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是第2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80年7月19日到8月3日在前苏联首都莫斯科的卢日尼克列宁中央体育场进行,这是首次在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奥运会。因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本届奥运会受到许多国家的抵制,在140多个国际奥委会成员单位中,只有81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本届奥运会,是自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以来参加奥运会国家最少的一次,其中还有16个代表队拒绝在开幕式上打出本国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在1979年10月得以恢复,从本届奥运会开始,中国运动员就可以参加奥运会。但为了维护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奥委会放弃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共有5179名运动员参加21大项203小项的比赛,最终苏联独揽80枚金牌,民主德国获得47枚,这两个国家所获金牌占去了总数的60%。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赛事申办、主体育场、基本情况、开幕式、奖牌榜、中国代表团情况、赛事文化、奥运之最、争议事件等介绍

中文名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英文名

Olympic Games Moscow 1980

吉祥物

米莎熊

开幕时间

1980年7月19日

闭幕时间

1980年8月3日

主办国家/地区

前苏联莫斯科

赛事项目

综合赛事

主办地区

前苏联

主办机构

国际奥委会

参赛人数

5179人

参赛队数

80支

获奖最多队伍

前苏联

主赛场

卢日尼克列宁中央体育场

赛事周期

17天

赛事申办

1974年10月23日,国际奥委会第75次大会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决定1980年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地点。只有两个城市申办1980年夏季奥运会,分别是美国的洛杉矶和前苏联的莫斯科。投票只进行了一轮,莫斯科得到39票,获得了主办权,洛杉矶得到20票。

1980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投票结果

城市

国家

第一轮

莫斯科

苏联

39

洛杉矶

美国

20

主体育场

本届奥运会的主要活动如开、闭幕式,田径、足球决赛等,在莫斯科能容10万多观众的卢日尼克列宁中央体育场进行。游泳、水球、体操、篮球、排球等竞赛场馆,设在中央体育场附近。中央体育场及其所属14个场馆总共可容20万观众。帆船项目则安排在爱沙尼亚首府塔林,这是苏联一个有90余年历史的帆船运动基地。本届奥运会足球比赛除半决赛、决赛在莫斯科中央体育场进行外,其他比赛分散在列宁格勒基洛夫体育场、基辅"共和国"体育场和明斯克"迪纳摩"体育场三处。

基本情况

参加本届奥运会的运动员为5217人,其中女子1124人,男子4093人。苏联运动员人数最多,为534人;民主德国、波兰次之,分别为378、340人;匈牙利(320人)、保加利亚(313人)也在300人以上;人口不多的中北美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也派出了239名运动员参赛。

本届竞赛项目仍为21个大项,但单项数从上届的198增至203。引人注目的是女子曲棍球首次进入了奥运会大门。苏联首次参加了全部大项的比赛。抵制虽然给本届奥运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但在成绩方面,总的来说还是一次较高水平的比赛。大会共破33项世界纪录:计田径6项,游泳8项,举重13项,自行车、射击各3项。举重、自行车水平都很高,特别是自行车,全部3个有纪录的项目,共有10人次破世界纪录,其中1000米计时赛是1964年以来从未突破的。

比赛项目

场地自行车

马术盛装舞步

手球

帆船

排球

摔跤

公路自行车

皮划艇静水

水球

击剑

曲棍球

田径

竞技体操

拳击

跳水

举重

柔道

现代五项

篮球

赛艇

游泳

马术场地障碍赛

射击

足球

马术三项赛

射箭

参赛国家和地区

阿富汗

圭亚那

波多黎各

阿尔及利亚

匈牙利

罗马尼亚

安道尔

冰岛

圣马力诺

安哥拉

印度

塞内加尔

澳大利亚

伊拉克

塞舌尔

奥地利

爱尔兰

塞拉利昂

比利时

意大利

西班牙

贝宁

牙买加

斯里兰卡

博茨瓦纳

约旦

瑞典

巴西

韩国

瑞士

保加利亚

科威特

叙利亚

缅甸

老挝

坦桑尼亚

喀麦隆

黎巴嫩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哥伦比亚

莱索托

乌干达

刚果(金)

利比亚

苏联

哥斯达黎加

卢森堡

委内瑞拉

古巴

马达加斯加

越南

塞浦路斯

马里

南斯拉夫

捷克斯洛伐克

马耳他

赞比亚

丹麦

墨西哥

津巴布韦

多明尼加

蒙古

厄瓜多尔

莫桑比克

埃塞俄比亚

尼泊尔

芬兰

荷兰

法国

新西兰

东德

尼加拉瓜

英国

尼日利亚

希腊

秘鲁

危地马拉

波兰

几内亚

葡萄牙

开幕式

本届奥运会于1980年7月19日下午2点在列宁中央体育场正式开幕。前苏联党政领导及奥委会主要官员出席了开幕式。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主持了他任期内的最后一届奥运会,本届之后他卸任为名誉主席。西班牙的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被选为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开幕当天天气不佳,主办当局不得不出动6架飞机,在云层中喷洒化学药剂,驱散飘浮在体育场上空的乌云。

