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公元320年—公元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谢安的:人物生平、个人作品、人物评价、轶事典故、成语典故、人物关系、墓葬与纪念、影视形象、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谢安

安石

所处时代

东晋

籍贯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出生时间

公元320年

去世时间

公元385年

谥号

文靖

封号

建昌县公

追封

太傅、庐陵郡公

主要官职

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尚书仆射、太保

父亲

谢裒

原配

刘氏

兄弟

谢弈、谢据、谢万、谢石

谢瑶、谢琰

谢玄、谢朗、谢道韫

简介

谢安少有重名,得到桓彝王导等人器重,年轻时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客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并无仕宦之意,直到四十多岁才入仕为官,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司马,后来担任吴兴郡太守,又升任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咸安二年(公元372年)七月,简文帝驾崩,孝武帝即位,谢安和王坦之共同阻止桓温篡位阴谋。宁康元年(公元373年)九月,谢安升任尚书仆射,兼管吏部,不久又总管中书省。太元元年(公元376年)谢安晋升为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次年谢安升任侍中,统率五个州的军队,假节。谢安派遣子弟在肥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苻坚,被授予卫将军、开封府仪同三司,封爵建昌县公。太元九年(公元384年)三月,谢安升任太保,上疏请求北征,同年九月,加授太保谢安都督扬州、江州、荆州等十五州诸军事,加黄钺。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谢安出京到广陵县(今江苏省扬州市)的步丘镇守。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八月,谢安病逝,终年六十六岁,追赠太傅,谥号文靖,追封庐陵郡公。

谢安风神秀彻,高卧东山,放情山水,本无处世之意,后出仕见用,遇事从容不迫,打仗指挥若定,前秦大臣权翼评价谢安为江左伟才,南齐文学家王佥称谢安为风流宰相。北宋文学家苏轼称赞谢公含雅量,北宋文学家苏辙、南宋文学家洪迈、金末太学生刘祁皆认为,晋室孤弱,仰赖谢安,方能君臣相安,退却前秦,挽救颓靡之势。

人物生平

少有重名

谢安四岁的时候,谯郡(今安徽亳州)桓彝见到他后,赞叹道,这个孩子风神秀丽清朗,以后的声望不会弱于王东海;少年时期的谢安头脑聪明,识见深远,风度爽朗,气宇顺畅,善写行书;弱冠年纪的谢安去拜访王濛,二人清谈良久,等到谢安离开后,王濛的儿子王修问道,刚才的客人与父亲相比怎样,王濛答道,刚才的客人勤勉不倦,将来恐怕是要咄咄逼人的。王导也很器重谢安,因此,谢安在年少时期便有很大的名声在外。

寓居悠游

谢安开始时被司徒府征辟,授予他著作佐郎的官职,但他以生病的理由都推辞了。谢安寓居会稽郡,与王羲之、高阳的许询和僧人支遁相交游,出则捕鱼打猎游山玩水,入则清谈吟诗作文,没有出来做官的想法。扬州刺史庾冰因为谢安素有重名,一定要把谢安招致麾下,多次下令让郡县逼迫谢安,不得已才去赴任,一个多月后,又辞官回去了。又征召他任尚书郎、琅琊王友,都没有出山,吏部尚书范汪举荐谢安为吏部郎,谢安亲自写信拒绝他,有关部门上奏称谢安被征召,多年都不去上任,应该终身禁锢不能让他再出来做官,于是谢安就在浙江东部隐居下来。

谢安被多次征召,都没有赴任,简文帝当时为宰相,说道,谢安能与人同乐,必然能与人同忧,征召他,他一定会来上任。当时谢安的弟弟谢万担任中郎将职位,负责守卫边境的重任,谢安虽在隐居,但是名声却超出谢万,自然就有三公宰辅的声望,在家经常以礼仪规范来教训子弟。谢安的妻子是刘惔的妹妹,看到家人都做官,只有谢安一人隐退,就对谢安说,大丈夫应该要向家人们那样做官。谢安捂着鼻子说道,自己恐怕也免不了要做官了。等到谢万被废黜,谢安才有出仕的念头,此时谢安已经四十多岁了。

