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柏(学名:JuniperusformosanaHayata)是柏科、刺柏属乔木,高可达12米;树皮褐色,枝条斜展或直展,树冠塔形或圆柱形;小枝下垂,叶片三叶轮生,条状披针形或条状刺形,先端渐尖具锐尖头,上面稍凹,中脉微隆起,绿色,气孔带较绿色边带稍宽,在叶下面绿色,有光泽,具纵钝脊,横切面新月形。雄球花圆球形或椭圆形,药隔先端渐尖,背有纵脊。球果近球形或宽卵圆形,熟时淡红褐色,种子半月圆形,近基部有树脂槽。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刺柏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分布范围、生长繁殖、栽培技术、主要价值、植物文化、生长环境等介绍

中文名

刺柏

别名

山刺柏、矮柏木、八玛、台湾桧、台湾松、香柏、岩柏、草绿柏

拉丁学名

Juniperus formosana Hayata

植物界

亚界

绿色植物亚界

总门

轮藻总门

裸子植物门

亚门

木贼亚门

松纲

亚纲

柏亚纲

松杉目

柏科

亚科

圆柏亚科

柏木族

刺柏属

分布区域

温带至寒带均有分布

拼音

ci bai

命名者及年代

Hayata,1908

简介

边材淡黄色,心材红褐色,纹理直、均匀,结构细致,比重0.54,有香气,耐水湿。可作船底、桥柱、桩木、工艺品、文具及家具等用材。刺柏小枝下垂,树形美观,在长江流域各大城市多栽培作庭园树。也可作水土保持的造林树种。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2米;树皮褐色,纵裂成长条薄片脱落;枝条斜展或直展,树冠塔形或圆柱形;小枝下垂,三棱形。

刺柏

叶三叶轮生,条状披针形或条状刺形,长1.2-2厘米,很少长达3.2厘米,宽1.2-2毫米,先端渐尖具锐尖头,上面稍凹,中脉微隆起,绿色,两侧各有1条白色、很少紫色或淡绿色的气孔带,气孔带较绿色边带稍宽,在叶的先端汇合为1条,下面绿色,有光泽,具纵钝脊,横切面新月形。雄球花圆球形或椭圆形,长4-6毫米,药隔先端渐尖,背有纵脊。

球果近球形或宽卵圆形,长7-10毫米,径6-9毫米,两年成熟,熟时淡红褐色,被白粉或白粉脱落,顶端有3条辐射状的皱纹及3个钝头,间或顶部微开裂;种子3粒,稀1粒,半月圆形,具3-4棱脊,顶端尖,近基部有3-4个树脂槽。

生长习性

喜光,耐寒,耐旱,主侧根均甚发达,在干旱沙地、在肥沃通透性土壤生长最好。向阳山坡以及岩石缝隙处均可生长,作为石园点缀树种最佳。在自然界常散见于海拔1300~3400米地区,但不成大片森林。

分布范围

为中国特有树种,自温带至寒带均有分布,中国台湾省也有。主要培育繁殖基地有,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河南等地。

刺柏

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海拔500米以下之山地及内蒙古乌拉山之海拔1400米地带,以及河北小五台山、华山、山西北部以及西北地区海拔1400~2200米之高山。自温带至寒带均有分布,中国台湾省也有。产宜、溧和太湖沿岸丘陵;南京、上海等地庭园中栽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产于台湾、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高山区,常出现于石灰岩上或石灰质土壤中。

百姓一般把这种由刺柏风化蜕变成的香材称为:柏君香、本地檀香、土檀香。一直被当地人应用于制香,寺院祭祀,土方治病。

生长繁殖

播种、嫁接繁殖。砧木为侧柏。

栽培技术

栽培方法

育苗地选择

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交通方便、有排灌条件的地块。

育苗前准备

1、苗床整理

结合土壤深翻,清除地内杂草、石块等杂物;按苗床净宽度1.2m左右打畦做低床,长度依地形而定,畦垄底宽40cm,顶宽30cm,高25cm,夯实、打平,也可直接用砖铺垒畦垄(约4~5层砖)。床面要整光整平,便于摆放容器袋。

2、容器袋选用

选用直径10cm、高15cm的聚乙烯薄膜制成的容器袋,袋壁打10个直径2~3mm的孔,便于透水透气。

3、营养土配制

因刺柏对育苗地的土质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可以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就近拉取充分熟化的黄土或者利用育苗地原有土壤,经消毒、施肥等措施,获取培育容器苗的营养土。用林内腐殖质土配制效果最好。具体方法是:

营养土配制与土壤消毒、施肥同步进行。本着“结构疏松、保水保湿、通透性好、富含营养物质”的原则,按每m黄土配0.1m细沙、施农家肥500kg、过磷酸钙25kg、磷酸二氢铵5kg的比例,再拌辛拌磷150g,把土壤打细、整绵、翻匀,然后过筛,边筛边用喷雾器喷洒0.5%的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利用林内腐殖质土配制,可不用或少用农家肥。

4、填装营养土与容器袋排放营养土配好后,装入容器袋中,装土时要注意装满装实。然后,将装好营养土的容器袋一个挨一个紧密地排列在苗床内,排放时要整齐对称,高低一致。为减少容器袋之间的空隙,每排5~6行时,在新排的容器袋上垫长0.8~1.0m、宽15cm左右的木板,用榔头轻轻振实。苗床排满后,再用细土填满容器袋之间所有空隙,以减少水分蒸发,防止浇水后容器袋歪倒。

