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蕾,满族,1952年10月9日在北京出生,其父是音乐大师雷振邦。中国内地作曲家。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一级作曲,1989年、1993年雷蕾两次入选《中国人物年鉴》,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进步模范"称号,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称号,1996年被评为"十大作曲家"之一, 2002年获"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

雷蕾1982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被分配长春电影制片厂,并为电影《赤诚花绿青蓝紫》创作音乐,这是她第一次为影视剧写音乐。1985年,电视剧《四世同堂》播出后,骆玉笙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迅速被传唱开来,雷蕾也凭借该歌曲一举成名。1987年雷蕾独自为《便衣警察》创作主题歌《少年壮志不言愁》。1989年,雷蕾与丈夫易茗联手为《渴望》创作歌曲《好人一生平安》《渴望》等。2003年开始,雷蕾先后为长篇电视剧《神厨》《鲁迅与许广平》《澳门的故事》等创作了歌曲。

作曲家雷蕾除了创作过众多脍炙人口的影视插曲,还多次为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担任作曲。2008年,国家大剧院筹排首部原创歌剧,院长陈平邀请雷蕾担任歌剧《西施》的作曲。之后,其相继为《赵氏孤儿》《冰山上的来客》《金沙江畔》《红军不怕远征难》等歌剧作曲。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雷蕾的:人物经历、个人生活、创作特点、主要作品、荣誉奖项、人物影响、人物评价、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雷蕾

性别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

北京市

民族

满族

出生日期

1952年10月9日

出生地

北京

出生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毕业院校

沈阳音乐学院

职业

作曲家

代表作品

《好人一生平安》《渴望》《少年壮志不言愁》《重整河山待后生》

所获奖项

全国民族团进步模范

婚姻状况

已婚

家族成员

父亲雷振邦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雷蕾于1952年10月9日在北京出生,父亲是音乐大师雷振邦。她刚5岁时父亲就逼她学钢琴,并请老师上门授课。雷蕾7岁迷上了花样滑冰,再也不愿意碰钢琴,雷振邦无奈妥协了。就在这年,雷蕾考入长春业余体校,学习花样滑冰。

1968年,雷蕾的父母被发配到吉林东丰县“劳动改造”。16岁的雷蕾也同时被分配到九台县的集体户去插队落户。1971年,通化矿务局文工团为排演“样板戏”而苦觅人才,雷蕾顺利加入,在矿山中与文艺结缘6年。后来,雷蕾从矿务局调回长春,在钟表厂成了一名装配线上的女工。

1978年,雷蕾考入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在完成了自己的毕业作品——交响诗《露营之歌》之后,1982年雷蕾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进入长春电影制片厂音乐创作室。

雷蕾

作曲经历

创作初期

1982年,雷蕾为电影《赤诚花绿青蓝紫》创作音乐,这是她第一次为影视剧写音乐。之后,雷蕾又相继为电视剧《五个半月厂长》《情血恩仇》谱曲。

1984年,曾在长影工作过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女导演林汝为请雷振邦,为她执导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作曲。雷振邦任总指导,雷蕾与温中甲共同谱写全剧音乐。因该电视剧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北京的一段故事,雷蕾在音乐创作上借鉴了北京地区的戏曲、曲艺,最后选定以京韵大鼓的音调为主要素材。该剧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 林汝为词,音乐部分由雷蕾和温中甲各写一半儿。歌曲完成后,雷蕾邀请京韵大鼓名家骆玉笙演唱。1985年,电视剧《四世同堂》在全国多家电视台播出后,骆玉笙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迅速被传唱开来,成为经典的影视剧歌曲。雷蕾也凭借该歌曲一举成名。

雷蕾

事业黄金期

1987年《四世同堂》的导演林汝为再次找雷蕾为12集罪案都市剧 《便衣警察》写音乐,林汝为作词,雷蕾谱曲,这次是由雷蕾一人单独创作。该剧主题歌《少年壮志不言愁》创作完成之后,雷蕾邀请刘欢演唱。电视剧播出后,这首歌曲火遍大江南北。刘欢开始在中国被更多人熟知,而雷蕾也被更多的人熟知和喜爱。1989年《人民日报》举 办 的“1979-1989年十年金曲”排行榜该歌曲共获22万张选票荣登榜首。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紧接着拍了电视剧《渴望》,这也是雷蕾的另一部高峰作品。1989年,鲁晓威、赵宝刚执导国内首部50集室内剧《渴望》,他们邀请雷蕾、易茗联手创作歌曲。雷蕾与丈夫一起为该电视剧创作歌曲《好人一生平安》《渴望》《每一次》。电视剧播出后,演唱这三首歌的李娜、毛阿敏、张宏声都大红大紫,而歌曲的创作者雷蕾和易茗,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作曲家、词作家。在“十年金曲”排行榜上,《渴望》《好人一生平安》分别排在第三、第五位。不同于以往慷慨激昂的曲调,《渴望》的曲调柔缓抒情,这也是雷蕾作曲风格的新尝试、新收获。

