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公元前473年)姬姓,祖籍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国君,吴王阖闾(也写作阖庐)之子。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夫差的:人物生平、人物关系、人物成就、历史评价、人物争议、轶事典故、相关文物、文艺形象、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夫差

所处时代

春秋时期

国籍

吴国

出生地

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出生日期

不详

去世日期

前473年

终年

55岁

主要成就

在夫椒之战中战胜越国、北伐齐国在艾陵之战击败齐国、开凿了4条运河

在位时长

22年

前任

阖闾

登基时间

前495年

父亲

阖闾

太子友、王子地

简介

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吴王阖闾与越国战斗中负伤而死,太子夫差继位,此后夫差勤练兵马,于吴王夫差二年(前494年)在夫椒(今无锡太湖马山)大败越军。之后夫差野心渐大,多次出征齐国,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南)击败齐国军队后,吴国势力达到顶峰,但是夫差常年征战导致国内空虚,精兵强将皆折损,兵士疲惫不堪,在吴王夫差十四年(前482年)夫差参加黄池会盟时,越国国君勾践攻打空虚的吴国,抓住了吴国太子友。吴王夫差与晋国黄池争长后赶回吴国与越国和谈,随后越国逐渐强盛,吴王夫差十八年(前478年)越国再次攻打吴国,围困吴国三年,二十三年(前473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吴国被攻陷,夫差自刎身亡,吴国被灭。

吴王夫差征战沙场,先后击败了越国,齐国等国家,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傅嘏、孔子的弟子子贡都肯定了他的战斗能力,但是夫差不听忠臣伍子胥的劝谏,亲小人,远贤臣,穷兵黩武,最终导致国破。

人物生平

誓报父仇

吴国和越国积怨已久,两国多年来时常发生战争。阖闾十九年(前496年),越国国君允常离世,他的儿子勾践即位,吴王阖闾听说这个消息趁机出兵讨伐越国,勾践派出敢死之士阵前自刎,趁吴军不备袭击吴军,吴军战败,吴王阖闾也被射伤,最终因伤去世。阖闾的儿子夫差让人站在庭院中,在夫差出入的时候高喊:“夫差,你忘记越王杀掉你的父亲了吗?”这时,夫差便回:“不敢忘记。”夫差用这种方式提醒自己报父仇,同时加强军队训练作战射箭,为攻打越国做准备。

吴王夫差二年(前494年)勾践听说夫差日夜操练军队对越国复仇,他不听越国大夫范蠡的劝告决定抢占先机攻打吴国,夫差调动全部精兵强将迎战越军,最终在夫椒(今无锡太湖马山)大败越军,报了父仇。

放虎归山

勾践战败后带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山(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夫差追杀过来将越军包围,勾践听从范蠡的建议派遣大夫文种到吴国讲和,文种向夫差表示越国愿做吴国的附属国,夫差本想应允,但是伍子胥用有过氏没有除掉少康最终被少康灭族的例子劝说夫差不要放过越国给吴国留后患。于是勾践让文种带着美女珠宝献给吴国太宰伯嚭(pǐ),伯嚭带着文种觐见吴王夫差,文种言明若夫差接受求和,勾践将献上全部财宝,若夫差不同意勾践将会拼尽全力鱼死网破,伯嚭也在一旁劝说夫差,最终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告,同意求和,与越国签订盟约后撤兵离去。

逐鹿中原

吴王夫差七年(前489年)吴王夫差听说齐景公死后朝中大臣争权,新君年幼无势,于是兴兵北伐齐国。伍子胥劝谏说越王勾践不贪图口腹之欲,凭吊死人,慰问病人,他想要利用民众报仇,今后必成吴国祸患,他希望夫差重视勾践,除掉他,而不是攻打齐国。夫差并不听从伍子胥的劝谏,执意北伐齐国,随后夫差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南)击败齐国军队。夫差带领军队抵达缯邑(今河南方城县)与鲁国人相会,他召见鲁哀公索取百牢,鲁国人认为这是无礼请求,但是吴国不予理会,鲁国正卿季康子派子贡用周礼劝说吴国太宰伯嚭(pǐ)才得以罢休。吴王于是留下来略取齐国、鲁国南部的土地。