7月19日携火炬进入中央体育场的是苏联三届奥运会三级跳冠军维克托·萨涅耶夫。他绕场跑一周后,将火炬转交给了苏联著名篮球运动员谢尔盖·别洛夫,后者最后完成了点燃塔上火焰的使命。苏联元首莱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宣布了本届奥运会开幕,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苏联上届体操明星弗拉季米尔·安德里亚诺夫,代表裁判和官员宣誓的也是苏联著名运动员、三届奥运会摔跤冠军亚历山大·梅德韦季。

奖牌榜

本届奥运会苏联共获金牌80枚、银牌69枚、铜牌46枚,居各队之首。这是苏联自1952年以来在奥运会获金牌最多的一次,也是历届奥运会到当时为止一个国家在一届奥运会上获金牌最多的一次。民主德国(东德)金、银、铜牌分别为47、37、42枚,列第二。保加利亚获金牌8枚、银牌16枚、铜牌17枚,首次进入奥运会前三名之列。

名次

国家或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计

1

前苏联

80

69

46

195

2

东德

47

37

42

126

3

保加利亚

8

16

17

41

4

古巴

8

7

5

20

5

意大利

8

3

4

15

6

匈牙利

7

10

15

32

7

罗马尼亚

6

6

13

25

8

法国

6

5

3

14

9

英国

5

7

9

21

10

波兰

3

14

15

32

11

瑞典

3

3

6

12

12

芬兰

3

1

4

8

13

捷克

2

3

9

14

14

南斯拉夫

2

3

4

9

15

澳大利亚

2

2

5

9

16

丹麦

2

1

2

5

17

埃塞俄比亚

2

0

2

4

18

巴西

2

0

2

4

19

瑞士

2

0

0

2

20

西班牙

1

3

2

6

21

奥地利

1

2

1

4

22

希腊

1

0

2

3

23

印度

1

0

0

1

24

比利时

1

0

0

1

25

津巴布韦

1

0

0

1

26

朝鲜

0

3

2

5

27

蒙古

0

2

2

4

28

坦桑尼亚

0

2

0

2

29

墨西哥

0

1

3

4

30

荷兰

0

1

2

3

31

爱尔兰

0

1

1

2

32

乌干达

0

1

0

1

33

委内瑞拉

0

1

0

1

34

牙买加

0

0

3

3

35

黎巴嫩

0

0

1

1

36

圭亚那

0

0

1

1

中国代表团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本来已在国际奥委会1979年10月的名古屋会议上得以恢复,从本届奥运会开始,中国运动员就可以正式参加奥运会了。正式而完整地参加奥运会,是中国运动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多年的夙愿,但为了维护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的国家利益,他们也服从了中国奥委会于1980年4月24日发布的公告,放弃参加莫斯科奥运会。

赛事文化

吉祥物

本届奥运会的吉祥物叫做米莎,是一头小熊,它的创作者是维克托·奇日科夫。米莎熊的全名是米哈伊尔·波塔皮奇·托普蒂金。熊在俄罗斯是家喻户晓的动物,经常出现在许多流行的故事、歌曲和诗歌中。米莎系着一条奥运五环标志的彩色腰带。

组委会在对动物电视节目观众和体育报刊读者进行了一次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熊被选作吉祥物。当时组委会收到了来自苏联各地的约4.5万封信。确定熊为形象后,一个艺术家组织设制作了60版吉祥物图案备选。最终选择了著名儿童读物插画家维克托·奇日科夫的作品。1978年7月15日,米莎乘坐“联盟号”火箭抵达“礼炮6号”宇宙空间站。

那届奥运会上的感人时刻是一只巨大的米莎熊在主体育场举行的闭幕式上含泪告别10万名观众后乘坐热气球升空。一只名为维格里的海豹虽然远不如米莎闻名,但它是1980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吉祥物。

会徽

本届奥运会的官方会徽由弗拉基米尔·阿尔谢尼耶夫设计。奥运五环上方是金字塔形状的线条和五角星,让人想起克里姆林宫的旗帜。

海报

本届奥运会的体现了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会徽的特征:跑道组成了莫斯科典型的建筑形状,顶端有一枚五角星。

奖牌设计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本届奥运会的奖牌正面是传统的胜利女神图案,女神左手捧着一束棕榈枝,右手手握胜利花冠,手臂高举空中。该图案由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家吉乌塞佩·卡西奥利(1865-1942)设计,在1921年一项由国际奥委会举办的赛事后被选中,从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开始在多届奥运会上使用。胜利画面配以“ИГРЬІ XXII ОЛИМПАДЫ МОСКВА 1980”字样。背面图案为一个颇具风格的大腕,碗中有一图火焰,背景图案为体育场。右上方印有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会徽。运行项目名称刻在边缘位置。

设计师:吉乌塞佩·卡西奥利和伊利亚·博斯托尔

成色:冠军(镀金银)、亚军(银)、季军(铜)