起身为官

谢安被征西大将军桓温征召为司马,将要从新亭出发,朝廷官员都去送他,中丞高崧开玩笑道,谢安多次违背朝廷旨意,高卧东山,众人经常和谢安言谈,他都不肯出山为官,他将会如何面对苍生,如今出山做官了,苍生又会将他怎样。谢安听完后面露惭愧的神态。等到谢安到任后,桓温非常高兴,和他诉说平生之事,欢笑言谈一整天,等谢安离开后,桓温对左右人显摆,大家可曾看到我有如此才华的宾客。桓温后面来拜访谢安,正碰到谢安在理发,谢安本性又迟缓,花了很久的时间才理结束,吩咐人去拿巾帻,桓温看见后,便留下去拿巾帻的人说道,让谢安慢慢戴好帽子再进来和我会面,谢安被桓温敬重如此。桓温政党北正的时候,恰好碰到谢万病病逝,谢安便对桓温写信请求回家。回家后不久任吴兴太守,做官的时候在当地没有什么为官名气,离职后却被当地人思念。不久又担任侍中,晋升吏部尚书、中护军。

匡扶王室

简文帝生病病情严重,桓温上疏推荐谢安为顾命大臣,等到简文帝驾崩,桓温入京,驻扎在新亭,摆好军队阵仗,准备行篡位谋逆之举,传唤谢安和王坦之,想要将他们两个害死在座位上。王坦之感到非常害怕,询问谢安计策,谢安神色不变,对王坦之说,晋国存亡,由这一次出行决定。见到桓温后,王坦之汗水沾湿了衣服,笏板都拿反了。谢安从容不迫坐在席位上,坐好之后,就对桓温说道,诸侯有道,守护在国家的四方边境,明公不须在后壁藏人吧,桓温听后解释道,正因为如此,才不得不这样做呀,于是两人又谈笑半天。王坦之开始时和谢安齐名,现在才知道王坦之不如谢安。

当时孝武帝年纪已经不算小,但是不能亲理朝政,桓温威势震慑朝廷内外,人心不稳,议论纷纭,谢安和王坦之尽职尽责,尽心辅佐孝武帝,最终也能让大家和睦共处。后桓温病情严重,委婉暗示朝廷给他加九锡,让袁宏起草具体奏章,谢安看到奏章后,就把奏章改了,因此过了十多天也没有成功加九锡,等到桓温去世,加九锡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久后,谢安升任尚书仆射,总领吏部,加官后将军,等到中书令王坦之出任徐州刺史,皇帝下诏谢安总管中书事,谢安坚守中正,一心辅导,即便是会稽王司马道子也从谢安的辅佐新君中获得好处。当时强敌侵犯边境,边境的战事情报不断发到朝廷,梁州益州失守,樊城邓城陷落,面对如何十万火急的境况,谢安总是采取和靖态度,从长远的考虑加以解决,施行德政,文武百官都愿意效命,对人对事,不计较小问题,从大处着眼,恩威并行,人们都把他比成王导,并认为文雅方面还胜过王导。

当时宫殿毁坏,谢安打算进行修缮,尚书令王彪之等人认为外敌入侵,不宜修缮宫殿,谢安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一个人就独自决定修缮了。等到宫殿修好,布局全都模仿天象,与北极星相吻合,并且劳役们没有怨声载道。于是谢安又兼任扬州刺史,皇帝下诏允许谢安带领一百甲士进入宫殿。皇帝开始亲理朝政,谢安晋升为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谢安坚决推让骠骑将军的头衔。此期间气候反常,一整年都没下雨,谢安上奏认为应该兴灭继絶,访求晋国初年辅佐大臣的后代,给予封爵。不久,谢安升任司徒,后军文武全部配发给司徒府,谢安推让没有接受,又再次担任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假节。

率军伐秦

当时前秦苻坚国力强盛,边境多事,晋将相继败退。谢安派遣弟弟谢石和兄长的儿子谢玄等人寻找时机讨伐苻坚,他们所到之处都获得胜利。谢安被授予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的爵位。后面苻坚率领部队,号称百万,驻扎在淮肥(也作淮淝),京师震恐,皇帝加封谢安为征讨大都督,率军抵御苻坚。

