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脓肿是指肾实质因炎症化脓破坏而形成的脓性包囊。多由血源性感染所致,也可由尿路逆行性感染引起。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主要表现为发热、寒战、腹痛或腰痛等。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对症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脓液穿透肾包膜可形成肾周围脓肿或尿源性败血症,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完全丧失。预后情况与发病有关,轻者疗效较好,重者疗效不佳。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肾脓肿的:就诊科室、病因、症状、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危害、预后、预防等介绍

中文名

肾脓肿

外文名

renal abscess

就诊科室

外科

是否传染病

就诊科室

  • 肾内科、泌尿外科

病因

  • 肾脓肿多由血源性感染所致,由身体其他部位化脓性病灶的细菌经血流到达肾脏而引起。

  • 也可由尿路逆行性感染引起。

  • 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阴性菌。

症状

  • 肾脓肿主要表现为发热、寒战、腹痛或腰痛等。

典型症状

  • 突然发生发热、寒战,体温可上升至39℃以上。

  • 伴腹痛或腰痛、恶心、呕吐等表现。

  • 可有体重减轻。

  • 其他症状

    • 尿路上行感染起病时即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随后出现全身症状。

检查

  • 确诊肾脓肿可能会用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体格检查

  • 患侧肾区疼痛及叩压痛。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尿常规检查白细胞可显著增多,提示有炎症反应。

  • 血细菌培养阳性,是诊断本病血行性传播的主要依据。

影像学检查

  • B超是发现脓肿的便捷方法。

  • CT可显示脓肿轮廓。

  • 静脉肾盂造影可显示肾盏及肾盂受压或充盈缺损,有助于诊断。

诊断

  • 医生诊断肾脓肿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病史

  • 新近有皮肤或呼吸道化脓性感染病史。

体格检查

  • 患侧肾区疼痛及叩压痛。

临床表现

  • 突然发生发热、寒战,体温可上升至39℃以上。

  • 伴腹痛或腰痛、恶心、呕吐等表现,可有体重减轻。

  • 尿路上行感染起病时即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随后出现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尿常规检查白细胞显著增多。

  • 血细菌培养常为阳性,当脓肿含有革兰阴性菌时,尿细菌培养结果通常与脓肿分离细菌培养结果一致。

影像学检查

  • 腹部平片肾形增大。

  • 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肾盏及肾盂受压或充盈缺损。

  • CT检查表现为肾内边界淸楚的圆形低密度区,CT值10~25Hu,增强扫描后可见厚壁强化环,即脓肿壁;环周又可见细线状、低密度带,即水肿区,呈“双环征”。

  • B超显示患肾形态增大,向外隆起,内部出现低回声区,边界模糊不清,肾活动明显受限,脓肿与周围组织粘连出现肾轮廓线中断。

鉴别诊断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腰痛等症状,容易与肾脓肿混淆,这些疾病有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尿路结石等。

  • 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的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医生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诊断。

治疗

  • 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对症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控制感染

  • 需针对病原菌的类型选择适合的抗感染药物。

  • 喹诺酮类药物应用范围较广泛。

  • 青霉素类药物: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他定等。

  •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

  • 去甲万古霉素。

对症治疗

  • 应用碳酸氢钠、枸橼酸钾等碱性药物,降低酸性尿液对膀胱的刺激。

  • 钙通道阻滞药,如维拉帕米或盐酸黄酮哌酯等可解除膀胱痉挛,缓解刺激症状。

手术治疗

  • 抗生素治疗无效或直径3~5厘米的脓肿应在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直径5厘米以上的脓肿应考虑切开引流。

危害

  • 脓液穿透肾包膜可形成肾周围脓肿或尿源性败血症,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完全丧失。

预后

  • 肾脓肿的预后情况与发病有关,轻者疗效较好,重者疗效不佳。总体来说,早期、规范治疗,对于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预防

  • 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

  • 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避免产生抗药菌。

  • 坚持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 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