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军里,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1982年在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现国家画院)人物画研究班深造,201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挂职,任院长助理。现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部美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漓江画派促进会副会长,广西艺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全国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广西艺术学院院长。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郑军里的:个人简介、艺术年表、艺术评论、作品欣赏、人物关系等介绍
郑军里,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1982年在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现国家画院)人物画研究班深造,201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挂职,任院长助理。现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部美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漓江画派促进会副会长,广西艺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全国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广西艺术学院院长。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郑军里的:个人简介、艺术年表、艺术评论、作品欣赏、人物关系等介绍
郑军里
1957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
男
广西恭城
瑶族
广西艺术学院
画家
《华夏风流人物系列》、《少数民族人物系列》、《舞蹈人物造型系列》、《甘南苍茫系列》
1986年以来,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以及美国,新加坡,日本举办画展。作品参加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十二、十三届美术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等机构收藏与陈列。
作品曾搭载神舟七号飞船驶入太空后随神舟十号于2013年返回地面。
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教育部授予的“教育世家”称号、广西政府文艺最高奖--“铜鼓奖”及“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广西八桂学者、俄罗斯苏里科夫荣誉勋章获得者,当选2008、2010、2013年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的人物画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来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先进人物。
出版个人画集、专著五十余部。
代表作《华夏风流人物系列》、《少数民族人物系列》、《舞蹈人物造型系列》、《甘南苍茫系列》。
1957年 | 4月25日,出生于广西南宁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父郑金农,母郑祖国,兄姐四人,其排行第四。 |
1964年(7岁) | 9月,广西南宁桃源小学读书,67年转学至战斗路小学(今康乐路小学)读书。 |
1970年(13岁) | 9月,南宁市第六中学读初中,一年后转学到南宁四中读至高中。期间担任过学校班长、排长、连长、学校团宣传部长。 |
1972年(15岁) | 结识南宁绢纺厂美工徐杰生,并拜师学画,走上绘画道路。 |
1974年(17岁) | 11月,南宁郊区上尧公社上尧大队(今上尧乡)位子绿村插队。 |
1976年(19岁) | 抽调南宁市美术创作学习班,创作草图《解放广西》,处女作《小批判家》发表在《邕江文艺》。 红军题材中国画《我们是宣传员》参加自治区美术展览。 |
1977年(20岁) | 恢复高考后参加考试,被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录取。 |
1978年(21岁) | 油画作品《播星》参加庆祝自治区成立20周年画展并发表在《广西美术》杂志。 |
1979年(22岁) | 本科期间得到阳太阳、黄独峰、林令、黎正国、周志龙等老师的指导,水彩、工笔画水平在77级同学中尤显突出。 |
1980年(23岁) | 到桂西隆林采风,画速写百幅。 |
1981年(24岁) | 完成毕业创作《烈马与人》,由父亲题款。 作品《金秋》发表在《美术》、《广西文学》(封面)、《广西美术》(封面)、并参加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庆祝建党六十周年大型画展”。 |
