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奥黛丽·赫本,1929年5月4日出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一个贵族之家,她的父亲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则是荷兰贵族后裔,袭有女男爵的封号。但是她跟着父亲为英国籍。奥黛丽·赫本自幼表现出对音乐舞蹈的浓厚兴趣,从六岁开始就读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但没过多久便遭遇父母离异、父亲离家的家庭变故。之后,奥黛丽·赫本离开英国,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
奥黛丽·赫本在1939年进入安恒音乐学院学习芭蕾舞。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由于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整个家族被视为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包括赫本舅舅在内的诸多亲人被残害。数年间,因为食物匮乏,赫本只能以郁金香球茎充饥,健康情况迅速恶化。二战中后期,赫本通过芭蕾舞的表演为荷兰游击队秘密的募捐。同时由于年龄较小,她利用孩童的身份多次为荷兰地下党传递情报。
1948年,奥黛丽·赫本与母亲迁至英国伦敦,进入著名的MarieRambert`s学校学习芭蕾舞,并开始在一些音乐剧担任角色。
演艺经历 崭露头角
还是学生时期的奥黛丽·赫本,1948年在一部长79分钟的荷兰风光记录短片《荷兰七课》中出镜,饰演一位空姐(一个跑龙套的角色),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之后,赫本被告知她不适合当芭蕾舞者。她转而成为兼职模特,并参与歌舞团演出,还成为了音乐剧《高跟纽扣鞋》(HighButtonShoes)的合唱团员。由于表现突出,她正式参与了另一部音乐剧《鞑靼酱》(SauceTartare)的演出。
奥黛丽·赫本在1951年出演个人首部英国电影《天堂里的笑声》,正式成为电影演员。随后相继出演《野燕麦》《少妇轶事》《双姝艳》等影视作品沉淀自己的演技。期间为了拍摄法国翻拍版《前进蒙特卡罗》,赫本到法国出外景,意外被法国著名女作家高莱特夫人选中,让赫本出演自己作品《金粉世界》中“姬姬”一角,进而开启赫本到美国发展的机缘。次年,奥黛丽·赫本到美国正式参与舞台剧《金粉世界》的演出。她在期间十分出色,广受人们的欢迎,并因此获得世界戏剧大奖(TheatreWorldAward)最佳女主角,为自己积累了人气。同时,她还被《双姝艳》的导演推荐给威廉·惠勒,参加了影片《罗马假日》试镜,从而得到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角色。
演艺高峰
奥黛丽·赫本在1953年主演威廉·惠勒导演的爱情喜剧片《罗马假日》,在片中饰演安妮公主,该片讲述了安妮公主作为王位继承人出访欧洲的各大城市,在最后一站罗马结识记者乔·布莱德与之相恋的故事。赫本在影片中塑造了纯真优雅的公主形象,其在影片中的造型也收获观众追捧,由开始的收腰宫廷服装、到逃跑时穿着简约的衬衫与长裙、以及一时兴起走进了罗马街头的理发馆,剪了个从未尝试过的俏皮短发,之后还被命名为“赫本头”,使她成功赢得多数人的赞赏。该片截止2023年4月豆瓣评分依然高达9.1分。影片中的服装设计获得了第26届奥斯卡最佳服装奖,奥黛丽·赫本也凭借安妮一角收获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和第11届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片最佳女主角等多个奖项,并为自己打开了知名度。
