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是一部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故事片,由颜学恕执导,杜源和岳红主演,于1986年9月1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改编自贾平凹的小说《鸡窝洼人家》,讲述了在农村改革的过程中,小山村鸡窝洼的两对夫妻因生活态度不同而分别离婚,各自重新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的故事。由于涉及传统伦理道德和农村政策,该片在当年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甚至一度险些失去参赛金鸡奖的资格。最终,该片获得了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六项大奖,以及第三届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电影大奖。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野山的:剧情简介、演员表、职员表、角色介绍、幕后制作、获得荣誉、作品评价、演职员表等介绍

中文名

野山

导演

颜学恕

主演

杜源、岳红、辛明、徐守莉

编剧

颜学恕、竹子

出品公司

西安电影制片厂

画面色彩

彩色

上映时间

1986年9月11日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地区

内地

片长

95分钟

奖项

第六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三届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电影大奖

类别

剧情

支持语言

汉语普通话

imdb编码

tt0089335

剧情简介

鸡窝洼是位于秦岭深处的一个小山村,这里住着两户农家。灰灰衣食温饱,唯一不称心的事情是老婆桂兰不生育;年轻的禾禾见过山外的世界,不甘心总呆在山里,想趁农村改革的新形势多挣些钱,但烧砖、养鱼、卖豆腐都以失败告终,妻子秋绒也因受不了他的不务正业与他离婚。但桂兰同情并支援禾禾,并想撮合他与秋绒复合,但秋绒对禾禾早已心灰意冷。灰灰则一直把秋绒当弟媳看,全心全意地帮她经营庄稼,喜欢秋绒的孩子栓栓,并认为秋绒才是真正的贤妻良母。后经过种种波折,桂兰与禾禾在不断尝试新事业中产生了感情,桂兰与灰灰离婚,同禾禾走到了一起。两人得到信用社的贷款,买来发电机为小山村带来光亮。而灰灰则和能生育的秋绒结了婚。

野山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备注

杜源

禾禾

岳红

桂兰

辛明

灰灰

徐守莉

秋绒

谭希和

二水

邱渝贞

二婶

杨新鸣

阿承

职员表

出品人

吴天明

制作人

何晓黎

原著

贾平凹

导演

颜学恕

副导演(助理)

曹景阳

编剧

颜学恕、竹子

摄影

米家庆

配乐

许友夫

剪辑

薛效强

道具

常保康

美术设计

李行震

造型设计

肖智武

服装设计

麻利平

灯光

邵启永

录音

李岚华

布景师

张德勤

编辑

李彬

拟音

杨晓谦

演奏

陕西乐团

指挥

仇明德

角色介绍

野山禾禾杜源饰鸡窝洼的青年农民,性格内向,因为家里穷,到秋绒家当了上门女婿。他当过兵,见过山外的世界,不甘心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想变个活法。虽屡受挫折,但百折不挠。野山桂兰岳红饰灰灰的妻子。开朗、泼辣、善良,是个勤快贤惠的主妇,但富于求知欲,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她同情禾禾,无所顾忌地帮助他。在与禾禾的交往中,她开了眼界,对山外的世界充满向往,对禾禾也由同情发展到理解和爱。灰灰因误解而与她离婚后,她果断地冲破传统势力束缚,向禾禾表白心意。野山灰灰辛明饰桂兰的丈夫,三十多岁,自幼成长在穷乡僻壤,敦厚善良、勤劳质朴,同时也自私狭隘、因循守旧。凭着勤劳节俭终于成为村里数得上的富户,为此十分满足与自豪,唯一缺憾是没有儿子。他爱桂兰,但因为有大男子主义,不知道关心妻子,也不理解她的内心世界。野山秋绒徐守莉饰勤劳、刻苦,寡言少语,感情含蓄,质朴沉稳,遇事有主意。父亲去世后由灰灰作媒嫁给禾禾。她希望丈夫安心在家过日子,但禾禾不安于现状,把家底都赔了进去,她受不了提出离婚。离异后饱尝孤身一人的苦难,得到灰灰帮助,于是开始感到灰灰才是她理想的丈夫。野山二水谭希和饰村里的二流子,游手好闲,一身毛病,却不失一颗善良的心,同情禾禾与桂兰。其实,他并非不肯上进,在跟了禾禾后,也肯吃苦受累并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但禾禾一走,他又感到失去了依靠。