谢玄入京询问谢安有何计策,谢安表情平静,没有害怕的样子,对谢玄说已另有安排,然后就不再说话,谢玄也不敢再说话,于是让张玄请命。谢安命令驾车外出,来到城外的别墅,亲戚朋友都到齐,谢安才和谢玄下棋赌别墅。平常时间谢安棋艺不如谢玄,此日谢玄因为担心战事,做了谢安的对手但是又胜不了谢安。谢安回头对他的外甥羊昙说道,这个别墅现在归你了。谢安就出去游玩了,到了晚上才回来,回来后指派将帅,各自领到合适的任务。

等到肥水之战结束后,有驿书到来,谢安正在和客人下棋,把驿书看完后,便放在床上,脸上没有一点喜色,仍旧下棋如故。客人问他情况如何,谢安才慢慢回答说,他们已经打败敌人。等到下棋结束后,进入屋内,过门槛的时候,心中十分高兴,没有发觉已折断屐齿。谢安就是如此善于掩饰真情安定人心,作为战事总指挥,谢安功劳甚大,晋升太保。

功高见忌

谢安打算收复失地统一天下,上疏请求北伐,于是晋升都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梁十五州军事,加黄钺,原有的官衔不变,给他府上设置从事中郎二人。谢安上疏推辞太保及爵位,但是没有得到准许。此时桓冲已经离世,荆州和江州缺乏主官,人们都认为谢玄有功劳有名望,应该让谢玄担任此二州主官。谢安认为谢安谢玄叔侄二人都是大勋贵,恐怕会被朝廷猜忌,又担心桓氏失去职权,桓石虔又有沔阳之战的功劳,考虑到他又骁勇凶猛,并占有险要地势,最后恐怕难以制服,于是让让桓石民担任荆州刺史,改桓伊为江州刺史,让桓石虔担任豫州刺史,让三桓掌管三州,彼此都没有怨言,各得其所。谢安谋略深远,不争私利,大抵就是如此。

谢安爱好音乐,自从弟弟谢万死后,十年来都不曾听音乐,等到官至台辅的时候,在一年的守丧期间,他也没有停止听音乐,王坦之写信告诫他,他没有听从,士大夫都如此效仿他,因此期丧期间听音乐,也就成了风俗。又在土山建造别墅,楼馆林竹很多,经常带着中表子侄在其间往来集会,美味佳肴也耗费百金之资,世人对此颇有非议,谢安却不以为意。谢安时常怀疑刘牢之,不能让其独揽一方大权,又知道王味之不合适专守一城,后来刘牢之因为叛乱被杀,王味之因为贪得无厌而失败,因此,有识之士都佩服谢安的知人之明。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谄媚权贵的奸佞小人又相互勾结专事陷害,谢安出京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的步丘,建造一个新的名叫新城的营垒来躲避陷害。皇帝到西池来饯别谢安,为谢安献觞赋诗。

逊位病逝

谢安虽然受到朝廷的倚重,但是他归隐的志向一直都没有改变,经常在言语和神色中表现出来。等到镇守新城时,带着全部家室出游,建造泛海的装备,打算在国家统一大业完成得差不多的时候,从水路还归故里。然而雅志尚未实现,谢安就生病了,上疏请求皇帝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撤回军队,并召回他的儿子征虏将军谢琰解甲息兵,命令龙骧将军朱序回来镇守洛阳,命令前锋都督谢玄早彭沛一带驻防,委任他总督的责任,威慑敌军,如果后秦后燕两国苟延残喘不灭亡,那就在来年涨水季节,东西两路一起进攻。

皇帝下令派遣侍中去慰劳谢安,于是谢安便回京城,当听到他的车子进入西州门时,就认为自己的志向是不可能实现了,发出深沉的感慨,于是上疏皇帝,请求解职退位,皇帝派遣侍中、尚书来传达旨意。不久谢安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六岁。皇帝连续三日亲临朝堂,赏赐东园秘器及朝服一具、衣服一套、钱百万、布千匹、蜡五百斤,赠太傅,谥号文靖。因为家中没有停柩的地方,诏令在官府中备办丧事,等到谢安下葬的时候,给予特殊的礼遇,按照大司马桓温以前的规格办理,又因为平定苻坚有巨大功勋,又封谢安为庐陵郡公。

