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甸满族自治县,简称“宽甸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丹东市下辖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南部鸭绿江下游右岸,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国境线全长216.5千米,是辽宁省唯一的边境县,总面积6106.6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宽甸县常住人口31.7万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宽甸满族自治县的:名称、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著名人物、对外交流、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宽甸满族自治县

英文名

Kuandian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别名

宽甸县

面积

6106.69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辽宁省东南部鸭绿江下游右岸

地理坐标

东经124°21′~125°43′,北纬40°13′~41°09′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辽宁省

所属市

丹东市

行政类别

自治县

下辖地区

19个镇,3个乡

行政区划代码

210624

人口

31.7万人(2022年常住人口)

方言

北方方言-华北东北次方言-辽宁方言-宽甸方言

GDP

108.9亿元(2022年)

著名景点

天桥沟森林公园、天华山风景名胜区、黄椅山森林公园、花脖山森林公园等

邮政编码

118200

政府驻地

宽甸镇府前西街

电话区号

0415

火车站

宽甸站、长甸站、灌水站

简介

宽甸县地处辽东山地丘陵区,为长白山脉与千山山脉过渡地带,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阶梯状分布,为北部中山区、中部低山区和南部丘陵区,位于暖温带湿润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县境汉时为辽东郡西安平县辖地,后先后属于唐安东都护府、辽东都指挥使司东宁口等辖地。清光绪三年(1877年),设立宽甸县。1989年改设宽甸满族自治县。截至2022年,宽甸县下辖19个镇,3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地宽甸镇府前西街。

宽甸县是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境内鹤大公路、铁长公路、凤上铁路穿境而过,鸭绿江边设有太平湾、河口2个国家二类口岸。宽甸县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丹东市排名第5,形成农产品加工、石材加工、能源工业和非资源型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第一产业以人参、食用菌、山野菜、烟草等特色种植业为主,第二产业以硼化工业为支柱产业,第三产业以旅游和电商为主导。2022年,宽甸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9亿元,同比增长0.3%,三次产业比重为29.7:24.2:46.1。

宽甸县是满族发祥地,宽甸民情风俗的主流呈满汉交融型,朝鲜族花甲礼、丹东鼓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抗美援朝出征地之一,境内抗美援朝下河口公路断桥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宽甸县是辽宁省边境旅游大县,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辽宁省首批“旅游强县”,境内天桥沟森林公园、天华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

名称

因此地周围环山,中间地势宽阔平坦肥沃,宜于农耕,故得名宽甸。清光绪三年(1877年)置宽甸县,治今址。1945~1949年曾属安东省,1949~1954年曾属辽东省。1990年改设宽甸满族自治县(1989年批准)。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新石器时代,中国最早玉器一一红山文化玉龙,其玉料即为宽甸境内所产宽玉。5000年前,黄帝族系部族已经在这里生息。经文物普查考证,大蒲石河臭李限子遗址、小雅河破子洞遗址、浑江老地沟遗址中发现的文化遗物属新石器时代。

在3000年前,宽甸已经步入文明化轨道。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或称夏商周时代,属青铜文化时期。宽甸出土过青铜剑、青铜矛、青铜戈和"明"刀币等战国时代中晚期或其以后的遗物,这一时期宽甸境内居民主要是组族系北发部。

春秋战国之际,燕吞并辽东东夷诸部,设立辽东郡,宽甸地域属辽东郡。燕将秦开修筑燕北长城,在县境内因山岩石,因河为固"边山险,重溪固"构成一条"石龙"遗迹至今尚存。

秦朝至南北朝

西汉武帝元朔初年,设置辽东郡西安平县。西安平县治所在今玻河口,河西甸子上尖。建昭二年(前37年),扶余族朱蒙在今桓仁建立汉地方民族政权高句丽国,建昭五年(前34年),创筑都城于五女山,在今境内牛毛坞镇城顶山上修筑小城子山城。南北朝时期,高句丽接受南北两方朝延册封,与南北朝诸国臣属。

东晋义熙六年(410年),高句丽自封为辽东郡王。宽甸地域为高句丽城邑制所辖,今虎山泊沟城、灌水高台堡山城,均设立于这一时期。此后直至隋唐。

隋唐至宋元

唐总章三年(670年)设唐安东都护府,下设州、县,宽甸属积利州辖地。圣历元年(698年),渤海建国(为唐朝番国),高句丽故地居民归人渤海国管辖范围。渤海国西南界泊沟口,即今大蒲石河口。宽甸大蒲石河口以北属渤海西京鸭绿府桓州辖地。

契丹天显元年(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灭渤海国。在平渤海徙其民中,令其长子耶律倍以渤海国地创立东丹国,建都于东平(今辽阳),宽甸地域属东丹国。耶律德光十一年(936年),废东丹国。契丹于会同元年(938年)改国号为辽,在今凤城设立开州开远县,宽甸属其辖地。

女真完颜阿骨打灭辽建立金。金收国二年(1116年)置东京路婆婆府,治所在今大蒲石河口,宽甸属其辖地。

元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元初仍设婆婆路,对鸭绿江沿岸进行屯田。至元十七年(1280年),婆婆路降为府,二十五年废府为巡检司,宽甸属婆婆(府)巡检司辖地。

明清时期

明初称宽佃子,属辽东都指挥使司东宁口辖地。明初与李氏朝鲜以鸭绿江为界。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建州卫首领李满住率部众迁到今浑江中下游青山沟、步达远居住,为满族先世进人宽甸住种之始。正统五年(1440年),明廷敷谕建州左卫首领凡察等于婆猪江遛西冬古河间与李满住同住。成化之役后,成化五年(1469年)筑边墙,自大边沟至鸭绿江边秋果碧设堡置墩戍守。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在今杨木川镇土城子筑险山堡。万历元年(1573年),在境内设宽莫、新美、大更、永英、长奠5座城堡。万历十六年(1588年)董鄂部归附努尔哈赤。