次年,奥黛丽·赫本与亨弗莱·鲍嘉、威廉·霍尔登领衔主演爱情喜剧片《龙凤配》,她在片中饰演萨布丽娜,该片是由比利·怀尔德执导的。该片上映后收获2238813美元票房,奥黛丽·赫本亦凭借该角色提名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第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演员等多个荣誉。奥黛丽·赫本在1956年主演了,金·维多执导的战争爱情电影《战争与和平》,该片是根据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名著改编拍摄的美国版,奥黛丽·赫本在片中扮演娜塔莎,是一位伯爵的女儿,赫本演绎了娜塔莎从情窦初开的少女到成为顿悟人生的成熟女性的过程。奥黛丽·赫本凭借该角色提名第1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英国女演员,以及提名第14届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片最佳女主角和第22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演员等多个荣誉奖项。
作品频出
奥黛丽·赫本与弗雷德·阿斯泰尔合作的音乐剧《甜姐儿》于1957年上映,这是是赫本拍的第一部音乐片,她在片中饰演一位不情愿的模特乔·史托顿,该部影片还使用了赫本真实的歌声,由于她在剧中的舞技和演技,影片获得四项奥斯卡提名,奥黛丽·赫本也凭借该作品获得1957年法鲁岛电影节最佳女主角观众奖。同年,奥黛丽·赫本再次与比利·怀尔德导演合作电影《黄昏之恋》,在片中她扮演艾莲,该片讲述了浪荡公子和痴情女子错位的爱情电影。赫本在片中利用丝巾的不同编织方法,变换出千种风姿。并凭借艾莲一角提名第15届金球奖电影类音乐/喜剧片最佳女主角。1959年,奥黛丽·赫本主演根据同名畅销书改编的剧情片《修女传》,在剧中饰演嘉比雅,这一角色与赫本以往爱情喜剧主人公形象不同,也是她作品中最严肃的一部,赫本成功塑造了隐忍、善良的修女形象,展现了她在信仰和真实情感之间的矛盾与挣扎,该片上映后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八项提名。奥黛丽·赫本亦凭此片提名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第17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项。之后还出演了《翠谷香魂》《恩怨情天》等影片。
再创佳绩
1961年,奥黛丽·赫本领衔主演电影《蒂凡内的早餐》,其在片中扮演霍莉·戈莱特丽,并在影片前半段塑造了一个一心想要跻身上流社会的“拜金”少女形象,以及在生活的残酷面前委曲求全却保持了纯洁心灵的女性形象。该片主题曲《月亮河》正是赫本演唱,她在片中坐在窗台轻弹吉他,用忧伤慵懒的声音吟唱该曲的片段成为电影史上最令人难忘的场景之一,该曲获得第34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原创歌曲”、第4届格莱美奖“年度制作”及“年度歌曲”。之后还被被美国电影学会评选为“百年百大电影歌曲”中的第4名。影片开场赫本身着纪梵希设计的黑色鸡尾酒裙、佩戴夸张太阳镜的造型,也成为时尚界的永恒经典。该片还被影评界誉为上世纪“60年代美国最佳喜剧片”,赫本也凭这一角色获得了第3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收获更多关注。
同年年底,奥黛丽·赫本出演《双姝怨》,但评价平平。之后奥黛丽·赫本挑战悬疑片的角色出演《谜中迷》,在片中饰演瑞姬·蓝伯特,赫本凭借该作品获得第1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英国女演员奖。之后在1964年,奥黛丽·赫本饰演了《窈窕淑女》中的卖花女伊莉莎.杜利特尔,经过语言学家的训练,她成功成为了一名窈窕淑女,在片中赫本为练发音苦学绕口令。该片获得8项奥斯卡的奖项,赫本亦凭借伊莉莎一角获得第10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国女演员。此外,赫本相继出演了《巴黎假期》《偷龙转凤》《丽人行》等作品。
1967年,奥黛丽·赫本挑战盲人角色出演惊悚片《盲女惊魂记》,这部电影是赫本人生与事业的重要节点。它不仅是她最后一次与第一任丈夫梅尔·费勒合作的作品,也是她息影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更是最后一次让赫本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项的影片。为了演好盲女角色,赫本专门跑去盲人诊所进行专业训练,带上眼罩适应失明状态下的生活,但效果并没有让她满意,之后便带上了剧组为她定制的特殊隐形眼镜。该片上映后收获1750万美元的票房,赫本亦获得第4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息影后复出
