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省境西南部,隔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幅员面积2838平方千米。2020 年11月1日零时,境内常住人口 240149 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雷波县的:名称、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交通、文化、风景名胜、重要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雷波县

英文名

Leibo County

面积

2838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山地立体气候

地理位置

四川省西南部

地理坐标

北纬27°49′—28°36′,东经103°10′—103°52′之间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四川省

所属自治区

凉山彝族自治州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11个镇,10个乡

行政区划代码

513437

人口

240149 人(2020 年11月1日零时常驻人口)

方言

雷波彝语

GDP

765546万元(2021年)

著名景点

马湖、金沙江大峡谷

邮政编码

616550

政府驻地

锦城镇老街82号

电话区号

0834

简介

雷波县地处川西南山地,境内山峦重叠,沟谷深邃;属亚热带山地立体气候,四季分明,垂直变化明显。雷波古为西南夷地;商、周及秦国时就有少数民族散居;公元前135年,置螳螂县;三国蜀置马湖县;唐咸通后为南诏建昌府辖地;清雍正八年改置雷波卫;乾隆二十六年升为雷波厅;1914年置雷波县。县内辖11个镇,10个乡,雷波县人民政府驻锦城镇老街82号。

雷波县以脐橙、核桃、花椒、蔬菜、生态养殖为五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茶叶、中药材、山桐子三大特色产业,推进形成具有雷波特色、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21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765546万元,同比增长8.6%,高于全州增速1.4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州第7位,增速位居全州第6位;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0.71︰43.30︰35.99。

雷波县处于彝汉文化的交汇地带,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彝族民歌尤具特色,收录在《雷波彝族民歌集成》共有25册、1000余首。2006年,雷波被中国民间艺术协会授予“中国彝族民歌之乡”称号。著名景点有马湖和金沙江大峡谷等。

名称

因县北有雷番山为名。一说因县西有池名雷波荡,水澈常青,因夏口雷震波光相激,呼为磨箕,汉译雷波,以之名县。另说彝族称“莫波”,译为雷波。相传城内有一水池,夏天打雷,电光与波光相激,故名莫波。

历史沿革

先秦至清代

雷波古为西南夷地,商、周及秦国时就有少数民族散居。

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武帝刘彻遣唐蒙发巴蜀兵通西南夷,置犍为、胖舸、越岭、益州4郡,于雷波境内黄螂(黄琅镇境内)置堂琅县,后废。东汉初,潜街县省入卑水县,雷波为朱提县地。

三国蜀汉时期设置马湖县,隶属越巂郡。

唐宋称为马湖蛮部。元世袓至元十三年(1276年)马湖彝归顺朝廷,设马湖路总管府。元至元二年到至正二十三年(1336-1363年),隶属马湖路总管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马湖路总管安济遣其子安仁归附朝廷,遂改马湖路为马湖府,授安济世袭知府职,隶四川布政司,属川南道。二十六年(1393年)以民少省为雷坡乡。

弘治八年(1495年)马湖土知府安鰲“有罪伏诛”,改土官知府为流官知府,于县境懒坎坪(今黄琅乡地)设宁戎巡检司,安鰲之子安宇改授马湖土巡检,后废除。万历年十五年(1587年),播州总兵李应祥统兵讨平邛部彝撒假、雷波彝首杨九乍和黄螂彝首安兴的“三雄”之乱,十七年(1589年)改置黄螂巡检司。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设雷波千万贯长官司。雍正七年(1729年)改设雷波督捕府,管辖黄螂属地。八年(1730年)置雷波卫守备署和黄螂千总所,设卫守备和千总各一员以司刑名,隶属叙州府。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卫为厅,设雷波厅通判署。嘉庆元年至光绪时期(1796-1908年)因彝族人多汉族人少,置雷波抚彝府,设“叙州府分驻雷波抚彝通判”。因雷波负有咨询邻县职责,特授“四川雷波理民抚夷府”,管辖“雷黄18地”。“上10地”由厅署直管,“下8地”归黄螂巡检署管理。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设雷波厅行政公署,黄螂为分厅,隶属大汉四川军政府。

民国三年(1914年)改厅为县,分厅为分县,设知事。初为“雷波县行政公署”,后改为“雷波县知事公署”,隶属四川省巡按使公署。民国四年(1915年)全县规划为4个自治区,分县知事为县佐。

民国五年冬至六年(1916年11月至1917年)受四川屯殖汉军和云南靖国军挺进军节制。

民国七年(1916年)属宜庆雷马屏警备司令部管辖。此后,四川军阀混战,雷波为驻军节制。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国民革命军第24军司令部根据中央政府颁布的县组织法,改县知事公署为县政府,设县长。二十四年(1935年)隶属四川省第5行政督查区(乐山)专员公署 。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7月15日雷波解放。 8月25日,雷波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乐山专员公署。

1951年7月1日,将雷波县人民政府改置为雷波县民族民主联合政府。

1956年1月起隶属凉山彝族自治州,同年10月改雷波县民族民主联合政府为雷波县人民委员会。

1960年4月5日,撤瓦岗县并入雷波县。

地理

位置境域

雷波县地处四川省西南边缘的横断山脉东段小凉山,金沙江北岸,是凉山州的东大门。东南隔江与云南省永善县相望,北与宜宾、乐山地区相邻,西接美姑县,西南紧连昭觉县、金阳县。介于北纬27°49′—28°36′,东经103°10′—103°52′之间,总面积2838平方千米。

