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是中国安徽省宿州市下辖县,地处萧县地处安徽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总面积为1861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萧县常住人口为1054597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萧县的:名称、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交通、文化、名胜古迹、对外交流、重要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萧县

英文名

Xiao County

别名

龙城、萧城、凤城

面积

1861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安徽省的淮北平原北端以及黄淮海平原的南端

地理坐标

33°56′N至34°29′N,116°31′E至117°12′E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安徽省

所属市

宿州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下辖3个街道,22个镇和1个乡

行政区划代码

341322

人口

常住人口1054597人(2020年)

方言

中原官话徐淮片

民族

汉族、蒙古族、回族、彝族、苗族、藏族等

GDP

431.61亿元(2022)

人均可支配收入

22978元(2022)

著名景点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龙河艺术空间、天门寺

邮政编码

235200

政府驻地

圣泉镇复兴路18号

电话区号

(+86)0557

火车站

萧县火车站和、黄口火车站、萧县北站(在建)

政府官方网站

https://www.ahxx.gov.cn/index.html外链

简介

萧县的地形特点可以大致划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自然区域。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县域的中部及东南部。平原区主要位于县境的北部、西部、西南部和中部。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干冷,夏季炎热湿润。萧县有20条主要行洪河道,包括龙河、新岱河、老岱河等,大部分属于新汴河水系。东周时期萧县为萧国,秦代时期设置萧县。宋元明清时期萧县归徐州管辖,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萧县隶属于宿县专区。1999年5月,宿县撤地设市为宿州市,萧县归宿州市管辖。截至2022年,萧县下辖3个街道,22个镇和1个乡。县政府所在地为萧县凤城街道复兴路18号。

萧县农业发达,有众多特色农产品,比如萧县葡萄、砀山梨、萧国圣桃等。另外,萧县也是“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萧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萧县不仅做好景区景点的开发,还打造“萧县伏羊”“葡萄文化品牌”等文化品牌以发展旅游业。2022年,萧县生产总值为431.61亿元(2022),三产比例为17.5:41.5:41.0。

萧县比较有名的美食有鱼咬羊、蘑菇鸡等。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截至2023年6月,国家级1个,省级7个,市级19项,县级211项。比如萧县渔鼓道情、萧县坠子、萧县伏羊宴等。另外,萧县名胜古迹众多,比如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天门寺、卧佛山溶洞等。2020年,萧县位于中国县域电子商务百强榜排名93。2022年2月,萧县荣获安安徽省卫生县城(区)称号。境内有郑徐高铁、陇海、符夹铁路等和连霍、京台两条高速公路通过。

名称

萧县的历史更早的起源来自于东周时期的萧国。在春秋时期,萧国成为宋国的附庸国。之后,在秦朝时期,这个地方被设为萧县,萧县之名也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萧县”这一地名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更名和行政归属的变化。最初,萧是西周时期的宋邑,东周时期建立了萧国。《春秋》记载,萧叔平定了宋国的内乱并立桓公,因此,宋人将萧邑封给萧叔,成为附庸国。到了前286年宋偃王47年,宋国被齐国灭亡,彭城及萧国归属于楚,被称为西楚。

秦汉时期

秦代前221年至前206年,秦废除分封制度,推行郡县制度,设立了萧县,归属泗水郡。

西汉期间,前202年至公元8年,泗水郡被改名为沛郡,萧县成为沛郡的一部分。在更始元年(公元23年),刘秀被封为萧王。东汉时期,从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改变了郡的称呼,称为国,萧县属于豫州的沛国。三国魏文帝在公元221年追封曹熊为萧公,公元229年进封为萧国王,但在炳的嗣位六年后因无子而废国,于公元234年复为萧县,归属豫州的谯郡。

魏晋时期

公元265年至公元316年期间,萧县依然属于豫州的沛国。武帝在公元265年封顺王丙于萧县。东晋时期,萧县属于沛郡,郡治由相县迁至萧县。大兴元年(公元318年),郡降给石勒,但在次年复归晋。萧县在公元323年被赵国陷落,在公元349年又被前燕占据,到了公元365年萧县又被秦国占领。在太元九年(公元384年)萧县才复归于晋。南朝的刘宋时期,萧县属于徐州沛郡,并成为了郡治所在地。

北朝北魏文成帝在465年占据了萧县,属于徐州的沛郡。梁武帝在527年占领萧县,但萧县随后又归入魏。东魏时期,萧县仍属于徐州的沛郡,并作为郡治。北齐废沛郡,大保七年556年改萧县为承高县,属于徐州的彭城郡。隋朝期间,承高县仍属于彭城郡。

隋唐时期

在隋朝的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改承高县为龙城县。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龙城县又改为临沛县。公元605年,又复改为萧县。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萧县属于河南道的徐州。五代时期,萧县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领地,属于徐州的武宁军节度。

宋元时期

宋朝实行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制,萧县属于京东西路的徐州武宁军节度。金朝太宗在公元1126年灭了北宋,并在次年占领萧县,归属山东西路的徐州武宁军节度。金朝宣宗在公元1234年升彭城厥固镇为永堌镇,属于徐州。元朝世祖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撤销萧县和永堌县的建置,合并入徐州。至元十二年,复立萧县,属于河南省的归德府的徐州。

明清时期

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二月,萧县属于中都的临豪府。洪武十四年十一月,属于南京(南直隶)的徐州。清朝顺治时期,萧县属于江南省的徐州。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萧县属于江苏省的徐州,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徐州升为府,萧县属于江苏省的徐州府。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绅民王广牧、王广运弟兄在杨家楼首筑圩寨,数百里再也没有第二个寨子。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改道北去,萧县黄河故道淤积。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初年废府、州、厅,江苏置五道,萧县属于徐海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萧县属于江苏省。民国21年成立行政督察区,萧县属于铜山行政督察区。民国37年11月13日,萧县解放,属于豫皖苏第三专署。民国38年3月,属于河南省的商丘专员公署。4月,属于皖北行政公署的宿县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萧县属于皖北行政公署的宿县专区。1953年2月,属于江苏省的徐州专区。1955年4月1日,属于安徽省的宿县专员公署。1956年属于蚌埠专员公署。从1961年开始,属宿县专员公署。1999年5月撤地设市,萧县隶属宿州市。

地理

位置境域

萧县,地处安徽省的淮北平原北端以及黄淮海平原的南端。它与江苏省的铜山县和丰县在东部和北部相接,西部则与砀山县和河南省的永城市邻接。在南部,萧县与淮北市以及濉溪县交界,而东南部则与宿州市的埇桥区相连。县内的地理坐标范围是,33°56′N至34°29′N,116°31′E至117°12′E。该县总面积为1861平方千米。