1982年(25岁) | 获学士学位并留在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 选送北京颐和园藻鉴堂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中堂画、四条屏工笔画创作学习研究班”学习。指导老师有黄胄、叶浅予、蔡若虹、杨力舟、王迎春、李延生等。研究班的学员有马国强、江南春、蔡超、孙玉敏、李宝峰、姜堃、郑小娟、张广力等。 作品《烈马与人》获广西美术展览一等奖并发表在《广西画报》。 作品《桂西风情》四条屏(工笔)由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收藏。 |
1983年(26岁) | 到南丹写生,画风由工笔改为大写意。 创作连环画《枫树坳的战斗》。 作品《入赘、丰收》分别发表在《广西美术》、《广西群众文艺》(封面)。 |
1984年(27岁) | 作品《盛夏图》(工笔)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
1985年(28岁) | 作品《烈马与人》入选全国美术院校教师作品展。 多幅作品应邀参加广西青年画家邀请展。 |
1986年(29岁) | 11月6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画展由范曾先生题写。画展的13幅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民族文化馆,中国画研究院收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了报道与专题报道。 中国画研究院聘请为该院的第一位院外画师。 |
1987年(30岁) | 在广西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 《郑军里与意象艺术》在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播出。 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画艺术讨论会”、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的“中国人物画讨论会”。 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江苏画刊》刊登作品16幅。 周志龙撰文《军里的画》及三幅作品发表在光明日报。 毛维会报告文学《郑军里和他的华夏历史人物》及作品三幅发表在《金色年华》。 |
1988年(31岁) | 作品参加中国画研究院院展(广州)。 作品参加“日本现代艺术作品展”(日本东京)。 当选为广西政协委员。 当选为广西第五届青联常委、副主席。 作品《华夏历史人物百图》荣获广西文艺最高奖——铜鼓奖。 作品三幅发表在《民族画报》。 事迹入编《广西之最》。 |
1989年(32岁) | 作品《辛弃疾》获全国墨海荟萃一等奖。 作品《晚归》获“广西少数民族画展”金奖。 |
1990年(33岁) | 在美国旧金山《中国画廓》举办个人画展。 作品《群贤图》、《一代天骄》分别为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
1991年(34岁) | 在天津“杨柳青画社”举办个人画展。 参加在西安举行的“国际意象艺术研究会”。 广州天河体育场参加“中华百绝博览会”。 创作巨幅画作《大漠沙如雪》、《长青图》,并由天安门城楼收藏。 徐有芳撰文《画家郑军里印象》及作品《周勃像》发表在《中国文化报》。 36幅华夏风流人物作品分别由台湾汉岗美术公司印制挂历。 |
1992年(34岁) | 为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 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 作品《大漠行》获加拿大国际枫叶奖银奖。 作品《家乡晨曲》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山水风景画展”并发表在《美术》杂志。 作品二幅发表在台湾随缘出版社《中国大陆中青年画家百人传》。 |
1993年(35岁) | 《美术》杂志创刊四十周年、发表作品十余幅并专题介绍,由夏硕琦副主编撰文。 作品《红浪》参加中国美协《全国首届山水画展》。 作品《香风满路吹花》发表在《美术》杂志。 作品《吴敬梓静坐》发表在《人民日报》。 作品《大漠孤烟直》入选《中国画年鉴》。 作品《留得残荷听雨声》获“全国宝丰杯中国画展览”二等奖并发表在《美术》杂志。 |
1994年(36岁) | 作品《桂西细雨》获“全国民族百花”铜奖。 作品《大漠孤烟直》发表在《天安门珍藏书画集》。 作品《风尘三侠》发表在《民族画报》。 |
1995年(38岁) | 作品《载月归》获“全国鸿运杯中国画展”金奖。 在河南洛阳举办个人画展。 作品《红浪》入选中国美协《全国山水画作品集》。 |
1996年(39岁) | 作品《老子出关》获全国中青年国画大展奖。 画室更名为集雅斋。 |
1997年(40岁) | 到河南洛阳举办“郑军里、魏恕作品展”。 精装画集《郑军里画集》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由黄胄先生题鉴。 被评为广西艺术学院教授。 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骏马白描画谱》。 |
1998年(41岁) | 中国国际出版社出版《郑军里专辑》名信片。 在河南周口举办个人画展。 参加中央统战部举办的“全国知名人士香港研讨班”,研讨班有刀美兰、雷蕾、海霞、杨念一、李承淑、宗庸卓玛等。 |
1999年(42岁) | 作品《温故而知新》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 作品《国粹》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画三百家”展。 多幅作品收入广西美术出版社《广西美术50年》。 |
2000年(43岁) | 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12开《郑军里彩墨集》,由张士增撰写前言。 线描作品8幅发表在《中国当代线描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 |
