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生红豆(学名:Ormosia saxatilis K. M. Lan)是豆科,红豆属常绿乔木,树干端直,高可达15米,树皮灰绿色。小枝密被黄褐色绒毛;冬芽裸露,奇数羽状复叶,叶柄、叶轴密被黄褐色绒毛;小叶薄革质,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上面微被毛或无毛,下面密被黄褐色绒毛,小叶柄短,果序顶生及腋生;荚果长方形或菱形,压扁,果瓣厚木质,种子近圆形,种皮鲜红色。分布于中国贵州。生长在海拔1140-1185米的石灰岩上中性或微酸性土的林中,常与云贵鹅耳枥、青冈栋、椤木石楠、麻栋、油茶、柃木等混生。岩生红豆树冠浓密,树干挺拔可供庭园绿化。 。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岩生红豆的:形态特征、近种区分、产地生境、主要价值等介绍

中文名

岩生红豆

拉丁学名

Ormosia saxatili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又称木兰纲。

亚纲

蔷薇亚纲(Rosidae)

豆目(Fabales)

亚目

蔷薇亚目

豆科(Leguminosae)有资料归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

亚科

蝶形花亚科

槐族

红豆属(Ormosia G.Jacks.)

红豆组

岩生红豆

分布区域

贵州

命名者及年代

K. M. Lan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树干端直,高达15米,胸径可达44厘米;树皮灰绿色,幼时平滑,老则有圆形凸起皮孔或纵裂。小枝密被黄褐色绒毛;冬芽裸露,密被黄褐色绒毛。

岩生红豆

奇数羽状复叶,长14-17(-23)厘米,叶柄、叶轴密被黄褐色绒毛;小叶8-11对,薄革质,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7-5 (-7)厘米,宽1.1-1.5厘米,先端渐尖,钝圆或微凹,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上面微被毛或无毛,下面密被黄褐色绒毛,中脉上面凹陷,下面凸起,侧脉5-6(-7)对;小叶柄短,长约2毫米。果序顶生及腋生;荚果长方形或菱形,压扁,长4-6厘米,宽1.6-2.3厘米,无毛,果瓣厚木质,成熟时黑色,有种子1-3粒;种子近圆形,长约10毫米,宽约8毫米,种皮鲜红色,种脐长约3毫米。

近种区分

该种与小叶红豆相似,但本种当年生和二年生枝均密被黄褐色绒毛,小叶8~11对,下面密被黄褐色绒毛,易于区别。

岩生红豆

岩生红豆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贵州。生长在海拔1140-1185米的石灰岩上中性或微酸性土的林中,常与云贵鹅耳枥、青冈栋、椤木石楠、麻栋、油茶、柃木等混生。

岩生红豆

主要价值

树冠浓密,树干挺拔可供庭园绿化。

岩生红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