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明,1945年5月13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相声演员、国家一级演员、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长子、“马派相声”第三代传人。

1957年,马志明考入天津戏校学小花脸,后改学武花脸。1961年转调天津市曲艺团但未被接收,直至两年后收到面试通知,由此正式入团参与演出,并成为团里的骨干演员。1965年“四清”运动开始,马志明被停止演出;不久后文革开始,他被下放农村,期间领悟了马派相声的精髓,为以后的相声事业积攒了功力。

1980年曲艺团业务大好,马志明趁此机会重登舞台。1985至1986年间,创作的相声《纠纷》在演出时获得极大的成功,之后于1988年、2004年和2010年,分别荣获第二届全国专业相声大连星海杯电视大奖赛创作表演三等奖、中国艺术节“津门曲荟”创作表演特别奖和第七届中国“金唱片奖”,此作品亦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成经典。1986年由相声大师侯宝林代收师弟,拜已故相声前辈朱阔泉为师。1987年马志明与黄族民开始搭档说相声,后于1997年收其为徒。

1987年,马志明凭借相声《我是患者》《派出所见闻》荣获全国艺术节第五届津门曲荟优秀表演奖和优秀作品特别奖。在后来的十几年里,他改编创作的《夜来麻将声》《自食其果》等作品都成为新相声中的精品。此外他在《大保镖》《白事会》《夸住宅》《拴娃娃》等多个传统相声中的继承和改编也都很成功,为观众留下了多个经典之作。

2005年,马志明从曲艺团退休之后逐渐淡出舞台。两年后出版相声选集《笑匠杂笈》,并举办了“艺海神游五十载——马志明从艺50周年经典传统相声月”系列演出,该系列演出让观众再次认识了他的相声艺术。2018年,马志明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艺类“相声”代表性传承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马志明的:人物经历、个人生活、人物评价、艺术特色、主要作品、师徒关系、荣誉奖项、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马志明

外文名

Zhiming Ma

别名

少马爷

性别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语言

汉语

民族

回族

出生日期

1945年5月13日

出生地

天津市

出生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承

朱阔泉

职业

相声演员

相声派别

马派相声传人

所获奖项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艺类“相声”代表性传承人

子女

马六甲

父母

马三立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马志明受其父亲马三立和爷爷马德禄的影响,从小就喜欢唱戏和相声,七八岁就开始有意无意地学相声,之后因为喜欢戏曲胜过相声,所以1957年小学一毕业便报考了天津戏校,学小花脸。两年以后他开始上台扮戏,扮演了一些小角色,但是他发现小花脸使他成不了角,于是开始改学武花脸,但这种角色的武功要求高,马志明因此受了很多伤。

马志明

1958年,父亲马三立因为相声《买猴》被划成右派,马志明也因此受到株连,此时京剧大家厉慧良劝他:“你就是下死功夫,以后也只能演个配角成不了角,不如继承你父亲去说相声”。之后于1961年时,马志明腰部长了骨刺又受了重伤再不能上台了,又因父亲被划派的缘故,他最终听从建议选择转到天津市曲艺团,但曲艺团没有接收他。于是在1962年夏天,马志明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戏校,前往南方投奔跟人搭班说相声的两位师哥。

相声事业

初出茅庐

马志明

在南方相声场子待了近一年之后的1963年9月,马志明接到天津市曲艺团回团参加面试的通知,由此他正式入团开始参加演出。父亲马三立在听了马志明的几场相声后,看到了他在相声方面的进步,便开始教他说相声,除了跟随父亲学相声,马志明还经常去听评书、大鼓和看变戏法,让自己积累社会、文化和民俗方面的杂学知识,亦是因此马志明在台上说的相声经常压底,成为天津曲艺团的骨干演员。但是好景不长,在1965年的“四清”运动中,他因不认同父亲是右派的说法,和父亲马三立一起被打为“现行反革命”,停止了演出;其后不久文革开始,马志明与父亲被关进牛棚,直到1970年马志明一直在团里接受审查,监督劳动。

1971年,他和全家一起被下放到天津南郊的村子成了农民,在那里他又呆了7年,也正是这七年,让马志明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马派相声的优长之处,为他以后的相声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于1977年,他与父亲重返天津曲艺团从事后勤工作;直到1980年曲艺团业务大好,马志明才得以趁此机会重登舞台,至此他15年来一直没有登台演出过;1980年重回相声舞台后,马志明凭借其地道的表演风格和他整理、创作、演出的《戒烟》《地理图(改编)》《报菜名(改编)》《开粥厂》等多个传统相声,受到了众多观众的欢迎和认可。

