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县是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处于凉山州东南部。全县总面积1685平方千米,有彝、汉、藏等13个民族。截至2023年初,布拖县户籍人口21万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布拖县的:名称、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重要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布拖县

英文名

Butuo County

面积

1685平方千米(2022年)

气候类型

中亚热带温润气候

地理位置

凉山州东南部

地理坐标

东经102°43′到103°04′,北纬27°16′到27°56′之间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中国四川省

所属市

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12个乡镇、120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

行政区划代码

513429

人口

户籍人口21万人(2023年初)

方言

阿都方言

民族

有彝族,汉族,回族等18个民族

GDP

38.09亿元(2022年)

人均GDP

18138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16479元(2022年)

著名景点

乐安湿地、金沙江大峡谷等

邮政编码

615350

政府驻地

特木里镇

电话区号

0834

简介

布拖县地处横断山脉东麓,主要以中山山原地貌为主,有乌科梁子-吉留秀山脉和日补够物-阿布测鲁山脉两条山脉,均为南北走向。属中亚热带温润气候,滇北气候区。布拖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属越崔邵管辖。历经王朝更替,几经归属,直到1955年3月28日,县人民委员会成立,正式建立布拖县。截止2023年初,县辖12个乡镇、120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县人民政府驻特木里镇。

布拖是一个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区半农半牧县,统筹投入6.3亿元实施衔接项目74个,投入1.45亿元实施中央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项目66个,投入4600万元实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项目22个。截止2022年12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09亿元,同比增长5.6%;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454.51元,同比增长7.86%。2022年,第一产业总产值142295万元,第二产业总产值70920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201553万元。

2022年,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布拖的乡村特产得以走出来。截至2021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00余公里;G4216沿江高速、G7611西昭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县境内开发民族风情旅游和发展乡村旅游市场潜力大,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布拖彝族火把节,布拖素有“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阿都高腔之乡”“彝族口弦之乡”“彝族银饰之乡”“彝族朵乐荷之乡”的美称。

名称

现存文献对布拖记载很少,最早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布拖初始隶属越崔邵管辖,属益州。布拖县解放前曾先后隶属今昭觉、普格和西昌等县(市),解放后为新建县。1955年3月28日,正式建立布拖县,县治特木里乡。

历史沿革

汉至北周时期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立越崔郡,布拖初始隶属越崔邵管辖,属益州。王莽时期(9年~23年),越崔郡更名集嵩郡,布拖归属集嵩郡。

东汉时期又改回越嵩郡。

三国至两晋时期沿袭旧名,布拖仍属越崔郡管辖。

南齐时改越错郡为越崔僚郡,布拖归越儡僚郡管辖。

北周天和五年(570年),越韬郡更名为严州,布拖届严州管辖。

隋唐至五代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布拖仍属严州所辖。开皇六年(586年)改为西宁州,布拖归西宁州管辖。开皇十八年(598年)又更名为嵩州,布拖属嵩州管辖。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罢除嵩州,改名越裔郡,布拖属越崔郡越鬻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越谱郡为嵩州,属剑南道,布拖归届裔州所辖。天宝元年(742年)改崔州为越嵩郡。乾元元年(758年)恢复嵩州,布拖归属未变。唐咸通四年(863年)嵩州被南诏国统治,南诏在布拖地区设阿都部,治地今特木里乡,隶属建昌府。

五代前、后蜀时期(907年~936年),布拖仍为南诏国建昌府阿都部。后蜀后主盂昶明德三年(936年),南诏灭亡,建立大理国,布拖为大理国建昌府阿都部,治地仍是今特木里乡。

宋元时期

北宋初(960年)到南宋末(1275年),布拖仍是大理国建昌府阿都部,治地不变。

元代,原大理国属地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管辖。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立建昌路,布拖归建昌路里州,州治今特木里乡。

明清时期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前,布拖归云南下辖,属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里州,治地今特木里乡。其后改属四川管辖。撤里州,布拖归属碧舍县(今昭觉县)下辖。