个人作品

诗文

《全晋文》中收录谢安文章六篇:《上书论王恭》《简文帝谥议》《遗王坦之书》《与某书》《与支遁书》;

《晋诗》中收录谢安诗歌两首:《与王胡之诗》《兰亭诗二首》。

书法

宋《宣和书谱》收录谢安书法作品《近问帖》《善护帖》《中郎帖》;《淳化阁帖》刻有谢安书法作品《凄闷帖》《六月贴》。

人物评价

时人评价

东晋大臣桓彝评价:这个孩子神情清秀透彻,以后应当不亚于王东海(王承)

东晋大臣王蒙评价:这位客人勤奋上进,以后是要咄咄逼人的。

前秦大臣权翼评价:谢安和桓冲,江表伟才,可以说是晋朝有人才了。

东晋书法家王献之评价:太傅谢安年轻时期重振玄风,清谈之名远扬,弱冠时隐居,追求与箕子四皓相契合,等到响应机遇放弃褐衣出来做官,使各地都实现王治。皇帝登基,谢安尽心竭力辅佐,考察其一生出仕与退隐,事物纷扰,确实是晋朝的宰辅大臣,忠义之心比原先的大臣还要笃定。

南齐文学家王俭评价:“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

后世评价

唐朝大臣房玄龄评价:建元之后,当时的政事混乱,权臣重臣横行猖獗。其中在朝廷内外兼任宰相将军,心系社稷存亡,背负资金使天下安治,恐怕也就谢安了。

北宋学者司马光评价:晋朝衰微,中原地区不断遭受侵扰,刘石慕容等人,弥漫在河洛,盘踞在岱华,摧毁宫阙陵庙。晋元帝逃至江表,天下士民有想念晋朝的,都跟着逃往江表,在荆扬之间建国,子孙不断继承大统。晋明帝英明神武,不幸的是统治国家时间短,之后的皇帝孱弱孤微,内忧外患,将生命寄托在虎狼之口,几乎被吞食,然而最终也能保住宗庙一百多年,是因为王导、卞壸、温峤、陶侃、谢安、谢玄这些大臣。这些贤臣死了以后,让司马道子、司马元显辅佐,使得国家败亡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北宋学者苏辙评价:王导、谢安是江东的贤臣,王导对成帝无礼,却不知道畏惧,谢安在期丧期间听音乐,却不接受批评,不受礼法限制追求真理的风气就改变了。晋朝虽然微弱,谢安、桓冲作为将相,君臣相安,老百姓都不担心晋朝,如果想要用武力灭亡晋国,无论从天道还是从人情来讨论,即使没有慕容垂和姚苌的事端,苻坚失败,也是避免不了的。

南宋学者洪迈评价:前秦苻坚率领百万军队征伐晋国,晋国仰赖谢安抵抗前秦,但是孝武帝却听从王宝国的谗言,让谢安不能再朝廷上立足。自古昏庸的君主没有清醒的判断,如此轻易放弃忠臣,着实可叹。

元初学者刘祁评价:南渡以后,没有王导谢安等人致力于政事,那么晋国的颓靡是无法拯救的。

明朝官员归有光评价:谢安高卧东山,本来是没有做官的念头的,大家都总是埋怨他不出山做官,等到谢安被任用的时候,为人处事和静且考虑长远,苻坚率领百万之众在淮淝驻扎。京师都感到害怕,谢安全无惧色,指挥将领,克敌制胜,中原席卷,江左安定,谢安是名副其实的。

轶事典故

谢公雅量

谢安曾经前往临安山中,坐在石洞里,面对幽深的山谷,悠然长叹道,此种情致距离伯夷能有多远。又一次和孙绰等人乘舟泛海,风起浪涌,众人都害怕,只有谢安吟唱自如,船夫因为谢安而受到鼓舞,继续扬帆远去没有停止,海风转急,谢安才缓慢说道,这样还怎么回去呢,船夫听了他的话后马上回航。众人都佩服他的雅量。