2001年(44岁) | 作品《唐女马球》发表在《美术》。 作品发表在《美术界》,夏硕琦撰写评论。 数十幅作品在《中国书画报》上连载(古代人物技法讲座)。 作品《日出而作》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情系西部·中国画邀请展》。 |
2002年(45岁) | 作品印制《中国邮政明信片·郑军里专辑》。 作品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中国画家提名展”,并选入文献集。 作品《归心似箭》参加《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作品展》。 |
2003年(46岁) | 当选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参加全国画院第二回展览。 |
2004年(47岁) | 作品《春风》入选全国十一届美展。 河南省文联、宣传部出版《郑军里画集》、《郑军里中原行》。 出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作品与事迹入选广西宣传部《广西文学艺术家十三年成果展示》。 作品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集》。 中国美协艺术家名片图册出版《美术家郑军里》画册。 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中国美协第二次代表大会画集》。 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人物画名家小品·郑军里》画集。 郑州升达艺术馆举办《郑军里水墨画展》。 入选《2004·广西年鉴》。 |
2005年(48岁) | 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南北人物—当代中国人物画学术交流展》。 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四季家园—当代中国画家学术邀请展》。 参加中国画研究院2005年度提名展。 |
2006年(49岁) | 在台湾参加“大陆书画名家联展”。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人物画十家《郑军里国画作品》。 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东方既白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参加《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 |
2007年(50岁) | 北京市邮政管理局监制发行明信片《郑军里专辑》。 参加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漓江画派晋京大展”。 |
2008年(51岁) | 乔迁新居,画室更名为倚林楼。 到非洲采风,历行十二天。作品《非洲印象》随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升空后随神舟十号于2013年返回地面。 《当代艺术名家作品邮票精品选—郑军里选集》由国家邮政局印制发行。 参加中国美术家代表大会。 当选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参加中国文联出版社《相伴长白行—2008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中国书画艺术出版社出版精装画册《当代经典画史·郑军里》。 |
2009年(52岁) | 前往埃及采风。 与广西美术家代表团出访台湾。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精装《中国当代中国画名家·郑军里》 获俄罗斯苏里科夫荣誉勋章。 作品内容收入《2009广西年鉴》。 |
2010年(53岁) |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国画名家经典·郑军里》。 破格晋升为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 |
2011年(54岁) | 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签约作品《国民教育家雷沛鸿》。 长城出版社出版《郑军里美术研究文集》。 外文出版社出版中文对照《中国当代人物画名家·郑军里》。 |
2012年(55岁) | 中央美术学院挂职,任院长助理。 邮票设计《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由中国邮政集团发行。 被评为国家二级教授。 |
2013年(56岁) | 当选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美院讲堂》人物篇(速写集)。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授予十年辉煌《特殊贡献奖》。 |
2014年(57岁) | 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郑军里绘画艺术研究》。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盛世典藏》郑军里专集。 中国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当代中国画名家档案一郑军里篇》。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大家气象一郑军里作品》。 晋升为广西艺术学院院长。 |