气候

萧县的气候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是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同时拥有南北方气候的特征。冬天,该地受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主要风向为北风,气候干冷,降雪和雨水较少。春季时,北方冷高压势力逐步退却,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力则逐步增强,导致气温回暖速度快,雨量增加,气候变化较大。夏季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风主要来自南方,气候炎热且雨量丰富,雨季通常从6月中旬持续至7月下旬,大约45天左右。秋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步减弱,北方冷高压力增强,导致气温下降,雨量减少,并常有秋旱现象。萧县全年日照时数平均值为2408.5小时,其中6月份最多,为255.7小时,2月份最少,为161.6小时。常年平均气温为14.3℃,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0.2℃,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7.3℃。夏天,极端高温为40.2℃。萧县年平均降水为854.6毫米,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冬季雨水较少。另外,萧县年平均无霜期为206天。

地质

萧县地层位于华北地层区的鲁西地层分区,具体归于徐州——宿县地层小区,处于鲁东台背斜的徐蚌拗折带。首先可以见到的是寒武纪、奥陶纪、二迭石炭纪的地层,接着是震旦纪的石灰岩,之后是石英岩。根据20世纪80年代的地质钻探资料,老虎山、凤凰山、永堌、庄里、黑石块等地都有寒武系上统、奥陶系下统的灰质白云岩、灰岩等地层,以及石炭纪地层。石炭纪地层在五里庙、孟庄地区被发现。二迭纪地层在县内发育良好,大部分位于第四纪地层之下,与石炭纪地层伴生。二迭纪地层是主要的含煤岩层,厚度介于100至400米之间。最上层为第四纪沉积层,厚度介于5米至600米。地层总厚度超过9755.73米。

从约250万年前至一万年前,因地壳内力作用,导致萧县大面积下沉。其运动性质可视为继承了旧构造断裂带的断块式沉降运动,岩层发生波状弯曲,形成断层、背斜和向斜。黄口青龙集为一北东南西向断裂线,除东南部的低山丘陵部分基岩裸露外,其它地方均由第四纪沉积层覆盖。在萧县的第四纪地质构造中,由于不同区域的断块式沉降幅度不同,东部较小,第四纪沉积层较薄,而西部沉降幅度大,第四纪堆积层较厚。第四纪沉积物中,表层和浅层主要为冲积、洪积层;部分为坡积、残积、风积层;深部为湖积、冲积层。在新构造运动期间,岩石层隆起的部分形成了皇藏峪复背斜(在县境东南部)、凤凰山背斜(在中部)和曲里铺隐伏复背斜(延伸于胡楼、大吴集、曲里铺至郝集一带,位于西南部)。这些折皱变形形成了北东、南西向的两列平行低山丘陵,下降部分形成了西北部的黄口向斜和中部闸河附近的闸河向斜,构造线与黄口至青龙集的北东、南西断裂一致。

地形地貌

萧县的地形特点可以大致划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自然区域。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县域的中部及东南部,主要由震旦纪至奥碳酸盐岩构成。该区域的山丘错落分布,具有低矮的山脊和宽广的山谷,主要受到水流侵蚀影响。山脉主要呈北东向,山顶起伏不大。萧县最高峰为永堌境内的官山,海拔 395 米。

在低山丘陵区的周围,山麓坡和丘陵间因地面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了6个山间谷地。这些谷地的缓坡面向平原倾斜。山间谷地总面积为272.25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14.63%。平原区主要位于县境的北部、西部、西南部和中部,主要由于黄河、大沙河的泛滥冲击作用形成的堆积平原。平原区面积为1448.33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77.82%。这个区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废黄河平原位于县境北部。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改道北流,原来经过县境北部的河道逐渐淤积堵塞。原黄河沉积物积累丰富,加之两岸的人工堤坝限制,使得黄河故道形成了高出地面的平原,一般比堤外平原高5米至9米,从河道中心至大堤两侧的宽度为2千米至6千米。黄河改道后,原河道平原主要经历了轻度的剥蚀。另一种黄泛微倾斜平原位于废黄河南堤外侧,地形平坦,略带倾斜,北部海拔高度为43米,南部为33米。

水文水利

水文

萧县有20条主要行洪河道,包括龙河、新岱河、老岱河、闸河、故黄河、大沙河、利民沟、洪河、减河、洪减河、港河、湘西河、毛河、倒流河、萧濉新河、王引河、东倒流河、运河、申河、北湘西河,总长为463.4千米,除了东倒流河属于奎濉河水系,其他的河流都属于新汴河水系。县境河流大部分流入萧濉新河,小部分流入王引河。县境外汇水总面积510平方千米,县境内集水面积1860平方千米。县城建成区范围内的主要河流有龙河、三龙支河等,多为季节性河流,丰水时水量充沛,枯水时水量较少。湖泊主要有岱湖、孤山湖。地下水储量较为丰富,正常年份的开采储量为288亿立方米。

故黄河

故黄河,也就是昔日南迁夺汴的黄河,在岳李西流入萧县,至郝寨西北出境入铜山县,境内长38千米,集水面积181平方千米。故黄河有大中沟5条:即桂公沟、郭张沟、黄泥沟、幸福沟、新华沟,长39千米,控制面积147平方千米。

龙河

龙河原名龙山河,发源于龙山西龙湖,经石水牛山至塑里入淮北,下游至宋庄西与岱河汇流入雷河。龙河在萧县境内长28.5千米,集水面积228平方千米。龙河有四条大沟:即三龙支河、虎山沟、老民生支河与民生支河,总长30.6千米,控制面积79.3平方千米。

萧县

东倒流河

东倒流河从马庄水库至毛新庄长12千米,集水面积66.6平方千米,发育有两条大沟;及赵楼沟和吴集沟,总长12.5千米,控制面积30.5平方千米。

岱湖

岱湖位于萧县老岱河圣泉段凤北新城,水面652亩,以岱湖景观桥为界分南湖和北湖。建有岱湖公园,有龙辰塔、十七孔桥、音乐喷泉等景观。由岱湖引水工程引流黄河故道、淮河、倒流河等河流为其供水。

孤山湖

孤山湖位于皖北萧县东南白土镇境内,依山而居,当地也称欧盘芦苇湖,20世纪90年代,连霍高速穿湖而过,把孤山湖拦腰斩断一分为二,分为南湖、北湖。后被开发成孤山湖水库,以生产生活供水为主要功能,水面面积1223亩。