气候

雷波县属于亚热带山地立体气候,四季分明,垂直变化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1月最冷平均气温仅1.7度,以后逐月上升到7月最热为21.3度;降水量850.6毫米,最多达1235.4毫米(1959年),最少仅622.7毫米(1963年);日照1225小时,平均日照为28%,年太阳总辐射能量每平方厘米为91-75千卡,光含有有效辐射能量每平方厘米为46.79千卡;无霜期270天。

地质

雷波位于杨子地台西缘,处于川滇古隆起与我国新华夏系沉降带四川盆地的交接带之间。除石灰系、第三系外,上元古界的震旦系和古生界地层分布较广泛,以河相沉积为主,夹基性火山岩占全县总面积三分之二,厚度约6000米。中生界只露出三叠系及侏罗系地层,出露的岩层为碎屑岩类、碳酸盐岩类和玄武岩类。分布于东部和西部,发育较好,面积占三分之一,厚度约4000米。第四系松散的冲积物与残破积物零星分布于平坝及河谷地带,最厚处100米左右。上古生界只露出二叠系地层。雷波主要是南北向构造带,溪沟纵贯全境,由近南北向的压性或压扭性断裂及与之平行的褶皱组成。其次是北东向和东西向构造。

地形地貌

雷波为典型的山地县,山地面积达2443.28平方千米,占全县幅员83.8%。其中海拔1000米至3500米的中山占75.3%,3500米以上的高山占0.7%,河谷低台占10.6%,高台地占2.3%,湖积平原占0.3%。全县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向东缓慢倾斜。西南边海拔4076.5米的狮子山主峰为最高点,最低点是东北角金沙江畔的大岩洞谷地,水面海拔325米,相对高差悬殊达3751.5米。西部和东部受南北向构造带控制,山脉南北走向,龙头山海拔3724米,西南部白草坡山峰高3925米。分水岭钻天坡横贯中部,将其分为东北、西南两部分,西南坡为陡坡山地,东北坡是缓坡山地。整个中部受北东向构造带影响,山体呈东北向延伸,海拔2984.4米的锦屏山迭翠。全县25度以上坡地占总面积46.5%。山地面积超过84%,最低海拔380米,最高海拔4076米,相对高差近3700米。

土壤

雷波县土壤为9个土类,20个亚类,51个土种。总的是土质粘重,持水力强,干时如刀,湿时如膏,耕性不良。土壤质地粗糙。沿江河岸一带多为冲积土,沙性大,土层薄,漏水漏肥,既不耐旱又易冲刷。土壤养分含量较为丰富析,有机质最高为38.15%,最低0.9%;有效氮最高为42.05%,最低为9.12%;有效磷最高为35.223%,最低为0.91%;有效钾最高64.75%,最低为5.89%。全县土壤按类型分为:水稻土0.7%;冲积土0.2%;紫色土8.1%;黄壤48.9%;红壤5.7%;黄棕壤15.0%,暗棕壤9.5%;亚高山草甸土6.6%;石灰岩土0.3%;水面和难用地5.0%。

水文水利

水文

雷波县属金沙江水系,金沙江从岩脚乡入县境由南向东经卡哈洛、瓦岗、永盛等7个乡于大岩洞流入屏山县境,全长135 千米,常年流量 4570立方米/秒,另有溜筒河、西苏角河、西宁河三条金沙江一级支流。

雷波县过境水主要为金沙江,年径流量1441亿立方米;其次有麻咪沟、杨诗坝河、邓溪沟和臭水河等共16.5亿立方米。有泉水、暗河、温热泉等504处,其中温泉水2处,总流量每秒0.72立方米。开发利用418处,流量每秒0.28立方米。马湖位于县东部黄琅区境内,座落在海拔1113米的群山中,面积7.32平方千米,常年蓄水4.81亿立方米。落水湖位于县城东北1千米处,面积750亩,蓄水406万立方米。溜筒河源于大凉山腹地之昭觉、美姑,流经本县瓦岗、莫红于上田坝沙坪子入金沙江,雷波境内长17.6千米,落差213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53.11立方米。西苏角河源于黄茅埂南麓,经山棱岗、马颈子于抓抓岩注入金沙江,全长48千米,主河段长17千米,落差3368米。流域面积71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每秒流量26.73立方米。西宁河源于大风顶东麓,纵贯西宁全区,至屏山县新市镇注入金沙江。雷波境流长45.2千米,落差1820米,流域面积613.7平方千米,多年年均流量每秒2694立方米。

水利

雷波县有2座大中型水库,分别是马湖、溪洛渡水库;2015年,雷波县投入资金3760万元,实施农田水利项目7个。完成渠道维修44条,清淤110千米,修复水毁工程68处,恢复堤防0.26千米;启动实施了马湖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新增和恢复蓄、引能力147万立方米。

  • 溪洛渡水库

溪洛渡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交界的金沙江峡谷河段,坝顶高程610米,总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年均发电571.2亿千瓦时;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拦沙、防洪和改善下游航运条件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巨型水电站,其高度排名居世界第三,具有坝高、库大、坝身泄洪量大的特点。溪洛渡水电站与乌东德、白鹤滩、向家坝、三峡、葛洲坝等梯级电站构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2016年,溪洛渡水电站工程获得有国际工程咨询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菲迪克工程项目杰出奖”。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21年,雷波县水资源总量为16.88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为16.8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5.08亿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 232.2立方米。

土地资源

雷波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耕地面积为20351.39公顷,园地5468.39公顷,林地217263.45公顷,草地21685.51公顷,湿地469.1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434.9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120.7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609.60公顷。