清初,设立阿都正长官司,治地今普格县境内,布拖归阿都正长官司。雍正六年(1728年)设立阿都副长官司,由西昌县所辖,治地今特木里乡。宣统二年(1910年)八月,西昌县分置昭觉县,布拖归昭觉县下辖。

中华民国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八月,布拖地区曾设立普跎政治指导区,后来废除。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设立宁西特别政治指导区,布拖归宁西特别政治指导区下辖。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设立普格设治局,布拖归普格设治局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12月,建立西康省凉山彝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布拖办事处。

1955年3月28日,县人民委员会成立,正式建立布拖县,县治特木里乡。同年10月1日,随西康省并入四川省。

1960年1月7日,撤销布拖县建制,并入普格县,县治特木里乡。

1963年1月1日,恢复布拖县建制,县治特木里乡。

地理

位置境域

布拖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位于东经102°43′到103°04′,北纬27°16′到27°56′之间,距州府西昌110公里,北近昭觉,南通宁南,西接普格,东与金阳、云南巧家隔金沙江相望。全县总面积1685平方千米。

布拖县

气候

布拖县气候是中亚热带温润气候,属于滇北气候区,年降雨量1138毫米,年平均气温10.1度,夏日平均气温21至23度。日照充足,年平均二千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为45%。干湿季明显,小气候复杂多样,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气候特征。年平均无霜期为201天,高山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少于180天。境内地处高原,山高谷深,风多而力强,且无固定方向。低山河谷地区则与河谷、山势走向大致相同。高山平坝地区一般晴天为西南风,阴天为东北风。

地质

布拖县处于康滇南北向构造体系中段的凉山褶皱断裂带上,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断裂带组成。向斜褶皱舒缓,背斜褶皱紧密,且多为断层所破坏。为八度地震烈度区。布拖地处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的交接处,构造运动剧烈,河流切割、剥蚀严重,地层出露较多。除古生界泥盆系中、上统,石炭系及中生界的侏罗系上统,除白垩系缺失外,自震旦系至第四系的地层均有分布,以古生界地层分布最广。其中,二迭系玄武岩占古生界地层出露面积的50%以上。其次是中生界、新生界。其岩性包括:砂石、砾石、泥岩、粉砂岩等。

地形地貌

布拖县位于横断山脉东麓,境内地形以山区为主,占总面积的89%,低山河谷占11%。最高海拔3891米,最低海拔535米,县城海拔2385米。主要由布拖坝子、布洛坝子、拖觉坝子等“三大坝子”和特木里河、西溪河、交际河等“三条河流”构成。东南部由于河流深切,地形复杂,海拔由535米到3891.2米,形成了中山深切割地貌。西北部山体连绵不断,各山峰高度大多在3500米左右,形成了典型的中山山原地貌。山间有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境内主要有乌科梁子-吉留秀山脉和日补够物-阿布测鲁山脉两条主脉,呈南北走向。

土壤

布拖县共有 11 个土类,21 个亚类,29 个土属,48个种,81个变种。其中,水稻土有2个亚类,5个土属,9 个土种,15 个变种。主要分布在海拔2200米下的河谷地带;潮土1个亚类,3个土属,8个土种和13个变种。主要分布在山原盆地的一、二级阶地及洪积扇、洪积裙下部,由第四系全新近代河流沉积物、冲积物发育而成;紫色土分为两个亚类,即酸性紫色土和中性紫色土,3个土属,4个土种,6个变种。主要分布在海拔 2010米-2950米之间的布拖区、拖觉区、西溪河区和衣某区的部分乡内;红壤土类

