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炎是一种因血管壁炎症导致血管狭窄、闭塞或者形成动脉瘤,曾经被称为“无脉症”“高安病”等。大动脉炎好发地区为亚洲,好发人群为年轻女性,又被称为“东方美女病”。发病年龄多为5~45岁,约90%的患者是在30岁以内发病。大动脉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壁炎症主要影响到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动脉,病因尚不不明确,可能与易感基因、感染诱发(如细菌、病毒等)等有关。本病早期无典型症状,可表现为发热、容易疲劳、夜间多汗、关节痛、厌食等,后期血管狭窄或闭塞之后,以组织器官缺血的表现为主。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控制血管壁炎症进展,缓解组织脏器缺血。主要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当血管狭窄或闭塞,影响脏器供血时,需要行手术治疗,改善脏器供血。患者经早发现,早诊断,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本病具有一定的自限性,极少数患者病情可以自行缓解。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大动脉炎的:就诊科室、病因、症状、检查、医生是怎么确诊大动脉炎的、鉴别诊断、治疗、危害、预后、预防等介绍

中文名

大动脉炎

外文名

Takayasuarteritis

别名

高安病、无脉病、主动脉弓综合征、缩窄性大动脉炎

症状表现

动脉狭窄、闭塞

就诊科室

外科

原因

病因未明,可能与体内产生免疫反应相关

多发人群

年轻女性

就诊科室

  • 风湿免疫科、血管外科、心内科。

病因

  • 大动脉炎的病因尚未明确,与遗传因素、感染和性激素等都有一定关系。

遗传因素

  • 可能与易感基因HLA-B * 52·01单倍体型遗传表达有关。

感染

  • 常见的病原体有结核分枝杆菌、肺炎衣原体、疱疹病毒等,部分人群感染这些病原体后可诱发大动脉炎。

性激素

  • 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雌激素水平持续较高,可能会引起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自身免疫性炎症病变。

症状

  • 大动脉炎早期临床表现多样,并且缺乏特异性,给大动脉炎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随着疾病进展,血管出现狭窄及闭塞,临床上主要变现为相应器官的缺血表现。

  • 早期症状

    • 早期以全身性表现为主,还可以出现血管受累的表现。

    • 发热

    • 容易疲劳

    • 夜间多汗

    • 关节痛

    • 没有食欲,不想吃东西

    • 没有刻意减肥,但是体重下降

    • 颈部血管疼痛或压痛

    • 背痛

  • 器官缺血相关症状

    • 疾病进展到后期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以组织器官缺血表现为主。受累血管不同,引起的临床表现也不同,主要表现如下。

    • 头痛、头晕、晕厥

    • 视力下降、视物模糊

    • 咀嚼无力

    • 颈痛、背痛、腹痛

    • 上肢无力、发凉、酸痛、麻木

    • 间歇性跛行(走一段时间路后,因为腰酸腿痛需要短暂休息,症状很快缓解或消失,然后可以继续行走,这种情况反复出现)

    • 心绞痛(累及冠状动脉时出现)

    • 呼吸困难(累及肺动脉时可出现)

检查

  • 怀疑存在大动脉炎相关症状,可行体格检查(如触诊血管搏动等状况)、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抗体补体检测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动脉造影或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等。

  • 动脉造影或CT血管造影

    • 血管造影可以准确反映血管病变的部位和程度,包括血管管腔是否出现狭窄、闭塞,以及有无血管扩张和动脉瘤形成。

    • 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是确诊大动脉炎的主要依据。

  • 磁共振血管造影

    • 除了可显示动脉造影或CT血管造影所见的血管异常,还可显示血管壁是否存在炎性水肿。

    • 既可用于诊断,又可用于判断病情进展情况。

  • 其他检查

    • 其他检查还有很多种,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判断有无免疫功能异常,了解血管病变的部位、程度和范围,监测疾病的活动性和活动程度,并指导治疗等。

    • 其中比较重要的检查有: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抗体补体检测、彩色多普勒超声、PET-CT、超声心动图等。

医生是怎么确诊大动脉炎的

  • 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大动脉炎诊断标准如下:符合以下情况中3条者,可诊断本病。同时需除外一些其他血管疾病,如先天性主动脉狭(缩)窄、动脉粥样硬化等。

  • 发病年龄≤40岁。

  • 肢体间歇性跛行。

  • 一侧或双侧肱动脉搏动减弱。

  • 双上肢收缩压差>10mmHg。

  • 一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或腹主动脉闻及血管杂音。

  • 动脉造影异常。

鉴别诊断

  • 大动脉炎与许多疾病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如果出现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通过相关的检查来明确诊断。与大动脉炎症状相似的疾病有以下几种。

  •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 动脉粥样硬化

  • 肾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白塞病

  • 结节性多动脉炎

治疗

  • 大动脉炎的治疗原则为控制病情进展、缓解脏器缺血。大动脉炎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后期血管狭窄、闭塞、动脉瘤形成时,可采取手术治疗。

  • 药物治疗

    • 疾病活动期时,主要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泼尼松,4~6周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 对于快速进展性患者,需要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冲击治疗。

    • 对于单用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的患者,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如氨甲蝶呤、硫唑嘌呤等。

  • 手术治疗

    • 对于因血管狭窄造成的重要脏器缺血(如脑、心脏、肾脏),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时,医生往往采取手术治疗。

    •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血管球囊扩张术、人工血管搭桥术等。

危害

  • 大动脉炎如果病情不能控制,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心脑血管意外、恶性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动脉瘤破裂、肾衰竭等并发症。

  • 这些并发症可引起失明、偏瘫,大多数还会严重威胁生命。

预后

  • 本病是病情不断进展的慢性血管疾病,治疗后的效果取决于血管壁炎症控制情况和组织器官供血情况。

  • 如果能早期发现,并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多数患者预后比较好,但可能会复发。极少数会自行缓解,多在发现疾病时病情已经稳定。

  • 大动脉炎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3.8%,10年生存率为90.9%。

预防

  • 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不要过度劳累。

  • 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染。

  • 调整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高盐、高糖食物,少吃肥肉、油炸食品等。

  • 戒烟,少喝酒。

  • 经常运动,提高机体抵抗力。

  •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