矿产资源

雷波县已探明矿种13种,其中:磷矿初步探明储量22亿吨、远景储量44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八分之一,是全国八大优质磷矿区之一。此外,铅锌矿约为36万吨、铁矿157万吨、铝土矿316万吨、煤矿5000万吨以上。

水能和风能资源

雷波县已建成装机1386万千瓦的溪洛渡水电站、775万千瓦的向家坝水电站,地方中小水电装机容量50余万千瓦,发电32座,总装机22.08万千瓦;4座在建,装机5.15万千瓦。风电场共计6个,总装机34.39万千瓦,其中拉咪南风电场装机4.79万千瓦已投运,拉咪北风电场装机7.2万已开工建设,阿合哈洛风电场装机9.9万千瓦预计2022年3月开工建设,待开发建设的风电场分别为咪咕风电场4.4万千瓦、龙门风电场6万千瓦、永盛风电电场2.1万千瓦。

林地资源

雷波县天然林148万亩、竹林126万亩、林地217263.45公顷,其中,乔木林地167457.31公顷,占全县林地的77.08%;竹林地1356.90公顷,占全县林地的0.62%;灌木林地42297.38公顷,占全县林地的19.47%;其他林地6151.86公顷,占全县林地的2.83%。林地主要分布在罗山溪乡、桂花乡、西宁镇三个乡镇,占全县林地的21.01%。森林覆盖率51.27%。

草地资源

雷波县基本草原140.5万亩,草地21685.51公顷,其中,天然牧草地19724.16公顷,占全县草地的90.95%;人工牧草地5.90公顷,占全县草地的0.03%;其他草地1955.45公顷,占全县草地的9.02%。草地主要分布在拉咪乡、谷堆乡、长河乡三个乡镇,占全县草地的57.40%。

药材资源

雷波县药用植物丰富,具有药用价值植物858种154科,其中地衣植物1科1种、苔藓植物1科1种、蕨类植物11科18种、裸子植物4科4种、被子植物137科834种。川产道地药材21种,占42.86%,主要有川贝母、川射干、川木通等。国家级保护药用植物14种,其中桫椤、莼菜和珙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连香树、杜仲等 8 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天麻、假人参、筇竹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雷波特色药用植物及珍稀中草药11种,其中药用真菌1种,药用植物10种,分别是凉山虫草、莼菜、天 麻、桫椤、连香树、筇竹、川贝母、凹叶木兰、峨眉黄连、细茎石 斛和白及。

生物多样性

动物

雷波县脊椎动物30目84科221属38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四川山鹧鸪、云豹、牛羚、绿尾虹雉、黑颈鹤、林麝7种;二级保护动物43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有20种珍兽,列为国家一、二类保护。素有“亚热带动植物基因库”之称。

植物

雷波县植物种类繁多,仅乔木树种即达70科321种。主要树种有壳头科36种、樟科36种、蔷薇科25种,槭树科27种。林下还伴生有竹类19种,杜鹃花科4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桫椤、珙桐、香果树、杜仲、银杏、水青树等10余种;国家三级保护的有梓叶槭、领春木、厚朴、红豆树、桢楠、大王杜鹃等10余种。

自然保护区

雷波县拥有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麻咪泽)。

麻咪泽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城西北94千米,面积3.88万公顷,素有“亚热带动植物基因库”和“天然氧吧”的美誉。2014年3月9日,在保护区首次拍摄到野生大熊猫采食竹子生活影像,使雷波是世界大熊猫最南端的栖息地更加“名副其实”。云海、日出、晚霞、瀑布、雪景、原始森林,杜鹃花红、白、黄、紫诸色俱全,漫山遍野,形成了花的海洋;林中奇花异草、沟壑纵横、峰峦叠嶂、山谷幽深、地势陡峭、云海茫茫、急流飞瀑,组成了一个壮观绮丽、神秘奇特的高山生态自然景区。

自然灾害

雷波县自然灾害有地震,旱灾,风雹,低温,阴雨,泥石流,滑坡等;其中,旱灾和风雹为主要自然灾害;旱灾:冬旱、春旱、夏旱和伏旱为雷波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灾害。1980年7月1日至29日高温少雨,全县15万多亩粮食无收,损失粮食1582万斤。冰雹、暴雨和大风是雷波农业的严重灾;1964年4月18日至19日连续2天出现大风,2071亩小春减产,损坏房屋3344闻,其中倒塌120多间,伤10人。雷波处于中强地震活跃区,1974年5月11日凌晨03点25分,震中位于云南永善县的团结发生7.1级强烈地震,波及雷波永盛、黄琅、附城等区的13个公社、72个大队和287个生产队,死亡117人,伤204人。

行政区划

雷波县辖11个镇,10个乡,政府驻地锦城镇老街82号。

雷波县行政区划

名称

行政区划代码

邮政编码

政府驻地

辖区

雷波县

513437

616550

锦城镇老街82号

锦城镇、西宁镇、汶水镇、黄琅镇、金沙镇、永盛镇、渡口镇、马颈子镇、上田坝镇、瓦岗镇、宝山镇、箐口乡、柑子乡、桂花乡、山棱岗乡、谷堆乡、拉咪乡、千万贯乡、莫红乡、巴姑乡、卡哈洛乡

参考资源

政治

现任领导(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6月22日)

中国共产党雷波县委员会

书记

杜刚

雷波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杨顺忠

雷波县人民政府

县长

陈嘉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雷波县委员会

主席

王向阳

参考资料:

人口

人口数量

2020 年11月1日零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雷波县常住人口 240149 人,年平均增长0.70%,男性人口为123319 人,占51.35%;女性人口为 116830 人,占 48.65%;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52833人,占22.0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87316 人,占78.00%。家庭户66068 户,集体户1346 户,家庭户人口为 234442 人,集体户人口为5707 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3.55 人。

民族

据2021年公安人口统计,全县年末户籍人口288837人,城镇人口2915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174848人,占总人口的60.5%;彝族人口为172461人,占总人口的59.7%,苗族人口1717人,占总人口的0.6%。

语言

雷波彝语分两大方言区:即以瓦岗区为代表的瓦岗方言区和山棱岗区为代表的山棱岗方言区。瓦岗方言多为圣乍方言,流行地区为卡哈洛、瓦岗、莫红、上田坝4个区16个乡。方言区内还有格合土语,主要使用者为咪姑和雷池两个乡。山棱岗方言是典型的凉山地区义诺土语。范围在山棱岗、马颈子、西宁、黄琅、永盛、锦城6个区33个乡(镇)。瓦岗方言与山棱岗方言的辅音相同,元音比山棱岗方言少5个舒唇元音,且“E”元音出现频率不高。声调山棱岗方言多一个次高调。只是调值不同。语法结构和词汇基本相同。

宗教信仰

雷波县有佛教、道教、天主教。

佛教:解放前雷波民间主要流传、信奉佛教和道教,并建有不少寺庙、主要寺庙有海龙寺、娘娘庙、山王庙、城隍庙、观音阁、普贤庵、关帝庙、老君庙等。

天主教: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叙府天主教区副主教徐安当及教徒孙永安来雷波传教,以生银600两购买县城南街韩占坤栈房设教堂。

经济

综述

雷波县以脐橙、核桃、花椒、蔬菜、生态养殖为主,茶叶、中药材、山桐子为补充的“5+3”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打造中国水电风能清洁能源基地、中国新兴磷化工基地、中国优质脐橙基地、四川特色农副特产生产加工基地、川滇原生态旅游目的地五大基地。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765546万元,同比增长8.6%,高于全州增速1.4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州第7位,增速位居全州第6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518万元,增长6.0%,总量位居全州第8位,增速位居全州第13位;第二产业增加值331514万元,增长9.8%,总量位居全州第6位,增速位居全州第6位;第三产业增加值275514万元,增长8.7%,总量位居全州第9位,增速位居全州第4位。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0.71︰43.30︰35.99。

第一产业

雷波县以脐橙、核桃、花椒、蔬菜、生态养殖为主,茶叶、中药材、山桐子为补充的“5+3”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打造以“雷波脐橙”为核心品牌具有地域代表性的优质特色农产品。2021年,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287404万元,增长1.3%;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30.25万亩;粮食总产9.48万吨;油料产量1545吨,增产0.9%;糖类产量1005吨,下降5.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9671吨 ,增产3.2%;瓜果产量104吨。全年猪出栏154085头,增长10.67%;猪肉产量实现10962吨,增长20.52%;牛出栏7573头,增长1.13%;牛肉产量1027吨,下降1.48%;羊出栏131538头,下降5.55%;羊肉产量实现2053吨,下降6.07%;家禽出栏434793只,增长1.87%;禽肉产量513吨。

第二产业

雷波县是全国优质磷矿八大主产区之一,已探明储量22.62亿吨,远景储量达44亿吨,以磷矿石为原材料发展雷波工业,推进磷化工向下游延伸,形成磷化工以“磷矿-磷酸-精细磷化工系列产品、高效磷复肥-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主线,以磷化工为主体的一体化完整产业链。推动磷化工产业的快速、有序、健康发展。2021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9%,排名第7。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完成34.1亿元,同比增长30.2%;利润总额5.72亿元,同比上升153%;应交增值税7777.9万元,同比上升50.2%;利税总额6.5亿元,同比上升133.9%。全县规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有:磷矿(折含五氧化二磷)94.78万吨,同比上升6%;磷酸一铵(实物量)51.8万吨,同比下降14.4%;商品混凝土9.35万立方米,同比下降29.8%。

第三产业

雷波县加强旅游文化资源和旅游线路整合,打造县城—金沙江大峡谷—溪洛渡—马湖—县城旅游小环线和县城—溪洛渡—金沙江大峡谷—阿合哈洛大草原—麻咪泽—西宁—马湖—县城旅游大环线,形成“一核一心一带三区两线”全域旅游发展布局,促进全域旅游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2021年,全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8312.6万元(含石油、报刊),增长11.0%;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2482.9万元,增长18.1%;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02979.9万元,同比下降3.2%;住宿业实现销售额3833.3万元,增长30.2%;餐饮业实现销售额43109.4万元,增长63.5%。

经济功能区

雷波县共有2个经济区,分别是工业集中区和磷化工产业园区。

雷波县工业集中区

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范围由四个片区六个组团组成,总规划面积6.814平方千米,A片区—绿色建材、生态纺织、石材加工综合区,含3个组团(干海组团、瓦屋组团、顺河村组团),规划面积2.684平方千米。B片区--生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片区,含1个组团(杉树堡组团),规划面积0.26平方千米。C片区--玄武岩纤维制品、玻璃纤维、高精度石膏板、轻质建筑墙板等新型建筑材料综合区,含1个组团(帕哈组团),规划面积1.49平方千米。D片区--玄武岩纤维等新材料产业发展区,含1个组团(马道子组团),规划总面积2.38平方千米。