地下水

萧县地下水储量较为丰富,正常年份的开采储量为288 亿立方米。但分布不均衡,总体上来说,东南部低山丘陵区的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北部黄泛平原的地下水较为丰沛。其中浅层含水层主要分布在境内西部,面积1473.8平方千米,为该区农业及农村居民生活供水的主要层位。而裂隙岩溶水主要分布在东南浅山区。

水利

萧县全县共有中小水库 29 座,其中规模较大的水库有永堌、马庄二座,以前的新庄水库已废库还田。有中型涵闸20座,小型涵闸25座,微型涵闸287座。井灌面积 3.23 万公顷,对口抽井 8500 多眼,灌溉面积 2800 公顷。萧县堤防工程,分为主要堤防和一般堤防。主要堤防是闸河和龙河堤防。闸河堤防长31千米,保护土地68.8平方千米,耕地 0.41万公顷;龙河堤防长24.4千米,保护土地6.33平方千米,耕地0.04万公顷。

永堌水库建成于1958年,属小(1)型水库,位于永堌镇境内。来水面积15.2平方千米,总库容442万立方米。设计洪水标准50年一遇,相应水位54.76米;正常蓄水位53.20米,历史最高水位55.77米(2018年8月18日),水库下游0.5千米处是永堌镇镇区。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57.40米,坝顶宽6.4米,最大坝高18米,采用开敞式溢洪道溢洪。

土壤

萧县的土壤类型非常丰富,总共分为5个土类、9个亚属以及34个土种,然而在耕地中可以明确区分出的有3个土类、7个亚类、10个土属和22个土种。萧县位于岱河以东的地区,包括龙城镇大部、皇藏山区、丁里镇全部以及王寨镇的部分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为褐土类,包括山红土、山黄土、褐土和白塘土。杨楼镇、新庄镇、黄口镇的大部以及马井镇的部分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为潮土类。黄口镇的南部,马井镇的西部,赵庄镇的东部,龙城镇和圣泉乡的西部,共涵盖14个乡镇,主要的土壤以沙质土壤为主,主要有飞沙土和泡沙土等类型。张庄寨镇、大屯镇的全部,以及王寨镇、赵庄镇的大部,主要的土壤类型为潮土类,包括沙土、青沙土、沙质两合土、淤土两合土、淤土和漏风淤土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21年,萧县的总面积为1853.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占地100862.20公顷;园地占地11193.87公顷;林地占地11619.26公顷;草地占地1749.23公顷;城镇村以及工矿用地占地31286.5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占地6491.4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占地12889.0公顷;而其他土地则占地9268.45公顷。

矿产资源

萧县矿产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铅、锌、铜、银、金矿、石灰岩、高岭土、瓷石、瓷土、大理石、矿泉水和白云岩、耐火土、焦宝石等。其中,萧县煤炭储存量约有8亿吨。石油天然气储存量约有20亿吨以上,具体数据还有待进一步勘探。萧县铁矿主要集中在萧县张庄寨镇旗杆楼村附近,储量约有1397万吨,另外该地还伴有钔、铈、轻稀土元素。石灰岩在萧县分布较广,全县一亿吨以上储量的地方,约有11个。萧县的高岭土资源,也比较丰富,储量约有5亿吨左右。另外,萧县的大理石也比较丰富,储存量有2100万立方米,品种有十几个,比如洪武石、芦花石等。除此之外,萧县的矿泉水每日可开采量为1650平方千米。

生物资源

2021年萧县林地占地11619.26公顷,经济作物主要是中药材、蔬菜、水果,畜牧业以牛、 山羊、猪、鸡、鸭为主。中药材资源独特而丰富, 如皇藏峪王二嫂子茶(香茶菜)、萧艾、柏子仁等,分布在皇藏峪和庄里、永堌等镇。

水资源

萧县地表水资源量的空间分布与降水量基本一致,由北到南逐渐递减,而地下水的分布则是东南部低山丘陵区较为贫乏,北部黄泛平原的地下水较为丰沛。截止2020年,萧县多年平均 75%、95%水文年型水资总量分别为5.10、3.48、2.4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2.32、0.90、0.24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 0.37、0.28 亿立方米,全县可利用水资源量:地表水 0.21-0.65 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0.99-1.89亿立方米,中深层地下水 0.17-0.28 亿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植物多样性

萧县本木植物有54科,119种。如青檀、栓皮栎、五角枫、黄檀、风杨、八角枫、山槐和黄连木等。灌木种类包括鸡麻、卫茅和山胡椒等。草本植物包括虎掌、半夏、兔儿伞、透骨草、阴行草和圆叶黎等。此外,也有一些稀有的植物,如小叶女贞、银杏和木樨等常绿灌木,其中银杏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植物。草木中自茅、红草、荩草、野古草最多,同时也有人们种植的石榴、杏、柿、板栗、樱桃等树种。萧县重要资源有皇藏峪王二嫂子茶、萧艾、柏子仁等。

萧县

动物多样性

萧县动物种类众多,其中鸟类约有58种,分属于12个目和26科,鸟类有珠颈斑鸠、翠鸟、星头、啄木鸟、大嘴乌鸦、粟苇鴴、火斑鸠、四声杜鹃、鹰鸮、黑枕黄、黑卷尾、寿带、麻雀等。哺乳动物有水獭、黄鼬、狐狸、狼等。其中: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虎纹蛙、狼等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萧县

自然保护区

截止2021年,萧县共有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别是皇藏峪、黄河故道湿地、大方寺省级自然保护区。

皇藏峪省级自然保护区

皇藏峪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萧县,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较为完好的成片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一共有维管植物79科219属,另外还有58中珍惜鸟类栖息于此。

萧县

黄河故道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黄河故道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萧县北部的黄河故道河道及其周边区域,于2012年设立,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带,是许多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东西长32.4千米,涉及新庄镇、杨楼镇、刘套镇,总面积达48000亩。主要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栖息的珍稀水禽。该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种,安徽省一级保护动物6种,安徽省二级保护动物13种。

萧县

自然灾害

萧县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雪灾、蝗灾等。从历史来看,萧县水灾较为频繁。2018年夏天,萧县遭受台风“温比亚”的影响,发生洪水。截至2018年8月21日,萧县有10人因这次洪水死亡。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萧县下辖22个镇,1个乡,3个街道。县政府所在地为萧县凤城街道复兴路18号。

萧县下辖乡镇一览表

行政等级

名称

街道

凤城街道、龙河街道、锦屏街道

杜楼镇、青龙镇、龙城镇、新庄镇、王寨镇、酒店镇、杨楼镇、永堌镇、张庄寨镇、闫集镇、赵庄镇、大屯镇、马井镇、圣泉镇、黄口镇、刘套镇、祖楼镇、孙圩子镇、庄里镇、丁里镇、官桥镇、白土镇

