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卡达陆龟(拉丁学名:Centrochelys sulcata)又称苏卡达象龟、南非陆龟,为爬行纲木鳖目陆龟科动物。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苏卡达象龟的:形态特征、分布栖息、生活习性、生长繁殖、饲养方法、物种保护、相关知识等介绍

中文名

苏卡达陆龟

拉丁学名

Geochelone sulcata

别名

苏卡达象龟、南非陆龟

平均寿命

人工饲养条件下寿命为40年左右

动物界(Animalia)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爬行纲(Reptilia)

龟鳖目(Testudoformes)

亚目

曲颈龟亚目(Cryptodira)

陆龟科(Testudinidae)

苏卡达陆龟属(Centrochelys)

苏卡达陆龟

体重

超过100千克

分布区域

苏卡达陆龟原产于非洲中部及撒哈拉以南地区。

简介

苏卡达陆龟是一种巨大型陆龟,属世界上第三大陆龟,但在非海岛型陆龟中,属第一大陆龟,其体重可超过100千克,雄性体型比雌性大,直甲长度雄性可达86厘米,雌性可达57.8厘米,雄性曲甲长度可达101.0厘米,雌性可达67.0厘米。成年龟背甲褐色,幼龟为绛红色,每块盾片上有淡黄色斑块。腹甲浅黄色,没有斑纹。四肢淡灰褐色。

苏卡达陆龟原产于非洲中部及撒哈拉以南地区,常栖息于斜坡、丘陵,沙漠周边或热带草原等开阔干燥的地域,少量的在有半落叶灌木丛和高草的平坦地区。

苏卡达陆龟在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物种,2020年升级为濒危(EN);2019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附录Ⅱ。

形态特征

苏卡达陆龟是一种巨大型陆龟,属世界上第三大陆龟,但在非海岛型陆龟中,属第一大陆龟,其体重可超过100千克,雄性体型比雌性大,直甲长度雄性可达86厘米,雌性可达57.8厘米,雄性曲甲长度可达101.0厘米,雌性可达67.0厘米。头背黄色或灰白色,头部鳞片较小,上喙钩形,颈部浅黄色。成年龟背甲褐色,幼龟为绛红色,每块盾片上有淡黄色斑块,有较清晰的年轮纹。背甲隆起较高,中央平坦,前缘缺刻较深,背甲前后缘盾均呈锯齿状。腹甲浅黄色,没有斑纹。前肢粗壮,至扁平状,后肢呈圆柱状,四肢淡灰褐色,前肢前缘有大鳞片,其中角质鳞片尤为突出。臀部具发达小刺状硬嵴。

苏卡达象龟

苏卡达象龟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苏卡达陆龟原产于非洲中部及撒哈拉以南地区。

苏卡达象龟

栖息环境

苏卡达陆龟栖息于斜坡、丘陵,沙漠周边或热带草原等开阔干燥的地域,少量的在有半落叶灌木丛和高草的平坦地区。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苏卡达陆龟在黄昏或黎明时分最为活跃,一般在早晨晒太阳,以便在夜晚寒冷之后提高体温,其适宜生活的温度在19~35摄氏度,当温度低于15摄氏度时,龟就会进入冬眠状态。

苏卡达象龟

攻击行为

苏卡达陆龟互相之间非常具有攻击性,这种攻击性从它们孵化时就开始了,互相撞击并试图翻转对方是雄性的常见行为。尤其是在繁殖期间,雄性会反复撞击对方,导致四肢和头部流血。

觅食行为

苏卡达陆龟为杂食性动物,以植物性为主,多肉植物、青草、植物茎叶等都是它的食物,有时会以腐肉和人类住区周围的垃圾为食。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食各种瓜果蔬菜、如空心菜、甘蓝、胡萝卜和西瓜等。