为拯救婚姻,在拍完《盲女惊魂记》后,奥黛丽·赫本宣布息影,表示将把精力用于家庭。在她息影七年后,由于观众十分怀念她,电影公司和圈中的人物都希望她能再次出山。于是在1976年,赫本重返影坛与辛·康纳利一起主演了电影《罗宾汉和玛莉安》,赫本在片中饰演玛丽安。该片的首映式在纽约广播城市市音乐厅举行,赫本一到,约有6000人向她欢呼,用唱歌的声调齐唱到:“我们爱你,奥黛丽!”之后她飞往好莱坞,出席该片在西部的首映式,并在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发仪式上担任授奖人。这对电影明星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荣誉。继《罗宾汉和玛莉安》后,她又主演了《朱门血痕》《哄堂大笑》《窃贼之爱》等作品。
1989年,奥黛丽·赫本在电影《直到永远》中饰演一个小角色(一身白衫的爱神哈普),这是她最后一部作品。之后在1993年的纪录片《世界花园和奥黛丽·赫本》中,奥黛丽·赫本担任解说员,介绍世界各地花园,这是她最后一次在荧幕上出现。赫本凭借该作品获得当年的黄金时段艾美奖杰出个人成就奖,获得美国四大艺术奖项的大满贯。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三名。
时尚风格 在好莱坞女星以性感、艳丽为主时,赫本却以简洁、大气甚至略带中性化的穿着,刮起一阵清新的时尚旋风。在最初《罗马假日》中,便以衬衫搭配高腰长裙和俏皮短发等造型形成了“赫本风”。
之后在1954年电影《龙配凤》中,奥黛丽·赫本在片中的服装,是她亲自从休伯特·德·纪梵希设计完成的服装中挑选出自己认为适合的,这是她第一次同法国设计师合作,纪梵希也由此成为赫本的电影生涯中忠诚的合作伙伴。还有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黑色礼服、带着墨镜的形象,在日后被无数人效仿。
1955年赫本在电影《战争与和平》中的造型是格子长裤(单色版以及野餐毯子风格的蓝粉搭配版),搭配简单的平底鞋和线条流畅的白色上衣也成了标志性造型。
1957年的电影《甜姐儿》中,穿着的黑色高圆翻领衫、黑色长裤和黑色便士乐福鞋也是现在标志性的服装。她在荧幕上的服装造型是20世纪下半叶服饰变化的标志。
除去荧幕形象,私底下的赫本也拥有自己的穿衣风格,她喜欢穿着锥形裤、牛仔裤等裤装,喜欢衬衫、条纹衫、黑色针织衫等简单却能凸显气质的衣服,并喜欢用收腰的方式来突出自己的纤细腰身。另外,赫本喜欢穿着剪裁利落、有廓形美感的连衣裙、呢大衣,露出小腿的曲线,配上船鞋、手包,她甚至出门遛狗时也要穿上这身“标配”。其中多数呢大衣则是高腰的设计,挑高的腰线让整体比例看起来更好,即使在秋冬季节也能打造出“长腿细腰”的造型。
配饰方面,赫本喜欢佩戴各式各样的墨镜,让她看起来酷酷的。赫本还无意间促成了经典包款的诞生:1965年,奥黛丽·赫本委托Louis Vuitton的创始人亨利·路易威登专门为她定制一款更轻便小巧的旅行袋,方便她可以随身携带,于是就有了现在被奉为经典的Speedy 25。赫本还经常佩戴冠状头饰和吊灯耳坠以及精致的头巾,来搭配她华丽的晚礼服。鞋子则以芭蕾平底鞋为主。在发型方面,相较于长发,赫本更偏爱短发和盘发以便突出她明丽精致的五官,同时更富有个性美。
到了晚年,赫本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着装,值得信赖的修身长裤、挺括的衬衫和整洁的毛衣定期轮换,这一转变标志着她的个人和职业生活的重大变化。
社会活动 奥黛丽·赫本晚年,为公益事业发着光和热。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开始不遗余力地唤起社会对落后国家儿童生存状况的关注。在这个职位上,她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并不时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迎。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其实当时她已经患上癌症,非常的瘦,仍半蹲在地上,喂孩子们吃饭。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康复,祷告传遍世界各地。同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的住所,因结肠癌病逝。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该1993年度奥斯卡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她,此时赫本已离世,由其子西恩·赫本·费勒代领该奖。