石林乡

参考资料

政治

萧县领导班子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萧县委员会书记

陶广宏 

中国共产党萧县委员会副书记

陈瑾

萧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朱永亮

萧县人民政府县长

朱新华

萧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胡永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萧县委员会主席

杨洪军

以上信息更新日期为2023年7月25日

人口

人口数量

2021年萧县年末户籍人口为1390893人,其中城镇人口345568人,乡村人口1045325人,迁入人口2893人,迁出人口12596人,人口出生率8.68‰,死亡率5.62‰,自然增长率3.07‰。

根据第七次中国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萧县常住人口为1054597人。其中男性为533832人,女性为520765人。从年龄结构上来看,0-14岁人口有237051人,15-59岁人口为596728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20818人。

民族

萧县民族众多,以汉族为主,其它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彝族、苗族、藏族、朝鲜族、土家族、满族、维吾尔族、壮族、布依族、白族、仡佬族、哈尼族、傣族、佤族、侗族等26个民族。其中汉族约占99%以上,有多个少数民族占比不到1%。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萧县有汉族105.37万人,少数民族常住人口844人,其中回族142人,苗族104人,彝族129人。

语言

萧县的方言属汉语方言中的中原官话徐淮片。中原官话最主要的特点是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入声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而徐淮片的阴平调值和附近的兖菏片相同,但和信蚌片、商阜、南鲁片等其他中原官话有明显差异。与普通话相比,萧县的方言在语音上除了声母中的(V)和(ne)以及韵母中的(i)和(yo),其他的声、韵母与普通话基本一致。在音节和音调方面,除了少数特例,萧县方言与普通话的读法基本相似,音的变化不大。只是在方言中的轻声,其音调表现为较短且轻。

宗教信仰

萧县主要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三种宗教。佛教何时传入萧县已无可考。据清康熙《萧县志》记载,九圣寺(原在红亭乡)建于晋惠帝太安年间,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而基督教于1929年传入萧县,并在1983年成立萧县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天主教自1882年就有就有教士在萧县传教,在抗战期间兴盛,“文革”时受冲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正常活动。

2005年6月,全县宗教系统调研统计,依法登记的活动场所共有81处。佛教有瑞云寺、天门寺、圣泉寺、三圣阁四座寺院,其中瑞云寺为皖北唯一重点寺院,坐落在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内,瑞云寺和天门寺均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经济

综述

萧县农业发达,有众多特色农产品,如萧县葡萄、砀山梨、水晶梨、萧国圣桃、官桥樱桃等。萧县重点发展高新制造业,比如大光电的5G基站和数据中心核心光器件项目,以及海尚变频的年产100万台工业变频器项目等一系列项目相继投产。另外,萧县最重要的工业是防腐蚀产业,2005年被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协会命名为“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防腐蚀业务范围国内除台湾、澳门外全覆盖,国外涉及38个国家。2022年,萧县新增电商经营主体260家,有28个镇(村)被确定为安徽省省级电商示范镇(村),农产品网销售额达5.29亿元。

2022年,萧县生产总值(GDP)为431.61亿元。第一产业产值为75.7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178.9亿元,第三产业产值是177.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了17.5:41.5:41.0。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1.07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9万美元,房地产开发投资86.5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7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3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9元。2023年上半年萧县政府贷款余额547.7亿元,增长20.1%。

第一产业

萧县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萧县葡萄、砀山梨是广为人知的萧县特产,其中萧县葡萄的“阳光玫瑰”品种,获得了2020年中国鲜食葡萄评比银奖。另外,萧县的芦笋、水晶梨、萧国圣桃、官桥樱桃、徐里石榴、孙圩红胡萝卜、帽山青萝卜、萧县辣椒等农产品也比较出名。

2022年,粮食总产量增长至78.49万吨。其中,小麦产量为43.98万吨,玉米产量为32.25万吨,大豆产量是1.57万吨,油料产量为1.09万吨,棉花产量是31吨,蔬菜产量达到48.12万吨,园林水果产量为40.27万吨。年末生猪存栏数量为44.92万头。肉类总产量有11.22万吨。禽蛋产量高达8.76万吨,奶类产量有0.27万吨,水产品产量为0.86万吨。第一产业产值为75.7亿元

第二产业

萧县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萧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电子信息等先进的制造业。截至2021年底,该县已拥有26家战略性新兴企业,产值达到34.96亿元。其中,大光电的5G基站和数据中心核心光器件项目,以及海尚变频的年产100万台工业变频器项目等一系列项目相继投产。除此之外,萧县的装备工业也逐步发展,已经有矿山机械、农业机械和汽车零部件等多个产业。第二产业产值为178.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1家,主要工业产品有小麦粉、饲料、纱、机制纸及纸板、塑料制品、耐火材料和硅酸盐水泥熟料。

萧县最重要的工业是防腐蚀产业,2005年被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协会命名为“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2008年末,萧县防腐蚀业总产值达41亿元,从业人员12万人。“萧县防腐蚀控制”已经是全球性的知名品牌。2021年萧县已拥有防水防腐保温资质企业38家,其中一级资质14家,年产值超100亿元,占国内市场份额超 30%。2022年有超过15万人的高技能工人队伍,防腐蚀业务门类20多种,业务范围国内除台湾、澳门外全覆盖,国外涉及38个国家。

第三产业

萧县第三产业主要以电子商务和旅游业为主要产业。2022年,萧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22亿元,其中:餐饮收入14.8亿元;商品零售182.5亿元。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3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8亿元。2022年末全县有4A级旅游景区2处。萧县打造“萧县伏羊”“葡萄文化品牌”等美食旅游,此外还建设皇藏峪桃花节旅游项目,截至2023年3月25日,已经接待超过15万多游客,产生20万元的经济效益。

2022年,萧县新增电商经营主体260家,有28个镇(村)被确定为安徽省省级电商示范镇(村),农产品网销售额达5.29亿元。还推出“乐享萧城”等系列活动,拉动消费790万元。2021年全县网络销售额实现67.79亿元,同比增长20.99%。全县有254个村级电 服务站点,综合服务网点70个,便民服务网点184个。电商企业260余家,省级农村电商示范村3个,示范网点12个,网销额超1000万企业3个,超100万品牌6个,全市领先。

工业园区

安徽萧县经济开发区,简称萧县开发区,是在2006年2月获得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其建设工作从2007年开始启动。截至2021年底,开发区共接纳了356家企业,包括82家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28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21家战略性新兴企业。在2021年,开发区累计实现了365.8亿元的经营收入,财政收入为9.24亿元。