有红壤、黄红壤两个亚类,两个土属,4个土种,7个变种。主要分布于金沙江、西溪河沿岸谷坡下部,海拔900-2100米地区等。

水文水利

水文

布拖县是金沙江水系,除金沙江、西溪河、泥姑河、交际河外,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2条,大多由西北向东南流向。水系成扇形状或羽形状。河流上、下游河谷呈U型或V型,且比降较大,中游一般比较平缓。境内有湖泊两个,一为火烈湖,位于火烈乡,水面最大时曾达三百多亩;一为补莫湖,属于西溪河盆地,位于补莫乡和乐安乡境内,海拔2700米左右,面积7000多亩,湖泊周围是沼泽地。

水利

截止2023年1月6日,布拖县水利工程集中供水量4550830亿立方米。水库已建成2座。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布拖县土地总面积为252.71万亩,人均土地21.2亩。其中,净耕地面积31.63万亩,人均耕地2.63亩。其中,耕地毛面积为46.33万亩,占全县幅员总面积的18.33%;园地面积为0.18万亩,全为果匿地,占全县总面积的0.07%;人工造林面积0.007万公顷,同比增降低84%,森林蓄积量0.02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0%,森林覆盖率32.2%。草地面积51.46万公顷,同比无增长;湿地面积0.0005万平方公里,同比无增长。

矿产资源

全县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发现泥炭、铁、硅石、萤石、磷、煤、铜、铅、锌、石膏、硫铁、玛瑙、冰州石、金、银等18种矿产,各类矿(床)点51处,其中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14处、矿点19处、矿化点17处。其优势矿产为铅、磷、萤石、锌、铜、铁、无烟煤等。

水资源

布拖县境内水资源丰富,地表水年平均径流量为9.0亿立方米,界河水年平均径流量为2.54亿立方米(金沙江除外,西溪河以50%计算)。全县年平均径流量为11.60亿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32亿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有水量的2.87倍,是全省人均有水量的2.49倍。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无论平坝、山地,地下水都很多。在布拖盆地、拖觉盆地、西溪河盆地,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在0.2-4.2米之间。境内泉水很多,几乎遍布全县,是县内各条河流的主要发源地及水流的补充源。境内地下河已发现4条,均分布在山地。

清洁能源

布拖县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76.78万千瓦,已开发量达41.25万千瓦,正在开发量5.8万千瓦。风能可开发量60万千瓦,现已建成风力发电场3座,总装机15万千瓦。太阳能可开发量110万千瓦,现已建成光伏电站2座,总装机7万千瓦。全县现有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为11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1座容量40兆伏安,110千伏线路1条长度79.5公里;35千伏变电站7座容量25.95兆伏安,35千伏线路9条长度130公里;10千伏线路长度654公里,配电台区625台,低压线路长度1463公里。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粮食植物主要有水稻、燕麦、豌豆、红甘薯、荞子等;经济植物主要有甘蔗、花生、芝麻、烟草、苏麻、大麻等;蔬菜类有菠菜、海椒、茄子青菜等;县内药用植物栽培的和野生的都较多,据中药材资源普查,已查明的有 200 多种,常见的有党参、半夏、玉竹参、龙胆草等;经济林木主要有花椒、女贞、漆树、栗树等;县内牧草资源丰富,常见的有102科,333属,603种,主要有穗序野古草、黄茅、白茅等。

布拖县

动物

境内野生动物资源种类较多,常见的有33科249种。养殖动物有猪、水牛、黄牛、耗牛、马、山羊、绵羊等;境内野生动物有60多种。国家保护的动物有牛羚、小熊猫、豹子等。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黑鹳,二、三级保护的两栖有大凉疣螈,鸟类有金鵰、 雀鹰、鹦鹉、赤腹锦鸡、白腹锦鸡等;动物有黄鹿、林麝豹、黑熊、红腹角雉、猕猴、大灵猫、水獭、穿山甲等。乐安湿地是全省第二大天然湿地,保护区内有黑鹳等野生动物,是我国西南重要的候鸟栖息地。