清初设柳条边,边外为皇家封禁之地,宽甸全境属2家封地范围。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为岫岩州凤凰城巡检司辖地,设立林甸、宽甸、坦甸、永何、长甸、苏甸6处通朝驿站,故以辽东“六甸”著称。光绪二年(1876年)二月,提督左宝贵率"回回营"驻兵宽甸域。光绪三年(1877年),建宽甸县,全境为64牌,隶属凤凰直隶厅。光绪三年二十七年(1901年),改划9区。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四年(1915年),属东边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奉天省改称辽宁省,废东边道,宽甸县属辽宁省辖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6月,日军二十师团第4越境部队从朝鲜昌城渡鸭绿江,6月下旬,日军守备队侵占县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7月,杨靖宇率部进入境内四平村天桥沟,建立宽甸抗日游击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属伪安东省辖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虎山村由安东县划入宽甸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宽甸中心县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安东省,辖赛马、桓仁等4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初,成立虎山县;11月2日,国民党政府军进占宽甸;12月,虎山县建制撤。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7日,东北民主联军收复宽甸。宽甸县仍属安东省第四专署。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第四专署撤销,属安东省辖。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安东省、辽宁省合并成立辽东省,宽甸县属辽东省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宽甸县仍属辽东省。1954年8月,辽东、辽西省合并成立辽宁省,归属辽宁省。1956年设安东专员公署,属安东专署管辖。1958年11月撤销安东专署,隶属辽宁省。1959年1月,属辽宁省安东市管辖。

1965年安东市更名丹东市。1989年9月,撤销宽甸县,建宽甸满族自治县。

地理

位置境域

宽甸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南部鸭绿江下游右岸,地理坐标东经124°21′~125°43′,北纬40°13′~41°09′,北邻桓仁满族自治县,东北接吉林省集安市,西接凤城市,西北连本溪满族自治县,西南与丹东市接壤,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国境线全长216.5千米,是辽宁省唯一的边境县。县政府驻地宽甸镇距沈阳250千米,距丹东100千米,宽甸县总面积6106.69平方千米。

宽甸满族自治县

气候

宽甸县位于暖温带湿润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是辽宁省降雨中心。多年平均气温7.1℃,1月平均气温-11.8℃,极端最低气温-38.5℃,7月平均气温22.61℃,极端最高气温36.5℃,最低月平均气温-18.7℃,最高月平均气温24.9℃。无霜期年平均135天,最长为162天,最短为11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380.5小时,0℃以上持续期238天。年平均水量1051.3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13天。最多达142天,最少为89天,极端年最大降雨量1815.0毫米,极端年最小降雨量量588.8亳米,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约占年平均降水量的三分之二。

地质

地质构造

宽旬县地质构造骨架为前震旦纪末期辽河运动形成,后经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的改造和影响,形成现今地壳构造格局。区内构造以纬向东西向的紧密线形褶曲和华夏系东北向、新华夏系东北向断裂构造及由其引生的断陷盆地为特点。全境纬向构造体系自北而南由三条复式裙皱构成。其中灌水一一太平哨复向斜带,长52千米,宽15—25千米。庙阳一一大西岔复背斜带,长64千米,宽35千米。主要由辽河群里尔峪以及盖县组条痕状混合岩组成。杨木川一一古楼子复向斜带,长39千米,宽10--15千米,向斜中心为盖县组地层。

宽旬县断裂构造发育以新华夏系和河西系构造为主。华夏一一新华夏系构造断裂带鸭绿江断裂带的产生始于中生代,由数条井列相存破碎断层带构成,导致古楼子和绿江两个断陷盆地的形成,全带通过县内长度为125千米,毛甸子一一牛毛坞断裂带,长116千米;永甸一一太平哨断裂带,长75千米。石城一一灌水冲断层,长46千米;土城子一一夹皮沟挤压带,长45千米。这几个冲断裂、挤压带走向均在北30度东左右。河西系构造断裂带下露河一一清原断裂带、长甸一一宽西断裂带、古楼子一一大堡断裂带。

在太古代——早元古代时期约25—19亿年间,境内为早元古代裂谷发育期,裂谷南部为优地槽中酸性火山岩、沉积岩构造。震旦纪末期,陆壳发生一次广泛、强烈的褶皱上升,使前震旦纪形成的雏地槽全部褶皱回返,形成宽甸县所处的中朝准地台。早古生代——中生代三迭纪时期古生代期,由于加里东运动,境内局部地区,如牛毛坞大顶子山等地,有陆源碎屑物质沉积。寒武纪,北部青山沟、八河川及东部下露河一带,凹陷一度上升。地壳下沉,海水侵入。早石炭纪地壳褶皱升起,海水退出。中生代晚三迭纪——新生代时期受燕山运动影响,境内断裂层一方上升,岩浆侵入和喷出,产生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形成北东向为主断裂带和断陷盆地,有间歇性火山喷发。第三纪,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地壳上升剥蚀。同时,该运动继承老断层线差异性升降,北部山地多次间歇上升,形成境内北高南低梯级地貌。

地层

宽甸县位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内,灌水一一青山沟一一露河一一线以北为太子河一一浑江台陷,该线以南为营口一一宽甸台拱。台陷区主要由上元古界、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层组成,构造较简单,侵入岩不发育。台拱区主要由前震旦纪变质岩系构成,局部分散存在有较小规模的上元古界榆树砬子组和中生界地层,构造复杂,浆岩发育。县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太古界鞍山群、下元古界辽河群、上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碳系及二迭系、中生界侏罗系、新生界第四系。岩浆岩在县内各乡镇均有分布,岩浆活动以中生代印支——燕山期最为强烈,有24个侵入体,其类型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碱性岩4种。

宽甸县境内太古界主要分布八河川、泉山、大虎寸子一带。下元古界主要分布于营口一宽甸长约3∞千米,宽约几十千米东西向狭长地带内。中、上元古界震且系永宁组零星分布于宽甸大顶子山等地,钓鱼台组也有零星出露。寒武系主要分布宽甸东部下露河、振江等地,下、中、上统发育齐全,层次清晰。奥陶系分布于双山子、下露河、振江等地,岩性下部为白云岩或白云灰质岩,上部灰岩以花纹状构造为主,中层页岩和竹叶状灰岩不稳定,其中化石较多。石炭系主要分布于境内大葫芦套、干沟子。二叠系出露地点与石炭系相同。侏罗系分布于灌水、双山子、古楼子等地,主要出露于县境西部上八里甸子、大葫芦套以及边沟等地。白垩系在县内较为发育,岩性复杂,变化较大,以粉砂岩、砂岩、页岩为主,夹砾岩及火山角砾岩,厚度千余米。第三系只见有零星分布上新统的玄武岩和紫红色岩系。第四系境内因新构造运动较强烈,沿断裂带喷发的火山堆积很发育,在宽甸形成了一个裂陨式火山喷发带,向北东断续与长白山一延吉火山喷发带相连。