直径:60毫米

制造商:Moscow Mint

火炬设计与传递

本届奥运会的火炬由银质材料制成,手柄和上部均刻有“MOCKBA-OЛИМПИAДA-1980”字样。金色的同心环包裹着燃烧器。在金色保护屏中间刻有奥运会会徽和奥运五环图案。

颜色:银色、红色、金色

高度:56.5厘米

成分:铝

燃料: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可持续燃烧8到10分钟。

设计者/制造商:瓦伦丁·卢朱曼和鲍里斯·图钦/克利莫夫飞机发动机厂

在奥林匹亚举行圣火点燃仪式后,圣火在希腊各地日以继夜的传递了一周。随后抵达保加利亚,途经国家主要的历史和文化古迹。保加利亚境内的传递持续了6天。中途,火炬来到了保加利亚第一位宇航员乔治·伊万诺夫在洛维奇的住所。

前往罗马尼亚途中,圣火经过了连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友谊大桥。在罗马尼亚,圣火传递途经了罗马尼亚的89个城市和村庄。第一棒火炬手是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摔跤冠军迪米特鲁·皮尔维列斯库,第一站传递过程中,在迪纳摩体育场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有超过40000名观众现场观看。

圣火于7月5日抵达苏联,在列申尼摩尔多瓦村的罗马尼亚和苏联的分界桥上被传递给苏联的运动员手中。圣火于7月18日抵达莫斯科。在苏维埃斯广场举行了点燃圣火台的官方仪式。7月20日,该圣火台的圣火点燃了其它火炬,这些火炬搭乘特殊的火车抵达塔林、列宁格勒、明斯克和基辅等奥运会比赛承办城市。

奥运之最

本届奥运会是首次在社会主义国家举办的奥运会。

苏联体操名将阿列克桑德·季佳京在每个男子体操项目上都有奖牌入账,成为首位单届奥运会赢得8枚奖牌的运动员。

古巴超重量级拳王特奥菲洛·史蒂文森成为首位实现同一重量级三连冠的拳击运动员。

东德跳高选手格德·维希格成为首位在奥运会赛场刷新世界纪录的男子跳高运动员。

由于抵制,首次入奥的女子曲棍球赛事参赛球队中仅剩下东道主苏联队。津巴布韦最终接受邀请,在距离奥运会开幕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确定了参赛阵容,匆忙前往莫斯科。最终她们爆出冷门,摘得冠军。

争议事件

由于苏军在1979年圣诞节前夕出兵入侵阿富汗,践踏国际法准则,给运动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许多国家的奥委会相继表态,拒绝参加。中国奥委会也发表声明,不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已承认的147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公开抵制或拒绝参加的占五分之二,参赛的仅80个。这个数字还低于20年前罗马奥运会的水平。

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带头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他反对1979年12月苏联占领阿富汗。卡特总统广泛号召,以赢得其它国家的支持。有些国家的政府支持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同时允许运动员自己决定是否参加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如英国、澳大利亚等。但是美国运动员就没有那样的自由,因为卡特总统扬言任何试图前往苏联参赛的运动员都有可能被吊销护照,以此威胁运动员。最终,67个国家没有参加那届奥运会,其中45至50个国家缺席奥运会仅仅是因为是美国牵头抵制。80个国家最终参赛,该数字为1956年以来的最低数字。

与会的80支队伍中,有16个队在入场式上没有打本国国旗,以奥林匹克五环旗替代;有10个队只有旗手一人,运动员没有出场。参与报道本届赛会的新闻记者共有5615名,其中文字记者2685名,广播记者2930名,总人数比参赛运动员还要多。在奥林匹克会旗交接仪式中,因加拿大属抵制国家行列,上届主办城市蒙特利尔市长只派了代表将奥林匹克会旗交给了莫斯科市。

在自行车4000米个人追逐赛中,获得前三名的是瑞士、法国和丹麦运动员。这三国的奥委会为抗议苏军入侵阿富汗,决定在本届奥运会上任何仪式中不使用本国国旗和演奏本国国歌。结果在授奖仪式上只好代之以奥林匹克会旗和会歌。在其他项目授奖仪式中,也出现过类似情况。这在奥运会史上是无先例的。

抵制也使比赛成绩受到影响。由于上届奥运会非正式团体总分列前十名的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等国拒绝参加,田径、游泳、体操、柔道所受的影响尤为明显,有的甚至不能反映当时的世界实际水平。如男子游泳,在上届奥运会全部13个项目中,破12项世界纪录,本届仅破了1项。另如马术,上届奥运会进入前六名的14个队中,13个队没有代表去莫斯科。再如曲棍球,上届前五名新西兰、澳大利亚、巴基斯坦、荷兰、联邦德国也全都没有出席。人们评论说:莫斯科奥运会金牌贬值达50%。

在8月3日的闭幕式上,由于美国反对,一反惯例,没有升起下届奥运会东道主美国的国旗,而代之以洛杉矶市市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