布拖县

自然灾害

布拖县受季风影响较大,气候多变,自然灾害频发,有暴雨、泥石流、冰雹、旱灾、寒潮、低温等。境内暴雨主要发生在6-9月。因为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都高,故降雹多在高山地区,河谷地区少,降雹强度大,受灾范围广。一年之中,除12 月至次年 2 月外,每月都有可能发生。干旱是境内海拔2000米以下的二半山区和低山河谷地区的主要灾害之一。早灾分春旱、夏旱、秋旱,危害严重的主要是春旱和伏旱。

行政区划

截止2023年1月6日,布拖县辖12个乡镇、120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县人民政府驻特木里镇。

布拖县行政区划

补尔乡、拉果乡、委只洛乡、基只乡

特木里镇、拖觉镇、龙潭镇、乐安镇、九都镇、地洛镇、牛角湾镇、俄里坪镇

参考资料: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9月20日

政治

布拖县现任领导

李剑

中国共产党布拖县委员会

书记

比布吴奖

布拖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邓兴伟

布拖县人民政府

县长

刘浪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布拖县委员会

主席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9月20日

人口

人口数量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布拖县常住人口为185553人,男性人口占比50.72%,女性人口占比49.28%,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40.78%,15-59岁占比51.05%,60岁以上占比8.17%,65岁以上占比6.16%。男女比例为102.92,城镇化率为20.63%。

民族

布拖县有彝族,汉族族,回族等18个民族构成,县内彝族人口最多,占比97.5%;其次是汉族。

方言

布拖县属于阿都彝族聚居县,所使用的语言为彝语中的地方阿都方言。

经济

综述

截至2023年1月6日,布拖县地区生产总值38.09亿元,同比增长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2亿元,同比增长4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23亿元,同比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6元,同比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76元,同比增长10.56%。

2022年,布拖县“248+”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壮大,统筹投入6.3亿元实施衔接项目74个,投入1.5亿元建设中国布拖黑绵羊科技示范园区,投入1.9亿元建设农副产品物流产业园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6.6亿元的化成箔生产线建设项目。培育规上工业2户、资质以上建筑业5户、规上服务业7户,规上服务业实现“零”突破。

第一产业

截至2023年1月6日,第一产业增加值12.94亿元,同比增长7.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1亿元,同比增长6.35%;粮食产量10.97万吨,同比增长2.98%;生猪出栏量16.74万头,同比增长9.41%。

2022年,布拖县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15万亩,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9.85万亩,粮食总产量10.69万吨。投入1.5亿元建设中国布拖黑绵羊科技示范园区,新改扩建标准化黑绵羊养殖场52个,新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3000亩,建成布拖县现代畜牧业项目,布拖黑绵羊、生猪、马铃薯、花椒产值分别达2.34亿元、4.5亿元、5.5亿元、1.8亿元,高原蓝莓、中药材、金丝皇菊、苦荞等产业发展日趋成熟,实现农业增加值14.23亿元。

第二产业

截至2023年1月6日,第二产业增加值6.7761亿元,同比增长9.5%;工业增加值1.8101亿元,同比降低0.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4户,同比无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277亿元,同比降低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1998亿元,同比增长9.22%;建筑业增加值1.26亿元,同比增长0%;建筑业企业数20户,同比无增长。

2022年,布拖县工业方面,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竣工投产±800千伏换流站二期建设项目,投入6亿元实施木尔乡石灰岩矿开发项目,加快推进化成箔生产线建设项目,加快“飞地园区”政策转换进度等。

第三产业

截至2023年1月6日,第三产业增加值18.3913亿元,同比增长3.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769亿元,同比增长1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0.9518亿元,同比增长6.2%;房地产业增加值2.7214亿元,同比增长3.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369元,同比增长6.7%。

2022年,投入1270万元建成乌科索玛花海景区项目(一期),投入4700万元建设乌科索玛花海景区旅游公路项目,投入1.76亿元建设马铃薯科研培训中心项目,银饰文化产业园、黑绵羊文化体验中心等项目前期加快推进。投入6000万元建设布拖县仓储物流园区项目(一期)。累计发放消费券571万元、带动消费2300万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82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16亿元,同比增长5%。持续扩大“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影响力,推进节庆文化和民族歌舞、服饰、工艺、餐饮等资源开发。