继《渴望》之后雷蕾又先后为《赵四小姐与张学良》《让我们荡起双浆 》《编辑部的故事》《上海一家人》等电视连续剧创作了主题歌与音乐。在由广播电影电视部主办的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首届影视歌曲”大赛上获奖的三十首歌曲中,雷蕾就有五首,占总数的1/6,其中《少年壮志不言愁》《渴望》分别为第一、第三名。

《渴望》词曲成功之后,雷蕾从长春电影制片厂音乐创作室调到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要从事电视剧音乐创作。雷蕾调到北京后参加社会活动较多,偶尔会为一些广告写音乐。不久,雷蕾应导演冯小刚之邀为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创作音乐,其为该剧创作《投入地爱一次》《世界很小是个家庭》。为了表现编辑部这些人有一颗纯洁的爱心,雷蕾大胆尝试加入童声演唱。按常规做法,歌曲一般都是由弱渐强,雷蕾出其不意地将《投入地爱一次》的B段和A段换了位置,即把高潮的一段放在开始,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雷蕾还改变了幽默喜剧一般常用快节奏音乐的做法,从人物内心的情感出发,曲调缓慢抒情,并运用了一些西洋歌剧的手法,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好评。

1994年下半年开始,雷蕾先是完成了30集电视连续剧 《文化圈》的音乐创作,接着又为30集电视连续剧《城里人、乡下人和老外》《无悔人生》(16集)、《刑警803》(8集)、《相约》(12集) 等创作主题歌及音乐。雷蕾在2000年还为席绢小说改编的古装喜剧《上错花轿嫁对郎》创作主题曲《巧解姻缘天作合》。

求新一贯是雷蕾的创作主张。2001年她为电视连续剧《骑兵连》作曲时,既运用了传统的藏族曲调风格,又将摇滚乐中的现代元素注入其中,并请“黑豹乐队”主唱人员演唱。2003年开始,雷蕾先后为长篇电视剧《神厨》《鲁迅与许广平》《澳门的故事》《一级恐惧》《月落长江》《风尘岁月》《静静的叶尔羌河》等创作了歌曲、音乐。

歌剧创作

雷蕾除了创作过众多脍炙人口的影视插曲,还多次为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担任作曲。2008年,国家大剧院筹排首部原创歌剧,院长陈平邀请雷蕾担任歌剧《西施》的作曲。那段时间,雷蕾把普契尼、威尔第、多尼采蒂等作曲家几乎所有作品的视频、音频、唱片悉数找出来,看、听、找感觉。雷蕾很快就完成了其歌剧处女作《西施》的钢琴谱。2009年10月29日,该歌剧举行首演。同年,易茗和雷蕾联手合作的歌曲相继面世,其中有毛阿敏、满文军演唱的电视剧《开台英雄郑成功》主题歌,孙楠、宋祖英演唱的电视剧《血脉》主题歌,戴玉强、王燕青演唱的电视剧《但愿人长久》主题歌等。

2011年6月20日,中国原创歌剧《赵氏孤儿》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度公演。该歌剧是作曲家雷蕾和剧作家邹静之继歌剧《西施》之后的再度联手合作。该歌剧中的新诗体唱词是一大亮点。次年,雷蕾为史诗大剧《我叫王土地》创作插曲插曲《月亮高高云中藏》。

雷蕾在2013年,雷蕾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同时,再次受国家大剧院之邀,为大型原创歌剧《冰山上的来客》作曲。为了创作这部歌剧,雷蕾曾三次登上帕米尔高原,重走父亲的采风路。这也是雷蕾夫妇联手向前辈致敬之作,她的先生易茗操刀担纲这部剧的编剧。次年12月,该歌剧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在2016年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获得剧目金奖。为突出人物形象,该歌剧特别原创了《高原的风》等咏叹调,使人物的刻画更为深刻。之后,雷蕾继续为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金沙江畔》作曲,该歌剧是其第四部作品。该歌剧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感人至深的长征故事。雷蕾为了采集原汁原味的藏族音乐素材,还登上迪庆香格里拉海拔4500米的雪山,在康巴汉子与康巴姑娘的弦子、歌声与舞蹈里感受浓郁的藏族风情。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该歌剧于2017年7月在大剧院歌剧厅首演亮相。

2016年10月19日至20日,为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由中央歌剧院创排的歌剧《红军不怕远征难》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该歌剧是雷蕾的第五部歌剧作品。同年,64岁的雷蕾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届联合会第10届全委会委员。此后雷蕾很少再创作歌曲,主要从事一些艺术指导工作。