2015年(58岁)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静动等观》美术家论文集。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2016年(59岁) | 《美术》杂志四期发表论文及9幅作品。 《美术》杂志十期发表论文及8幅作品。 参加全国政协《广西是个好地方一当代中国画优秀作品展》。 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译著《大山之子一瑶族画家郑军里研究》。 《和谐》作品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南方少数民族人物画研究》集体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
2017年(60岁) | 在广西艺术学院漓江画派艺术中心举办《十年磨一剑》个人画展。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郑军里舞蹈造型人物水墨画》画集。 《美术》杂志十二期发表论文及10幅作品。 受聘为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
2018年(61岁) | 当选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会主席团成员。 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青蓝相接》郑军里师生教学创作作品集。 中国集邮总公司《诗书画印》生肖邮册。 《美术观察》介绍舞蹈人物及文章《十年磨一剑》。 创作近现代广西文明史巨幅作品《石涛》。 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八桂先进人物”。 受聘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
2019年(62岁) | 当选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会主席团成员。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高等美院校教学范本精选》。 天津杨柳青画社出饭《中国近代名家精品丛书》专集。 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专著《当代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家评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青蓝相接》郑军里师生作品集。 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专著《以懿文德》。 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泼墨人生一郑军里大写意画研究》。 出版《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郑军里作品精选》。 作品《笙声不息》入选十三届全国美展。 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授予“教育教学改革特等奖”。 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授予“广西八桂学者”岗位。 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壮美广西·漓江画派作品展》。 广西民盟美术院出版《生活创作与激情》作品集。 |
2020年(63岁) | 举行广西艺术学院摇滚跨年演唱会。 率团参加“庆祝澳门回归二十周年暨桂澳写生交流活动十周年” 活动。 当选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会主席团成员。 带队参加四川美院80周年校庆。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郑军里作品精选》。 |
2021年(64岁) | 当选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会主席团成员。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授予《纪念中国民盟成立八十周年杰出盟员》称号。 在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美术馆举办“郑军里、石向东生活创作与激情”双人展。 作品《唐人诗意》参加中国美术馆《同心协力写丹青画展》。 获教育部“教育世家”荣誉教师。 参加“中国三亚艺术年展” 。 作品《唤起工农千千万》参加《百年征程·壮美华章,广西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郑军里中国画作品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天美画谱》。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天美书谱》。 为福建《八马茶叶》“夫人礼”代言。 出版《中国绘画鉴赏·郑军里中国画作品集》。 |
2022年(65岁) | 当选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会主席团成员。 参加《相聚厦门·两岸中国画艺术论坛》。 参加专题片《家风》攝制。 荣宝斋出版社出版《郑军里写生创作精品集》。 为福建《八马茶叶》艺术代言。 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专著《八桂大山尽朝晖――广西少数民族人物创作与写生》。 出版中国书画教学参考用书《郑军里作品精选》。 |