吴王夫差九年(前487年)夫差为邹国攻伐鲁国,到达鲁国,与鲁国订立盟约后才离去。吴王夫差十年(前486年),夫差趁势攻伐齐国随后回国。吴王夫差十一年(前485年),夫差再次北伐齐国,越王勾践率领部众拜见夫差并进献财宝,伍子胥再次谏言希望夫差先除去越国,夫差不听从,派遣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将儿子委托给齐国的鲍氏,回来向夫差复命,夫差听说此事,怒极,赐死伍子胥。齐国大夫鲍氏杀死齐悼公,夫差听说后在军门外哭吊三日,然后从海上讨伐齐国,齐国人击败吴军,夫差才带领军队回国。吴王夫差十三年(前483年)吴王召集鲁国、卫国的国君在橐皋会盟。

国破身死

吴王夫差十四年(前482年)春季夫差北上与鲁哀公、单平公和晋定公在黄池订下盟约,想要称霸中原以保全周王室,六月十一日,越王勾践攻打吴国,兵分两路夹击。随后越军以五千兵士打败了吴军,抓住了吴国太子友,进入吴国。夫差得知这个消息,担心消息被诸侯知晓,于是将前来报信的七人杀死在营帐中。七月初六,吴王夫差与晋定公争做诸侯盟主,吴王认为他的祖先在周王室中居长,他应为盟主,晋定公认为晋国在姬姓中居长,他应做盟主,后来晋大夫赵鞅扬言要攻伐吴国,夫差这才让晋定公当了盟主。

黄池会盟完毕,夫差告别晋君,本想攻伐宋国,太宰伯嚭(pǐ)劝说夫差他能战胜宋国却不能留下来占有,于是夫差率军回国。吴国失去太子,内部空虚,加上夫差常年征战在外,士兵们都很疲惫,夫差只能派遣使者送上厚礼与越国讲和,越国认为不能一下灭掉吴国,于是同意了吴国的求和。

吴王夫差十八年(前478年)越国更加强盛,越王勾践率领军队再次攻伐吴国,吴国的百姓和兵士疲惫不堪,吴国的精锐部队都战死在齐国、晋国,于是越国在笠泽(今江苏吴江一带)击败吴军。吴王夫差二十年(前476年),越王勾践再次攻伐吴国。二十一年(前475年),越军围困吴国三年。二十三年(前473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越国击败吴国。夫差被越军围困,他派公孙雄赤裸上身跪着爬行向前与勾践讲和,勾践本想将夫差安排到甬东,给他安排百户人家,吴王说:“孤老了,不能侍奉君王了。我后悔不听用子胥之言,使自己陷到这地步。”于是自刭而死。

人物关系

关系

姓名

简介

父亲

阖庐

春秋时期吴国国君

姬妾

西施

越国送给夫差的妃子,中国四大美人之一

郑旦

与西施一同被献给夫差的美人

儿子

太子友

吴国太子,越国攻打吴国时被擒

王子地

夫差儿子,越国攻打吴国时负责防守

人物成就

军事

春秋时期,吴国因地处东南,远离齐、晋等大国的争端而得到发展的机会。吴国两任国君寿梦与阖闾都重视人才,大力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吴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为夫差向外用兵提供了经济基础。此外阖闾还扩建了吴国都城,使都城成为吴国经济、政治、军事的中心,促进吴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夫差争霸事业起了重要作用。吴国历任国君都重视组建军队,鼓励匠人制作兵器,吴国兵士训练有素,作战时配备精良武器,极具战斗力。夫差即位后在夫椒(今无锡太湖马山)大败越国军队,随后又北伐齐国,取得了艾陵之战的胜利,得到了黄池会盟的机会,使吴国称为一方强国。