地形地貌

宽甸县地处辽东山地丘陵区,为长白山脉与千山山脉过渡地带,群山峰峦起伏,多为东西走势,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阶梯状分布,为宽甸北部中山区、宽甸中部低山区和宽甸南部丘陵区。宽甸县平均海拔400米,西北部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6座,最高峰花脖子山海拔1336.1米,横亘县北,是辽宁省内最高峰之一。最低点在辖区东南端鸭绿江与叆河交汇处,海拔48米。

宽甸县西北部为山地区,系长白山支脉龙岗山脉延续部分,走向东南,灌水镇、双山子镇、八河川镇、牛毛坞镇、青山沟镇区间,山体连贯,形态各异,沟签发育,多为"v"形沟或"u"形谷,河流下切强烈。西部宽甸一凤城地形为长白山脉与千山山脉交替组成,形成剥蚀构造低山,呈北东向梯级带。南部为低山丘陵区,以千山山脉为骨干,属东缓西陡构造,走向西南。虎山镇、古楼子乡、永甸镇、红石镇区间,山势低矮,剥蚀断块,沟坡和缓,峰顶稍圆,谷间宽阔,多"u"形沟谷,河流下切较弱,其中虎山镇内多高丘,外形浑圆。

宽甸满族自治县

水文水利

水文

  • 河流

宽甸县境内河道总属鸭绿江流域,流域面积6106.69平方千米,占宽甸辖区面积100%。有大小河流549条,水系总长2830千米,河网密度为0.5千米/平方米,境内重点河流具体分为六个流域,即蒲石河流域、半拉江流域、玻河流域、浑江流域、安平河流域、鸭绿江流域。支流浑江流域面积为2373.9平方千米,占宽甸辖区面枳的38%,主要河流有鸭绿江、浑江、半拉江、爱河、大蒲石河、南股河、北股河、小稚河、大安平河,其中河道总长10千米以上的有57条.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41条,流域面枳5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20条,水系总长2830.5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鸭绿江,从浑江口汇合后流入宽甸,经境内振江、大西岔、红石、长甸、古楼子、虎山等乡子,在虎山村南部与爱河汇合流出宽甸境,流入丹东市。

宽甸满族自治县

  • 地下水

宽甸县地下水类型主要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古河道潜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为震旦系碎屑岩、前震旦系变质岩和火山岩构成的构造裂隙水、块状岩类裂隙水、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及玄武岩孔洞裂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分布在石灰岩、大理岩地区,岩层含水不均匀。古河道潜水,黄椅山一带原为蒲石河古道,由于火山喷发,河水于石湖沟乡老道排附近改道,该地区地下水储量大,单井日出水量达600~750吨。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为沙、砾石、卵石等,水量充沛,多以潜水形式出现,含水层在2~8米之间,单井出水量100~5000吨/日不等。出流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地下水径流从5月份开始增加,8、9月份达到高峰,11月份减小。

水利

宽甸县境内有大中型发电站3座,小电站35座,共建有堤防348.69千米,建有饮水工程1094处,建有灌溉工程102处,农田灌溉面积2.31万亩。有辽宁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200兆瓦,年发电量18.60亿千瓦时,年抽水耗电量24.09亿千瓦时,规划建设宽甸(爱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水丰水库也称拉古哨水库,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境内,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水库,距丹东市区约90千米。水库始建于1937年5月,1943年6月竣工。主坝高160米,长199米,底宽80米,顶宽20米,建有18个防洪闸门.库区全长162千米,平均水深25米,正常库容122亿立千米。

宽甸满族自治县

土壤

宽甸县境内土壤为5个土类,7个亚类,25个土属,47个土种。暗棕壤又称暗棕色森林土,主要分布在下露河、青山沟、牛毛坞、大川头等乡镇海拔600米以上山地,成土母质为花岗岩、片麻岩等风化残积物和少量坡积物,面积62.7万亩,占宽甸县土壤面积7.01%。棕壤是县内主要地带性土壤,分布在低山丘陵、坡脚平地及河谷两岸高阶地上,各乡镇均有分布,面积794.7万亩,占宽甸县土壤面积89.72%。草甸土分布山间沟谷低阶地和河流两岸,面积28.1万亩,占宽甸县土壤面积3.17%。沼泽土零星分布于河溪边低洼地,少者十几亩,多者百余亩,宽甸县共243亩,其中太平哨镇二龙渡面积最大。水稻土县内下露河、步达远、太平哨、牛毛坞分布广泛,石湖沟、大西岔、长甸、古楼子次之,总面积7244亩,占宽甸县土壤面积0.08%,耕地面积0.56%。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0年末,宽甸县辖区面积610669.07公顷,其中农用地573830.17公顷,耕地面积54283.06公顷,建设用地13538.02公顷,未利用地23300.87公顷,宽甸县国有土地面积65166.61公顷。

水资源

宽甸县径流总量为38.2亿立方米,为辽宁省最大淡水资源县,人均占有量8941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8.22亿立方米,其中鸭绿江流域10.88亿立方米、蒲石河流域7.32亿立方米、浑江流域14.58亿立方米、爱河流域5.4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7.78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统计量为7.74亿立方米。

宽甸满族自治县

矿产资源

截至2023年6月,宽甸县共发现各类矿产66种,矿产地371处。大型矿床10处,中型矿床16处,小型矿床189处,矿点154处。其中硼镁石型硼矿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饰面石材等非金属矿产具有潜在优势。主要资源储量为硼矿1488.9万吨,铜矿31.61万吨,铅矿199.43万吨,锌矿26.48万吨,钼矿5825万吨,金矿70.237吨。宽甸地区矿产资源分布集中,硼矿主要分布于牛毛坞镇-大西岔镇一带,和红石镇-杨木川镇一带;铅锌矿主要集中在青山沟镇-振江镇;金、银矿主要集中在振江镇-古楼子镇一带;饰面石材主要分布于红石镇-虎山镇;玄武岩主要分布于硼海镇-青椅山镇;辉绿岩主要分布于杨木川镇。宽甸县饰面用石材资源丰富,蛇纹石化大理岩以“丹东绿”著称。宽甸地区矿产资源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种多,配套性好。硼铁矿和铜、钼等有色金属矿产中共伴生矿种多,矿产分布相对集中。

