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黑白泰加,属于蜥科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受欢迎的泰加蜥。幼体头部和身驱呈绿至石灰色;成年个体则呈黑色和白色。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阿根廷黑白泰加的:人工饲养、代表品种介绍等介绍

中文名

阿根廷黑白泰加

拉丁学名

Tupinambis rufescen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爬行纲

亚纲

双孔亚纲

蜥蜴目

亚目

石龙子亚目

鞭尾蜥科

分布区域

巴西南东部、巴拉圭东部、乌拉圭和、阿根廷东部

外文名

Black and White Tegu

属名

Tupinambis

栖息地

雨林

体征

个体呈黑色和白色

人工饲养

饲养箱

饲养箱最好是简单和容易清洁的,尤其是用来饲养成年的. 可选用较阔而矮的饲养箱,因为它们不太喜欢向上爬 (例如:订制木柜,玻璃饲养箱)。垫底物 木屑,树皮 (例如:树皮,椰壳碎),砂砾,沙 (例如:爬虫沙,钙沙),人造纸屑 (例如:压缩纸粒)。

活动时间

日间12 - 14 小时直接阳光照射,或紫外光照明设备 (例如:紫外光管 5.0,强力紫外光灯)。

温湿度

温度:32 - 38 °C -- 照点 (例如:太阳灯)23 - 28 °C -- 日间 (例如:日用蓝灯)21 - 25 °C -- 夜间 (例如:夜用红灯,红外线发热灯,陶瓷发热器)。

湿度:中至高。

躲藏处

必需,因为它需要一个私隐的地方,在里面最好保持湿润,可采用人工洞穴 (例如:树洞,发热洞穴)等;1

美洲蜥蜴(泰加)科Teiidae 简介 美洲蜥蜴科是蜥蜴科在新大陆对应的成员,有人将其进一步划分为美洲蜥蜴科Teiidae和裸眼蜥科Gymnophthalmidae两个科。

美洲蜥蜴科Teiidae有9属100~186种,在南北美洲均有分布,按体型大小可以分成大小两个类群,大型的成员如南美洲的闪光蜥Dracaena guianensis和双领蜥Tupinambis teguixin体长可超过1米,闪光蜥习性近似鳄鱼,为半水栖性,身上也有似鳄鱼的装甲,双领蜥习性似巨蜥,弥补了巨蜥在西半球的空缺。美洲蜥蜴科的小型成员中最著名的是健肢蜥或称鞭尾蜥Cnemidophorus,这是美洲蜥蜴科分布最北的成员也是唯一分布于美国境内的成员,其尾部细长,行动敏捷。裸眼蜥科有30属130~186种,分布于墨西哥以南的美洲各地,其中以南美洲热带地区最为丰富。裸眼蜥科成员均体型很小,多为典型的典型的蜥蜴体型,如木裸眼蜥Gymnophthalmus underwoodi,体型似常见的石龙子。也有些种类的裸眼蜥四肢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与其它四肢退化的蜥蜴不同,裸眼蜥科成员后肢退化比前肢退化更为显著,并有仅有前肢的种类。

阿根廷黑白泰加

其他注意

盛水器:一个较大和矮的盛水器是必须的。

阿根廷黑白泰加

食物:杂食性。

主要喂饲:昆虫、虫、啮齿动物(例如:白老鼠、大种白老鼠)、低脂肉类(例如:鱼类、鸡肉)。

间中喂饲:熟蛋,多种水果,尤其是甜和柔软的种类(例如:奇异果、百香果、芒果、杨桃、士多啤梨、葡萄、桃、洋李等)。

注意:进食时不要把手移近它。另外,食物的大小不应超过头部的三份之一。

繁殖:卵生。

代表品种介绍

俗称“泰加”的大型蜥蜴,属于双领蜥属,品种有黑白泰加(黑斑双领蜥)Tupinambis Merianae、金泰加Tupinambis teguixin、红泰加Tupinambis rufescens等。还有闪光蜥Dracaena 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