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其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呕吐、口干、腹泻、便秘、消化不良、头痛、嗜睡、震颠、失眠、炫晕、焦虑等,少见直立性低血压、心电图改变等,罕见凝血功能障碍、锥体外系反应等。过量时可出现可出现胃肠道症状、昏迷、惊厥、低钾血症等反应,该药品禁用于对马来酸氟伏沙明过敏者以及正在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药的患者。
马来酸氟伏沙明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需遮光,密封保存。马来酸氟伏沙明可通过口服给药。马来酸氟伏沙明剂型较少,主要为片剂,其中马来酸氟伏沙明片已纳入乙类医保。
医学用途
适应证
用法与用量
抑郁症
强迫症
8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推荐的起始剂量为每日25mg,睡前一次服用,通常有效剂量在每日50-200mg之间,应采用间隔4-7天增添25mg的方式直至达到有效剂量,每日最大剂量应小于200mg,建议每日剂量大于50mg时,分两次服用,若两次给药剂量不等,应在睡前服用较大剂量。
已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继续应用此根据个人反应调整的剂量。如果服药10周内症状没有改善,应重新考虑治疗方案。尽管尚无系统资料提示应用氟伏沙明持续治疗的最长时间,由于强迫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可以考虑在相应患者人群中治疗时间大于10周,根据患者反应调整剂量达到最低有效剂量,同时定期评估是否继续治疗。
肝肾功能异常者
此外,使用该药品应与水吞服,不应咀嚼,同时不能突然停药,当停止该药品治疗时,应在至少1~2周的时间内逐渐减量,以降低撤药反应风险。如果减量或停止治疗后出现无法耐受的症状,可考虑恢复至之前的剂量,随后可用更缓慢的方式再次减量。
制剂与规格
马来酸氟伏沙明主要制剂为马来酸氟伏沙明片,具体情况如下:
马来酸氟伏沙明主要制剂与规格药物名称 | 制剂分类 | 注册剂型 | 规格 | 医保类型 |
马来酸氟伏沙明片 | 单方制剂 | 片剂 薄膜衣片 | 50毫克 100毫克 | 医保乙类 |
参考资料: |
药理机制
马来酸氟伏沙明为选择性5-色胺再摄取抑制药,抗抑郁作用和机制与氟西汀相似,同时该药品与毒蕈碱、组胺、肾上腺素、氨基丁酸、苯二氮卓类类受体几无亲和力,不影响单胺氧化酶的活性,无明显兴奋或镇静作用。
药代动力学
马来酸氟伏沙明口服吸收快而完全,达峰时间为3~8小时,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53%,进食对生物利用度无明显影响。蛋白结合率约为80%。体内分布广,可进入乳汁。在肝脏进行氧化代谢,生成无活性的代谢产物,主要从尿中排泄。半衰期为15~22小时。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口干、腹泻、便秘、消化不良、头痛、嗜睡、震颠、失眠、炫晕、焦虑等。
少见不良反应:直立性低血压、心电图改变、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性功能障碍等。
罕见不良反应:凝血功能障碍、锥体外系反应、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溢乳、闭经、脱发、肌无力、5-HT综合征、自杀意念等。
药物过量
在处理马来酸氟伏沙明过量时要保证气道通畅,足量给氧,通气并且监测心率及生命体征。建议使用常规支持及对症措施,不建议催吐。对于服药后不久或出现症状的患者,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气道保护下使用大口径口胃管进行洗胃。
马来酸氟伏沙明过量的处理应使用活性炭,由于该药品分布容量较大,强化利尿、透析、血液灌流以及交换输血法一般无效,尚未发现氟伏沙明的特效解毒药。要特别留意正在服用或近期曾服用过氟伏沙明并可能还服用了过量三环类抗抑郁药的患者,在此情况下,三环类药物的原形和(或)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蓄积可能增加临床后遗症的风险,并延长密切医学观察的时间,在处理药物过量时应考虑到有多种药物存在的可能性。
药物相互作用
该药品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合用。因为两者合用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该药品可抑制CYP(如CYP1A2、CYP2C19)的活性,因此可影响经此酶代谢的药物的代谢,合用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该药品与能增强5-HT(5-羟色胺)能神经功能的药物(如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阿米替林、丙米嗪、银杏叶制剂、芬氟拉明、氯吉兰、锂盐、吗氯贝胺、曲马朵、托洛沙酮等)合用,可引起5-HT综合征。
该药品与苯二氮卓类合用,可以提高该药品的血药浓度。