雷蕾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雷蕾1952年10月出生于北京,父亲雷振邦是大名鼎鼎的作曲家,当时在中国电影乐团从事音乐创作。1955年4月,雷振邦被调往长春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雷蕾跟随父母去长春生活。

1965年,雷蕾上了初中,开始在学校寄宿。3年后,特殊年代开始了,雷振邦因在日本留过学,遭受不公正待遇,他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因为父亲的原因,雷蕾也受到牵连。中学毕业后,雷蕾去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县翻身乡翻身七队插队落户。

雷蕾

婚姻生活

1985年,经人介绍,雷蕾与才子易茗相识相恋。易茗,原名李南冈,1952年出生于北京,与雷蕾同龄,上世纪60年代末到吉林农村插队,后进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1986年,雷蕾与易茗在长春完婚。1987年,雷蕾在长春诞下儿子,因为工作忙,儿子刚半岁,就被送到北京,托付给公公婆婆照顾。

雷蕾

创作特点

求新一贯是雷蕾的创作主张。2001年她为电视连续剧《骑兵连》作曲时,既运用了传统的藏族曲调风格,又将摇滚乐中的现代元素注入其中,并请“黑豹乐队”主唱人员演唱。这种民族与现代的风格有机结合的音乐,新颖别致。

2011年,雷蕾为中国原创歌剧《赵氏孤儿》作曲。该歌剧采用了双管编织的管弦乐队、中国民族乐器和合唱团作为伴奏,同时,在乐队中出现了之前从来没有使用的民族乐器,民族乐器的使用格外醒目,民族乐器的加入不仅使歌剧的中国属性更强,而且使它们的独特音色为歌剧渲染了悲壮的气氛,使整部作品更加震撼。而且,该歌剧中的新诗体唱词是一大亮点。咏叹调的唱词含义丰富,或者抒情,或者严肃,或者诙谐,准确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016年,雷蕾为歌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作曲,在音乐的写作上,该剧延续了雷蕾塑造“如歌般”旋律的能力,并未使用大段的移植、改编或加工地域风格显著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手法进行创作。歌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中音乐上的民族“韵味”,更多的是将符合中国人音乐审美的、如歌般优美的线性旋律创作思维融入到故事、人物和主题中去。作曲家对旋律的驾驭能力,将非抒情性的唱词,都谱写成易于歌唱的宣叙调。在音乐的写作上既讲究旋律线条的优美动听,也兼具发挥声乐表演技巧的抒情性,主要角色的声部分配合理。

2017年雷蕾继续为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金沙江畔》作曲。在这部歌剧中,雷蕾不仅为主演创作了既具有民族色彩,又颇具戏剧张力的唱段,同时,也充分运用合唱来烘托氛围、推动情节。在该歌剧中,雷蕾除运用了康巴藏族的民间音乐之外,还将江西民歌、昆曲等音乐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并让浓郁的民间音乐与歌剧的交响化、戏剧化相交融,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并赋予全剧音乐强烈的戏剧张力。