社会

教育

截至2023年1月6日,布拖县各级各类学校272所,同比增长0.37%。学前教育学校226所,同比无增长;义务教育学校44所,同比无增长;普通高中学校1所,同比无增长;特殊教育学校1所,同比无增长。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0.3544万人,同比增长8.15%;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6.4668万人,同比无增长。

布拖中学

布拖中学创办于1965年,是全县唯一一所高完中学校。2017年,当地启动了布拖中学(教育园区)建设工作,并于2020年8月,建成使用。学校实行“一校五区”办学,总占地350亩,现有教学班219个,其中初中班192个,高中班27个;在校学生13067人,其中初中学生11764人,高中1303人。

文化事业

2018年,布拖县共举办了两次送图书下乡活动,共发放了6000于册图书,奔赴10个边远乡镇开展大型的送图书下乡活动。举办4.23世界图书日活动,接待阅览者336人次,发放书刊读物160册,开展读书、猜谜、演讲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图书馆阅览室每天开放6小时以上,每周达到42小时以上,全年接待读者600余人(次),阅览图书和期刊800余册(次)。多媒体室免费对外开放5次;分利用馆内各类资源平台,通过在馆内设置《公共图书馆法》专题宣传展柜和进馆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专题宣传标语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新增少儿象棋、少儿书法、少儿五子棋、少儿跳棋、少儿葫芦丝·笛子等培训班。

截至2023年1月6日,布拖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综合文化站12个,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覆盖率95.7%,同比增长1.3%;电视覆盖率97.2%,同比增长1.7%。

科技

2022年,布拖县新增省级园区1个、州级园区2个、县级园区4个、家庭农场149个。白鹤滩至江苏、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和白鹤滩500千伏配套工程(二期)建成投运。投入11.85亿元建设华能拖觉风电项目、华能海博风电项目和拖觉20兆瓦乡村振兴光伏发电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6.6亿元的化成箔生产线建设项目。招引到位资金8.9亿元、落地项目2个。科技创新取得突破,马铃薯产业关键技术入选省级推介洽谈项目,马铃薯科技小院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佳“科技小院”。

医疗

截至2023年1月6日,医疗卫生机构数165个;机构床位数0.071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0.1257万人;执业(助理)医师0.0209万人;婴儿死亡率(1岁以内)0.61‰(2022年)。

布拖县人民医

布拖县人民医院创建于1953年,属政府举办非营利性公立医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爱婴医院、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布拖县医联体医院、绵阳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教学实践基地,是全县城乡居民医保、工伤保险定点医院,是布拖县医、教、研中心。医院占地面积60.66亩,使用面积45000㎡,人员编制189人,编制床位360张,日常开放床位500张。医院现有在职职工416人,其中在编人员173人,其中:医生138人、医技42人、护理218人、非卫人员37人,正高级职称医师4人、副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31人,本科学历116人。

体育

2022年,布拖县投入4096万元建成投用彝族文化产业园,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健身设施日益完善。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建设持续推进。“布拖女足”3名队员获评国家足球一级运动员,成功举办移风易俗暨民族团结进步杯篮球运动会,积极组织参加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州少数民族艺术节、建州70周年庆祝活动等。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1月6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81万人,同比增长0%。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0.4491万人,同比增长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82万人,同比增长6.8%。养老机构2家,养老机构床位40张,儿童福利院1家。发放低保、特困人员、临时救助等困难群众救助保障资金2.18亿元。

