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集数
标题
剧情介绍
第1、2集
谁主沉浮
《人间指南》杂志因销量不佳面临停刊,陈主编(吕齐 饰)力不从心,准备退位让贤,老编辑刘书友(张瞳 饰)和牛大姐(童正维 饰)认为自己是最合适的主编人选,中年编辑余德利(侯耀华 饰)则率先坐进了陈主编的办公室里并以“余主编”自称,年轻的编辑李冬宝(葛优 饰)和戈玲(吕丽萍 饰)因为没找到新工作而继续留下来,陈主编提出谁能继续把杂志办好就让谁就接替主编的位置,众人一听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陈主编吸纳了几人的意见后决定再干一年,把《人间指南》大刀阔斧地改版
第3、4集
我不是坏女孩
一名叫刘小红的女大学生给编辑部“知心大姐”栏目打来电话,透露自己想要自杀,原因是她爱上了已婚的老师,因为不能向老师表白又不忍暗恋的折磨,为了挽救这个女孩,众人制定了一个心理求援计划,由李冬宝出面转移小红的感情,李冬宝约小红见面并安排了一场“英雄救美”的桥段,最终小红被李冬宝感动,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第5、6集
侵权之争
有人冒用《大众生活》杂志主编的名义向李冬宝等人提出合办“六一”儿童晚会的要求,编辑们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并加盖了《人间指南》编辑部的公章,不久,真的《大众生活》找上门来,要起诉《人间指南》编辑部侵权,众人据理力争仍旧输了官司,眼看编辑部士气大挫,陈主编开导众人,应该通过此事吸取教训,今后更加知法懂法
第7集
水淹七军
京郊萝卜大丰收,为了帮助农民卖萝卜,陈主编要求李冬宝负责的“周末一菜”栏目推出萝卜菜,余德利向李冬宝推荐自己的一个街坊王大爷,他有一道萝卜名菜叫“水淹七军”,几人前去王大爷家学习,没想到王大爷不肯教,几人软磨硬泡终于从王大爷孙女那套出“水淹七军”的做法,试吃之后登在杂志上,没想到过了不久众人开始闹肚子,这才知道原来“水淹七军”菜谱是一味专治湿疹的外用药方
第8集
小保姆
编辑部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保姆小橘子被雇主虐待的故事,同样从事保姆工作的米继红看到报道后找到编辑部,希望编辑们能够帮助她找到一家理想的雇主,经过宣传,在编辑部面试的主家排起了长龙,最终米继红选择了善良敦厚、家境优渥的老王夫妇,可是等到李冬宝和戈玲去雇主家回访,才发现米继红不仅好吃懒做还蛮横无理,最后戈玲愤怒地告知米继红她被解雇了
第9集
一朝权在手
为了加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上级要求各单位抽调一位志愿者担任交通协管员,这让从小就想当警察管教别人的李冬宝喜出望外,他打算好好体会一下“大权在握”的感觉,上岗几天后,李冬宝才真正理解了交警的辛苦,这天,余德利联系到一位可以为编辑部提供打印机的客户,没想到这位客户无证驾驶被不知情的李冬宝扣了下来,众人为了保住打印机,在编辑部摆下宴席向负责此事的交警说情
第10集
无中生有
李冬宝的老同学田乔是一名诗人,他到编辑部送稿时与戈玲相识,两人相谈甚欢,其他人以为戈玲有意和田乔在一起,因为田乔是有妇之夫,于是在背后说起了两人的闲话,戈玲不愿解释,赌气说自己和田乔一起去沙漠旅行,其实是被陈主编派出去组稿,戈玲走后,李冬宝怅然若失,这时刘大姐带来田乔和一女子自杀的消息,众人以为那女子是戈玲,戈玲回到编辑部后对众人的造谣大发雷霆
第11、12集
歌星双双