磷化工产业园区

雷波磷化工产业园区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金沙江下游北岸,于2014年6月成立,集中区总体规划5.80平方千米,以“一区多点”的形式进行规划,形成“一大区、五片区、八组团”的总体布局。其中A片区位于县城东南方向,由顺河乡、回龙乡的顺河村、谷米乡的关村等三个地块(组团)所构成,定位为磷化工及电冶工业区、仓储物流中心及精细化工工业园区;B片区位于县城西南方向南田乡的叮叮马村,定位为高新技术及绿色食品产业园区;C片区位于西宁镇,由桂花坪和沙沱村两个地块(组团)组成,定位为黄磷、精细化工工业组团。

社会

教育

2021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0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9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50所(含村完小6所),小学教学点有31所,幼儿园28所,其中:教育部门办5所(含1所空壳),民办22所,全县一村一幼幼教点汇为一所。寄宿制学校50所(其中:中学11所,小学39所)。全县各学校共有教职工及校外教师共4098人,其中:学前教育教职工340人,校外教师882人,女321人,少数民族774人,专任教师223人;小学学校有教职工(小学、教学点)1599人(其中:女847人,少数民族741人,专任教师1561人);中学学校共有教职工(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1277人(其中:女646人,少数民族479人,专任教师1260人)。

  • 雷波县城关小学

雷波县城关小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古校,始建于1802年,清嘉庆七年,民国时期为县城唯一一所学校——锦屏书院。解放后,于1958年正式定名为雷波县城关小学。经过无数次变革,雷波县城关小学始终坚持“让学生自由发展,快乐成长”的育人理念,依托悠久的历史,融入深邃的教育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2020年,,雷波县城关小学锦屏校区在第九周周前会上举行了教师颁奖仪式。李龙校长为罗平副校长、彭加族主任、余远翠等53位获奖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

文化事业

2021年,年末雷波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200场次。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51981册。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21个, 文物保护协会1个。2022年,《醒绿》荣获音乐类一等奖,《雪梦》荣获舞蹈类二等奖,《荞麦红了》荣获音乐类三等奖,《和风》荣获音乐类三等奖;2023年,《雷波年鉴(2020)》获得年鉴类三等奖;《中共雷波县委执政实录(2020)》获得其他地方文献三等奖,《改天换地—雷波人民政权建立始末》获得其他地方文献优秀奖;《对雷波县基层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与思考》获得论文类三等奖。

科技

2020年,雷波县共实施科技扶贫项目9项,解决技术难题5项,争取项目6项、转化科技成果1项,开展技术培训20次,开展扶贫在线服务38次。引进16个导师团队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完成工矿企业技改投资1.8亿元,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施可丰、春风农业被科技部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县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

医疗

2021年,雷波县全县有卫生机构274个(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其中:等级医院3个,执业(助理)医师376人,注册护士871人,卫生机构床位1001张。   

  • 雷波县人民医院

创建于1955年,位于雷波县县城中心,是一所集医疗、保健、预防、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公立医院。编制床位300张,实际开放床位380张,在职职工400余人,高级职称36人,开展了100多项诊疗技术,医院年门诊病人14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2万余人次,年体检1.5万余人次。

体育

雷波县民族体育馆总建筑面积2006.72平方米,总投资510万元,雷波彝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主要有赛马、摔跤、射击、射箭、游泳、甩石头、撵山等。2022年,业余体校在2022年省自由搏击联赛暨州首届自由搏击锦标赛中喜获4金2银2铜。2023年,举行了“薪火”杯篮球友谊赛。

社会保障

2021年,雷波县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7532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8470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1.6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147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519人。养老金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月发放5518人,发放金额1166.6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月发放2325人,发放金额1348.15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发放2.04万人,发放金额270.5万元。累计发放资金713.4万元,月人均补助水平459.7元,累计保障439161人次,共发放保障金11200.8万元,月人均补助255.1元。全县城乡特困供养人员582人,其中分散供养463人,集中供养108人,共发放资金344.82万元。

环境保护

雷波县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100%;饮用水源地和重点河流水质保持Ⅲ类标准及以上;县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4%、46.8%,整改巡林问题717个,开展56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清理河道垃圾1500余吨。开展环境执法检查272次,整改环境问题122个,行政处罚环境违法行为2起,收缴违法矿产品1200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5.06万亩,完成矿山生态修复2.4万平方米,建成竹产业基地2.13万亩,人工种草1.3万亩,金沙江沿线绿化造林6000亩,天然草原改良4400亩,森林覆盖率51.32%。

交通

综述

雷波县距成都、重庆等地车程约5小时,乐山、宜宾等地3小时。随着凉山港雷波港区的通航、小型通用机场建设,5年左右将形成“铁、公、机、水”的立体交通网络,届时至成都、重庆车程缩短至3小时以内,至西昌、昭通等地2小时,将成为凉山东部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公路

雷波县省道有宜西公路(全长337千米);雷山公路(全长67千米);其中40千米为国家4级公路,余25.61千米为等外级。县道有雷永公路(全长45.5千米);沙箐公路6级公路(全长88千米);美抓公路4级公路(全长75千米);溜卡公路4级公路(全长22千米);雷溪公路国家4级公路(全长14千米);雷大公路(全长83千米)。2021年,雷波县公路通车里程2302千米,其中:国道171千米、省道181千米、县道303千米、乡道808千米、村组道837千米,安装波形护栏1000余千米,通畅率100%,列养率100%,基本形成了以国道G353线和省道S467、省道S466为主骨架,县、乡、村三级公路辐射的公路网络。公路密度为34.6千米百平方千米。