个人生活 奥黛丽·赫本21岁时,她的第一次恋爱是与英国人詹姆斯·汉斯,在《金粉世家》成功上演后提出结婚计划,但是随着《罗马假日》的热潮,赫本在事业和婚姻之间作出抉择,宣布和汉斯的爱情成为过去时。
在1953年《罗马假日》伦敦首映式上,奥黛丽·赫本经格利高里·派克介绍认识了梅尔·费勒并与之相恋,随后于1954年9月24日举行婚礼。不久赫本生下儿子西恩·赫本·费勒,之后由于费勒的出轨,两人于1967年9月1日宣布离婚。奥黛丽·赫本第二次的婚姻,是与意大利心理医生安德烈·多蒂在1969年1月18日举行婚礼,婚后赫本生下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卢卡·多蒂。但是多蒂在赫本待产期间便混迹夜总会和脱衣舞厅,之后赫本选择了隐忍,多蒂更是变本加厉。1981年,赫本结束第二次婚姻。
1980年,在好友家中赫本结识了罗伯特·沃特斯,并称他为“灵魂伴侣”的男子,罗伯特在年底时搬进“和平之宅”中与奥黛丽同住,直到赫本离开人世。奥黛丽·赫本在1993年1月20日因患癌,于瑞士病逝,享年63岁。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天堂里的笑声饰Cigarettegirl1951 野燕麦饰Hotelreceptionist1951 拉凡德山的暴徒饰奇基塔1951 去往蒙特卡罗饰MelissaWalter1951 少妇轶事饰EveLester1951 双姝艳饰Nora1952 罗马假日饰安妮公主1953 蒙特卡罗宝贝饰LindaFarrel1953 龙凤配饰萨布丽娜1954 战争与和平饰娜塔莎 梅耶林饰MarieVetsera1957 甜姐儿饰乔·史托顿1957 黄昏之恋饰艾莲1957 翠谷香魂饰莉玛1959 修女传饰嘉比雅1959 恩怨情天饰RachelZachary1960 蒂凡尼的早餐饰霍莉·戈莱特丽1961 双姝怨饰凯伦1961查看全部 (29) 以上资料来源:
参演电视剧 BBC周日晚间剧场饰Celia1950 TheColgateComedyHourSeason1饰Actress1950 TheKateSmithHour饰自己1950以上资料来源:
参加综艺 We,thePeople1948 TheEdSullivanShow1948 LeaveIttotheGirls1949 TheArthurMurrayParty1950 CBS电视工作室1952 制片人展示1954 TheTonightShowStarringJohnnyCarson1962 ThePhilDonahueShow1970 LanuitdesCésars1976 HourMagazine1980 今晚娱乐1981 沃根访谈录1982查看全部 (12) 以上资料来源:
纪录片作品 时间
作品名
导演
主演
1948年
《荷兰七课》
CharlesHuguenotvanderLinden
SannyDay/PiaBeck/WamHeskes/GreetVogels/奥黛丽·赫本
1965年
《爱之女神》
索尔·J·图雷利
阿尼亚斯·艾瑞丝/碧姬·芭铎/英格丽·褒曼
1967年
《列车第一季》
乔纳森·米勒/莱斯利·梅格黑
约翰·吉尔古德/斯蒂芬·弗雷/特瑞·吉列姆
1970年
《AWorldofLove》
克拉克·琼斯
PaulSand/理查德·利伯蒂尼/理查德·沙尔
1981年
《美国电影学会向弗莱德·阿斯泰尔致敬》
MartyPasetta
弗雷德·阿斯泰尔/大卫·尼文/米凯亚·巴瑞辛尼科夫/詹姆斯·卡格尼
1986年
《威廉·惠勒执导》
阿威瓦·斯莱辛
格利高里·派克/劳伦斯·奥利弗/约翰·休斯顿
《致敬比利·怀尔德》
唐·米斯彻
露西尔·鲍尔/理查德·查伯兰/特德·丹森
《美国大师第一季》
ChristianBlackwood
阿瑟·米勒/达斯汀·霍夫曼/约翰·马尔科维奇/沃尔克·施隆多夫/凯特·瑞德
1987年
《人物传奇》
阿格奈什·尼克松
JackPerkins/PeterGraves/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杨紫琼