张江萧县高科技园是上海张江在全国范围内合作设立的唯一县级示范基地,也是安徽省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到2021年底,园区共有92家企业入驻,其中包括6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企培育企业,4家省科创专板挂牌企业和12家规模以上企业。到2021年底,园区的产值约为43.8亿元,税收约为4.2亿元。

萧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成立于2011年,是安徽省发改委批准的100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之一,2015年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017年完成产值87.37亿元,税收9922.8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7.01亿元,规划范围内总用地面积626.96公顷。萧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距离萧县北部凤城新区直线距离仅3千米,东距徐州城区18千米,南距淮北市34千米,南距宿州市69千米,处于萧县和徐州一体化发展区域内。周边自然条件良好,有幸福河从规划区南部穿过。经济园以农副产品深加工、生态造纸和宠物食品为主导产业,适度发展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等产业,是萧县综合型现代产业新城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园区已入驻企业23家,其中已投产企业9家,规模以上企业7家,同年签约项目6个,其中超亿元签约项目2个:苏州美林农林水产有限公司食品饮料工厂建设项目、浙江益纸淀粉科技变性淀粉项目。

萧县轻化工业园区成立于2011年5月,2016年7月宿州市政府批复为萧县经济开发区化工集中区。园区总体规划3.65平方千米,以“中国防腐第一县”为依托,重点发展防腐化工,适度发展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建成实力园区、科技园区、生态园区、和谐园区。

萧县泉山工业园是萧县与徐州市泉山区在2013年10月签约共建的工业园。园区距离萧县城区7千米、距离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不足10千米,园区以打造跨省合作示范园区为目标,重点发展为工程机械、矿山机械装备制造业,培育机械研发及再制造业。

萧县食品工业园占地面积2200亩,立足萧县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以食品加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相关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高档休闲食品、饮料、保健品、禽、蛋制品、肉制品等食品工业,形成休闲食品产业集群,建立了皖北第一家休闲食品基地。

社会

教育

2022年末,萧县拥有各类型的学校共计583所,高级中学8所,初级中学48所,职业技术学校4所,小学178所,幼儿园344所,以及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这些学校中,现有教职员工总数达到15199人。其中,高级中学的教职员工数量为1838人,初级中学的为3283人,职业技术学校的为824人,小学的为5068人,幼儿园的为4147人,特殊教育学校的为39人。2022年,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继续保持100%。2021年萧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1.74%,小学毛入学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22%。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7092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41723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52328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5252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16年,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8694人。

文化事业

2022年,萧县拥有包括剧场和影剧院1处,体育场馆3处,图书馆1处,文化馆1处,博物馆1处,书画院1处,以及乡镇文化站23处的各类公共设施。萧县图书馆的馆藏图书超过20万册,包括2000件电子文件,其余全部为纸质图书。萧县文化馆的位置在萧县龙城镇淮海路97号,举行各种文艺活动丰富群众娱乐生活,比如2023年的“伏羊情·萧县行”青年歌手大赛、2023年的“梨园百花开,戏曲展风采”建党102周年戏曲晚会等活动。萧县博物馆(即文物管理所)的地址则位于萧县龙城镇民治街68号,举办“三星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图片联展”“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图片展”等活动。

医疗

2022年,萧县共有472个医疗机构,具体包括:17所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23个乡镇卫生院、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及268个村卫生室。另外,该县还设有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和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萧县医疗机构提供了总共7337张病床。萧县的医疗卫生机构共雇佣了5862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包括2790名执业(助理)医师和2453名注册护士。

萧县人民医院建立于1956年,是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国家级爱婴医院。截止2023年1月拥有床位380张,副主任医师32人,主治医师l50人,40个临床医技科室。并拥有双层螺旋CT、透析机、重症监护仪等大型医疗仪器200多台。在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骨科、急诊科、脑外科等科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老院区位于萧县健康路58号,新院区位于公园路。

体育

2022年,萧县拥有体育场馆数3个,体育组织机构数31个,1个体育俱乐部、4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及1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该县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达到200名,并在全年内共举办了12次群众体育活动。此外,萧县在各类国内外比赛中共赢得18枚金牌、21枚银牌以及19枚铜牌。另外,萧县在2022年完成黄口镇、圣泉镇、庄里镇、丁里镇、官桥镇和石林乡1000平方米室内健身中心的建设。萧县的体育场和体育馆在2019年已经动工建设。2022年,萧县有11名运动员,在安徽省第八届残运会上夺取了13金6银和1铜。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5月,萧县建有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处,乡镇养老服务中心32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村级养老服务站274处,实现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另外,萧县建设完成69个助餐点,以解决孤寡、高龄、空巢等老年人用餐问题。萧县社会福利院是萧县孤儿的主要抚养机构。

2022年,萧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77.77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02.8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98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参保人数为5.45万人。

环境保护

2022年,萧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26。PM2.5年均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8%;优良天数比例为72.3%。2022年全县监测地表水6条河流6个断面,其中Ⅰ-Ⅲ类水质的占43%,Ⅳ类水质占43%,Ⅴ类及以下水质占3.2%。全县优良水体比例53.8%,劣Ⅴ类水体为1处,市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萧县在2022年设置了106个声监测点,测得昼间等效声级均值为55.93dB(A),符合标准要求。

交通

概述

萧县地处安徽省北大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位于淮海经济区、徐州都市圈的中心部位和华北平原的东南边缘。区位交通优越。素有四省通衢之称,是国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和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等战略的重要节点。郑徐高铁、陇海、徐阜铁路纵横穿过,有三座火车站,分别是萧县火车站和黄口火车站,以及萧县新建北站高铁站(截至2023年7月31日,该站尚未完成建设)。连霍、京台两条高速公路,310、311、237三条国道和101、238、302等七条省道与县乡道路交织成网,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高铁、高速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综合运输体系。萧县没有机场,但距离徐州市观音国际机场有50千米。萧县也没有港口,距离最近的出海口连云港港200多千米。

公路

2020年全县高速公路总里程74.173千米(其中连霍53.973千米,京台高速20.2千米),徐淮阜高速宿州段于2023年开工,起于徐州段,终于淮北段,全长39.855千米,预计建设期为3年。国省干线总里程317.743千米(其中:国道三条(G310、G311、G237)总里程124.839千米;省道七条(S302、S101、S238、S406、S403、S404、S405)总里程192.904千米), 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3592.099千米(其中:县道总里程283.099千米;乡道总里程793.144千米;村道总里程2516.144千米),所有乡镇全部通上了沥青(水泥)路,通达、通畅率为100%;所有建制村均通了沥青(水泥)路,通达、通畅率均为100%;所有建制村均通客车,通达、通畅率均为100%。2022年,萧县全年公路客运量46万人,旅客周转量4693万人千米,公路货物运输量5514万吨,货物周转量93.73亿吨千米。