李冬宝在歌厅发现一名叫双双的女招待员歌声甜美,形象出众,想要采访双双却被歌厅老板当做流氓赶了出去,双双也一直躲着李冬宝,李冬宝并不气馁,他说服戈玲一起前往歌厅并将双双练功的照片发表在《人间指南》上,照片刊登后,引起了其他媒体的关注,这时歌厅老板来到编辑部,邀请编辑们参加双双的生日宴,生日宴上,双双的妹妹一同出席,大家才知道原来两姐妹都有残疾,为了不拆散两人,众人提议姐妹俩组成“歌星双双”的组合
第13集
甜蜜的腐蚀
余德利为编辑部拉来一个客户,这名客户是一家电器厂的厂长,他给编辑部送来一台冰箱,让编辑们免费试用,条件是要在《人间指南》上给自家的冰箱刊登一则广告,然而不久大家就发现冰箱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不但噪音大而且不制冷,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编辑部拒绝为其做广告,厂长知道后反而倒打一耙要大家把冰箱的钱付了,李冬宝无奈表示由自己掏钱买下冰箱,其余编辑们纷纷凑钱,厂长被众人所感动
第14集
飞来的星星
传闻有一颗行星将要撞向地球,编辑们起初不相信,但随着知道这则消息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从报信的天文爱好者的望远镜里的确看到有一个物体在高速飞向地球,编辑部一时人心惶惶,众人纷纷开始思考自己在这最后的时刻该做些什么,李冬宝趁机跟戈玲求婚,平日抠门的刘书友一口气吃了三份盒饭,牛大姐跟家里联系准备操持身后事,就在众人乱成一团的时候,国家天文台出面辟谣,原来是虚惊一场,消息一出戈玲立刻又回绝了李冬宝的求婚
第15、16集
吃不消
《人间指南》向作家张明高约稿,邀请其撰写一篇揭露不良吃喝风现象的文章,结果张明高一稿两投,除了《人间指南》,还给另一家编辑部也投了一份,余德利在饭店吃饭时正好碰到对方编辑请张明高一家吃饭,为了争夺发稿权,余德利几人说服陈主编也请张明高吃一顿,起初陈主编不同意靠吃吃喝喝拉稿子,但余德利在陈主编面前表决心,表示这事一定干的漂漂亮亮,几人请示完陈主编,从牛大姐那支取了300块钱的预算,几人觉得300块钱实在是太紧张,得搂着花才行
第17、18集
谁是谁非
刘秀芬和张义和是两口子,刘秀芬泼辣野蛮,张义和经常受到她的欺负,这天张义和独自到小饭馆躲清静,刘秀芬找来,两人在小饭馆又吵了起来,情急之下,张义和打了刘秀芬一巴掌,李冬宝和戈玲正好在这里吃饭,两人出面制止了张义和,并劝诫二人要好好过日子,不久,编辑部收到两人写来的诉苦信,自诩有做思想工作经验的牛大姐前往劝解,却被刘秀芬打出家门,等李冬宝和戈玲到来时正好遇上张义和反抗,两人听信了刘秀芬的一面之词
第19集
寻子记
一名老人从台湾来到北京,目的是寻找自己失散四十多年的儿子“狗玉子”,余德利把老人带到编辑部,在《人间指南》上帮老人刊登了寻人启事,结果引来各种冒名顶替的人前来认亲,这些人大多都是为了能继承老人的财产,老人在寻子的过程中见识了人性的贪婪,也发现了人性的美好,最终,老人在编辑们的帮助下找到了亲生儿子,实现父子团聚的心愿,而儿子对老人并没有什么财产也根本不在意
第20集
胖子的烦恼
在出版社食堂当厨师的王师傅因为体型比较胖,因此单位里总有一些人说他借职务之便偷吃,王师傅受不了这些流言蜚语, 就向出版社申请调换一个岗位,领导也没办法,就想把他安排到《人间指南》编辑部里打杂,编辑们想方设法地帮助王师傅减肥,在用尽各种方法后,王师傅不但没瘦反而还胖了半斤,众人哭笑不得,陈主编决定以此为证据,帮助王师傅重返食堂岗位
第21集
有人好办事
文学爱好者林一岚带着自己的言情小说《春梦》来到编辑部,为了使小说能够顺利发表,她的一个信奉“办事就得托人”的朋友冯托把编辑部的所有人都托了个遍,包括戈玲二姐的孩子的托儿所阿姨,杂志社的看门大爷等等,由于她写的稿子水平不高,陈主编和李冬宝建议林一岚把小说再改改,而编辑部的人对她写的稿子几番改动之后,稿子早已面目全非,最后又被刘书友删改得只剩下十分之一,当作一分钟小说留用了