森林资源

截至2021年,宽甸县森林覆盖率78%,面积70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3293万立方米。2022年,宽甸县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000公顷。宽甸县地带性植被属于温带针阔混交林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在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区属长白山植物区系,原生植物有云杉、红松、紫杉,伴生阔叶林有枫桦、蒙古栎、麻栎、黄菠萝、水曲柳、核桃等,灌木有映山红、荆条等。在500米以下的丘陵区,大都属于华北植物区系,原生植物有油松、赤松,伴生有槲树、山槐、花曲柳、赤杨、蜡树、椴树等。

宽甸满族自治县

生物资源

宽甸县有药用植物122科、960多种,约占东北地区药用植物种类的70.0%, 其中人参、细辛、党参及平贝母为该地产名贵药材,菌类植物有马鞍菌、羊肚蘑、木耳等,果树主要有板栗、日本栗、山楂、燕红桃、银白桃、苹果等,人工林多为人工栽培的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红松、刺槐等。 人工饲养的动物有沿江牛、绒山羊、中华蜂、鸭绿江蛋鸭、林下大骨鸡等。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宽甸县植物属东北(长白)、华北两大植物区系的过渡带,宽甸满族自治县境内共有植物249科759属1839种,其中真菌56科141属362种,地衣植物20科32属158种,苔藓植物59科144属265种,蕨类植物20科31属64种,裸子植物4科8属15种,被子植物90科403属975种。境内有珍稀濒危植物13种。按保护级别一级有人参1种,二级有刺参1种,三级有钻天柳、水曲柳、野大豆、黄菠萝、梅子松、玫瑰、天女花、刺五加、平贝母、天麻等11种。

宽甸满族自治县

宽甸满族自治县

宽甸满族自治县

动物

宽甸县域内有兽类26种,分隶属于6目14科24属。区系成分中,分布于古北界有14种,占域内兽类总种数的54%,东洋界有7种,占域内兽类总种数的27%,属两界广布种有5种,占域内兽类总种数的19%。域内无特有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水獗、黑熊、靡、纺、紫绍。鸟类域内有各种鸟类126种,分隶属于13目33科81属。在本地繁殖的有103种(包括留鸟和夏候鸟),占域内鸟类总种数的90%。区系成分中,广布种鸟类有60种,古北界有35种、东洋界31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17种。均属于二级,为莺莺、鸳鸯、苍鹰、雀鹰、松雀鹰、毛脚焉等。域内有两栖动物2目6科6属10种。其中中华大瞻蛤、史氏瞻蛤、中国林蛙、粗皮蛙、东方铃瞻等属于广泛分布的种类,占域内两栖动物种数的60%。爬行动物仅有2目3科6属9种,广布种有4种。域内淡水鱼类有5个目7个科16种。昆虫类域内昆虫有1000余种,已鉴定的有598种,分隶属于10目87科,其中以鳞翅目种类最多,达373种。

宽甸满族自治县

宽甸满族自治县

宽甸满族自治县

生态功能区

截至2022年,宽甸县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

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名称

面积(公顷)

主要保护对象

类别

级别

丹东白鹭

2500

大白鹭及其生境

野生动物

市级

老佛爷沟

6800

原生型红松针阔叶混交林

森林生态

县级

白石砬子

7467

原生型红松针阔混交林

森林生态

国家级

黎明

10827

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树种

森林生态

市级

双江河

120914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

市级

资料来源:

  • 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宽甸县,1981年建立,面积7000多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型红松阔叶混交林及珍稀动植物的生境。地处千山山脉,属大陆性气候。为长白、华北植物区系交汇带,植被为长白山针阔混交林,高等植物近千种,主要树种有红松、紫杉、蒙古柞、山杨、水曲柳等;野生动物170余种,辽东4条河流发源于此,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宽甸满族自治县

自然灾害

宽甸县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暴雪、冰雹、大风、寒潮、低温冷害、山洪和泥石流等,水灾和旱灾是该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危害较为严重。境内有软弱的泥岩、页岩、煤层和各种地表覆盖层存在的斜坡,容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高发期为6~10月,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主要是古楼子村、长甸村、虎山村在汛期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土方坍塌现象。

2010年7月26日8时至27日8时,辽宁东部及东北部降大雨,局部降暴雨,宽甸县太平哨镇二龙渡村九组发生泥石流,死亡4人。8月20日8时到21日8时,辽宁东部降大暴雨,其中宽甸砬子沟站最大574毫米,第五轮强降雨已造成丹东宽甸2人死亡,1人失踪。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宽甸县下辖19个镇,3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地宽甸镇府前西街。

区划详情

类别

区划名称

宽甸镇、灌水镇、硼海镇、红石镇、毛甸子镇、长甸镇、永甸镇、太平哨镇、青山沟镇、牛毛坞镇、大川头镇、青椅山镇、杨木川镇、虎山镇、振江镇、步达远镇、大西岔镇、八河川镇、双山子镇

石湖沟乡、下露河朝鲜族乡、古楼子乡

资料来源:

政治

宽甸县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宽甸满族自治县委员会书记

倪志新

宽甸满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曲俊清

宽甸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

赵洪绪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宽甸满族自治县委员会主席

原宝忠

表格数据截至2023年9月19日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宽甸县户籍人口402812人,其中城镇人口110858人,乡村人口291954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204266人,女性人口198546人;男女人口比例102.9:100,年内出生人口1514人,死亡人口3359人。根据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年末常住人口31.7万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宽甸县常住人口中,0-14岁占总人口比重10.20%,15-59岁占总人口比重60.80,6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重29.00%,其中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重20.03%。

民族

宽甸县境内有满族、汉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等18个民族,满族是主体民族,截至2019年,满族人口24.9万人,占总人口的59.6%。

语言

宽甸方言属北方方言华北、东北次方言中辽宁方言分区的第二区。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与普通话比较基本一致,境内方言语音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宽南古楼子为辽宁方言分区的第一区,即东沟方言区,属胶东语系。宽西杨木川乡接近凤城县东汤和大堡,腔调有所变异,但范围较小,宽甸中部和东部文白腔调音韵大体一致,发音虽较重,但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语汇和语法一致。宽甸方言的声母不包括零声母在内,共有18个,韵母共有37个,声调调类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分别是43、34、213、53。阴平、阳平、上声低于普通话,而去声却高于普通话。有部分无U介音的字,在普通话里读作有U介音的字。

宗教信仰

宽甸县境内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主要宗教场所

宗教

派别

场所名称

地址

佛教

汉语系

清泉寺

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黄椅山公园

佛教

汉语系

天华寺

宽甸满族自治县灌水镇天华山景区

佛教

汉语系

玉法佛寺

宽甸满族自治县八一水库景区

佛教

汉语系

天宝寺

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和平村4组

道教

全真

龙圣宫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红石镇腰岭子村4组

道教

全真

玄都宫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牛毛坞镇小城子村4组

资料来源:

佛教

明万历年间,佛教传入境内,于今县城北峥嵘山、毛甸子乡望宝石村、永甸镇坦旬村和石湖沟乡石湖沟村等地分别建起永宁寺、响水寺、安宁寺和双泉寺等寺庙。清代自咸丰元年起,境内先后修建得胜寺、朝阳寺、万宝寺、龙门寺等8座寺庙,但无正宗禅院和僧侣,有的佛道混祀。

道教

明万历年间,道教传入宽甸,至清光绪年间为最盛时期,其时宽甸县建有三圣宫、太和宫、天都宫等宫观42座。宽甸的道教为蓬莱、龙门、华山三派。

伊斯兰教

清末,伊斯兰教传入宽甸。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于县城内建清真寺1座。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清真教会。

基督教

清光绪年间基督教传入宽旬。光绪十五年(1889年)宽甸县城建天主教教堂1处,丹麦人苏裴里来宽传教,其后丹麦人颜深义、韩设科二、殷深基、沙甭令先后入境传教。

经济

综述

宽甸县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丹东市排名第5,形成农产品加工,石材加工、能源工业和非资源型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发展镁基环保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第一产业以人参、食用菌、山野菜、烟草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为主,第二产业硼化工业为支柱产业,第三产业以旅游和电商为主导。

2022年,宽甸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9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6.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0.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9.7:24.2:46.1。

第一产业

宽甸县是辽宁省烟叶、柱参、食用菌、林蛙油、中华蜂、绒山羊产业基地,是辽宁省干鲜果、柞蚕主产区,有“宽甸石柱参”“宽甸山参”“宽甸鸭绿江鲤鱼”获得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登记。2022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4个、家庭农场70个,被列为省农民合作社整县提升试点县,宏鑫渔场鳙鲫鲤鱼、源合果业绿色蓝莓、和嘉农场软枣猕猴桃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22年,宽甸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5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达4.8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26.22万吨。

宽甸县畜牧业以生猪、肉鸡为特色。2022年,宽甸县肉类总产量11.7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656吨,牛肉产量877吨,羊肉产量405.6吨,禽肉产量11万吨,禽蛋产量7336吨,大牲畜(牛)存栏2.8万头,其中肉牛2.1万头,生猪存栏6.1万头,羊存栏9.7万只,家禽存栏1078.8万只。柞蚕产量6656.4吨,奶类总产量30774.2吨。

第二产业

宽甸县工业形成以硼砂、硼酸、硼酸锌、硼铁、氮化硼为重点的硼化工业,培育石墨、石材、硼镁化工等非金属新型材料产业基地和镁产业。2022年,宽甸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户,完成工业总产值66.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2.6亿元。

宽甸县形成以生态满药健康产业、硼镁化工产业和非金属新型材料产业为主体的生态工业体系,蓝亿木业、承天新能源入选省级绿色工厂名单。其中硼镁化工产业形成硼石、硼酸、硼酐、硼铁的完整产业链,有非金属新型材料产业基地,有镁质材料龙头企业播磨公司、彤宽金刚砂等,培育“小升规”“规升巨”5户,完成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5个以上,硼铁合金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年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

宽甸县农产品加工形成了以禾丰成三食品和牧业、峪程菌业、光太药业、参仙源科技、万钧蜂业为龙头的特色生态农业健康产业,上下游企业达到20户以上,年产值达到20亿元。

第三产业

宽甸县第三产业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是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举办有城市文化生活节暨惠民消费嘉年华系列活动等消费活动。2022年,宽甸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亿元,城镇实现零售额22.5亿元,乡村实现零售额8.7亿元,电商物流服务实现镇村全覆盖,电商网络交易额28.6亿元。

宽甸县是国家级出口农产品(板栗、淡水鱼)质量安全示范区、辽宁省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主要出口板栗、红松籽、林蛙油等特色产品。2022年,完成出口交货值2.2亿元。

截至2022年末,宽甸县共有A级旅游景区共5处,其中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2处,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2处,国家级A级旅游景区1处,天桥沟接连获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河口景区、中华满族风情园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有星级饭店5家,旅行社9家(含门市网点及门市部)。2023年宽甸避暑漂流节期间,宽甸旅游人数达到34万人次,旅游收入1334万元。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2年,宽甸县有1个辽宁省级经济开发区。

宽甸经济开发区创建于2008年,2020年被辽宁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辖面积48.92平方千米,由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青椅山工业园区和虎山旅游文化产业园区三部分组成。截至2021年共有入驻企业68家,其中规上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宽甸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于2017年被省农委列入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名单,主导产业为非金属新型材料加工、农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等。 2022年前三季度,宽甸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6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6%;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宽甸县有各类学校113所,其中职业教育中心1所,普通中学25所,小学5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教育27所。全年共有在校学生31182人,其中职业教育中心在校生925人;高中在校生4870人;初中在校生9777人;小学在校生10085人;幼儿园在校生5359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66人。共有专任教师3587人,其中职业教育中心83人;高中323人;初中1564人;小学1227人;特殊教育学校22人;幼儿园教育368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为94.29%,义务教育巩固率96%以上,务工人员子女均在公办学校就读,入学率、完成率均达到100%。

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位于宽甸镇城东滨河以东,阮国长大街以北地块中段,为辽宁省重点中学、辽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的前身是宽甸高中,始建于1958年9月。截至2023年9月,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36568平方米。

主要学校

学校名称

学校地址

办学类型

宽甸满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鸭绿江大街教师进修学校西侧

特殊教育

宽甸满族自治县太平哨华彩学校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太平哨镇太平哨街29号

九年一贯制

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西门外小学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过街楼西街229号

小学

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城厢小学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鹤大路81号

小学

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二初级中学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欢喜岭村3组

初中

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一初级中学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西关街道51组

初中

宽甸满族自治县灌水镇中心小学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灌水镇铁长东路16号

小学

宽甸满族自治县实验小学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东环路育才胡同1号

小学

资料来源:

医疗卫生

宽甸县是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截至2022年末,宽甸县有卫生机构45个。其中,医院13个;卫生院25个;门诊部3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健康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各类机构共有病床床位2445张。宽甸县有卫生技术人员2275人,其中执业医师622人;执业助理医师151人;注册护士1217人;药剂人员85人;技师人员79人;其他人员121人。其中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医院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截至2023年8月,医院占地面积7777平方米,建筑面积12482.4平方米,设编制床位400张,总开放床位400张,有职工400余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宽甸县有宽甸满族自治县博物馆、宽甸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22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宽甸六堡”展览馆,新建和完善村文化广场51个,有农家书屋179个。其中宽甸图书馆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天华山路247号,始建于1909年,被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为辽宁省图书馆分馆,馆藏图书期刊等5万余册。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宽甸县共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专家工作站1个,组建辽宁镁化学与精细化工技术中心,培育“小巨人”企业5户,承天新能源、亿龙高科技等企业项目列入省科技创新计划,金玛(宽甸)硼矿被评为“行业领军企业”,有10家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技协组织,近200名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和首席科学传播专家、1500余名科普信息员、近200名科技志愿者。宽甸经济开发区峪程菌业参与的“食用菌优良菌种选育及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体育事业

宽甸县先后举办2023年宽甸桃花季暨首届全民健身登山节活动、2022-2023年度辽宁省青少年高山滑雪锦标赛等体育赛事,在辽宁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宽甸14名运动员共获得8枚奖牌,包括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有星锐篮球馆、天桥沟滑雪场等体育场馆。

人居环境

2022年,宽甸县新增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改造4个换热站、12千米二级供热管网,新建3千米给水管线,启动城区供水系统提升改造项目,完成5.7千米城区雨污分流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二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等项目建设,有12个乡镇农村垃圾中转站。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7.32%,有效天数为347天,所有断面均达到二类水质标准,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达到“良”以上。截至2021年,宽甸县森林覆盖率78%。

社会保障

2022年,宽甸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0518人,医疗保险参保职工26298人。有宽甸家华康养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设有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就业培训基地、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有灌水天华康复医院、县医院等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服务机构。

交通

综述

宽甸县是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境内鹤大公路、铁长公路、凤上铁路穿境而过,距丹东机场、丹东港不足百千米,鸭绿江边设有太平湾、河口2个国家二类口岸。2022年,宽甸县完成货运周转量4771万吨千米,完成货运量190万吨,完成客运量29.4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001.32万人/千米。

公路

截至2022年,宽甸县公路里程达3670.60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11千米,公路绿化里程1271.2千米。有国家级公路3条386.678千米,其中鹤大线134.319千米、丹东线1.574千米、丹阿线250.785千米;省级公路5条338.644千米;县级公路8条161.865千米;乡级公路53条640.678千米;村级公路653条1922.935千米,宽甸县公路主骨架形成了“二环五射”“四纵八横”的总体格局,实现了179个行政村全部通油路的目标,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路标准。境内主要公路干线有鹤大高速公路(G11)、G331国道等。

铁路

宽甸县主要铁路线路有凤上铁路,运营里程143千米,设有宽甸站、长甸站、灌水站。其中宽甸站隶属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本溪车务段管辖。

宽甸满族自治县

航运

截至2023年4月,宽甸辖区共有乡镇渡口12处,渡船13艘,分布在浑江、永甸河、蒲石河沿岸5个乡镇12个自然村,辖区有11家航运公司,130余艘旅游船、渡船,以旅游船为主,数量约占丹东内河旅游船舶总量的80%,由丹东宽甸海事处监管。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宽甸县有2宽甸东运公交有限公司、辽宁东运集团有限公司家公交企业,68台公交车辆,出租车总数428台。境内有宽甸县长途客运站,2022年共计发送客运班车4894辆,客运班次10260次,共计输送旅客52193人次。

人文

综述

宽甸县是满族发祥地,宽甸民情风俗的主流呈满汉交融型,饮食起居、婚嫁丧葬、时令节日、日常礼俗、迷信禁忌、民居服饰等,民族之间大体趋同,名有特点,是抗美援朝出征地之一,境内抗美援朝下河口公路断桥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蒋大为演唱的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就在宽甸,《集结号》《铁道卫士》《刘老根》《男妇女主任》等影视剧的拍摄地都在宽甸。宽甸县有鸭绿江鱼、石柱参、林蛙、食用菌、冰葡萄、山野菜、大软枣等特产。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11月,宽甸县有各级各类文物1011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

文物保护单位(部分)

级别

名称

时代

类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抗美援朝下河口公路断桥遗址

195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柏林川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宽甸抗联游击根据地遗址

1934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抗美援朝长甸高炮部队阵地遗址

195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上河口鸭绿江铁路桥和隧道旧址

193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青椅山机场旧址

195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高台堡山城

汉至唐

古遗址

青山沟小城子山城

汉至唐

古遗址

白菜地边墙

古遗址

鸡冠砬子墓群

汉至唐

古墓葬

崔家堡子墓碑

石窟寺及石刻

爽公德政碑

石窟寺及石刻

抗美援朝下河口公路断桥遗址

抗美援朝下河口公路断桥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下河口,建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所建。桥长709.12米、宽6米、高25米,钢筋水泥结构。日本投降后,该桥为中朝贸易所用。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该桥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过江和物资运输的重要桥梁,志愿军首批过江部队的第40军118师、第39军117师,以及后来的第3兵团一部、第20兵团、第23兵团一部等都是从这里过江的,成为美国空军攻击的主要目标,曾多次遭到轰炸,1951年11月中旬,美军大批B-29飞机飞临该桥上空,投下大量炸弹,虽然沿江防空部队奋力反击,仍没有保住该桥。桥中间长约200米被炸断,桥面落入水中,无法修复。现中方存9孔,朝方存5孔,水中遗有3座桥墩。

宽甸满族自治县

宽甸抗联游击根据地遗址

宽甸抗联游击根据地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抗联队伍住宿遗址、宫满堂老宅遗址和驮道岭会议遗址。其中杨靖宇抗联统战大会遗址位于硼海镇小汤石村,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9月,杨靖宇在此组织召开了由被收编的各路抗日武装组成的近千人大会。设有抗联一军军部旧址陈列馆,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天桥沟地区,杨靖宇曾先后率领东北抗联等抗日武装,“六进六出”天桥沟一带,在深山里创建密营和游击根据地,开展抗日斗争,陈列馆有约600平方米的展陈区域内,共展出相关史料270余件,其中实物155件。

宽甸满族自治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1月,宽甸县共有3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保护名录,居辽宁省县(区)前列,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项、市级21项、县级13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级别

