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1949年11月生,清华大学教授。王佳教授讲授研究生课程《近场光学/纳米光学原理及系统》、《现代光学实验》。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王佳的:人物经历、研究方向、主要贡献等介绍

外文名

wangjia

出生日期

1949年11月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职业

教师

人物经历

1973年 9月 - 1977年 2月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光学仪器,学生。

1977年 3月 - 1979年 8月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光学仪器专业,教师。。

1979年 9月 - 1982年 2月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光学仪器,研究生。

1982年 3月 - 1986年11月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助教。

1986年12月 - 1987年12月 美国Wisconsin大学,访问学者。

1988年 1月 - 1993年 9月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讲师。

1998年 7月 - 1999年 1月 日本精工仪器公司基础研究部 访问科学家。

1993年10月 - 2006年10月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教授。

2006年10月 - 现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

研究方向

王佳教授目前的主要感兴趣的领域包括:纳米光学与近场光学理论与数值仿真、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原理及系统、SNOM在单分子探测(SMD)及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近场光学高密度数据存储、近场光谱学和近场拉曼光谱仪器系统、激光光钳与近场光钳原理与系统、近场光学纳米微粒操作、近场光学虚拟光探针、纳米尺度光学特征的探测与表征、基于纳米结构等离子增强的纳米光学材料与器件、纳米技术与纳米计量学、扫描探针显微术,生物医学光学等。

主要贡献

科研项目

1、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测量 国家973项目(2007-2011年)。

2、基于表面等离子晶体的纳米光子学器件的原理和实验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2009年)。

3、用于纳米结构信息探测与表征的针尖增强拉曼光谱仪器的研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2007年)。

4、纳米孔径激光器原理与设计 863项目(2004-2005年)。

3、近场光学虚拟光探针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2005年)。

4、纳米孔径激光器设计、制作与实验研究 清华大学重点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02-2004年)。

5、近场光学存储机理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2000-2004年)。

6、用于生物单分子操作的近场光钳原理与实验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1-2003年)。

参加学术组织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SPIE 会员,中国光学学会会员。

1996.7 学术访问,德国、法国。

1997.2 第四届近场光学国际会议,耶路撒冷,以色列。。

1998.12 第五届近场光学国际会议,日本。

2000.5 光学数据存储国际会议,ODS2000,加拿大。

2000.8 第六届近场光学国际会议,荷兰;学术访问,德国。

2001.11 第三届亚太近场光学会议,多维显微镜国际会议,澳大利亚。

2002.8 第七届近场光学国际会议,美国。。

2002.10 Photonics Asia 2002, 上海,中国。

2003.10 第四届亚太近场光学会议,台湾

2004.4 光学数据存储国际会议,ODS2004,美国。

2004.9 第八届近场光学国际会议,韩国。

2004.11 Photonics Asia 2004, 北京,中国。

2005.11 第五届亚太近场光学会议,日本。

2006.9 第九届近场光学国际会议, 瑞士。

2008.1 TERFS会议,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