黄金时期

1985到1986年之间,马志明创作出了经典之作《纠纷》,该相声讲了王德成和丁文元两个年轻人在上班路上,发生纠纷闹进派出所,但最终两人又开始互相说起好话,最后客气道别的故事;马志明凭借其活灵活现的演绎和对众多精确细节的把控以及传神的对白,在演出时获得了成功,该相声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成经典。

除此之外,马志明在1986年参加第一届相声演员大赛时表演的作品《五味俱全》,也是他改编表演的新相声作品中的得意之作,还受到了父亲马三立的赏识。该作品最初的脚本并不是马志明自己创作的,但是是他按照马氏相声的手法加工改编的。之后马志明由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代收师弟,拜已故相声前辈朱阔泉先生为师。同年与父亲马三立和堂兄马敬伯组织了首次“马氏相声专场”。之后马志明于1987年与黄族民开始搭档说相声,后于1997年收其为徒。

1987年,马志明受邀参加全国艺术节第五届津门曲荟演出,凭借其表演的相声《我是患者》《派出所见闻》分别荣获优秀表演奖和优秀作品特别奖。同年他与黄族民开始搭档说相声。之后收了于克志、卢福来为徒。次年,马志明凭借相声《纠纷》荣获第二届全国专业相声大连星海杯电视大奖赛创作表演三等奖。1992年6月,举办了“马志明曲艺专场”,在天津电视台播出。1997年马志明收黄族民为徒。后于2002年马志明与黄族民在德云社相声春晚舞台上合作表演了相声《论拳》。两年后,在全国艺术节的“津门曲荟”上,马志明表演了相声《纠纷》,获得了中国艺术节“津门曲荟”创作表演特别奖。

马志明改编创作的新相声《夜来麻将声》《自食其果》等都是新相声中的精品。与此同时,他还整理继承了很多传统相声段子,让马氏相声的精髓得以承继;例如,他改编而成的传统作品《大保镖》,一段本来已经很少演出的老作品,因他又成了传统相声中的名段。此外,《白事会》《夸住宅》《拴娃娃》等传统作品的继承和改编也都很成功,这些作品既不失传统马氏相声的精髓风骨,又将新时代的影响暗暗渗透在作品的改编之内,为观众塑造了大量生活中性格鲜明又生动可爱的家喻户晓的相声小人物形象。

近期发展

2005年,已至花甲之年的马志明从天津曲艺团退休,之后逐渐淡出舞台;三年后在纪念其父亲马三立诞辰95周年及京剧演员孟小冬百岁冥诞的活动上,马志明再次站上舞台演出了相声《乌盆记》;与此同时,他与张惠妹还在天津水滴演唱会上合作表演了天津快板。2007年2月,马志明出版了相声选集《笑匠杂笈》,书里收录了他原创、改编以及表演过的相声及部分快板、太平歌词等作品的文字脚本和部分创作心得,并且马志明还在书后附上了几段马氏相声代表性节目的光盘。同年12月,他举办了“艺海神游五十载——马志明从艺50周年经典传统相声月”系列演出,在中国大剧院首演当晚,马志明整理加工后的《太平歌词》将“马氏相声”善以第一人称塑造讽刺对象、注重塑造人物性格、多以平民生活为背景、语言含蓄、铺垫缜密的风格展现给观众,该系列演出也让观众再次认识到了马志明的相声艺术。

2010年,马志明凭借相声《纠纷》荣获第七届中国“金唱片奖”。次年,与儿子马六甲在天津卫视共同表演了由马六甲创作的相声段子《足球明星》。2012年马志明初涉影视圈,出演了首部影片《匹夫》,在片中扮演黑帮老大薛豹子。同年“老骥新驹”马氏相声专场在天津市大礼堂举行,这也是马氏相声的第二次专场,67岁的马志明与62岁的搭档黄族民表演的新段子《黄袍加身》是专场的最后一个节目,受到观众好评。

2018年,马志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旅部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艺类“相声”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至2022年间,他相继参加了天津卫视德云社相声春晚和2022天津卫视相声春晚,先是与郭德纲合作了一段太平歌词《鹬蚌相争》,后又与王惠合作表演了京韵大鼓《太虚幻境》的片段。