苏卡达象龟

穴居行为

苏卡达陆龟一般生活在沙漠边缘地带,所以它们比较耐旱,会挖地洞躲避酷热和保持体表湿润,大多数洞穴深约76.2厘米,但有些个体挖隧道系统达到3米或更深。

降温行为

苏卡达陆龟除了通过穴居来降温,也经常会钻进沙土里以降低体温,当温度超过四十度,它们就会分泌大量唾液并涂抹在身上,降低体温。在一年中最干燥、最热的时候,苏卡达陆龟会减缓新陈代谢以降温。

生长繁殖

繁殖期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苏卡达陆龟的寿命可达54年,性成熟在10~15岁时。9月至次年3月为繁殖期。雄性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体型较大的雄性会赢得性斗争的胜利。交配时,雄性先围着雌性转圈,偶尔用壳撞击雌性。

苏卡达象龟

产卵期

交配后,雌性苏卡达陆龟的身体会因产卵而变大,并减少食量。筑巢季节在秋季。 雌龟首先会将松散的泥土刨成一个坑,将坑挖成大约0.6米直径以及7~14厘米深的巢,一般会挖4~5个巢,一般花费长达五个小时,随后在这4~5个巢中选一个作为巢穴,每三分钟就会下一个蛋,产蛋量可能达到15~30颗,有时甚至更多。

苏卡达象龟

孵化生长期

苏卡达陆龟的卵呈白色球形,壳脆,卵在地下孵化约八个月。刚孵化出的小苏卡达陆龟甲壳长度只有4~6厘米,体型呈椭圆形,重量不到25克,具有圆形、锯齿状的甲壳。

苏卡达象龟

饲养方法

饲养环境

苏卡达陆龟原产地的日照非常充裕,所以在饲养此龟时要保证龟的日晒要求,有条件可在庭院散养,给予充分的日晒。饲养环境温度保持在在24~35摄氏度。成年个体相对湿度控制在30%左右,但幼体可以高一些,控制在60%左右。

苏卡达象龟

饲养饲料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饵料,也可投喂陆龟专用人工饵料。需特别注意的是,此龟在长期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情况下非常容易引发结石症,所以要多喂食低蛋白、高纤维食物比如首蓓、蒲公英、车前草等无毒的牧草及野草。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尤其是在马里、乍得、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尔,截至2020年苏卡达陆龟的数量迅速下降。

1950年代苏卡达陆龟分布十分广泛,从毛里塔尼亚南部到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至少有大约100,000只陆龟。然而,该物种在1990年代后期估计在40年期间种群数量减少了约80%,其总种群数量为18,000~20,000,在塞内加尔,野外种群数量有400多只。2018年,苏卡达陆龟是世界所有陆龟中平均密度最低的。

致危因素

苏卡达陆龟的数量急速下降的原因:

1.由于农业扩张、牲畜过度放牧和在其栖息地放火而导致栖息地大面积丧失。

2.其蛋和肉被用于消费、国际宠物贸易以及传统药用。

3.气候变化和撒哈拉以南地区的沙漠化对其栖息地的逐渐影响。

保护级别

  • 1996年苏卡达陆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3.1:

    • 2020年——濒危(EN)

  • 2019年苏卡达陆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附录Ⅱ。

    •   保护措施

  • 物种引入

苏卡达陆龟已在塞内加尔费洛的北部和西部被重新引入,并且在非洲和其他地方的几个国家都有圈养种群。

  • 建立保护区

苏卡达陆龟存在于几个保护区,例如贝宁、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三国共享的W-阿尔利-彭贾里跨国联合公园(W-Arly-Pendjari Complex)、Arly国家公园(Arly national park)中的新沟保护区(SingouReserve)、库姆巴拉保护区(Koumbala Reserve),在中非共和国的巴明吉—班戈兰国家公园(BaminguiBangoran national park)以及厄立特里亚的泰瑟尼保护区(Teseny Reserve)。

相关知识

  • 一些非洲文化认为苏卡达陆龟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所以一些村里经常养一只苏卡达陆龟,作为祖先和村长之间的沟通桥梁,在多贡国家,村长会饲养苏卡达陆龟,以便他与村里的祖先交流。

  • 在塞内加尔,苏卡达陆龟是美德、生育、幸福和长寿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