航运

雷波规划了8大港区、10大码头,新建的6个码头已完成水下基础建设,溪洛渡库区复建的3个码头已投入使用。金沙江流经县境135千米,雷波县现已规划凉山港雷波港区8个作业区10个码头,目前已陆续建成。

公共交通

2022年,雷波县西运集团公司自筹资金650余万元,建设招呼站62个,纯电动运营车辆6辆,配建充电桩3个,充电枪6把。开通3条公交线路。全县有65辆出租车。

文化

综述

雷波县地处彝汉文化的交汇地带,地方民族文化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其中以彝族民歌最具特色,是与火把文化、服饰文化、毕摩文化并称的彝族四大文化品牌之一。彝族民歌尤具特色,收录在《雷波彝族民歌集成》共有25册、1000余首。2006年,雷波被中国民间艺术协会授予“中国彝族民歌之乡”称号。

文物古迹

雷波县的南田、黄琅、溪洛米等乡镇分布有大小单元形彝族向天坟20余座。境内永盛工委渡口乡的糖房村、渡口村,回龙场乡的回龙场村、顺河村,顺河乡的梯田村,溪洛密的水落村一带尚存117座僰人悬棺。1956年彝族聚居区民主改革,县文化馆搜集了190余件,其中被凉山博物馆收藏10余件,有经书、战袍、战旗、战衣、皮盔钾、铁链等。雷波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孟获殿,海龙寺,原凉山工委办公楼旧址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1项。

雷波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级别

孟获殿

省级

海龙寺

省级

原凉山工委办公楼旧址

省级

孟获殿

雷波是蜀汉三国诸葛武侯南征的故道,位于马湖景区金龟岛上的海龙寺孟获殿,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彝族英雄孟获的寺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孟获殿,坐北朝南,寺殿内供奉着三尊彝族塑像,中为孟获、身披大红毡衣,腰佩宝剑,左边是其弟孟优大将军,右边是军师摩铁大将军。

非物质文化遗产

雷波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达13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达19项。

雷波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称

级别

雷山苗绣

国家级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国家级

雷波彝族民歌

国家级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国家级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国家级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国家级

苗族鼓藏节

国家级

苗族民歌·苗族飞歌

国家级

苗族织锦技艺

国家级

苗医药  ·骨伤蛇伤疗法 

国家级

苗年

国家级

铜鼓舞·雷山苗族铜鼓舞

国家级

苗族芦笙舞

国家级

贾理

国家级

嘎百福

国家级

苗族古瓢舞

国家级

彝绣

彝绣与中国“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相比,彝绣色彩浓烈,技法粗犷,反映彝族人的图腾崇拜和民俗风情,是彝族文化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传承的一种形式。彝绣的布料,一般用木棉质和麻质的平织布,以及其他混纺平织布。绣线采用棉线、膨体纱彩线、丝光绣线和金线等。手法有挑花、贴花、盘花、穿花、锁花、补花、垫花绣等,图案以太阳纹、花草纹、火镰纹、羊角纹、兽牙纹为主,色彩以绿、红、黄、黑、白为主。彝绣大多运用在彝族服饰的头帕、花帽、衣领、托肩、衣襟、袖口、腰带、披风、裙边上,也出现在挎包、三角包、针线包、香囊等生活用品上。2008年6月7日,彝族刺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雷波县

雷波彝族民歌

彝族民歌是绚烂的彝族民间艺术之花,是与火把文化、服饰文化、毕摩文化并称的彝族四大文化品牌之一。雷波民间传承至今的彝族民歌有5000多首,较完整收录的《雷波彝族民歌集成》共有25册、1000余首。雷波彝族民歌以其海量的曲目、古老的乐器和自成体系的传承方式,延续着彝族音乐的血脉。2006年,雷波被中国民间艺术协会授予“中国彝族民歌之乡”称号。2008年6月,彝族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雷波县

彝族 “阿依蒙格”儿童节

“阿依蒙格(彝族儿童节)”是先民们为了抵御疾病对儿童的侵害而发起的节庆活动,在彝语北部方言所覆盖的大部分彝族地区都有流传。彝族儿童节流传于今四川省大小凉山西昌市、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及云南省丽江地区的宁蒗彝族自治县、昭通地区的永善县、巧家县、乐山地区的峨边县、马边县、金口河区,雅安地区的石棉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县,攀枝花市的米易县、盐边县等彝语北部方言地区。每年“阿依蒙格”的日子,由村子里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年初时找毕摩先生测算后,选择二、三月(公历)间彝历属鼠的“实诺”日举行。日子选定后,村子里有儿童的人家,均要提前几天凑齐玉米(或其他粮食),集中到村里大家认可的某一人家酿好甜酒。每家凑钱买一头猪或羊(毛色为黑色最好)作为牺牲备用。彝族 “阿依蒙格”儿童节被列入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雷波县

民俗节庆

彝族服饰

雷波彝族服饰可分为三种类型:瓦岗、卡哈洛、上田坝的诺火地区,瓦岗的雷池、咪姑两乡的格火地区,马颈子、山棱岗的依诺地区。总体属大裤脚地区。俄威(沧花)、领阻乃格(领花)、格(领扣)多缀于妇女头帕或者配戴在衣领上。论质(耳坠)、论惹(耳环)和莫洛瓦古属妇女耳上的装饰配戴。莫洛几阻(玛瑙珠子)属男子左耳装饰配戴。洛古(戒子)、洛别(镯子)男女都可配戴。男子3-5 岁时,父母为其穿左耳。成人后,左耳要戴上莫洛几阻。男子戴盘结黑色或深蓝色俄体(帕子),有螺旋形锥状体钭伸前额上,俗称“英雄结”。曲涅支后裔的偏左,古侯支后裔的偏右。右肩左挎用细牛筋编织而成,面上镶以白色圆片的“都塔”(绶带),又称为“英雄带”。男女的上衣以紧身为美,袖、襟和下摆都有绣饰。男子的多为黑色缀上蓝色绣饰。