铁路

截至2017年底,萧县境内共有2条高铁、2条普速铁路线、2条城际客运专线,包括郑徐高铁、陇海铁路、符夹铁路等,拥有高铁里程45千米,有高铁站萧县北站和火车站萧县站、黄口火车站。

郑徐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高速铁路陆桥通道重要组成部分,于2012年12月开工建设,2016年4月开始联调联试,7月进入运行试验阶段,9月10日完成首次通车,实现了萧县高铁的零突破。截止2017年9月,郑徐高铁累计发送旅客395万人,日均发送旅客1.6万人。

航空

萧县目前没有机场,距离徐州观音国际机场50千米,该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温州、广州、厦门、深圳等3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班,并开通徐州直达中国台北、泰国曼谷航班。萧县目前没有机场。

航运

萧县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县,距离微山湖港50千米,距离万寨港29千米,距离连云港港200多千米。萧县目前没有港口

公共交通

萧县目前有汽车客运站萧县汽车总站和萧县西站。2023年第一季度,萧县参与公共交通运营车辆225台,运营线路62条,其中从主城区至乡镇的公交一共有44条。其中通往皇藏峪景区的公交线路有游101路公交车,起点为萧县汽车车站。

文化

概述

萧县民俗文化丰富,一些民俗也独具特色,如婴儿出生多穿土裤子。萧县民众饮食受到南北菜系的影响,主要的菜系有沿淮菜、鲁菜、徐州菜等。比较著名的菜肴有鱼咬羊、蘑菇鸡、羊芹细。另外,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截至2023年6月,国家级1个,省级7个,市级19项,县级211项。除此之外,萧县文物众多,文物保护单位有国家级1个、省级3个和市级37个。

艺术

文学

20世纪50年代,萧县没有专业文学创作人员,业余文学创作由县文化馆负责。1978年后,县文化局设立文艺创作组,有专业文学艺术创作人员4人,业余创作队伍也初步形成。1991年成立萧县作家协会,文学艺术创作队伍进一步扩大,专业创作人员虽然不足10人,但业余作者已发展到300多人。

萧县出过许多老一辈的文学艺术家。 如诗人孙友田,出版过《孙友田煤矿抒情诗选》、 《孙友田诗选》、 《孙友田散文集》 等 13部专著。作家单超著有《燃烧的雪山》、 《天情》 《布达拉宫的枪声》 等中长篇小说 6 部。董尧是纪实文学家,仅其一部北洋人物系列长篇10 卷就达 300 万字,为中国文学宝库填补了北洋时期的空白。

萧县

工艺

萧山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就是汉代人在石头上雕刻的画,以石头为载体,以刀代笔,以线传神状物,集绘画、雕刻两门艺术为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萧县汉画像石出土数量多、内容丰富、雕刻精美。在北宋就有汉画像石出土,清代出土较多。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在龙城镇虎山、凤山、帽山,庄里乡陶墟、金寨,永堌镇梧桐、百泉,圣泉乡徐山头、卢屯等地发现汉画像石墓葬,出土一批精美的汉石刻壁画。汉画像石内容 《宴饮图》《车马出行图》《牛马同耕图》《狩猎图》《持戟图》《勾镶图》《伏羲》《升仙图》《龙虎图》《瑞兽图》《日月图》 等。

萧县

萧县剪纸

萧县剪纸艺术造型独特,风格或质朴粗拙,或精巧细腻。内容、形式丰富,技法上剪口清利、线条流畅、牙口匀称,阴阳对比鲜明,用色或亮丽丰富,或古朴雅致。表现手法自由灵活,用剪纸人自己的话说叫“心里出”,选材广泛,花样繁多,涉及戏曲人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祭典仪礼、花鸟鱼虫、吉禽瑞兽、五谷果蔬、吉祥福寿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物、动物、花草各种内容都能借夸张、变形、比喻、象征、谐音取意、对称折叠、拼零合整、阴阳对比、剪刻结合等方式表现出来。

萧县

真正意义上的萧县剪纸出现在唐代。此时民间,使用纸张剪裁花饰相对于使用金箔银箔、素绢彩帛来说价格要便宜很多,因此剪纸很快在民间风行。明清时期,萧县剪纸在点色、染色、填色方面的技艺更加成熟。改革开放以来,萧县民间剪纸有了恢复和较大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有文化的剪纸艺人。

戏曲

戏剧方面,1986年前,全县除有36个民间业余剧团外,还有专业剧团1个:萧县梆剧团,全团演职人员 56 人。1996 年,县梆剧团当年排演现代戏 《五条黄瓜》 参加安徽省第五届艺术节演出,获演出二等奖。2001 年至 2005 年,县剧团在演出活动中不断积累资产,添置戏剧服装,更新音响 设备,增加演出活动的车辆。内部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提高为农村群众服务水平,变三下乡为常下乡。至 2005 年,3次评为省、市“三下乡先进集体”。

曲艺方面,1995年,宿县地区举办计划生育工作文艺会演,由作家杜霞云、夏智德创作,县剧团演员演出的渔鼓表演唱 《调包计》 被评为演出一等奖。在苏鲁豫皖4省16县市 “曲艺小品大奖赛”中,渔鼓《调包计》登上徐州市舞台,被评为创作一等奖,演出二等奖。1996年,杜霞云、夏智德创作的《刘县长查访》在会演中获全省演出一等奖、创作二等奖,并为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专场演出。1997年,全省第四届花鼓灯节在凤台县举办,萧县渔鼓表演唱《丰碑颂》参加演出,评为演出二等奖。1999 年春节之前,中央电视台拍摄农村题材春节联欢节目《宿州春晓》,萧县渔鼓表演唱音乐作为《宿州春晓》的主旋律在全国播放。

饮食

萧县属于淮北,主食以面食为主。民众饮食受到南北菜系的影响,主要的菜系有沿淮菜、鲁菜、徐州菜等。比较著名的菜肴有鱼咬羊、蘑菇鸡、羊芹细。萧县人也喜食野菜,比如芥菜、婆婆丁、葛花、榆钱等。

