秘书长德奎利亚尔说,联合国正致力于防治艾滋病的斗争,“在现阶段,预防艾滋病的办法是通过教育,让人们了解这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