婚嫁

解放前,雷波彝族实行的是族内婚,禁止与外族通婚。婚姻制度有等级婚、姑舅优婚制、转房制。明媒正娶的,视女方具体条件,必须给一定的“财礼银子”(身价钱)。抢婚现象普遍。改革开放初期,提倡新事新办,解放思想的人们废除了礼金。而今旧婚姻制度基本消亡,与外民族通婚成了平常,抢婚早已演变成了娶亲仪式中的高潮景象,泼水、抹锅烟等行为纯粹是为喜庆助兴。

火把节

彝族视火把为神灵的化身、人财兴旺的源泉、纯洁幸福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隆重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更是彝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一般为三天。第一天宰牲、祭祖、点火把、吃团圆饭、去远山近野游玩。第二天,人们就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向聚会场所,彝家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撑着黄油伞,哼着动听的歌,小伙子装束一新,弹着月琴,跳着欢快的舞,汇集到一起,赛歌、赛马、摔跤、斗牛、斗羊、斗鸡、选美、跳锅庄。欢歌笑语与赛场上牛哞、马嘶汇在一起,小伙子向选出的美女暗送秋波,美丽的凉山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第三天晚上送火神,祝愿来年人丁兴旺、祥和丰收。在火把的照耀下,在堆堆篝火旁,人们尽情地唱歌、跳舞,村村寨寨欢歌笑语,一片欢腾。凉山火把节以“阿都”(小裤脚)地区保持最完整且具特色,其中布拖、普格两县被誉为“火把之乡”。素有“东方情人节”、“东方狂欢节”之称的彝族火把节,是充分展示优秀彝族文化的大舞台,也是我国首批确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十大民俗节庆之一。

雷波县

彝族年

一般在农历十月中旬至下旬,通常为三天,在每年农业十月。过年前,各家都要煮荞粑,推豆腐,门楣上插马桑枝,屋内铺白草,以示清洁吉利。第一天,天刚拂晓,家家户户都在院坝内点燃上堆烟火,以示过年了。此时各家户开始宰杀年猪,先老后幼地宰杀,并先烧或煮脾脏祭祖。各家团年后,青年人三五成群地串门拜年,串遍全村寨,村村寨寨都沉浸在年节的欢乐气氛之中。第二天早晨,全村寨的孩子们齐集庄稼地头聚餐,以示年节敬献禽兽,今后不危害本村庄稼,确保粮食丰收。第三天的晚上送年,由村寨里的毕摩或老人择算吉祥日,通知送年的时辰,全村老小一同送年,有的户主还喃喃地念着:“祖先慢慢走,把吉利留给后人。三天年节过去后,出嫁的姑娘们便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后家拜年,以示年节过完。

雷波县

饮食文化

雷波县居住于高山、二半山及河坝的汉族主食为玉米、大米和小麦、洋芋、红苕。豆类次之。彝族聚居于高山者以洋芋、养子为主,其次为玉米、豆类。二半山与河坝乡民以玉米为主,养子、洋芋、红苕、豆类次。汉族主食法与其它地区无异,彝族食法则别具一格。猪、牛、羊、鸡等肉食只有烧煮两法,不会蒸炒。虽说简单,但有其独特风味。养子有甜、苦两种。磨面作荞粑、养饭,荞杷有水煮、火烤、锅烙3种。多为节日吃。养饭配羊肉汤锅是招待客人的最美佳肴。玉米磨面作粑或饭均可,包谷粑是彝族生活中不可缺的主食,有火烧、水煮、饭坨粑3种。

羊肉汤锅

彝称土、约土,宰山羊或绵羊1只,洗净肉和肚腑后,砍成坨块炖煮,佐以食盐、泡海椒、生姜、大蒜、花椒和山木姜根皮末等佐料,待煮熟后,将洗净烧红的石头放在装羊油的木盆里,覆扣1木盆或碗,不让油烟溢出,少顷则倾于羊肉汤内,使油烟气体散发在锅里,羊肉和汤尤鲜。

烧猪坨坨肉

按彝俗过节、待客、办婚丧宴席等多吃猪、鸡、羊坨坨肉。牛肉坨坨肉的汤肉分开吃,肉不着盐和调料,淡而无味。烧猪坨坨肉特别讲究,为飨贵宾佳。肥嫩小猪,剖腹洗净后切成半斤左右的坨块,煮熟后拌食盐、辣椒、花椒、大蒜、山苍子根皮末(彝称母苦)等佐料,鲜美可口,香味独具。

地方特产

雷波脐橙

雷波脐橙以其“果特大、整齐,果形美观,皮薄、无核,肉质脆嫩化渣,汁液特多,糖分高,风味很浓”而闻名。1995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雷波县农业局选送的脐橙鲜果“纽荷尔”、“柰文林娜”双双被评为金奖,“锦橙”被评为银奖。雷波脐橙特指出产于雷波县内海拔1000米以下的金沙江河谷地,该区域气候干旱炎热,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8.4摄氏度左右。