捉扇倍价

谢安从小即负盛名,时人都爱慕他,同乡人有个做中宿县县官罢官归来的,回来后去拜访谢安,谢安询问他的资产,他说只有蒲扇五万把,于是谢安就拿了其中中等的一把蒲扇自己用,京城人士见了后竞相购买,扇子价格增长数倍。

清言致患

谢安和王羲之一起登冶城,谢安悠闲地遐想着,有远离世俗的高远志向。王羲之对谢安说,夏禹对王事尽心尽力,手脚都起了老茧,周文王天黑了才吃饭,时间都不够用。如今四方战乱多事,应该人人效仿他们,如果因为忙于空谈而荒废政务,因为浮华之文妨害国事机要,恐怕不是现在应该做的。谢安回答说,秦国任用商鞅,却只延续了两代,恐怕不是清言导致的祸患吧。

寒雪集会

谢安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儿女们讲论文义,不一会儿,下起了大雪。谢安很高兴地问道,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侄子谢朗说道跟撒一把盐在空中差不多,侄女谢道韫回答道不如说像是柳絮乘着春风飞扬飘洒。谢安高兴地大笑起来。

芝兰玉树

谢安问众子侄,子侄们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而自己却总想把他们培养成人才。众人没有能回答上来的,车骑将军谢玄说道,就好比芝兰玉树那样,总想让它们长在自己家的庭院中。

为命而忍

谢安与王坦之一起去拜访郗超,一直等到天色晚了都还没能见到郗超,王坦之受不了了打算离去,谢安对他说,为了众人身家性命,你就再忍耐一会儿吧。

夷粹不保

谢安在会稽乘船出行,船夫开船,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停下,有时等候,有时又任由船只纵横漂荡,撞到人或者碰到河岸,谢安都没有责骂他们,人们都说谢安一般不会表露情绪。后给兄长谢弈送葬回来,天晚雨急,船夫们都喝醉了,没法工作,谢安于是从车上抽出车柱来撞击船夫,声色都很严厉。这就像水性本来是柔性的,但是流经狭窄的隘口时,就会变得奔腾激荡,跟人情是一样的,因此知道人在危险紧张的情况下,不可能保持平时的柔和与纯粹了。

成语典故

东山再起

谢安早年在东山隐居,寄情山水,直到四十岁左右的时候,谢安之弟谢万遭到贬黜,谢安才有仕进之心,为保家族荣誉,毅然出山,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才华。“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一往情深

东晋时期,桓子野(桓伊)每次听到别人清唱歌曲,总是帮腔呼喊“奈何”,谢安听说此事后,说桓子野可以说是一往情深。

雅人深致

谢安在子侄们聚会的时候,问道《诗经》中哪句最好,谢玄说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安说“訏谟定命。远猷辰告”最好,他说此句特别有高雅之士的深远意趣。“雅人深致”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围棋赌墅

苻坚率领部队,号称百万,驻扎在淮肥(也作淮淝),京师震恐,皇帝加封谢安为征讨大都督,率军抵御苻坚。谢玄入京询问谢安有何计策,谢安表情平静,没有害怕的样子,对谢玄说已另有安排,然后就不再说话,谢玄也不敢再说话,于是让张玄请命。谢安命令驾车外出,来到城外的别墅,亲戚朋友都到齐,谢安才和谢玄下棋赌别墅。平常时间谢安棋艺不如谢玄,此日谢玄因为担心战事,做了谢安的对手但是又胜不了谢安。谢安回头对他的外甥羊昙说道,这个别墅现在归你了。谢安就出去游玩了,到了晚上才回来,回来后指派将帅,各自领到合适的任务。

老翁可念

谢奕做剡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犯法,谢奕就惩罚他喝烈酒,老人醉得厉害,他却还不停止惩罚。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哥哥膝上坐着,劝告哥哥说:“哥哥,老人家多可怜啊,你怎么可以太过分呢。”谢奕的脸上立刻缓和下来,说弟弟是想放他走吧,于是就把那个老人放走了。