鱼咬羊

鱼咬羊是一道来自中国安徽省萧县的传统美食,其食材包括新鲜的鳜鱼和白山羊。制作方法是将羊肉填入鱼腹中,再煎黄沥油,加入羊汤烧开。这道菜以其鲜美口感而著名,已被多个旅游机构和政府部门认定为“必吃的安徽特色菜”和“省级招牌菜”。该菜的起源传说与孔子有关,据说孔子曾在旅途中只有一小块羊肉和一些小鱼,他将它们放在一个锅里烹制出了这道美味佳肴。

蘑菇鸡

蘑菇鸡产于萧县的皇藏峪。该菜的主要食材是皇藏峪本地散养的农家鸡和森林里生长的蘑菇。蘑菇鸡要用圆形的地锅和柴火烹制,该菜蘑菇色彩红润鲜亮,鸡肉紧实,凸显了皖北美食的麻辣鲜香。

羊芹细

萧县的羊芹细取自羊肚腩肉,爆炒炒熟之后,加水炖汤。可以佐配红芋粉丝、寸来长的水芹使用。具有爽口解腻的特点。

民俗

特色节庆

伏羊文化节

伏羊文化节属于伏羊节的一种,是一种在三伏天吃羊的习俗。据《萧县志》记载:由于本县历史养羊较多,故传统名菜多以羊为主,有‘无羊不成席’之说",当地人认为,伏天时,羊肉肉质鲜香,汤汁醇而不膻,喝汤吃肉,人容易发汗、排毒,对人体健康有益处,因而每年伏天吃伏羊的习惯沿袭下来,形成现在的伏羊宴美食节。

2023年7月11日萧县伏羊文化节在萧县水墨圣泉古镇开幕,并于8月10日结束,持续一个月,旨在以伏羊美食为引领,宴请游客,赏萧县美景,打造集“商、养、文、食、闲”五大要素于一体的沉浸式特色美食美景文化之旅。活动包括伏羊吉祥物巡街、羊肉美食烹饪大赛和“千人喝羊汤”等37项系列子活动。

传统仪式

诞生

乡间婴儿初生,多给穿土裤子。穿后扎紧腿,装上细沙土,大小便落在土内,每天换洗几遍。婴儿出生第六天,大人把鸡蛋煮熟染红,先向婴儿姥姥家报喜,姥姥家把鸡蛋分送近房亲戚,约定日期,带礼物到婴儿家贺喜,叫“送粥米”。所送礼物分两类,一类是鸡蛋、面粉、红糖,供产妇补养之用;一类是婴儿衣帽,鞋袜,供婴儿穿着。婴儿家也把红鸡蛋分送亲友,亲友也带礼物,到婴儿家祝贺。亲友到齐,把婴儿抱出,大家见见面,都给见面礼。婴儿家备办酒席,欢宴亲朋,俗称“喝喜酒”,至今仍有此风。婴儿满月,接往姥姥家,用红布蒙上。大人抱着婴儿,同时手持桃树条子,说桃条子能避邪,叫“接挪窝”。

婚嫁

传统的中国婚礼习俗有很多,其中包括“提媒”“过启”“过轿”等。在“提媒”中,媒人介绍男女双方的情况,如果认为门当户对,就会介绍对方。如果双方都同意,男方会写一份求婚书并送到女方家,女方回复同意书。男女双方都会为婚礼准备酒席,感谢媒人。在“过轿”中,新娘会穿上红衣裳和红鞋,戴上红布,哭着离开父母家,由新郎家人接送到新家。男方会为新娘准备房屋、床帐、被褥、枕头等,女方则会准备嫁妆,尽量陪送日常生活用品和家具。新中国成立后,青年男女婚姻自主,但多数还得有媒人撮合,经介绍,男女先见面,双方都同意,就可向政府登记。登记后,约定日期,办酒席,宴亲朋,举行婚礼。

非物质文化遗产

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截至2023年6月,国家级1个,省级7个,市级19项,县级211项。

部分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级别

萧县花腔渔鼓

国家级

萧县炭精画

省级

萧县唢呐

省级

萧县花鼓戏

省级

萧县大鼓

省级

萧县泥人

省级

萧县评书

省级

伏羊宴加工技艺

省级

萧县渔鼓道情

萧县渔鼓道情是一种古老的曲种,也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渔鼓道情是通过敲打渔鼓并配以说唱来演绎的。2011年,萧县的渔鼓道情被列入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萧县坠子

萧县坠子是安徽省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板腔体,曲调包括平板、寒板、慢板、快板等,典调优美,长于抒情和叙事。自1914年以来,萧县艺人在演唱河南东路坠子的基础上,汲取了当地其他曲种和徐州梆子的音乐唱腔,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风格、特色的萧县坠子。唱词多为七字句,也有十字句。萧县坠子的表现形式有单口、对口、多口和坠子戏。

萧县伏羊宴习俗

萧县伏羊宴是安徽省萧县的传统盛宴,每年农历七月初一举行。宴会上,主人会杀羊宰猪,招待亲朋好友。这个习俗源于清朝时期,当时百姓们为了纪念抗击倭寇的战士而发起了这个活动。如今,伏羊宴已经成为萧县的知名节庆活动之一。

萧县花腔鱼鼓

萧县花腔渔鼓是一种传统的表演艺术形式,结合了唱腔、舞蹈和打击乐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萧县艺人薛本信于1919年在寒腔渔鼓基础上,吸收了当地其他曲种,民歌号子和徐州梆子戏的营养而创造了渔鼓新腔,新创的曲调有:花腔、尾音花腔、衬字花腔等。表演时还擅于模拟各种人物的动作姿势和腔调。萧县花腔渔鼓又名薛三派花腔渔鼓,花腔曲折复杂,全靠口传。

文物保护

萧县文物众多,文物保护单位有国家级2个、省级3个和市级37个。

萧县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部分)

级别

名称

时代

国家级

萧县淮海战役总前委和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民国

国家级

金寨遗址

新石器

省级

萧县文庙

民国

省级

花甲寺遗址

新石器

省级

白土寨窑址

唐宋

市级

瑞云寺

南北朝

市级

天门寺

明代

市级

祖庄铸钱遗址

汉代

市级

圣泉寺

明代

市级

大蔡庄遗址

新石器—商周

市级

皇藏峪汉遗址

西汉

市级

虎山汉墓群

西汉—东汉

萧县淮海战役总前委和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位于萧县丁里镇蔡洼村,其主体建筑是蔡洼村中心的杨家台子,为清末古建筑群落,共65间房屋。旧址外围包括郭庄村、纵瓦房村、石碑座村、常庄村、宫庄村,总占地面积约6平方千米。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萧县

