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少年立志
1887年,林觉民出生于福建闽侯县城内南后街一个书香门第,从小被过继给叔父林孝颖。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林觉民有深厚文学功底。13岁,林觉民父亲林孝颖要求其参加科举童子试,进入考场后林觉民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后就扬长而去。1902年,林觉民在侯官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全闽大学堂文科学习。在上高等小学时,受方声涛等进步教师影响。进入全闽大学堂后,对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更加向往。林觉民善于言谈说话诙谐幽默,在锦巷七星君庙举行的一次聚会上,林觉民发表题为《挽救垂危之中国》的演说,声泪俱下开始小有名气。1904年,林觉民与黄光弱等人发起组织学生联合会,后加人汉族独立会,并从事联络福建陆军工作。林觉民不满官立学堂的腐败,和几个学友在城北创办一所私立小学,又在城南创设阅报所,陈列革命书刊供人阅览。林觉民常与同学议论时局,认为“中国非革命就不能自强”。因为在同学中小有声望,很快被推举为学生领袖,曾参与领导清末福州数次反满革命斗争。
伉俪情深
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是由父亲安排下结婚,两人先结婚后恋爱。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名芳佩是螺洲陈若霖的后代,其父陈元凯号陶庵,光绪己丑科(1889年)举人。陈意映很有才学,林觉民在留学后依旧不忘记录两人情感状态,还专门写《原爱》一文以表对陈意映眷恋之情。陈意映支持林觉民参加革命,林觉民去下渡十锦祠福建支部开会,陈意映常在外望风。陈意映曾受封建礼教束缚缠脚,婚后林觉民在家中兴办女学,专门动员家中妇女一同学习,林觉民妻子也在其中之列。在林觉民的影响下,她们纷纷放脚,并投考福州女子师范。后来,她们多成为女师第一届学生。未经缠脚的胞妹秀琼和秀慧,也由他的教导下,说服父母,不再缠脚。
留学生涯
1907年,林觉民留学日本,专攻日语。1908年,转入庆应大学学习文科,专攻哲学,兼习英、德两国语言。林觉民十分珍惜留学机会,不久后就在同学中小有名气,与另一闽籍同学陈与燊齐名,人称“陈林”。与黄花岗烈士福建十杰之首的林文(状元林鸿年之孙)、林尹民(族弟)合称“三林”。林文被称“大林”,林觉民被称“中林”,三林十分杰出。留日同学经常聚首,畅谈国内形势,有人悲观失望,甚至叹息流泪。林觉民的愤慨,直言当时中国已到危难关头,堂堂大丈夫不应该空谈筛哭,应当做革命志士,以死报国,争取从根本上解救祖国,改变频临危亡的现状。每一个有血气的中国人,都不能坐视和忍受第二次亡国的惨状。林觉民在日本加入同盟会,积极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翻译《六国比较宪法论》并撰写《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政论文章,引起不小反响。
立志革命
1910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同盟会笼罩着失败主义情绪,孙中山却认为“愈不可为,愈为”。1910年11月,槟榔屿会议上,孙中山制定了于翌年在广州起义的计划,并电令在日留学生、华侨倾巢出动。1911年3月5日,林觉民回国到达香港跑马地统筹部机关时,黄兴喜不自禁表示林觉民到来就是帮助其运筹帷幄。当即命林觉民回闽布置福建响应广州起义之事,并嘱“快去快回,多带闽籍人来广州聚义”。1911年4月上旬,林觉民回闽策动响应。到福州后,他与同盟会福建分会负责人林斯琛、刘通等商议动员革命志士赴粤参加起义以及福州响应配合广州“三二九”起义,还与刘元栋、冯超骤、吴适等联络。林觉民和同盟会福建分会动员了数十名福州地区的革命志士赴粤参加起义。1911年4月17日,林觉民、刘元栋、冯超骤、刘六符(又名刘锋)、黄以通、林友基、郭维亮等先行,从马尾港乘坐轮船赴港。林觉民到香港后又奔走于港穗之间,接送参加起义的闽籍革命党人。4月23日晚,林觉民和林文、陈可钧、陈更新、冯超骤等人先人广州。4月24日晚,获悉林尹民等战友已由日本抵港,林觉民又邀陈更新回港接应。当晚在林尹民、陈更新等人睡后,林觉民给父亲和妻子写绝笔书。在给爱妻陈意映的绝笔书(即《与妻书》)中,他写道:“汝体吾此心,于蹄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晒性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林觉民到家后,林孝颖惊问其故,他只好以学校放樱花假,与同学结伴北上苏浙一带旅游相敷衍。林觉民此行在福州停留10天,在这段时间里,他与福建支部总干事林斯琛等人会商,布置了福州厦门响应广州起义计划,又令刘元栋密赴连江,召来连江广福会敢死士十余人赴穗聚反。林觉民这次回闽,还带有运送炸药赴粤的任务。他原打算请意映打扮为孀妇,用出殡的仪式把炸药伪装藏入棺木中运出,可是妻子已经怀孕八月,经不起长途跋涉,只得改由方声洞姐姐方君瑛等人担任。
英勇就义