扦插育苗

1、插穗采集与处理

选择10a左右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健壮树作采穗母树。从母树上部和外围采集受光充分、发育充实1~2年生、茎粗1cm左右的健壮硬枝作插条,从插条中上部截取插穗,穗长25cm左右,剪去中下部的叶子(约10cm),插穗下切口剪成马蹄形。每100根捆成一捆,用浓度为50mg·kg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浸泡2~3h。

2、扦插时间及方法

刺柏硬枝扦插容器育苗采用随采、随剪、随蘸、随插的办法。秋季扦插在9~10月份进行,采用湿插法,即先在苗床灌水,待水下渗后,将处理过的插穗直接插入容器袋,每袋一支,扦插深度为10cm左右;苗床插满后,再灌一次水,使土壤与插穗密接。然后,在床面覆厚度为2cm左右的草木灰或锯末,以便保湿保温,防止土壤板结。春季扦插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进行,方法与秋季相同。秋季扦插时,可在苗床上搭建小型弓棚,利于保湿、保温,促进生根。

苗期管理

刺柏硬枝扦插后2个月左右才能生根,而且病虫害较少,因此,苗期管理主要以灌水、除草、施肥为工作内容。

1、浇水

因其生根时间较长,要经常保持床面湿润。春季扦插时,在插后20d左右灌一次透水,以后视苗床干湿情况进行浇水;秋季扦插时,来年开春后浇一次透水,以后视土壤墒情而定。

2、除草

应及时组织劳力清除苗床杂草,避免草、苗争肥争水。

3、施肥

施肥采取两种方法进行,7月中旬以前,用0.5%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分别在每月中旬进行;7月中旬以后,结合灌水撒施2次氮肥(尿素或二铵),用量为每万袋撒施0.5kg,要注意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肥料,以防烧苗,分别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进行。同时,要随时注意观察苗木生长情况,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

病虫防治

由于刺柏扦插育苗环境湿度过大,会引起插穗黑茎病、蚜虫等刺柏常见的病虫害,所以在育苗初期每周必须喷洒一次百菌清、多菌灵、氧乐氰、高锰酸钾等杀菌灭虫的药剂。

盆景制作

1采挖:与常规相同,掌握在树液萌动之前进行是关键,带土团。

2修桩:桩根一次到位,桩枝分次到位。修平枝头、根头和伤口,密封。除去二分之一枝叶量。

3养坯:用松疏素土,消毒。毛桩沙养更佳。浅植高培,吸透水浆根。初期遮阳。放养。

4修剪:当年弱枝不剪,旺枝于立秋前后定枝。旺枝缩剪促使下部芽生长。在生长期打顶。如此循环。

5上盆:长势好的树桩于立秋前一周上盆,用微酸性松疏土壤,按习性放置。

6造型:因材施艺。截干、蓄枝、修剪、蟠扎、嫁结相结合,收放并举。造型过程不断循环。

7枝片:初期以拉扎为主,修剪为辅。枝片形成后以修剪为主。先上后下、抑强扶弱。

主要价值

园林用途

由于刺柏树形优美,耐寒耐旱,抗逆性强,叶片苍翠,冬夏常青,果红褐或蓝黑色,具有良好的净化空气、改善城市小气候和降低噪音等多种性能,是城乡绿化和新农村建设中首选的树种之一。在城市绿化中是最常见的植物。可配植,丛植,带植。带植刺柏对污浊空气具有很强的耐力,在市区街心、路旁种植,生长良好,不碍视线,吸附尘埃,净化空气刺柏丛植于窗下、门旁,极具点缀效果。夏绿冬青,不遮光线,不碍视野,尤其在雪中更显生机。刺柏配植于草坪、花坛、山石、林下,可增加绿化层次,丰富观赏美感。

刺柏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树形美丽,可孤植、列植形成特殊景观。在北方园林中可搭配应用。是良好的海岸庭园树种之一。同时也是制作盆景的好素材。树姿优美,小枝细弱下垂;树干苍劲,针叶细密油绿;红棕色或橙褐色的球果经久不落。

药用价值

性味

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主麻疹高热;湿疹;癣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附方

治麻疹发透至手足出齐后,疹点不按期收没,身热不退:山刺柏根四至五钱,金银花藤、夏枯草各三至四钱。水煎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化学成分

心材含α-欧侧柏酚(α-thujaplicin),β-欧侧柏酚和香柏素(nootkatin)等。

植物文化

武汉最长寿的树——1200岁刺柏

武汉黄陂横店镇独木村松林岗湾的千年刺树高12米、冠幅12米左右,胸径1.05米,没有生虫,身体健康。2003年全市古树名木普查结束后,经省政府确认,这棵刺柏树龄1200岁。

生长环境

中国特有树种,分布很广,生长在台湾中央山脉、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西部、江西、湖北西部、湖南南部、陕西南部、甘肃东部、青海东北部、西藏南部、四川、贵州、云南中部、北部及西北部;其垂直分布带由东到西逐渐升高,在华东为200-500米,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及四川东部为1300-2300米,在四川西部、西藏及云南则为1800-3400米地带,多散生于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