1948年12月16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粟裕率指挥机关进驻蔡洼杨家台子,并于此设立指挥部。指挥部成立的第二天,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位首长并召开了总前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休息期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在指挥部前由随军记者陆仁生拍下了一张弥足珍贵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合影照。

萧县

金寨遗址

金寨遗址位于萧县县城东南40公里的庄里乡金寨村,面积约40余万平方米。1958年当地兴修水利挖塘时,挖出了一批玉器,如玉锥形器、玉刀形器、玉璧、玉石磙、玉片、绿松石、有段石锛、有孔石斧等,为龙山文化早期遗物。文化层厚约2.5米,地表随处可见鼎足盆、钵、缸、鬲足、鬲、蛋壳黑陶片等。此外金寨遗址也出土有商周、春秋战国、汉代时期的遗物。2019年10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萧县

名胜古迹

综述

萧县名胜古迹众多,2022年末全县有4A级旅游景区2处,分别是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和蔡洼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中国四省边界的萧县境内,是一个自然和文化景点。位于龙河中段的龙和艺术空间,是一个公益性文化场所,通常举办展览等丰富民众生活。另外,萧县还有天门山、天门寺、卧佛山溶洞等景点。截止2023年5月4日,全县共接待游客50.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 。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中国四省边界的萧县境内,是一个自然和文化景点。公园分为“皇藏峪”和“天门寺”两个景区,其中皇藏峪景区有古木参天、清泉四溢、花草芬芳等特点,包括皇藏洞、三仙洞、拔剑泉、马扒泉、仙人床、瑞云寺等72个景点。天门寺位于公园的西北部,以山险、树奇、石怪、林幽为特点,是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

萧县

龙河艺术空间

龙河艺术空间位于萧县龙河中段西岸,是龙河景观带的一颗明珠,由8栋仿古徽派建筑组成。该场所是一个公益性文化场所,以萧县经典传统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通过展示萧县的书画、陶瓷、玉器、奇石、非遗文化、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等,提升萧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该项目是龙河治理和“一河五沟”综合整治项目工程的一部分,旨在打造生态、人文和休闲的龙河景观带。

萧县

天门山

天门山地处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西北侧,天门寺位于其西坡,其中天门寺三个字为佛学大师赵朴初所题。天门山的山门朝西而开。山门前有一条一千米左右的山路直通出山口。山谷北部有绵延起伏的大长山。山谷南师形似蹲虎的磅礴岭。

萧县

卧佛山溶洞

卧佛山溶洞位于萧县卧佛山山脚,与天门寺遥遥相望。该洞形成于约5亿年前,溶洞规模宏大,分为上中下三层,南北东西约有10个出口,该洞里有些溶洞与地下河相连。洞内还有各种形态的石笋、石柱、石钟乳。

天门寺

天门寺始建于元至正年鉴,该寺庙东南北三面环山。据传天门寺有一尊“飞来佛”,后来因各种原因遭到损毁,如今不存。天门寺内大约2000平方千米,有罗汉堂、钟楼和鼓楼等各种佛殿50余件,供奉各类佛像。其中有7尊缅甸玉佛高达2米以上,玉石晶莹剔透,是院内的珍品。寺院内有一株古杏树,树高18米,胸围1.7米,枝叶繁茂。

萧县

对外交流

萧县与徐州市开展五个一体化合作,包括承接徐州装备制造业的项目、实现两地医疗资源共享、教育机构对接合作等,编制了《萧徐一体化发展概念性研究规划》,规划建设萧徐‘4+N’(即高铁、普客,徐州地铁1号线、7号线4条线路+N条道路)交通路网。

重要人物

萧县部分重要人物

人物

简介

段广瀛(生卒不详)

字紫沧,号雁洲,龙城镇人,曾任河南粮储盐法道,署按察使司,加布政使衔著有《紫沧诗稿》、《紫沧课艺》等

徐树挣(1880~1925)

字又铮,号铁珊,自号则林。皇藏区赵楼乡醴泉村人。曾任段祺瑞军事参谋、总参谋等职

孟昭潜(1871~1935)

明川。圣泉区郭庄乡孟店村人。曾任萧县师范学堂校长兼高等小学堂校长、劝学所所长、学务课课长、县视学等职

张中立(?~1944)

字矫成,淮海区洪河乡张三座楼村人,曾任全国盐税警总队长,后改任盐税警局长,长芦豫岸盐税局长等

萧龙士(1889~1990)

原名品一,号翰云。刘套镇萧场村人。历任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省国画院副院长、北京齐白石艺术开发交流中心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王子云(1897~1990)

原名王青路,字子云,大屯镇守备庄人。曾任西安美术学院

美术史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美协陕西分会名誉主席,其作品包括油画 《杭州之雨》《巴黎协和广场》《巴黎老街》 及雕塑 《少女》以及《唐代雕塑选集》《中国古代石刻线画选集》《中国古代雕塑百图》《中国雕塑艺术史》《陕西古代石雕刻》《中外美术考古游记》 等著作

徐道邻(1906~1973)

名审交,字道邻。原籍官桥镇醴泉村,徐树铮第三子。历任同济大学法学院、台湾大学、东海大学教授、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大学教授。著有 《唐律通论》《中国法制史论略》《中国法制史论集》《诗意学概要》《行为科学概论》 等80多项

段拭(1914~1969)

字无染,龙城镇人,原萧县望族段氏后人,家谱名庆成。画家,著述有 《万年少事迹汇集》 (原中央大学 40 年代版),《汉画》 (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 1958 年出版,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时曾选其为参考书)

重要荣誉

2022年5月,萧县荣获安徽省“大托管”示范县称号。

2022年2月,萧县荣获安安徽省卫生县城(区)称号。

2021年11月,萧县荣获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称号。

2020年12月,萧县荣获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称号。

2020年,萧县位于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

2020年,萧县位于中国县域电子商务百强榜排名93。

2019年,荣获国家园林县城

2018年12月,萧县荣获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称号。

2018年,萧县位于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

2017年,萧县荣获第四届安徽省文明县城。

注释

[a]

又叫“说媒”。媒人在衡量男女双方家产家势,社会地位,认为门当户对后,即先到男家、后到女家介绍对方的情况。家长认为合适,便到对方邻近去打听,请算命先生合年命,如都没有问题,媒人就告知双方愿结百年之好。

[b]

又称“传启”、“过启柬”。双方同意后,男方即向女方写求婚书,由媒人送到女家,叫“过启柬”。女家答应了,回一同意书,叫“回启”,也叫“谢允”。

[c]

结婚前一天,空花轿由新郎家过到新娘家,叫“过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