1911年4月25日,黄兴临时决定于27日发动起义,进攻计划由原定的十路改为四路。1911年4月27日早,林觉民与战友林文等人编入黄兴统率的第一路选锋队。当日黄昏,林觉民、偕林文、方声洞等人随黄兴直扑两广总督署。发现总督张鸣岐及其手下人员已逃逅,便迅速退出,与赶来镇压的清军李准部相遇,双方激战,林觉民因受伤被俘。面对清廷官员审问林觉民镇定自若,保倪而谈,讲世界形势,宣传革命思想。在张鸣歧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时,林觉民“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并“以笔代言,立尽两纸,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吾死瞑目矣”。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张鸣歧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歧却说如果放过林觉民,这是让革命党如虎添翼。林觉民被关押数日,水米不进。赴刑场时,面不改色,泰然自若,从容就义,年仅24岁。事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收烈士遗体72具,其中就包括林觉民遗体,葬于黄花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称因此而来。
人物关系
关系 | 名称 | 人物简介 |
父亲(叔父) | 林孝颖 | 林孝颖,字可珊,又字可山,号拾穗,福州人。林孝颖饱学多才,擅长诗文,与钱穆、台静农等能人志士交相往来。林觉民天资聪颖,深得林孝颖的喜爱,亲自教导他读书识字,并且寄予厚望 |
妻子 | 陈意映 | 陈意映字芳佩,为螺洲陈若霖的后代,父亲陈元凯是光绪乙丑举人。陈意映自幼熟读诗文,后嫁给林觉民为妻。在林觉民影响下,带头放缠小脚,是福州女子师范学堂首届毕业生。林觉民牺牲前一晚为她写下《与妻书》。林觉民牺牲后,诞下遗腹子,两年后终因悲伤过度辞世 |
族弟 | 林尹民 | 与黄花岗烈士福建十杰之首的林文(状元林鸿年之孙、林觉民(族兄)合称“三林” |
同学 | 林文 | 黄花岗烈士福建十杰之首,状元林鸿年之孙、与林尹民、林觉民合称“三林 |
人物作品
主要作品
时间 | 名称 | 备注 |
1911年4月24日 | 《禀父书》 | 写给其父 |
1911年4月24日 | 《与妻书》 | 写给妻子陈意映 |
衍生作品
影视形象
电视剧
海报 | 名称 | 上映年份 | 饰演林觉民一角的演员 | 电影类型 |

| 百年情书 | 2011-05-13 | 王柏杰 | 传记 |

| 辛亥革命 | 2011-09-23 | 胡歌 | 剧情 / 历史 / 战争 |

| 与妻书 | 2012-05-04 | 佟大为 | 剧情 / 爱情 |
歌剧
名称 | 创排 | 创排时间 | 获奖情况 |
《与妻书》 |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福建省歌舞剧院 | 2018年 | 孙砾在歌剧《与妻书》中扮演男主角林觉民,因荡气回肠的表演而喜摘“梅花奖”,这也是福建歌剧首度摘"梅" |
所获荣誉
林觉民与黄花岗烈士福建十杰之首的林文(状元林鸿年之孙)、林尹民(族弟)合称“三林”,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人物评价
是儿不凡,以养其刚大之浩然之气。(全闽大学堂总教习叶在琦)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拥壑,不可揭抑。不半载而武昌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同寿。(孙中山)
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奇男子。(清代两广总督张鸣岐)
如果生在政治清明的太平时代,他会是一个温情丈夫。然而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封建王朝末期,他却成了为天下人蹈死不顾的“铁血丈夫”——24岁就被残害,匆匆与爱妻及腹中孩子诀别,从此长眠异乡。他,便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新华社记者刘娟)
1911年春,林觉民抱着必死的信念参加广州起义。4月24日深夜,无比思念爱妻的林觉民写下《与妻书》。在这封信中,他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祖国深沉的爱。林觉民用深情的文字谱就一阙千古绝唱,向挚爱的人告别,与祖国同患难,百转千回的柔情与顶天立地的家国情怀交织,感人至深。(中国军网)
后世纪念