马志明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马志明的父亲是相声泰斗马三立,爷爷是“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

感情生活

1979年,34岁的马志明从农村回到天津,经唱京东大鼓的郝德宝介绍认识了当时刚刚下乡回来的知青张秀琴;两人相识八个月后便结婚了;随后于1981年,儿子马六甲出生。

马志明

人物评价

马志明先生家学渊博,且深得乃父神髓,加上他天资聪颖,敏而好学,在继承传统相声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与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艺术造诣全面,说、学、逗、唱俱佳;尤其是在学唱方面,京剧、京韵大鼓、单弦、快板书等都有很高的造诣,足可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听者无不称赞。(《曲艺》第421期 相声 愈走愈近——访马派相声继承人马志明 作者:高兴)

马志明先生对相声艺术孜孜以求,几近苛刻,故能绝于喧嚣浮躁的环境,而神游于淡泊的艺海;他频出精品,承袭并发展了特有的马氏韵味,使观众回味隽永,屡听不腻。(搜狐娱乐)

马志明先生是国内少有的既表演相声,又进行相声创作的演员之一,他所表演的相声精品数量甚多,文武兼备,既有文哏的风范,更将武技融入了相声表演中,以他精湛的舞台驾驭能力丰富了相声表演的内涵。(搜狐娱乐)

艺术特色

马志明对文本的归置和创意都无非为舞台表演的得心应手,他的舞台风范既是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又是半真半假的“角色化”与真知灼见的评叙者的结合,有“马氏”之影痕但更是他“自己”——既具其父的“浓后之淡”和“大巧之朴”,又有他个人独具的深刻和简练、洒脱和劲健;而他的喜剧情趣则始终传承马氏追求稚拙厌弃纤巧,追求自然从来不施小技小惠的门风。(摘自:《博览群书》第11期 本真 自然 朴巧 马志明相声艺术浅探 作者:薛宝琨)

主要作品

相声作品

注:以下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4月

名称

类型

舞台拍摄

《核桃酥》

相声小段

马志明

《雇三轮》

相声小段

《茅房话》

相声小段

《纠纷》

新作品

马志明

《自食其果》

新作品

《五味俱全》

新作品

《夜来麻将声》

新作品

《学跳舞》

(又名《吹牛》)

新作品

《论拳》

新作品

《听曲艺》

新作品

《看不惯》

新作品

《扔狗》

新作品

《我是患者》

新作品

《派出所见闻》

新作品

《乌盆记》

新作品

《黄袍加身》

新作品

《太平歌词》

新作品

《戒烟》

传统相声

《大保镖》

传统相声

《报菜名》(改编)

传统相声

《文章会》

传统相声

《拴娃娃》

传统相声

《白事会》

传统相声

《卖五器》

传统相声

《夸住宅》

传统相声

《地理图》(改编)

传统相声

《开粥厂》

传统相声

《拉洋片》

传统相声

《卖挂票》

传统相声

《太平歌词》

传统相声

《数来宝》

传统相声

《对春联》

传统相声

《反七口》

传统相声

《卖布头》

传统相声

《戏叔别兄》

单弦

《挑帘裁衣》

单弦

《胭脂》

单弦

《探晴雯》

白派京韵大鼓

《黛玉焚稿》

白派京韵大鼓

《双琐山》

快板

《百鸟朝凤》

快板

《哭祖庙》

快板

数据来源:

参演电影

马志明匹夫饰黑帮老大薛豹子2012

师徒关系

  1. 马志明由相声大师侯宝林代收师弟,拜已故相声前辈朱阔泉为师。

  2. 马志明主要有三位弟子,分别是卢福来、于克志、黄族民。

荣誉奖项

艺术类荣誉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获奖作品

获奖情况

2010年

第七届中国“金唱片奖”

《纠纷》

获奖

1988年

第二届全国专业相声大连星海杯电视大奖赛创作表演三等奖

《纠纷》

获奖

1987年

全国艺术节第五届津门曲荟演出优秀表演奖

《我是患者》

获奖

1987年

全国艺术节第五届津门曲荟演出秀作品特别奖

《派出所见闻》

获奖

1986年

第一届全国部分省市电视相声邀请赛荧屏奖

《五味俱全》

获奖

数据来源:

个人荣誉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艺类“相声”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