行行重行行
徐恩存
“行行重行行”,取自东汉《古诗十九首》,意即在路上行走的远行人,不停歇的前行;“行行重行行”中的四个重叠的“行”字,其效用在于传达一种执著坚韧和持之以恒的理想追求。
我们把画家郑军里多年的艺术行旅,概括为“行行重行行”。因为,当我们步入郑军里的艺术世界,便惊异的发现,他的艺术理想与求索是伴着远行人的风尘渐行渐远的,并因而收获了丰硕果实;面对喧嚣繁华的艺术现实,郑军里默默地耕耘在属于自己的“臆想玄思”的异度空间之中。他用自己的作品营构了华夏大地上多民族的文化风情与心灵之美,作品中氤氲的热情与气息,不断牵动着画家与我们对西部大地“人与自然”风情的憧憬与向往,它联结着画家某种超越现象世界的精神寻求与艺术表达的自由向度。
在早期,郑军里以桂西南丹写生而令人惊叹其用功之深和目标之专,其时,画家笔下的西南山区白裤瑶族兄弟姐妹,被写意表现为豪爽、激情、粗犷的情绪化意象,此时,他创作了120幅少数民族历史人物的英雄仪态,礼赞他们的丰功伟绩;1996年,他又到贵州岜沙地区写生与采风,当地苗人的风情与生活习俗,给了他新的艺术灵感和创作冲动,而创新与立意是他此次写生的关注点,他将没骨画法与线面融合,形成了简洁与单纯的技法创造和极其个性化的形式风格,并完成了数百幅少数民族绘画题材的整体构思与主题性创作,这批作品充满激情与鲜活性,以其诗意的风格和笔墨特点,给人以深刻印象。30余年的学院生活历炼,军里在学院氛围陶冶下,坚持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结合,在岁月的熔铸中,他成熟为学者型画家,其作品日渐呈现为一种沉思与学术研究的特点,并以纯正的写意精神、笔墨技法、审美追求与现实生活气息整体观照的不同凡响,而令人瞩目。近期,他的200余幅舞蹈人物创作,都取材于学院的教学生活,这些作品漾溢着时代感、现实精神和鲜活的形神气韵。
显见,他深受黄胄先生的艺术影响。黄胄先生以表现现实生活的浪漫诗情与“以写生入画”见长。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军里曾有幸受教于近现代中国画巨匠黄胄大师,获益匪浅,在理念、认知与感受现实生活中培养了敏锐的观察能力与表现能力和笔墨齐下,元气淋漓的艺术张力,在黄胄先生指导下,他的艺术日益显示一种内心怀有明确美学追求的审美取向与艺术走势。
郑军里自此开始了对现实生活中形神与气韵之美的叩问、找寻与发现。他曾经说过:“黄胄大师让人最着迷之处是他作品中透出的现实生活之美和由衷地浪漫情怀,尤其是在率性而为的笔墨之间的韵致深深影响了我,这是我一生中永不枯竭的艺术动力与资源”。从黄胄先生的笔墨之美、诗意之美,到郑军里的意象之美、韵致之美,其中贯穿的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表现形态,是“行行重行行”中的诗性发现和形神韵致美感的传达。
显然,郑军里的水墨人物画秉承了黄胄先生动态的“意象之美”的经验和传统;作品表明,在他那里,“意象”既是指创作构思中的心象,又是指作品中物态化的符号形式,它含有“神与物游”形成的“意中之象”的“主体性意象”之意;又含有笔墨写意过程中的 “迹化性意象”之意;而“物象”与“意象”都是人们感官意识的记忆,但“物象”只是现实客体的客观显示和再现,它是一个常量,因而,其局限性在于意义即本身;“意象”是指艺术家内在情绪或思想与外部对象相互熔化、融和的复合物,是客观物象主观化表现的结果;在郑军里的人物画创作中,意象并非“意”和“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意和象的交融、契合中凝聚了画家对物象“性态”的“类属”的识别与选择能力,以及与“意”对应、融合的审美联想和艺术创意,唐诗人王昌龄《诗格》有言,“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镜,率然而生”;从黄胄先生作品到郑军里作品一脉相承的是——“略形貌而取神骨”,目的是消解“象”的清晰性、指向性和单纯性,造成模糊性、不确定性和多义性,以表现画家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或精神意绪。
在中国画的千百年历史中,虚化处理在画面上完成的是,使不存在的东西成为“存在”的显现,又因为“预见”的先验性,水墨画的目的就是用灵魂的心语,去表达先验的“预见”,譬如,“留白”。军里善用“留白”。在作品中,他以人物的身份、行为、性格与气质去暗示“留白”的属性与所指,故以运用“留白”的手法去对“思与所思”给予艺术的显现;军里把“留白”的所指在笔下以虚写方式,审视时空中“存在”的所有“不存在”,并在有限的画面中,让“无”成为“有”,又让“有”成为某种依据的合理存在,使其能够越界到笔墨的片面性之外,产生“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效果。
“留白”也好,“虚无”也好,在多样性的演绎中,作品的精神世界,是从某种可能性,再到一种具体的必然性的宿命:即,在现实生活常态中,预先要表现内在的心迹,只能借助于某种内在质素做为起点来完成,而不是靠外在感官的经验。他的民族题材之画,正是以诗性意识,借助诗意的帮助,让笔墨和意象,成为关于意象的空间意识,并笼罩上诗意的色泽。
质言之,处于“行行重行行”中的郑军里,正是用水墨画的内在意识表达了这一意识的本身,从而显现了他在心灵层面的关于自我言说的潜在能力。
这正是东方艺术诗意与自由表达的特点,它与心语独白的寄托方式相关联——既不能用理性的思辨来表达艺术自身,又不能仅用感性的外部景象来代替艺术自身。而中国画水墨表现的“自身”,是高于抒情思维的特征与形式的,因为在“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精神与美学风骨并存,也隐约让我们看到整体结构中自带的浪漫幻影。