福州林觉民纪念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位于鼓楼区杨桥路86号,主楼建筑三进,坐西朝东,四面风火墙。首进厅堂与建筑主轴线外的北院、南墙外花厅均已拆毁无存。现存二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为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正中为厅,两侧厢房。厅前有天井、回廊、屏门;厅后小天井,两侧有披榭。正座南侧的紫藤书屋,坐南向北,为五柱三开间书房。书房西有小书斋,坐西向东,西墙外有小院。院中小屋双开间(一厅一房),坐北向南,进深五柱,是林觉民夫妇居室。南面有小天井,植有梅花。北面为厨房,今改为花园,园北角有小门,通连二进厅堂。林觉民牺牲后,林氏家族离此宅,房屋卖给谢冰心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曾在这里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福州市有关部门批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拆除林觉民故居部分建筑,准备建设商品房。当时还在一家工厂工作的福州市辛亥革命纪念馆原馆长李厚威,立即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建议完整保留林觉民故居。福州市政协委员张传兴也在《福建日报》上撰文,指出“如此不顾社会效益,不免使人失望”,并给刚担任福州市委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同志写信,反映情况。文管会核实,同时要求有关部门暂缓拆迁。于是,一场林觉民故居保护行动由此展开。1982年,林觉民故居被确定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由市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出资、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持全面修复,按原貌垫高构架,重砌周围风火墙,在二进门前北侧,临街增修仿清式门头房一座,弥补部分被拆毁的民居建筑布局。1991年11月9日,辛亥革命福州光复80周年纪念日,林觉民故居作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开馆当天,习近平同志除了参加剪彩仪式,还亲自给省外客人当起了讲解员。开馆一个月内,他又三次来馆了解参观者反应,作出整改指示。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辟《林觉民生平史迹》展和《冰心与福州》展。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白云山南麓,农历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九(农历三月廿九日)孙中山领导下的同盟会为推翻清政府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失败,骨干会员牺牲百余人。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死收殓烈士遗骸72具,将林觉民、方声洞等烈士遗体丛葬于黄花岗。1918年,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这次起义的死难烈士,捐资修建了这座烈士陵园。岗顶为72烈士陵墓,以麻石砌成方形墓基,上半部以72块矩形石块,砌叠成金字塔形坊顶,顶上矗立一高举火炬的自由神像,造型别具一格,颇为壮观。整个墓园占地约3 万平方米,园内苍松翠柏长青,繁花并茂,是革命纪念地,也是参观游览的名胜景点。
纪念活动
2011年,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由省委宣传部、福州市委宣传部联合拍摄的影片《百年情书》在全国公映,影片即取材于林觉民的绝笔情书《与妻书》,以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并行交织1905年至1911年之间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最终以广州起义将影片推入高潮。省实验闽剧院将林觉民的事迹首次以闽剧现代戏的形式展现在戏剧舞台上。该院创作的闽剧《别妻书》获得第11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20届曹禺戏剧文学奖,几年来演出近百场,很受欢迎。
2011年4月10日,“祭祀革命烈士林觉民活动”在福州林觉民故居内举行。祭祀仪式由福州市社科联、福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办,祭祀队伍在此行拜礼、盥洗、焚香、迎神、奠帛、献礼、读祝、饮福寿胙、辞神等古礼。仪式上,18名学生代表与福州市民代表方向红分别以普通话和福州话方言诵读林觉民绝笔《与妻书》。身为福州“学人”志愿者组织一员的方向红,是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之女。她表示,未来的福州话《与妻书》还将丰富以配乐和男女对白的形式。福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林山说,林觉民《与妻书》在海峡两岸青少年中有很大影响力,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很好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