人居环境

截至2023年1月6日,布拖县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100%,同比增长0%;细颗粒物(PM2.5)浓9.61微克/立平方米,同比增长1.1%;国家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占比100%,同比增长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0.0000003万吨,同比增长0%;颗粒物排放量0.0001378万吨,同比增长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7%,同比增长5%。建设移动电话基站284个,5G基站26个,光缆线路长1100万公里。2022年,布拖县投入6409万元实施“千村示范”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320户。投入8107万元新改建农村公路65公里,投入882万元升级改造农村电网30.15公里,建成水源工程项目15个。

交通

综述

截至2021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00多千米;G4216沿江高速、G7611西昭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截至2023年1月6日,布拖县公路里程0.1947万公里,同比增长4.1%;县域内无铁路、无高铁、无航运、无航空;桥梁43个,同比无增长;客运站1个,同比无增长。

公路

国道里程110.17公里,同比无增长;省道里程102.7公里,同比无增长。县道里程35.7公里。同比无增长,乡道里程196.3公里,同比无增长。西昭、宜攀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布拖段加快推进,昭普高速公路、金沙江白石滩翻坝转运体系工程项目进入省、州“盘子”,国道356县城至金阳界段公路改建工程即将完工,内联外畅大交通格局加快形成。

公共交通

2013年5月22日,四川省西昌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布拖汽车站成立。2021年,布拖县内的西昌汽车运输(集团)布拖分公司和布拖县鹏州客运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客运公司,共开通布拖到西溪河、牛角湾到布拖、布拖到乌科等38条农村客运线路。

人文

综述

布拖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A级景区1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19个。布拖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内涵深刻,是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也是火把节的发源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布拖彝族火把节,这里美丽的服饰、华丽的彝族银饰、多姿多彩的民间歌舞等民族风情,集中展现了彝族火把文化之精髓。

非物质文化遗产

布拖县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等级

申报地区或单位

项目名称

项目编码

项目类别

批次

省级

布拖县人民政府

彝族阿都高腔

II-6

民间音乐

第一批

省级

布拖县人民政府

朵乐荷

II-7

民间音乐

第一批

国家级

布拖县人民政府

口弦

II-28

民间音乐

第一批

国家级

布拖县人民政府

凉山彝族银饰手工技艺

Ⅷ-30

传统手工技艺

第一批

省级

布拖县文化馆

彝族苏尼舞

III-14

传统舞蹈

第二批

省级

布拖县文化馆

阿都歌谣

Ⅰ-7

民间文学

第三批

省级

布拖县文化馆

什喜尼支嘿

Ⅰ-8

民间文学

第三批

省级

布拖县文化馆

彝族嘎库甘尔习俗

X -12

民俗

第三批

省级

布拖县文化馆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竹制口弦制作技艺)

Ⅷ-28

传统手工技艺

第五批

彝族阿都高腔

布拖县素有“彝族阿都高腔”的美称,“阿都”是彝族对布拖所在地的习惯性称谓。“彝族阿都高腔”又称“丫”,是彝族毋系时期的产物,其内容反映厂彝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形态。“彝族阿都高腔”有着不同于其他彝区民歌的演唱方法和风格,其主要特点是用假声歌唱,音区很高,声音高亮尖厉,风格粗犷而刚直。

布拖县

朵乐荷

“朵乐荷”是凉山彝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中只限由女子集体表演的歌舞形式。彝语“朵”(朵乐)即火的意思,“荷”即歌颂、歌唱之意。表演形式是由彝族姑娘们手撑金黄色的油伞,身穿节日盛装,在火把场围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圈,少则十数人,多则数十上百人,手牵彩巾,唱着传统歌谣,一人领唱领舞,众人重复合应,边唱边走,舞队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德高望重的彝族老人就在其间挑选出火把节上的美女,这一表现总称为“朵乐荷”。

布拖县

饮食

小猪儿烧烤

将二十至三十斤之内的小猪儿放血、褪毛、烤皮、洗净后、切成小块,用清油将其与蘑芋片、豆腐干、土豆片、南瓜片、饵块及韭菜等蔬菜搅拌,分装在盆里。烧好火红的炭火,架上烧烤架,调配好由辣椒面、花椒面、食盐、味精、芝麻等拌和而成的佐料,按照个人的口味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放在烧烤架上翻烤,待烤熟后蘸佐料食之,吃起来倍感香味扑鼻,回味无穷。