名称

类别

批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朝鲜族花甲礼

民俗

第三批

丹东鼓乐

传统音乐

第一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宽甸八河川皮影戏

传统戏剧

第二批

宽甸柳编技艺

传统技艺

第六批

丹东单鼓

民间音乐

第一批

朝鲜族花甲礼

朝鲜族花甲礼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亦称“回甲宴”或“花甲宴”,是朝鲜族人民为60岁老人举行的一种重要人生礼俗,是朝鲜族家庭礼仪之中非常讲究的喜庆盛典。朝鲜族花甲礼的举办以家庭为单位,有着较为严格的程序,主要分为摆寿席、献寿、放寿席闹寿夜、分寿桌几个部分。“摆寿席”讲究丰盛美观、主次分明,要选择儿女双全、三世同堂,从服饰到摆席、献寿严格按礼节规范进行。寿礼结束各路亲朋临别之际,主人要把寿桌上摆放的各色糕点、果品分赠给亲友称为“分寿桌”,亲属邻里一齐共同庆祝。

宽甸满族自治县

丹东鼓乐

丹东鼓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称“鼓吹乐”,民间亦称“鼓吹”“吹打”等,是一种,以民族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传统器乐演奏形式,主要用于婚嫁、丧葬、庙会、灯节以及农闲时娱乐等民间音乐活动,宽甸的鼓乐所使用的吹管乐器一般有唢呐、管子、笙、笛等,打击乐则名目繁多,形制各异,一般有鼓、锣、钹、木鱼、梆子、碰钟等,也有的鼓乐班还加用了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如二胡、三弦等,宽甸鼓乐在演奏形式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吹管乐器(唢呐类、管子类、笛类)领奏或主奏,另一种是管乐与打击乐并重的鼓乐,其中管乐与打击乐除互相配合烘托外,都有各自独立发挥的段落。

宽甸满族自治县

宽甸八河川皮影戏

宽甸八河川皮影戏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起源于山东省海洋县,清朝同治年间,随大批移民传至宽甸地区。1865年,宽甸八河川皮影戏第一代传承人王德新在八河川定居,故名“宽甸八河川皮影戏”。以口传心授的“溜口影”为主要特征,同时融合借鉴了宽甸地区“单鼓”“鼓乐”“东北二人转”等音乐旋律,形成了具有辽东特色的皮影戏。剧目有《杨家将》《呼延庆打擂》《金鞭记》《三宝记》《四平山》《小金花》《十八层地狱》《双玉戴》等。

宽甸满族自治县

习俗

节庆习俗

  • 满族端午节

满族的端午节又称“五月节”,是满族的传统节日,与汉族的端午节略有不同。满族人过五月节主要是祈福禳灾。端午节的清晨,去野外采摘带有露水的艾蒿。端午节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眼睛,可避免生疮疖、闹眼病。屋檐下挂艾蒿和香囊,可以防瘟疫避灾祸。

宽甸满族自治县

婚嫁习俗

  • 满族婚嫁

满族婚嫁习俗既保留传统特色,又吸收汉文化元素,自成一格。旧时多在八旗范围内择偶,嫁娶仪式分为议婚、定婚和成婚三个阶段。具体仪式中,多带有骑射民族朴素的时代特征,并与本民族信仰、服饰等礼俗相互结合。娶亲一般要操办三天。第一天叫“响棚”;第二天称“亮轿”;第三天是拜堂成亲。

宽甸满族自治县

  • 朝鲜族婚嫁

朝鲜族婚俗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中国传统婚礼有“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朝鲜族传统婚礼则简化为“议婚”“纳彩”“纳币”“亲迎”四礼。婚礼包含奠雁礼、交拜礼、合卺礼和大礼桌四个程序,前三种源自中国的朱子家礼 , 大礼桌则是朝鲜族固有的习俗。

宽甸满族自治县

民族服饰

  • 满族服饰

袍服为满族人主要服饰,多为圆领、大襟、扣袢,男穿长袍系腰带,外套马褂,妇女穿的长袍称旗袍。富户多穿绸缎,袍边镶嵌彩绦,贫民以棉布制袍,着麻布坎肩。妇女穿花帮布底鞋,后改穿袼褙纳底绣花鞋,男人穿双鼻梁煞鞋或皮靴。夏穿布鞋,冬着轨辕。男戴毡帽、瓜皮帽、大耳皮帽。中老年妇女梳髻,横插扁簪。青年妇女头戴簪子、耳环、首饰等。

宽甸满族自治县

  • 朝鲜族服饰

朝鲜族男子常穿白色短上衣,外套青坎肩,裤筒肥大,妇女则穿短衣长裙,上衣无钮扣,以布带系结,多为红、白、粉、绿四色,颜色艳丽。男子喜戴毡制礼帽和麦秸凉帽。

宽甸满族自治县

艺术

曲艺

宽甸县境内民间艺术形式主要有东北大鼓、二人转、皮影戏、太平鼓、秧歌等,快板、评书、相声等在县内较为流行。流传于宽甸地区的大鼓属于奉派,清末传入,其书目、唱腔及表演形式,与岫岩、凤城地区一脉相承。主要书目有《杨家将》《亡国叹》等二人转主要曲目有《猪八戒拱地》《接媳妇》《妯娌会》等。

美术

  • 满族剪纸

满族民间剪纸题材独特,主要为满族人物,许多作品表现满族的信仰、生产、节令、婚丧等习俗生活和长白山区的自然面貌、风物特产及神话传说故事。满族人物多是正面站立、左右对称、五官阴刻,酷似远古的岩画,部分剪纸上有满文,文图结合,线条粗,动物、人物和花卉剪纸不“打毛儿”,整体感强,部分作品用香火烧出动物的眼睛、花纹,或用香头碳黑画出羽毛和花纹,随意自然。

宽甸满族自治县

技艺

  • 荆柳条编织技艺

荆柳条编织技艺在宽甸有300多年的历史,用柳条编织的簸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于颠动米粮,扬去糠秕和灰尘;用柳条、杏条编织的满族人家用具笸篓,大者以柳条编成,用以盛米面、黏火烧等,小者以杏条细蔑编成,用以盛针线、烟叶等;用柳条、扭劲子条、水腊条编织的生产用具,如椭圆形粪筐、元宝形土篮子、粮囤子、腰筐、鱼篓子等。