该药品与乙醇合用可加强中枢抑制作用。
该药品与奎尼丁合用能增强心脏毒性,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和心力衰竭等。
该药品吸烟可增加该药品代谢,需适当增加剂量。
特殊人群用药
禁忌
注意事项
风险提示
2018年2月5日,FDA发布了《Suicidal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Being Treated With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s》,提醒使用马来酸氟伏沙明等抗抑郁药可能会使儿童和青少年自杀风险(自杀思维和行为)增加。
2022年7月7日,美国FDA发布了《January - March 2022 | Potential Signals of Serious Risks/New Safety Information Identified by the 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提醒使用马来酸氟伏沙明、盐酸帕罗西汀可能会导致嗅觉丧失。
历史
1983年,Kali-Duphar(卡利杜法尔公司公司)成功研制出氟伏沙明(其药物形态为马来酸氟伏沙明),并在瑞士以 Floxyfral 的名称推出,被批准用于抑郁障碍的治疗。
氟伏沙明是第一个获批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SSRIs,虽然只在日本被批准用于焦虑障碍的治疗,但在2012年世界生物精神病学学会联合会发布的《焦虑症、强迫症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治疗指南》,2014年加拿大焦碍协会发布的《加拿大临床实践指南: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强迫性障碍的管理》,2014年英国精神药理协会发布的《焦虑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强迫性精神障碍的循证药物治疗指南修订版》以及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和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共同发布的《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均推荐氟伏沙明作为焦虑障碍的一线推荐用药。
使用情况
截至2017年1月,氟伏沙明在中国、英国、加拿大、瑞士、荷兰、瑞典、德国及日本等110个国家获批“抑郁障碍”以及“强迫障碍”的适应证:
1994年,马来酸氟伏沙明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mg Adminis缸ation,FDA)批准上市,用于成人强迫障碍的治疗,1997年又获FDA批准用于儿童强迫障碍的治疗。
2000年,氟伏沙明获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抑郁障碍、儿童和成人强迫障碍的治疗,同时马来酸氟伏沙明是《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品种。2005年,马来酸氟伏沙明作为第一种药物被日本批准用于社交焦虑症的治疗。
化学信息

化学名称 | 2-[[[(1E)-5-甲氧基-1-[4-(三氟甲基)苯基]亚戊基]氨基]氧基]乙胺马来酸盐(1∶1) |
化学式 | C19H25F3N2O6 |
分子量 | 434.41 |
性状 | 该药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在甲醇或乙醇中易溶,在水中略溶 |
熔点 | 119~123℃ |
参考资料: |
专利
2007年6月29日,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获得专利,一种抗抑郁药物马来酸氟伏沙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专利预计2027年6月29日到期。
2015年4月10日,ZCL CHEMICALS LTD发明了一种马来酸氟伏沙明的改进工艺,并获得了该项专利,预计2033年4月3日到期。
2020年12月11日,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发明了一种马来酸氟伏沙明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于2021年3月16日获得专利。
其他相关研究
新冠治疗:氟伏沙明的药物形态是马来酸氟伏沙明,2021年11月5日,柳叶刀杂志发布了《最新研究|用氟伏沙明治疗新冠或可降低长期住院的风险》,在随机适应性平台试验TOGETHER试验中,接受氟伏沙明治疗后,因新冠而接受紧急治疗的741名参与者中,79人需要超过6个小时的治疗或住院;接受安慰剂治疗的756名参与者中,有119人需要超过6个小时的治疗或住院,实验指出用氟伏沙明治疗新冠或可降低长期住院的风险。
注释
[a]细胞色素P450 单加氧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