第22集
人工智能人
一家科技公司给编辑部带来公司研制的新品,一名叫蕾丝的人工智能人,公司人员介绍说蕾丝可以替代人类做所有的工作,可以以低价租用的形式让编辑们体验一下,众人将信将疑地把蕾丝留下,起初大家觉得新鲜,后来觉得另有蹊跷,在与露丝的相处中,编辑们发现蕾丝暴露出越来越多“人性化”的倾向,不禁对蕾丝的属性产生了怀疑,原来,蕾丝是人类假扮的,就是为了得到编辑部的工作
第23、24集
娶个什么好
一名老太太领着自己大龄未婚的儿子来到编辑部,说是要在《人间指南》上给儿子刊登征婚启事,在老太太眼中,自己儿子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眼光也非常高,老太太儿子叫赵永刚,从小娇生惯养,行为举止比较女性化,其实赵永刚并不急于找对象,是跟着被老太太不情不愿地来征婚,经过一番相处,李冬宝了解到赵永刚是个好吃懒做且有心理问题的人,李冬宝正犯愁该给他找个什么样的对象,而赵永刚对自己的黏腻更让他愁上加愁
第25集
人民帮人民一把
曾经冒用《大众生活》的名义欺骗了众人的贾何必又来到编辑部,说要以《人间指南》的名义举办一台慈善晚会,李冬宝等人一听,以为他又要故技重施,准备将他扭送到公安局,贾何必马上向众人解释道,上次的事他知道错了,所以这次是来将功补过的,真心地想做一件好事,大家这才放下警惕相信了他,晚会举办的很顺利,邀请了不少曾经与编辑部打过交道的人参与,有双双、蕾丝、米继红等等
角色介绍 李冬宝葛优饰编辑部的青年编辑,也是一名摄影师,爱贫嘴,有想法有主张,喜欢戈玲却没有表白成功过 戈玲吕丽萍饰编辑部的青年编辑,个性独立、心高气傲的文艺女性,对李冬宝的追求始终不冷不热的态度 余德利侯耀华饰编辑部的中年编辑,圆滑世故、精于算计,经常强调知识分子也应该明白金钱的重要性 牛大姐童正维饰编辑部的老年编辑,做事风风火火、快人快语,爱挑别人的毛病,自诩擅长做思想工作 刘书友张瞳饰编辑部的老年编辑,谨小慎微,信奉中庸之道,是个传统的知识分子,遇事不爱出头 陈主编吕齐饰编辑部的主编,是编辑部的主心骨,对工作认真负责,经常帮着调和编辑之间的矛盾剧集制作 创作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电视机逐渐普及,电视成为人们接收信息非常便捷的窗口,电视剧也逐渐成为最普遍的艺术需求之一,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基本上围绕“改革开放”的思路展开,这也是当时文艺的主潮,电视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不能脱离这个文艺主潮。进入90年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转而集中表现这个时代底层人物的命运,但电视剧整体创作氛围仍然是严肃的、不苟言笑的。1991年,《渴望》拍摄完成后,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摄影棚还在按天收费,时任监制、总策划的郑晓龙就想再拍一部室内系列喜剧,一是因为这类题材在中国尚属少见,二是想借着电视剧说一些自己想说的话。同年,郑晓龙开始策划拍摄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