1988年
《GregoryPeck:HisOwnMan》
吉恩·费尔德曼/SuzetteWinter
劳伦·白考尔/英格丽·褒曼/简·方达/沃尔特·戈塔尔/奥黛丽·赫本
1993年
《世界花园和奥黛丽·赫本》
BruceFranchini
奥黛丽·赫本/麦克尔·约克
《不朽的传奇 ─ 追忆奥黛丽赫本》
GeneFeldman/SuzetteWinter
奥黛丽·赫本/罗杰·摩尔/理查德·阿滕伯勒/斯坦利·多南
1997年
《绝代淑女:奥黛丽·赫本》
SteveHunter
奥黛丽·赫本/理查德·基利/肖恩·赫本·费勒/布莱克·爱德华兹
2004年
《人间天使:永远的奥黛利·赫本》
/
奥黛丽·赫本
2005年
《世界上镜率最高者第一季》
路易丝·胡珀
内尔·皮尔森/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穆罕默德·阿里/奥黛丽·赫本
2008年
《TheMagicofAudrey》
/
奥黛丽·赫本
2010年
《光影艳红菱》
克雷格·麦考尔
杰克·卡迪夫/马丁·斯科塞斯/柯克·道格拉斯/劳伦·白考尔
《砸烂他的摄影机》
莱昂·加斯特
布朗科·比利·安德森/英格丽·褒曼/亨弗莱·鲍嘉/马龙·白兰度
2011年
《伯特·斯特恩:原本狂人》
ShannahLaumeister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GeorgeAvakian/碧姬·芭铎/BertStern
《电影史话》
马克·卡曾斯
维姆·文德斯/斯坦利·多南/罗伯特·汤/克莱尔·德尼/阿米达普·巴强
《维托》
JeffreySchwarz
PhyllisAntonellis/RichardBarrios/RichardBerkowitz
2012年
《爱情最终剪:女士们先生们》
乔治·巴勒菲
碧姬·芭铎/阿兰·德龙/布鲁诺·冈茨/葛丽泰·嘉宝/丽塔·海华斯
《戴安娜·弗里兰:眼睛要旅行》
LisaImmordinoVreeland/FrédéricTcheng/Bent-JorgenPerlmutt
劳伦·白考尔/马里莎·贝伦森/杜鲁门·卡波特/NickyVreeland/戴安娜·弗里兰
2014年
《达茜·巴塞尔之寻觅奥黛丽》
MarionMilne
DarceyBussell/VanessaRedgrave
2015年
《于贝尔·德·纪梵希:高级定制的生活》
EricPellerin
于贝尔·德·纪梵希/奥黛丽·赫本/可可·香奈儿/戴安娜·弗里兰/克里斯汀·迪奥
2016年
《我不是你的黑鬼》
哈乌·佩克
塞缪尔·杰克逊/詹姆斯·鲍德温/哈里·贝拉方特/马龙·白兰度
2017年
《斯皮尔伯格》
苏珊娜·莱西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阿诺德·斯皮尔伯格/莉亚·阿德勒/汤姆·汉克斯
2018年
《女权运动:历史回望》
JohannaDemetrakas
简·方达/莉莉·汤姆林/劳瑞·安德森
2019年
《非常拉尔夫》
苏珊娜·莱西
拉尔夫·劳伦
2020年
《楚门和田纳西:亲密对话》
LisaImmordinoVreeland
杜鲁门·卡波特/田纳西·威廉斯/迪克·卡维特/大卫·弗罗斯特/吉姆·帕森斯
《奥黛丽》
HelenaCoan
奥黛丽·赫本
以上资料来源:
舞台剧作品 时间
作品名
饰演角色
1954年
《美人鱼》
/
1952年
《金粉世界》
姬姬
1950年
《开胃酱》
/
1949年
《鞑靼酱》
/
1948年
《高跟纽扣鞋》
合唱团员
以上资料来源:
荣誉奖项 影视荣誉 世界戏剧大奖 · 最佳女主角获奖1952 / 金粉世界第19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演员获奖1953 / 罗马假日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女主角获奖1954 / 罗马假日第11届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片 · 最佳女主角获奖1954 / 罗马假日第20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演员提名1954 / 龙凤配1954年小鹿斑比 · 最佳女演员国际奖提名1954 / 罗马假日展开个人荣誉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获奖作品
获奖情况
1968年