布拖县

魏火锅

魏火锅底料味重,麻辣,回味悠长;卤汁色泽红亮,鲜醇味美;刀工精湛,变化灵活;祛湿散寒,增进食欲。“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这是清代进士严辰吟咏火锅的诗句,描绘出吃火锅的欢乐情景。大家围桌而坐,但见锅中卤汁翻滚、热气腾腾,原料在锅中忽上忽下如游龙戏水。杷、软、脆、嫩各种质感,片、块、花、条各种形状在举箸间交替、变幻。

砣砣肉与酸菜汤

在宰杀牛、羊时,将其剥皮,把肉砍成大则半斤以上,小则二两的砣砣放人锅中直接煮,煮后捞出拌上盐和其它佐料,就可以吃了。倘若杀猪,放血待猪完全死定后,用柴草烧去猪毛,洗净、刻腹、去肚杂,肉亦砍成半斤左右的砣砣煮熟后用以待客。杀鸡亦是用火或开水去毛后,不论鸡大小均砍成十二陀,煮熟食之。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杀牛、羊、猪、鸡款待客人,此汤即酸菜汤,其做法是将煮肉的汤加人猪血、酸菜、木姜煮片刻,即可食之,猪血鲜嫩,其昧鲜美可口。

特产

布拖乌洋芋

布拖乌洋芋彝族名字叫“牙优阿念念”,主要有“牙优念波”“阿念牙优”两种。生长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属绿色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布拖乌洋芋具有其它地方产的洋芋无法比拟的品质,它皮薄、质嫩、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口感好、耐贮存。薯型小巧玲珑,一般直径在7-8厘米左右,切开后离表皮4-5毫米处有一圈紫色的圆环,中心的薯肉为白色,如果没有紫色的圆环便是假的。

布拖县

凉山苦荞麦

苦荞麦属蓼科双子叶植物,俗称苦荞,学名鞑靼荞麦(F.tataricum)。苦荞麦喜凉爽,耐瘠薄,多生长在高寒山区,籽粒供食用。凉山苦荞的种植区域为全国海拔高度最高(海拔2200米至3000米)、自然环境最好(边远的高寒山区,无任何工业污染)品质最佳(富含芦丁、硒、膳食纤维),是目前最经济实惠的食疗保健佳品,是糖尿病痪者、高血压、高血脂病人的保健食品,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硒”还有防癌的作用。

布拖燕麦

燕麦又叫野麦、雀麦。其脂肪含量是大米的4倍,其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维生素E的含量也高于大米和白面。燕麦内含有一种燕麦精,具有谷类的特有香味。燕麦自古入药,性味甘、温、具有补益脾、胃、滑肠催产、止虚汗和止血等功效。燕麦面汤是产妇、婴幼儿、慢性疾病患者、病后体弱者的食疗补品。

布拖县

民俗文化

凉山布拖火把节

凉山布拖火把节,斗牛、斗羊、赛马、摔跤、爬杆比赛等民俗竞技比赛精彩不绝。赛马是速度的较量。一声令下,一匹匹骏马驰骋在火把广场赛道上。斗牛比赛中两头威猛高大的斗牛,依靠头上两只略微弯曲的粗壮的角相互顶住对方,一旦顶上,谁也不愿服输轻易松开,持续二十分钟左右。

布拖县

银器

布拖彝族好打扮,以戴金佩银为贵。青年女子佩领牌、领饰、领扣、耳环;中、老年妇女佩带手镯、戒指、头饰;男子着缩满银扣的紧身黑衣缎。银器的种类和使用仅次于漆器。而其中大量的头饰、领饰、胸饰、背饰、手饰的种类和使用,至今则胜于漆器。银饰则形状各异。有缴泡的头饰;有不同纹祥镶嵌而成的饰花领牌、领饰、领扣;有打造精巧、雕刻有动物、植物纹样的别致的戒指、手镯、耳环、衣扣等。银饰的基本纹样与漆器大致相同,由蛇、蛙、鸟、太阳、月亮、星星、植物等纹饰组成,图案夸张,做工精细,纹饰外凸,富立体感。