黄琅贡茶

主产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的西宁、黄琅一带。清香可口,余味深长,减肥提神,老少兼宜,口感好,耐冲泡,滋味鲜爽,沁人心脾。其汤色绿中带黄,清澈明亮,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维生素、黄酮类化合物、皂苷、氨基酸、无机盐及硒、锌等稀有微量元素。早在明清时期,黄琅绿茶就以其“全芽秀丽、嫩绿隐毫、嫩香明亮、鲜爽浓醇”而成为宫廷贡品,有“贡茶”之美称。黄琅出产的毛尖茶1983年和1992年在四川省茶叶鉴定会上,被评为优质名茶。

雷波县

莼菜

莼菜又名水葵、锦带,系多年生水草,叶子椭圆形。莼菜生长在腐殖质丰厚、水质清纯的湖泊湿地中。莼菜最基本的做法是烧莼菜汤、炒莼菜肉片、凉拌莼菜等等。说起莼菜,历史上有个典故,据《晋书·张翰传》载,齐王冏辟张翰为大司马东曹椽,在洛阳。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翰系西晋文学家,江苏吴县人,他在北方做官,因秋风起而思念家乡的“莼羹鲈脍”,竟辞官归家,足见美食的巨大感召力,张翰思念的“莼羹”就是莼菜汤,而今莼菜并非大白菜,天下处处皆有,中国仅杭州西湖和雷波马湖出产莼菜,莼菜乃雷波美食一绝。

雷波县

芭蕉芋猪

雷波自古以来就有种植芭蕉芋饲喂土猪的传统习惯,芭蕉芋具有单产高、适宜区广、管理粗放、无任何病虫害等优点,没有受到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污染,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绿色、生态、有机的饲料作物。用采收后的芭蕉芋块茎经过机械清洗粉碎后,控制水分含量在65%左右时,加入少量玉米、大豆面,经过糖化(发酵)处理制成芭蕉芋糖化饲料,用此饲料按“芭蕉芋猪饲养州级地方农业标准”, 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或其它饲料,全程饲喂而成的猪肉,完全达到有机猪肉的标准,2011年8月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雷波县

风景名胜

综述

自然资源东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全国第三大高山深水湖泊马湖;南有和三峡媲美的百里画廊金沙江大峡谷;西有“南方呼伦贝尔”之称的27万亩连片大草原、与张家界媲美的“梦幻谷”;北有大熊猫在世界上最南端的栖息地麻咪泽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原始森林。雷波县有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1个。

雷波县A级景区

名称

级别

雷波县箐口苗寨

AAA

雷波马湖

AAAA

主要景区

雷波马湖

又名龙马湖,彝语称“哈琅署火”,传说湖中有龙。位于雷波县东北部,黄琅镇与马湖乡之间,是省级风景名胜区,距县城45千米,马湖东西宽1.5千米,最宽处2.5千米,南北长6.6千米,面积7.33平方千米,最深处134米,平均水深66米,蓄水4.81亿立方米,是中国第四大天然深水湖泊,国内最大的地震堰塞湖。湖东面有龙湖溶洞、金海山卧佛;湖北面有诸葛亮南征故道、金沙江大峡谷;湖南面有诸葛亮点将台、万亩茶园;湖西南有西部沟杜鹃花海、珙桐、万亩邛竹林等。

雷波县

龙湖溶洞

龙湖溶洞位于雷波县城东北部的马湖南岸山脚下,距环海公路200米。洞中冬暖夏凉,洞口隐没在郁葱的树林之中,溶洞深不可测,至今尚无人走到尽头。洞顶垂下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如雄狮猛虎,过海蛟龙,似白鹤腾飞,金猴献果。洞底由下而上矗立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笋,形成奇特别致的诸多造型,有的如翁似佛,有的像狗像马又像驴。石桌石椅、假山盆景、兵器龙舟,栩栩如生,与洞顶倒悬的钟乳石相映成趣,色彩斑斓,绚丽多姿、巧夺天工。

雷波县

溪洛渡水电站

位于金沙江下游,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境内,为金沙江下游河段梯级开发规划的第三个梯级,是金沙江上最大的水电站,中国排名第二、世界排名第三的巨型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拦沙、防洪和改善下游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电站,是金沙江上的第一大水库。坝高285.5米,坝长700米,正常蓄水位600米,总库容115.7亿立方米,调节库容64.6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它将波涛汹涌的江水拦腰斩断,形成“高峡出平湖”,绵延208千米的金沙江峡谷水上旅游走廊。

雷波县

重要人物

重要人物

人物名称

简介

杨代蒂

(1923~2013年)

四川雷波彝族人,新中国建立后,历任雷波县协商委员会副主任、副县长,省民委委员,全国民委委员,凉山州临时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副州长,省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省民委参事室副主任,政协四川省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副主席等职务。第一、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四、五届四川省政协常委

谢崇阶

(1904-1951年)

雷波汉族,号升安;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1932至1934年)先后任师军事教导队队长、少校参谋长、教育科科长、中校参谋和参谋处处长等;1950年9月谢崇阶被选为雷波县各族各界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代表,9月25日出席了首次代表会议,被推选为主席团成员

华品章

(1902—1937年)

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抗日英雄,1937年12月12日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牺牲,国民政府发布褒扬令,追赠陆军少将。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2军88师补充旅1团团长。2016年,四川省政府追认在南京保卫战中殉国的抗日将领华品章为革命烈士

重要荣誉

2006年11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彝族民歌之乡”称号。

2006年12月29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将四川省雷波县誉名为“中国优质脐橙第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