最喜欢的女明星金质奖章
-
提名
1969年
1976年
1978年
最受欢迎女影星金质奖章
1962年
年度专辑电影音乐格莱美奖
《蒂凡尼的早餐》
提名
1987年
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指挥官
-
获奖
1994年
最佳儿童口语专辑格莱美奖
-
获奖
以上资料来源:
注: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5月8日
人物评价 奥黛丽·赫本在《罗马假日》中表现出公主高贵、优雅的气息,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一头黑色短发成了国际流行发式。 她把女皇的高尚和活泼淘气完美地柔和在一起,像一颗精美切割的钻石一样闪闪发光(1905电影网评、美国《时代》评)。
奥黛丽·赫本呈现的是一些消逝已久的特质。例如:高贵、优雅与礼仪等,上帝都愿意轻吻她的脸颊,她就是这样一个讨人喜欢的人。某种东西,有些人身上有,有些人就没有。有时候你会遇上一个让你神清气爽的人,你忍不住用镜头去捕捉她的神韵。奥黛丽·赫本就是这么一个不具有可替代性的人,她是不朽的,在她的时代,奥黛丽·赫本是一个崭新的典范,她创造了一个新时代的经典。(比利·怀德评)
每位女性都渴望拥有奥黛丽·赫本的外表。她就和罗马城一样令人难以忘怀,我很荣幸可以在初入影坛时便认识赫本,并且和她有着一生的友谊和合作经历,看到她在电影和生活里都穿着我们合力设计的衣服,我就感到相当自豪。她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服饰在她的身上发挥的概念就变成了优雅、时尚和简约。这就是她用自己的风格营造的“赫本风格”。我能为她打点衣着是我的荣幸,她的魅力无人能出其右。(纪梵希评)
她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位的穿着著称。她生前主演的多部电影至今仍为无数人眼中的经典。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3名。奥黛丽·赫本晚年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使,至1993年1月因病去世前,她矢志不渝地为儿童的生存权利而奋斗。在二十世纪,奥黛丽·赫本开创赫本风格,以激进的姿态和绝对的勇气,改变了世人所公认的美女定义,《蒂凡尼的早餐》里那套用黑色丝绸制作、无袖的鸡尾酒裙,堪称时尚界不朽的经典之一,在《龙凤配》里,赫本一身打扮是格子棉质衬衫与热裤的搭配,她的装扮在不失女性优雅的同时,与男孩子一样的中性化风格融为一体,她让女性变得洒脱利落,而不是只有柔弱、窈窕的身形。(北京日报、公益时报网评)
传承与影响 晚年时,奥黛丽·赫本投身慈善事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人物,为第三世界妇女与孩童争取权益。在1992年,她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奥黛丽·赫本去世以后,她的长子肖恩成立了以母亲名字命名的儿童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奥黛丽·赫本在儿童受虐及苦难状况方面的公益事业。基金会通过与其他商业公司、机构组织等合作,或者是寻求公众支持,以此来扶持基金会这些不同类型的项目。肖恩也会举办一些母亲生前物品的展览和拍卖等活动,来为基金会筹款。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将1993年度奥斯卡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奥黛丽·赫本,此时她已离世,由其子肖恩·赫本·费勒代领该奖。
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以表彰其为联合国所作的贡献。次年,美国邮政总局为纪念奥黛丽·赫本逝世10周年,发行了面值37美分的赫本肖像邮票。2008年,美国《生活》杂志为纪念奥黛丽·赫本逝世15周年,举办了一场“纪念奥黛丽·赫本珍贵照片展”。2019年,为了纪念奥黛丽·赫本诞辰90周年,布鲁塞尔举办了“探索赫本”(Intimate Audrey)主题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