布拖县

服饰

布拖彝族的服饰艺术主要是耐用和美观。在衣领、襟、袖口、项背、下摆、腰带、裤脚、头巾、挎包上采用贴花、锁花、滚花、补花的手法做成。贴花女衫、短袖罩衣皆于胸襟、项背、袖口部分贴上剪成二方连续或对你二方连续的色布纹样,再沿边压丝瓣或布条缝牢,或上缀银片、银箔、泡花。锁花常用于男女衣服、袖口、裤脚及头帕前顺经线用针绣成若干等腰三角形锯齿纹牙花;或以斜针绣成复线连续人字纹。滚花常于女衫领口、襟上等饰位于稍宽的深浅两色布条牵滚成连续的回纹、波纹、菱纹及三叶纹。补花在男女用挎包、荷包,胸襟、项背等饰位上,下贴色布,再放置剪成纹样轮廓的布面压滚纹样。花的色彩按不同工艺用色,或单一色组成图案,或一种纹样一种色,多种纹祥多种色,色与形和谐统一。花的纹祥大多为羊角、火镰等。

布拖县

风景名胜

布拖县境内主要景点有乐安湿地、金沙江大峡谷、乌科高原风光、瓦都水库、吉留秀原始森林等,开发民族风情旅游和发展乡村旅游市场潜力大。A级景区1家,即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布拖县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2019年被评为州级现代农业园区、全省首批研学旅行基地;2020年成为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省首批科技示范农场;2021年6月,园区作为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推进会主要参观点位和接待基地。园区聚焦打造集育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马铃薯全产业链目标,着力打造集马铃薯组织培养、雾培基质原原种繁育、原种扩繁、生产种扩繁于一体的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3300亩的基地由“三基地、两地块”构成,其中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生产种扩繁基地、商品薯种植基地各占1000亩;100亩省农科院、四川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的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地块;200亩的桃树、李树、樱桃、金丝皇菊等新品种地块。

布拖县

乐安湿地

四川乐安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境内,地处大、小凉山分界地带,属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保护区由乐安湿地、牛角湾、包谷坪和拖觉水库四个片区组成,其中乐安湿地片区为保护区主片区。乐安湿地位于布拖县乐安乡境内,保护区面积21358.9公顷,位居全省第二,是四川省境内少有的成片湿地之一,也是目前已发现的四川省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种群越冬地。湿地四周山势平缓,湿地内水草丰茂,候鸟成群,随处可见黑鹳、苍鹭等珍稀鸟类成群结队的景象,是湿地风光旅游、观鸟的好地方。保护区内有大型真菌93种,高等植物895种,昆虫374种,脊椎动物有23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2种;国家I级保护动物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7种。

布拖县

重要人物

姓名

简介

黄正清(1903-1997)

黄正清1903年3月出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一个藏族家庭。1949年,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黄正清起义投向革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中央批准按省长级待遇,于1997年10月6日在兰州逝世,享年95岁

洛桑赤耐(1932-2014)

男,1932年4月出生,藏族,籍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1950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5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洛桑赤耐同志退休前系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等重要职位。于2014年3月22日18时40分在北京博爱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2岁

尼玛泽仁(1944-?)

男,1944年出生于四川省巴塘县,1962年毕业于四川美学院。为已故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亲赐的班禅画师,中国一级术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巴蜀书画研究学会副会长等。获四川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级专家

杨岭多吉(1931-?)

藏族,1931年4月生,四川巴塘人。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中专学历。1983年至1998年,先后担任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重要荣誉

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布拖县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21年5月7日,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