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扩张症是指乳腺导管扩张且扩张后期大量浆细胞浸润的乳腺慢性非细菌性炎症。好发于绝经前后女性,发病率不高,占乳腺良性疾病的1.41%~5.36%。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乳头发育不良、畸形、哺乳期乳汁淤积、乳腺外伤、炎症、内分泌失调及乳房退行性变有关。临床表现为乳腺溢液、乳晕范围内皮肤红肿发热、乳房肿块等。治疗要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而定,手术切除病灶是目前治疗此疾病最有效的方法。病情多变,预后良好,可导致乳房变形、容易引起患者较大的心理负担,易并发脓瘘、感染等。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就诊科室、病因、症状、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危害、预后、预防等介绍

中文名

乳腺导管扩张症

外文名

dilation of mammary duct

别名

浆细胞性乳腺炎、粉刺性乳腺炎、化学性乳腺炎

症状表现

乳晕区内形成具有轻微疼痛及压痛的肿块

就诊科室

外科

显状部位

胸部

原因

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感染

多发人群

中、老年女性

就诊科室

  • 乳腺外科、普通外科

病因

  • 乳管的堵塞、排泄不畅是引起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根本原因。

  • 由于乳晕下导管有阻塞,引起导管扩张,管壁上皮萎缩,管内积聚的类脂质及上皮细胞碎屑外溢至导管周围,引起化学性刺激和免疫性反应。

  • 病灶向皮肤表面溃破,反复发作,致使乳房形成多个窦道,可继发细菌感染。

  • 发生于中老年妇女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是导管扩张导管壁退行性改变所致。

症状

  • 主要症状为乳晕区红肿、肿块形成、皮肤破溃和脓液分泌等,常伴乳头内陷,其特点为反复发作,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 急性期:出现乳腺皮肤红肿,乳晕旁肿块伴肿痛及压痛,肿块边界不清,腋窝可扪及肿大淋巴结。一般无发热,临床上60%呈急性炎症表现。

  • 亚急性期:以肿块为主,乳腺皮肤红肿等急性炎症逐渐消退,可现乳头内陷及溢液,以淡黄色浆液性液体多见,部分患者出现血性及脓性溢液。

  • 慢性期:出现持续存在的乳腺肿块,肿块较前两期缩小、变硬,并与乳腺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可出现橘皮样改变。严重者可见乳晕区慢性窦道形成。

检查

  • 主要通过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X线片、B超检查等检查。

  • 乳腺超声检查:初次发作者须结合超声等检查,部分患者可能需试验性抗炎治疗后才能做出诊断。

  • 乳腺红外线扫描:乳晕区显示有不规则灰色或深灰色阴影。

  • 乳管造影:导管内不同程度的囊状、梭状及柱状等扩张征象。

  • 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腺体密度增高且不均匀,其间夹杂有条状或蜂窝状、囊状透亮区,需结合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乳腺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手术活检:对于有肿块形成,表现类似乳腺癌者,多数需要进行穿刺或手术活检进行鉴别。

诊断

  •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针吸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诊断。

  • 根据常伴有乳头内陷的病史,反复发作,相应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基本可以明确诊断。

  • 对于诊断困难者,常用辅助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乳腺超声:病灶位于乳晕后或乳晕周围,内部呈低回声实性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导管呈囊状扩张,尤其是串珠样扩张。

    • 乳腺钼靶X线检查:病变多表现为片状模糊致密影,有时可见毛刺征及粗颗粒圆形钙化。

    • 病理诊断: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坏死物和较多的浆细胞、淋巴细胞。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是诊断此病的可靠依据。

鉴别诊断

  • 本病易与急性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病、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相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

  • 有乳腺结节等相似临床表现,易混淆,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 医生可以通过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诊断。

治疗

  • 要根据乳腺导管扩张程度及导管周围炎症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手术切除病灶是目前治疗此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 急性炎症期尤其是乳房出现红肿或破溃溢脓时,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可选用较为广谱的抗生素。

  • 急性炎症消退后如仍有肿块,可以手术切除,切除肉眼可见的所有病灶,否则容易再发。

  • 对瘘管形成者也需手术,应切除所有瘘管及其周围病变组织。

  • 部分患者病灶较广泛,切除组织较多,致使乳房外形发生明显改变,可考虑皮下乳腺切除和乳房重建。

危害

  • 该病属于乳腺良性疾病的疑难杂症,易误诊误治。

  • 本病难与乳腺癌鉴别,或被作为一般乳腺炎反复切开引流、伤口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因此,应强调首次治疗的彻底性。

  • 本病虽非细菌性炎症,但可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急性炎症的反应,会有皮肤红肿、发热以及触痛的症状,影响患者生活。

  • 在急性、亚急性与慢性期间的时候,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患者长期乳头溢液、或脓性分泌物、或仅乳头内陷、或局部肿块,持续不消长达数年,对女性身心健康危害较大。

预后

  • 积极有效的治疗,可缓解症状,改善病情。

  • 此病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早期抗菌、消炎治疗往往有效,但最后常还需要手术治疗。

  • 手术强调连同较大量的正常组织完整切除。很多患者手术切除或活检后易复发或形成乳腺瘘,且十分顽固,常常是屡切屡瘘。

  • 该病虽有反复发作特点,但如在发病初期处理得当,通常预后良好。

预防

  • 女性应每年定期做乳腺检查,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经期注意保持乳头乳晕区的清洁,适当帮助清除分泌物,避免穿过紧的上衣和乳罩等。

  • 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