宽甸满族自治县

饮食

宽甸县境内居民以玉米为主食,杂以大米、白面、小米和高粱米。满族人喜粘食,且四季有别,汉族亦多食用,朝鲜族人民擅以白菜、萝卜为主料,辅以辣椒面、大蒜等佐料,腌制酸辣咸菜,俗称”高丽咸菜”,鲜脆适口,为县内各族人民所喜食。

杀猪菜

杀猪菜是东北的特色菜肴,宽甸的杀猪菜种类很多,除了常规的酸菜血肠白肉外,有蒜酱凉肉、大梁骨、猪头肉、猪皮冻等。

宽甸满族自治县

宽甸羊汤

宽甸羊汤制作为羊卸好放入大锅烀。大火开锅小火焐,羊肉熟后摘下与打好的羊血和下货一同切成小块,放到海碗里待用。骨头熬成乳白色。羊汤鲜香味美,配以盐、醋、味精、葱花等调料。

宽甸满族自治县

宽甸铁锅炖鱼

宽甸铁锅炖鱼为柴火鱼,主料是鸭绿江河鱼,鱼肉紧致细腻,口味鲜美。配料为豆腐、白菜和粉条等,盖上锅盖中火炖20-25分钟,起锅,撒葱花即可。

宽甸满族自治县

红色文化

宽甸红色文化时间横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三个历史时期,是东北抗日联军片区县、抗美援朝渡江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9月,杨靖宇在此组织召开了由被收编的各路抗日武装组成的近千人大会,在宽甸设立辽宁地区的抗日游击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在新开岭地区全歼国民党军第25师;抗美援朝时期,境内长甸河口是志愿军伤病员口岸医院所在地和中转站、志愿军军需物资和文化生活用品的供应基地,也是东北军区鸭绿江长甸河口江防司令部所在地,是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的渡江之地。截至2022年11月,共登记各级各类革命文物139处,其中甲午战争时期文物2处、抗日战争时期83处、解放战争时期35处、抗美援朝时期19处。其中已公布为全国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8处、市级8处、县级22处。

地方特产

宽甸石柱人参

宽甸石柱人参,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石柱子村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石柱参也称柱参,是中国人参中的优良品种,因产地而得名。该村位于鸭绿江北岸,属于长白山余脉,山多水多、山高林密、湿度较大,是盛产山参的地方。石柱参具有芦长、体灵、皮老纹深、皮条须、须根上生有较多的珍珠疙瘩,体形似野山参。

宽甸满族自治县

宽甸鸭绿江鲤鱼

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向东南注入黄海,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在此环境中生长的鸭绿江鲤鱼更是以肉嫩、味美、背厚、产肉率高、营养丰富、无土腥味而名闻遐迩,是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宽甸林蛙油

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地处长白山余脉,山深林密,天然林比重大,生态环保,是林蛙生息的最佳区域,因小气候原因,宽甸林蛙山上吸食活动时间长,冬眠时间短,其蛙其油的品质好于其他地区。雌性东北林蛙冬眠前膨大的输卵管干制品被称为林蛙油,俗称蛤蟆油、雪蛤油、哈什蟆油。

宽甸满族自治县

传统村落

截至2022年,宽甸县有长甸镇河口村、下露河朝鲜族乡通江村2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通江村

通江村为宽甸满族自治县下露河朝鲜族乡辖村,是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村内有史前文化遗址,通江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刀和陶器等生产生活工具彰显出约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的生活情况,村内保留着完整的朝鲜族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民居的屋顶多采用传统的悬山式、歇山式和庑殿式等建筑样式。

宽甸满族自治县

河口村

河口村为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辖村,是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截至2023年9月,河口村有住户878户,共3101人,该村被誉为“桃花之乡”。每年4月底5月初,是河口桃花最佳观赏期。

宽甸满族自治县

风景名胜

综述

宽甸县是辽宁省边境旅游大县,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辽宁省首批“旅游强县”。截至2022年末,宽甸县共有A级旅游景区共5处,其中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2处,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2处,国家级A级旅游景区1处,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森林公园3处。

主要旅游景区

级别

景区名称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天桥沟森林公园、天华山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黄椅山森林公园、花脖山森林公园

国家A级旅游景区

三道湾生态旅游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鸭绿江、青山沟

省级风景名胜区

天华山

省级森林公园

天桥沟、天华山、黄椅山、花脖山

资料来源:

重要景点

天桥沟森林公园

天桥沟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黎明村,距宽甸县城59千米,距丹东市159千米,属长白山脉老岭支脉,形成于1.4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其清代为皇家围场之一。1992年被林业部评为森林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公园占地面积4000多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6%。

宽甸满族自治县

天华山风景名胜区

天华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灌水镇天华村,为长白山脉西南麓,海拔1100多米的高寒林带区,景区总面积63平方千米,有白龙峡、青龙涧、玉龙涧、天华峰、灵光顶、西谷顶六大景区,有奇峰、怪石、古木、洞峡、瀑布、溪水等景点。

宽甸满族自治县

青山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青山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青山沟镇境内,距宽甸县城70千米,距丹东160千米,景区面积147.68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23.3平方千米,有飞瀑涧、虎塘沟、青山湖、满家寨四大景区,共有景点126个,有大小瀑布36条,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卫星观测将青山沟列为世界六大无污染区之一。其中飞瀑涧景区有辽宁省第一大瀑布,杨靖宇曾经在这里组建抗联密营,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成立旧址。

宽甸满族自治县

著名人物

姓名

简介

张兴源(1893年--1932年)

字海川,毛甸子乡洼子沟村人,先后任东北抗日义勇军第19路司令等职

位树德(1898年--1962年)

别名位英楼,永甸镇碑沟村人,先后任东北人民自卫军杨靖宇支队司令等职

熊飞(1904年--1987年)

原名周文治,石湖沟乡亮子沟村人,毕业于北平民国学院,历任东北人民政府贸易部副部长、东北财经学院院长等职

梁大光(1908年--1934年)

又名梁景跃,太平哨镇大茧村人,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文学系,先后任中国少年铁血军第2路军赵庆吉部副大队长等职

对外交流

2008年12月,青龙满族自治县与宽甸满族自治县缔结为友好县,双方在经济、技术、资金、旅游、贸易、人才、文化等方面建立长期友好协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

重要荣誉

2019年2月,宽甸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5月,宽甸县入选小康杂志社“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0年6月,宽甸县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11月,宽甸县入选小康杂志社“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1年7月,宽甸县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9月,宽甸县入选小康杂志社“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2年1月,宽甸县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3年6月,宽甸县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农业农村司中央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