团队组建 《渴望》这部剧让郑晓龙见识到了王朔的水平,为了这个新项目,他把王朔、马未都等请到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专题策划会。由于时间短、任务重,经过讨论,几人决定用自己最熟悉的文字工作者为切入口进行创作,名字就叫做《编辑部的故事》。剧本完成后,经过好几轮的修改终于立项,正要开始拍摄时,剧本却不见了。马未都、葛小刚、魏人等参与的编剧都有其他工作要忙,不愿意从头再来,这时在剧组担任美工的冯小刚毛遂自荐,要帮着王朔把剧本重写出来,就这样,冯小刚也正式加入编剧团队。
剧本创作 《编辑部的故事》是以王朔的《谁比谁傻多少》《修改后发表》《懵然无知》等中短篇小说为依据改编,该剧最初有六个编剧,几人先讨论故事和角色,然后分头撰写。郑晓龙在拿到初稿后,发现王朔写的剧本最符合他的要求,于是将王朔写的剧本作为定稿剧本再加上冯小刚写的部分,而这部剧也是冯小刚创作的第一部影视作品,比起语言辛辣的王朔,他的创作风格要温和许多。
演员选角 葛优出演《编辑部的故事》,主要是因为冯小刚和王朔。那时候葛优刚演完王朔编剧的电影《顽主》,在电影中饰演杨重一角,冯小刚看了葛优的表演,觉得他很适合李冬宝这个角色。在得到郑晓龙的认可后,冯小刚通过王朔找到葛优的住处,这也是两人的初次相识。此时的葛优因为接演了张小敏导演的《大冲撞》,便婉言谢绝了冯小刚的邀请,冯小刚以“那部戏你是配角,这部戏你是主角以及这个角色是照着你的风格写的”为理由说服葛优,而葛优也在看过剧本后觉得,李冬宝这个角色跟自己很像。犹豫过后,葛优推掉了《大冲撞》,选择出演《编辑部的故事》。
音乐原声 歌曲/类型
作词
作曲
演唱
片头曲《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冯小刚
雷蕾
徐唱(童声领唱)
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童声合唱)
孟大鹏(合唱指挥)
片尾曲《投入的爱一次》
冯小刚
雷蕾
毛阿敏
张宏声
朱枫
剧集特色 语言风格 受当时的条件所限,《编辑部的故事》在布景、美术、摄影等技术层面是相对粗糙的,但这部剧出彩的地方不在于技术层面,也不在于故事情节,而是幽默、精准和犀利的台词。这样的京派语言风格也进入到了大众流行文化当中,在2000年以后兴起的网络流行文化初期,香港的无厘头文化与北京的“京味文化”,成为第一批网络语言交流风潮,该剧当年热播时,还有《台词集锦小册子》在北京市北太平庄的个体书摊一条街上销售。
热点话题 该剧以单元剧的形式展开叙事,对应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剧中编辑们谈论的大都是当时引起广泛关注的事情,比如“保姆进城热”“诗歌黄金时代”“琼瑶热”“迪斯科音乐”“登报相亲交友”“家庭电话入户”等等,都被写入剧情,剧作成为社会情绪的流动渠道,编剧们通过台词把观众想要表达的情绪传递了出来。
主要获奖 年份
奖项
获奖方
备注
1991年
第十二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长篇电视剧二等奖
《编辑部的故事》
获奖
优秀女主角
吕丽萍
获奖
优秀剪辑
《编辑部的故事》
获奖
优秀音响
《编辑部的故事》
获奖
1992年
第十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优秀连续剧
《编辑部的故事》
获奖
最佳男主角
葛优
获奖
最佳女主角
吕丽萍
获奖
1992年
首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
优秀电视剧
《编辑部的故事》
获奖
2008年
纪念中国电视剧诞生五十周年50部剧目
《编辑部的故事》
入选
2018年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40部经典电视剧
《编辑部的故事》
入选
2021年
首届澳涞坞国际电视节金萱奖