主要作品

歌曲

时间

作品

备注

1985年

《重整河山待后生》

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

1987年

《少年壮志不言愁》

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片尾曲

1989年

《生死相依》

电视连续剧《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的主题歌

1990年

《一路情潮》

电视连续剧《姊妹行》的主题歌

1990年

《上大路》

电视连续剧《姊妹行》的插曲

1990年

《好人一生平安》

电视连续剧《渴望》片头曲

1990年

《渴望》

电视连续剧《渴望》片尾曲

1990年

《每一次》

电视连续剧《渴望》插曲

1990年

《人间地久天长》

电视连续剧《潘玉良》的主题歌

1990年

《乱世相逢》

电视连续剧《潘玉良》的插曲

1991年

《从头做起》

电视连续剧《上海一家人》片头曲

1991年

《相信那一天》

电视连续剧《上海一家人》片尾曲

1992年

《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的片头曲

1992年

《投入地爱一次》

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的片尾曲

1995年

《姐妹花》

电视连续剧《姐姐妹妹闯北京》的主题歌

1995年

《昨夜长风》

电视连续剧《昨夜长风》的主题歌

1998年

《苍茫看人间》

电视连续剧《神厨》的主题歌

1999年

《澳门的故事》

电视连续剧《澳门的故事》的主题歌

2000年

《烟雨唱扬州》等16首主题音乐

电视连续剧《上错花轿嫁对郎》音乐

2000年

《人间四季天》

电视连续剧《九九归一》的主题歌

2000年

《还在寻找你》

电视连续剧《九九归一》的片尾曲

2000年

《你在我也在》

电视连续剧《红颜往事》的主题歌

2000年

《若有来生还是你》

电视连续剧《桃花扇传奇》主题歌

2001年

《美丽的叶尔羌河》

电视连续剧《静静的叶尔羌河》的主题歌

2001年

《爱的时光》

电视连续剧《但愿人长久》的主题歌

2001年

《再说一次》

电视连续剧《但愿人长久》插曲

2002年

《挺身而上》

电视连续剧《绝不放过你》的主题歌

2003年

《人间词话》

电视连续剧《走出蓝水河》的主题歌

2003年

《远行》

电视连续剧《大江东去》的主题歌

2003年

《亲情》

电视连续剧《老屋》的主题歌

2003年

《成败不在第一招》

电视连续剧《十三格格》、《十三格格新传》的片头曲

2003年

《自由自在》

电视连续剧《十三格格》、《十三格格新传》的片尾曲

2004年

《一生一世一个爱》

电视连续剧《江山美人》的主题歌

2004年

《中华自古有尊严》

电视连续剧《大英雄郑成功》主题歌

2004年

《为什么泪水成行》

电视连续剧《满天星》的主题歌

2004年

《你是我的唯一》

电视连续剧《预谋》的主题歌

2004年

《我会》

电视连续剧《21天》的主题歌

2004年

《一路行天下》

电视连续剧《李卫当官2》的主题歌

2005年

《阳光男孩阳光女孩》

电视连续剧《家有儿女》(1~4)主题歌

2010年

《不能没有你》

电视连续剧《血脉》的主题歌

2010年

《忠诚誓言》

电视连续剧《血脉》的片尾曲

资料来源:

歌剧

时间

作品

2009年

《西施》

2011年

《赵氏孤儿》

2014年

《冰山上的来客》

2016年

《红军不怕远征难》

2017年

《金沙江畔》

荣誉奖项

人物获奖

时间

荣誉

1989年、1993年

两次入选《中国人物年鉴》

1994年

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进步模范"称号

1996年

"十大作曲家"之一

2000年

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称号

2002年

"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

2008年

改革开放30年优秀电视剧歌曲优秀曲作者

资料来源:

作品获奖

时间

作品

奖项

获奖结果

1983年

《笛子协奏曲》

吉林省器乐曲比赛一等奖

获奖

1989年

《少年壮志不言愁》

“1979-1989年十年金曲”排行榜榜首

获奖

1993年

《重整河山待后生》

中国首届电视剧优秀歌曲评选金奖

获奖

2008年

《少年壮志不言愁》

改革开放30年优秀电视剧歌曲

获奖

2008年

《重整河山待后生》

改革开放30年优秀电视剧歌曲

获奖

2008年

《渴望》

改革开放30年优秀电视剧歌曲

获奖

2008年

《投入的爱一次》

改革开放30年优秀电视剧歌曲

获奖

2016年

歌剧《冰山上的来客》

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获得剧目金奖

获奖

2019年

《少年壮志不言愁》

新时代国际电视节全国十佳电视剧金曲

获奖

人物影响

雷蕾的处女作——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在80年代引领了一股流行音乐的潮流。雷蕾创作的众多歌曲也造就了如今许多著名歌手,比如刘欢、毛阿敏等。

《四世同堂》《便衣警察》《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电视剧音乐和歌曲的广泛传播使得她成为当代国内颇有影响的作曲家。

1988 年,电视剧《便衣警察》一经问世,主题歌《少年壮志不言愁》一夜间就风靡了全国, 从此就和警察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首歌成了警察的精神寄托,它深刻又通俗地告诉警察们怎样肩负使命,怎样对待生命。

人物评价

作家穆玉敏评价雷蕾:从《四世同堂》到《便衣警察》,再到《渴望》,雷蕾的作品的确有种悲意,那悲意正与警察沉重、崇高的使命暗合。 其实雷蕾作品中的感伤和我们的民族也有深厚的关系。这是一种严肃和深刻的音乐, 音乐忘不了民族的百年忧患,它有冷然的清醒,超然的豁达,更有不变的激情和永恒的悲烈,它飘忽缭绕于山河空间时,没有忘记脚下深厚而沉重的黄土地, 那是它永远的家园。

沈阳音乐学院刘佳评价:雷蕾的作品中充满女性作曲家婉转柔美又不乏刚毅、雄壮的音乐线条,将距离观众千年的历史故事通过民族化的音乐表现手法与西洋创作手法的融合,用观众较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历史题材歌剧中有突出代表性的作品。

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评价:雷蕾是“非常难得的一位作曲家”。

搜狐娱乐评价:雷蕾的音乐伴随着一代人成长的时代印记;她的童年曾经誓言要与音乐绝缘,谁料想时代的峰回路转,她无心接下父亲的衣钵,却造就了如今众多的著名歌手。一个特别的时代带给了她少年时代的人生磨砺;又是时代的适时转机让她女承父业走上了一条或许原本就应该属于她的音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