演员资料来源

幕后制作

摄影手法

野山

导演颜学恕要求剧组各部门在创作时做到“藏而不露”,摄影要不着痕迹地表现陕南山乡的自然美。因此,摄影师米家庆尽量避免从艺术的角度矫饰生活的视点,而注意寻找表现农民自身生活的平常的视点。在处理画面时,他寻找平易、正常的摄影机位置,而不取大俯、大仰,也不用变焦距镜头。在实景拍摄时,不拆墙、不隔墙,也是为了保持摄影的真实和客观性。出于同样的原因,全片没有给主要人物特写镜头。为了展现陕南山乡的原生美,他采用低照度照明,配合高感光度胶片和大光孔镜头,以保持山村的自然光线气氛。在外景,以自然光为主,很少使用辅助光,尽理在真实的时间里拍摄各场景规定的时间气氛。室内的日景,为保持外亮内暗的真实光感,他有意从屋里朝门外拍摄了几场戏,屋里尽可能少用辅助光,内外则任其亮得“发毛”,不强求内外亮度平衡。而拍室内的夜景时,也用一个油灯或马灯作为唯一的光源。为了保持火焰的点光源效果,照明师把一颗极小的石英灯泡与油灯火焰放在一起,用变压器调整亮度,以达到摄影感光所需要亮度。

服装布景

片中桂兰家是在外景地原房舍的基础上经过改建而成,禾禾借住的厦房和秋绒家则是按导演与美术师的意图设计的图纸盖起来的可以实用的房子。在两家人的室内布局上,美术师采用了一些对比。如桂兰家是小康人家,所以房间多一些,门窗大一些。而秋绒家比较紧凑,美术师有意把锅灶、火炕集中于一室,陪衬秋绒一人拉扯小孩度日的清贫境地,从而衬托出她渴求像灰灰那样能安分过日子的男人的心情。在服装方面,美术师、服装师把人物的境遇、性格以及环境诸多因素考虑,为桂兰设计的服装色彩比秋绒浓一些,秋绒的衣服则色彩偏冷,就算是花衣也是素淡的,花是小的。

同期录音

由于为了实现导演对影片的总体要求:真实、自然,所以录音师李岚华采取同期录音的方式。但是,由于制片厂多年来很少搞同期录音,特别是外景同期录音,加上拍摄地点偏僻,录音工作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制片厂没有低噪音同期录音发电车,剧组所用的发电车噪声很大,不利于同期录音。为了去掉发电车的噪声,照明组长邵启永采取远距离输电方法,用几公里的导线,翻了几个山头,终于清除了噪声。由于是外景拍片,围观群众常常有上百上千人。为了保证录音效果,摄制组决定现场人员工作时保持安静,为群众做傍样,并向群众做解释工作,使他们也保持安静。另一方面,演员们因为很少同期录音,现场表演时对声音的表现有所“退化”,录音师要求他们语言一定要口语化,不要“背”台词,讲话、发音不要找“位置”,要用本色声音。演员和录音师反复进行排练、试录,慢慢找到了感觉

获得荣誉

时间

获奖奖项

获奖方

结果

1986年

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故事片

《野山》

获奖

最佳导演

颜学恕

获奖

最佳女主角

岳红

获奖

最佳男配角

辛明

获奖

最佳录音

李岚华

获奖

最佳造型设计

肖智武

获奖

最佳编剧

颜学恕、竹子

提名

第3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国际天主教电影视听协会推广奖-新电影论坛

颜学恕

获奖

1985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

优秀故事片 

《野山》

获奖

第三届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电影大奖 

《野山》

获奖

作品评价

野山

该片是一部可以嗅到“土味”的电影,令人看得十分惬意舒服。(香港《大影画》主编列孚评)

《野山》不是之前很多“家家户户团结奋进集体挣工分发家致富”的政策式电影,观众看不到欣欣向荣、金黄麦浪式的热烈场景,但能从片中感到一股浓郁的泥土气息、看到充满野山风情的小山洼和听到改革年代庄户人家前进的脚步声。导演极力追求生活的真实自然、质朴和谐,深层又潜藏着无穷的现代意识。该片将改革致富这个大的时代背景推到后面,而把主要力量放在这四位主人公日常生活中相互关系的微妙变化以及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走向上。通过人物内心的变化和自觉认同,折射出时代的变化。(网易娱乐评)

《野山》出色地调动了电影艺术综合表现手段,展示了改革浪潮对农村中传统观念、习惯势力的不可遏止的冲击,立意深邃,人物生动,风格质朴,真实性达到比较完美的综合。导演颜学恕在创作中追求严谨的戏剧结构与纪实的影像风格的统一,充分调动、合理协调各部门的艺术创造,实现了完整的总体构思,在创造真实的银幕形象和浓郁的地域特色方面显示了突出的才华。岳红在塑造桂兰的形象时,将准确地性格刻画、丰富的感情流露融于逼真的外部形态之中,展示了人物的独特性格魅力。辛明创造的灰灰质朴自然、真实可信,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该片的同期录音创造了真实、生动、有层次感的音响空间,丰富了演员的表演,渲染了山乡情鼓掌,延伸了画面表现力,体现了导演总体构思。(第六届金鸡奖评委会评)

演职员表

职位

姓名

导演

颜学恕

编剧

颜学恕、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