“行行重行行”,军里以把自我的“身”与“心”主动地置身于甘南风情之中,在“寻言观象、寻象观意”、“言近旨丰”中,创作了民族系列画,且笔墨精致化、优雅化、简洁化,实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形神统一的规律性要求;作品《诗和远方》、《岁月》、《无垠》、《暮色归牧》、《故乡之云》、《家园》等,都是“寻言观象、寻象观意”的典型之作,笔墨精炼,意求简净,在“适其宜”中,切合内容需要;正如清人顾炎武所说,“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繁简之论兴,而文亡矣。”又说,“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即是说,表情达意当简则简,当繁则繁,繁简适宜,以达意为旨归;诚如,明人金圣叹所说的,“不会用笔者,一笔只做一笔用,会用笔者,一笔做百十来笔用”,军里的作品证明了这一点。
一个时期以来,画家们视古典美感之简净为保守和落伍,有人甚至论证了古典美感已失去了艺术生命力,但这是没有说服力的;以和谐、简净为宗旨的中国艺术美感,最为贴切的吻合了人类的生理状态,在视觉和心灵感受上,唤起人们精神愉悦、身心舒畅的感觉,所以说,只要人类文明仍在健康地发展着,立意的优雅、意象之优美,就不可能失去它的生命活力。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简净的优美仍是人们审美化生活的基本形态。显然,受现代西方哲学的误导,使理论家和艺术家对优美怀有极大的偏见,优美在审美王国里日益被边缘化,这正是当代中国画难以产生传世经典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简净的优美作为一个艺术目标,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而且,前辈艺术家们已将这种美感发展到极致,想要超过前辈的业绩谈何容易!正是出于这一点,那些孜孜以求优美境界的画家,尤为值得敬重;军里在这方面是突出的,他明确表示,他的艺术旨在挑战中国画领域审美缺失的倾向;可喜的是,军里以他的作品表明了优美的魅力仍然迷人,可以告慰其先师黄胄先生的是,黄先生独创的“以写生入画”的中国画不再孤独,军里接续了他的艺术精神和思想,同样把从鲜活生活中提炼美感当成自己的审美目标,并带入作品之中。
可以肯定的说,军里水墨人物画是优美的,如同音乐中的架子鼓与长笛,军里的作品是长笛,婉转悠长、空灵优雅,只有真正的写意作品才具有此种匡正极端的意义,既有湿笔淡墨的轻描淡写,又有点线运演的干湿浓淡和意到笔不到的效果,加上偶而为之的“浓墨”点染,确有“居高声自远”的高远境界。军里的作品,因而浮现的是灵性唯一可见的方式和心灵里显现的东西,并显现于先验的可能范围,上述作品的魅力就在这个范围的边缘;从严格意义上看去,这些作品具有可心观的结构形式,有别于单纯眼见客观实物的叙事性特征。
值得指出的是,“以写生入画”的绘画理念,强调的是从寻常生活中撷取美感形式,此即心语的笔墨转换,这是画家个人性与情绪化的、自生的、独有的表达方式,如果用当下思维、观念,来取代心语的不可替代性,就会产生“南辕北辙”的荒谬感。水墨艺术与心语有缘,它们都在含蓄、内敛、蕴藉与情绪性表达中显现了互补性和共同性。
军里的水墨人物画,是符合水墨艺术自身品质与格调的,因而,画面上漾溢着优雅与简净、纯正与温暖的气息,当然在其中必然徘徊着优美的身影。
郑军里的艺术视野是“居高声自远”的,无任何限制的,散点透视地观察方法往往不构成客观的叙述特点,而是通过“留白”与“虚拟”的展现,表达主观化的、诗意的想象和平面意象符号的自由姿态,整个作品世界构成了开放、宽容的文本。
艺术的发展象是一条绵延不断的长河,每一位艺术家就像是接力选手一样,将艺术传统的精华通过自己画笔向未来传递。军里是虔诚的接力选手,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努力恢复久违了的中国画的笔墨形式与结构,再通过自己的创作传递下去;在他的作品中,民族风情的呈现场面宏大,人性的张扬在画家笔下的渲泄中得到浪漫抒情诗意的表达,这是无需节制的群体性情感融汇,它们浪漫、随性而又无拘无束,体现的是真正的人性本色,更是天地之间生命活力与情调的呈现,也是对留存至今的淳朴的远古遗风的咏叹。
从一定意义上说,艺术也是一种回忆。可是商业化的脚步使很多艺术家常常变得健忘不愿面对现实,这是值得深思的;“瑶民侗寨”、“草原藏民”、“苍茫寥廓”,是人们共同拥有的感觉和记忆,代表了一种群体审美认知;甘南藏区及牧民的强悍、坚韧和勇敢,桂西少数民族的乐观豁达是画家郑军里绘画美学的人类学参照和对比,成为他书写辽阔、悠远、苍茫甘南草原境界的内在动力;显然,这里也是画家生命激情勃发和灵感孕育之地,画家的作品表达了一种非常难得的西部大地的韵致和西部民族的文化精神品质。
在一个趋利的年代,郑军里居然能如此专注于传递中国画的形神与气韵,以嬗变和几近完美的风格,创作复杂环境中良性的水墨态势,并向水墨艺术的深层与本质抵近,且矢志不渝,是令人心生钦佩的。
民族风情画是写意生命情调的一道优美风景,而郑军里本人也因此成为水墨画坛一道靓丽的风景!
(徐恩存: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军里作品集1
郑军里作品集1
郑军里作品集1
郑军里作品集1
郑军里作品集2
郑军里作品集2
郑军里作品集2
郑军里作品集2
新亚洲娱乐(英文名:ASIA ENTERTAINMENT GROUP LIMITED,全称:新亚洲娱乐联盟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从事戏剧制作人及杂项戏剧服务为主的企业,成立于1999年,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旗下分公司包括虎威艺能创作有限公司(TGS HK)、稻草人娱乐创作社(Scarecrow Entertainment)、虎威王朝音乐创作股份有限公司(TGS Music)、虎威活力娱乐传播有限公司(TGS Taiwan)、AK Entertainment(Korea)以及AEG Korea等。
印度孟买SENSEX30指数(又称孟买敏感指数)为印度最被广泛使用的指数,为投资印度的重要参考指标,是由孟买证券交易所发行。由于各类媒体提到的“印度股市”,实际上都是孟买股票交易所,因此,该交易所的SENSEX-30指数几乎成了印度股市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