水利

公元前506年,为了适应对楚战争的需要,阖闾听取伍子胥的建议沿荆溪上游向西开凿了名为“胥溪”的运河,阖闾从这条运河进军楚国,打败楚军,阖闾死后,夫差为了伐越报仇,借鉴阖闾的做法 派伍子胥开凿了一条从太湖向东经淀山湖,随后流入大海的“胥浦”。随后吴王夫差又开凿了一条从吴国都城姑苏(今苏州)向北至长江的运河,这条运河即为大运河的最初的雏形,被后世称为江南运河。

公元前489年,夫差想要北上伐齐,但是当时江淮之间没有水路,于是夫差决定利用江淮间的湖泊因地制宜,局部开挖运河,将其中几个湖泊连接起来,形成沟通江淮的水路,以此缩短进军路线。公元前486年,夫差修筑了邗城(在今江苏扬州),开通了长江、淮河间的运河,沟通了长江与淮河,这条运河即为邗沟。后来夫差从邗沟进军齐国,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南)打败了齐军,这两次的胜利让夫差更相信水路的便利,于是在夫差西进会晋的行军路上,夫差又在商鲁之间开辟了泗、汶航线,开凿了黄沟运河,如此吴国大军就可利用运河从姑苏(今苏州)直达中原腹地。夫差在位期间开凿的这几条运河为中国早期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历史评价

吴王夫差好斗善战,穷兵黩武,远贤臣,亲小人,孔子的弟子子贡曾言“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国家敝以数战,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内变;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批评夫差穷兵黩武、凶猛残暴、发动了数场战争,导致百姓怨声载道,伍子胥因劝谏而死,夫差却任用伯嚭(pǐ),他的统治不会太久。

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傅嘏也曾说:“昔夫差胜齐陵晋,威行中国,不能以免姑苏之祸”。夫差当年战胜齐国,欺凌晋国,横行中原,最终却不能幸免亡国之祸,夫差作战的勇猛可见一斑。

唐朝的胡曾作诗《姑苏台》“吴王恃霸弃雄才,贪向姑苏醉碌醅。不觉钱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来。”说明夫差沉迷过往功绩贪图享乐,最终亡国。

唐朝的周昙也曾作诗言“信听谗言疾不除,忠臣须杀竟何如。会稽既雪夫差死,泉下胡颜见子胥。”表达对夫差听信谗言,杀害忠臣伍子胥的不赞同。

人物争议

身世争议

在《史记 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中夫差是吴王阖闾之子,阖闾去世后,太子夫差才继位为吴王,但是在《吴越春秋 卷第四 阖闾内传》中夫差是波太子之子,是阖闾之孙,因为伍子胥的建议,夫差才被立为太子。

黄池会盟

在《史记 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和《左传 哀公十三年》的记载中吴王夫差参加黄池会盟与晋定公争长,最终“乃先晋人”,晋定公做了盟主,但是在《国语 卷十九 吴语》中则是吴王夫差整军示威,晋国认为夫差面露忧愁,“将毒,不可与战”,于是将歃血的机会给了夫差,夫差先歃,晋国次之,表明黄池会盟以吴王夫差为主。学者霍喆在《黄池会盟争先问题研究概述及相关史料新证》中通过对黄池会盟对两国的战略意义、两国在会盟上的表现及盟誓之后夫差的作为分析得出在黄池会盟上吴国得胜的可能性很大,《左传》中记载的“乃先晋人”可能是后人对《左传》的理解有误,不代表《左传》的记载是错误的。