全国优秀电视剧
《编辑部的故事》
入选
剧集影响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电视剧题材比较局限,主要是改编古典名著和细说传奇故事,现代题材的《渴望》难得火了,但还是家庭伦理剧。而《编辑部的故事》的出现打破了当时影视剧创作市场这种固有的氛围,虽然《我爱我家》被视为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但追溯中国电视系列喜剧的源头,1991年出品的《编辑部的故事》其实已经有了明显的情景喜剧色彩,比美国的情景喜剧《老友记》还要早两年,剧中幽默讽刺、调侃戏谑的风格开创了中国电视系列片的先河,拓展了中国电视剧的美学品格,也成为中国情景喜剧的雏形。
1991年12月,《编辑部的故事》在北京电视台首播,一度面临尖锐的争议,险些无法播出。中老年观众群体对王朔式的语言风格接受度不高,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质疑声是“哪有个编辑部的样子,整天就知道瞎贫”,但与此同时,活跃的年轻观众却在这部剧里找到了新的观剧体验,达成了不少共识。20世纪90年代,王朔参与了多部影视作品的策划和创作,在电视剧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这部剧,“京味”和“京腔”是王朔作品一贯的气质,也是这部电视剧一改当时中国影视创作思维的重要线索。
相关作品
《编辑部的故事之万事如意》是《编辑部的故事》原班人马打造的新春贺岁特别版,是由赵宝刚执导,冯小刚编剧,葛优、吕丽萍 、侯耀华等主演的3集电视喜剧,于1997年2月6日首播,该剧是中国国内较早以贺岁片形式出现的剧集,万梓良和黄少泉也在剧中友情出演。
《新编辑部的故事》翻拍自葛优、吕丽萍主演的《编辑部的故事》,是由郑晓龙、王建军执导,巩向东编剧,吕丽萍、黄海波、陈好、王千源等主演的36集电视喜剧,于2013年4月22日首播。在这个版本中,《人间指南》由于销量下滑改版成了一本名为《WWW》的时尚杂志,在当年的原班人马中,只有吕丽萍还在,她也成为剧中的怀旧点之一,由她饰演的戈玲从当年犀利的文艺女青年变成了杂志社主编。另外,在原版结尾中没有明确交代的李冬宝和戈玲的感情结局,在新版中通过穿插老画面的形式交代了这个关系,李冬宝和戈玲结婚后又离婚,李冬宝成了戈玲的前夫。
综合评价 媒体评价 尽管故事的主角仍然是知识分子,但它已然不同于电视剧《围城》中知识分子视角下当头棒喝式的讽刺与刻薄,而是以一种更为轻盈的调侃姿态,讲述了一群小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新周刊》
但在不那么正经的叙述里,却把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道理一并带了出来,印迹着以往国产剧所不具有的强烈的自嘲与反思。在“嬉笑怒骂”的背后,是落实在社会层面的针砭时弊。——《中国青年报》
《编辑部的故事》尽管看似是一个接一个的单元故事,但故事和故事之间的彼此联系还是很密集的,第一集定调,中间部分慢慢上扬,最后一集升华,在不露声色之间完成了长篇连续电视剧的三级跳。——《澎湃新闻》
《编辑部的故事》通过《人间指南》编辑部几位编辑遇到的各种事情,展现社会万花筒般的多彩与斑斓,形形色色的人物、无奇不有的事情以及种种社会话题,都汇聚到了这个编辑部,诉求“人间指南”。——《大理日报》
大众评分 平台
评分
评价人数
豆瓣电影
9.1/10
48303人
时光网
8.2/10
411人
IMDb
8.2/10
165人
截至2023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