屋下架屋

庾仲初(庾阐)写好了《杨都赋》,把他呈给庾亮,庾亮出于同宗之情,大力提升它的声价,说它可以和《二京赋》《三都赋》并列,于是人人争相传抄,京城的纸都因此而涨价了。谢安说,不能这样啊,这是屋下架屋,多余的重复,就难免变得贫乏狭隘了。后“屋下架屋”比喻重复他人的所作所为而无所创新。

安石碎金

桓温看到谢安为简文帝取谥号而写的奏章,看完后扔给在座的诸位宾客说:“这就是谢安的碎金子。”后以“安石碎金”比喻精美简短的诗文。

人物关系

关系

名字

人物简介

祖父

谢衡

西晋大臣、文学家,晋武帝时期,历任国子祭酒,散骑常侍

父亲

谢裒

官至吏部尚书、国子祭酒

兄弟

大哥谢弈

字无弈,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假节,赠镇西将军

二哥谢据

字据石,小名虎子,谢朗之父,官至早卒,享年三十三岁

三弟谢万

字万石,官至豫州刺史、领淮南太守、假节,赠散骑常侍

四弟谢石

字石奴,官至中军将军,尚书令,封南康郡公,享年六十二岁

妻子

刘氏

刘惔之妹

儿子

长子谢瑶

官至琅琊王友,早卒

次子谢琰

字瑗度,官至散骑常侍,侍中。死后赠侍中、司空,谥号忠肃

侄子侄女

谢玄

字幼度,官至建武将军,兖州刺史,徐州刺史,封东兴县侯,死后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武

谢道韫

谢奕之女,左将军、会稽内史王凝之之妻

谢朗

字长度,善言玄理,官至东阳太守

墓葬与纪念

谢安墓

谢安墓位于长兴县城西南十五公里太傅乡三鸦岗。墓高一点五米,墓径十多米。谢安病故后初葬建康(今江苏南京)梅山。南朝陈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 谢安柩移葬长兴三鸦岗。因谢安被追赠“太傅",故谢安墓又称“谢太傅墓",于是地名也称“太傅乡"。宋、明、清时当地县令均曾修葺谢安墓、祠。墓占地近12亩。祠、墓建筑恢宏,松柏参天,蔚为壮观。近代以来,干戈纷扰,谢安墓穴被掘,树木遭到砍伐,一片荒凉破败景象,后来太傅乡政府组织工匠,费时半载,于1996年10月修葺完毕, 供人凭吊。

谢安

后世神化

谢安逝世之后,被民间尊奉为神祗,称为“谢千岁”“谢圣王”“谢王公”“广惠圣王”“护国尊王”等,台湾民间又称王公、谢元帅、谢府元帅、广惠尊王、广应尊王、显济灵王。今天台湾地区谢姓多奉谢安为守护神,杨姓亦也奉祀者,据说其祖先曾蒙谢安的恩惠。台湾地区以护国尊王为主神的庙宇有25座,分布在彰化、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宜兰和澎湖等地。

谢安故里

谢安故里位于距离绍兴四十公里左右的上虞上浦镇内的东山,谢安曾在此隐居二十年。如今已建成东山景区,景区门口矗立着谢安像,山巅有谢公墓和太傅祠等景区。

乌衣巷

谢安

乌衣巷在今南京市秦淮区,秦准河畔南岸,是中国历史悠久、极负盛名的古巷,是三国孙权时期东吴卫戍部队的驻扎之地,由于当时这里的士兵们都身披黑色的铠甲,所以人们管这里叫“乌衣营”。东晋时期,王导和谢安这两位立足史书的重要人物,当年他们都居住在“乌衣营”。东晋时期“乌衣营”已经改名为“乌衣巷”,居住在“乌衣巷”里面的王导和谢安家族的成员,被当地的百姓称为“乌衣诸郎”,都是足以影响历史、震烁古今的人物。

影视形象

2007年中国大陆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冉唯群饰演谢安。

注释

[a]

王承,东晋初年名士,曾任东海太守,故称王东海。

[b]

古代皇帝赏赐给有特殊功勋的大臣的九种器物。

[c]

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