轶事典故

伍子胥之死

公元前485年夫差打算继续北伐齐国,越王勾践带领越国群臣朝拜夫差,献上厚礼,夫差大喜。伍子胥心中担忧,劝谏吴王说:“越国是心腹之患,现在战胜齐国,如同得到石头田,毫无用处。况且《盘庚之诰》里说,行事违背正道,将被灭绝无遗,商朝因此兴盛。”夫差不听,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把自己的儿子委托给齐国鲍氏,回来向夫差复命。夫差听说此事,大怒,赐给子胥属镂之剑令其自杀。伍子胥临死时说:“你们在我坟上种上梓树,让它长成以后做棺材。挖出我的眼睛放在国都东门上,让我看着越国消灭吴国。”

相关文物

吴王夫差剑

吴王夫差剑,春秋时期吴国铸造的青铜兵器,全长59.1厘米,剑身宽5厘米。截至2023年2月22日,吴王夫差剑共发现9柄,他们的形制、铭文大体相同,但出土地点不一。第一把吴王夫差剑于1976年在河南辉县被发现,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剑首圆盘形,剑茎圆柱形,中有两道凸箍,剑镡饰嵌绿松石兽面纹。剑身细长,前窄后宽,饰菱形暗花纹,中缝隆脊有棱,近锋处收狭,前锋尖刺,剑锷锐利。近镡处有2行10字篆书铭文“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

夫差

吴王夫差鉴

吴王夫差鉴高44.8厘米,口径76.5厘米,重60千克,形如大缸,平底。器身上装饰有三圈繁密的交龙纹,器腹两侧有龙头状兽耳,作为器物把手;器腹另外两侧口沿旁攀缘着两只小龙,形态活泼,器物内壁刻有“攻吴王夫

差择吉金自作御”十三个字,该青铜器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夫差

吴王夫差矛

吴王夫差矛全长29.5厘米,矛身与剑身相似而稍短,中线起脊,脊上有血槽,两面血槽后端各铸一兽头。骰中空,骰口扁圆。矛体满饰菱形几何暗纹。矛基部有8字铭文“吴王夫差自用祚”,该青铜器1983年在湖北江陵马山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夫差

吴王夫差盉

吴王夫差盉高约27.8厘米,口径11.7厘米,腹径24.9厘米,盉的弧形提梁采用失蜡法工艺制成,龙形提梁内部中空,在盉的肩上刻有铭文“吴王夫差吴金铸女子之器吉”,此盉也是至今为止吴王夫差唯一存世的一件青铜礼器。

夫差

文艺形象

文学形象

在文学作品中夫差多是以个荒淫无度、重色好欲、远贤听谗的昏君形象出现,白居易的《吴宫辞》、祖咏《古意二首》、曹邺《姑苏台》等诗歌都表现了夫差好色无度。在有关夫差的小说作品中夫差总是以配角出现,蔡元放的《东周列国志》中交代了与夫差有关的历史事件,但是却很少正面描写夫差的形象,都是以对比的形式来表现夫差的“昏庸”。吴越争霸事件作为春秋时期的重要事件也被搬上了戏剧舞台,梁辰鱼创作的戏剧剧本《浣纱记》中以范蠡和西施的爱情故事和吴越争霸事件为主线,夫差在剧中作为反派人物,荒淫好色、狂妄自大、远贤亲佞,对夫差的塑造延续了《史记》对夫差的描述。

影视形象

年代

剧名

饰演者

影视类别

1960

《西施》

梁醒波

电影

1965

《西施》

朱牧

电影

1987

《西施》

张复建

电视剧

1996

《西施》

寇振海

电视剧

1996

《东周列国·春秋篇》

鲍大志

电视剧

1997

《孙武》

吴晓东

电视剧

1998

《战国红颜》

童安格

电视剧

2006

《争霸传奇》

马德钟

电视剧

2006

《越王勾践》

尤勇智

电视剧

2007

《卧薪尝胆》

胡军

电视剧

2009

《兵圣》

张颂文

电视剧

2012

《西施秘史》

马景涛

电视剧

2019

《美人心》

郝劭文

电影

注释

[a]

《周礼》规定,宴会用牢之数,天子为十二牢,上公九牢,侯伯七牢,子、男五牢。夫差索百牢是非礼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